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pdf
-
资源ID:93803593
资源大小:11.28MB
全文页数:3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pdf
2021文言文阅读1 (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邵雍字尧夫。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日:“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早岁。”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日:“幸受教。”乃事之才,受 河图 洛书、宓羲八卦六十四卦图像。初至洛,蓬革环堵,不花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哼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 曰“行窝”。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号单每相饬曰:“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事表禄,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人王贵贱少达一接名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熙宁行新法,更系迫木可斯民投劾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此贤者所当底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峰古,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选 自 宋史邵雍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B “故”意为所以,一般置于句首,其前应断开,排 除A、D两项;“其德”作“悦”的宾语,意 思 是“钦慕他的德行”,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C项。故 选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方,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天下各地、四方诸侯之国,这里指东南西北。B.晡,指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C.昆弟,指兄弟,也比喻亲密友爱,这里指兄和弟。D.逸士,即隐居之士,指节行高逸之士,人品清高脱俗、不贪慕虚名利禄的人,这里指有杰出才能的人。A A项,”这里指东南西北”错误,“四方”在此处指的是天下。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邵雍志向远大,刻苦磨砺。他自年少时就广泛阅读,周游四方,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 习 河图 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B.邵雍安贫乐道,情趣高雅。他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生活中时而焚香,时而饮酒,春秋出游,怡然自乐。C.邵雍循循善诱,教导有方。门生故友因新法过于苛严准备弃官,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还是应该尽己之力,让百姓得到恩惠,而弃官并没有什么好处。D.邵雍不求仕达,无意为官。他先后两次被举荐为官,都是在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的,但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去世时,被追赠秘书省著作郎,同时被赐谥号康节。D D项,“同时被赐谥号康节”说法错误,原文最后说“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意 思 是“熙宁十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被)追赠为秘书省著作郎。元祐年间又被赐谥号康节”。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2)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解析:(1)游:游历。挽:拉,牵引。所适:去的地方。(2)道:取道。第 一 个“之”:定语后置的标志。第 二 个“之”:去。答案:(1)春秋时节常在城中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出门就乘坐小车,一个人推着,只凭心意去想去的地方。(2)取道洛阳的读书人,有不去官府,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14.文章中哪些事例能体现邵雍“道德贤良”?请简要说明。(3分)解析:此题要求找出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事例,在文中筛选相关信息,整合作答即可。文中有直接体现邵雍“道德贤良”的事例,如“不花风雨以事父母”,通过写邵雍侍亲至孝,体现了他的“道德贤良”;文中更多的是通过他人对邵雍的态度从侧面突出邵雍的“道德贤良”,如“司马光兄事雍”“富弼为市圆宅”“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士大夫争相迎候 士之道洛者必之雍”等,都从侧面烘托了邵雍的“道德贤良”。答案:邵雍侍亲至孝,亲自打柴、烧饭奉养父母。邵雍品德高尚,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贤者很敬重他,经常与他交游,为他买下田宅。乡人以他为楷模,士大夫争相迎接他,途经洛阳的士子也争相拜访他。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其先居新城。父元敬,世高赞,岁饥,出粟万石贩乡里。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它日入乡校,感悔,即痛修饬。文明初,举进士。时高宗崩,将迁梓宫长安,于是,关中无岁,子昂盛言东都胜凫,可营山陵。武后奇其才,召见金华殿。子昂貌柔野,少威仪,而占对慷慨,擢摩自正字。垂拱初,后方谋开蜀山,由雅州道翦生羌,因以袭吐蕃。子昂上书以七验谏止之。子昂多病,居职不乐。会武攸宜讨契丹,高置装用,表子昂参谋。次渔阳,前军败,举军震恐,攸宜轻易无将略,子昂谏曰:“陛下发天下兵以属大王,安危成败在此举,安可忽哉?今大王法制不立,如小儿戏。愿审智愚,量勇怯,度众寡,以长攻短,此刷耻之道也。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冽大王提重兵精里顿之境上迷支窈发之震良变国也王能听愚计,分麾下万人为前驱,契瓦余日引行。”应宜以比彳需蔡牖云纳。唇奖日,复虚并,底宜怒,徒署军曹。子昂知不合,不复言。圣历初,以父老,表解官归侍,诏以官供养。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子昂,家人纳钱二十万承,简薄其赂,捕送狱中。子昂之见捕,自筮,卦成,惊曰:“天命不祐,吾殆死乎!”果死狱中,年四十三。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与陆余庆、王无竞、房融、崔泰之、卢藏用、赵元最厚。唐兴,文章承徐、庾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 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乃请交。(选 自 新唐书陈子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顿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B.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顿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C.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顿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D.夫按军尚威严/择亲信以虞不测/大王提重兵精甲/顿之境上/朱亥窃发之变/良可惧也/D “威严”是一个词语,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A、C两项;“境 上 是 顿”这个动作的状语,“顿之境上”意 为“驻扎在边境”,语意连贯,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B项。故 选D。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明,年号,古代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即登基时所改换的年号。B.麟台,唐代官署名,唐武后改秘书省为 麟台,也指麒麟阁。C.幕府,本指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后泛指官署,也借指将帅。D.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也是古代计量单位,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A A项,”一般只有一个年号,即登基时所改换的年号”错误,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子昂家财豪富,遭到县官残害。他家非常富有,曾在饥荒时拿出粟米来救济乡亲;他在家为父亲守孝时,县官听说他家富有,便要害他。B.陈子昂少年游荡,后来刻苦攻读。他年轻时崇尚气派果敢,射猎博戏无拘无束,后来进入乡校后感到后悔,便刻苦读书,于文明初年考中进士。C.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武后打算进袭吐蕃时,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武攸宜征讨契丹时,他出谋划策,也未被采纳。D.陈子昂文采出众,倡导雅正文风。他 曾 作 感遇诗三十八章,被王适誉为“海内文宗”;他在当时世人崇尚徐、庾文风的情况下,提倡风雅正道。C C项,“陈子昂进谏多次,但均未被采纳”“他呈递奏章劝阻,未被采纳”曲解文意,文中只说了陈子昂针对武后准备偷袭吐蕃的策略进行劝谏,并没有说其建议是否被采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昂十八未知书,以富家子,尚气决,弋博自如。(2)会父丧,庐冢次,每哀恸,闻者为涕。解析:(1)知书:读书。尚:崇尚。气决:气派果敢。(2)会:恰逢。次:旁边。哀恸:放声痛哭。答案:(1)陈子昂到了十八岁都没有读书,因为是富家子弟,崇尚气派果敢,射猎博戏无拘无束。(2)恰逢父亲去世,他在坟墓旁边盖庐舍守墓,常常放声痛哭,听到的人也为他落泪。14.陈子昂的结局是个悲剧,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一下原因。(3分)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读懂原文中陈子昂的结局:陈子昂家境富裕、才华横溢,四十三岁死在狱中。然后从原文找到与原因相关的信息。陈子昂因有才,考中进士,受到武后召见,被提升为麟台正字。但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任职期间并不开心。在武攸宜的幕府担任参谋时,他多次给武攸宜提建议,但武攸宜拒绝采纳他的意见并且很生气,贬黜打击陈子昂。由于父亲年事已高,陈子昂辞官回家,因为家庭富裕受到贪婪凶残的县令段简的残害。在狱中,他相信占卜,因卦象不吉祥,内心丧失希望郁郁而终。答案:陈子昂的结局是个悲剧,主要原因有:陈子昂身体孱弱,经常生病,任职期间闷闷不乐。陈子昂不擅长察言观色,反复进谏得罪武攸宜。县令段简贪婪凶残.,听说他家富裕,要残害他。陈子昂迷信,自己占卜,因卦象不吉祥,郁郁而终。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 14题。(2 0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有不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挎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挎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邛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其后,拜为大将。汉四年,信遂皆降平齐。汉王乃遣张良往立信为齐王,征其兵击楚。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曰:“未必民工之贤圣有里兵之女提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愿足下熟虑之。韩 信 日:“汉王遇我套厚,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后数日,就通复说,编信获毒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遂谢蒯通。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日:“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日:“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日:“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 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陈端拜为巨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轴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端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端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皤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木手。部署已定,待躲报。其告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痛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日:“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选 自 史记淮阴侯列传,有删改)1 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B.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C.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D.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A “据强齐”“从燕赵”两者结构相似,中间应断开,且 空虚之地”是“出”所到的地点,两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B、D两项。“其后”是“制”的宾语,两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 项。故选A。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布衣,指平民。因为古代平民常穿麻布衣服,故称平民为布衣。B.郎中,官职名,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C.太子,又称皇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继任者的称谓,指被定为王位、皇位继承者的人。D.舍人,是古代官职名称,也指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此 处“舍人”的含义是后者。C C项,太子不等于皇太子。西周至战国,天子、诸侯指定的继承人皆称“太子”。汉王五年(前 2 0 2),刘邦称帝,太子才称“皇太子”。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信懂得隐忍,能屈能伸。在成名之前,面对年轻屠夫的挑衅,他能够认清形势,忍受胯下之辱,承受他人对自己胆小的嘲笑。B.韩信有勇有谋,辩才无双。当同伴都因犯法被杀时,只有他大胆说自己是壮士,应该助汉王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而不该被诛杀,最终免死。C.韩信重情重义,优柔寡断。韩信因心存感恩之心,不忍背叛刘邦,又因其只有名将之求,而无成君之望,最终没有接受蒯通的建议。D.韩信恃才傲物,敢说真话。面对刘邦的询问,韩信说刘邦能统率十万,而自己则是多多益善,后又不得不转了话风,赞刘邦善于驭将,君权天授。C C 项,“只有名将之求,而无成君之望”无中生有。原 文“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的意思是“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多,汉王终究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并没有说明韩信有无“名将之求”“成君之望”。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2)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狒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解析:(1)畔:通“叛”,反叛。再:第二次。将:率领。(2)就:就范。诈:假装。得死:被杀死。答案:(1)(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第二次有人去告你,陛下就会产生怀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会愤怒地亲自率兵来讨伐你。(2)吕后打算召(韩信)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就和萧相国合谋,派一个人假装从高祖那里来,说陈菊已被杀死,列侯群臣都来庆贺。1 4 .韩信为什么会被杀害?请结合你的知识和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以分析。(3 分)解析:从“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又自以为功多,汉终不夺我齐”,可以得知韩信优柔寡断,自矜功劳;从与高祖议论将军们带兵的高下,可看出其狂妄傲慢。注意题干“结合你的知识”,综合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文中信息进行解答即可。答案: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禁不住刘邦小恩小惠的诱惑,放弃了自己称王而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成就了刘邦的大业。狂妄傲慢,树敌太多。功高震主,恃才放旷,君主对他早有猜忌。杀功臣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狡兔死,走狗烹”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果大臣不懂得韬光养晦,难免招致杀身之祸。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陈泰,字吉亨,光泽人。幼从外家曹姓,既贵,乃复故。举乡试第一,除安庆府学训导。正统初,廷臣交荐,擢御史,巡按贵州o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时百官俸薄,折钞又不能即得。泰上章乞量增禄原,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事格不行。六年夏言:“连岁灾异,咎在廷臣,请 敕 事?、给事中纠弹大臣,去其尤不职者,而后所司各考核其属。”帝从之。于是御史马谨等交章劾吏部尚书郭珊等数十人。已,复出按山东。泰素励操行,好搏击。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九年,超擢四川按察使,与镇守都御史寇深相失。十二年八月,参议陈敏希深指,劾泰擅杖武职,殴舆夫至死。逮刑部狱,坐斩。泰奏辩,发攀岬俞士悦亦具状以闻。皆不听。景帝箪即 赦复官。于谦荐守紫荆关。也先抽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景泰元年,擢大理右少卿,守备白羊口。四月,都督同知刘安代宁远伯任礼巡备涿、易、真、鹿雷城,命泰以右佥都御史参其军务。三年,兼巡抚保定六府。寻命督治河道。自仪真至淮安,浚渠百八十里,塞决口九,筑坝三,役六万人,数月而毕。七年,移抚苏、松。天顺百毛,罢巡抚官,改广东副使,以忧去。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八年,进右副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淮、扬诸府。莅淮三年,谢政归。成化六年卒。(选 自 明史陈泰传,有删改)注 也先,第二十八代蒙古大汗,明朝中叶时蒙古瓦剌部的领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B.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C.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D.也先入犯/关门不守/复论死/景帝宥之/命充为事官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B ”也先入犯”与“关门不守”是两件事,故 应 在“关门”前断开,据此排除A、C 两项。从总兵官顾兴祖筑关隘自效”,意 为“跟从总兵官顾兴祖修筑关口来效力”,语意完整连贯,中间不应该断开,据此排除D 项。故 选 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史,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汉以后,御史职衔累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B.大理卿,亦称大理寺卿,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最高行政长官。秦时称为廷尉,汉时改名大理,北齐则易名为大理寺卿。C.监国,古代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监督国事,称“监国”。又君主本身尚在而准备传位于嗣子,往往嗣子先称监国,然后正式称帝。D.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当年的年号,颁布新年号。每个年号开始的那一年称元年。D D 项,”或新皇帝即位时改变当年的年号”错,新皇帝即位当年一般不改年号,从第二年改用新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泰积极建言,请求增俸。当时文武百官俸禄微薄,陈泰上奏请求增加俸禄,以养成清正廉明的风气,后来遭到阻止,未能执行。B.陈泰惩奸去贪,威势严峻。陈泰三次担任巡按,惩处奸人,去除贪官,威名显著,以致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遭到弹劾。C.陈泰守关不力,险些丧命。通过于谦的推荐,陈泰负责守卫紫荆关。也先进犯,紫荆关失守,陈泰被判处死刑。最后景帝赦免了他。D.陈泰督治河道,政绩显著。陈泰役使六万人治理河道,几个月就完成任务。他疏通渠道一百八十里,堵塞决口九处,修筑堤坝三座。B B 项,“以致”错误,强加因果。陈泰与镇守都御史寇深关系不和,是因为陈泰被破格提拔而遭到寇深嫉妒,并非是因为担任巡按时惩处奸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2)四川盗起,有言泰尝莅其地,有威名,乃复故官,往巡抚。解析:(1)岁:每年。乡导:向导。罢:废除。(2)起:兴起。莅:到。巡抚:巡视安抚。答案:(1)官兵出征麓川,每年选取两千名地方兵作为向导,战争失利后,就杀掉这些士兵以冒领军功,陈泰上奏请求废除这一做法。(2)四川盗贼兴起,有人说陈泰曾到过那里(做官),有威望名声,于是恢复原职,前往巡视安抚。1 4.陈泰一向砥砺操守品行,请结合原文分析他有哪些揭发打击不轨的行为。(3分)解析:关于陈泰砥砺操守,主要体现在三次巡察之时,即 文 中“巡按贵州。官军征麓川,岁取土兵二千为乡导,战失利,辄杀以冒功,泰奏罢之”“再按山西泰上章乞量增禄縻,俾足养廉,然后治赃污,则贪风自息”“三为巡按,惩奸去贪,威棱甚峻”,将其梳理作答即可。答案:巡按贵州,上 奏 废 止“以士兵为向导,作战失利即杀之以冒功”的做法;巡按山西,上奏增加俸禄,惩治贪腐、考核官员;三次担任巡按,都惩处奸人,去除贪官。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翟义字文仲,少以父任为郎,年二十出为南阳都尉。宛令刘立与曲阳侯为婚,又素著名州郡,轻义年少。义行太守事,行县至宛,丞相史在传舍。立持酒肴谒丞相史,对饮未讫,会义亦往,外吏白鄢附方至,立语言自若。须臾义至,内谒径入,立乃走下。义既还,阳以他事召立至,以其贼不辜,部掾夏恢等收缚立,传送邓狱。恢亦以宛大县,恐见篡夺,白义可因随后行县送邓。义曰:“欲令都尉自送,则如勿收邪!”载环宛市乃送,吏民不敢动,威震南阳。数岁,平帝崩,王莽居摄,义心恶之,乃谓姊子上蔡陈丰曰:“新都侯摄天子位,号令天下,依托周公辅成王之义,且以观望,必代汉家,其渐可见。方今年事衰弱,外无强蕃,天下倾首服从,莫能亢捍国难。吾幸得备宰相子,身守大郡,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以安社稷。欲举兵西诛不当摄者,选宗室子孙辅而立之。设令时命不成,死国犹可以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丰许诺。义遂与东郡都尉刘宇、严乡侯刘信等结谋。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师,立信为天子。义自号大司马柱天大将军,以东平王傅苏隆为丞相,中尉皋丹为御史大夫,移檄郡国,言莽鸩杀孝平皇帝,矫摄尊号,今天子已立,共行天罚。郡国皆震,比至山阳,众十余万。莽闻之,大惧,抱孺子会群臣而称日:“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褛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 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群臣皆曰:“不遭此变,不章圣德。”莽 宇 是 展 闻 孤 相 在 诰5,日:“与 藤 荫,市宁尾室,遗我居摄宝龟。太皇太后以丹石之符,乃绍天明意,诏予即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于是吏士精锐遂攻围义于圉城,破之,义与刘信弃军庸亡。至固始界中捕得义,尸磔陈都市,卒不得信。莽尽坏义第宅,污池之。发父方进及先祖冢在汝南者,烧其棺柩,夷灭三族。(选 自 汉书翟义传,有删改)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B.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C.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D.昔成王幼/周公摄政/而管蔡挟禄父/以畔今/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自古大圣犹惧此/况臣莽之斗筲B “今”为时间状语,应放在句首,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翟义亦挟刘信而作乱”意 为“翟义也挟持刘信来作乱”,句意完整连贯,中间不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 选B。1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尉,战国赵、魏、秦等国已置,秦灭六国后在六国置郡,设郡尉。汉景帝时改秦之郡尉为都尉,其职责为辅佐郡守并掌全郡的军事。B.宗室,指宗庙,也指同宗族之人,特指帝王的宗族。文 中 指“皇族”。C.孺子,可指幼儿、幼童,也可以指天子、诸侯、世卿等的继承人。文中指的是幼童。D.周书,中国历代正史 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的史事的纪传体史书。C C项,”文中指的是幼童”错,文中指的是天子、诸侯、世卿等的继承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翟义有胆有识,扬威郡内。刘立轻慢翟义,因罪被翟义拘押,后翟义又令属下夏恢用囚车载着刘立绕宛县城示众,对南阳吏民起到了震慑作用。B.翟义洞悉形势,心忧社稷。平帝驾崩后,他分析了王莽号令天下、效仿周公辅佐成王之举,指出王莽以辅佐之名行夺权之实。C.翟义忠于汉朝,起兵拥刘。他与刘宇、刘信结谋起义,拥立刘信为天子,自称大司马柱天大将军,昭告郡国,称王莽毒害平帝,号召天下讨伐王莽。D.翟义兵败身亡,祸及宗族。翟义在固始被王莽的追兵逮捕,后被陈尸示众,其住宅被王莽破坏,其父亲及先祖的坟墓棺柩也尽数被毁。最终翟义三族被诛。A A项,”用囚车载着刘立绕宛县城示众”的人是翟义,不是夏恢。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义既还,阳以他事召立至,以其贼不辜,部掾夏恢等收缚立,传送邓狱。(2)设令时命不成,死国犹可以不惭于先帝。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解析:(1)阳:表面上,假装。贼:暗杀,杀害。不辜:无罪之人。(2)设令:假使,假如,即使。死: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乃:你。答案:(1)翟义回来后,假装因为其他事召见刘立,借刘立杀害无罪的人(之名),安排属下夏恢等人捆绑了他,送往邓县的监狱。(2)假使命运不好没有成功,为国而死还可以不愧对先帝。我现在想起兵,你愿意跟从我吗?14.翟义为什么反对王莽?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反对王莽?请简要分析。(3分)解析:解答此题,需在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总结归纳。“且以观望莫能抗捍国难”说明王莽号称效仿周成王,但有不臣之心,汉室衰弱,且无藩王强援;“言莽鸩杀孝平皇帝”说明翟义认为王莽毒杀了孝平皇帝;”父子受汉厚恩,义当为国讨贼”说明翟义父子深受汉室恩惠,应当报效汉室,所以翟义揭竿而起,反对王莽。“义遂与结谋”“募郡中勇敢,部署将帅”“立信为天子为御史大夫”等句,体现了翟义招募士兵、联合宗室、建立行政体系;“移檄郡国”体现了翟义向各郡国发布檄文揭发王莽的罪行。答案:原因:王莽毒杀平帝,挟持幼帝,意图篡位;汉朝宗室衰弱,没有强援;翟义父子深受汉恩,义当报国。措施:招募士兵将帅,联合汉朝宗室,任命行政官员,向各郡国发布檄文揭发王莽罪行。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裴庄半端己,闷州闷中人。以明攀登第。归宋,历虹县尉、高陵主簿,本府召权司理掾。转运使雷德骏以威望自任,尝巡按至境,官属皆出迎候。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骏称其有守。徒权忻州录事参军。先是,并州檎积军储,条制甚峻,掌出纳者常十余人,及庄代之,独任其事。楞授绛州防御推官。本尊三年,通判忻州,未上道,会魏咸信出镇遭州,改命为通判。未逾年,咸信表其能,法太子中允。强港初,契丹掠赵、深,边将无功,庄上书以为“周世宗诛樊爱能、何徽二将,遂取淮南,克巴蜀。愿陛下申明纪律,无使玩寇”。会诏建方田,庄复上言:“大役兵师,虑生事于边鄙。”上善之。浮华五年,李顺乱蜀,命与雷有终并兼峡路随军转运、同知兵马事。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事坐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至道二年,遣将五路出讨李继迁,庄阴料师出无功,因请加恩继迁,俟其倔强拒命,俘擒未晚。既而诸将果败绩。真宗即位,迁度支,充河东转运使。上章言:“庆邠延州、通远军,咸处边要,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又言:“田绍斌尝被疑,韩崇业本秦王婿,程德玄始事晋邸,初甚亲近,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不宜委以戎寄。未 几,移知苏州。大中祥符初,东封,改鸿胪少卿,入判登闻鼓院。六年,出知襄州。明年,车驾幸南京,庄以逮事木承恩例,授太府卿,权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天禧二年卒,年八十一。(选 自 宋史裴庄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B.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C.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D.事平/转殿中/侍御史特召问讨贼方略/后契丹犯塞/命为河北转运使时/傅潜统大军驻定州北/庄屡条奏其无谋略虑/或失几A ”殿中侍御史”是官职名,属于专有名词,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B、D两项。“犯”的意思是“进犯”,是动词。“塞”是宾语,意 思 是“边 境 。“契丹犯塞”主谓宾俱全,应 在“塞”后断开,排 除C项。故选A。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与“字”常有某种关联,如:裴庄字端己,屈原名平字原,均为同义互训。B.明经是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因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命名为“明经”。C.中国古代皇帝有庙号、谥号、年号之分,文 中 的“雍熙”“端拱”“淳化”“太宗”等均为北宋皇帝的年号。D.在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除、拜、迁、转、擢”等,文 中“迁太子中允”的“迁”是提升之意。C C项,太宗等均为北宋皇帝的年号”错误,“太宗”是庙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庄奉旨讨贼,不辱使命。皇帝信任裴庄,派他与雷有终一起带兵征讨叛乱者李顺,叛乱平定后,皇帝向裴庄征询讨伐敌人的谋略。B.裴庄心忧国事,敢于直谏。边将抵御契丹没能建功,裴庄希望皇帝对他们申明纪律;建设方田时,裴庄提醒皇帝不要大规模动用军队。C.裴庄才能卓越,受到提拔。他独自承担十多位出纳人员的工作,被提升为绛州防御推官;魏咸信欣赏他的才能,推荐他做太子中允。D.裴庄忠于职守,不喜逢迎。转运使雷德骗到所辖境内巡察,裴庄在官署处理完政事之后才前往谒见,雷德骥没有责怪他,反而称赞他。C C项,“推荐他做太子中允”错误。根据文意,魏咸信上奏推荐裴庄的才能,然后朝廷将裴庄升为太子中允,并不是说魏咸信上奏推荐裴庄做太子中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庄独视事本局,徐谒道周,德骤称其有守。徙权忻州录事参军。(2)或言庄本蜀人,不宜此任,上益倚信之,许以便宜。解析:(1)视事:处理事务。谒:拜见。权:代理。(2)宜:适宜,适合。益:更加。倚信:倚重信任。答案:(1)裴庄独自在本官署处理事务,慢慢在路旁拜见(转运使),雷德骥称赞他有操守。调动他代理忻州录事参军。(2)有人说裴庄本来是蜀地人,不适合担任这个职务,皇上却更加倚重信任他,允许他有因利乘便、见机行事的权力。14.裴庄认为边境军务事关重大,朝廷选派人员要留意哪些方面?(3分)解析:根据题干要求,可以确定有效信息区间。从语段中的“请武干如姚内斌、董遵诲者任之”可以总结出选派人员要注重个人能力;由“不宜委以戎寄”人选的具体情况,如“秦王婿”“始事晋邸”等可知,选派的官员的背景要清白;从“后疏远外迁,皆怀怨望”可以得出,选派的官员要忠诚、无二心。答案:个人能力:要选派武勇干练的官员。家世背景:要选用身家清白、无党派势力博弈嫌疑的人。忠诚程度:应选用对朝廷一片赤诚者,不应考虑心怀怨恨的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014题。(20分)裴仁基字德本,河东人也。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佟.,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超拜护军。后改授武贲郎将,从将军李景讨叛蛮向思多于黔安,以功进银青光禄大夫。击破吐谷浑,加授金紫光禄大夫。斩获寇掠靴鞫,拜左光禄大夫。从征高丽,进位光禄大夫。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所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其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邛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呢。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日:“世充尽镇而至洛下必虚三今兵守其要路今不得东简精兵二万修河西出以通东都。世充却还,我且按甲;a充至出,蠢又逼之。马口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各。兵法所谓彼出我归,虚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有郁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向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选 自 北史裴仁基传,有删改)1 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B.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C.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D.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简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逼东都D “洛下 表处所,“必虚”修 饰“洛下”,两者联系紧密,中间不应断开,排 除A、C两项;“简”是挑选的意思,“精兵”是“简”的对象,两者中间不应该断开,排 除B项。1 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仪同,即仪同三司,指非三公(太尉、司徒、司空)而给予与三公同等的待遇。B.郡公,爵名。晋始置,亦称开国郡公。历代因之。明初尚有郡公之封,后废。C.东都,地点代称,在不同时期指不同地点,如商朝时东都指今河南省商丘市,文中即指此地。D.尚书,官名。始置于战国,是掌管文书的官。后来权势渐大。C C项,文 中 的“东都”指的是洛阳。1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裴仁基骁勇善战。在平定南陈时,裴仁基冲锋在前,初立功绩,后讨伐叛贼向思多,又立战功。B.裴仁基治军有方。裴仁基在与李密作战时,为激励士兵,将所得的物资全部赏赐给士兵。C.裴仁基足智多谋。裴仁基制定了应对王世充的计策,但没有被采纳;单雄信等将领都轻视王世充,只有裴仁基反对并阻止贸然出战,最终诸将果然败于王世充之手。D.裴仁基满门显赫。裴仁基之子裴行俨作战时所向披靡,号 为“万人敌”,两人归顺王世充后,裴仁基被封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被封为尚书。D D项,“裴仁基被封为左辅大将军,裴行俨被封为尚书”错误,应该是裴仁基被封为尚书,裴行俨被封为左辅大将军。1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王世充以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2)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解析:(1)以:因为。悉:全部。诣:至山(2)披靡:比喻军队溃败。惮:忌惮。猜防:猜忌防备。答案:(1)王世充因洛阳粮尽,率领全部兵马到偃师,与李密决战。(2)裴行俨每次出战,都所向披靡,号 称“万人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