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栽培学简答题.doc

    • 资源ID:93814087       资源大小:272.81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栽培学简答题.doc

    栽培学简答题1、 作物栽培学的研究内容。作物高产生育规律与机理研究;作物生育各期综合诊断内容、方法及原理研究;关于栽培措施调控原理和合理应用的研究。2、作物布局的意义:1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2解决和缓解作物争地、争肥、争水、争季节、争劳力的矛盾。3有利于复种和间套作安排和连作的运用。4有利于充分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提高生产效益。5有利于恢复提高和保持地力,维持农田生态平衡,促进生产,向持续高产优质和高效发展。6有利于促进林,牧,渔及其它生产部门的发展。3、栽培作物与野生植物的主要区别。栽培作物是经过人类选种繁育栽种的植物,他们是朝着人类所要求的方向发展的,栽培作物,抵御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较差;野生植物是在自然界中自生自灭的植物,遵循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凡是生存下来的植物,都比较能抵御不良的自然环境。栽培作物的各器官,尤以人类利用的器官变得巨大和迅速生长;栽培作物产品有用成分改进;栽培作物传播手段退化;栽培作物成熟期一致,野生植物不一致;栽培作物种子休眠减弱或缩短,野生植物休眠期长;栽培作物防护机理减退,而野生植物机械保护组织发达。4、引种驯化的原则与方法。(1)原则:适地适树,改树适地,改地适树(很困难)。(2)方法:A、引种目标及其可行性分析。B、引种材料的搜集与检疫。C、引种试验、驯化与选择。D、引种材料的评价与应用。5、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作物的生长是量的增加,而发育是质的变化。(2)发育是生长的前提,生长又是分化、发育的基础。(3)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没有发育也不会有进一步的生长,因此,生长和发育是交替进行的。(4)二者存在矛盾:若养分过多,作物生长过旺,枝叶繁茂,致使花芽分化缓慢,花芽数量少,严重时花器官也可转为营养器官,不利作物的发育。若养分过少,作物生长不良,受到明显抑制,作物花器或果实数量和质量都会降低,也会抑制作物的发育。6、“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1)“S”形生长曲线可细分为4个时期:缓慢增长期、快速增长期、减速增长期、缓慢下降期。(2)应用:S形曲线可作为检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是都正常的依据之一;决定调控时间,控制株高和稻粒的生长;作为调节各器官平衡生长的参照。7、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1)生育期:对于以收种子为主的作物是指从种子出苗到作物成熟的天数;采用育苗栽培的作物,将其生育期分为苗床生育期和大田生育期;作物生育期长短不同,这主要是作物的遗传性和所处的环境条件决定的。(2)生育时期:指在作物一生中,某外部形态,特征及其内部生育特性上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根据其变化而划分的时期。可以指作物全日出现显著形态变化的植株达到规定百分率的起始时期,一般始期以10%为标准。也表示作物一生中其外部形态上呈现显著变化后持续的一段时间,一般以该时期始期至下一始期开始天数计。(3)物候期: 指作物生长发育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所表现的形态特征,人为地制定一个具体标准,以便科学地把握作物的生育过程。8、种子的类型有哪些?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种子:如豆类、麻类、棉花、油菜、烟草等作物的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如稻、麦、玉米、高粱、谷子等的颖果,荞麦和向日葵的瘦果,甜菜的聚合果等;进行无性繁殖用的根、茎等营养器官:如甘薯的块根,马铃薯的块茎,甘蔗的茎节等;人工种子:包括体胚、人工胚乳、人工种皮,在本质上属无性繁殖。9、种子休眠的类型、原因及打破的措施。(21)(1)原始休眠:种子在生理成熟时或收获后立即进入休眠状态。二次休眠:由于不利环境条件的诱导而引起自我调节的休眠状态。(2)原因:胚的后熟:包括生理后熟和形态后熟。打破措施有层积法、变温处理、激素处理。硬实引起的休眠:种皮不透水、不透气和机械约束作用。打破措施有机械磨伤种皮或者用酒精、浓硫酸等化学物质处理。发芽的抑制性物质存在引起的休眠:如脱落酸、酚类化合物、有机酸等。打破措施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种子处理和清水冲洗。胚未发育完全:种子已脱离母体,但胚未生长发育完全,采收后胚尚需吸收胚乳养料,继续生长。不适宜的环境条件。10、简述作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3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吸胀:即种子吸水膨胀达到饱和; 萌动:即种子内的酶恢复活性,将淀粉、蛋白质、脂肪水解为可溶性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这些物质被转化为胚的结构物质,促进胚的生长,最早表现为胚根伸长,当其突破种皮露出白嫩的根尖时,表示萌动阶段完成; 发芽:萌动之后,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达到种子长度、胚芽达到种子长度的一半时,即达到发芽阶段。 11、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8、19、20)(1)关系: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是营养生长的前提。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促使其协调发展;营养生长不良,抑制生殖生长。在生殖生长期,作物营养生长还在进行,要掌握得当。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互相制约,互相影响。(2) 调控:营养生长过旺。修剪、环剥、肥水控制、保花保果。生殖生长过旺。疏花疏果、加强肥力、化学药剂。12、地上部生长与地下部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1)植物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有维管束的联络,存在着营养物质与信息物质的大量交换,因而具有相关性。物质交换:根部的活动和生长有赖于地上部所提供的光合产物、生长素、维生素等,而地上部的生长和活动则需要根系提供水分、矿质、氮素以及根中合成的植物激素、氨基酸等。信息交换:根冠间进行着信息交流,如在水分亏缺时,根系快速合成并通过木质部蒸腾流将脱弱酸运输到地上部分,调节地上部分的生理活动。如缩小气孔开度,抑制叶的分化与扩展,以减少蒸腾来增强对干旱的适应性。叶片的水分状况信号,如细胞膨压,以及叶片中合成的化学物质信号也可以经韧皮部传递到根部,影响根的生长与生理功能。相关性:一般来说,根系生长良好,其地上部分的枝叶也比较繁盛,同样地上部分生长良好,也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光照、温度、水分、营养及植株调整,影响茎叶生长,从而地上部与地下部始终保持一定比例。环境条件和栽培技术措施对地上与地下生长影响不一致。(2) 调节根冠比的措施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增施磷、钾肥,减少氮肥,中耕松土,使用生长抑制剂或生长延缓剂等措施可加大植物的根冠比。通过增施氮肥,提高地下水位,使用生长促进剂等措施可降低根冠比。运用修剪与整枝等技术也可调节根冠比。13、影响经济系数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系数的高低仅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并不表明经济产量的高低。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的高低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植株偏高或过矮,经济系数不高,产量也相应降低,前者生物产量高,后者生物产量低。虽然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其相对稳定的数值变化范围,但可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在较高的生物学产量基础上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14、何谓作物的经济系数?经济系数在作物生产中有何意义?影响因素?经济系数与作物产品器官的种类及其化学成分有何关系?各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范围一般是多少?如何提高?指经济产量占其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表明生物产量转运到经济产品器官中的比例,通常,经济产量的高低与生物产量高低成正比。不同作物的经济系数有所不同,其变化与遗传基础、收获器官及其化学成分以及栽培技术和环境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有关。一般说来,收获营养器官的作物,其经济系数比收获子实的作物要高;同为收获子实的作物,产品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比含蛋白质和脂肪为主的作物要高。其原因是营养器官的形成过程较简单,子实的形成则须经历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和结实成熟的复杂过程;碳水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等形成过程中需要能量相对少些,而蛋白质、脂肪的形成要经过同化产物的进一步转化,需要能量较多。通常,薯类作物的经济系数为0.700.85,甜菜、烟草为0.600.70,水稻、小麦为0.350.50,玉米0.300.50,大豆0.250.40,油菜0.28左右,棉花为0.350.40,皮棉为0.130.16.禾谷类作物的经济系数还与植株高度有关。通过品种改良、优化栽培技术及改善环境条件等,可以使经济系数达到高值范围。1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1)产量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产量,即由个体产量或产品器官数量所构成。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产量随产量构成因素数值的增大而增加。但一般产量构成因素很难同步增长,往往彼此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特别是在一般栽培条件下,株数(密度)与单株产品器官数量间的负相关关系较明显。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存在着实现高产的最佳组合,说明个体与群体协调发展时产量可以提高。产量因素在其形成过程中具有自动调节现象,这种调节主要反映在对群体产量的补偿效应上,不同作物的自动调节能力不同。(2)限制因子:作物品种的遗传因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管理措施。(3)调节措施:选育优质高产的品种;推广反季节栽培;合理安排种植密度;进行合理施肥、灌溉,保证水肥供应充足,防治病虫害;增大作物光合面积,增长光合时间,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作物干物质的积累。1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1)源是指向其他生长器官或组织生产和输送光合产物的器官或组织,在作物中主要指绿色叶片。库是指接受或贮藏光合产物的组织或器官,一般都是指最终的收获器官或组织。流是指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它反映了源库间的运输能力。(3) 三者关系:源是库的有机养料供应者,是产量形成和充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库对源的大小,尤其是源的光合活性具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流是库与源的纽带,是源与库间的输导系统。源、库、流的平衡发展能促进产量的提高。(4) 协调方法及理论:要争取单位面积上的群体有较大的库容量,就必须从强化源的供给能力入手。适当增大库源比可提高源活性,促进干物质积累。库对源的大小和活性有明显的反馈作用。源、库器官的功能是相对的,有时同一器官兼有两个因素的双重作用。库、源大小对流的方向、速率数量起着“拉力”和“推力”作用。同化物的运输是由各生长部位的相对库容量决定的。在实际生产中,除非发生茎秆倒伏或遭受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流不会成为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培育健壮的茎秆,使输导组织发达,可促进库的形成。(5) 应用:对源强库弱品种作物,应多施P、K肥,增加开花数量,修剪株型等达到减源增库的目的。对源弱库强品种作物,应增施有机肥,增强叶片光合能力,进行疏花疏果。对源库适中作物,使流顺畅。1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1)培育高光效的品种。(2)通过增加叶面积指数,延长叶面积持续时间,利用太阳辐射在冠层内的吸收、反射、透射、漏射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和栽培技术:合理的种植制度,套种、复种、间种;合理密植;培育优良植株;改善水肥条件;使用作物生长调节剂;增加田间CO2浓度。18、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善株型。(2)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延长生育期补充人工光照。(3)提高光合速率:增加田间CO2浓度;降低光呼吸。19、 试分析作物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1.漏光损失。作物生长初期叶面积很小,日光漏射不可避免;生产水平较低的大田,一生不封行,漏射始终存在;作物生长后期,漏光损失严重。 2.光饱和浪费。稻麦光饱和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往往存在上部叶片光强超过光饱和点、而下部叶片又光照不足的现象。 3.环境条件限制。即环境条件不适宜(温度、水分、矿质养分、CO2、病虫害等)20、温度三基点的特征。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的三基点。在最适点温度范围内,作物生长发育得最好,当温度处于最低点或达到最高点时作物尚能忍受,但生命力降低。如果温度在最低点以下或最高点以上,则作物开始受到伤害,甚至死亡。当供试品种、试验条件改变时,三基点的温度常有变化,并不是绝对的。(补充: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三基点有何不同: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低于营养器官生长,而营养器官又低于生殖器官)21、什么叫作物的温度三基点?作物在不同生育阶段的温度三基点有何变化?(1)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有最低点、最适点和最高点之分,称为温度三基点。(2)种子萌发的温度三基点常低于营养器官生长的温度三基点,后者又低于生殖器官发育的温度三基点。22、作物的间混套复种。(1)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复种指数:指全年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作用:增加作物有效播种面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的争地矛盾。条件:热量、水分、肥力、劳畜力、机械化条件。技术:作物组合、品种搭配、育苗移栽、早发早熟。方式:二年三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2)套作(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清种):是在同一块田地上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混作(混种):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不分行或同行混合在一起种植的种植方式。间作:指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间套作技术要点: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1.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2.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3.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4.及时综合防治病虫。5.早熟早收。23、简述作物间作套作、混作的区别。答:间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在同一块地上同时或同季节成行或成带状间隔种植;混作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季节相近的作物,按一定比例混合撒播或同行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一者的作用相似,只是配置形式不同,它们都是充分利用空间,增加光能利用率。套作是在前季作物的生育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它与间作不同,间作中的两作物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主要部分或全部,而套作其共生期只占生育期的一小部分时间,它是选用两种生育季节不同的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24、复种的概念和作用是什么?复种指在同一地块上一年内接连种植或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用:1.可以提高复种指数,扩大播种面积,充分利用土地、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可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地面覆盖,减少径流冲刷,保持水土。3.有利于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绿肥和饲料作物争地矛盾,有利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全面发展,农牧结合。25、作物的分类。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1)温度条件要求:喜温作物: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度左右,其全生育期需要较高的积温)。耐寒作物:麦、马铃薯、豌豆、油菜(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约在一至三度,需求积温一般也较低)。(2)光周期反应:长日照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3)CO2同化途径:三碳作物: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四碳作物:玉米、高粱、谷子、甘蔗。景天酸作物:凤梨科、龙舌兰麻、菠萝麻、兰花、百合。(4)播种期:春播作物、夏播作物、秋播作物、冬播作物。(5)种植方式和田间管理方式:密植作物、中耕作物。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1)粮食作物: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种子纤维、韧皮纤维、叶纤维。油料作物:花生、油菜、芝麻、向日葵、蓖麻、苏子、红花。糖料作物:甘蔗、甜菜、甜叶菊、芦粟。其他作物:烟草、茶叶、薄荷、咖啡、啤酒花、代代花。(3)饲料和绿肥作物:苜蓿、紫云英、三叶草、黑麦草、水葫芦。三、繁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常异花授粉、无性繁殖。26、一般来说,哪些作物分别属于喜氮作物、喜磷作物和喜钾作物?喜氮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高粱。喜磷作物:油菜、大豆、花生、蚕豆、荞麦。喜钾作物:糖料作物、淀粉类作物、纤维类作物,如甜菜、甘蔗、烟草、棉花、薯类、麻类、向日葵等。27、我国在作物栽培科学的理论方面有哪些独到的见解?总结出了一套栽培壮苗的技术原理;总结出了合理密植的增产作用;提出了实现高产群体合理结构的理论;从高产田长期模式出发,提出了模式化栽培理论。28、简单叙述我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高产超高产事例年年有,但真正按照事先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现而获得者为数较少。高产纪律出世后,能在同一块地保持两至三年者几乎没有,且能总结出的高产经验移植到别的地块别的地区成功率极低。29、积温在作物生产中的含义和意义各是什么?(1)含义:指某作物整个生育期或某一发育期阶段内高于一定温度的日平均温度总和,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地热量的要求和评价热量资源的一种指标。(2)意义:分析热量资源,编制农业气候区规划种植制度;积温是分析引种或推广的地区依据;可以利用积温预报作物的生育期;负积温的多少有时可以作为低温灾害的指标之一。30、作物生育与温度的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1)温度对作物的生态作用:温度的节奏性变化与作物生产、作物的“播性”与春化处理、作物的基本温度、地温与作物根系生长、温度与干物质积累、积温与作物生产。(2)极端低温对作物的危害及作物的抗性:冻害、冷害、霜害(白霜、黑霜)。(3)温度对作物分布的影响。31、作物的光温特性在生产上如何应用?(18) 主要应用有:在引种上的应用。引种时必须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北种南引,生育期变短,而南种北引,生育期变长。因此,从北方引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到南方来、从南方引生育期较短的品种到北方去,相对易获得成功。最稳妥的引种:在相同纬度或温光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之间引种;引种感光性弱、感温性不敏感的品种。 在栽培上的应用。作物的品种搭配和播种期的安排,均需考虑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比如:湖南种油菜,冬性强的要适当早播,应在9月中下旬播种;而春性品种可以晚些播种,可以迟至10月初。在育种上的应用。第一点是要培育适应当地温光条件的品种;第二点是可以根据亲本的温光特性来调整播种期,以使父母本花期相遇;第三点是为了育种的需要,在本来不适合种植冬性强的作物品种的地方,可以提前对其萌动的种子或幼苗进行春化处理,再移栽到大田里,这样就可以开花结实了。32、结合实际论述作物高产栽培中增强田间通风透光的理论依据。 CO2饱和点与CO2补偿点、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 33、简述水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作用。 a、种子萌发需要水分b、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水是作物的重要组成成分d、水是很多物质的溶剂e、水有较大的热容量,能缓和原生质的温度变化f、水是连接土壤作物大气的介质 34、简述粮食安全的概念与内涵。 粮食安全即确保所有人在任何时候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他们所需要的基本食品”。三方面的涵义:一是保障粮食供给的数量与质量,即不仅要供应足够的粮食,还要保证所供应的粮食安全、卫生,满足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基本需要;二是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性与长期性,即保障粮食供应在任何时候都是充足、卫生的,满足人们的长期需要;三是保障人们的购买力,即人们不仅能够买得到而且买得起其生存和健康所需的基本食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粮食安全要求大力发展农业,保障国民购买力,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5、试分析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及措施。 确保粮食安全的战略措施:确保耕地资源的战略地位;继续提高单产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尽快制定国家粮食安全法及相关法律;建立区域平衡与协调的粮食安全体系。;加强粮食主产区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和规范国家粮食储备体系;建立粮食生产与安全供求预警体系;放开粮食市场,建立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 36、试述农业节水的必要性,并分析农业节水的途径。必要性:1.农业节水是构建节水型社会的需要;2. 农业是耗水大户,占总耗水的70%左右,农业节水潜力大,农业节水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节水;3. 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占有量仅世界平均水平的1/4;4. 农业节水是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需要。 节水途径:农业节水是实在必行的,其节水途径主要在于:1.培育水分利用效率高的品种;2.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水分损失,可通过管道改造实现;3.改进灌溉技术;4.改进栽培技术,尤其是水分管理技术。 37、简述抗旱作物(品种)应具备的特点。 原生质黏性和弹性大;根系深、叶片细胞小而气孔多、叶片茸毛多或角质化程度高、输导组织发达;生理机能上,缺水时物质分解与合成的比例改变小、光合与呼吸的比率不改变或改变很小、淀粉贮存正常、气孔不完全关闭,仍可进行光合作用。 38、试述少免耕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发展前景。 优点:1.保持水土。不翻动土层,且残茬秸秆覆盖,土壤水蚀和风蚀明显减轻,减少土壤水肥蒸发。2. 保持土壤结构。残茬秸秆腐烂分解后,表土层中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偏于紧密,有机质分解缓慢而持久,有助于团粒结构形成。3. 争取季节,减少动力消耗。 缺点:土壤变紧;土壤表层养分富集,下层贫化;有机肥施用困难,肥料利用率低;杂草、病虫害增加;残茬覆盖导致地温下降。 39、如何评价污水灌溉。 应该一分为二的看待污水灌溉问题:一方面,在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污水灌溉不失为一种节约水资源的做法,同时,污水灌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另一方面,污水中有毒物质较多,可能造成产品质量的下降。 因此,应该正确处理污水灌溉问题:即在利用污水进行灌溉之前,须进行科学处理。 40、叙述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 杂草的生物学特性有:1、 繁殖力强,落粒性强;2、 适应性强,抗逆性强;3、 传播力强,传播方式多样;4、 寿命长,分期分批出土;5、 自然群落组成不断改变;杂草的危害有:A、 与作物争光、争水、争肥、争空间;B、 一些杂草是病菌害虫的中间寄主和越冬场所;C、 影响人畜健康。有些杂草种子有毒;D、 增加管理用工和生产成本;E、 降低产量和质量;F、 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安全。杂草的农业防治:(1)做好预防措施及时清除地边、路旁杂草;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清选种子;清除灌溉水中的杂草种子;及时收获作物。(2)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实行水旱轮作;旱地轮作换茬。(3)建立正确的土壤耕作制。41、简述地膜覆盖的作用。(2018、2019) 1.覆盖增温;2.保墒作用;3.加速土壤营养的转化和吸收,改善土壤物理状况; 4.防止雨水冲击造成土壤板结,减缓土壤侵蚀;5.有利于微生物及蚯蚓的繁殖; 6.有效防除杂草;7.降低土壤盐分的不利影响。 缺点:污染环境42、轮作增产的原因。轮作:在同一地块上不同年度间按照一定顺序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的复种形式的种植方式。 全面而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充分发挥土壤的生产潜力;利于生物养地;改善土性,提高肥效;改善农田生物种群结构,减少病虫害; 改变农田生态条件,减少田间杂草。(6) 水旱轮作的改土作用。43、轮作有何优点?安排轮作的原则是什么?(1) 优点:A.有利于防治病虫害。B.有利于均衡再利用土地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2) 原则:A.轮作相邻作物茬应不同种类、不同种植方式。B. 病虫害类型差异大。C.作物的需肥水特性有较大差异。44、为什么连作常引起作物减产?(20)(1) 连作导致某些土传的病虫害严重发生(2) 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孽生,难以防治,与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矛盾加剧;(3) 土壤理化性质恶化,肥料利用率下降;(4) 过多消耗土壤中某些易缺营养元素,影响土壤养分平衡,限制产量的提高;(5) 土壤积累更多的有毒物,引起“自我毒害”的作用。45、连作: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上种植同一作物的种植方式。优点:1.有利于充分利用同一地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18)2. 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3. 产品较单一,管理上简便缺点:如下“害处”46、连作有何害处?怎样克服?(1)害处:A.病虫害严重;B.土壤理化性状与肥力均不良化;C.土壤某些营养元素变得偏缺;D.有害于植物营养的有毒物质积累超量。(2)克服方法:A.轮作;B.多施有机肥;C.排水洗盐;D.无土栽培;E.土壤消毒;F.嫁接。47、简述作物生产上施肥的原则。(20) 1、用养结合原则。要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有机肥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的改善具有明显作用。 2、需要的原则。根据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时期来施肥。在营养临界期,需保证作物不缺某种养分,在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应及时施肥,这样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3、经济的原则。施肥存在报酬递减问题,过量施肥反而会产生的毒害作用,不仅不利于高产,而且降低品质。因此,应把握施肥的量,还应注重营养元素的合理配比,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4、营养平衡原则5、安全生态原则48、简述育苗移栽的意义。 (1)延长作物生长期,提高复种指数;(2)便于苗期集中管理,利于培育壮苗;(3) 能实行集约经营,节约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4)可按计划规格移栽,能保证苗全、苗壮。(5)充分利用生长季节和自然资源(6)减少种子管理成本49、简述农业生产的特点。 严格的地域性、强烈的季节性、生产的连续性、生产的波动性、产品的特殊性 50、试分析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用地必然消耗地力消耗土壤营养元素;破坏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障碍因素。 用养结合的可能性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土壤具有再生性;耕作制度的演变历史证明了其可能性。 51、简述影响土壤耕性的因素。 土壤质地:壤土结构好,土质疏松,耕性最好,肥力也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的物理机械特性介于粘粒与沙粒之间,有机质含量越高耕性越好;土壤含水量:含水量多少影响土壤物理机械特性,因而影响土壤耕性和宜耕期。 52、提高肥料利用率的主要农艺措施。(1)科学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2)合理运筹、配方施肥、精确施肥。(3)合理耕作,以耕促肥。(4)合理灌溉,以水促肥。(5)轮作换茬,调节土壤肥力。三、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一)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结果以及肥料的利用率,调整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的合理用量和比例,使作物得到全面合理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二)全面改进施肥方法。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在作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合理地分期施肥,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供应,达到经济施肥的目的;另外,要大力提倡秋施肥和深施肥,小麦通过秋施肥达到深施,玉米和马铃薯通过刨埯和追肥器达到深施,大豆利用精量点播机达到深施。通过秋施肥和深施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肥料的损失,从而提高了化肥利用率。(三)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除含有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以外,还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具有改土保肥等重要作用,可弥补单施化肥所造成的养分单一、易被土壤固定和易淋失等缺点,化肥损失少,有利提高化肥利用率。(四)集中施用或分层施用,施后覆土,施后灌水。(五)其它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方法。看土施肥。如:砂性土壤因漏水潜心肥严重,应采用“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铵态氮化肥切勿与碱性肥料混施。草木灰、石灰、窑灰钾等碱性肥料不可与硫酸铵、氯化铵、液氨等铵态氮化肥混合施用,否则,混合后会引起氮的挥发损失,降低肥效。尿素施用后不宜立即浇水,也不易在大雨前施用,否则,尿素很容易随水流失。四、蔬菜壮苗的意义?1.具有高度的生理活性,定植后生长迅速,有很高的生长潜力;2.具有高度的抗逆性,定植到大田后抵抗不良环境的影响,适应性强;3.果菜类用于早熟丰产栽培的秧苗必须花芽分化与发育良好。五、作物个体与群体关系如何?如何协调两者关系以促进作物高产?(1) 作物个体和群体之间既互相关系又互相制约(2) 通过种植密度来协调个体与群体的关系(3) 通过其他技术措施(品种选择、肥料施用和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来影响群体的自动调节六、试述确定冬小麦适宜播期的依据。1品种发育特性。不同感温感光类型品种,完成发育要求的温光条件不同。一般强冬性品种宜适当早播,弱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2自然生态条件。小麦一生的各生育阶段,都要求相应的积温。但不同地区、不同海拔地势、光热条件不同,达到小麦苗期所要求的积温时间也不同。各地具体播种时间均依变化的条件进行调节。3栽培体系及苗龄指标。不同栽培体系要求苗龄指标不同,因而播种适期也不同。精播栽培体系,要求冬前以偏旺苗龄越冬,播期要早:独秆栽培要求控制分蘖,以主茎成穗,播期要晚。4积温指标。小麦冬前积温指标包括播种到出苗的积温及出苗到定孽数的积温。播种到出苗的积温一般为120左右,出苗后冬前主茎每长一片叶,平均约需75左右积温后,再从当地气象资料中找出科夜平均温度稳定降到0的日期,由此向前推算,将逐日平均高于0以上温度累加达到冬前总积温的那一天,即可定为理论上的适宜播期,这一天的士3天,即可作为适宜范围。七、以小麦为例从密度、施肥、灌溉三个方面说明高产栽培管理方案。答:从密度方面:小麦有三种栽培体系。精播栽培-以最大限度提高分蘖成穗为指导,充分发挥品种个体遗传生产潜力,达到高产。要求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适宜早播、越冬性好的品种,苗期要具有良好的水热肥条件和适宜的配套耕作制度。对整地、播种技术、防病虫、水肥投入条件及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常量裁培-以主茎成穗为主。分孽成穗率占总成穗的50%以下。基本苗约为20万左右。适于北方晚熟冬麦区,冬前水热条件较差,肥力中等的水浇地及非保浇水地区:超常量独秆栽培-以控制分燕成穗,充分利用主艺优势,使苗数等于穗数,苗多而总蘖数不高,密播而群体利落,达到壮秆多穗以获得高产。施肥方面:肥料的选择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肥料的分配应以底施为主增施磷肥、氮磷配合、因地补钾;肥料深施、保持肥效。此外还应寻找制约产量因素的肥料。灌溉方面:一般应保证以下五水的灌溉。底墒水-是保证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冬水-有利于小麦抗寒正常越冬,并对早春正常返青和生长起积极作用:起身水-能起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促进成大穗的作用孕穗抽穗水-此期正值小麦的需水临界期,灌好此水能提高穗粒数并为粒重打下基础:灌浆水-能起到养根和延长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减轻干热风危害、增加粒重的作用。八、影响作物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1)遗传因素。(2)环境因素。(3)栽培技术。(4)病虫害。九、根据种子萌发过程和发芽的条件,试述播种前的种子处理技术。答:(1)种子萌发过程:吸胀、萌动和萌发;(2)种子萌发条件:种子本身的活力、温度、空气和水分(3)种子处理技术:选种、晒种、浸种、催芽 十、简述水稻旱育秧技术(1) 苗床地选择(2)床土培肥(3)苗床调酸(4)苗床施肥与整地(5)苗床浇水与消毒 (6)播量播期(7)苗床管理十一、请举例说明光周期反应在作物栽培上的应用(1) 纬度调节。在作物引种时要特别注意作物开花对光周期的要求,短日作物南种北引,营养生长延长,开花结实延迟,北种南引,生育期则缩短;长日作物与之相反(2) 播期调节。确定适宜的播期,如短日照作物,从春到夏分期播种,播得越晚,抽穗越快。(3) 作物品质受到光周期影响。光照长度影响大豆蛋白质、脂肪酸和脂肪的含量。十二、二氧化碳对作物增产有何意义?(1) 碳素是干物质的重要组成成分,有机物中9095%是碳水化合物。(2) 碳素已经成为制约作物获得高产的限制因子,生产上要求的适宜二氧化碳浓度是1%而大气中的含量只有0.032%。(3)在一些作物上,施用二氧化碳肥的确实获得了较大的增产效果,如黄瓜、芹菜。十三、品种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1)根据当地栽培制度 (2)根据当地自然条件 (3)生产条件十四、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1. 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2. 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3. 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4. 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十五、根系结构分几部分?各有何作用?答:(1)根冠:保护分生区,与向地性生长有关,减少根系与土壤的摩擦。(2)分生区:细胞数目增多,一部分补充根冠细胞损耗,另一部分进入伸长区。(3)伸长区:是根系在土壤中伸长的动力(4)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5)木栓化区:形成木栓层起到保护作用(6)初生皮层腐落区:起固定和输导作用十六、根系有何特点?栽培中如何应用?(1) 不定根的形成。应用:快速无性繁殖优质种苗。(2) 根的年生长周期:苹果根系一年有三个生长高峰,在秋季第三个生长高峰施用基肥有利于果树营养积累。(3) 根的再生力:黄瓜根系木栓化早,断根后发新根困难,栽培上应小苗定植和保护根系的措施育苗。春季发根数目多,秋季新根生长能力强,所以春秋季适宜果树、花卉苗木的出圃和定植。(4) 菌根和根瘤:促进菌根和根瘤的形成,提高园艺植物的抗逆性,改善氮素营养。十七、根系的主要功能:1. 吸收作用:主要由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CO2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向地上部分运输。2. 固着和支持作用:靠根的庞大的根系和内部的机械组织和维管组织共同作用。3. 输导作用:主要通过根的维管组织来实现。4. 合成作用:可以合成多种氨基酸、生长激素和植物碱向地上部分运输,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5. 贮藏和繁殖作用:根内的薄壁组织较发达,能贮藏有机物质,不少植物的根能产生不定芽进行营养繁殖。6. 分泌作用:根能分泌近百种物质,包括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等。十八

    注意事项

    本文(栽培学简答题.doc)为本站会员(资****)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