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5篇.docx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5篇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篇1 ?三国演义既是一部政治小说,又是一部战斗小说。叙述的是当时魏、吴、蜀三国鼎立,相互并吞,互不相让。这本书里绘声绘色的描绘了近200人的形象:足智多谋、有着呼风唤雨和神机妙算的奇异本事的诸葛亮、重情重义的关羽、刚毅不阿的张飞和汉代皇帝的后裔刘备守蜀国;能干的蒋干和疑心重重的曹操丞相是魏国将士;忠厚朴实的鲁肃、有勇有谋的黄盖和周瑜都督是共守吴国的将领。经过近百年的抗战,最终三国最终统一了。 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关羽的重情重义。一次,刘备带着张飞和关羽,还有一些军队去攻打魏国。他明知他们攻不下魏国,但刘备他们还是抱有自信念理的去打魏国。最终他们三人被曹操打得四散逃跑,最终,关羽冲不出曹操的包围圈,只能向曹操投降。可是关羽说:“我是刘备的兄弟,只要一听到他的消息,我就会立刻去找他。”后来,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立刻去和他见面。曹操很佩服关羽的功夫,想把他留下,赶忙下令拦住关羽。可关羽的喜悦心情非常剧烈,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伤痕累累地回到了刘备的身边。 在当今社会,这样重情重义的人早已所剩无几了。一些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把他好朋友传给他的好办法,换成了自己的办法,让老板给他无限的待遇;一些人找到了有钱的人,竟忘了以前救过他的好朋友,对他非常冷落,而对有钱人甜言蜜语,紧紧地跟在他后面当“跟屁虫”;一些人因好朋友名声不好,家里很穷,抛弃了他,参与了咒骂朋友的队伍,使朋友尴尬这些事举不胜举。想一想,由于科技兴旺了,人类的心也变得残忍了,不认朋友,他们是多么的可恶、可耻啊! 关羽精神不再流传,从今连续,也不知人们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真是无法想象啊!人们,从今振作起来吧,让我们齐心协力,让重情重义留在人间,留在每一个人的心里,世界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变得更加幸福美满!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篇2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熟悉,感受到国学中的不行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的确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学问,只有用学问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抱负,再美妙的准备,在没有实现之前肯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学问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缺乏之处从而去完善。比方;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缺乏,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惹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拟简单的实现目标。 二、国学让我学会感恩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尊敬兄长,做事慎重而诚恳,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气,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很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当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当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当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当心慎重,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敬重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和善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学问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才智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潇洒。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以此为傲,也盼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篇3 今日我又一次品读清代文学家李毓的作品弟子规,心潮澎湃,深受教育。 ?弟子规共分八个局部,首先总叙篇为我们介绍了弟子规正文七个局部的题目。孝篇告知我们如何孝敬父母;悌篇告知我们要敬重长辈,与兄弟和谐相处;谨篇向我们端正了日常行为,要有一个好习惯;信篇教育我们要诚信待人。泛爱众篇让大家知道要爱惜全部群众,不分贫富;亲仁篇告知我们必需要仁义,否则人品不好;学文告知我们要好好学习,要有好的学习规划、态度。这就是古代学生的“日常守则”。 ?弟子规通篇叙述了做人、做事的规章,正所谓无法规不成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是大规章,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做人、做事讲规章、讲原则,人可树,事可成,但前提是肯定要熟知、清晰规章,所以我们应学习弟子规,更应谨记、传承这一国学经曲,但是,传承绝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口头或是书本上,而是要表达在行动上。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我们在学习生活中做事情不要惊慌,忙乱就简单出错;不要可怕困难,应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仔细对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观察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渐渐地总会赶上,观察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的话立刻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觉。“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复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我对书中提到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意。”这几句话,感受最深,亦是受益非浅的。由于这几点也是我在学习中做得最缺乏的地方。如有时教师布置做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不到最终一刻都不想去做,就算做,也是马马虎虎的。有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不但没有记录下来,而且也没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模糊了事。这两种错误都是我常常犯的,这样的学习效率不高。 在读过了弟子规后,我最终明白了我的缺点所在。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形形色色的大舞台,每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有着不同的角色,而唯一不同的是,无论扮演的是什么角色,都要牢记弟子规中的训戒,具备肯定的素养,标准自己的言行,牢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古人圣训,流传百年,让我们谨记精华、传承国学吧!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篇4 国学经典是民族才智的结晶, 在历史传承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只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人文与科技同步,必将在新时代呈现其独特的影响力。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说的是自己立身修德、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同样而为之。当前的社会,重智力而轻道德,重个体而轻团体。中华民族传统经典文化中包含的民族才智和人生哲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利用。国学经典文化教育的缺失就犹如沙漠中的旅者久违甘霖,大海上的船舶迷失航向。 在彷徨与苦闷中,我开头了精神支柱的探寻之旅。十八里长峡的曲径通幽处,孔子正带着安静安详的微笑讲学于绿荫深处,高声吟咏:“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闻之,我领悟到和谐是一种平和与安静;在落英缤纷的桃源仙境,陶渊明带着悠闲得意的神情对我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原来和谐可以是生活闲适,与自然友好相处;在人声鼎沸的竹溪人民广场与孟轲邂逅,他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谐是一种关心与友爱;竹林深处茅屋一间,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挥着羽扇,抚着瑶琴,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我明白了,和谐其实还是一种宽广博大的生活态度。一路南下,汨罗江边,屈原在江风中对天长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饱含无奈与坚决的叹息声中,他以自己的死昭示天下:永不停息的追求也是一种和谐。 与先贤沟通可以益智,与国学经典为伴可以清心。只要我们怀着一颗宽广、博大、寻常之心,就肯定能发觉,只要不被名利所缚,文明和谐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由于苍鹰自由飞翔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而是为了搏击长空;舟楫穿越风雨不是为了夸耀自己的樯桅,而只为乘风破浪。其实,你我也一样,只要拥有一颗寻常心,就肯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朋友们,为自己寻找一个拥有文明和谐之美的桃花源吧。愿你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精致的花朵,阅读国学经典之书,享受精巧生活。然后躺在清风送爽的绿色大地上,仰视那无边无限的蔚蓝屏障,倾听那动人心弦的国学经典传唱,它会让你置身于另一个世界一个布满文明和谐的人间天堂。 让国学经典的种子在中华民族大家园里开出文明和谐之花! 国学培训的心得体会篇5 现代化带给人们更多的物质享受,却并没有带给人们更多心灵的欢乐,反而带给人们的是更大的空虚和压力。面对这烦躁的社会,很多人的生活失去了方向,心中少了那份安静与自然。当全社会都只是以追求物质的享受为乐,而精神却变得一片荒凉时,这是很危急的事情。 我们不要只在那里感慨现代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现在已经到了该我们静下心来,研读先哲的教导的时候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们炎黄子孙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心灵家园。国学经典则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表达,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国人的文化根基,是中华生存、进展和富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读读我们国学经典中的语句吧,我们祖先早就通晓关于学习、事业乃至人生的简洁而深刻的道理:“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当,“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道理直到今日,一样的适用。 因此,国学经典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育文义通晓、才华擅长、经书熟习、学问通彻的博学之士,更是要培育行谊谨厚、立品端正、品德端方、敦品励行的谦谦君子。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既博又雅。 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高尚的职业道德则是“以德育人”的根本保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我国,人民教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立者。”教师不仅要传授学问,更要培育学生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因而,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人格修养,树立师表形象。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潜藏在教师的言行之中的高尚人格形象,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高尚的人格无声无语地详细化、日常化于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笑一颦、一喜一怒之中,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气,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必需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为人处世和言谈举止时刻置于学生的监视之下。在思想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在工作上,要爱岗敬业,科学严谨,仔细求实;在为人上,要胸怀坦荡,光明正大,诚恳守信;在生活上,要先人后己,廉洁奉公,端庄稳重,平易近人。学问要丰富,语言要精确生动,仪表要清洁整齐,举止要文明和谐,以实际行动感召、带动和影响广阔学生。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养成崇尚真理、刻苦钻研、富于开拓、急躁细致的风气,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上养成敬重师长、恳切礼貌、遵纪守规、举止高雅、乐于奉献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