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师大版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八章数学活动建模(一)教案.pdf
-
资源ID:93806600
资源大小:981.22KB
全文页数: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2年北师大版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八章数学活动建模(一)教案.pdf
第八章数学活动建模(一)8.1 走近数学建模.18.2 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38.3 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58.1走近数学建模【教学目标】知道数学建模的概念与意义.【教学重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实际问题:普莱格尔河穿过美丽的哥尼斯堡城(现为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普莱格尔河有两个支流,在城市中心汇成大河,中间是岛区,在河上有七座桥,如图.岛上有古老的哥尼斯堡大学、知名的大教堂,居民经常到河岸和桥上散步.在18世纪初的一天,有人突发奇想:如何才能走过这七座桥,而每座桥都只能经过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每座桥都只能经过一次,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人们开始沉迷于这个问题,在桥上来来回回不知走了多少次,却始终不得其解.这就是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二、新知探究1.实际问题的数学表述七桥问题引起了数学家欧拉的极大兴趣.他想:经过这么多人的努力都没有找到一次不重复走完七座桥的路径,会不会根本不存在这样的走法?首先,欧拉想到的是列举法,就是把所有的走法都一一列出来,再一个一个验证.但是,他很快发现这样做太麻烦了,因为对七座桥的不同走法就有5000多种,并且这种方法不具有通用性.经过反复思考,欧拉想到:岛的形状、大小,以及桥的长短、宽窄并不影响结果,重要的是陆地、桥与岛这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妨把图中被河隔开的4块陆地看作4个点,连接陆地的7座桥 看 作7条线,就得到如图的图形.实际问题中的陆地、河流和桥梁景观就不见了,七桥问题就变成能否一笔画出此图形的问题.这就是欧拉对七桥问题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2.数学问题的解决欧拉注意到,如果这样的图形能一笔画成,那么除去起点和终点外,其他的点都是“经过点”.“经过点”的特征是:只要从一条线进入这个点,就要从另一条线离开这个点.有进无出,只能是终点;有出无进,只能是起点.若以某一点为端点的线有偶数条,则称该点为偶点;否则称为奇点.显然“经过点”是偶点.如果起点和终点是同一个点,那么这个点也是偶点.一笔画定理:一个由点和线组成的图形能一笔画完,必须符合以下两个条件:(1)图形是连在一起的,即是连通图形;(2)图形中的奇点个数为0或2.3.用数学结论解答原问题在七桥问题中,四个点全是奇点,不能一笔画,即不可能一次无重复地走完七座桥.1 7 3 5 年,欧 拉 把 研 究 论 文“T he so l utio n o f a p ro b l e m re l a tin g to thege o m e try o f p o sitio n 提交到圣彼得堡科学院,1 7 4 1年 发 表 在 圣彼得堡科学院通讯上,开创了图论和拓扑学两门新的学科.欧拉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用数学的语言(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又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8.2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教 学 目标】知道数学建模的主要步骤.【教学重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教 学 过 程】一、基础知识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步骤如下:二、实例探究【提出问题】在一个十字路口,每次亮绿灯的时长为1 5 s,那么,每次绿灯亮时,在一条直行道路上能有多少汽车通过十字路口?【建立模型】经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作出有利于建立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几个假设:(1)通过路口的车辆长度都相等;(2)等待时,前后相邻两辆车的车距都相等;(3)绿灯亮后,汽车都是在静止状态下匀加速启动;(4)前一辆车启动后,下一辆车启动的延时时间相等;(5)车辆行驶秩序良好,不会发生堵塞.将车辆长度记作1,车距记作d,经过实际调查,取 l=5m,d=2m较为合理.另据调查,一般的汽车按照十字路口的加速状态,10s内可从静止加速到21m/s,加速度记作a,计算可得a=21m/s2,为了简化,这里取a=2m/s2.汽车加速到最高限速后,便以这个最高限速行驶.资料显示,城市十字路口的限速v*=40km/h 11.1 m/s.延时时间记作T,经观察,取 T=ls较为合理,用 L表示第n 辆汽车开始启动的时间,则 h=nT用 h*表示第n 辆车到达最高限速的时间,则汽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时间是t;=5.55(s).a用Sn(t)表示时亥|J t 第n辆汽车所在的位置,停车线位置记作0,则Sn(0)=-(n-l)(l+d).这样,实际问题就可以表述为数学问题:求满足Sn(15)0的n 的最大值,其中S.(0),0 4 V j,s“a)=S(0)4-a(z;j A+t/(te;)【求解模型】代入各个量的参数值,可以计算出绿灯亮至15s时若干辆汽车的位置,如表:汽车序号12345678位置/m124.6106.588.470.352.234.116.0-2.1由表可见,绿灯亮至15s时,第 7 辆车已经驶过停车线16.0m,而第8 辆车还距停车线2.1m,没有通过.因此,15s的绿灯最多可以通过7辆汽车.【检验结果】到十字路口实地调查,对结论做检验.若没有明显误差,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否则,再修改假设,重新建模.三、课后作业到十字路口实地调查,对结论做检验.若没有明显误差,就可以使用这个模型.否则,再修改假设,重新建模.8.3数学建模活动的主要过程【教学目标】知道课题研究的主要环节.【教学重难点】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建立.【教学过程】一、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学生需要撰写开题报告,教师要组织开展开题交流活动,开题报告应包括选题意义、文献综述、解决问题思路、研究计划、预期结果等.做题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包括描述问题、数学表达、建立模型、求解模型、得到结论、反思完善等.结果包括撰写研究报告和报告研究结果,开展结题答辩.根据选题的内容,报告可以采用专题作业、测量报告、算法程序、制作的实物、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多种形式.二、实例探究测量学校内、外建筑物的高度(供选):1.目的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测量高度的问题,体验数学建模活动的完整过程.组织学生通过分组、合作等形式,完成选题、开题、做题、结题四个环节.2.情境 给出下面的测量任务;(1)测量本校的一座教学楼的高度;(2)测量本校的旗杆的高度;(3)测量学校院墙外的一座不可及,但在学校操场上可以看到见的物体的高度.可以每2 3个学生组成一个测量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人填写测量课题报告表,一周后上交.3.要求(1)成立项目小组,确定工作目标,准备测量工具.(2)小组成员查阅有关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寻求测量效率高的方法,设计测量方案(最好设计两套测量方案).(3)分工合作,明确责任.例如,测量、记录数据、计算求解、撰写报告的分工等.(4)撰写报告,讨论交流.可以用照片、模型、PPT等形式展现获得的成果.4.根据上述要求,每个小组要完成以下工作.(1)选题本案例活动的选题步骤略去.(2)开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开题交流,让每一个项目小组陈述初步测量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质疑.在讨论的基础上,项目小组最终形成各自的测量方案.(3)做题依据小组的测量方案实施测量.尽量安排各个小组在同一时间进行测量,这样有利于教师的现场观察和管理.要有分工、合作、责任落实到个人.(4)结题在每一位学生都完成“测量报告”后,安排一次交流讲评活动.遴选的交流报告最好有鲜明的特点,如测量结果准确,过程完整清晰,方法有创意,误差处理得当,报告书写规范等;或者测量的结果出现明显误差,使用的方法不当.5.分析 测量高度是传统的数学应用问题,这样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动手实践、误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测量模型可以用平面几何的方法,例如,比例线段、相似形等;也可以用三角的方法,甚至可以用物理的方法,例如,考虑自由落体的时间;等等.6.拓展 欢迎提出新的问题,积累数学建模资源.例如:1.本市的电视塔的高度是多少米?2.一座高度为a m 的电视塔,信号传播半径是多少?信号覆盖面积有多大?3.找一张本市的地图,看一看本市的地域面积有多少平方千米?电视塔的位置在地图上的什么地方?按照计算得到的数据,这座电视塔发出的电视信号是否能覆盖本市?4.本市(外地)到省会的距离有多少千米?要用一座电视塔把信号从省会直接发送到本市,这座电视台的高度至少要多少米?5.如果采用多个中继站的方式,用 100 m 高的塔接力传输电视信号,从省会到本地至少要建多少座100 m 高的中继传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