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新科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pdf

    • 资源ID:93812601       资源大小:16.89MB        全文页数:97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新科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pdf

    新科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第 一 节 机 械 运 动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对比、交流与讨论过程。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机械运动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运动世界。并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运动?观察周围事物,内容有:老师走路、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从天降。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察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二、参照物教师介绍:现象现 象 1:艘船在江中行驶,看到两岸的山都向自己走来,仔细看却是自己乘坐的船在行驶。现象2:看到夜空中的云在向西方运动,可是有人说是月亮在向东走。学生讨论,有的说山在运动,有的说船运动;有的说月亮走,有的说云在走。产生疑问。再展示一幅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几个同学送一个同学坐火车回家。学生看到画面:几个同学送小明乘车回家。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置,望着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同学们也与慢慢远去的小明挥手告别。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小明却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学生讨论:甲:我觉得同学们说得对,小明随车走了!乙:那么为什么小明觉得同学们向后退了呢?肯定也有道理学生继续讨论,会得出各种各样的道理和原因。老师提示:大家说得都很对,但是我们每个人说谁在动都是有一个标准吧!你们是以谁为标准得出小明或者同学们在运动的呢?大家讨论说出各自的标准,同时也明白了其他同学的说法也是正确的,只是与自己选取的标准不一样而已。通过这个II常生活中的画面以及学生的讨论,使学生明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同学们明白参照物的定义以及怎么判断物体是否运动。以刚才小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再让学生们判断刚才两句诗词中描述运动时各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加深对参照物和运动的理解。例: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是以 为参照物;望着同学们向后退去是以为参照物;而 同 学 们 看 到 小 明 远 远 离 去 是 以 为参照物。学生们发言描述各自选的是什么为参照物。得出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个事实叫做运动的相对性。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明和同学们选取的参照物会有所不同呢?为什么送他的几个同学选取的参照物都是一样的呢?学生们讨论,最后得出小明和同学们选参照物不同,而同学们选参照物相同,是因为他们那样选取参照物后,自己对于运动的描述方便(或者得出类似的结果)。得出结论:参照物的选取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学生知道该怎么选取参照物。展示动画:中星20号”同步通信卫星在太空中遨游,让同学们判断运动情况。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观察:“中星2 0 号”同步卫星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以 为参照物,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是以 为参照物。三、运动的分类 展示一系列运动的画面,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运动路线。观察画面:(1)儿童乘坐的小船沿直线下滑;(2)观览车缓慢地做圆周运动;(3)过山车在弯曲的轨道上飞驰;(4)空中飞艇边颠簸边转圈。学生描述运动的路线情况。老师概括总结: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例。学生举出各种自己熟悉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明白很多实际中的运动都包含着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四、课堂小结 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 .物质世界都是在运动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2 .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 .知道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之分。五、课堂练习 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第 二 节 速 度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快与慢演示材料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指导学生看书,这是自然界和社会中一些物体运动的描述,提到运动我们都会想到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提出问题:在这些画面中,你是怎么比较鹰和箭鱼,蜗牛和树獭运动快慢的。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飞驰哪个运动得更快?学生观察画面第一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飞行9 5 0 K m,磁悬浮列车最快每小时行驶4 3 0 K m;第二组:蜗 牛 l h 只爬出5 m,树獭爬5 m 竟要用2 5 s;第三组:鹰捕鱼时0.1 秒就能飞出5 m,箭鱼能在0.1 秒内游出2.8m。学生讨论,一些可能说用路程来度量,一些可能说用时间来度量。比较鹰和箭鱼时我们是看它们在0.1 s 里运动的距离,鹰在0.1 s 内飞出5 m,比箭鱼的2.8m 快;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 m 用了多少时间,蜗牛用了 l h,而树獭用了 2 5 s,所以树獭快;学生在比较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它就运动得越快。可是当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同时,我们怎么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学 生-时回答不出问题!二、速度我们看一下这个画面:小明与小聪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分别为2 5 0 0 m 和 1 5 0 0 m,他们分别用3 0 m i n和 2 0 m i n 的时间从家步行到学校。他们谁走得快呢?可能有的说小明走得快,因为他走了 2 5 0 0 m,有的说小聪走得快,因为他只用了 2 0 m i n?老师提示:那么他们在一分钟内谁走得远呢?学生计算得出:小明一分钟走83.3 m ,小聪一分钟走75 m,83.3大于7 5,所以,小明走得快!老师得出结论和总结:对于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的运动,我们是不是都可以用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甚至每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的快慢呢?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可是到底该怎么叙述还是有困难。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 速 度。从刚才的计算和比较中大家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速度呢!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用 s 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t 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 v 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有v=s/t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 ),时间的单位是秒(s ),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 秒(m/s )大家在日程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速度的单位呢?比如汽车的速度单位是什么呢?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要求学生计算出刚才给出的6 幅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谁快?即谁的速度大?学生计算出来:得出飞机是9 5 0 k m/h,列 车 是 4 3 0 k m/h;蜗牛是5 m/h,树獭是5 m/s;鹰捕鱼是5 0 m/s,箭鱼是2 8m/s。在比较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办法比较大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如国际单位。于是学生经过统一单位后,得出列车是1 1 9.4 0 1/s,大于鹰捕鱼的5 0 m/s。再展示一系列物体运动的速度,不要求学生都记住,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但是几种重要物理量的速度(真空中光速、空气中声速)要求记住。同时结合运动员的速度通过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一个例子,加深大家对速度的理解。辆汽车在下列运动中,是变快、变慢还是不变?(1)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长(2)用越来越长的时间走过等长的路程(3)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4)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5)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短学生分析问题,说明得出结论的理由。四、课堂小结 通过各种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使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五、课堂练习“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第 三 节 力授课时间:1课时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D 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 学 重 点】力的概念教 学 难 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的概念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车、折 树 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明白力的概念。二、力的作用效果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类,最后归于两类:一 种 是物体的外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例子?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长弹 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扭转塑料尺(扭转)运动状态改变:踢 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瓶子发生了形变。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三、演示、思考发生力的作用一定要接触吗?演示实验:(1)磁铁吸引铁钉;(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触。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老师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钉运动。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猜 测(木板后有磁铁)0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总结:当有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物体对它施加了这个作用。学生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让学生分析教材图8-1-1 中谁是受力物体?谁是施力物体?学生通过分析,对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老师做实验:(1)弹簧拉钩码。(2)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一人。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被拉长;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这样。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六、课堂小结 通过观看实验、投影、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七、课堂作业“发展空间”中的练习第 四 节 力 的 表 示授课时间:1课时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单位;(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讲解、讨论、练习与对比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 学 重 点 力的三要素教 学 难 点】力的图示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力 的 三要素 教师演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请学生思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可在课后尝试。引导学生做教材1 9 页图8-2-1的实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二、力的单位 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牛顿。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两 个 鸡 蛋 袋 方 便 面 所受的重力。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三、力的图示 教师演示一个人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 个 木 箱(力的大小相同,且 在 一 条 直 线 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表明是什么样的力?老师假设刚才人拉车的力为1 0 0 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教师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有了进一步理解。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练习:教材2 2 页图8 2 4 作图。四、力的示意图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比较。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举例作图:(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1 0 0 N ,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弹簧的拉力为1 2 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五、课堂小结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六、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实 践 活 动】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动员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动员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r 做一个小报告。(教 学 反 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巩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第五节力的测量授课时间:12课时仪器材料:弹簧、弹簧测力计、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I I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 学 重 点 力的测量原理。教 学 难 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弹力老师展示:跳水,蹦床,蹦极,射 箭 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了初步认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1)钢尺压弯反弹;(2)拉伸或压缩弹簧。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弹力进一步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二、测力计及其使用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理。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绍弹簧测力计结构:(1)最大刻度的意义;(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三、实验探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 拉 车 等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引导学生做教材2 5页图8-3-8实验并填空。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论。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四、课堂小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业 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实 践 活 动】课 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教 学 反 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第六节 重力授课时间:2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 0 g钩码4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用公式G =m g计算有关的问题。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II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教 学 重 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 学 难 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什么是重力导 入(由II常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引出重力的概念,学生感觉自然熟悉,易于理解接受)教师演示:抛出的东西、踢飞的足球、树上脱落的苹果、发射出去的炮弹等最后会怎么样呢。教师:你们观察到的这些现象?它们运动的共同点是什么呢?学生的可能回答:抛出的粉笔。足 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苹果掉到地上;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教师: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的大小: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 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学生回答:重力。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也是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学生: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祛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硅码)。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祛码),哪个更重呢?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的钩码(祛码)比小的重。教师:为什么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量的物体,比如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关系是什么?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所感觉到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的关系。2.进行实验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问题。学生分为小组(2人一组)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表中;分析数据。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m 1 :m 2=G 1:G 2或 G :m=常量 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3.交流讨论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 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g 的含义,写出物理公式。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常数。补充一个例题,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后,再进行讲解。学生利用公式G =m g 进行计算。三、重 力 的 方 向(利用直观的小实验,给学生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录像的现象猜想一下。学生回答:向下的;指向地面;垂直于水平面。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致。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进行实验: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教师提问:各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致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学生回答:在铁架台抬起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直于地面等等。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观察图8-4-3 到 8-4-4,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介绍重垂线的使用。简单介绍水平仪,让学生简单分析水平仪的原理。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四、重力的作用点重心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尺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课本等的重心。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五、发展空间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想一想,如果地球对物体没有了重力作用,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思考、讨论,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人会漂浮在空中;踢飞的足球不会回到地面;水不会往低处流,看不到美丽壮观的瀑布;炮弹打击不到地面的目标;不能玩滑梯;秋天的落叶不会飘落到地上;等等六、课堂小结 L 重力产生的原因:2 .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 .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 =m g o七、课堂练习 小明的质量是4 0 k g ,他的体重是多少?小聪的体重为4 4 1 N ,他的质量是多少?【实 践 活 动】L根据重垂线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平仪,检查家中的家具是否放置水平。2.制作不倒的“小丑”。3 如果没有重力,生活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你能想到的情况,越多越好。【课 后 练 习】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 学 反 馈】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第七节 摩擦力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木块、祛码(或钩码)、木板、毛巾、棉布、装米的杯子、筷子等教 学 目 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的存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2)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4)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的习惯,具有把物理知识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I I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 学 重 点】认识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 学 难 点】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滑动摩擦力通过教师的介绍导入新课: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滑雪运动员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推出的沙壶球,在轨道上慢慢停下来。教师:它们的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这是为什么?学生认真观察员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猜测到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一个起阻碍作用的力。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教师:你们是否感受到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推动桌子需要很大的力气,感觉到有阻碍,因为桌子和地面间有滑动摩擦力;用手搓桌面,感觉到用了力气,手和桌面间有滑动摩擦力;磨 刀 时,手需要使劲,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也可能有人会说,没有注意过,没有感受过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对于学生给出的正确答案,教师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于不正确的答案,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滑动摩擦力。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许多生活中常见的与滑动摩擦力有关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参与以下的活动。在活动中,细心体会手或脚的感觉。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改变手按在桌面的力的大小,再在桌面上滑动,体会与有什么不同;用手在衣服或者头发上滑动,体会看看与在桌面上滑动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用脚在地上蹭一蹭;改变脚蹭地的力的大小,体会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学生进行活动,用手按着桌面滑动或用脚蹭地。学生们都感觉到手或脚吃力,改变手按桌面的力或改变脚压地面的力时,会感觉到受到阻碍的力的大小不一样;手在衣服或头发上滑动和在桌面上滑动时相比,感觉受到的摩擦力不一样。经过这些小活动,使每位学生都感受到了身边存在的滑动摩擦力的现象。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同学们在刚做过的小活动中,体会到了摩擦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了解的有关知识,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请把你的猜想写下来,然后与组员讨论,提出共同猜想的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生猜想假设: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教师在教室里巡视,督促每个学生都积极认真思考,写下自己的猜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避免学生盲目猜想。在必要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以下现象来感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手在衣服上、桌面上、头发上滑动的感觉;手按桌面的力不一样,手的感觉不同;分别拉动重力不同的两个物体,感觉会不一样。学生各自猜想后,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小组成员共同赞成的猜想,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与全班同学交流本组的猜想。教师将学生主要提出的猜想列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排除掉一些不必要的因素,确定出需要探究的猜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确定出三个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2.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设计一个验证我们提出的猜想的实验方案。学生思考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各小组内进行方案交流。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教师:每组派代表与大家交流你们小组的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根据交流情况,适时提出可以在研究过程中采用控制变量法。学生代表汇报各组讨论结果,全班交流实验设计,师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最佳方案。实验方案:保证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比较摩擦力大小;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教师:根据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临时问题。学生根据需要,挑选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根据实验要求控制操作条件:可以利用毛巾、棉布、沙子等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为改变接触面的大小,可选用长方体形状的木块;要改变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将木板由水平放置变为倾斜放置来实现,或在木块上加祛码(钩码)。3.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教师: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并且进行分析。教师对学生进行适时指导。学生设计表格,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结论。4.交流讨论 教师组织、指导学生交流讨论实验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小组选出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讨论,得到结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三、静摩擦与滚动摩擦教师:生活中除了滑动摩擦力,还有另外两种摩擦现象。我们先来看两个小实验。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学生观察,惊奇之情流露于脸上。学生能认识到这也是一种摩擦现象。教师解释,这种摩擦叫做静摩擦。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活动,利用圆铅笔代替滚木,把圆铅笔垫在木块下,拉动木块,比较直接在桌面上拉动木块。教师给出滚动摩擦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告诉学生,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阻碍作用小得多。所以在古代,人们常用树木当作滚轮搬运巨石。给学生介绍滚动轴承。用幻灯给学生展示图8-5-6和滚动轴承。学生动手做一做,发现木块下垫铅笔比直接拉动木块要省力,但是木块还是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四、摩擦的利弊教师:生活中摩擦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摩擦都是有害的吗?学生进行讨论,举出例子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摩擦都是有害的,生活中也存在有益的摩擦,如:鞋底摩擦大可防滑等。教师:可见,生活中存在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我们要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摩擦。谁能提出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都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交流,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和实例。如:轮胎印上花纹,增大摩擦;用手握紧瓶子,可以增大手与瓶子间的摩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在自行车轮的轴承中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摩擦。等等。教师总结。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压力;使接触面更粗糙。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分离。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等,还可以给学生讲解气垫导轨的原理。五、课堂小结 1.生活中存在三种摩擦现象:滑动摩擦、静摩擦和滚动摩擦;2.滑动摩擦力的概念;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4.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六、课堂练习 根据需要进行安排。七、课后练习 活动手册中的练习。【实 践 活 动】1.观察自行车,了解自行车上的摩擦,哪些部位是需要增大摩擦的?哪些部位是需要减小摩擦的?写出简单的报告。2.自己做一做“筷子提米”的实验。3.想一想,如果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没有了摩擦,会是怎样的呢?写 一 篇 3 00字的短文。教 学 反 馈】第 八 节 力 的 合 成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橡皮条一个、弹簧测力计两个、刻度尺等教 学 目 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合力、分力和力的合成的概念;(2)学会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实验的探究方法;(3)了解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4)会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结论进行简单计算。2 .过程与方法经过实验探究,学会怎样求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等效的物理思想。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新课引入 由一个力和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引出。举例:(1)两个小孩一同提一桶水,一个大人就可

    注意事项

    本文(新科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精品教案 全册.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