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四川省2023届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提升训练(含解析).pdf
【高考化学】四川省2023届高考备考第一轮复习元素或物质推断题提升训练1.已知六种短周期元素A、B、G、D E 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A、D 同主族,C、F 同主族,A 和 B 可形成5 核 10电子的阳离子,C 与 D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2c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E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D、F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反 应,试回答下列问题:(1)E在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的 位 置 是。(2)写出A 和 B 形成4 核 10电 子 分 子 的 电 子 式 是。(3)C、D、F 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用离子符号表示)。(4)根据“对角线规则”,钺(Be)的 性 质 与 上 述 六 种 元 素 中 的(填 名 称)相 似,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生成Na2Be2与H?。请写出氢氧化被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5)A、C、D 可形成多种二元化合物,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是(填 字 母)。A.八 2c2和D2c2中都含共价键B.A、D 可形成离子化合物C.D?C D 2 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2D.0 2c和D2c2均能溶于A?。并发生化合反应2.已知A 为金属单质,下列物质相互转化如图所示:一气体B-溶液小C 溶液)AgNQ3稀 H N SL溶液焰色反应呈紫色(透过蓝色钻玻璃)j白色沉淀H一 白 色 沉 淀 E空气 课黑音叫甯齿A3弓D 溶液A试回答:(1)写出B 的化学式,D 的化学式第1页/总23页(2)写出由E转变成F的化学方程式。(3)检验G溶 液 中 阳 离 子 的 试 剂 为 写 出 发 生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4)某同学取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写出与上 述 变 化 过 程 相 关 的 离 子 方 程 式,o3.下表列出了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族周期IA01IIAIIIAIVAVAVIAVIIA23(1)可 以 形 成 最 简 单 的 有 机 物 的 元 素 是(填 序 号);(2)元 素 原 子 最 外 层 电 子 数 为:(3)元 素 和 元 素 形 成 常 见 离 子 化 合 物 的 化 学 式 为;(4)、三 种 元 素 的 非 金 属 性 逐 渐;(5)元素和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 稳 定 性 强 弱 顺 序 为(填 化 学 式);(6)元素、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化合物(填化合物类型);4.己知A与D均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单质,B为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产物未全部注明。NaOH溶液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B的化学式,写出反应的一种用途试卷第2页,共10页(2)检验F中 金 属 阳 离 子 的 试 剂 是,现象是。(3)写 出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4)己知G为Na2FcC4,写 出 反 应 的 离 子 方 程 式。5.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元素,A与B,C、D与E分别位于同一周期。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Q B6型离子晶体X,CE、F 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1)A元素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o(2)X的 化 学 名 称 为。试解释工业冶炼D不以DE3而是以D2A3为原料的原因:。(4)CE、F A的晶格能分别为786kJ-moH、3401 kJ m o H,试分析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o(5)F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F与B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 g em、则 晶 胞 的 体 积 是(只要求列出算式)。6.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 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2)中,化 学 性 质 最 稳 定 的 是(填 元 素 符 号),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填元素符号),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酸 性 最 强 的 是(填 化 学 式)。(3)中,原 子 半 径 最 大 的 是(填 元 素 符 号)。(4)元 素 的 非 金 属 性 比 (填 强”或 弱”),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列 举 一 个 化 学 事 实 加 以 说 明。第3页/总23页(5)钱(G a)与铝同主族,曾被称为“类铝”,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均为两性化合物。工业制备钱的流程如下图所示:N aG aO2回铝土矿N aO H 溶液N aA l O2适量C O 2(A I 2 O 3、G a2()3)N aG aO2过滤 A 1(O H)3氧化钱与N a O 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o酸性:A 1(O H)3 G a(O H)3(填或“4SL回答下列问题(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1)C的 基 态 原 子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 ,E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区。(2)B、C、D 的 原 子 半 径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为(填 元 素 符 号)。(3)A、B 的 第 一 电 离 能 的 大 小 关 系 是(填 元 素 符 号)并 从 结 构 特 点 解 释 原 因(4)B、C、D 的 电 负 性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为(填 元 素 符 号)。14.现有A、B、C、D、E、F、G、H、I 九种元素,均为前四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有关问题。A: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B: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基态原子的核外p 能级电子数比s 能级电子数少1D:基态原子的核外p 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E:气态基态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1尸738 kJ/mol,k=1451 kJ/mol,b=7733kJ/mol,I4=10540 kJ/molF:短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G: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H:前四周期主族元素中电负性最小I: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列(1)C2A4的 电 子 式 为 试卷第8 页,共 10页(2)B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Is 2s 2p 3s(3)某同学推斯E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皿皿n n i n n 血。该同 学 所 画 的 轨 道 表 示 式 违 背 了,解释E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高能大于F 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的原因:o(4)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的EG2制备E 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o(5)与 F 元素成“对角线规则”关系的某短周期元素T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具有两性,写出该两性物质与H 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己知T 元素和C1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1.5和 3.0,则 它 们 形 成 的 化 合 物 是(填“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6)与 H 元素同周期的基态原子中,未成对电子数与H 原子相同的元素有.种。(7)1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区(按电子排布分区),实验室检验13+的离子方程式为:_1 5.某化合物X 由三种元素组成,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标况下体积为生 普 L)(强酸性溶液,恰好中和消耗;mol KOH)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化合物X 的化学式为(3)鉴别红棕色气体1 与 Br2蒸气的下列方法中,合理的是A.通入水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B.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C.分别通入AgNCh溶液中观察有否沉淀 D.通过缩小体积加压,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变化(4)气体1和气体3 按 1:1通入NaOH溶液中刚好完全吸收,写出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第9 页/总23页(5)请设计实验证明化合物X加热后是部分分解。试卷第1 0页,共1()页答案:i .(1)第三周期n i A 族HH:N:H (3)S2 O2-N a+(4)铝 B e(O H)2+2 N a O H=N a2B e O 2+2 H2O D【分析】短周期元素A、B、C、D、E、F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则 A为 H 元素;A和 B可形成5核 10 电子的阳离子,该阳离子为镂根离子,则 B为 N 元素;A、D同主族,则 D为 N a 元素;C与 D形成的离子化合物D 2 c 中所有离子的电子数相同,则 C为 O 元素:C、F同主族,则 F为 S元素: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与D、F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则 E为 A 1元素。【详解】(1)经分析E为 A 1元素,铝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IIIA 族,故第三周期HIA 族;(2)经分析A为 H 元素,B为 N 元素,A和 B形成4核 10 电子分子,则该分子是HN 出,该 分 子 的 电 子 式H是*N:丁*H;(3)经分析C、D、F的简单离子应分别是指O Na+、S2,C P 一 和 Na+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反而越小,核电荷数0 Na+,。2 一 和 Na+核外都有2个电子层,S 2 一 有 3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则三种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S2 O2 Na+;(4)根据“对角线规则”,镀(B e)的性质与元素周期表右下角的A 1性质相似,氢氧化皱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2B e O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 e(OH)2+2 Na OH=Na2B e O2+2 H2O,故铝;B e(OH)2+2 Na OH=Na2B e O2+2 H2O;(5)A.经分析A、C、D分别是指H、0、N a 三种元素,则 A 2 c2 和 D 2 c2,分别是指氏。2 和 Na 2 C 2,H2 O2 是共价化合物,Na 2 C 2 是离子化合物,但过氧根离子内含有共价键,则两种化合物中都含有共价键,A正确;B.A、D是指H、N a 两种元素,A、D形成的化合物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B正确;C.D2C.D 2 c2 分别是指Na 2。和 Na 2 C 2,它们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C正确;答案第1 页,共 12 页D.D2C D 2 c2 分别是指Na?。和 Na z C h,A 2 c 是指H2 O,Na z C h 与 H2。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D错误;故选D。2.F e C l2 K C 1 4 F e(OH)2+O2+2 H2O=4 F e(OH)3 K S C N F e3+3 S C N=F e(S C N)34 F e2+O2+4 H=4 F e3+2 H2O 2 F e3+2 I=2 F e2+I2【分析】白色沉淀E在空气中变化为红褐色沉淀F,说明E为 F e(OH)2,F为 F e(OH)3,F与盐酸反应生成G为 F e C h,金属A与氯化铁反应生成B,B与 C反应得到E与 D,故 A为 F e,B为 F e C b,则 F e 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与F e C b:D溶液和硝酸酸化的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 为 AgCL溶液透过钻玻璃进行焰色反应为紫色,证明溶液中含有钾元素,故 D为 K C 1,则 C为 KO H,据此进行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A是 F e;B的化学式为F e C b,D的化学式为K C 1;(2)由 E转变成F是氢氧化亚铁被氧化为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 F e(OH)2+O2+2 H2O=4 F e(OH)3;(3)G 为 F e C h 溶液,可用K S C N 溶液鉴别G溶液中F e 3+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 e3+3 S C N-=F e(S C N)3;(4)B 为 F e C b溶液,取 B的溶液酸化后加入碘化钾淀粉溶液,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变为蓝色,是由于发生反应:4 F e2+4 H+O2=4 F e3+2 H2O,2 F e3+2 r=2 F e2+I2,碘单质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本题以无机框图题的形式,考查F e、C l 等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本题中白色沉淀转化为红褐色沉淀、溶液焰色反应为紫色是解题突破口。3.和 5 Na?O或 N a 2 C)2 增 强 H2O H2S 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分析】分 别 是 H、C、N、0、N a、S,最简单有机物为甲烷,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详解】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形成的元素是碳元素和氢元素;故和 。元素是N,N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5,因此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故 5。元素和元素形成常见离子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 a2O或 N a2O2;故 N a2O 或 N a2O2o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 、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增强。答案第2页,共 1 2 页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稳定性减弱,因此元素和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稳定性强弱顺序为H20 H2S:故 H20 H2SO元素、元素和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为硝酸,也可能为硝酸钱,因此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故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常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是常考题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4.F e3O4 冶炼金属(合理即可)K S C N 溶 液 溶 液 变 为 红 色2 A l+2 H2O+2 N a O H=2 N a A l O2+3 H2 T 2 F e3+3 C 1 O-+1 O O H =2 F eO;+3 C 1 +5 H,O【分析】B为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 B为 F e3()4,A为 A L C为 A I 2 O 3,E为 N a A l O2,D 为 F e,F 为 F e2(S C)4)3,G 为 N a z F eO a。【详解】(1)B的化学式为F e3 C 4,铝热反应的用途:冶炼金属(合理即可);(2)检验F e3+的试剂是K S C N 溶液,F e3+遇 K S C N 溶液的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A 1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A l+2 H2O+2 N a O H=2 N a A l O2+3 H2 T.(4)F e2(S C 4)3 在碱性条件下被次氯酸钠氧化的离子方程式为:2 F e3+3 C 1 O +1 O O H =2 F eO:+3 C +5 H 85.2 s 2 2 P 斗六氟合铝酸钠 A I 2 O 3 为离子晶体(或者离子化合物),而 A l C b 为分子晶体(或者共价化合物)C a O 晶体中C a2。2 一带的电荷大于N a C l 晶体中Na。一 带的电荷4 x 7 8 g-m o C a F,a g-c m x 6.0 2 x 1 0 m o l【分析】已知A、B、C、D、E、F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 0 号元素,A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所以A为 O元素,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I s 2 2 s 2 2 P%由于 B与 A同周期且原子序数比A大,则 B为 F元素:B、C、D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简单离子可形成一种C 3 D B 6 型离子晶体X,且 C、D分别位于同一周期,所以X为N a3A l F6,即 C是 N a 元素、D是 A 1 元素;C E、FA为电子数相同的离子晶体,则 E为 C 1元素、F为 C a 元素。【详解】(1)根据分析,A为 O元素,其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2 s 2 2 P%(2)根据分析,X的化学式为N a j A l F e,名称为六氟合铝酸钠;(3)因为A I 2 O 3 为离子晶体,熔融状态可导电,而 A l C b 为分子晶体,熔融状态不导电,故工业上工业冶炼A 1 不以A 1 C 13而是以A I2O3为原料;(4)根据分析,C E、FA分别为N a C l、C a O,其晶格能分别为7 8 6 k J m o H、3 4 0 1 k J m o l1,答案第3页,共 1 2 页导致两者晶格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因为Ca2+和C L电子层结构相同,。2-和N a+电子层结构相同,且Ca2+、CP-带的电荷数大于N aCl晶体中N a+、C,故N aCl晶格能低于CaO晶格能:(5)根据晶胞结构,用均摊法进行计算,每个晶胞中钙原子的个数=Gx8+Ex6=4(个),F原子位于晶胞内部,未被其他晶胞共用,故F原子的个数为8,所以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aF2o假设现有1 mol CaF2,其中含有M个钙离子,则 含 有4个晶胞,再假设一个晶胞NA的体积为/cn?,则1 molCaFz的 体 积 为4 x cm3,根据质量关系列关系式得NA 4 x7 8 g-mol x夕x =7 8,解得该晶胞的体积V=ag cm-3x6.02 x102W。6.(1)第二周第I V A族(2)H e F H C104(3)N a(4)强 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 2 H 2 S+O 2=2 S 1+2 H 2。(5)Ga(O H)3+N aO H=N aGaO2+2 H2O C【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可知,元素分别为H、C、0、F、N a、S、Cl、H e;【详解】(1)是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第I V A族;(2)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稀有气体元素H e,非金属性最强元素在周期表的左上角,是F元素,同周期左到右,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从下到上,酸性增强,所以酸性最强的是H CI O(3)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一样多,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原子半径最大的是N a:(4)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强,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减弱,元素非金属性减弱,氧气和硫化氢能发生置换反应可以证明,反应方程式为:2 H 2 S+O 2=2 S J+2 H 2。;(5)Ga(0H)3属于两性氢氧化物,与N aO H溶液生成N aGaC 2,即Ga(O H)3+N aO H=N aGaO2+2 H2O,同主族,从上到下,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减弱,所以酸性:答案第4页,共12页Al(O H)3 Ga(O H)3,金属钱的活泼性强于金属铝,应该采用电解的方法进行冶炼。7.H CI O 4 K O H A1(O H)3+O H =A102+2 H2O 共价 C【分析】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推测出C、N、0、F、N a、M g、Al、C1、K、Ca。1 4 c【详解】(1)考古时利用6 c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除F无含氧酸外,表中在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H C104;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K O H;(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1(O H)3+O H-=A1;+2 H 2 O;(4)四氯化碳为共价化合物;(5)A、将单质置于的盐溶液中,因为N a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很容易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置换出氢气,所以不能置换出单质,这不能说明的金属性弱,A项错误;B、通过比较和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而不能看其水溶性的大小,B项错误;C、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把水或酸中的氢置换出来。因此将、的单质分别投入到水中,观察到与水反应更剧烈,说明的金属性强,C项正确;D、看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应该看元素的原子失去的电子的难易,而不是看相应的氧化物的颜色的深浅,D项错误;答案选C。8.第二周期 V A 族 N H4N O3=NH*+NO3;02 N a+S2-Na7,l GNa-Na+:2-N a+Na:0:0:1 3+2 N a2O2+2 H2O=4 N a O H+O 2?【分析】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A是H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 B 0.3,B的最高价是+5,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是N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C是0元素;。2-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答案第5页,共1 2页素可形成化合物D 2 C,D为+1价,D是N a元素;C、E元素同主族,E是S元素。【详解】(1)B是N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VA族。(2)由H、N、0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N H 4 N O 3,溶于水电离出钱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 H 4 N C)3=N H;+N O;(3)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0%、N a+、S 2-半径大小关系是0 2 N a+S 2-;(4)N a 2 s是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N a 2 s的形成过程为S N a-N a+:岫+,是 离 子 化 合 物,电子式为Na+|:0:0:|Na+(5)N a2O2与H20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 N a2O2+2 H2O=4 N a O H+O 2 f。9.离子键、共价键 H+S O42+N H4+B a2+2 O H 0=B a S O/+N H 4+2 H,O F el2仅有I被氧化成I 2使 溶 液 呈 黄 色I、F 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 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 S C N溶液,若变红则I I合理(其他合理亦可)N 03+4 H+3 e=N O T+2 H 2 O【详解】(1)从所给离子的种类判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是硫酸钢沉淀,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氨气,则A、B中含有磷酸氢根离子、镀根离子,且B溶液呈碱性,所以A是硫酸氢铉,B是氢氧化馍,A的化学式为N H 4 H S O 4,化学键类型为离子键、共价键;A、B溶液混合后加热呈中性,说明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氨根离子恰好完全反应,且生成硫酸钢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H+S O42+N H4+B a2+2 O H =B a S O 4+N H3T+2 H2O:(2)A的水溶液呈浅绿色,说明A中存在F e 2+;B的水溶液呈无色且其焰色反应为黄色,说明B中存在N a+;向A的水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A不与盐酸反应;再加入B后溶液变黄,溶液呈黄色可能有F e 3+生成或有b生成。则加入B后混合溶液中应含有强氧化性物质,根据所给离子判断,氢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结合成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所以B是N a N C h,A是F e b;碘离子的还原性比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强,所以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碘离子先被氧化,所以溶液变黄的原因可能是有两种:I I被氧化为L而使溶液变黄,离子方程式为61-答案第6页,共12页+2H+2 NO3-=2NOt+I2+4H2O;n.I、Fe2+均被氧化使溶液呈黄色,离子方程式为2I-+4H+Fe2+NO3=NOT+I2+2H2O+Fe3+;取少量变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若变红则II合理;利用上述过程中溶液变黄原理,将其设计成原电池,若电子由a 流向b,则 b 极为正极,正极上硝酸根离子得电子产生N O,电极反应式为NO3+4H+3e=NOf+2H2O。10.HC1O NaCl HC1 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 C 12+H2O=H+C I+H C 1 C12+2OH=C1+C1O+H2OMnO,+4HCl(浓)&乂!1。2+2凡0+。2 T【分析】常温下,A 是可用来对自来水进行消毒的黄绿色单质气体,判断为Cl2,A、B、C、D、E 都含X 元素,氯气与水反应生成B 和 D,B 光照分解生成D,则 B为 HC1O,D 为 HC1,C 为 NaCl,E 为 N aC lO,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为 Ck、B 为 HCIO,C 为 NaCl,D 为 HC1,E 为N aC lO,故 Cb;HC1O;NaCl;HC1;(2)A为氯气,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故为黄绿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易液化,密度比空气大;(3)氯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12+H2O=H+C1-+HC1O,氯气和NaOH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12+2OH=C1+C1O+H2O,浓盐酸和二氧化镒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制备MnO2+4HCl(浓)=M nCl2+2H,O+Cl,T氯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故C12+H2O=H+C1+HC1O;C12+2OH-=C1+C1O+H2O;MnO2+4HCl(浓)=M nCl2+2H2O+Cl2 To11.(1)1 s22s22P63s23P63d64s2(或Ar3d64s2)3d 4s 田m田田回(3)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4)M*+的3d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5)2答案第7 页,共 12页(6)A1【分析 1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a 到 p分别是H、L i、C、N、0、F、N a、M g、Al、S i、S、C l、Ar、K、M n、F e 元素:据此解答。【详解】(1)F e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6,根据能量最低原理可知,其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 s 22s 22P 6 3s 23P 6 3d 6 4 s 2(或 A r 3d 6 4 s 2);故 1 s 22s 22P 6 3s 23P 6 3d 6 4 s 2(或 A r 3d 6 4 s 2);3d 4s(2)元素x为 Mn,原子序数为2 5,价电子排布图为:tTUfflHI IH,故3d 4s答案第8页,共 12页(3)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在反应过程中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故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4)由 M*+转化为M/+时,3d 能级由较稳定的3d 5 半充满状态转为不稳定的3d 4 状态需要的能量较多:而 F e?+到F e 3+时,3d 能级由不稳定的3d 6 到稳定的3d 5 半充满状态,需要的能量相对要少;故 MM+的3d 轨道电子排布为半充满结构,比较稳定;(5)第三周期8 种元素,只有S i 单质为原子晶体,熔点最大,与图中8对应;分子晶体的熔点低,有磷、硫、氯气、氮气几种物质,但 C 1的电负性最大,与图中2 对应;故 2;(6)根据表中所列的某主族元素的电离能可知,该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该元素为A 1元素。故 A 1;12.(1)M n C P、M g 2+、C u2+S i O;、CO-+2-(2)A I O*2 *3N H3 H2O+A P+=3N H 4 +A 1(O H)3 1 S O4是【分析】该溶液呈无色,则有色离子不能存在,一定不含有M n O;、C M+,经测定溶液的pH=12,在碱性环境下不能共存的离子不能存在,即不存在M g 2+,取少量溶液,加入稀盐酸 100m L、2 mo i进行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还得到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使澄清石灰水(足量)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沉淀只能是硅酸,一定存在SiCP、C O,,以此解题。【详解】(1)由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M nOc Mg2+、Cu2+;一定存在的离子是SiO;、CO;(2)对酸化后的溶液过滤,得到滤液甲,其中一定含有剩余的盐酸,将滤液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逐滴加入氨水,最终有白色胶状沉淀,能和氨水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只能是氢氧化铝,说明原溶液中含有A10;,和盐酸反应生成AP+,AF+再和氨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离子方程式为:3NH3 H2O+AF+=3NH;+A1(OH)3 1;一份中加入足量的Ba(NO3)2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硝酸的沉淀生成,则一定是硫酸钢沉淀,证明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故答案.2-为 A Q .SO4;(3)取少量原溶液,加入稀盐酸 100mL、2moi!/即 0.2mol 进行酸化,分成两等分后,其中每一份中含有O.lmol的 H C 1,滤液乙中加入足量的AgNC)3溶液,过滤、洗涤、干燥26.5g得固体26.5g,n(AgCl)=143-5g/mol0 m o l,所以原溶液中有C h 故答案为是。13.(1)Is22s22P63sl ds(2)NaAl0(3)N 0 N 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的稳定结构,不易失电子(4)0AlNa【分析】已知A、B、C、D、E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36号元素,A 的 2P轨道有3 个电子,即核外电子排布为Is22s22P3,所以A 是 N;B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则 B 为O;C 元素的M 层有一个电子,则 C 是 Na;D 元素形成的单质具有两性,则 D 是 Al;E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为 Ar 3di。4sl,则 E 是 Cu。【详解】(1)C 是 N a,基态N 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Is22s22P63s1,E 是 Cu,Cu是第IB族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d s区。(2)一般电子层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故原子半径:N a A l 0,(3)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但 N 的 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不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故 N 0。答案第9 页,共 12页(4)电负性是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能力,一般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小。同周期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所以电负性:A I N a,0为非金属元素,电负性大于Mg和 A 1,故电负性0 A l N a。1 4.(1)H:N:H:H(2)6(3)泡利原理 A 1 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3 P 能级的,该能级电子的能量比Mg失去的 3 s 能级的电子的能量高些(4)M g C l2 M g+C l 2 T(5)B e(O H)2+2 O H =Be 02 +2 H2O 共价化合物(6)4(7)d F e3+3 S C N =F e(S C N)3【分析】A 元素的核外电子数和电子层数相等,也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 A为 H元素;B元素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可知B为 C,可以形成多种有机物;C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 电子数少1,则 C为 N元素;D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p轨道中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原子序数大于N,其电子排布为I s 2 2 s 2 2 P%则 D为 0元素;E原子的第一到第四电离能分别是:h=7 3 8 k J/m o l、b=1 4 5 1 k J/m o l、h=7 7 3 3 k J/m o l、l 4=1 0 5 4 0 k J/m o l,说明 E最外层有2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小于K,则 E为 Mg元素:F元素是短周期元素中简单离子半径最小的,则 F为 A 1 元素;G元素的主族序数与周期数的差为4,结合这九种元素子序数依次增大,则 G为第三周期V I I A 族,为 C 1 元素;H元素是前四周期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则 H为 K元素;I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八列,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大于K,则 I 为 F e 元素,据此解答。【详解】(1)C 2 A 4 为 N 2 H 4,N 2 H 4 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2)B为 C,其核外电子排布为I s 2 2 s 2 2 P 2,共有6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所以共有6 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3)E 为 Mg,为 1 2 号元素,该同学所画电子排布图中3 s 轨道有2个自旋方向相同的电子,违背了泡利不相容原理;A 1 的第一电离能失去的电子是3 P 能级的,该能级电子的能量比Mg失去的3 s 能级的电子的能量高。答案第1 0 页,共 1 2 页(4)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的MgCH阳极氯离子放电,阴极镁离子放电,该反应的离子方鲤程式为:M g Cl2 M g+C b b(5)F 为 A l,与 A l元素成“对角线规则”关系的某短周期元素Be,B e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Be(OH)2具有两性,与 H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K O H反应生成B c 0,离子方程式为:Be(OH)2+2OH =B c0 +2H2O(6)H 为 K 元素,其价电子排布为4sl 未成对电子数为1,第四周期中未成对电子数为1 的有 Sc (3 d 14 s 2)、Cu (3 dl(,4 s )Ca(4 s24 p ),Br (4 s 24 P 5),故 4。(7)I 为 Fe 元素,元素周期表中的d区,实验室用K S C N 溶液检验Fe 3+,离子方程式为:Fe3+3 SCN-=Fe(SCN)3。15.(1)Fe2O3+2A l=2Fe+A l2O3(2)Fe(N O3)2(3)A CD(4)N O2+N O+2OH=2N O;+H20(5)取适量加热后的残留物,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儿滴酸性高锌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溶液中尚有Fe2+【分析】由转化关系可知红棕色化合物Y 应为Fe z Ch,生成Z 为 A I 2O3,W 为 F e,且 n(Fe)112g=56g/mol=o.2moh 红棕色气体1为 N O 2,气体2 应为。2,强酸性无色溶液为硝酸,且4.4 8 Z,10.2物质的量为3 m o l,无色气体3为 NO,物质的量为2 2.4 DO/=3 mo l,则 X 中 n(N)1 丝=3 mo l+3 mo l=0.4 mo l,可知 n(Fe):n(N)=l:2,X 应为 Fe(N C)3)2。(1)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2A l=2Fe+A l2O3,故 Fe2O3+2A l=2Fe+A l2O3;(2)化合物X 的化学式为Fe(N O3)2,故 Fe(N O3)2;答案第11页,共 12页A.溟溶于水,溶液呈橙色,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溶液无色,可鉴别,故 A正确;B.两种气体均具有氧化性,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均变蓝色,不能鉴别,故 B 错误;C.分别通入A g N Ch溶液,漠水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A g Br 浅黄色沉淀,可鉴别,故 C正确;D.通过缩小体积加压,二氧化氮存在2N O2UN 2O4,两种气体的颜色变化不同,可鉴别,故 D 正确;故 A C D;(4)气 体 1和气体3按 1:1通入N a O H 溶液中刚好完全吸收,生成亚硝酸钠和水,相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N O2+N O+2OH =2 N O2+H20,故 N O2+N O+2OH-=2N OJ+H20;(5)设计实验证明化合物X 加热后是部分分解,即证明残留物中有亚铁离子:取适量加热后的残留物,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溶液中尚有Fe 2+。故取适量加热后的残留物,溶于适量水中,然后取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若褪色,说明溶液中尚有Fe 2+0答案第12页,共 12页答案第13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