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遛狗空间规划调研分析报告.pdf
引言引言 狗被称为“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人狗之间有着强烈的感情纽带。在小区中,养狗遛狗的居民越来越多,在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的同时,也为居住区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遛狗人与非遛狗人、狗与人之间的矛盾愈加凸显。一方面狗作为人类的朋友,为我们带来无尽的欢乐;另一方面狗吠、狗伤人的事件也在不断上演,人狗之间关于空间使用问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资料一:此起彼伏的“禁狗令”引发巨大争议资料一:此起彼伏的“禁狗令”引发巨大争议 4 月 1 日,哈尔滨市养犬管理条例开始实行:今后哈市居民养犬,每户限养一只,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哈市公安机关有捕杀狂犬的权力。此条例一出,市民一片哗然,不禁有人发问,“哈尔滨,你怎么了?连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都要赶尽杀绝?”资料二:小区给资料二:小区给 狗公民狗公民 建档建档 咬了人咬了人 主人也要遭主人也要遭 通缉通缉 江北区鱼嘴镇某社区,所有“狗公民”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档案。档案上有编号,家庭住址,还有狗狗的大头贴,或和主人的合影。一犬一档的管理制度,减少犬只伤人纠纷,加强了居民文明养宠物的意识。这些矛盾的根源究竟是狗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这些矛盾的根源究竟是狗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大型犬就等于烈性犬吗?大型犬就等于烈性犬吗?“一刀切”的限制,是否是政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一刀切”的限制,是否是政策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在居住区空间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在居住区空间方面我们能做些什么呢?本调研报告将社区居民分为遛狗人和非遛狗人两大群体,分别从两方的角度出发去关注居住区建设,如何满足遛狗人及其宠物犬的活动需求,同时又尽量减少对小区内非遛狗人正常活动的影响,使其更加合理公平地为使用者服务,真正做到各得其所。目录目录 摘要摘要.1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2 2 1.1 调研背景.2 1.2 调研目的.2 1.3 调研范围与对象.3 1.4 调研方法与流程.4 第二章第二章 初步调研初步调研.5 5 2.1 遛狗行为时间特点分析.5 2.2 遛狗行为空间特点分析.5 2.3 各类人群对于遛狗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6 第三章第三章 狗、人、空间因素具体分析狗、人、空间因素具体分析.7 7 3.1 狗的行为因素分析.7 3.3.1 狗趋向的小区空间环境.7 3.3.2 同类间的反应距离.8 3.2 遛狗人因素分析.9 3.2.1 问卷反馈.9 3.2.2 路径跟踪.9 3.2.3 定点观察.11 3.3 非遛狗人因素分析.13 3.3.1 心理安全因素.13 3.2.2 儿童安全因素.15 3.2.2 小区环境因素.15 3.4 管理者因素分析.16 3.5 空间因素分析.17 3.5.1 小区各空间因素的特征分析.17 3.5.2 空间对遛狗问题的相关性分析.18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议与展望建议与展望.2121 4.1 建议.21 4.1.1 小区空间方面.21 4.1.2 小区管理方面.22 4.2 展望.2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2323 【摘要】【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宠物犬。随之而来“居住区内遛狗”引发的人狗之间关于空间使用问题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北方某居住区内遛狗现状问题的调查,发现居住区遛狗所引发问题和矛盾,以及对居民生活产生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意见。【关键词】【关键词】居住区遛狗 时空矛盾 宠物空间 Abstract:With the improving living standards,pets have been accepted by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a short time.However,the contradiction brought about the phenomena of walking the dog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has been more serious.In this paper,we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a of walking the dog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give some practical and efficient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Keyword:Walking the dog in the residential area,time and space conflicts,Pet space 随着社会发展,都市居民饲养宠物已经非常普遍,宠物狗可称作现代城市中的“第二居民”。现在,拥挤的城市里养狗量日益增多,狗的生存空间日益减少,随之而来的是狗与人的一系列矛盾。在社区的设计和管理方面考虑狗的因素已经是不容忽视的事实。1.21.2 调研目的调研目的 以北方某居住小区为调研样本,调查研究目前居住区养狗遛狗的现状。总结居住区遛狗所产生的矛盾,探究其原因,合理的设置“遛狗区”案例,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相关建议。公园禁止宠物进入 太原捕狗队当街捕狗入 哈尔滨禁狗后人们的反应入 图 1-1 我国养狗趋势和相关规定大事件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1.1 调研背景调研背景 1.31.3 调研范围与对象调研范围与对象 1.3.1 调研范围概况 本调研选取的基地为北方某居住小区(图 1-2),这里居民养狗数量较多,人流密集,小区内的绿地与活动设施齐全。天津久华里遛狗场所简要说明:天津久华里遛狗场所简要说明:1 久华里小区内街道遛狗情况 3 久华里小区旁沿河绿带遛狗情况 46 久华里小区内组团绿地遛狗情况 78 久华里小区旁沿街绿带遛狗情况 图 1-2 久华里小区平面图及主要节点 1.41.4 调研方法与流程调研方法与流程 根据调研对象的特点,我们采取跟踪观察、访谈获得第一手资料,发放问卷,最后参考他人研究成果,运用绿地系数等计算方式分析现有线路,并总结出遛狗的空间特点(图 1-3)。图 1-3 调研方法流程图 第二章第二章 初步调研初步调研 2.1 2.1 遛狗行为时间特点分析遛狗行为时间特点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出非遛狗人与遛狗人通常在小区活动的时间(图 2-2),得出 2 者在时间上有很大的重合(图 2-3),这也是导致二者产生空间上、心理上矛盾的根本原因。2.2 2.2 遛狗行为空间特点分析遛狗行为空间特点分析 通过问卷、访谈的方法,我们总结出遛狗人与非遛狗人在小区空间矛盾层面呈现出的几个主要问题(图 2-4),其中车辆干扰和儿童伤害是矛盾冲突较大的问题。图2-1初步调研分阶段调研内容 图 2-3 遛狗人非遛狗人在小区活动时间重合度示意图 图 2-4 遛狗行为在空间上几个主要矛盾 图 2-2 两类人群活动时间统计图 2.3 2.3 各类人群对于遛狗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各类人群对于遛狗行为的心理因素分析 小区内大部分遛狗人素质较高,担心自己的狗给其他居民带来麻烦。但是遛狗人对于自己的宠物狗有强烈偏爱。部分非遛狗人认为小区遛狗给他们在小区的正常活动造成一定困扰,主要体现在卫生、安全等方面。小区管理者对小区遛狗问题的管理处于尴尬状态,既没有明确规定管理范围,也没有相关的法令条文,不知从何下手。被采访者被采访者 A (女,中年非养女,中年非养狗人狗人)我觉得都狗乱叫是最不好的。碰见谁的,人都还不叫呢,狗先叫。最可气的,那养狗的,狗爸爸狗妈妈,然后那狗走着走着,就阿姨再见。我跟狗成了一类了。跟我还阿姨再见,我觉得我受到了莫大的侮辱。非遛狗人对于养狗态度的访谈 在初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影响遛狗行为的因素基本是:狗本身的特征、遛狗人、非遛狗人和小区管理者。我们将从这五个方面分别讨论。3.1 3.1 狗行为因素分析狗行为因素分析 遛狗是养狗的必要活动之一(图 3-2),狗的行为因素是其中重要的决定因素。通过观察、访谈、实验,我们从狗喜好的小区空间环境和狗之间的反映距离两方面因素研究。3.3.1 1.1.1 狗趋向的小区空间环境狗趋向的小区空间环境 遛狗的时间空间矛盾探究中,狗自身的趋向是很重要的因素。我们通过实验法、访谈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背景实验背景 2012年5月19日中午,我们在久华里小区对10只宠物狗进行了实验。此时小区内行人较少,遛狗人也较少,实验不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干扰。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模拟其平时在小区内的活动环境,探究狗在行为不受影响的情况下,比较趋向哪种空间环境,进而遛狗空间的合理选择提供依据。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选择了 10 只宠物狗进行实验,有 7 只小型犬和 3 只大型犬。遛狗人不栓狗链,不以任何方式限制狗的行为,让其在小区空间内自由活动。通过统计每只狗在它所停留的每个空间场所的时间,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结合访谈,总结狗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小区空间的趋向程度。一般比较趋向于尺度较小的草坪和周围有绿地的小径,水边或沙地等空间的趋向程度较小。(图 3-3)图 3-2 遛狗对狗的好处 第三章第三章 狗、人、空间因素具体狗、人、空间因素具体分析分析 图 3-1 深入调研分阶段调研内容 图 3-3 狗对各类空间趋向度示意图 7 3.1.2 3.1.2 同类间的反应距离同类间的反应距离 实验背景实验背景 2012 年 5 月 19 日傍晚,我们在久华里小区对 10 对狗进实验,观察它们从感知到同类,进而判断,到最后亲密交流的距离。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得出狗之间相互感知、交流等的反应距离,进而为遛狗空间的合理尺度提供依据。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选择 10 对狗进行实验,遛狗人栓狗链让两只狗靠近,记录他们感知对方、进一步判断、交流接触的反应距离。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得出结论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图 3-4),得出关于狗与狗之间反应距离的三个数据:同类感知距离为 15.3m,当两只狗距离达到这个距离时,一般会互相叫来进行初步的交流;同类判断距离为 7.8m,此时两只狗一般会通过嗅觉肢体等进一步交流并判断是否交流玩耍;同类交流距离为 4.6m,达到这一距离并且确定关系友好时,两只狗会进一步交流,一起玩耍(图3-5)。图 3-5 狗与狗之间各阶段反应距离分析图 图 3-4 狗与狗之间各 阶段反应距离数据表 3.23.2 遛狗人因素分析遛狗人因素分析 遛狗人是影响遛狗路线、时间等行为非常重要的因素。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研究(图 3-6)。3.2.13.2.1 问卷反馈问卷反馈 通过问卷、访谈,我们发现遛狗人遛狗的主要目的是增加狗的运动量(图3-7),而小区里的各种因素也引发了遛狗人的担心(图 3-8),其中对小区来往车辆伤害狗的担心最为严重。3.2.23.2.2 路径跟踪路径跟踪(小区环境对遛狗人的影响)(小区环境对遛狗人的影响)路径跟踪主要研究遛狗人行走路径的特征。从小区环境对遛狗人行为路径跟踪主要研究遛狗人行走路径的特征。从小区环境对遛狗人行为的影响方面,阐述遛狗人因素对遛狗活动的影响。的影响方面,阐述遛狗人因素对遛狗活动的影响。路径跟踪于 2012.5.10 和 2012.5.13 进行,随机抽取一些遛狗的居民,追踪遛狗路线,现场绘制路径图,记录遛狗时的路径交汇点及停留处。我们选择一天中 6:30-8:00,15:00:-16:30,18:00-17:30 三个时段进行跟踪,每个时段小组成员以以打点形式记录不同空间停留的遛狗人数量,将多人的活动路径进行分析,得出遛狗人活动的规律,探讨小区空间元素对遛狗活动的影响。同时与非遛狗人做对比,找出二者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分析矛盾。图 3-6 遛狗人因素的探究方法示意图 图 3-8 遛狗人担心的几个问题 图 3-7 遛狗人遛狗的主要原因(人)9 行为路线汇总:行为路线汇总:提取 9 个遛狗人作为样本,下图是他们的行为路线(图 3-9)。具有代表性的 4 个实验样本,分别具体分析(图 3-10):图 3-9 九个遛狗人样本活动线路汇总图 遛狗路径在小区内人行路上,出入小区在外围车行路。两只狗相互吸引,经常打闹。在草地和小径停留时间最长。实验样本反馈实验样本反馈 样本分析样本分析:不同环境停留时间长短:草地、小径和树荫下的停留时间较长。此类环境 对 遛狗人吸引比较大。总结此类环境的特点是:材质较软,亲近自然。遛狗人行走路线多为曲线,步行速度较慢,约为 70-90m/min(V 平均)(n)=曲线距离总时间停留时间 平均=v1+v2+v3+v4+.+vnn 遛狗路径多在小区内人行路上,外围车行路上多为出入小区。3.2.3 3.2.3 定点观察定点观察(遛狗人的主观意愿)(遛狗人的主观意愿)观察遛狗人聚集地点与非遛狗人聚集地点的关系,观察分别在2012.5.13 的 6:30-8:00,15:00:-16:30,18:00-17:30 进行了三次,统计结果后分别绘制了三张聚集点示意图(图 3-11)。观察结果分析观察结果分析:非遛狗人的聚集地点相对较固定,多在广场,水池,建筑小品等景观节点附近。遛狗人的聚集地点各时间段不同,较为随机,规律性不强.二者的聚集点一般相距较远(大于 15m),领域性较强。有时在某些区域如体育器械活动区,遛狗人与非遛狗人交替使用,且易发生冲突和矛盾。遛狗人和非遛狗人活动时,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重叠,小区广场和沿路散步的选择都比较多。遛狗人相比非遛狗人更青睐小树林、宅旁草坪和沙地,而水池对非遛狗人更有吸引力。(图 3-12)图 3-12 问卷调查:两类人群的各 类空间喜好度 图 3-10 遛狗人路径跟踪实验样本反馈图 行走路线曲折,速度较慢。图 3-11 不同时段两类人群聚集度整合图 遛狗人行为总结遛狗人行为总结 受周围人数影响:受周围人数影响:(图 3-13)遛狗人行走曲线多为曲线,步行速度较慢,大约为 70-90m/min。在非遛狗人较多的空间,遛狗人通常会加快行进速度穿过该场所。受地面材质影响:受地面材质影响:遛狗人偏爱草地。很少进入硬质铺地,尤其是一些反光较明显的铺地。经常进入运动场地等相对较软质铺地,对他人使用运动设施造成干扰。受道路因素影响受道路因素影响:遛狗路径多在小区内人行路上,外围车行路上多为出入小区。对道路尺度的偏爱。住区内人行道路主要有 3 种尺度。1.8m-2.0m 草地内小径,2.5m-3.5m 草地间小径,4m-6m 主人行路。遛狗人很少进入1.8m-2.0m 的草地内小径,一般选择 2.5m-3.5m 草地间小径。(图 3-14)受其他遛狗人影响受其他遛狗人影响:宠物狗之间互相吸引,促进遛狗人的交流。当两遛狗人相遇时(图 3-15)66%遛狗人与其他遛狗人产生交流;35%打招呼后继续自己的路径;14%与其他遛狗人共同行走;41%遛狗人站在原地交流一段时间 图 3-13 不同条件遛狗人速度 图 3-14 遛狗人趋向的道路宽度 图 3-15 与其他遛狗人相遇的行为 3.33.3 非遛狗人因素分析非遛狗人因素分析 非遛狗人对于小区遛狗行为的看法,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包括自身心理安全因素、儿童在小区活动安全因素以及保证小区环境良好因素。3.3.13.3.1 心理安全因素心理安全因素 小区遛狗时常会给同在小区活动的非遛狗人带来不安全感,而这种不安全感主要取决于非遛狗人与狗的距离。为了能更好的把握适宜距离,我们就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不同类型狗的“反应距离”进行探究。非遛狗人的心理安全距离探究非遛狗人的心理安全距离探究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探究不同年龄段非遛狗人(儿童、青年、中年、老年)遇到大型犬和小型犬时的“反应距离”。实验方法实验方法 实验者 1 在同一地点附近分别牵着大型犬和小型犬与各年龄段非遛狗人产生相遇,当非遛狗人开始产生改变路线、惊慌行为时,实验者 2 目测非遛狗人作出反应的地点,立刻拉尺测量此处距离实验者 1 的距离。各年龄段人群分别取 10 个可靠样本,并进行整理分析(图 3-16)。实验数据实验数据 图 3-16 心理安全距离实验示意图 图 3-17 心理安全距离实验数据统计 图 3-18 心理安全距离实验照片 注释:“反应距离”指非遛狗人与狗相遇时开始产生改变路线、惊慌行为的距离。13 实验结论实验结论 数据分析得出,非遛狗人对大型犬的反应距离较大,儿童对两种犬的反应距离均较大,而青年、中年、老年非遛狗人对小型犬的反应距离相似。通过分析不同人群的反应距离和自身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计算得出各年龄段人群反应距离外的“过渡距离”(图 3-21),进而将非遛狗人与狗逐渐接近的过程按心理感觉又安全到不安分为“感觉安全阶段”“感觉相对安全阶段”“感觉相对危险阶段”“感觉危险阶段”(图 3-22)。图 3-23 两类人群对于狗链的态度 图 3-22 心理安全距离实验示意图 大型犬实验 小型犬实验 注释:中位数中位数的作用与算术平均数相近,也是作为所研究数据的代表值。中位数是样本数据所占频率的等分线,它不受少数几个极端值的影响,代表四组人群对宠物狗的反应距离的一般情况。注释:方差方差研究目的是用来度量不同人群的反映距离和自身均值之间的离散程度。从而发现在这四组人群内的反应距离的相似程度。从而得出各个人群一般距离外地“过渡距离”的范围。图 3-21 心理安全距离临界数据图 图 3-20 不同人群对两类狗的反应距离 图 3-19 实验数据整合 a b c 14 临界距离 a=中位数 M+标准差 临界距离 b=标准差 临界距离 c=中位数 M-标准差 3.3.23.3.2 儿童安全因素儿童安全因素 大部分非养狗人较介意自己家的小孩靠近宠物会受到伤害,同时养狗人也很在意小孩靠近自己的宠物,原因是担心宠物可能会伤害到别家小孩,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对小孩随意给狗喂食警惕性很高。(图 3-24,图3-25)。3.3.33.3.3 小区环境因素小区环境因素 共享同一个小区公共环境的非遛狗人也有自己担心的问题。一些非遛狗人对于饲养宠物的问题仍不能完全接受,并且存有着一些与之相关的担心问题。狗粪便、狗影响行车安全、受到狗的惊吓等问题成为他们最担心的几个问题(图 3-26),而如何将这些干扰小区环境的因素隔离开成为下一步探究的重点。图 3-24 遛狗人与儿童的矛盾 图 3-25 非遛狗人对儿童的担心 图 3-26 遛狗人最担心的几个小区环境问题 被采访者被采访者 B B(老年男性,非养(老年男性,非养狗人)狗人)我觉得都狗乱叫是最不好的。碰见谁的,人都还不叫呢,狗先叫。就那租房的,我一进去,那狗汪汪,多烦人。对于非遛狗人的访谈 注释:天津市养犬管理规定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养犬人如携犬出户,应携带养犬登记证,犬只由成年人用束犬链牵领,并应当避让他人;因检疫、诊疗等特殊情况携犬出户时,将犬装在犬笼内,不得牵领。15 非遛狗人因素总结非遛狗人因素总结 本节的架构为从非遛狗人在意的三个因素入手展开分析,通过实验得到非遛狗人心理安全距离的一系列数据,通过问卷、访谈、相关条例深入理解分析儿童安全因素、小区环境因素(图 3-27)。3.4 管理者因素分析管理者因素分析 小区管理者统筹安排小区空间中各个矛盾因素(图 3-28)并管理协调,创建更好的小区环境。但管理者在遛狗问题管理上面临以下困难:*相关法律条令不够成熟,无法适当管理。*一些地方条令“一刀切”,过于死板,不适于每个小区环境的管理。*养狗问题是够属于小区管理者的管辖范畴,意见不统一。*对于小区遛狗问题的硬件设施和人手不充足,管理力度不够。被采访者被采访者 C C (物业管理人员)(物业管理人员)小区狗太多,不文明养狗的行为随时可见,狗吠和狗的粪便时常遭人抱怨,狗一多还容易招来偷狗的人,小区安全也成问题啊。还有就是时不时就有车把狗撞了要不就是狗把人咬了的事,我们也不好管,所以还是人的素质不够啊!对于物业管理者的访谈 图 3-28 三者矛盾框架示意图 图 3-27 非遛狗人因素总结 图 3-29 三者在意因素示意图 16 3.53.5 空间因素分析空间因素分析 综合多方面因素,我们进一步对小区空间因素进行评价和量化分析。3.5.13.5.1 小区各空间因素的特征分析小区各空间因素的特征分析 空间注记空间注记 通过对调研小区内的空间特征的观察与记录,现场绘制小区内节点空间注记图,分析小区内各设施和各空间要素的特点。图 3-30 空间注记整合图 17 特征总结:特征总结:通过对比各种不同的空间元素对遛狗行为的影响,结合现状小区内空间元素的分布,得出遛狗行为与小区空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吸引程度、对狗的吸引程度、尺度亲切感与环境生态性四个方面。3.5.2 3.5.2 空间对遛狗问题的相关性分析空间对遛狗问题的相关性分析 图 3-31 空间综合评价图 图 3-32 小区空间评价架构图 18 具体分析:具体分析:小区绿地系数,道路车辆系数,单位面积活动设施数量都与宠物空间有着必要的关联性,一般情况下是绿地系数越大,道路车辆越少,单位面积活动设施越少,宠物的活动空间越大;反之亦然。而幼儿与青少年越多的空间宠物的活动也会越少。其中的具体关系我们通过断面分析来讨论。断面分析断面分析 注释:注释:1 绿地系数:绿化软质场地面积与片区内硬质活动场地面积的比值;2 道路车辆系数:片区内道路断面宽度与长度之比乘以单位时间内通过车辆的数目。19 空间因素总结空间因素总结 通过空间注记综合评价居住小区内各个空间的特点,分析空间在各个层面上的优劣,在创建居住小区遛狗空间时综合个方面因素安排空间布局。通过建立合理的小区空间评价体系量化分析遛狗行为与小区空间的相关性,为确定空间布局提供更精确的依据。20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议与展望建议与展望 4.14.1 建议建议 基于遛狗人与非遛狗人之间的矛盾与其各自对空间的需求,我们对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利用提出一些建议。4.1.14.1.1 小区宠物空间方面小区宠物空间方面 *集中宠物活动场所位置选择集中宠物活动场所位置选择 居住区中对于遛狗的空间矛盾主要集中表现在中心花园,所以为避免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宠物活动的干扰,居住组团级绿地不适合布置宠物活动场地,可考虑在楼间小型绿地布置小型封闭场地。(图 4-2)*强调线性宠物空间强调线性宠物空间 线性空间比封闭式活动场所更具活力。所以结合宅旁绿地布置适量活动设施,如宠物厕所、玩具等,串联出大量线性活动场地,既不占用多余场地,也能减少与人群的相互干扰。图 4-1 居住区组团绿地与狗喜好的小块绿地 图4-3 对于宠物活动空间的建议 示意图 21 图 4-2 对于小区空间的布置建议示意图 4.1.24.1.2 小区管理方面小区管理方面 希望能够建立多方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分级适应性管理,避免“一刀切”(图 4-4):a 分层级制定养狗规定:第一层级政府,第二层级居委会,第三层级小区;b 每一层级在制定规定前一定要收集群众意见,作为依据;c 每一层级间的意见相互作用,形成反馈机制,达到交流平台设置的目的;d 每一层级的规定都要为下一层级留有余地,使其能够结合自身情况作出调整。图 4-4 分层级信息反馈系统示意图 22 4.2 4.2 展望展望 文明养狗并非一种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适地”成为养狗规定的新手段,“和谐养狗”是大势所趋 【参考文献】1李克俊.遛狗公园生机盎然的交流空间和乐园J.城市住宅 2郭静雯;张文英探讨广州城市绿地狗只服务设施的现状及其发展方向期刊论文-广东园林 2010(01)3克莱尔库珀马科斯;等;俞孔坚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 2001 4 郑清贤;刍议完善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可行性;中国动物检疫;2009,26(11)5 刘娜;对反虐待动物法专家建议稿的思考基于对兰州市民禁吃猫狗肉条款的调查;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7)6赵英杰,贾竞被;中国动物福利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2009,37(6)7 曲云鹏;动物福利立法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交流;2007,(10)8 赵英杰,贾竞被;中国动物福利保护缺失与对策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7(2)9 宋伟;善待生灵-英国动物福利法律制度概要;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1 10 胡新旭 李尚坤;如何宠爱你的猫狗关才宠物食品和饲喂的知识;中国农业大学 100094 11 张文英,郭静雯;遛狗公园生机盎然的交流空间和乐园;中国园林;2010,26(4)12 张文英,郭静雯;广州城市绿地狗只服务设施现状及发展方向;广东园林 ;2010,32(1)13 Kim Russell;Considerations and research in the creation of a leash-free dog park;The Peterborough Dog Park Association;200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