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篇).docx
-
资源ID:93680850
资源大小:33.21K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images/hot.gif)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3年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篇).docx
2023年八年级物理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须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共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一 一、学问与技能 初步相识到物理是好玩的,也是有用的。 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展示以及学生的动手试验,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试验带来的乐趣,培育初步的视察实力、分析实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培育学生敬重事实和敢于猜想的科学看法。 重点:通过视察、探讨、试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和愿望,让学生能初步驾驭一些学习物理的方法。 难点:注意学生试验的可操作性、可欣赏性,达到预期效果。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漏斗、大小不同的试管、水、烧杯、水槽、惯性演示器、酒精灯、烧瓶、录音机、小人、扬声器、放大镜、纸板、铁架台、集气瓶。 一、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好。从今日起先,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看(多媒体展示引言部分。) 师补充:物理学是个学问的海洋,它须要我们去探究,让我们扬起志向的风帆,乘上探究物理这叶小舟,起先我们既充溢乐趣又不乏艰辛的科学之旅吧! 看完这一段,同学们肯定有很多的想法,对于物理这门学科,同学们肯定也有许很多多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听听同学们的看法。 同学们探讨发言。 同学们的想法特别好,问题也提的特别好,在以下的旅途中,我们将一起找到答案。(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好玩的试验: 试验一:纸人跳舞 打开录音机,纸人随着音乐起舞,关上录音机,小人停止跳舞。 学生提出问题 师:通过下一节课的探究活动,同学们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试验二:老师演示 (1)烧瓶在火焰上加热一段时间会看到,水沸腾。 (2)烧瓶从火焰上移开,水停止沸腾。 (3)快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停止沸腾的水会再次沸腾。 学生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特别好,说明大家不仅对试验进行了细致的视察,而且进行了仔细的思索,本着这样的看法,同学们肯定能够学会、学好物理这门课。大家提出的问题,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找到它的答案。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好玩的试验: a、漏斗吹乒乓球;b、放大镜看物体;c、纸板托水;d、小试管爬山;e、吹纸。 试验前让学生先揣测结果,试验结束后,看结果和同学们的猜想是否一样。提示同学们不仅要擅长思索,还要勤于动手。 多媒体补充溢验(纸盒烧水、多彩的太阳光、会变大的鱼、连电路) 师:以上这些试验好玩吗?物理就是探讨这些力、热、声、光、力等形形色色的好玩的现象的,这些现象不仅好玩,而且都包含肯定的科学道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渐渐弄清晰其中的奇妙。 三、物理不仅好玩,也是特别有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进入科学之旅其次站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生:正是有了电的独创,才使我们的四周充溢了光明,才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 生:正是有了声、光的发觉,才使我们的眼中看到了色调斑斓,五彩缤纷 生:有了物理学问的大量应用,才能使生产飞速发展,生活质量快速提高 师:物理的世界是如此的好玩,物理的用途是如此的广袤,同学们肯定都想学好物理,怎样学习物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科学之旅第三站。(多媒体展示学习方法) (一)勤于视察,勤于动手 师: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看看我们的同学是不是个有心人。 问题:1.十字路口的红绿灯是竖排的还是横排的?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上面(左边),哪一种颜色的灯在下面(右面)? 2、山地自行车后轴有许多的齿轮,上坡时要想省力应当用大齿轮还是用小齿轮? 3、冰棍从冰箱里拿出来时你视察到什么?(冒白气)冰棍冒出的白气是向上还是向下? 师:生活中有许多现象不是我们没望见,而是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没有有意识地去视察,假如大家都是有目的去视察,信任同学们肯定能得到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二 一、学问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洁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了解平均速度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视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洁计算 速度概念的建立及平均速度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三 重点: 领会物理的奇妙,产生对物理学习的爱好。 难点: 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奇妙的简洁说明。 释疑学问点: 例题: 你对神奇太空有哪些了解?你对大自然有哪些惊羡?生活中你发觉了哪些奇妙?请举出几例,大家一起沟通。 解析: 奇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宇宙的形成是由于大爆炸产生的,太阳发光是核反应,苹果落地是 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筷子在水中弯了是由于折射缘由等等。 例题: 平日你是怎样喝饮料的?你细心视察过吗?假如一个瓶子装满饮料,盖子盖上,在盖子上开一小孔,刚好能插进吸管。这时再用吸管吸饮料,能吸上饮料吗?试试看,假如吸不上来,怎样做才能将饮料吸上来? 解析: 本题应从大气压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之所以能吸饮料是由于大气压的缘由。假如封闭很紧,饮料瓶内气压减小,就吸不上饮料了。可选择扩大插吸管的口,或再开一小孔,问题就可解决。 例题: 圆珠笔便利耐用。你是否探究过圆珠笔油是如何从笔管流到笔尖的?假如你将笔朝上运用,运用一会笔还会出油吗? 解析: 圆珠笔是靠重力供应油墨。 答案:圆珠笔是靠重力供应油墨的。写字时小圆珠和纸面接触,受到手沿笔杆向下的力。小圆珠就和笔尖间有一空隙,此时油墨就由重力作用流了出来,假如朝上运用写一会就写不出字了。 a类 1你发觉过身边的奇妙吗?与同学们一起探讨一下。 略 2收集世界十大自然奇观的相关资料。 b类 视察、试验:自制一个浮沉子。 打算的器材:矿泉水瓶、带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塞子上有小孔) (1)将空的矿泉水瓶装上适量水,再将装上适量水的盖上带小孔的胶皮塞的口服液小瓶快速倒置放进矿 泉水瓶中。试试看,你的小瓶能浮在水面上吗? (2)盖上矿泉水瓶盖,并扭紧,你的沉浮子就制成了。扭一扭矿泉水瓶,小瓶能上浮和下沉吗? 视察:小瓶什么时候下沉? 小瓶什么时候上浮? c组 开学伊始班级进行大清扫,小明和小丽一起擦玻璃。小丽指着玻璃的下面说:“这儿还没有檫干净。”细心的小明忽然发觉:为什么她能看清,而我却看不清晰呢?哈气是怎么回事呢?围绕哈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四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绽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意让学生经验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相识过程,经验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熬炼实力的过程中驾驭学问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学生全员参加和全面活动,改进试验的配置与设计,注意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初步相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非常感爱好的问题。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 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学问,物理思想已经有了肯定基础。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爱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爱好。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化思索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洁的结论。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 1、学问技能:相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相识真空不能传声,相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得学问。 2、过程方法:经验视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视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觉一些问题。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树立民族骄傲感。 五、重、难点 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 对于本节课的三个学问点采纳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 1、对于“振动发声”采纳学生视察,归纳探究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爱好,又能培育学生视察分析概括的实力。 2、对于“声音的传播”,过去学生可能想得较少,所以采纳先自读,再以集体对话探讨的形式凸现学问点。 3、对于“回声问题”学生对现象已经特别熟识,关键是对原理缺乏理解,所以采纳媒体直观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相识。 4、最终要说明的是针对本节课侧重现象的特点,不打算设计独立的评价与练习,而是把学生对教材以外的现象的说明作为一种练习,让学的现象和练的现象浑然一体。把课堂最终时间作为学问的升华,让学生带着已有的学问去了解有关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在体会中华民族古代的绚丽文明同时,进一步把现象与学问相结合,让学生带着思索结束本堂课。 七、教学过程 1、引入:播放无声电影和有声电影,引出声音的重要。 2、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3、从声音的产生起先探讨: 活动要求学生用手头的“尺、皮筋”等其它物品制造一个声音,再探讨发声的缘由。(学生也可用老师的演示器材:音叉,鼓) 活动学生汇报结果,先演示试验再说结论。 板书:发声体都在振动 深化探讨:敲响的鼓,用手按住。(现象,结论) 4、产生的声音怎样到人耳? 活动学生读教材声音传播部分 活动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作适当说明) 媒体:水波传递振动,空气以声波的形式传递振动 总结:人耳听到的大多数声音多数靠空气传播的 问:液体和固体可以传声吗? 活动学生举例 总结:声音传播须要介质(板书)说明介质 问:固、液、气都可以传声有什么不同? 明确:15时空气传声速度340m/s 气体传声最慢 问:假如没有介质声音会不会传播? 试验:真空铃 5、媒体:回声现象 媒体动画:展示声音反射的过程。 通过问题提出听到回声的条件 问题:船测水深 6、媒体展示圜丘、回音壁、三音石的内容,对其中缘由的思索作为课后作业。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实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试验和操作试验的实力。 3。知道试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运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真实精确地记录试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看法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洁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育学生擅长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推断和弹力方向的推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试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推断及弹力方向的推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探讨、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打算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运用撑杆,跳水时要运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学问。 新课教学 试验演示 演示试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试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试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视察思索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态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简单视察到,假如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视察不出来。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相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探讨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因为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状况是可以不同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阅读课本序言,让他们有个印象:运动同样具有丰富的科学学问,学好运动的科学,能够深化了解体育,还能深化了解自然。 (二)讲授新课 1、机械运动 让学生探讨课本图11.11所示的运动以及相类似的运动。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有关运动的现象。 针对学生的探讨,提出如下问题: 你从座位走到黑板前,这一过程中,你的什么发生了改变? 有一辆汽车停在路边和在路上行使有什么不同? 说天上飞的飞机是运动的,你依据什么? 引导学生从探讨和回答中得出: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更。(板书) 提出问题: 图中的那些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 我们四周的树木,房屋以及教室里的桌椅是运动的吗? 探讨得出:整个银河系、喜马拉雅山、猎豹都在做机械运动,而树木、房屋以及桌椅也都跟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它们也在做机械运动。可见,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2、参照物 播放一部分选择不同参照物所产生不同感觉的教学vcd。使学生回忆类似的场景,然后提问:“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组织学生探讨,初步明确乘客推断运动和静止所选的标准不同以后,会产生不同的推断。 学生活动:把课本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把尺子,推动课本使课本沿桌面运动。让学生探讨回答: 选取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课本作标准,尺子和课桌是运动还是静止? 选择尺子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得出参照物的概念: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一起描述图11.13卡车的运动状况:选取地面做参照物,卡车是运动的; 选取收割机做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从而得出: 在探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选择的标准不同,它的运动状况就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描述图11.14的各种情形物体的运动状况。 (三)课堂小结 1、什么是机械运动? 2、什么是参照物?为什么要选参照物? 3、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四)作业与思索 1、课本第22页的“动手动脑学物理” 2、同步测试相应的练习。 (五)教学后记: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七 1.1 学问与技能: 能依据日常阅历估测长度,能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长度。能依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运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知道测量有误差。了解误差和错误的区分。 了解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改变的过程。 1.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详细的测量活动对常见物体的尺度和时间段有大致的了解,对长度和时间单位大小形成详细概念。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正确运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运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1.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 结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培育学生视察、试验的爱好和习惯,养成仔细细心、实事求是的科学看法。 通过依据日常阅历估测长度和时间,体会物理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习物理的爱好。 2.1 教学重点 长度的单位、长度的测量。 2.2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单位概念的详细化和测量中的读数。 多媒体设备 6.1 引入新课 看下图,同学们觉得中心的两个圆面积一样大吗? 不一样大。 凭感觉看,是不一样大,那么大家拿出手头的尺子或者选择一根绳子作为参照物,来测量测量两个圆的大小。 两个圆原来是一样大的。 6.2 新知介绍 一、长度的单位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米,也学习了米的相关进率。 下面我们来总结: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为m,常用长度单位还有千米(符号为km)、分米(符号为dm)、厘米(符号为cm)、毫米(符号为mm)、微米(符号为m)、纳米(符号为nm)。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为: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25px=0.01m=10-2m; 1mm=0.001m=10-3m; 1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下面是小亮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请指出他在换算过程中的错误,并写出正确的算式。 5.2m=5.2m×100=13000px 5.2m=5.2×2500px=13000px 对,进行单位换算时,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 二、长度的测量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从这幅图里可以看到,我们熟识的常用的直尺,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200px,也就是说它最多能测200px的长度,它的分度值(最小刻度)是0.25px。 运用刻度尺的方法: 师:首先请同学们测量一下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在测量过程中总结一下运用刻度尺的方法。 a:运用前: 要视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量程(测量范围)和分度值(两条相邻的最小刻度线间的距离,它确定着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b:运用中: 刻度尺要放正,使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 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录时,结果应包括读数和单位两部分。 对于较厚的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如图丙所示)。零刻度线磨损时,要从其他清楚整数刻度线作为起始刻度测起,测量结果应当等于读出的刻度值减去作为起始的刻度值(如下图所示)。 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下图所示);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精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读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精确值,0.5mm是估读值。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值和单位。 下图中木块长度是多少? 答:2.1925px。 测量误差 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觉大家的测量结果有略微的差别,但是我们的测量方法却都是正确的。之所以有差别的存在,是因为我们最终须要进行估读,估读就难免有大有小。这就形成了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歼灭误差,但应尽量削减误差。 削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运用规则、读数时马虎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开的。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测量的结果是( ) b.96.25px c.19mm d.47.5px 运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视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起先,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留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由图知:刻度尺上25px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2.5px=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木块左侧与50px对齐,右侧与96.25px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96.25px-50px=46.25px。 故选a 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308.5px、309px、308.75px、323.75px,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b.308.5px c.312.5px d.309px 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 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纳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终结果的确定时,还要留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 从题中供应数据可知,323.75px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323.75px是错误的,应当去掉; 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纳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6cm+12.35cm =308.75px 故选a 三、时间的测量 很多同学手上都有带一只手表,大家都知道,手表是用来看时间的,所以是时间的测量工具。那么除了手表以外,大家知道,还有哪些是用来测量时间呢?没有手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法推断时间呢?(不要告知我说可以看手机时间。) 下面我们概括介绍计时工具的发展改变过程。在古代,人们用日晷、沙漏等器具来计时。 16世纪后,欧洲出现了有重锤的摆钟,近代机械式钟表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灵巧、便利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目前最精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运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古代人和现代人测量时间的工具、测量方法? 可以用日晷、沙漏计时。 日晷:在太阳照耀下垂直于日晷圆盘上的杆在圆盘上形成影,随太阳升降运 动,不同时刻在日晷上影子的位置不同,在日晷上对应位置标上对应的时刻,就可以用来计时了; 沙漏:沙漏上方容器的沙子以相同的时间间隔向下方的容器漏下相同数量的沙子,依据漏下的沙量计时。) 对,大家概括得很好,有时候在野外我们也可以依据太阳的位置确定也许的时间,接下来我们详细来学习时间。 时间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为s。除了“秒”之外,常用单位还有小时(符号h)、分钟(符号min)。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1min=60s,1h=3600s 计时工具:生活中运用的各种石英钟、电子手表;运动场和试验室常用的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机械停表的运用 (1)练习停表的运用:如何开启、停止、归零;如何读数。 (2)用停表测量脉搏跳动10次所用时间以及1min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秒表的外形如上图所示,a为归零按钮,b为计时秒针限制按钮。运用时,你应当先进行调整,就是按下归零按钮,使秒针指在“0”处。再按动秒针限制按钮起先计时。计时结束时,要按动秒针限制按钮,这时秒针会停在最终计时处,就可以读出时间值。 那么是不是全部的木棒都能成为杠杆呢? 思索并作答 一根硬棒成为杠杆的要有如下两个条件: 要有力的作用; 要能围着某固定点转动 时间的测量也会有误差,假如减小误差,如长度测量类似: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八年级物理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篇八 一、单元复习目的 (1)、学问目标 1、知道光在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利用光的直线传播说明物理现象。 3、识记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进行作图。 5、驾驭平面镜成像及其应用。 6、驾驭光的折射现象和光的折射定律。 (2)、实力目标 1、 培育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探讨的实力。 2 、培育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查找有用信息的实力。 (3)、情感目标 增加学生团体间的合作、沟通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论联系实际,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解并描述光现象。重点是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本章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凹镜和凸镜的作用及这些学问的应用。 四、学问梳理 五、教学课时: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直线传播的学习,应了解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还要知道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108米/秒。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太阳、烛焰。 2、光在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试验,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直空中的速度是3×105千米/秒,光在其它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三、复习过程 (1)、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 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 篝火、蜡烛、油灯、电灯。月亮 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应用: 激光准直。 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亮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 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 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试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 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态与孔的形态无 关。 4、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例题1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例题2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说明的是( ) a.树在水中的倒影 b.立竿见影 c.冰透镜向日取火 d.鱼翔浅底 例题3如图所示,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经常用激光束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隧道方向不出偏差。这主要利用了(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折射 例题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形的。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光在匀称介质中沿 传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千米/秒。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108千米/秒,则太阳光传到地球需 秒。 (二)。选择题 3、关于光的直线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沿直线传播 (b)光在任何状况下都沿直线传播 (c)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线传播(d)光在同一种匀称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五、教学反思 其次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驾驭光的反射定律的特点,会画光反射的光路图。 二、基础练习 1、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 、 。 2、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60°。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80°。 3、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由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漫反射的原因。 三、复习过程 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旧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安静的水面,特殊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原因。 学习光的反射定律时,要留意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因果关系。回答问题时,不要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角后有反射角,反射角由入射角确定,所以应当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图中i是入射角,r是反射角,r=i。还要留意到在反射时间路是可逆的。任何一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即使在发生漫反射时,每一条光线还是遵守反射定律的。 例题1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c ) a.立竿见“影” b.毕业合“影” c.湖光倒“影” d.形“影”不离 例题 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则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90° c.120° d.150° 例题 3(1)依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图12中光线ao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大小; 例4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从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请作出光路图。 四、堂上练习 (一)填空题 1、当入射光线跟镜面的夹角是30°时,反射角的大小是 ,要想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成80°,入射角的大小应是 。 2、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发生的原因。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 反射定律。 (二)。选择题 3、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60°,则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 ) (a)30° (b)60° (c) 90° (d)120° 4、如图5-8,入射光ao与镜面成30°夹角,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夹角为120° (c)入射光线ao与法线间夹角是60° (d)反射角是30° (三)。作图题 1、在图1中,已知入射线oa画出经过两个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并在图中标明每次反射的反射角。 2、在图2中,已知入射光线与其中一块镜面夹角是30°,两块平面镜夹角是60°,画出这条光线在两镜间的反射光线。 一、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光的反射的学习,要驾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 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对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