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

    • 资源ID:93817125       资源大小:120.25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3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3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

    关于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人口与用地专题海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预测海门城市人口规模2010年达到29.5万人,2020年达到43万人,人口规模在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19972010)等上位规划的基础上有所调整,用地规模与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进行了充分协调。现就城市人口与用地专题研究如下:一、 与上一层次规划的协调(一) 上层次规划的要求1、 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1) 城市等级:三级二类中心城市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012020)提出该类城市应充分利用各自的区位、交通、港口、旅游、生态、人文、特色资源等优势,加强与一、二级中心城市的合作,扩大对外开放;努力开辟特色产业,形成城市特色;壮大自身综合实力,促进市域范围的城市化进程和城镇体系健康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和优化全省城镇体系结构创造条件。海门市作为全省三级二类中心城市之一,规划2010年城区人口规模为20万人,2020年城区人口规模3050万人。海门市应充分利用靠近上海与南通两个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优势,积极参与上海都市圈和南通市域的职能分工,形成自身的城市特色、产业特色,在为其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身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2) 空间定位:宁通城镇聚合轴海门要依托宁通高速公路、宁启铁路、长江等交通走廊构成的宁通城镇聚合轴发展,形成滨江基础工业带。海门市在全省的空间定位是处在宁通城镇聚合轴的东部,有着滨江临海的优势,有建设长江港口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长江、宁启高速公路、宁启铁路等对外交通条件,发展自身经济,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滨江城市。(3) 基础设施:区域共享位于海门市内的区域基础设施主要有:区域水厂1个,负责海门、启东供水;通启公路经过海门,崇海公路在海门与通启公路交汇;宁启铁路经过海门,崇海铁路在海门与宁启铁路交会;通讯光缆2条:南通海门、通州海门;管道运输主干管1条。2、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19962010)(1) 城镇等级:南通市域二级中心城市。(2) 城镇规模:23万(2010年); 30万(2020年)。(3) 城镇结构:上海都市圈紧密联系层,南通市的副中心之一。(4) 城镇职能:长江北岸新兴工贸城市。(5) 支撑体系:宁通启铁路,沪通铁路;宁通启高速公路,崇海高速公路;海门港(3km深水岸线,万吨级泊位1-2个,千吨级泊位4个,均为公共码头);新建220kv海门变电所(1*120MVA,2005年);区域供水:海门市用水由南通市提供,不足部分由海门现有水厂补充;污水处理厂2座:海门、青龙港各1座,处理能力18-21万t/d。(二) 本规划与上层次规划的协调根据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本规划就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等问题进行协调,并结合海门城市发展的实际,提出规划期末的发展目标。表1 上位规划对海门市城市化发展目标的要求年份市域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水平(%)城区人口 (万人)现状200492.542.345.722.14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沿江)55202020(全省)6030-50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502320206030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预测2020年规划期末全省城市化水平达到60%。南通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10年南通市域城市化水平为50%,2020年规划期末达到60%。本规划分析认为,从全省城市化发展态势看,2004年江苏省城市化水平48.8%,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7个百分点。同时,江苏“十一五规划”认为十一五期间江苏全省城市化水平年均递增1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从海门市城市化水平看,2000年海门城市化水平为32.2%,发展至2004年城市化水平为45.7%,4年平均年递增3.4个百分点,除了统计口径、区划调整、十多万的外出人口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外,海门城市化发展总体进程较快,本规划预测海门市城市化水平2010年处于55%,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左右,2020年达到65%左右,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是比较合理的,能够体现海门在南通过江通道贯通以后进入准苏南板块,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速度和节奏的必然趋势。为此,海门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比江苏省平均水平略高,是比较适宜的,同时也与上层次规划基本适应。从城市人口规模看,海门城区2004年为22.14万人。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预测2020年海门城区人口为3050万人,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预测2020年海门城区人口30万人。上层次规划编制时主要未能充分考虑2个因素,一是苏通、崇海、崇启3座过江通道的建成通车给海门城市带来的大发展,海门将会融入准苏南板块,制造业发展势必带来外来人口的激增;二是三厂镇纳入海门主城区。本规划预测海门2020年城区人口将达到43万人。二、 与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协调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市域基本农田保护总量上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根据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2010年确保基本农田在59048.07hm2(885721.1亩)以上,土地空间分布根据城镇和产业发展予以调整。建设用地予以分类控制,总量根据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调整、优化。按照城区人均不超过120和重点中心镇、沿江一般镇人均不超过110,其它一般镇人均不超过100,农村居民点用地按人均不超过90 m2/人控制,本规划至2020年海门全市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118.91km2,而海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提出至2010年全市城镇和居民点用地总量控制为136.7 km2,交通用地控制为19.8km2。为此,本规划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出的要求。 三、 人口预测(一) 市域总人口预测1、 现状人口规模2004年底,海门市户籍人口为101.8万人,外来人口约为8.4万人,外出人口17.7万人左右,市域常住人口92.5万人。从图1中可以看出,1990年代初海门市域户籍人口首先呈现增长态势,至1998年开始线性下降,年均减少3000人左右,主要由逐年上升的机械负增长引起。自然增长在2001年以前基本保持18之间的正增长,2002年开始也进入负增长状态(见表2)。根据海门市2000年人口五普资料对人口年龄段的统计分析,1990年代后育龄人口的生育比率逐年下降,生育年龄后延。图1 海门市户籍人口变化曲线表2 海门市人口历年变动情况一览表年份总人口(万人)非农人口(万人)自然增长净迁入自然增长率()出生(人)死亡(人)机械增长率()迁入(人)迁出(人)1991102.6024.224.52115006867-0.6013836144471992102.9726.063.05103957253-1.3911286127201993102.9532.922.2396487349-2.2712153144861994103.0933.983.00103037212-1.6512070137751995103.4334.642.3298407442-0.7214849155921996103.4634.301.5291087535-1.3612125135321997103.2534.913.54111737516-1.2412855141311998103.7935.528.151643279760.0812749126621999103.6935.532.1496427421-2.668117108762000103.5736.455.14112595934-2.8510997139482001103.1336.80.7071476429-3.7611089149692002102.7536.60.6675636884-3.838724126602003102.3338.1-0.2474807724-3.56551591612004101.8242.3-1.91805310007-3.9652409275资料来源:历年海门市统计年鉴与户籍人口相比,海门市外来人口逐年上升,根据公安局提供的外来人口数据,20002004年间,外来人口年均增长5800人左右。海门是闻名的建筑之乡,外出人口中从事建筑行业的占了很大比重,分布于全国各个城市。2、 市域总人口预测(1) 户籍人口图2 海门市2000年人口年龄构成一览根据海门城区及各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前景分析,近期机械增长率仍然将保持负增长,但绝对值有下降的趋势,并将逐渐呈现正增长。自然增长首先与当地人口年龄构成有关。其次,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影响机械增长情况的同时,也会间接影响到全市的出生人口及自然增长率。根据海门市2000年人口五普资料对不同年龄段人口的统计分析(图2),结合人口生育年龄延长的趋势、近远期机械增长的情况,2010年以前全市将进入生育低谷期,此后略有上升,随后又将出现下降趋势。规划海门市各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如表4-2所示,利用公式计算各时期人口:PnPo*(1r1+ r 2)n-n0其中Pn为预测期末年人口数,Po为基年人口数,r1、r2分别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n为预测年数,n0为基年年数。2010年以前r1、r2分别取值为-2、-2,2010年后取值-1、0(表3)。表3 规划期内海门市户籍人口变化情况 指标阶段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综合增长率()预测户籍人口(万人)2005-2010年-2-2-499.42010-2020年-10-198.4(2) 外来人口通过对苏南部分城市的分析,外来人口增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考虑交通区位的变化使得海门将进入准苏南板块,目前苏南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重将会给海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表4)。海门随着2008年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海门市经济发展趋势将会发生极大变化。预计2004年以后,按平均每年7000人增长,则2010年底外来人口达到12.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重的12.7%;2010年以后,崇启、崇海大桥的建成通车,交通、区位的提升必将带来海门制造业的迅速发展,预测远期外来人口将会持续增长,预计按平均每年9000人递增,则2020年底达到21.6万人,占户籍人口比例的21.9%。表4 苏南部分城市外来人口概况城市基准年市域户籍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万人)外来人口占户籍人口比例(%)常熟2003103.841.540昆山200362.047.777太仓200345.115.434江阴200142.816.037吴江200377.230.940张家港200386.0231.5837宜兴2002106.914.714(3) 外出人口海门是闻名的建筑之乡,每年都有“十万建筑大军”在外地工作,2004年外出人口达到17.7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7.4%。由于外出人口数据统计较为困难,但经济发展必然带来人口流动性的加大。可以预见,未来海门随着3座越江通道的建成,以劳动力密集型和劳动力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将会有大的的发展,产业的发展需要的劳动力激增,这势必带来当地劳动力的需求,除了海门自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外,常年外出在外打工的劳动力将有一部分可能返回家乡,投身家乡建设。因此,考虑到未来海门制造业的大发展,规划预测,2010年底,海门市外出人口比例下降为10%,约为10万人;到2020年底,外出人口比例为7%左右,即下降为7万人左右。(4) 市域总人口预测根据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及外出人口预测结果,得出规划近、远期海门市域总人口为(表5):近期(2010年): 102万人。远期(2020年): 113万人。表5 海门市域总人口规模一览表(单位:万人)年份户籍人口外来人口外出人口总计2004101.88.417.792.5201099.412.610.0102.0202098.421.67.0113.03、 市域人口预测总量校核(1) 经济增长按照经济增长目标,至2020年海门市GDP为1370亿元,人均GDP约为15000美元,推算出规划期末适应此增长目标的海门市域总人口为114万。(2) 土地环境容量通过对全市域的土地进行整体梳理规划,除去超过市域总面积1/4的生态和满足交通走廊隔离要求的区域防护绿地、水域和可持续发展所需备用地之后,剩余约156.5km2的集中城镇生活用地。按照人均用地110120m2,集中城镇生活用地容纳居民以130142万为宜,加上居住在农村的近30多万人口,从生态角度分析得到规划期末海门市总人口不宜超过180万。(3) 市域总人口控制从建国以来海门市域总人口的演变趋势来看,人口的自然变化与国家的人口政策紧密相关而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已进入稳定期;人口的机械变化,特别是流动人口的变化尚处于不稳定状态,外出人口和外来人口与经济增长速度存在较明显的相关性,这也是影响市域总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本规划结合上述分析,结合海门市人多地少的现状情况,提出作为与经济增长速度、土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总量:规划控制近期人口约为102万,远期人口约为113万。(二) 城市化水平预测1、 现状城市化水平分析2004年海门市城镇常住人口42.3万人左右,农村人口50.2万人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45.7%,略低于2004年全省平均水平48.2%,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根据人口五普资料,2000年海门城市化水平为32.2%,4年平均年递增3.4个百分点,除了统计口径、区划调整、10多万的外出人口所带来的一些影响以外,海门城市化发展总体进程较快,增长主要由来自于本市内农村城市化的人口,以及由市域外流入的人口2个部分构成。2、 城市化水平预测预测方法:经济发展相关法、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非农业人口趋势外推法等方法,结合定性分析修正。(1) 经济发展相关法对全市19802004年间城镇非农人口比重(Y)与人均GDP(X)进行回归得到如下方程:Y=0.48+0.014*X/10000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近远期GDP增长速度按15%、12%计,全市近远期人均GDP分别为49000元、121240元。代入方程式,得出2010年、2020年非农人口比重,相应的城市化水平为54.9%、64.9%。(2) 逻辑斯蒂增长模型逻辑斯蒂增长曲线的含义为:在人口发展的早期人口总量的增长速度虽快,但人数增长不多,以后人口增长速度不断放慢,每单位时间增长的人数也逐渐减少,最后人口规模接近最高值,全过程呈“S”型曲线运动。曲线的模型为: Pt=1/(1+ae-kt)用19802004年城市化(y)与时间t进行回归分析,得预测模型为: Pt=1/(1+ 113.625 e-0.0602t )根据此模型,得出2010、2020年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5%、65%。3、 非农业人口趋势外推法以非农业人口的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其历年的变化研究,预测今后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并由此得到城市化水平。非农业人口趋势外推法模型: Yt=Y0*(1+a)t其中:Yt为预测期非农业人口数(万人), Y0为预测基期非农人口数(万人), a为非农业人口年均递增率(%), t为预测年限。根据海门市历年统计年鉴,2003年全市非农人口为38.09万人,19912004年年均非农人口递增率为4%。根据上式,2010年为47.2万人,2020年为64.0万人。城镇人口与非农人口比例近远期分别为85%、90%。预测海门市域城市化水平:2010年为54%,2020年为65.9%。综上所述,预测海门市域城市化水平近期(2010年)为55%,远期(2020年)为65%。(1) 人口及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根据上述方法对总人口和城市化水平的预测结果,规划海门市的市域总人口: 2010年为102万人, 2020年为113万人。海门市域城市化水平:2010年为55%,2020年为65%(表6)。表6 海门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预测 2004年2010年2020年市域总人口(万人)92.5102113城市化水平(%)45.75565城镇人口(万人)42.35673.5根据预测结果,2004年海门全市常住人口92.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2.3万,农村人口50.2万。规划预测2010年城镇人口56万,农村人口46万;2020年城镇人口73.5万,农村人口39.5万。从计算结果分析,城市化转移农村人口近期4.2万人,远期10.7万人。但是考虑海门每年10多万外出人口的因素,按照户籍农村人口计,2004年在册农村人口59万。随着海门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外出人口有大部分将返回海门,由2004年的17.7万人到规划预测2020年外出的7万人左右,将会有10万人左右返回海门投入家乡建设。实际规划期内城市化转移农村人口应该在20万人左右。(三) 城区人口规模1、 现状人口规模海门市现状城区人口规模按照常住人口的口径统计,包括主城区(包含三厂)和滨江新区的户籍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以及外来常住在城市并享受城市生活设施的非本地人口,根据海门市公安局提供数据资料,2004年底人口具体构成详见表7:表7 海门城区人口现状构成一览(单位:万人)人口构成主城区滨江合计户籍人口19.450.7520.20其中非农业人口17.700.7518.45农业人口1.7501.75外来人口1.820.121.94合计21.270.8722.142、 人口规模发展预测(1) 增长法n 户籍人口预测图3 城区户籍人口增长曲线表1994年至2004年之间,海门城区户籍人口由13.47万人增长到20.20万人(图8-1),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得出2010年城区人口24.4万人,2020年为29.8万人。n 外来人口预测根据五普资料,2000年海门本市内转移至城区的外来半年以上人口25459人,本市外迁移至城区的有12208人;城区外出半年以上人口为26323人;“净”外来人口11284人。2004年,城区净外来人口19400人,年均增长率为14.5%,每年增加约2000人左右。通过对苏南部分城市城区外来人口比重分析,随着海门将进入准苏南板块,目前苏南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比重将会给海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见表8)。随着2008年底苏通大桥的建成通车,2010年以后崇启和崇海越江通道的建成,海门发展的区位优势将逐渐优化,以劳动力密集型和技术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制造业必将有新的飞跃发展。城区外来人口势必快速增长,同时原有外出人口会有一部分返回海门。因此,规划预测城区净外来人口近期(2010年)年均增长16%,每年增加约5000人,达到50000人左右;远期(2020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0%,每年增长约8000人,达到130000人。表8 苏南部分城市城区外来人口一览城市基准年城区在册人口(万人)城区外来人口(万人)外来人口与在册人口比例(%)常熟2003328.928昆山2001191263太仓200112.63.125江阴200124.17.732吴江200428.6710.5537张家港20033731.886宜兴200228.6921n 城区总人口综上所述,增长法预测海门城区总人口近期(2010年)为29.4万人,远期(2020年)为42.8万人。(2) 就业规模法n 城区GDP2004年城区共完成GDP74.6亿元,占全市37.3%。表9反映了近5年来全市GDP增长与城区经济一定的对应关系。海门经济近5年快速增长,特别是20032004年,GDP增长率达到了21.3%;2002年由于土地资源紧缩、企业改制等因素影响了城区经济的发展,也造成全市GDP增速减缓。随着土地资源集约化和节约化利用的加强,海门区位条件改变,城镇第二、三产业必将快速发展。因此在全市GDP继续保持高速度增长的同时,至2010年城区经济比重也将提高到50%,即为250亿元;远期随着崇启、崇海大桥的建成通车,海门区位条件将发生更大的变化,全市二产经济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至2020年城区经济比重达到70%左右,为960亿元。表9 海门市2000年以来城区GDP占全市比重年份20002001200220032004全市GDP增长率(%)11.3 11.1 10.4 12.6 21.3 城区GDP占全市比重(%)22.9 24.222.934.4 37.3 图4 海门市劳均GDP变化趋势(19952004年)n 城区劳均GDP近十年来,海门市二、三产业劳均GDP呈上升趋势。2004年全市第二产业劳均GDP为40013元,第三产业劳均GDP为48048元(见图4)。Y2=6980.65X -13938980Y3=7893.75X-15765327其中,Y2为二产劳均GDP,Y3为三产劳均GDP,X为年份。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法,预测到2010年全市二、三产业劳均GDP分别为9.2万元、10.1万元;2020年为16.2万元、18.0万元。城区的集聚效益、规模效益在全市最高,相应的劳均GDP也应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预计2010年可分别达到13万、15万元;2020年达到30万元、34万元。n 城区产业结构预测2004年城区产业结构为3.5:57.5:39。根据海门城市发展战略以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10年城区产业结构将调整为2.5:58:39.5,2020年为1:58:41。n 城区人口预测根据规划期末城区GDP、产业结构以及相应的劳均GDP,预测出2010年城区需要劳动力18.2万人,2020年需要劳动力28.4万人。结合近几年二、三产业就业率的情况(见表10),预测近期就业率为60%65%,则近期城区人口为28.030.3万,随着农业在GDP中比例逐渐下降,远期二、三产就业率还会有所提升,规划按65%-70%就业率预测,则远期城区人口为40.643.7万人。表10 历年海门全市二、三产业就业率变动情况(1995-2004)年份就业率(%)199564 199663 199762 199863 199962 200061 200161 200261 200359 200461 3、 城区人口规模根据增长法和就业规模法预测,规划预测海门城区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达到29.5万人,远期(2020年)达到43万人。城区人口分布见表11。表11 城区常住人口构成一览(单位:万人)现状(2004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主城区21.2727.537滨江新区0.8726合计22.1429.54315

    注意事项

    本文(滨海城市发展规划专题研究.doc)为本站会员(鸥鸥)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