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1-202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1.下列关于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的主要菌种是细菌 B.制作过程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C.所用装置需要密封 D.所用菌种需要人工接种2.下列关于温度对发酵过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度对果酒发酵影响不大B.果酒发酵所需的温度比果醋发酵所需的温度更高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D.毛霉生长的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上,保证发酵品质3.夏天制作果酒经常会出现酒变酸的现象,在该过程中,酵母菌和醋酸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是()0时间A.和 B.和 C.和 D.和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B.制作果醋的微生物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乙醇变为醋酸C.腐乳的制作过程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酵母菌、毛霉、曲霉、乳酸菌等D.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和CO?5.变酸的酒表面有一层膜、泡菜坛表面有一层白膜、腐乳外面有一层致密的皮,它们分 别 是()A.醋酸菌、乳酸菌、毛霉菌丝 B.醋酸菌、毛霉菌丝、毛霉菌丝C.醋酸菌、酵母菌、毛霉菌丝 D.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6.李子富含膳食纤维和果胶,对治疗便秘和美白皮肤有良好的效果,李子酒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效果因人而异。下列关于酿造李子酒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酵母菌进行李子酒发酵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30 35B.在李子酒发酵期间,为保持无氧条件,不能拧松发酵瓶的盖子C.家里制作李子酒时,不用将原料榨出的果汁进行严格灭菌D.李子汁要装满发酵瓶,营造无氧环境,以利于发酵7.下列关于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原理及过程,说法错误的是()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B.苹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利用了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的微生物发挥作用C.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以抑制细菌的增殖D.泡菜制作需要配置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108.下列关于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使用的提取剂氯化镉和氯化钢有利于吸附杂质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应避光保存C.质量浓度为5pg/mL的亚硝酸钠溶液应保持在中性环境中D.制备样品处理液时,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中和氢氧化钠9.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A.血红色染料 B.棕色染料 C.玫瑰红色染料 D.桃红色染料10.对配置好的培养基和培养皿灭菌的方法分别是()A.灼烧灭菌、干热灭菌 B.紫外线、高压蒸汽灭菌C.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D.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11.微生物培养过程中,需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无菌操作错误的是()A.接种时的操作应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B.使用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前,可用紫外线照射30minC.接种前、后都要过火灼烧斜面菌种试管口D.紫外线既能杀死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也能杀死芽抱和抱子1 2.下列有关培养基的配制,说法错误的是()A.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步骤是:计算一称量一溶化一封口一灭菌一调pH一倒平板B.培养基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C.倒平板应全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D.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第 2 页,共 39页1 3.为纯化菌种,在鉴别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接种方法无法有效估算出菌液中的菌株数B.图中I区、n区的细菌数量均过多,应从in区挑取单菌落C.该鉴别培养基添加的是酚红指示剂D.菌落周围的尿素被降解后,在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出分解尿素能力强的细菌可以通过透明圈的大小筛选1 4,下列关于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不同微生物选择的稀释度都是相同的B.在不同稀释度下,涂布一个平板,待菌落数稳定在30 300后对平板进行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C.可以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区分死菌和活菌D.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准确计算出活菌的数目15.RU图为某同学在实验室培养大肠杆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及结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要太大即可B.无论何种培养基都必须含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C.操作接种环多方向划线便于估计细菌的数量D.接种结束后,将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1 6.菌落特征常用来鉴定微生物的种类。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菌落就是单个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迅速生长繁殖,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子细胞集团B.一般来说,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相同的培养基、温度及培养时间),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C.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形状、大小、隆起程度和颜色等方面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菌落差异是个体细胞形态差异的反映1 7.如图为筛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相关操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筛选所用培养基的碳源应该是淀粉和蛋白陈B.菌落的透明圈比菌落小,说明菌落对淀粉的分解能力更强C.图中所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D.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培养后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微生物计数18.在将样品稀释液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之前,先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A.完全除去其他微生物B.证明纤维素分解菌的存在C.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D.使纤维素分解菌充分长大19.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加入刚果红的培养基中会出现透明圈,产生的透明圆是()A.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复合物B.刚果红与纤维二糖形成的复合物C.由纤维素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D.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形成的20.分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实验操作中,对于获得纯化的尿素分解菌的单菌落影响最大的是()A.选择培养基上添加了其他氮源B.未在距表层土填3 8cm取样C.不同稀释度下涂布的平板只有一个D.接种操作者的双手未用酒精棉进行消毒21.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是细菌性肺炎的病原体之一。细菌性肺炎一般需要注射或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当细菌出现耐药性时疗效会下降。A、B、C、D四种抗生素均可治疗由SAU引起的肺炎,为选出最佳疗效的抗生素,研究者分别将含等剂量抗生素A、B、C、D的四张大小第4 页,共 39页相同的滤纸片a、b、c、d置于均匀分布SAU的平板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D四种抗生素,抑菌效果最佳的是抗生素DB.配制培养基时应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C.对培养基可以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灭菌D.滤纸片b周围透明圈中出现一菌落,可能是该菌落发生了基因突变22.将接种后的选择培养基和一个同样接种的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都放入370c恒温箱的目的是()A.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C.能够重复使用培养基D.对比分析微生物的生长条件23.物质X是一种含碳有机物,其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物质X的细菌,结果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透明圈的形成是因为物质X被分解了B.所用的选择培养基应该以物质X为唯一碳源C.甲菌落中的细菌可能是自养生物D.乙菌落中的微生物是厌氧型生物24.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培养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B.在培养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处理C.用平板划线法对大肠杆菌活菌计数,保证待测样品的稀释度能使估计值更准确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应立刻丢弃2 5.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某细菌对各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实验,是在某均匀分布细菌的平板上,铺设含有不同种抗生素的纸片后进行培养。图示为培养的结果,其中抑菌圈是在纸片周围出现的透明区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含抗生素的纸片A.不同抗生素在平板上的扩散速度不同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未出现抑菌圈可能是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发生抗性变异C.形成的抑菌圈较小的原因可能是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低D.如有细菌培养物泼洒出来,不应立即用纸巾擦拭,以免污染环境和操作者26.在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目的是()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C.用液体培养基可以充分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27.下列关于前的叙述,错误的是()A.胭酶是一种蛋白质,能将尿素分解成N%和CChB.含醐牙膏可以分解细菌,使牙齿亮洁、口气清新C.多酶片含多种消化酶,有助于消化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D.果胶酶能分解果肉细胞细胞质中的果胶,从而提高果汁品质28.如图表示酷固定化的几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有()睥分子=固定酶所用的承载=物、大分子聚合物等图中属于包埋法的有b、d属于物理吸附法的是c固定化细胞一般采用方法b、d对于底物是大分子的物质采用方法b、d比较好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29.如图是根据多酶固定化技术将a-淀粉酶、葡糖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形成的三功能酶聚合体,可以将不同结构的淀粉进行分解,下列关于该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第6页,共39页淀粉多酶固定化系统 a-淀粉酶葡糖淀粉酶葡 萄 糖 支链淀粉酶A.该固定化酶技术的反应物只能是大分子物质B.该技术中的前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C.图示固定化技术属于物理吸附法D.固定化酶技术比固定化细胞技术更容易操作30.果胶酶的作用底物是果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B.果胶酶可催化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使得浑浊的果汁变澄清C.果胶酶使取果汁变的更容易,能使果汁体积增加D.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31.下列关于固定化细胞技术和固定化酶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A.固定化细胞技术常采用物理吸附法B.高果糖浆的生产采用固定化酶技术C.固定化细胞技术最大的优点是能进行一系列催化反应D.细胞体积大,不宜采用化学结合法32.下列关于探究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洗涤材料应该选择固定大小的新布料以保证科学实验的严谨性B.污渍的污染程度可以通过滴加在洗涤材料上污染物的量来控制C.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都有相应的保质期,不宜存放太久D.衣物质地和洗衣粉用量会影响实验结果,但水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33.下表是关于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对污渍的洗涤效果是否相同的探究实验的结果,下列选项错误的是()编号加入物质(等量)温度洗衣粉类型(等量)水量污渍消除时间油污布3 7 c加酶2 L5 m i n油污布3 7 c普通2 L7 m i n油污布5 加酶2 L8 m i n油污布5 普通2 L9 m i nA.、对照说明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更强B.、对照说明温度越低,加酶洗衣粉的作用越强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洗衣粉是否加酶D.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p H值、洗衣粉的用量等3 4 .下列关于酵和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研究与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化海藻酸钠时,最好采用小火或持续加热的方法B.若制作的固定化酵母凝胶珠颜色很浅且呈白色,原因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偏低C.作为消化酶使用时,蛋白酶制剂不可以口服方式给药D.将海藻酸钠凝胶珠用无菌水冲洗,目的是洗去多余的海藻酸钠和杂菌3 5 .研究人员以啤酒发酵的废酵母为材料,探究固定化酵母对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铭的吸附处理效果,所得实验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总黄()工业废水中的起始铭浓度(mg/L)A.将废酵母加入到溶化好且冷却至室温的海藻酸钠溶液后就可用注射器吸取固定B.滴加到C a C L溶液中的凝胶形成面条状可能是因为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C.相同且适宜条件下该固定化酵母可以显著提高啤酒产量D.处理的工业废水适宜的起始铭浓度不宜超过3 0 mg/L3 6 .如图是利用苹果块固定乳酸菌的相关实验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将苹果切成小块可以增大相对表面积,有利于固定化乳酸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步骤中设置的对照实验应是用等质量的苹果小块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第8页,共39页C.步骤中用无菌水清洗的目的是洗去苹果块表面乳酸菌,使步骤的结果更准确D.与传统使用海藻酸钠固定细胞相比,用苹果固定乳酸菌可以保证发酵食品的安全性3 7 .S D 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中加入S D S 的作用是()A.增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将蛋白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C.掩盖不同种蛋白质间的电荷差别 D.减小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3 8 .将处理破裂后的红细胞混合液以2 0 0 0 r/min 的速度离心lO min 后,离心管中的溶液分为四层,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是()A.血红蛋白、甲苯层、脂质物质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B.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血红蛋白、脂质物质层C.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甲苯层、细胞破碎物沉淀层D.甲苯层、脂质物质层、血红蛋白、细胞破碎物沉淀层3 9 .下列关于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的洗涤次数、离心速度与离心时间十分重要B.采取的血样要及时分离红细胞,分离时采用高速短时间离心C.用生理盐水透析血红蛋白溶液,以保持血红蛋白活性D.释放血红蛋白时应加入生理盐水和甲苯4 0 .下列关于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们的原理不同B.两种方法都需要使用缓冲液C.凝胶色谱法分离的动力是重力而电泳法分离的动力是电场力D.电泳过程中蛋白质的运动速率只与其带电性质有关41 .郸县豆瓣有着30 0 多年的生产历史,它酱香醇厚浓郁,无需任何香精、香料,是川味食谱中常用的调味佳品,有 着“川菜之魂”的称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在豆瓣生产初期,要将蚕豆用水泡发后裹上酵母菌种与面粉放入无需密封的大缸中,一段时间后,在发酵液表面出现一定的气泡和泡沫,这些气泡主要是(填气体名称),发酵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发酵缸的底部随着时间的延长,酒味愈浓,产 生 酒 精 的 反 应 式 为。(3)完成上述步骤后,工人们将大缸中初步发酵的蚕豆放进曲坊,该工序称为“制曲”,曲霉发酵过程需要提供营养物质、通入空气并搅拌,由此可以判断曲霉属于(填“自养厌氧”“异养厌氧”或“异养需氧”)微生物。(4)将上述制得的霉瓣子与食盐、辣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完成后期发酵,加 入 食 盐 的 目 的 是;后期发酵过程中,通过霉菌分泌的 酶将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的 和氨基酸,同时分泌的脂肪酶能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从而使豆瓣口感细腻醇香。4 2.图甲为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和纯化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图乙为某课题小组设计的“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mL 1mL 1mLWOW9mL 9mL 9mL 9mL无菌水无两水无菌水无菌水z.(1)图甲中是制备培养基时 的主要操作,待培养基凝固后将平板倒置的目的是。(2)图甲中完成步骤的操作过程需要将接种环灼烧 次;在做第二次及其以后的划线操作时,须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3)图乙所示的接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细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4)对分离得到的分解尿素的细菌做进一步鉴定时,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细菌培养,其鉴定原理是 o4 3.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每只成年大熊猫每日进食竹子的量可达1238kg。大熊猫可利用竹子中8%的纤维素和27%的半纤维素,因此研究人员可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其中的 酶可以将纤维二糖分解成。(2)为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将大熊猫新鲜粪便样品稀释液接种至以 为主要碳源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该 选 择 培 养 基 的 原 理 是。(3)对筛选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初步鉴定可用 染色法,目的菌的菌落周围会出现 O(4)为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竹子的纤维素分解菌,研究人员从大熊猫粪便中筛选出3株菌种,并在37c条件下进行纤维素降解实验,结果如表所示。在该条件下纤维素酶活力最高的是菌株,理由是。第 10页,共 39页菌株竹子总重(g)竹子 失 重(%)纤维素降解率(%)A2.0024.5016.14B2.0023.5014.92C2.0029.0023.3244.阳春三月,成都各水果生产基地的草莓大量上市,但由于草莓收获季节性强,含水量很高,容易受损伤而软化腐烂,因此常将草莓加工成果汁保存售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制作草莓果汁时,可以使用果胶酶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从而提高水果的 和澄清度。(2)现有甲、乙、丙三种不同来源的果胶酶,某同学拟在果泥用量、温度、pH等所有无关变量都相同且适宜的前提下比较这三种酶的活性。酶活性的高低可以用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来表示,因此,甲、乙、丙三种酶的酶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 来表示。(3)在制备固定化果胶酶时,一般不宜采用(填“包埋法”或“化学结合法”),原因是 o(4)若某工厂欲将草莓汁发酵成果酒、果醋,则从果酒到果醋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调整的外界环境因素包括 (答出2点):醋酸杆菌在糖源 (填“充足”或“缺少”)时,将草莓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45.市面上的加酶洗衣粉种类繁多,某生物兴趣小组比较了几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越多表示去渍效果越好),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加酶洗衣粉A加酶洗衣粉B加酶洗衣粉c无酶洗衣粉(对照)奶渍+油渍+(1)加酶洗衣粉A中添加的酶是;加酶洗衣粉B中添加的酶是。(2)表格中不宜用于洗涤蚕丝织物的洗衣粉有,原因是。(3)相对于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去渍效果更好的原因是。(4)从建设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使用加酶洗衣粉比使用无酶洗衣粉更加环保的原因是。46.学校选修课上同学们准备从猪的血液中初步提取血红蛋白并将其分离,某小组成员设计的部分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可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纯化 和 o(2)实验前取新鲜的血液,要在采血容器中预先加入柠檬酸钠,加入柠檬酸钠的目的是。(3)图甲中为了加快透析的速率,可采用的方法有 (答出2 点)。(4)用图乙装置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是,其分离蛋白质的原理是 o(5)图 2、图 3 分别是两位同学利用同一种样品分离得到的结果,则图3 中与图2中蛋白质M 对应的是 (填字母)。甲乙图1阴极(一)S D S-凝胶电泳结果 Sephadex G-75凝胶电泳色谱分离结果图2圉3第 12页,共 39页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泡菜制作发酵所需的微生物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是细菌,A 正确;B、在制作过程中不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因为在泡菜发酵的过程中,大部分微生物会因为不能适应环境而死亡,B 正确;C、乳酸菌是厌氧菌,发酵装置应密封,以保证其所需的无氧环境,C 正确;D、制作泡菜利用的是附着在蔬菜上的野生型乳酸菌,属于自然接种,可以不用人工接和J D 错误。故选:D。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本题考查制作泡菜,要求考生识记制作泡菜的原理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2.【答案】C【解析】解:A、温度对果酒发酵影响很大,A 错误;B、果酒发酵所需的温度(18 25)比果醋发酵所需的温度(30 35)更低,B 错误;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C 正确;D、毛霉生长的温度应控制在15 18T,保证发酵品质,D 错误。故 选:Co果酒使用的菌种为酵母菌,属于真菌,温度为18 25,无氧;果醋制作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细胞,适宜温度为30 35,需要持续通入氧气;腐乳制备的菌种主要是毛霉,适宜温度为15 18,一定湿度。本题考查果酒、果醋和腐乳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原理、条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答案】C【解析】解:在夏天制作黄酒过程中出现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容器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导致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下降,而给出的4条曲线中只有的曲线先增后减,可推测为酵母菌;醋酸菌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容器密闭不严后才逐渐增加,所以对应曲线。故选:Co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理解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条件改变而使产物改变的原理是解答本题关键。4.【答案】B【解析】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产生乙醇,A错误;B、制作果醋需要醋酸菌,它是一种好氧微生物,可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把乙醇变为醋酸,B正确;C、腐乳的制作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但不包含乳酸菌,C错误:D、制作泡菜利用的乳酸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可以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不产生C 02,D错误。故选:Bo1、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2、醋酸菌属于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葡萄糖分解成醋酸;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4、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毛霉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15 1 8,保持一定湿度。本题考查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要求考生识记参与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微生物及其代谢类型;掌握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5.【答案】C第 14页,共 39页【解析】解: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能将乙醇转化成醋酸,变酸酸的酒表面的一层菌膜,主要与醋酸菌有关;泡菜坛液面的一层白膜,主要是成膜酵母繁殖的结果;腐乳表面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故选:Co醋酸菌是好氧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以将乙醇转化成醋酸;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在泡菜制作过程中,泡菜发酵液的营养丰富,其表面往往含有适量的氧气,适合酵母菌生长繁殖,成膜醛母生长繁殖会在泡菜坛液面的形成一层白膜;腐乳表面的一层致密的皮是由毛霉的匍匐菌丝形成的,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型。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一些常见现象的解释,明确不同微生物代谢过程中的现象,正确的解释传统发酵技术中出现的现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6.【答案】C【解析】解:A、酵母菌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830,因此利用酵母菌进行李子酒发酵的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830,A错误;B、在李子酒发酵期间,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发酵过程需要保持无氧环境,但需要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B错误;C、家里制作李子酒需要利用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所以不用将果汁进行严格灭菌,C正确;D、不能将李子汁装满发酵瓶,要留有 的空间,以避免发酵过程中发酵液溢出,D错误。故选:Co1、果酒制作的菌种是酵母菌,来源于葡萄皮上野生型酵母菌或者菌种保藏中心,条件是无氧、适宜温度是183(TC,pH值呈酸性。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本题主要考查果酒的制作,识记和理解发酵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B【解析】解:A、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能够进行无氧呼吸,能够生长繁殖,A正确;B、苹果醋的制作过程中,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好氧型,故利用了代谢类型为异养好氧型的微生物发挥作用,B错误;C、腌制腐乳的卤汤中应含有12%左右的酒精,目的是抑制微生物生长,同时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C正确;D、泡菜制作需要配置盐水,盐与水的质量比为1:1 0,需要煮沸冷却后备用,D正确。故选:B(.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最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铝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适宜温度为1518;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3、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4、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本题考查传统发酵技术,要求考生识记制作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原理和操作,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8.【答案】B【解析】解:A、实验中使用的提取剂氯化镉和氯化钢,有利于吸附杂质的是氢氧化铝,A错误;B、对氨基苯磺酸溶液和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都应避光保存,以保证试剂的稳定性,B正确;C、亚硝酸钠标准液配制过程中应加入氯化钱缓冲液,保持弱碱性环境以免形成亚硝酸挥发,C错误;第16页,共39页D、制备样品处理液,加入氢氧化铝的目的是使滤液中色素脱色,使滤液变得无色透明,D错误。故选:B,亚硝酸盐测定的原理和步骤:(1)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2)亚硝酸盐的定量测定流程:样品处理:泡菜2 5 g制匀浆过滤后调p H 至 8.0-加硫酸锌溶液2 5 mL 加氢氧化钠溶液至产生白色沉淀一水浴加热至6 0 C-过滤取滤液在5 0 0 ml容量瓶中定容。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步骤:a.分别在待测样品溶液和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标准溶液)中加入等量显色剂。b.在两个光程为1 cm的比色杯中分别加入样品溶液和标准液。c.分别将两个比色杯在5 5 0 nm处测定光密度值(OD值)。d.通过换算,即可知两个比色杯中待测物质的比例。因一杯中为已知浓度的亚硝酸盐溶液,则可得待测样品中亚硝酸盐浓度。本题考查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要求考生识记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和具体操作,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9 .【答案】C【解析】解: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故选:C 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蔡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本题考查比色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 0 .【答案】D【解析】解:对配置好的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培养皿常用干热灭菌的方法。故选:D。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抱和抱子的过程称为灭菌,常用的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消毒是指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体表或内部的一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紫外线或化学药物消毒法等。本题考查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技术要求,要求考生识记相关实验操作,掌握灭菌和消毒的概念和适用对象等知识,属于考纲中识记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答案】D【解析】解:A、接种时的操作应在酒精灯的火焰旁进行,这是因为酒精灯火焰旁存在无菌区域,能防止杂菌污染,A 正确;B、使用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前,可用紫外线照射30m in,配合喷洒适量的石炭酸的效果更好,B 正确:C、接种前、后都要过火灼烧斜面菌种试管口,通过灼烧防止杂菌污染,C 正确;D、紫外线是消毒方法,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抱和抱子,D 错误。故选:D。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括芽抱和抱子),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抱和抱子。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微生物实验中的无菌技术要求,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12.【答案】A【解析】解:A、制备培养基的基本步骤中灭菌前就要调节pH,A 错误;B、培养基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有时还要添加特殊的营养物质,B 正确;C、倒平板应全程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C 正确;第 18页,共 39页D、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D正确。故选:A。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按照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成分和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道不大。13.【答案】D【解析】解:A、该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无法有效估算出菌液中的菌株数,A正确;B、图中I、n区没有出现单菌落,说明细菌数量太多,所以应该从in区挑取单菌落,B正确;C、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细菌合成的JK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因此该鉴别培养基添加的是酚红指示剂,c正确;D、尿素被分解成氨,使酚红指示剂变红,不会形成透明圈,D错误。故选:D。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划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4.【答案】C【解析】解:A、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不同的微生物选择的稀释度一般不相同,A错误;B、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三个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B错误;C、可以用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但该方法的缺点是无法区分死菌和活菌,C 正确;D、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只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D 错误。故选:Co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方法:用计数板计数;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V)x M,其中c 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 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L),M 代表稀释倍数。本题考查统计样品中活菌数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5.【答案】D【解析】解:A、操作、均需在酒精火焰旁操作,操作还需要注意操作时揭开培养皿皿盖缝隙不要太大,A 错误;B、培养基不一定都含有碳源、氮源、无机盐、水,如培养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碳源,分离自生固氮菌的培养基中不需加入氮源,B错误;C、平板划线法无法估算细菌的数目,C 错误;D、接种结束后,将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D 正确。故选:D。1、制备牛肉膏蛋白豚固体培养基的基本过程为计算、称量、溶化、调 pH、灭菌、倒平板五个步骤。2、分析题图:是倒平板,是用接种环沾取菌液,是进行平板划线,是培养。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和纯化,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制备的基本过程,掌握平板划线法第20页,共39页的过程,明确每次划线之前和之后均需要灼烧灭菌,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16.【答案】A【解析】解:A、由于微生物大多数为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后,原来的母细胞已经不存在,A 错误;B、不同微生物的菌落特征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同种微生物具有相同的稳定的菌落特征,B 正确;C、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成的菌落不同,菌落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及菌落的隆起程度,C 正确;D、不同种类的微生物所表现出来的菌落差异是个体细胞形态差异的反映,D 正确。故选:Ao菌落是指细菌或真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子细胞群体。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微生物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本题考查菌落的概念和特征的知识,识记菌落的概念和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7.【答案】A【解析】解:A、为筛选分解淀粉的微生物,图中培养基应是以淀粉为唯一碳源,A 错误;B、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菌落的透明圈比菌落小,说明菌落对淀粉的分解能力更强,B 正确;C、将菌液接种到培养基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 正确;D、接种后应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培养后可以根据结果进行微生物计数,D 正确。故选:Ao1、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筛选获得高效降解淀粉菌种。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故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1)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2)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培养基的种类和作用,以及微生物实验中的相关操作,意在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18.【答案】C【解析】解: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实验中,需要先进行选择培养,从而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故选:Co1、纤维素分解菌可以产生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包括C i酷、Cx醐和葡萄糖苗酶。金属接种工具常用灼烧灭菌。刚果红染液与纤维素呈红色,纤维素分解菌在含有刚果红染液的培养基中形成的菌落会出现透明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