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湘教版2019)03(全解全析).pdf
-
资源ID:93802437
资源大小:1.25M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湘教版2019)03(全解全析).pdf
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高一地理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DCBDDABABBCDD141516171819202122232425CDCADDABADDB【答案】1.D 2.C【解析】1.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天体系统由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总星系即为可观测宇宙,其中河外星系与银河系是同一级别的。在轨道运行的特斯拉汽车在太阳系中,但已经远离了地月系,一直在银河系中,没有在河外星系,故选D。2.火星上有四季变化,但由于火星的公转周期较地球上长得多,故四季长度不可能一样,错误;火星、地球自转周期的长度都比较适中,正确;火星、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都比较适中,正确;极昼、极夜现象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排除。故选C。【答案】3.B 4.D【解析】3.由材料可知,太阳能衣服使用效率最高的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由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此地晴天多,光照强,加之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辐射更强,B 正确。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晴天较少,太阳辐射弱,A 错误;东北平原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但夏季短暂,太阳能资源没有青藏高原多,C 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因其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但因其夏季多阴雨天气,太阳能资源没有青藏高原多,D 错误;故选 B。4.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大气的核聚变反应,故 A 项错误;太阳辐射与地球上某些自然灾害如水旱灾害的发生有关,与地震发生无关,故 B 项错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影响明显,从而使地球上产生“磁暴”现象,故 C 项错误。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故 D 项正确;故选D。【答案】5.D 6.A 7.B【解析】5.太阳活动变化很大,具有一定的变化周期,不能为地表提供稳定的光热,错。潮汐现象是由天体引潮力产生的,太阳活动不能引发地表潮汐现象产生,错。太阳活动主要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光球层为黑子,色球层为耀斑,日冕层为太阳风,对。太阳活动剧烈时,会释放大量的射线,干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对。故选D。6.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层中的光球层,对,错。黑子发生期间耀斑的发生几率也较大,对。黑子发生区域温度相对其他区域较低,错。故选A。7.太阳活动的周期大约为11年。据观测,第 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并将在2022年达到该活动周期的峰年,那么第26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峰年将出现在2022+11=2033年,故 B 正确,故选B。【答案】8.A 9.B【解析】8.此次地震震源深度9 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陆地33千米,所以本次地震发生在地壳,位于图中处地壳,A 正确。是上地幔、是岩石圈、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BCD错误,故选A。9.关于地球内部圈层,说法正确的是:圈层中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B 正确。是地壳,岩石圈为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A 错误。为软流层及其以下的地幔部分包含软流层,C 错误。圈层为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上部,平均厚度远远超过17千米,D 错误。故选B。【答案】10.B 11.C【解析】1 0.由材料可知,该地质年代在距今一亿多年前,当时恐龙繁盛,爬行动物盛行,应为中生代,故选Bo1 1.中生代末期,大部分无脊椎动物灭绝,C 对。蕨类明显衰退在古生代,B 错。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A 错。三叶虫大量动物灭绝在古生代末期,D 错。故选C。【答案】12.D 13.D 14.C【解析】1 2.根据时间的划分可判断出各序号所代表的地质年代,为太古宙、为元古宙、为古生代、为中生代、为新生代。新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喜马拉雅山脉等都是这一时期形成的,所以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地质年代是新生代,为,D 正确,ABC错误。故选D。13.中生代末期发生了物种大灭绝事件,绝大多数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恐龙,成为中生代结束的标志,所以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中生代末期,即末期,D 正确,ABC错误。故选D。14.三叶虫是早古生代的动物,a 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A 错误;b 地层位于a 地层下面,形成地质年代可能早于,B 错误;裸子植物在中生代空前繁盛,c 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C 正确;大羽羊齿是古生代的陆生植物,d 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D 错误。故选C。【答案】15.D 16.C【解析】1 5.该地貌位于新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图中魔鬼城四面壁立,怪石嶙峋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D 项正确;该地降水少,流水侵蚀弱,A 项错误;流水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气候湿润,石灰岩覆盖地区,B 项错误;冰川侵蚀多发生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带,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较低,C 项错误。故选D。1 6.该地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A 项错误;该地为盆地地形,地势起伏小,河流较少,B 项错误;该地貌形成主要与当地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风力作用强有关,C 项正确;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全年降水少,D 项错误。故选C。【答案】17.A 18.D 19.D【解析】1 7.石林地貌主要形成于石灰岩地区,我国石灰岩分布地区主要位于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故石林地貌常见于云南省,A 项正确。18.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据图可知,丙地侵蚀程度最弱,说明地貌发育初期,甲地侵蚀程度最强,说明地貌发育后期,故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_ 乙_ 甲,D 项正确。19.石林地貌分布区,形成地下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地表水流失,故地表水资源贫乏,A 项错误;地形变得崎岖不平,故 B 项错误;地形崎岖,不利于交通建设,故 C 项错误;石林地貌独特,成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故 D 项正确。【答案】20.A 21.B【解析】2 0.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的一种。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只有岩浆能够形成岩浆岩。变质岩受高温熔化形成岩浆。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是岩浆,丁是岩浆岩,乙是变质岩。甲只能是沉积岩。喀斯特地貌区岩石属于图中的甲,A 对。B、C、D 错。2 1.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属于外力作用的一种。结合上题分析,外力作用影响形成沉积岩甲,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B对。作用形成的是岩浆岩,是冷却凝固作用,A 错。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C 错。是重熔再生,形成岩浆,D错。【答案】22.A 23.D【解析】22.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一般认为横波的水平晃动力是造成建筑物破坏和人员大量伤亡的主要原因,由于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纵波快,横波慢,加上建筑物有一定的抗震强度,因此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故 A 正确,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建筑物的抗震系数不是“黄 金 12秒”确定的依据,BCD错误。故选A。2 3.读图可知,图中I 圈层位于地面以上空中,有云雨现象,应为大气圈,大气的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A 错误;图中显示,III圈层包括海洋,应为水圈,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因此空间分布是连续的,B 错误;图中显示,II圈层是位于莫霍面以上的地球内部圈层,应为地壳,不是地核,C 错误;图中显示,IV 圈层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应为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外核,因此一般认为外核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D 正确。故选D。【答案】2 4.D 2 5.B【解析】2 4.砂岩是一种沉积岩,依据示意图及题干信息可知,该地砂岩层非常平缓,地层呈水平状态,说明在相应的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沉积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故 D项正确;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先成岩石的风化、剥蚀阶段、搬运阶段、沉积阶段和固结成岩作用四个阶段,A、B、C 三项属于沉积岩形成的前三个阶段,所以与题干描述不符,ABC 错误。故选D。2 5.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下切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原来的河漫滩成了河谷两侧阶地,如果地壳多次间歇性上升,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所以围谷形成中期,沟谷形成多个阶梯,也应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可能是因为地壳间歇抬升,流水的阶段性侵蚀形成的,B正确:径流季节变化、气温季节变化、植被演化交替等因素主要属于外力作用,在阶地地貌的塑造过程中,内力作用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A C D错误。故选B。26 【答案】(1)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原因: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西南部为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日照时数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多,日照时数短。(2)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3)多雷电,强降雨天气;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4)地。原因: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形平坦,利于晒盐。【解析】(1)由图可知海南岛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特点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分析其原因主要从纬度位置和天气两方面分析,海南岛南部比北部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大,故南部的太阳辐射量高;由图可知,海南岛中部是山地,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西南部为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太阳总辐射量高;中东部为夏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日照时间短,年太阳总辐射量低。(2)地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主要从初速度、海运、安全性等方面分析,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航天发射有些设备体积大、重量重,临海有利于这些大宗物资运输;三面环海,人烟稀少,火箭残骸不容易对居民造成威胁,安全性强。(3)由材料可知卫星发射窗口的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的影响。海南文昌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量大,靠近海洋水汽较多,多强对流天气以及云雾较多;文昌为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雨季长,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灾害的影响,都会影响卫星的发射。(4)盐场应布局在晴天多,蒸发强,地形平坦的海滩,图中、四地中,地符合这样的条件,因此最可能形成盐场的地点是地。图中显示,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大,这是因为地处夏季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因此蒸发强,利于海水蒸发而制盐;与其地点相比,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利于晒盐;图中显示,地海岸附近为平原地形,使得海滩地形平坦开阔,利于开发为盐田,形成盐场。27.【答案】D(2)地壳(3)上地幔 地壳(4)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差异【解析】(1)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A 错误;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B 错误;地核压力大,密度大,C 错误;外核横波不能穿过,一般认为是液态的,D 正确。故选D。(2)表中发生地震的四个地区,震源深度在819千米处。据课本知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为33千米,海洋部分较薄,平均为67 千米,发生地震的四地都位于大陆上,因此地震的震源都位于地壳范围内。(3)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两部分,因此需要在图中画出软流层范围线,标出上地幔顶部和地壳。(4)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态传播,当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突然增加,当地震波通过古登堡界面是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故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可推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纵波传播速度快,先传递过来,给人体反应的时间;横波传播速度慢,在纵波之后传播过来,造成人员和建筑物破坏。黄 金 12秒确定的依据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之差,以及建筑物的抗震系数。28.【答案】(1)恐龙繁盛时期(2)侏罗;白垩;爬行动物时代(3)第四纪早期;原 因:处于寒冷期,冰川范围扩大,海平面下降,猛鸡象向较低纬度迁移。【解析】(1)恐龙繁盛是在侏罗纪,猛码象繁盛是新生代哺乳动物,发生历史早的是恐龙繁盛时期。(2)恐龙繁盛时期在侏罗纪和白垩纪,该时期被称为中生代。(3)右图时期是在第四纪早期。该时期处在第四纪大冰川时期,突然大降温致使猛鸡象向南方温暖地区迁移。2 9.【答案】(1)枯水期长江流量减小,水流受大桥壅水和汉江顶托作用,流速减慢,河流携带泥沙在此淤积;长江位于北半球,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流速快,左岸流速慢,泥沙在左岸淤积。(2)汉阳边滩泥沙淤积使长江水深变浅,阻碍船只航行;汉阳边滩泥沙淤积导致长江航道变窄,影响航行安全;汉阳边滩泥沙淤积,使航道弯曲,不利于船只航行。(3)长顺坝的修建起到束水作用,增大了汉阳边滩附近的水流速度,加大了汉阳边滩的冲刷力度,延长了冲刷历时,减轻了淤积,改善枯水期通航条件。【解析】(1)分析“枯淤”原因,时间是枯水期,枯水期的河流水量小,挟带泥沙能力弱,汉阳边滩位于长江和汉江交汇处,受汉江的顶托以及长江上桥梁的壅水作用(水流因为障碍物引起水位升高的现象),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往右岸侵蚀,易在左岸淤积。(2)利于航运的条件:水深、水面宽广、河道平直、落差小等。由于汉阳边滩的存在,使河道变窄,泥沙淤积使汉阳边滩处水深变浅,从而导致航道弯曲,不利于航行。(3)长顺坝的修建起到束水的作用,河流被一分为二,河道变窄,从而增大了流速,速度变快的水流会冲刷汉阳边滩,减轻了泥沙的淤积,改善了枯水期的航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