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最后模拟预测冲刺卷(九)(含答案).pdf

    • 资源ID:93804205       资源大小:2.98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最后模拟预测冲刺卷(九)(含答案).pdf

    绝密启用前冲刺2021高考备考考前冲刺卷语文试卷(九)考试分数: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学校:姓名:班级:考号: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前填涂、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涂、填写在答题卡(纸)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媒体时代精英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全球化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消解了文化间的冲突排斥;人们的观念日趋多元、包容;信息传播的技术门槛也在逐步降低,以至于凭借个人力量就能拍摄、编辑视频,于是每个人都被给予了远大于以往的表达权。当乡镇青年拥有了制作、发布低成本短视频的阵地时,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便逐步受到了来自边缘群体与亚文化的反抗与冲击。综合来看,这类视频大都制作成本低,无专业团队,道具粗糙,场景布置随意;语言表达及传递的观念本身可能就带有粗俗的特点,甚至在逻辑上可能都无法自洽:题材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大都围绕乡镇青年的生活展开。从中既能看到边缘群体对于自我身份认同的嘲解,也能看到他们对主流文化建立的强大秩序的反抗。习惯于小布尔乔亚式的城市阶级,根本难以欣赏那些颇有粗制滥造之嫌,甚至有些低俗的“土味文化”。但这些土味文化随即又被专门的搬运账号以解构的方式带入城市阶级的视野中。土味视频在这种另类的解读下,被赋予了本不属于它们的世界观与情结,并以主流文化所喜闻乐见的形式被接纳,成为主流文化与亚文化拼接而成的二次创作作品。某种意义上,这些搬运账号无形中使以土味文化为中心的群体狂欢成为可能,并促使其打破了与主流文化的隔阂。土味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还有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一种网络亚文化必定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缩影。当乡村开始城市化进程时,文化也随之更迭:原有的乡土文明逐渐被外来的城市文明所替代,乡土文明也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但与此同时,趋于消失的乡村文明也在引发人们的共鸣与思考:当下我们应该对城市文明有所取舍地吸纳,还是要一味地抛弃“落后野蛮”的乡土文明?这样的思考可以说构成了土味文化的核心:一方面,土味文化所展现的就是对具有原始乡土特点的人物与生活场景的赞美:而另一方面,土味文化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密切相关,可将其看作是一种经过极端化处理的效仿。土味文化的审丑狂欢便在这样的矛盾中展开了:一方面,表现出乡镇青年对乡土气息的依恋情结;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对精英文化的盲目追随。土味文化以低成本的方式追随所谓的城市文明,注定要依靠消费下沉的力量,拙劣地效仿被城市精英所摒弃的形象,最终也将因为城乡青年的社会距离,而止步于过时的形象符号中。在某种意义上,土味文化的出现,借助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力量,消弭了传统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隔阂,让直白而草根第1页 共1 2页的“另类声音”得以传播。同时,它又以不同于主流审美的观点,以打破审美疲劳的姿态,融入了当下的主流。土味文化的受众背景与通俗文化有大面积重合,因此土味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夸大和虚假,也不免带有某些低俗的、过时的成分。所以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误解为庸俗的产物,被主流文化的受众加以抵制。但好在时间逐渐消解了这种误解,主流文化也在逐步接纳、吸收土味文化的成分,并以主流文化的方式加以改造、发展,因此越来越多原生态的视频作品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虽然土味文化不再像前几年那样处在风口浪尖上,但这背后代表的城乡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旧会存在。(摘 编 自 从抵抗到和解为什么我们接纳了“土味文化”?)材料二在多元审美文化复杂交织的当今社会,“美”与“丑”时刻都在个人心灵和大众文化空间里发生着对话和碰撞。当“美”蒙上或神秘、或高贵、或无趣的“面纱”而无法与人亲近并共鸣时,“丑”就会以新鲜、刺激、有趣的斑斓色彩占据人空虚的心灵,在大众文化空间中打造出一片又一片“文化荒漠”,这对认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破坏力甚为强大。正因如此,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尽可能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让其从小徜徉在艺术经典之美、科学之美、生活之美的广阔海洋中,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泗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然而,“土味文化”的盛行还深刻地提示着当代的美育体系光有“美”的引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回归现实,关照现实,强化对当下社会中“丑”的辩证认识。正如雨果所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没 有“丑”的衬托和对照,“美”就会是堆砌的、无趣的、令人疲惫的。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美育体系中,我们往往更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面价值的教育和引导,而对一些“丑陋”现象,特别是新生的“丑”的现象,或是以隐晦暧昧的回避、排斥态度处之,或是放任其被娱乐化消解,缺乏深入到全民范围内的无情批判,导致青少年缺乏辨别美丑的能力,造成其审美人格的不健全。(摘编自 周 杏 “土味文化”盛行之下,美育更要从小抓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自媒体时代凭借个人力量就能拍摄、编辑视频,城市精英所代表的主流文化及其垄断话语权的局面受到了反抗和冲击。B.专门的搬运账号通过另类的解读,赋予土味视频主流文化的世界观、情结和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其被主流文化接纳。C.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网络亚文化背后的社会价值取向是土味文化的三个要素。D.当乡土文明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以致趋于消失时,如何对待城市文明和乡土文明,引发了人们的思考。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越来越多原生态的土味文化视频作品被主流文化逐步接纳、吸收、改造和发展,走进了大众的视野。B.土味文化的出现借助了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力量,它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相同.C.土味文化反映了边缘群体与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一种反抗与冲击,它的受众背景与通第2页 共1 2页俗文化有大面积重合。D.“丑”以新鲜、刺激、有趣的斑斓色彩占领越来越多人空虚的心灵,这会在大众文化空间中打造出“文化荒漠”。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土味文化的作用的一项是()(3分)A.促使其打破与主流文化的隔阂B.展现有原始乡土特点的生活场景C.传播直白而草根的“另类声音”D.打破审美疲劳的姿态4.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主流文化的受众抵制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4分)5.在“土味文化”盛行之下,该如何进行美育教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69题文本一:寻找王X成张港1 97 3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兴安岭上龙门农场,田鼠冻得钻进知青宿舍。于是,可怕的鼠疫暴发了。1月2 7日夜,狂风打鼓,大雪拍门。一辆马爬犁从三分场驰到卫生院,抬下上海人李志 朋 鸟。李志朋鸟脸泛了青。高烧的人这个脸色,是真不行了。他要说什么,又发不出声音。他指指我上衣口袋,比画着。我明白了,他是要写字。我的破钢笔其实只是摆设,极少用。李志鹤哆嗦着接笔,哆嗦着摸出一块挺旧的手绢包。在手绢上,他费力地写出个“王”,笔就不下水了。我接来笔,用舌头泅了泅,又下水了。他接着写,写得太费力,写了老长时间,之后他就闭上了眼睛。送他来的上海人比画:“把这个包交给这个人对吗?”李志鸣点点头,我们几个人连声喊:“一定一定一定。”李志鹏的眼睛睁了一下又合上,就再也没有睁开。上海小伙子李志朋鸟就这样走了。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处理完后事,我们想起了那手绢包。脏兮兮的旧手绢,里面是钞票,3 5元。皱手绢上的字,歪歪扭扭,第一个是“王”;第三个是“成”;中间这个,有人说是“之”,有人说像“云”,有人分析是“立”。不管怎么说,一定要将这手绢包送到王X成手上我们点头了,我们答应过李志鹏。龙门农场也就五六千人,找一个人还不难。我们先从三分场开始,先从上海人入手,可是,没有王X成。我们成立了“专案小组”,分工负责,分片包干,拉开大网。然而,还是找不到。一转眼,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每一个人走时,都对我说 一定一定,一定要找到王X成”。之后,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一晃,我也离开了农场,也娶着了媳妇。我给媳妇讲手绢包的事。媳妇手指在舌上抹湿,一张一张数过那3 5元钱。她将手指头塞进我的秋衣破洞里,一转一搅:“真的不少哩!够织件毛衣哩!”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第3页 共1 2页儿子降生,特能吃,而他娘没奶。因为钱断了,所以奶粉断了。媳妇先是骂我无能,然后又是骂我无能,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喳她,说:“不行!”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可是,那个王X成,就是找不到。寻找王X成的队伍渐渐发展壮大,我们这些最穷的人家却最先安装上电话,打着长途电话研究王X成,研究手绢包。那一年,上海来了兴致勃勃的电话:“找到了,在上海,原来的龙门知青。”电话要我带上东西,赶赴沪上。“邮不行吗?”“不行,面当面,物对人,得确认。”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那人叫王子成,手绢不对,钱的数额也不对。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一晃,我发现自己老了。这个手绢包,让我长出许多皱纹。可是,怎么办呢?那个大风雪之夜,李志A呜最后那样子,总在梦里,总在醒时。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不管不顾地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大讲这个手绢包的故事,发动群众,搜寻王X成。这天,我接到个电话,那人自称龙门农场的,在城里治病。事情重要,电话说不行,要我到医院会面。路上,我忽然想到,这自称叫于诚的人,莫不就是找了 20年的王X成?比我还老的于诚,果然就是“王X成”。于诚摸着手绢包:“是 不 是3 5块?是 不 是 两 张1 0块,一 张5块,剩 下1元的,还有 两 张5角?”“是是是,对对对!”“两 张10块的,卖榛子钱;一 张5块的,土豆钱”于诚老泪纵横。“找了 2 0年呀!原来是你。”我终于明白了,在农场时,我是知青,他是山东移民,我们相隔二十多公里。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挛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说:“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我傻了,我不能不傻。于诚缓缓气,说:“去过六分场吧。”我没去过。“去六分场的路,总走过吧!”我记不得。“一辆胶轮拖拉机着火,你们知青救火。这还不记得?”好像这事有。“有个人,救火烧了毛衣。后来我打听了,他叫张眼镜。我就攒了钱,托人买上海毛线,我得赔人家毛衣呀!托来转去,没了下落。想不到,钱钱钱钱在这儿,你你你你在这儿。”泪如水泼,我不会说话了。(2020 年 24 期)文本二:从体裁来说,故事应该与小说有显著区别,否则它就不是一种文体。故事的基本涵义是旧事、旧业、先例、典故等,因此,故事一般讲的是已过去的真实事件,不可过于夸张或扭曲。当然,故事中的虚构与小说中的真实,都是相对而言的。这里面有个谁主谁次的问题,故事中事件主体不能背离,这是大原则,小说则不一样,芝麻可以说成西瓜,这是它们之间真实与虚构的区别或差异。第4页 共1 2页故事中事件的真实性决定其运用的表达形式,即说故事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来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因此,写故事又叫讲故事,主要用的是叙述的方法,而小说常用的是描写的方法。我们认为一个故事“好”,亦因为它侧重于事情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跌宕起伏,从而阐发某种道理或者价值观。试想,如果你在讲故事过程中大量使用情景描写,别人会怎么看你,肯定会认为你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吹牛皮!另外,讲述一个故事,必须话有所指,意有所图,这就是说讲故事要有很强的目的性,这也就是故事中所谓的故事核。故事核就像目的地,是故事中要鲜明的。这在讲故事过程中也常要有所提示,或头或尾或文中,这在寓言故事中更是可见一斑。寓言故事的讲述者始终是主导,其目标方向很明确,故事中所运用的各种手法,目的总是先将读者引向歧途(这很关键),最后再引向故事核。故事留给读者的是事,人反而淡化了。好的故事,几十年后不忘的还是故事本身,而不是故事中的主人公。当然,故事本身也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但那只是副产品。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志鹏临终前艰难地留下遗言,表明他不想将钱据为己有,也引出下文寻找王X成的故事。B.“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形象地写出“我”生活的贫困,反映了寻找王X成的艰难。C.于诚看到“我”后老泪纵横,虽然其实知道“我”是他找的人,依然为“我”的精神感动。D.小说不仅写了我在寻找王X成,还有众多的人也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传递了人间正能量。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寻找王X成”为题,新颖有趣,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B.小说插叙“我”当年救助一辆着火的拖拉机的情节,既完善了小说内容,又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C.“我”的儿子没钱买奶粉吃,媳妇骂“我”无能,侧面表现“我”一定要将钱交给王X成的决心。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由“我”对王X成的寻找贯穿主体情节的始末,使得故事叙述真实紧凑。8.读了文本二,如果要把 寻找王X成 推荐给 故事会,你将从哪些方面阐明理由?9.寻找王X成是怎样运用各种手法先将读者引向歧途,最后再引向故事核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尚野,字文蔚,其先保定人,徙满城。野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至元十八年,以 古征为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兴文署丞,出为汝州判官,廉介有为,宪司屡荐之。二十八年,迁南阳县尹。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改怀孟河渠副使,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水利有成法,宜隶有司,不宜复置河渠官。”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木德合士过国土期教诸生宿工煮岁丛丰上都烝桐险剌金孙蛤命身今至于上都必第5页 共12页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俄升国子博士,诲人先经学而后文艺,每谓诸生日:“学未有得,徒事华藻,若持钱买水,所取有限,能自凿井及泉而汲之,不可胜用矣。”时学舍未备,野密请御史台,乞出帑藏所积,大建学舍以广教育。仁宗在东宫,野为太子文学,多所裨益,时从宾客姚燧、谕德萧漫入见,帝为加礼。至大元年,除国子司业,近臣奏分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帝已可其奏,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四年.拜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野口:“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皇庆元年,升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兼弓于第刃。二年夏,移奉归满城,四方来学者益众。六年,卒于家,年七十六。串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追封上党郡公,谥文懿。野性开敏,志趣正大,事继母以孝闻,文辞典雅,一本于理。(节 选 自 元 史 尚野传)1 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B.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C.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D.大德六年/迁国子助教/诸生入宿卫者/岁从幸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始命野分学于上都以教/诸生仍铸印给之/上都分学自野始/1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B.赠,皇帝给予官员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C.移疾,旧时朝中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要求辞官隐退的婉语。D.国子祭酒,古代的学官名,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始于晋武帝。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尚野幼时聪慧,读书应召。尚野自幼聪颖异常,在祖母刘氏资助下读书学习,后以处士的身份被征召为国史院编修官。B.尚野清廉耿直,居官有为。尚野在汝州任上因清廉有为多次被上司举荐,改任河渠副使时,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C.尚野重视教育,广建学舍。尚野担任国子博士时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推行教育。D.尚野文章典雅,受人敬服。尚野多次担任学官,教学以经学为先,文章以理作为标准,辞官回乡后,来求学的人更多。1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初至官,狱讼充斥,野裁决无留滞,涉旬,遂无事。野谓国学、府学混居,不合礼制,事遂寝。1 4 .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结果怎样?请简要说明。(3分)第6页 共1 2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 王 适【注】徐州赴举苏辙送别江南春雨淫,北方谁是子知音。性如白玉烧犹冷,文似朱弦叩愈深。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注】王适:苏辙的二女婿。1 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在江南春雨绵绵的季节里为奔赴徐州参加科举考试的王适送行,写下此诗赠别。B.首联下句写不知北方谁是知音,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有相似处。C.在诗人眼中,王适性情如白玉。品德美好;诗文如朱弦,秀雅流畅,越读越有深意。D.王适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1 6 .诗 歌 的 尾联写法巧妙,意蕴丰厚,极具神韵,请简要赏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1 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郦 道 元 三峡一文借渔人所唱总结三峡高猿长啸、哀转久绝景象的两句是:(2)韩 愈 在 师说的末段肯定了李蟠不受时俗限制、主动求师问道后交代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3)古代诗人常用“柳絮”“浮萍”来表达动荡、漂泊之意,文天祥就写过这样的诗句:三、语言文字 运 用(2 0 分)(-)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8-2 0 题。黄州人到了外地也要吃烧梅,因不地道,吃了又悔,但仍要吃。()黄州烧梅是黄州传统名点,其配料精、制作细,上似梅花,下似石榴,寓 意“榴结百子,梅呈五福”,因而亦叫“石榴烧梅”。烧梅与东坡饼、炒汤圆并称为古城黄州的三大名吃。相传黄州烧梅在明代以前是用肥肉、桂花、核桃仁等做馅,清代以后又加入了葡萄干、冰糖等,制成后用蒸笼蒸熟。如今,黄州烧梅在工艺上更讲究。黄州烧梅不仅颜色亮丽、造型别致,味道也是独具一格,这与其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紧密相关。尽管黄州的烧梅小店遍布市井,但每个热气腾腾的窗口,几乎都是排队的长龙。戴着白帽的伙计揭开蒸笼,糯米脂油的浓香喷薄而出,腾腾的白气把半条街道熏得香气浓郁,人的口腹之欲自然被撩拨得蠢蠢欲动。这种情势,生动地渲染了黄州人生活的众生相,成为江城街头民俗文化的风景线。黄州烧梅,如同一曲戏剧。戏曲是精神文化食品,而黄州烧梅却是供人们味觉享受的佳肴,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第7页 共1 2页1 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 项 是(3 分)A.究其原因,与其说是乡土情结,不如说是味蕾的诱惑。B.究其原因,与其说是味蕾的诱惑,不如说是乡土情结。C.其原因是味蕾的诱惑,也是乡土情结。D.其原因是乡土情结,也是味蕾的诱惑。1 9 .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B.吴楚东南麻,乾坤日夜浮。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 0 .文中两处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3 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 I (本题共2小题,1 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 r 2 2 题人类之所以能超过其他生物,是在回头看自己时,能调理自己。我们对外部的东西,都知道调理,譬如种植花草,或养小猫小狗,更如教养小孩,如果我们爱惜他,。又如自己的寝室,使其清洁整齐,也是一种调理。对外界我们尚且要调理,那么对自己更得要经常调理。不过调理自己与调理东西不甚一样。调理自己要注意调理心思,心思方面最要紧的是条理清楚。凡说一句话,或作一篇文章,总要使其清楚明白。一篇文章,如果缺乏条理,只增多知识是无用的,因为 。而心思之条理清楚,是与心情有关系的。在心情不平时,心思不会清楚,所以调理心情是最根本的。调理自己需要精神,如果精力不够时,可以休息。我们除非不说不做,一说一做,就必须集中精力,。譬如写一篇文章,起初心很乱,这时最好平心静气去想,不要苟且敷衍,如果一随便,就很难写好。2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 超 过 1 2 个字。(5 分)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 2 个字。(6分)(三)写 作(本题共1小题,6 0 分)2 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列 子 说符对于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 0 0 字。第8页 共1 2页l.D (A项,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一第1 段可知,拥 有“垄断话语权”的 是“传统媒体时代精英”,而不是“城市精英”。B项,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5 段可知,土味视频“被赋予了本不属于他们的世界观与情结”,而不是“主流文化的世界观、情结”。C项,无中生有。根据材料一第6段“土味文化所代表的,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还有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一种网络亚文化必定是当时社会价值取向的一种缩影”可知,“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 与“社会转型给乡镇青年留下的烙印”都是土味文化的代表特征,土味文化是社会价值取向缩影的网络文化的一种,并没有说以上三者是土味文化的要素。)2.B (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第7 段“土味文化所效仿的对象、主题,大都与主流影视剧密切相关”可知,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有关联,而不是“相同”。)3.A (根据材料一第5 段“这些搬运账号无形中使以土味文化为中心的群体狂欢成为可能,并促使其打破了与主流文化的隔阂”可知,A项不是土味文化的作用,而是搬运账号的作用。)4.土味文化作品大都制作不精良,有些含有夸大、虚假、低俗、过时的成分,严重者甚至会影响到青少年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土味文化作品虽然题材多样,但大都围绕乡镇青年的生活展开,长久存在的城乡差异使代表主流文化的城市精英难以接受土味文化。(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满两点得4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通读两则材料可知,土味文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主流文化的受众抵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土味文化自身的缺点,如材料一第3 段提到的“制作成本低,无专业团队,道具粗糙,场景布置随意;语言表达及传递的观念本身可能就带有粗俗的特点,甚至在逻辑上可能都无法自洽”,第 9 段提到的“土味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夸大和虚假,也不免带有某些低俗、过时的成分”,而从材料二中由土味文化引发的青少年应完善审美人格的思考则可以看出“丑”的土味文化可能对青少年产生消极影响。二是受众的接受程度,由材料一可知,“土味文化的受众背景与通俗文化有大面积重合”,主要“围绕乡镇青年的生活展开”,而主流文化的代表则是“城市精英”,这其中存在的长久以来的城乡差异会导致主流文化很难轻易接受土味文化。将以上内容整合归纳,分点作答即可.)5.学校、社会和家庭应注重青少年的审美教育,营造浓厚的“美”的氛围,以多元化的方式,熏陶润育高尚的趣味和格调;回归现实,关照现实,强化对当下社会中“丑”的辩证认识;不仅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正面价值的教育和引导,更要全面批判“丑”的现象,培养青少年辨别美丑的能力,健全其审美人格。(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满三点得6分,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答案集中在材料二。通读材料二可知,美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认知能力有限的青少年群体”,材料二第1 段分别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而阐述了美育的做法,第 2段 则 从“回归现实”与“健全审美人格”两方而进行附述。将对应内容找出,归纳整理作答即可。)【答案】6.C 7.B8 .事件真实感人;叙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本身是一篇好故事,主旨明确,赞美高尚人性,极具普世价值。9 .设置悬念。小说从题目开始制造悬念,主体情节部分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从错误的角度猜测李志鹏的笔迹和社会关系,引导读者探求“交给谁”的问题但不讨论“谁的包”,直到文末才解开谜底。波折延宕。小说讲述从龙门农场到上海的手绢包故事,时空跨度巨大,但一直把“我”排除在李志鹏的社会关系外,造成多次寻而无果的波折情节,推迟真相的出现。第 9 页 共 1 2 页【解析】6.C.“虽然他早就知道 我 是他找的人”错误,由 文 中“于诚翻来覆去地看手绢,翻来覆去摩拿那些市面上已难见的旧纸币。突然,他将钱拍我手上,说: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可知,于诚见到“我”后先数钱,后 来“突然”意识 到“我”是张眼镜,说明他当时并没有认出“我”,不是早就知道“我”是他找的人。7.B.“小说 插 叙 我 当年救助一辆着火的拖拉机的情节”错误,“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但文章结尾于诚讲述的“我”当年救助一辆着火的拖拉机的情节,体现了“我”助人为乐的品质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感恩的主题,是小说故事的组成部分,不能去掉,所以应该是“补叙”而 不 是“插叙故 选Bo8.从表达效果来看,由文中“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 可知,“我”是农场知青,是故事的经历者,也是故事的讲述者,通 过“我”的视角来讲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可信性。从情节安排来看,由文中“上海小伙子李志鹏就这样走了。最后陪他的,只有三个上海知青加上一个东北的我上海知青大返城,专案小组成员最后剩了我一个我与上海书信不断,上海与我书信不断”“想想那个大风雪之夜的李志鹏,我带上干粮,买了车票”“我与上海人通话,决定发起一次大规模的总攻发动群众,搜寻王X成”“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这些钱是你的呀!”可知,“我”从李志鹏死、帮他寻找钱的主人、与王子成见面到与于诚见面,“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故事更加紧凑,叙事性强,情节跌宕起伏。从内容主旨来看,由 文 中“有个人,救火烧了毛衣。后来我打听了,他叫张眼镜”“原来张眼镜就是你呀!”“她枕在我的手臂上,日子穷而甜。最后,她摸出手绢包摔在炕上。我狠狠地瞪她,说:不行!”和“虽然路费是上海人出的,可我欠了债,债是大田的野草,锄了又长”可知,“我”救人烧了自己的毛衣,但生活再穷也不花“别人”的钱,还为了替别人寻人欠了债,突出了“我”勇于助人、讲求诚信高尚品格,小说的主题明确,赞美高尚人性,极具普世价值。9.悬念的设置。小说首先从题目“寻找王X成”开始,就设置了悬念,以“寻找王X成”为题,新颖有趣,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激发出读者的阅读兴趣。小说从错误的角度猜测李志鹏的笔迹和社会关系,引导读者探求“交给谁”的问题,且不分时间地点人物地进行猜测推理,就 是 不 说“谁的包,情节安排别致,另辟蹊径。情节的安排。小说讲述从龙门农场到上海的手绢包故事,时空跨度巨大,“我”在寻找王X成,还有众多的人也参与到寻找的队伍中,但一直把“我”排除在李志鹏的社会关系外,最后 才 揭 示“我”才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钱的“主人”,结尾通过于诚的话讲述了小说这一关键情节,出人意料,增强了小说的戏剧性,可谓是波折延宕。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迁”是动词,主语是“尚野”,宾语是“国子助教”,“诸生”是下一句的主语,所 以“国子助教”和“诸生”之间要断开,排 除AC两项;“幸”是动词,指君王到某处,宾 语 是“上都”,动宾后要断开,且“丞相”是指哈刺哈孙,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 除D项。故 选B。1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A项,“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或未做官的士人,文中指前者”中“文中指前者”错误,文 中 的“处士”应是指后者,即未做官的士人。故 选A。第 1 0 页 共 1 2 页1 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B项,“尚野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的疾苦”错误,结合文中“会遣使问民疾苦,野建言事闻于朝,河渠官遂罢”可知,应该是朝廷派遣使者来询问百姓疾苦,不是尚野派遣使者询问。故选B。1 3.(1)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充 斥 1 分,留滞1 分,涉 1 分,句 意 1 分)(2)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谓 1 分,混 居 1 分,寝 1 分,句 意 1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中,“至”,至心“狱讼”,案件和诉讼;“充斥”,积压;“留滞”,拖延搁置;“涉”,经过;“旬”,十天。(2)中,“谓”,说,认为;“混居”,杂设在一起;“合”,符合;“遂”,于是,就;“寝”,(被)停。1 4.原因:因为他给了许多人便利和优裕。结果:他认为现在刚刚开始推行这种选官方式,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说法,都心悦诚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从题干要求来看,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在尚野试用荫补官时为什么有人批评他”,考生需要找到尚野试用荫补官的做法,以及有人批评的理由,如文中说“诏野赴吏部,试用荫补官,野多所优假。或病其太宽”,由此可知,尚野试用荫补官时太过宽容,给了很多人便利;第二个问题是“结果怎样”,考生需要找到尚野对于自己这种做法的解说以及人们的反应,如问中说“野曰:今初设此法,冀将来者习诗书、知礼义耳,非必责效目前也。众乃服”,从尚野的解释里可以看出,尚野之所以宽容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学习诗书,懂得礼义,人们听了他的解释,都是心悦诚服。【参考译文】尚野字文蔚,他的祖先是保定人,搬迁到满城。尚野幼年的时候非常聪颖,祖母刘氏花巨资帮助他就学。至元十八年,凭借处士的身份被征召担任国史院编修官。二十年,兼任兴文署丞,出京担任汝州判官,廉洁耿直有所作为,宪司多次推荐他。二十八年,迁任南阳县尹。刚到任时,那里的案件和诉讼积压很多,尚野进行裁审处理,不使它们被拖延搁置起来,经过了十天的办理,就没有事了。改任怀孟河渠副使,恰逢朝廷派遣使者询问百姓疾苦,尚野提议:“水利有既成之法,应该隶属有关官员,不应该再设置河渠官。”事情上报到朝廷,河渠官一职就取消了。大德六年,迁任国子助教,入住值宿宫禁、担任警卫的诸生每年跟随皇帝到上都,丞相哈刺哈孙开始任命尚野在上都分学来教导诸生,仍旧铸造印信给他,上都分学从尚野开始。不久尚野升任国子博士,教导学生先教导经学后教导文艺,常常对诸生说:“学习没有收获,仅仅追求华丽的辞藻,如果拿着钱买水,所得有限,能够自己凿井和泉来汲取水,那就用不尽了。”当时没有建学舍,尚野密请御史台,请他们拿出些国库藏的财物,广泛建设学校来推行教育。仁宗还是太子的时候,尚野担任太子文学一职,有很多益处,当时跟随宾客姚燧、谕德萧演进东宫见仁宗,仁宗给他厚于常规的礼仪。至大元年,被授予国子司业一职,近臣上奏把国学西序为大都路学,皇帝已经认可近臣的上奏,尚野说国学和府学杂设在一起,不符合礼制,此事就被停止了。至大四年,授予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朝廷下诏让尚野到吏部任职,试用荫补官,尚野对此很多都是宽容优待的。有人责怪他太过宽容。尚野说:“现在刚设置这一法规,是希望将来的人能够熟读诗书,懂得礼仪罢了,不一定非要当前就取得成效。”众人才信服。皇庆元年,尚野升任翰林侍讲学士。延祐元年,尚野改任集贤侍讲学士,兼任国子祭酒。延祐二年夏天,尚野上书称病回归满城,四方来求学的人很多。延祐六年,死在家中,终年七十六。被赠予通奉大夫、太常礼仪院使、护军的称号,并被追封上党郡公,谥号文懿。尚野性格通达明敏,志趣正直远大,侍奉继母第 1 1 页 共 1 2 页凭借孝心而出名,文辞典雅,文章以理作为标准。【答案】15.D 1 6.表达了作者对王适的美好祝愿与期许,感情真挚;化上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中的离别的悲切为作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借景抒情。借眼前的“杨柳春风”之景抒发了作者对晚辈的美好期望。【解析】【分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诗的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意 思 是“想起马上要乘船行万里路,山高水长,不禁悲从中来,一饮杯中酒,难舍难分”。既实写与友人以酒饯别,又虚写与友人万里同舟的情景,是诗人的悲吟。这是写诗人的心情,而不是友人王适的写照。故选D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重点诗句的能力。这是苏辙写的一首送别诗,写于送友人王适北上徐州赴举之际,整首诗既有对友人北上无知音的担忧,又有对友人人品和文品的赞美,既有送别之际的痛苦与无奈,又有对友人高中的期望。本诗的尾联“明年榜上看名姓,杨柳春风正似今”是作者想象的情景,想象明年此时,王适金榜高中,这是虚写;同时,作者在此借景抒情,“杨柳春风”正是此时眼前的美景,作者借此来表达对王适的美好祝愿,情真意切,充满长辈对晚辈的期许之情。同时,尾联在情感上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化颈联“万里同舟宽老病,一杯分袂发悲吟”中离别的悲切为此联的想象明年王适科举高中的欢乐,作为一首送别诗,虽然有暂时的不舍和难过,但最后却流露出诗人满怀光明的希望,基调并不低沉,因此评价此诗“于悲吟看出希望”。17(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2)余嘉其能行古道,作 师说以贻之(3)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18.B 根据语境,括号内的语句主要强调“乡土情结”。19.C A项拟人;B项夸张;D项借代。20.(1)”精细的制作和优良的选料”改 为“优良的选料和精细的制作”。(2)在“在精神上得到一种愉悦和满足”前 加“让人们”。21.(5 分)就必须调理他;知识是要用条理来驾驭的;心气平稳地去说去做。22.(6 分)调理外界更不能忘记调理自己。调理自己不能缺少心情调理。精力不足(缺乏)就不能调理好自己。23.略第 1 2 页 共 1 2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21届高考语文考前最后模拟预测冲刺卷(九)(含答案).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