2023年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模板(5篇).docx
2023年最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行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的时候须要留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须要留意呢?下面是我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爱!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一 1、使学生进一步相识整除里的一些概念,理解和相识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分,能应用概念进行分析,推断,进一步发展思维实力。 2、使学生正确驾驭分解质因数和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求两个或三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根据方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两个或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指名口算课本第64页第11题)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小数的意义,今日复习数的整除(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加深对整数特性的相识,驾驭好数的整除的意义及其中的一些概念,相识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能娴熟地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和求公约数最小公倍数。 二、复习约数和倍数 1、提问:什么是整除(板书整除)假如a能被b整除,必需具备哪些条件? 当a能被b整除,也就是b整除a时,还可以怎样说?板书: 约数 倍数 2、做“练一练”第1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说明倍数和约数的依存关系。 3、学生练习 (1)从小到大写出9的五个倍数 复习约数倍数相关学问(略) (2)写出18的全部约数 三、复习质数合数 1、提问根据一个数约数的个数分类,除0以外的自然数可以分为几类: 板书:1 质数 合数 怎样的数是质数?怎样的数是合数?1为什么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口答: (1)说出比10小的质数和合数。 (2)最小的质数和最小的合数各是几? (3)下面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785123579190 3、提问:你能把90写成质数相科乘的形式吗(板书)这里的因数叫做90的什么数?(板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4、做“练一练”第3题 练后指名口答,集体订正。 四、复习公约数和公倍数。 1、学生练习 (1)写出18和24全部的公约数,指出公约数。 (2)从小到大写出4和6的五个公倍数,指出其中最小的公倍数。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提问: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约数?什么叫做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板书公约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2、“练一练”第4题 集体练习,指名口答,说一说方法怎样归纳三种关系? 追问:用短除法求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五、复习 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1、提问:能被2、5、3整除各有什么特征。 (板书:能被2、5、3整除的数) 2、“练一练”第5题 提问:这里能被2整除的数都是什么数?不能被整数的数都是什么数, 板书:偶数 奇数 想一想,自然数可以分为哪几类? 六、课堂小结 依据板书内容,说说相互之间有什么联系。 七、课堂练习 1、练习十一和12题 2、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第15、16题、17题中(3)(4) 八、课外作业:练习十一第18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二 一、教案背景 1,面对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打算: 1)、预习教材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2)、收集生活中应用到百分数地方的学问。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让学生感受百分数在生产,工作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育学生收集信息的实力。 2)、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培育学生视察事物,分析问题的实力,体验百分数的优点。 教化方面 让学生感受数学学问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激发学习爱好,培育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实力的应用意识。 发展方面 培育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做到学科与生活联系起来。 三、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77、78页及练习十八的内容。 学情分析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特别广泛,教学中要从学生已有的学问和生活阅历动身,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中要留意加强学问间的联系,培育学生迁移,类推的实力,通过类比类推理解思路。 依据学生学段的特点,教学中应开放课堂,推广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驾驭自主学习的策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培育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实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熟知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不同意义。 教学方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引用从百度搜寻的相关学问) 学法:合作探究,自主沟通 教学打算 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寻“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材料,找到了许多教案作为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2)、依据课堂教学须要,利用百度搜寻在小学教学网有关的“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多媒体课件ppt,给生直观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师生沟通,充分感知 师: 同学们课前了解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现在我们沟通一下,好吗? 生:我在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 生:我在酒瓶的商标上找到了酒精度11.5%。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含乳量60%, 脂肪3.5%。 生:我在亲亲果冻找到“中奖率为100%” 师:同学们真了不得,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虽然没学过,但都会读出来,我真佩服你们! 这么多的百分数,说明白什么? 生:百分数的用途很广。 生:百分数很重要,生活中离不开它。 (评析: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动身,使学生充分感知百分数,并创设了同等沟通的氛围, 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又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活动二:合作探究,充分感悟 师:老师也收集到了好多百分数,看,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独创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5%,但他们一次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课前把百分数圈出来,用课件展示) (在这里用简洁的两个百分数,自然地进行了环保教化。) 师:人们这么喜爱用百分数,你们想知道百分数的哪些学问呢? 生:百分数是什么样的数?它究竟有什么用处? 生: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分?哪些地方可以用百分数?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板书:百分数的意义和 写法。) 师:小组沟通课前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拿出手中的材料,进行仔细的思索、沟通,打算汇报) 生:我收集的是:衣服的标签上找到了棉68.5%,绦纶23.5%,晴纶8%。我的理解是把衣服的成份看作100份,其中棉占68.5份,所以68.5%表示棉占衣服成份的68.5%;涤纶占23.5份,23.5%表示涤纶占衣服成份的23.5%;晴纶占8份,23.5%表示晴纶占衣服成份的8%。 生:我收集的是:太平洋的面积占海洋总面积的49%,我的理解是把海洋总面积看作100份,其中太平洋的面积占49份,49%是太平洋面积与海洋总面积比较的结果。 生:我收集的是:中奖率为100%,我的理解是假如你购买100次,100次都中奖,100%是表示购买次数与中奖次数的比率。 师:从同学们的理解中,你发觉了什么? 生:百分数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通过想一想、比一比、议一议理解体会了百分数的意义,那百分数与我们学过了分数究竟有什么联系和区分呢?(小组合作探讨探讨,并作好记录) 生:我们组认为它们的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而分数有时可表示这种关系,有时只表示详细数量。写法也不同。 生:我们组补充,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简单比较大小,一看就清晰。 生:分母是100的分数不肯定是白分数。 (评析:老师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实例引入,创设了“现实数学”的情境,进一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来理解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及优点,同时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生活。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助合作中得到沟通、沟通,碰撞出创建思维的火花,又培育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实力,不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 活动三:主动应用,拓展升华 师:通过努力,同学们对百分数的意义理解得相当透彻了,那么你会写百分数吗?会写请到黑板上写一个百分数。 (学生有一拥而上,写出各种各样的百分数。) 师:同学们写了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任选一个说说它的意义吗?生:我选50%,这节课我举手4次,老师让我回答2次,我回答的 机会占举手次数的50%。 生:我选96%,第三单元测查我们班及格人数44人,几个率约占全班人数45人的96%。 生:我选120%,它的分子比100大,有意思,比如工人一天要生产20个零件,结果完成24个,完成的占生产任务的120%。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应用百分数的意义,用一句话表达对自己或同学、老师的满足率? 生:我对自己的满足率为90%。 生:我对自己的满足率为95%。对-的满足率100%。 生:我对自己的满足率为95%。对同桌的满足率50%,对老师的满足率95%,因为同桌上课时老是吵我,而老师没有发觉。 生:我对老师意率为100%。 教学反思 数学课堂通常是被认为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激情,因此,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擅长思索、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上台写分数,选自己喜爱的百分数说意义,老师的激励性语言、 学生的学习沟通活动,无不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好玩、有用,体验到数学思索的欢乐和挑战困难后的精神满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相识圆,驾驭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驾驭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娴熟地驾驭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觉、沟通合作的实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视察)。 球、球相碰玩具表演。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老师要求学生将视察到的形态告知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老师采纳学生感爱好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觉,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爱好深厚,乐于参加,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探讨后回答)。 老师:日常生活中或四周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老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老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老师(激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探讨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老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态,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老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相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相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沟通、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圆心 徒手画圆。 老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同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用工具画圆。 老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爱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敬重学生(特性)、教学民主。 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究发觉圆的“圆心”。老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发觉新知,培育探究实力。 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嬉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嬉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爱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老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赐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爱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则,喜爱在肯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简单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爱保持肯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得,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爱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好玩,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开心、主动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老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分组探究,合作学习。 老师提出学习活动要求:先独立进行,再分组沟通。通过动手“折、量、画、数、比(估)、看、议”等,总之随你用什么方法都可以,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围绕“学习卡”上的有关内容进行。) 分组汇报,全班沟通。(填写学习卡) 学习卡 名称 意 义 用字母表示 在同圆( )里 条数 长度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 半径 重点请学生说明你是怎样发觉的,展示发觉的过程,让同学们评价。 操作检验,内化提升。 a.考考你的推断力。 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课本第87页“做一做”(略) b.对答嬉戏(每两个学生一组):你说直径长度,我答半径长度;你说半径长度,我答直径长度。 c.边体验,边说理: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安装在哪里?(老师供应各种车轮形态和安装位置不一样的自行车玩具,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进而明理。) d.合作操作探究。 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在同圆中全部的线段( )最长;你能用尺(直尺、三角板)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吗? 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自我探究、合作探究、分组沟通,以动手操作为主线,让学生自主参加,赐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才智和绽开探究活动的时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自我发觉新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觉学问、驾驭学问,敏捷运用学问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3)自我习作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和步骤。(课本第87页) 学生操作:用圆规画圆。(自我体会,怎样才能画对、画好。) 汇报沟通。老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操作状况指导学生汇报并总结。适时板书:a.定长(即半径)b.定点(即圆心) 操作表演,全班共赏。 a.按要求画圆。 a.半径2厘米 b.半径2.5厘米 c.直径4厘米 (比较a、c,你发觉了什么?) b.按要求画圆,并视察你发觉了什么?(老师请学生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引导学生视察、探讨、比较并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c.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的圆怎样画?(学生探讨,全班沟通。) 学习用圆规画圆,主要通过学生的学培育学生的自学实力,学到画圆的方法;动手画圆体验画法,驾驭画法;操作练习发觉规律、内化新知,这样教学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具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小结。 老师启发学生自我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激励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什么? 四、创新思维训练嬉戏。 老师:一个圆很美,大小不同的圆在一起组成漂亮的图案更美。请大家设计由圆(或圆和其它平面图形)组成的图案,并写出创意,带到学校与同学沟通。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四 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及比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它是进一步学习比冲突基本性质及比的应用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正确理解比的意义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用实物演示及投影仪进行协助教学,学生还是不难驾驭的。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驾驭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 正确理解比的意义。 1、通过实物及学过的关系式等概括出比的意义,用讲授法讲解说明两个数的比的表示法,引出比号以及比的读法。比中两项的名称和比值的概念。 2、举例说明比值的求法,以以及比和除法的联系。 ;常分米,款分米的红旗一面,投影仪一、复习引入。 1、出示红旗。 讲解:它常分米,款分米。要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可以用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回答: 要表示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板书;3÷2=3/2长是宽地3/2。 2÷3=2/3宽是长到2/3。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 导语:(老师自备) 板书:比 2、教学比莫非意义。 1、)红旗长和宽的关系,也可以这样说: 长和宽的比是2 比3, 宽和长的比是2比3 。 2、)出示投影片: “一辆汽车2小时行使了100千米,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求汽车路程和时间的比是:100比2。 3、)学生探讨比的意义。 4、)老师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比的写法:3比2 记作3 :2。 2比3 记作2 :3。 100比2 记作 100 :2。 2、)比的读法。 3、)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3 :2 =3÷2 =3/2 | |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4、)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说明: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时表示,有时也可以是整数。 比的后项不能0。 4、做教科书第62页上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5、教学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6、做教科书第61页下半部分的“做一做”的题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七的第1题。 2、做练习十七的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问?如何求比值?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上教案篇五 一、注意指导学生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1、指导学生巧复习 数学学习中概念,公式,计算等等是很枯燥的。俗话说:"熟能生巧。"良好的复习方法是提高复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利用一切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创建性学问和技能。老师指导复习时要做到四点:第一是定调。给出复习“导引单”,学生依“纲”复习,驾驭基本的学问和技能。其次是给法。对复习方法赐予详细指导。擅长抓住重点组织复习。第三是树靶。对复习中的疑难问题绽开辨论,谛视真伪。第四是立样。对辨论的结果给出是与否的确定回答,澄清模糊相识,树立正确观点。 2、指导学生定好学习安排 复习前,老师应当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和小学数学复习指导说明,让学生明确毕业考试的方向、内容和题形,明确复习内容,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复习时间,依据每个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复习进度。这样让学生心中有谱,克服盲目性,主动的投入到复习中去。 首先我们用一半的时间指导学生复习课本的内容,重在复习教材中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方法是老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复习相结合。学生在复习中注意查漏补缺,老师注意解疑和检查。在复习中注意发觉学生在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刚好检查学生学问驾驭状况及对学问的运用的实力。并要做到刚好反馈、刚好补缺补差,把遗漏点降到最低。然后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阶段复习,把内容相关的单元内容分项复习。比如:数的复习,几何学问的复习等等。结合不同的复习内容。确定不同的复习重点难点 分类整理、梳理,强化复习的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问的系统化和对其内在联系的把握,便于融合贯穿。做到梳理-训练-拓展,有序发展,真正提高复习的效果。最终用四分之一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各种题型,等等全面开展训练.在每一次综合复习中学生的实力呈现螺旋上升状态. 3. 指导学生摸索技巧与规律,提高实力 实力测试是现代数学测试的主要方面,照实践实力.创新实力.等。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定期做一些计算练习及创新练习。知道学生抓住解题的关键条件及应用题中的数学关系,归纳出规律和方法;指导学生解除障碍;对一些看似困难的难题,引导学生斩枝去叶,找出其核心部分,更快,更准地对题意进行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规定的答题。在这一过程中,提示学生切勿死记硬背,重在开阔视野,培育实践实力,摸索技巧与规律。 二. 注意探讨教法,让复习省时、高效 1 . 精确处理好集中教学与精讲的关系 “集中教学是强化教学,它集中思想、集中时间、集中一切手段与方法,创建环境与条件,突破难点,带动全面”。依据这一原则,我觉得应当摆脱原有学问体系的束缚,打破原有学问结构,重新调整、编辑学问体系,将那些基础学问重新编排、重新组合。通过超前集中、随机集中、综合集中,以及启发、引导、探讨、归纳、综合等一系列双边活动使学问点、热点、重点详细化。这即夯实了基础,突出了重点,又给了学生新的感受。 精讲是指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引导,尤其是针对前面的自主复习活动和探讨过程中思而不解或有误的问题进行讲解,目的在于扫除学生的学习障碍,指引学习的途径,培育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中选择一些恰当、新视觉、最能体现复习内容本质特征、唤起学生思维灵感而引起思维共鸣的例题而施教,达到温故而知新。择例时要做到“三性”。一是精确性;符合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谨防过深或过偏而加重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二是典范性:体现重要学问点,其有“范例”作用;三是综合性:体现各类学问的横向联系,培育学生综合解题实力。一般而言,复习时应精选学生平常漏缺的学问,精选学生易混淆的学问,精选带有关键性、规律性的学问。 2、老师要打算好每一堂课 不管是复习基础学问,还是复习重点,难点及要点;也不管是专题训练,还是试卷评讲,老师都要对所授内容仔细分析, 细心打算。老师要在课下细致钻研教材与新课程标准,要把握教材内容,擅长提炼和归纳教材的学问要点和训练重点,要把握准学问的广度与深度。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重视对教材的运用,切不行抛开教材,大搞所谓的“标准化训练”,盲目追求学生实力的提高,轻视对基础学问的复习。 3. 细心编排练习题 我们应当把这一点作为重要的一点提出来,我觉得细心编排练习题是实施教学论断和反馈的好方法。要坚持每天布置适量的习题作业,从作业中发觉问题,并且引导学生集体探讨,利用课余时间针对问题进行个别订正,这一方法行之有效。较好地贯彻了“因才施教",易于操作,效果明显,复习中配以敏捷多变的训练,能达到巩固学问、理解规律、强化记忆、敏捷应用学问的目的。首先在训练的内容上要活。要选择内容新奇、规律隐藏、思路敏捷的习题训练,创建新的思维意境。其次,在训练层次上要活。实行巩固训练、仿照训练、变式训练和综合训练等敏捷方式。再次在训练形式上要活。加强“一题多变”的训练。尽可能覆盖学问点、网络学问线、扩大学问面,增加应变实力。加强“一题多解”的训练,找寻多种解题途径,择其精要解题方法,逐步提离学生的创新实力。练习题不在于多,一道好的题目,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里指的练习题也不仅仅指动笔的书面作业题,还包括动口的探讨题和动手的实践操作题等。要在众多的复习资料中选择和重心组织质量高、针对性较强的题目(题组),要重视依据教学实际和当前的教改形势创建设计一些新奇的题目。 4,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复习,刚好评价 复习课必需针对学问的重点、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弱点,引导学生按肯定的标准把有关学问进行整理、分类、综合,这样才能搞清晰来龙去脉。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整理学问,形成各异、互助评价,开展争辨。这样有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学生主动参加,体验胜利,同时也可以培育他们的概括实力。在进行阶段性复习时,结合每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专项训练,采纳自主复习的形式,反复巩固基础学问,强化运用实力,提高解题技巧和解题速度。学生不但可以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独立式学习,还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与方式,自己限制学习进度和方向。自始至终主动参加活动,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子。 另外,总复习期间,六年级数学组老师在每一节课之前相互探讨每节课怎样上,如何组织,采纳何种方法,在上完每节课后,要用较少的时间刚好沟通课堂中的疑难点,处理方法,让老师快速成长。在学生方面,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开展“四自”活动:自订一本数学改错本,自制一本数学笔记,自办一期数学小报,自出一份期末试卷,并进行沟通、评比,让学生充共享受胜利的喜悦,以不断的胜利提高复习效果。 总而言之, 采纳自主复习的形式,可以让“能飞的飞起来”,“能跑的跑起来”,“能走的走起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毕业的最终阶段,就象长跑运动员最终的冲刺阶段,老师要及早细心支配,使学生的能量充分的发挥出来,才能得到最满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