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58406.docx
寒假个人社会实践报告实践成员:XXX活动主题:家乡的变化实践地点:湖北实践时间:20xx年1月26号20xx年1月30号实践意义: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接触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对我们学生来 说显得更加重要。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 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寒暑假是进行社会实践的绝佳 时间。因此,我希望利用这次寒假20多天的时间实践,在锻炼自己 能力的同时,更多的与社会接触。实践内容:一、湖北襄阳简介:襄阳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也是湖北除武汉 之外的经济,教育,文化和体育的中心。位于湖北西北部,长江支流 汉江的中游,是1986年第二批公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铁打 的襄阳、华夏第一城池、兵家必争之地的称号。襄阳自古分为汉水(沔 水)南北两岸的襄阳及樊城二城,隔汉江相望,二城在历史上都曾经 是军事与商业重镇。1949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分别设襄 城区和樊城区。20xx年xx月26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xx年xx 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襄阳区改名为襄州区。中共襄阳 市委、襄阳市人民政府、襄阳军分区、襄阳市人大常委会、政协襄阳 市委员会均驻襄城。襄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 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三国文 化之乡”、“中国红嘴相思鸟之乡”、“中国书法名城”。金庸、冯骥才等专家学者评价襄阳为“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 这才是一座真正的城!古老的城墙依然完好,凭山之峻,据江之险, 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风光,外览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自古 就是商贾汇聚之地。今天,这里已成为内陆重要的交通和物流枢纽, 汲取山水之精华。襄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1800年的历史文化中出现了一代 名相诸葛亮(卧龙),三国名士庞统(凤雏),魏晋隐士司马徽(水 镜先生),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孟襄阳),张继、杜审言,文学家皮 日休,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米襄阳),“允冠百王”的光武帝刘秀, 东方圣人释道安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小说三国演义xxO回故 事中有30多回提到襄阳。1986年襄阳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域内现已查 明各时期的文化遗址200多处,有些文物古迹堪称世界之最。1990 年至1992年在下辖枣阳市雕龙碑发掘出一处新石器时代原始氏族公 社聚落遗址,距今约6000年,内涵丰富,独具特色。春秋时期,襄 阳为邓、卢、若6、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楚灭上述 诸国设置县、邑,秦汉以后又是三国文化的中心区域和历朝历代的重 镇。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3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小战役 难以数计,著名的战例就有:白起水灌鄢城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之战、 岳飞收复襄阳之战、宋元襄阳之战、李自成进占襄阳之战、以及解放 战争中的襄樊战役等。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随着国家 中部崛起战略的全面实施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天的 襄阳,更是生机勃勃、商机无限,各种优势日益凸显,已成为中外客 商投资的热土。襄阳是农业大市,农业基础较好,先后被确定为全国20个大型 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十大夏粮主产区之一、三大芝麻产区之一、全 国商品肉牛生产基地、秦巴山高香茶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粮食、 油料、茶叶、棉花、水果、畜牧、蔬菜、林特为主的8大主导产业, 板块农业面积900多万亩。20xx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694.6千公顷, 比上年增加26.9千公顷,粮食总产量475.05万吨,比上年增产15.62 万吨,同比增长3.4%,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 破千亿元。工业:襄阳市是全国十大工业明星城市之一,是中央、省属三线 军工企事业集中的城市,工业总产值仅次于武汉市,居湖北省第二位。 纺织工业是全国39个重点城市之一,全市工业已发展形成以轻工、 纺织、机械、汽车制造、电子、医药、建材、冶金、化工、食品为主 要产业支柱的工业体系。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突破1500家,达到1555家,比上年的1306家,净增249家,其中,产 销过亿元的企业315家,过xx亿元的企业27家,两百亿元左右的企 业2家。金融业:金融业继续发展壮大,为襄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 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襄阳市的现有的银行金融机构18家银行, 从业人员一万多人;有申银万国、国泰君安等六家证券公司;美尔雅 期货、中国国际期货两家期货公司;有35家保险公司,仅次于武汉, 位列湖北省第二。保险从业人员两万余人,全市保费收入以每年平均 20%的速度增长。高新技术产业:襄阳市是全国“三线”军工企业的重要聚集地, 也是全国三个“军转民”试点城市之一。全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08 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18家。国家级襄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 国56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承担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130多 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76项,已经培植了一批高新技术支柱产业和 名牌产品,初步形成了光电子、新材料、电子信息与技术、航空航天、汽车及零部件配套等五大支柱产业群格局。下一步, 将重点发展信息与电子、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产业。二、实践安排1、20xx年1月26号20xx年1月28号,通过走访老群众,查看老照片等活动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从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展开调 查,亲自感受家乡的新变化。2、20xx年1月28号20xx年1月30号,查阅资料,整理调 查数据。衣:记得高中时和妈妈一起去买衣服时,看到商场里那色彩缤纷 的衣服,妈妈总是会叹口气说:“我们小时候都是粗布衣服,到了冬 天,那衣服非常笨拙,而且硬邦邦的。”妈妈说:“以前过年才做一 套衣服,有时甚至还穿去年的旧衣服。记得有一年,你外婆带我去做 衣服,外婆特别嘱咐裁缝把衣服做大点儿,这样明年还好穿。” 50 年代的苏式服装,60年代的中山装,70年代的绿色海洋。从“票证 经济”下的朴实、实用、色彩单调,到“补丁”服装,新三年,旧三 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再到追求个性,时尚才是王道。着装上的花 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 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食:改革前,大家吃大锅饭,大家干多干少一个样,温饱是人们 追求的目标,改革后,经济也发达了,人们餐桌多了不少鱼肉,生活 不是只追求温饱了,而是追求质量,档次也高了改革开放前后,吃 的变化很大。过去,食物匮乏、单调,人民的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农 村甚至还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改革开放后,十几亿人的吃饭 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人民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 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以前因粮食 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住: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温暖的字眼,它是我们生 活的避风港。从每一个家庭住房的变化,可以反应出这个家庭和家庭 成员的生活经历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和变化。“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住房”,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家是百姓最大的追求,居住条件 的好坏成为衡量家庭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过30年的努力, 我市城市居民家庭的住房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xx年人均住 房建筑面积29.43m2。目前93%的城市居民家庭住房成套化,96%的 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房产,住宅内卫生设备齐全的家庭比重达91%, 两气使用率达到82%。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出行和通讯的便利要求越来越高。近30年来,我市城市居民 用于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人均2.8元上升到20xx 年的人均XX08.61元,增长了 359倍。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家用小 汽车快速进入居民家庭,成为新的代步工具,家用汽车消费增长拉动 居民交通方面的消费迅猛增长。调查资料显示,我市城市居民20xx 年人均交通消费支出为602.47元,比1978年增长859.67倍。截止 20xx年末,我市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私家小汽车5辆。娱乐: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百姓带来了更多闲暇时间,我国先后实 行了双休日和“黄金周”制度,为居民外出游玩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 同时,各级政府为了发展假日经济,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 游市场建设,旅游业蓬勃兴旺,为居民的旅游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居民的'休闲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近几年,居民利用“黄金周” 7 天长假或者寒暑假出境游、国内游、休闲度假、购物等已经成为居民 家庭消费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城市居民用于旅游的花费成倍增 长,假日经济对消费市场的繁荣和拉动日趋明显。20xx年我市城市居 民人均用于旅游的花费达xx9.xx元。可以预计,随着我市城市居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增加,利用节假日外出,领略祖国的大好风 光或异国风情正成为居民享受生活的重要体现,居民在旅游方面的消 费将继续升温,旅游消费方兴未艾。教育: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传统,再苦不能苦孩子已经成为居民 家庭的共识。随着收入增长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城市居民家庭对 孩子的教育投入也越来越大,教育已经成为居民家庭的一项刚性支出。 很多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幼儿园起就择园,到小学、初中、 高中阶段的择校热,从孩子学龄前的琴棋诗画培训费用,到孩子入学 后的奥数外语家教费用。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竞争压力的增大,很 多成年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利用业务时间投入到再教育 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行列,都极大刺激了居民家庭教育 消费支出,注重教育投入,加强自身素质,提高文化品位已被众多家 庭所认同。20xx年我市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为382.27元,比 1978年的人均4元增长了 94.57倍。实践总结:作为衣食无忧的90后一代,通过这次寒假社会实践, 让我的那段艰难的岁月有了深刻的感知。天天吃发了霉的馒头还要饿 肚子,天天穿缝缝补补不知多少次的衣服还不合身,天天走在泥泞的 坑洼不平的小路上却没有鞋穿,天天住在阴暗的草屋里还没有空地, 天天在教室外面偷听仅仅因为交不起学费,甚至连生了病都不敢去医 院,我不敢想象那样的生活是何等的艰苦。那种生活我们没有亲身体 验过,但从讲述者那忧郁的眼神中我能感受到那种艰苦。而今的我们, 真的需要用心去感受那段岁月,并以此作为以后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的 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