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pdf

    • 资源ID:93784138       资源大小:14.49MB        全文页数:13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pdf

    2 0 1 8 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 1 单元第1 章第1 节生物的特征第 1 单元第1 章第2 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第 1 单元第2章第1 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1 课时第 1 单元第2章第1 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2 课时第 1 单元第2章第2 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 1 单元第2章第3 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第 2 单元第1 章第1 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第 2 单元第1 章第2 节植物细胞第 2 单元第1 章第3 节动物细胞第 2 单元第1 章第4 节细胞的生活第 2 单元第2章第1 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第 2 单元第2章第2 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第 2 单元第2章第3 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第 2 单元第2章第4 节单细胞生物第 3 单元第1 章第1 节藻类苔群和蕨类植物第 3 单元第1 章第2 节种子植物第 3 单元第2章第1 节种子的萌发第 3 单元第2章第2 节植株的生长第 3 单元第2章第3 节开花和结果第 3 单元第3 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第 3 单元第4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第 3 单元第5 章 第 1 节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第 3 单元第5 章 第 2 节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第 3 单元第6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2、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能力方面通过观察和比较对生物具有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三)情感方面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2、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的基本特征难点植物的营养呼吸和排泄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你们知道三十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一片荒芜,寸草不生),而今天的地球学生畅所欲言,花、草、树木、还有各种各样的动发散学生思维如此美丽,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装点的如此美丽吗?物,山石体验并学习如何进行科学观察讨论各自体验通过自身的经历总 提问他们那些是生物那些是非生物?什么是生物,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过渡要想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我们需要首先对生物进行观察结合课本总结科学观察的概念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结观察的方法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观察?科学观察时需要做到哪些?计划;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1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小结科学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观察,要有计戈IJ;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展示观察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实物,说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讨论怎样区分生物和非生物。小结 凡是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活动观察书中插图,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 小结师生共同整合得出结论 提问1.植物需要的有机物从哪里来?2.植物也能进行呼吸吗?3.人是有生命的,能进行新陈代谢,排出体内录;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有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观察分组讨论交流构建科学观察的概念各抒己见探讨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归纳出生植物从外界吸收物的特征。废物,其他的生物也会排出废物吗?植物是通水、无机盐,二氧过那种方式将体内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化碳,通过光合作 讲解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二氧化用制造出自身所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物质,需要的物质,如葡如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萄糖、淀粉等有机植物也要进行呼吸,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物。为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能量。除病毒外,生物都植物也产生废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注意:这里的废物指的是“代谢废物”,是经命等细胞代谢产生的不能被生物体利用的物质,粪使学生加便不属于。学生分小组,深对植物以自身为例讨论的营养、呼 提问生物还有其他特征吗?人是否也具有书吸和排泄 讲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中描述的生物特的概念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征,选出代表,举例说明,各组间可 提问 我们了解了生物的这些特征,相信你们针对不同观点进一定会利用它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2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吧。我们来看一下珊瑚、珊瑚虫和钟乳石,哪个是生物?为什么?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这是为什么?讲解 珊瑚不是生物,是珊瑚虫分泌的外壳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的。珊瑚虫才是生物。钟乳石长大不同于一般的生物,它是由无机盐慢慢堆积形成的。浅水区可获得较多的阳光,有适宜的温度,这些有利于藻类的生长,从而为珊瑚虫提供更多的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生长在温暖的浅水区。总结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小生命,看到它们的生命现象,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它们。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的共同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小组合作讨论,归纳出其他特征适当的拓展知识3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1、生物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除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除病毒外)。检测案1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D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馒头上长出“白毛”2 .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叶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C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3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D )A.呼吸 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4 .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B )A.都能运动 B.都能呼吸C.都有细胞结构 D.都生活在水中5 .科学家对蜜蜂群体的自然活动状况进行跟踪拍摄,这种研究方法属于(B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分类法6 .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 秋思:4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曲中的生物有: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7、请将左右两列中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段连接起来。反思与补充:动物取食应激性鲸喷出水柱营养向日葵朝向太阳繁殖植物开花结果生长人体排汗排泄蘑菇由小长大遗传子女与母亲相似呼吸5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的1.知识方面:学生能说出调查的-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2.能力方面: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教学难点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合作探究与讲授相结合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主要环节的效果6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调查)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1、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事项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二、实地调查及注意事项。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调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注意引导学生认识查 目 的 和调查对象,制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调查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调查中教师注分 调 查 对 象 作 为 样 本,调查过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程 中 要 如 实 记 录。对调查的结果物资源的爱护要进行 整 理 和 分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注意引导学生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计。三、整理统计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四、展示、交流调查报告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员请教用。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7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五.板书设计五、技能训练,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教师在讨论中正确引导,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评价。六、布置课下内容1.提出要求: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各组同学共同整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1.调查报告交流会。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2.调查报告展示会。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学生分组讨论,交流: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用途分类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8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意义二、分组,制定调查计划,拓展应用三、正确对生物进行分类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2、按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用途分类检测案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 调查目的 和 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 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 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 整 理 和 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2.调查时要选取的对象是(B)A.对象中的一个 B.对象中的一部分C.全部对象 D.以上都对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的是(D)A.猫头鹰和鼠 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 D.狗和水草4.关于调查的不正确叙述是(C)A.人口普查也是调查 B.森林资源的清查是调查C.要对调查的对象逐个进行 D.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5.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下列哪项工作不是调查时应该做的(C)A.确定调查目的和对象 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C.选取样本抽样抽查 D.整理分析调查结果6.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B)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岫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9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7.将以下的一些生物分类:银杏树、鲫鱼、木耳、海带、奶牛、蚂蚁、白菜、大肠杆菌(1)按形态结构特点分类:动物:鲫鱼,奶牛,蚂蚁;植物:银杏,树海带,白 菜;其他生物:木耳,大肠杆菌。(2)按生活环境分类:陆生生物:银杏树,奶牛,蚂蚁,白菜;水生生物:鲫鱼,海带大,肠杆菌。反思与补充:10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一、教学目的(-)能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建构生态因素的概念;(二)经历比较分析,初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教学难点: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三.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行为教学意图回顾旧知,导入新课简要回顾上节课内容:通过学习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并对它们进行分类,我们认识到,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提问:为什么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呢?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探讨 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2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积极思考问题,发散思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与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11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比较分析,讨论学习(-)想一想,议一议以图片展示为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认识图片当中是什么吗?根据现有知识,学生不难做出回答。追问:你知道野外生活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吗?为什么这些地区能够适应它们的生活呢?离开了水的海豚能够生存吗?没有阳光雨露小麦能够发芽抽穗吗?通过上述的问题和所告诉的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到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从而构建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二)看一看,想一想以观察图片为主,阅读教材为辅,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大家见过稻田吗?看看这张图,你能找到影响水稻生存的生态因素有哪些吗?根据之前所学的内容,它们可以分为几类呢?对稻田里的生态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建构生态因素概念。学生仔细观察,说出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利用已有知识对其分类,引导学生分析总结生态因素对生物有一定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调动全班同学,参与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巩固新知,升华迁移经讨论学习后,举例说出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补充一些例子,例如:沙漠和绿洲,热带和温带生物的生活与分布,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应用新知回答实际问题。12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总结新知,延伸设疑归纳总结本节所学的知识,回归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设置问题“生物能否影响环境呢?如果能,它们又是如何影响环境的呢?”从而延伸这一片段。总结归纳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相关概念:生态因素设置问题疑,激发学生趣,并引出下节课所学内容。四.板书设计生态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生态因素的概念大 熊 猫f子(植物)海豚 一 水 打响着生物的生活与分布 生态因素小麦一阳光、水1日 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阳光、土壤、空气等(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检测案1、地球上所有生 物 与 其 所 生 存 的 环境 的总和就叫生物圈。2、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 生存空间,而是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 影响因B3、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 生活 和 分布 的因素。它包括 非生物 因素和生物 因素两类。4、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和 水 等。5、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反思与补充:13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举例说明阳光、空气、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2.尝试科学家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2、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教学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4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复习回顾:环境中的生态因素包括什复习回顾:环境中的生检查么?态因素包括什么?提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水、温度、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阳光、土壤、空气等响:水、温度、阳光、土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竞争、捕食、壤、空气等创设情境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导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竞争、捕食、合作、寄生、互利共生等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砖头时会发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鼠妇到处走,跟鼠妇一样的还有黄粉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虫,俗名又叫面包虫。(看投影)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比如:我们翻动破头时会发现鼠妇到处走,跟鼠妇i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虫的影响样的还有黄粉虫,俗名又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引导学生分析、叫面包虫。(看投影)培养学生的分讨论,从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析忌结能力程二、探究实验:光对面包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析,从而帮助虫的影响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1、直接以面包虫为例来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得设计实验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而帮助其归纳出探究的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一般过程三、探究过程2、直接举例引导学生分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析,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3、通过引导,让学生懂设计对照:阴暗、明亮得设计实验时控制变量控制变量:光不同和设计对照实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方案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4、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15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三、探究过程1、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对照:阴暗、明亮控制变量:光不同2、按照各组的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进行指导.3、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4、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四、实验结果: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得出结论。小结:探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最关键的问题:设计对照、控制变量提示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巡视各小组并进行指导组织、引导四.板书设计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6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探究的一般过程:1、提出问题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吗?2、作出假设 面包虫适于生活在阴喑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3、制定计划 对照实验的概念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 光会影响面包虫的分布。6、表达和交流检测案1、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具 有(A )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D.绝对性2,到了寒冷的冬天,杨树落叶,而松柏郁郁葱葱,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是(B )A.杨树不适应寒冷的冬天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松柏比杨树更适应寒冷 D.杨树对低温更敏感3、雷鸟在冬季到来的时候会换上一身白色的羽毛,如果当年的降雪来的过早或过晚,都会使雷鸟暴露在天敌的视野中,这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C)A.普遍性 B.个别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4、下列说法不属于对环境适应的是(C)A.仙人掌的叶变成刺,茎有储水功能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C.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D.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和树枝5、青岛崂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崂山石更是景点的点缀。而石上的地衣也引起了许多游人的注意。地衣能在岩石上生长,又能腐蚀岩石,这说明生物体(D )A.只能适应环境 B.只能影响环境C.都能改造环境 D.既能适应又能反思与补充:17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一)知识方面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了解生态系统各组成的作用(-)能力方面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情感方面1、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组成。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1、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2、食物链书写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生态系统,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有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回忆,倾听,明确学习目标通过复习导入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连贯性,明确学习目标,积极投入本课的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1.组织学生观察“想一想,议一议”的插图,出示思考题:用网罩起来的草几乎被蝗虫吃光了,而未加罩网的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又说明了什么呢?2.引入生态系统的概念。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把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片草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一个池塘、一片农田以及学校的花园等,都是生态系统。草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吃草的蝗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说明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倾听通过实例来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完成情感目标。18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3.过渡:生态系统的类型多种多样,范围有大有小,但他们都具备相同的组成成分。那么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呢?倾听自然过渡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结组对资料分析进行讨论,并完成课本上的讨论题。1.在生态系统中除了有各种生物以外,还有哪些组成成分?他们各自有什么作用?组织讨论,交流在生态系统中,除了生物以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它们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无机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阳光、空气等。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加深理解各成分彼此之间的关系。食物链通过刚才我们对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关系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食物链,从而提示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捕食食物链自愿去黑板书写练习书写食物链,突破教学难点课堂小结说出这节课学到的内容: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什么样的?3.什么是食物链?将课本上的内容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内容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绿色植物(生物部分 消费者:各种动物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分解者: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19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三、食物链的概念检测案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D)A.池塘中的水草 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D.一个池塘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B)A.生产者 B.消费者C.分解者 D.阳光、水、空气等3、在“草一兔一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C)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D.先多后少4、捕杀森林中的全部肉食动物后,鹿、兔等植食动物的平均奔跑速度将会(A)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先减后增5、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D)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反思与补充:20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说明生物圈的范围。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3.说明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是个统一的整体。4.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二)能力方面尝试分析各个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认同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难点: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三、教学准备1.教师:幻灯片、视频片段。2.学生:课前预习生物圈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课前准备收集星球及生物圈等方面的资料,制作课件,准备地球仪。收集宇宙中各大星球的资料以及生物圈的资料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收集资料的能力情境导入出示课件,展示地球的壮丽景观,用激情豪迈的语言引起学生注意并欣观察、欣赏。激活学生的兴奋点,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情21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赏。提出问题:地球的所有地方都有生物吗?生物究竟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观察、思考.景。问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进入角色观看生动的课件后,再根据自己课下收集的资充分利用直观料,讨论生物圈的范围,教学手段激发一、生物圈的概念然后总结生物圈的概学生学习兴念。趣,并通过讨通过展示“地球在宇宙中悬垂状态”生物圈地球表层中的论,培养学生的课件,引出生物圈的概念后组织学全部生物和适于生物生自主探究以及生结合地球仪讨论分析总结生物圈存的范围,它包括岩石合作学习的能的概念。圈上层、水圈的全部和力。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下层。出示课件:生物圈的范围,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归纳总结。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讨论交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2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总结生物圈的范围2.生物圈的结构以组为单位,分别角色扮演能充扮演大气圈、水圈、岩分发挥学生想石圈。象力和创造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力。大气圈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后台监控,前台导演,把学生分成台词,夸赞自己的圈层。在参与过程三个 小 组,分别扮演某个角色。中,能挖掘集水圈同组成员互相补充。体智慧,发挥个人优长,突出学生主体,提出“角色扮演”的目的意义和要学会倾听艺求。术,感悟真挚岩石圈情感;各方面能远近兼顾,倾听各组意见。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说出生物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二、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根据手中的资料、结合培养学生对资教材,小组合作学习、料的分析及处自主探究生物圈为生物理能力,达到组 织 监 控。提供的基本条件。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目出示资料。没有氧气会窒息而死,的,从感性上升到理性高没有水会渴死度。23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引导分析。参与学习想象平台(技能训练)假如你什么都不携带,到其它星球上去做客,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阳光,空气,水,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回顾反思(小结)谈收获。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组织、监控。谈获取知识的方法与途径。课下探究请同学们课下注意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课下搜集宇航员杨力伟飞向太空时必须从生物圈中携带哪些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激发学生关注科学并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课外实践探究能力。课后模拟制作请同学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自课后自行设计生物圈的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24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行设计生物圈的简易模型。简易模型。力。四.板书设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1、生物圈的范围气圈水圈海平面上下1 0千米岩石圈2、各种生态系统构成了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检测案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B)A发展畜牧业C发展生态旅游B改善生态环境D增大木材产量2.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下列从生态系统理论上说明这一点的是(C)A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依赖性。B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能产生强烈干扰。C城市生态系统要大量输入输出物质和能量。D城市生态系统人口众多,与外界交流频繁。3.下列哪一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C)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C城市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25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4.“山林多栽树,如同修水库,雨多它能吞,天旱它就吐。”这条谚语说明了森林有哪些作用?5.根据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与其对应的生态系统连线。有的动物可以生活在多个生态系统里。反思与补充:猫痢森林生态系统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鸿鹦河流生态系统黑斑蛙湿地生态系统鳗鲫农田生态系统26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一、教学目的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与功能。2、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像。3、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作风。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用低倍镜快速看到清晰地物像。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自主学习法、实验指导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师演示法、讨论与交流等方法。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件:显微镜下的微小生物。一滴水中有什么呢?生物体是由细胞构成的。我们要研究细胞,首先要看到它。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看清楚就必须借助显微镜。观看课件: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细胞的图片。一滴水中生活的各种微小生物图片。光学显微镜可使物体由“看不见”变 成“看得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微观世界的神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合作学习,认识结构1、接着指导学生看教材P36,对照实物,从上到下辨认显微镜各部分结构。两人一组,合作学习,认识其结构。对照教材学习:显微镜的各部名称及功能。分小组共同学习,认识显微镜,真实感受各部件的功能,如辨认目镜和物镜,调节准焦螺旋等。学会交流与合作。27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第一步:取镜和安放一一从镜盒中取出,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壁,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并安装目镜,强调手指不可触摸镜头。观察,模仿,记忆。学会观察倾听。(三)自主学习,亲身实践1、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显微镜、探索观察自制写有“上”字透明胶片,巡回指导,及时点拨纠正。2、教师适时发出疑问和点拨,指导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你怎样取镜和安放?你是如何对光的?转动转换器应该怎么操作?如何对物体进行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有何关系?视野中的物像不在正中央,怎么办?“为什么写在不透明纸上的数字在显学生动手操作,注意观察,默记操作要领。找出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的地方,加以改正。师生共同归纳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的问题:取送显微镜时一定要一手握镜壁,一手托镜座,千万不要一只手提着显微镜。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物镜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是拇指与食指握住转换器边缘转动,而不是用手指扳物镜。对光后,不要再随意移动显微镜。观察时,左眼看显微镜,右眼睁开。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将标本压碎。物像是倒像,物像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 物镜的放大倍数.在视野中物像偏在什么方向,玻片标本就移向什么方向。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且透明的。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把形成科学的实验习惯和良好的实验操作程序.形成归纳总结能力。28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四.板书设计微镜中观察不到呢?”显微镜使用完后,怎么办?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四)随堂检测,小组竞赛(五)新课总结,布置作业指导总结新课。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后归箱,十全十美你最棒。第二单元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显微镜的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操作取镜和安放 对 光观察回镜检测案1、在显微镜下观察临时装片时,物像偏右上,使物像到正中,应将装片(B)A、往右下移 B、往右上移 C、往左下移 D、往左上移2、显微镜物镜放大倍数为10X,目镜为1 5 X,它的放大倍数是(C)A、10 倍 B、15 倍 C、150 倍 D、25 倍3、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倍数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B)29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A、1 0 X 4 0 X B、5 X 8 X C、1 0 X 1 0 X D、1 5 X 4 0 X4、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原 因 是(B )A、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能让光线透过C、不易污染目镜 D、易于染色5、有一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四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中看到较多的细胞,宜 选 用(C )A、甲X丙 B、甲X 丁 C、乙X 丙 D、乙X 丁6、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b”字,玻片上写的是(D )A、b B、p C、d D、q7、擦去镜头上的灰尘,应 使 用(D)A、绒毛布 B、餐巾纸 C、洁净的纱布 D、擦镜纸8、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光线过弱,应 选(B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9、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首先用1 0 X物镜找到图像,再换用4 0 义物镜找到图像。后者与前者不同的是(A )A、视 野 变 暗 B、视野范围扩大C、细胞图像变小I)、细胞数目增加1 0、视野中的污点,应如何判断其准确位置?移动玻片标本,污点移动,说明污点在(C )上。转动目镜,污点转动,说明污点在(B )上。否则,说明污点在(A )上。A、物镜 B、目镜 C、玻片标本 D、反光镜反思与补充:30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第二节植物细胞教学目的:()知识方面: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2.能够熟练地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认识并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简图。(二)能力方面:1.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1.体 会“胆大心细”是顺利实验的必备素质。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巩固使用显微镜的要点,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2.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初步学会绘制植物细胞的结构简图。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及内容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情景导入新课1、用问答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复习上节课内容。具体方法如下: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可分为,”(学生接述)我们还学习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步骤可分为:取 镜,(学生接述),大家对显微镜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很好。那么我们掌握好这些知识就是为了便于观察各种各样的细胞结构。今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植物细胞结构。2、出示P22“想一想,议一议”中的观察回答:菠菜叶不透光。通过学生常见的错误操作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认识到使用显微镜观察前需对材料进行处理,并制成玻片标本31人教版2018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情景请学生思考;为什么萌萌用显微镜观察菠菜叶,虽然操作正确,却观察不到细胞?可能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需要将材料进行一定的处理,制成标本来观察。任务二:观察植物细胞师生共同认识本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学生先自学完成下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制作方法:擦f滴一取f展f盖一染f吸几个步骤。教师先给大家演示一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操作方法、操作技巧,认真听取、记忆实验注意事项。每个步骤。首先是擦,把载玻片和盖玻片用洁净的纱布擦拭干净,滴: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取:用镶子撕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展:将材料放在水滴中央展开;盖:盖上盖玻片,要注意使盖玻片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可以避免气泡的出现;染: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吸: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 浸 润 标 本 的 钮。这样一个临时装片就做好了,就可以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下面,同学们按照以上步骤自己制作一个临时装片。制作洋葱鳞片叶临时装片方法步骤:(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 擦 拭 干 净。(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 _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几滴清水_ O(3)用镜子从洋葱鳞片叶 内表皮一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 表 皮。把撕下的

    注意事项

    本文(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