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docx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复习提纲第一章 绪论1、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概念就是把某地区的土壤作为资源进展调查,争论其各种土壤类型发生、发育程度、演化规律、地理上的分布状况及规律和区域性特征特性、理化性状与生产性能, 以及与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测绘出土壤类型图和相关图件,并在此根底上对土壤资源进展评价,编制评价等级图,制定合理的开发利用改进实施方案。2、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四方面特点(1) 对象宏观性。土壤资源,面广量大,具有鲜亮的宏观性特点。(2) 实践应用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具有猛烈的实践性特点和应用性特点。(3) 技术技能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是一项技术性、技能性很强的实践活动。(4) 专业综合性。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要运用多学科、多领域、多方面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3、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的作用(1) 土壤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生活条件,是农、林、牧业不行缺少的生产资料。(2) 土壤资源的数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数量多少,土壤资源的质量影响供给人类食物的质量凹凸。(3) 查清土壤资源,对于进展农业、林业、牧业生产,对于国民经济建设,格外重要。(4) 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为土壤确定的利用方向,确定种植何种作物,确定施用何种肥料,确定承受何种浇灌方法,确定实行何种耕作制度,确定使用何种农业机械等等,供给决策依据。4、中国开展第一、二次土壤普查时间(1) 1958 - 1960 年,中国开展第一次土壤普查(2) 1979 -1985 年,进展全国其次次土壤普查5、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主要的存在问题(1) 土壤调查资料缺乏。土壤资料缺乏主要表现在大比例尺方面和资料不齐全方面。(2) 土壤调查资料陈旧。全国其次次土壤普查始于 1981 年,土壤野外调查和采样多在 1982 年-1984 年之间。所以,假设引用全国其次次土壤普查的资料,所说明的状况是 20 年前的状况。(3) 难以找到针对性强的土壤调查资料。就全国而言,除做了 1:500000 的水土流失调查外,没有其它土壤专题的调查资料。其次章 土壤调查的预备工作6、土壤调查工作按其工作进程可分为预备工作、野外工作与室内汇总工作等三 个阶段预备工作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调查任务、组建调查队伍、确定制图比例尺统一“技术规程”,提出质量标准及成果要求,同时要收集并分析已有的根底资料与图件、争论前人工作的成果;还要预备调查工具、仪器和计算机软件,做好物质预备。7、详、大、中、小比例尺规定为多少,用途是什么?确定比例尺的其它影响因 素有哪些(1) 详测比例尺:规定为 1:200l:5000多用于小型试验地、各种苗圃、土壤改进试验区、村和农场的分场等类型的土壤利用改进设计。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变种或更细。(2) 大比例尺:规定为l:l 万-1:25 万。多用于乡和大农场的农业生产规划, 土壤利用改进区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土壤制图单元要 求到土种、变种或其复区。(3) 中比例尺:规定为 1:5 万-1:20 万、多用做县或中、小河流流域的农业和土壤利用改进区划,以及森林和草原的开发利用调查。土壤制图单位要求到土属、土种或其复区。(4) 小比例尺:规定为小于l:20 万。多用做全国、大区或大的河流流域土壤开发,国际土壤图幅的测绘和编制。土壤制图单元要求到亚类或土属的复区。影响因素:农业用地方式地形切割程度和土壤简洁状况调查面积大小8、土壤资源调查要收集哪两方面资料自然成土因素资料的收集,农业生产资料的收集9、自然成土因素要收集哪几方面资料(1) 气象资料:温度,湿度,风,灾难性天气(2) 地质和地貌(3) 地表水和地下水(4) 植被资料10、农业生产资料要收集哪几方面资料(1) 调查地区一些根本资料,如人口、劳力、畜力、农业机械的马力、耕地面积、林业、牧业用地面积等(2) 调查地区农业区划与农业进展规划、农业生产的争论报告,以及试验资料。(3) 调查地区的农业历史,农、林牧业的生产状况,各业所占的比重,历年作物产量、产值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4) 调查地区轮作布局的进展及其对粮食单和总产的影响。(5) 历年农田根本建设的成就问题,当地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6) 各种土地耕作治理阅历,用地养地的措施及其效率等等。(7) 农业生产历史及其变迁状况,特别的土地利用阅历与特产等。11、土壤资料要收集哪几方面资料(1) 调查区的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形成特点、肥力特征、存在问题和改进利用阅历。(2) 土壤与农业生产关系方面的资料,如土壤上生产性能、因土施肥、因土耕作、因土种植、因土治理以及障碍因素等方面的争论成果。(3) 历次调查使用的分类系统调查方法、比例尺大小及质量标准。对于一些主要剖面资料,应进展编号整理,摘记主要剖面特征及分析结果,并将剖面号码注记在地形图上。(4) 特别的土宜资料,因很多地域性植物性特产往往与确定的土宜 特性有关。(5) 按区域整理过去调查的土壤资料,最好设计表格进展填写,以把握区域土壤特点与问题。12、土壤调查工具你认为有哪些(1) 取土工具:铁锹,洛阳铲,螺旋钻等(2) 调查的一般工具:剖面尺2 米,剖面刀、门赛尔比色卡、硬度计、数码照像机、放大镜、比样土盒、整段标木盒、野外记录薄、土样袋和标签等。(3) 野外土壤草图测制仪器:罗盘仪、海拔高度计、坡度仪山区调查必备、望 远镜、绘图板、视距尺、钢卷尺、钢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曲线板、圆规、绘图铅笔、求积仪、标杆、木桩等(4) 野外测定土壤理化性质仪器:土壤养分及化学性质速测装备,土壤水分物理性状测定装备。(5) 其它配备:室内成图工具的装备,野外生活用品,第三章 成土因素与区域景观争论13、不同国家土壤分类体系有何特点我国的土壤分类体系,主要以发生学为根底,以土壤属性为依据。因此,成土因素作用的观点格外明确。美国是以土壤属性为依据的分类体系,虽然不强调成土因素对土体的作用,但实际上 也都打有成土因素的烙印。俄罗斯的发生学土壤分类系统就明确提出是以成土为根底。14、微域小气候变异:主要表现在什么变化上主要表现在温度、湿度和风的变化上。15、地理景观争论法:依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进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16、地形因素争论内容:依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进分区和发生发生分类的参考。17、风化壳地球化学类型1.碎屑风化壳 2.碳酸盐风化壳 3.硅铝型风化壳 4.富铝风化壳 5.含盐风化壳 6.复原系列18、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什么母质、气候、时间、地形、生物19、各成土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某一特定地区,对土壤性状发生及进展的影响,总有一个因素是主导的,而其它因素则处于附属的地位。20、主要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第四章 土壤剖面性态的观看争论21、土壤剖面按其来源可分为二大类自然剖面和人工剖面。22、自然剖面、人工剖面发生层自然剖面是因修路、开矿、兴修水利等工程建设,在施工挖方地段暴露的土壤垂直断面,并被长期保存下来,成为土壤调查中可以利用的现存剖面。人工剖面是依据土壤调查的要求,临时开挖出来的土壤垂直切面,一般挖成阶梯状的斜坑, 故又称土坑。按其用途和特点可细分为主要剖面、检查剖面和定界剖面三种。23、土体剖面、土体构型(1) 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发生学层次,以及母质层。(2) 土体构型:不同的土壤发生学层次构成了不同的层次组合24、发生层、特定发生层(1) 在成土因素影响下,作为土壤形成的物质根底的母质,就会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其中,包括母质原有组成在理化性质、矿物学性质和生物学的转变,并通过淋溶淀积作用、氧化复原作用和其它成土作用,使土体渐渐发生了分异,形成了外部形态特征各异的层次,这种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剖面层次称为土壤发生层,即发生层。(2) 特定发生层:根本发生层按其发生上的特定性质可进一步分出一系列特性发生层。25、诊断层和诊断特征诊断层:指用于及鉴别土壤类别的、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特定土层。诊断特征:指用于鉴别土壤类别而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6、土壤剖面点的设置有两种。一常规布点法 。二统计抽样法27、土壤剖面点位在野外选择的原则1. 要对所要求制图的地区在地面景观上有代表性。要求地形条件比较平稳,即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土壤发育条件。否则土壤剖面缺乏代表性。2. 不宜在路旁、住宅四周、沟渠四周、积肥坑四周和坟墓四周等一切人为干扰较大而没有代表性的地方挖掘剖面。3. 假设觉察土层中有炭片、砖瓦片等人为干扰的侵入体,除了争论熟化土壤外, 一般应转变剖面点位,或重增设剖面。4. 山地丘陵区的土壤比较简洁,应依据调查目的和精度选择不同高度和坡地的上、中、下部挖掘剖面。28、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当剖面地点选定以后,就开头着手开挖土壤剖面。一般用铁锹挖土壤剖面。土壤剖面的规格一般要求深 1.01.5m,宽 1.0m,长 1.5m;盐土地区挖深至地下水;山区深达基岩出露为止。为了便于工作和节约挖方量,要挖成逐级台阶式,尾部可窄些,只要便于上下即可。29、土壤剖面挖掘时应留意什么1. 剖面观看面应垂直、向阳,便于观看和拍照。2. 挖掘出来的表土和底上应分别堆放在土坑两侧,不宜相混,以便在观看剖面后再分层回填。3. 观看面上方不宜堆放挖掘出来的土壤,也不宜在其上方走动踩踏,以免破坏表层构造而影响剖面的观看结果。4. 在垄作的农田进展土壤剖面观看时,剖面的观看面应垂直垄沟走向,使剖面垂直面上能同时可以看到垄背、垄沟部位的表土变化和作物根系发育。5. 剖面点的位置必需用目视或仪器测量,准确地标在工作底图上。30、土壤剖面点的地表状况要描述哪些内容1.海拔高程 2.坡度 3.坡向 4.坡型31、土壤剖面形态要观看与描述哪些内容在观看描述土壤剖面时,除了土壤剖面所在位置、地形部位、母质、植被、利用状况和调查者、调查日期外,在剖面挖成后,要用剖面刀对剖面进展修饰,修出主面,露出自然构造。然后进展剖面摄影。观看时首先按土壤形态特征划分层次、量出厚度,然后逐层观看记载其颜色、质地、构造、孔隙度、紧实度、湿度、根系、有机质状况、动物活动遗迹、生体、以及土层界限的外形和过渡特征。31、土壤自然性土壤自然性态是指那些在田间表现很不稳定,极易受气候变化和耕作措施等因素影响而变动的土壤性质。包括土壤干湿度、土壤结持性、孔隙度和坚实度等四项。32、我国在土壤普查中常用主要发生层有哪些H 层:表示由于积存在外表的有机质的累积而形成的或正在形成的有机质层,它是长期水分饱和的除非人工排干。O 层:指由于积存在外表的有机质的累积、形成和正在形成的有机质层。但它一年中至少有几天水分是不饱和的,含有35%的有机质。A 层:指在外表或邻近外表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腐殖质土层。并具有如下两条特征:有与矿质局部严密结合的腐殖质化的有机质的累积,且 B 层和 E 层的性质不明显;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E 层:淋溶、漂白层。表示该土层硅酸盐粘粒和铁、铝等单独或一起淋失,石英或其它抗风化矿物的砂粒或粉粒相对富集的矿质发生层。B 层:代表物质淀积或聚积层,或风化层。层潜育层:是长期被水饱和,土壤中的铁、锰被复原并迁移,土体呈灰蓝、灰绿或灰色的矿质发生层。层矿质结壳层:一般位于矿质土壤的层之上。P 层犁底层:主要见于耕作层之下。由于农具镇压、人畜践踏等压实而形成。33、土壤剖面理化性状的简易测定工程有哪些土壤化学性状态可以简易测定,因此,应当结合土壤剖面观看,进展分层测定, 其中包括土壤酸度、石灰性反响、氧化复原电位、电导率、亚铁反响等。第五章 土壤分类及土壤野外制图35、当前国际上土壤分类思想、特点及分类遵循发生学思想,在定义诊断层和诊断特征时力求将有着共同发生特性的土壤归集到一起。分类标准必需定量化,以求在不同的分类者之间有共同的比较根底。从最高分类等级到最低分类等级依次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单元,后两级为低级分类单元。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为多级分类,共六级,即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前四级为高级分类级别,后二级为基层分类级别。中国土壤分类系统:分类单元从上至下承受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七级分类单元,其中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属高级分类单元,土属为中级分类单元,土种为基层分类的根本单元,以土类、土种最为重要。36、分类单元、制图单元、图斑分类单元是概念化的、是准确定义的,从而给土壤调查制图和土壤评价供给一个通用的标准。假设一个调查区的土壤性状与某一分类单元的概念相吻合或被包含,勾绘土壤时,我们就以这个分类单元的名称命名该区域的土壤,从而成为图斑。在一个地区进展土壤调查制图,一样的图斑组成制图单元,一系列的制图单元构成图例系统。第六章 土壤调查成果的整理与总结37、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什么?修正土壤分类系统的方法是通过比土、评土。38、土壤分析工程确定主要取决于分析的目的,一般分为两哪两大类土壤分析工程确实定主要取决于分析的目的,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为确定土壤类型而进展的分析,另一类是为确定土壤肥力状况而进展的分析。39、土壤肥力鉴定主要有哪些工程1、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钾、全磷、速效磷、速效钾。2、测定土壤水分、构造、机械组成、容重、胀缩性和可塑性。3、测定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盐基交换量、pH 值。40、土壤发生分类的鉴定主要有哪些工程1、进展土壤矿物全量分析、测定土壤胶体的硅、铁、铝的含量。2、鉴定土壤粘土矿物的类型及组成。3、土壤腐殖质类型。4、主要诊断层和诊断特性的定量指标工程的测定。5、土壤微形态观测。41、土壤调查报告的编写包括哪些内容一、总论前言说明调查地区的行政区域、地理位置、调查方法、主要成果;以往的调查争论资料及其评价、工作的阅历及问题二、调查地区的自然和农业概况说明调查地区各种自然成土因素的特点,阐述内容包括气候、地形、地质与成土母质、地表水与地下水、植被、农业生产、土壤改进的关系;农业生产活动状况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三、土壤性态综述一土壤的形成调查地区土壤形成过程,主要土壤类型,土壤分布规律附土壤与地形、母质、地下水、植被或农业利用方式的断面图。二土壤分类原则与系统 附土壤分类表三各种土壤的特性 写到土种或土属1、土壤分布与生态环境。2、土壤的形态特征。3、土壤理化性状附分析资料4、土壤的生产性能及存在问题。四、土壤与土地资源评价一土地利用现状二土壤资源评价 五、土壤改进利用分区一分区的目的二分区的原则三分区各论分区说明各改进利用区或亚区的范围、自然条件、面积、主要土壤类型、农业利用状况、存在问题、改进利用措施等。42、五图一书是指什么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评级图、土壤利用线状图、土壤改进利用分区图, 土壤调查报告书。第七章 土壤资源评价43、土壤资源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力的各种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根本、最广泛、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自然资源。44、土壤资源评价土壤资源评价是指对土壤资源的质量、适宜性和限制性作出评定,并综合评定其生产潜力。45、土壤资源评价可以分为哪三个层次按不同的评价目的,土壤资源评价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土壤自然适宜性评价、土壤生产潜力评价、土壤经济评价。46、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原则、依据(1) 土壤生产力凹凸评价2) 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评价:(3) 土壤资源对农林牧业生产的限制因素及强度评价(4) 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土壤资源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壤生产力的凹凸,它主要从土壤质和量两方面来衡量。质的方面主要表现在土壤对进展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和限制性。47、土壤资源评价的程序和步骤一、评价单元的划分二、评价因素及其权重确实定三、评价指标确实定四、质量等级的评定48、土壤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是以土壤为中心,以土壤类型和土被构造为评价对象,基于土壤的属性以评价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从不同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壤的适宜性。48、土壤质量评价是以土壤为中心,以土壤类型和土被构造为评价对象,基于土壤的属性以评价土壤资源的生产潜力,从不同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壤的适宜性。49、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依据1. 针对性原则2. 适宜性与限制性相结合的原则:3. 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4. 有利于指导生产的原则5. 等间差异性与等内相对全都性原则6. 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1. 主导因素与综合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土壤属性是土壤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 2. 土壤及利用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农田根本建设条件,土壤及利用所处的环境条件和农田根本建设条件,3. 土壤的自然产量 4. 土壤资源的利用现状50、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程序1. 预备工作 2. 确定评价的技术方案1评价单元的划分。2评价体系的选择3参评因素(评价工程)的选取。4评价方法确实定51、土壤适宜性土壤适宜性是指确定土壤类型与规定用途(利用方式)的和谐度(适合程度)。52、土壤适宜性评价的原则、依据1. 针对性原则 2比较原则 3区域性原则 4综合性与系统性原则 5主导性原则 6生产性原则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是土壤适宜性评价的重要依据。2. 土壤肥力状况是构成土壤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指标,土壤普查成果是土壤适宜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之一。 3土壤的诸自然因素及其组合状况综合影响土壤适宜性,分析整理区域自然地理和农业区划成果资料,也是土壤适宜性评价不行缺少的内容。 4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供给土壤生产力和产出效益等方面的信息,是土壤适宜性评价不行缺少的重要依据。第八章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53、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源调查土壤是地球外表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具有协调水、肥、气、热,供给植物生长所需养分的力气。是土地重要的核心组成局部。土地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包括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各种自然因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同时也包括人类活动的作用和影响。土地资源是指目前或可预见的将来能够产生价值的土地。土地既是劳动对象,又是生产资料,人类所需要的大局部农产品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土地就不只是一个自然综合体,它经过人类的开发、利用、而成为一种资。土地资源调查就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学问,借助于测绘制图学方面的技术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发生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进展的长远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治理等效劳。54、土地资源的特性土地资源,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具有生产力、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土地资源的限制性、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资源的可更性、土地资源的时间性和空间性。55、土地资源具哪两个属性土地资源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56、土地资源调查主要有哪几方面内容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构成要素调查,综合性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57、土地资源评价土地资源评价,简称土地评价,是以不同的土地利用为目的,估价土地生产潜力和土地适宜性以及经济价值的过程。其实质是对土地生产力(生物产量或经济价值)凹凸的鉴定。土地评价的根本特征是对土地利用要求与土地质量供给进展比较分析。58、土地资源评价主要依据是什么土地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土地的生产力。它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59、土地资源评价的原则是什么1、比较原则。这是土地评价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则。“三比较”: 比较土地利用的需求和土地质量;比较对土地的投入与产出效益;比较不同的土地用途,作出决策。2、针对性原则。土地评价是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进展的。如作物种类和森林树种等。3、区域性和综合性原则。土地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和区域性强的争论工作,必需结合待评区域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展。60、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为几级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分为纲、级、亚级、单元共 4 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