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docx
目 录一、概况分析1(一)规划背景1(二)规划解读1(三)规划动因1(四)区位分析2(五)地区规划解读2(六)基地现状分析2(七)村庄概况2二、规划依据、目标、指导思想3(一)规划依据3(二)规划目标3(三)规划指导思想3三、规划布局4(一)方案构思4(二)规划结构5(三)住宅布局规划5(四)道路系统6(五)绿化景观系统7(六)公共设施规划8(七)村庄安置规划8(八)分期实施规划8(九)建筑设计9(十)竖向规划9(十一)管线综合规划9(十二)环保环卫规划12(十三)综合防灾规划12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一)小区用地统计表12(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12五、建设投资估算表13六、社区主要配套公建指标14XX县XX镇XXXXX社区规划说明书一、概况分析(一)、规划背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确定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2009年2月13日,姜大明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启动农村住房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结合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和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和帮助农民新建设和改造住房,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2009年2月26日,出台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2009年5月16日,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济政发200921号)出台,文件中明确确定了XX市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目标任务,对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农村居民点用地挂钩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农村住房集中建设改造详细规划提出了编制要求和实施策略。现状农村村庄规模较小,空间上相对比较分散,发展后劲不足,一方面土地浪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不利于乡村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延伸和供给,成本过高,不利于农民享受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而村庄集中布置,有利于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有利于统筹安排、配建村庄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沼气与供气、集中供热及科教文卫等设施,所以农村居民点空间的整合势在必行。(二)、规划解读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深抓新农村建设的问题,XX县的新型社区建设更是走在全市前列,XX镇政府也提出对全镇的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详细规划,这将带来村庄居住形态的一次历史性改变。 本规划既对XX镇的XXXXX社区进行规划,同时对社区东部的生产用地进行统一考虑,作为新农村建设和一般社区相比,既有相通性,又有其特点,那就是居住主体不同。其居住主体是部分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村民,在当前实行城乡一体,以城带乡的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走城镇化道路,享受城镇服务设施,同时还应考虑未来社区居民的生产问题。因此规划即应兼顾生活品质的提高,又应注重农村特色和生活服务的需求。(三)、规划动因1、政策机遇: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主意新农村建设提出要综合运用规划、土地和政府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和帮助农民新建设和改造住房。 2、规划基础支撑:目前全县的镇村体系规划、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上位规划已经完成,并且已经启动了多个新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 3、农民改善自身居住状态的需求:广大农村现状建筑质量、景观环境较差,公共服务配套不全,功能布局混乱,农民改善自身居住状态的需求强烈。(四)、区位分析1、区域位置基地位于XX镇驻地南侧,105国道西侧,XX县南大门,距离XX市城区约15公里,距离日东高速公路出入口约1公里,区位条件优越;更有利于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环境建设,加快村庄向社区转变的步伐,促进人口向城镇集中、耕地向规模集中经营。2、文化条件: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佛教文化、儒家文化等交相辉映。XX镇古代为交通驿站,重要的休憩场所,景观规划中采用一些元素,对这一历史进行了刻画。3、交通条件:社区主要依托南北向的105国道进行发展,现状的东西向道路进行了保留。(五)、地区规划解读: 1、XX县总体规划:县城市总体规划对XX镇的定位:4个中心镇之一:即XX镇、次丘镇、苑庄镇、南旺镇。沿105国道XXXX发展轴线上的重要节点。2、XX镇总体规划: 城镇性质:XX县南部工贸型城镇。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形成2个镇区社区,8个农村社区,4个基层村庄,其中,XXXXX社区就是其中之一。(六)、基地现状分析基地内以空地和村庄建设用地为主,南部为由于乱取土形成的坑塘,基地内高差较大,高层在39.2-42米之间,在社区建设土方量较大,沿105国道现状建设较好,以两层商业建筑为主,局部三层,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沿街的景观,规划中予以保留,其余建筑均拆除。基地南北向较长在1460米左右,东西较窄,北侧290米,南侧490米,给设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七)村庄概况: 整个社区由原来的13个村庄组合而成,总人口9782人,规划采用5层回迁,配套设施完善。规划总用地56.68公顷,可建设用地51.1公顷。村庄名称常住人口(人)户数三十里村1596436秦街1075286高庄1086286范街750222李庄928239前石799205王堂739163后石757186董庄551135上岗539133蒋街348100庙东37798郑楼23759合计97822548二、规划依据、目标、指导思想(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3、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鲁政发200917号)4、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的意见(济政发200921号)5、XX市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济新农指字20093号)6、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7、XX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09-2020年)8、XX县XX镇总体规划(2009-2020年)9、基地现状图(1:1000)(二)规划目标社区应以改善村民生活为目标。充分考虑村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其他各方面的要求,满足村民任何与住有关的需求。规划以居民为本,充分关心与尊重居民,打造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方便生活、舒适安全、适宜人居的新型农村社区,吸引村民自愿搬入社区居住。康庄大道上的生态社区(三)规划指导思想1、改善民生:通过配套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美的居住环境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实现集中居住和集约服务的一体化。2、构建和谐社区: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营造一种和谐的邻里关系和生活氛围;同时,协调不同功能的空间需求,营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3、规划按照“节约用地、均衡布置、集中布局、统一规划”的原则,结合原有的居住社会关系,安排不同的村庄安置区域。三、规划布局(一)、方案构思项目组根据现有条件及发展分析通过对三个不同方案的比较形成了最终方案,下面是方案的演绎过程:1、“社区-小区-组团”模式外环路,中间车行道+步行道;中部设置商业街,北部设置部分小高层住宅,其余为多层住宅。该方案是传统的三级结构,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不具有典型性。2、“社区-小区-组团”模式一条弧形道路贯穿南北,与其相交的是一条绿色廊道;中部集中设置公共设施,设置商业街。 3、“居住社区+街坊”模式结合以上两个方案的优点,并且结合现有社区伦理结构,充分考虑地块狭长的特点,规划采用居住社区+街坊的方法,体现有规划的人文关怀和均好特性。 方案二 最终方案4、规划特色组织结构:居住社区+街坊;空间特征:复合化的纵横带状绿色开放活力;空间设施布局:复合化、共享的和集中的公共设施布局;空间特征 空间设施布局(二)规划结构 规划按照以上的分析过程,形成了“居住社区+街坊”的布局模式,空间形成了“一条轴线;多条绿带;三大功能(居住、公共服务、公共绿化);九个片区”的 结构。一条轴线:是贯穿社区东西向的生长轴线,是连接生产和生活的轴线,东侧生产区,西侧生活区,是社区的商业设施的集中地带。多条绿带:是XXXXX社区又一特色,规划中结合现有地形条件,形成南北向多条绿化带,虽然中间道路分割,但是空间上依然保持着连续性,保证整个社区绿化空间的均好性,同时也是每个街坊的软质分界面,也是居民日常游憩休闲的场地,在每个街坊中形成绿化节点,丰富了建筑空间。三大功能:是本社区主要的功能,即居住功能、公共设施功能(包括商业设施、教育设施、医疗设施、文化设施、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绿化。其中公共绿化除社区内部公共绿地外,还包括北侧的城镇公共绿地,是考虑用建筑垃圾形成的社区微地形,丰富社区的景观元素,打造特色的社区。九个片区:是由于道路、绿化等介质分割形成的九个大的居住街坊。每个片区都成组成团,并且靠近一块公共绿化,容易形成传统的伦理结构,便于安置村庄。(三)住宅布局规划规划住宅以五层为主,主要分布在基地的中北部、中部、中南部等,最南部设置四层的住宅,局部在北侧靠近南站驻地的地方设置十一层住宅组团,形成社区空间制高点,考虑到基地距离XX市城区、XX县城距离较近,应该具有一定市场;由北部高层、中部、南部多层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天际线; 住宅拼合形式主是错接拼接(如右图所示),在靠近105国道的地方,住宅采用了南偏东12度的布置方式,与现有建筑进行了很好的衔接,在建筑设计上考虑采用退台的方式,很好的打造105国道景观线。错接:主要是考虑到地块比较方正,规划住宅主要是以错接为主,围合院落空间,每个院落组合成组团,避免了行列式的住宅拼接,在空间上具有一定韵律。(四)道路系统本次规划道路交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道路系统的考虑主要是连接两大地块,并且与规划构思进行衔接,整体上隔而不决,通而不畅,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在表达方式采用两个弧形相交处理,局部步行处理,并且外围环路进行辅助,整个道路系统在密切和周边城镇道路衔接的基础上,内部个自成系统,并且多以弧形道路为主,易形成较为围合的小空间,步行系统采用带状形式,打造绿色活力地带。社区的道路系统通过城镇道路、社区主干道、次干道、宅间路四个等级来承担“通”与“达”的交通功能。2、人性化的交通系统整个社区采取人车混行,局部分行的形式,步行道路结合带状的绿化带和各级中心绿地、宅间绿地设置。 ·社区主干道路指社区连接城市道路与社区组团的主要道路,道路横断面宽10米。·社区次干道指社区内的连接各个地块的道路,承担各个片区内部与城市道路的联系,道路横断面宽5米。· 宅间路解决具体的住宅楼与住宅楼之间以及与社区次干路或主干路之间的联系。3、片区入口设置根据人流方向、出入安全性、地块大小,结合城市道路,开口方向主要设置105国道上,设置三个出入口,中间次要道路设置两个出入口,北侧设置一个出入口。4、车辆停放为了适应当前村民仍需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及将来小汽车逐步进入家庭的趋势,在规划中着重考虑停车问题。多层住宅主要采取住宅架空层内停车与地面分散停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同时在两个片区西侧集中设置两处农机堆放处,方便居民的农用车及工具的停放。(五)绿化景观系统回归自然,追求高品质的环境,是绿化景观的基本原则。该社区绿化系统考虑农村社区的特殊性采用均好性设置方式,采用以带状绿化为主,集中绿化为辅的设置理念,在空间布置上采用“葡萄串”的形式设置,在一定距离、一个街坊设置绿化节点,并且在景点设置上考虑XX镇的驿站文化,设置一些设施。同时在北侧考虑到建筑垃圾的填埋,规划中加以利用做成假山形状,作为社区的绿色依托,形成其特有的景观。绿地系统的规划着眼于环境品质的塑造,以本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特色、景观设计原则为出发点,创造出四季交替、林木葱郁的充满生机的生态绿色环境。通过绿化的灵活布局,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形成绿色生态园林社区。绿化和广场是社区生活和娱乐的基本元素,可作为聚会、消遣和运动的场所,本规划力求搭建富于特色的园林绿化架构,形成层次丰富、特色鲜明的绿化空间;以绿色走廊贯穿整个社区,形成社区的园林绿化景观骨架,打造“一轴、两带、一环、多节点”的绿化景观格局。1、主要空间一轴:南北向的绿化景观轴线,贯穿整个社区的南北,串联各个社区组团,并且在院落交汇处形成小广场,在南北的中心位置形成较大的绿地广场,是整个社区绿化景观的骨架。两带:沿105国道和中心路形成的商业建筑景观带,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半开敞空间穿插其中,形成较为特色的商业景观带。一环:在社区根据现有坑塘。因势利导,在南部形成一条环状的水系,串联南部组团,打造较为高档的社区品质,整个社区显得生动活泼,而且水系宽窄结合,小广场分布其中,增加了很多趣味性。多节点:在主轴上形成两处景观中心,其中布置曲水、表演场地、广场、公厕、凉亭等设施。 是人们活动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整个社区的“绿肺”。结合带状绿化布置九个小节点,并中心广场向周围扩展,布置花坛、小品、硬质铺装等,形成吸引人流驻足、休闲的活动空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成为整个片区居民集中活动、游憩、交流的理想舞台。在105国道上,在社区的出入口和中间位置,设置两个节点,并以开敞空间表达,很好的塑造XX镇、XX县的形象。2、庭院空间由于社区整体环境的营造,宅间绿地以自然为主,营造宁静、轻松的气氛,绿化配置主要注重乔木、灌木、草坪、步行小路的组织,方便居民由宅间绿地到达公共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整个绿化景观系统中,树木配置应因地制宜,优先选用当地物种,根据北方的气候特点,沿车行路主要布置高大乔木,其他地方采用高低结合,花、草、灌木、乔木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形成一种高低错落、富有层次感的立体绿化空间。3、植物配置:树种选择尽量选取各种当地果木,如杏树、柿树等,既能够减少日常维护费用,降低投资,还能增加部分居民收入。(六)公共设施规划公建在布局上本着方便使用,服务半径合理,合理共享的原则进行布置,设置在整个社区的中心。1、商贸服务设施主要布置在105国道、现状中心路两侧,公建建筑高度2层为主,局部设置3层建筑,沿街商业主要安排为社区配套的副食、百货、餐饮等内容,在中心路西侧北部设置市场一处,南侧设置超市一座。2、社区服务设施在南侧社区中心设置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整个片区的居民。社区服务主要包括基层组织办公场所、综合服务大厅、党员活动室、卫生室、计划生育服务室、警务室等。在社区北部设置老年公寓一处,围合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处在相对较安静的地方。3、文化活动设施在社区出入口设置基本的文化活动设施,在南侧住宅区设置会所一处,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在中心绿地上设置文化健身广场,配备必要的文体器械,满足社区居民经常性文化体育活动需要。4、教育设施在地块的西北侧,规划设置18班小学一处,按照省级标准设置,且满足服务半径的需求,同时,考虑服务人口的数量,结合社区南北中心绿地布置幼儿园两处,北侧为六班幼儿园,南侧为九班幼儿园(具体见公共设施分析图)。5、市政设施结合各个片区布置四处变电站、垃圾收集点、一处锅炉房(结合农机存放布置)、一处燃气调压站、一处污水处理装置、公厕等市政设施。垃圾由垃圾收集点收集后,由镇上统一运输。(七)村庄安置规划村庄安置考虑两方面,一是延续村庄原有伦理结构,并且各回迁地尽量靠近各自村庄位置。二是规划兼顾各村的均好性,特别是安置政策,安置时序以及公建、绿地等公共资源的共享上,使得各个村既易于相对独立管理,做到一个村一个服务中心,一片公共绿地,一个独立出口,又有利于形成一个融合的大社区。本次需要安置13个村庄,总人口约9782人,现状村庄占地约2400亩,本次规划建设用地56.68公顷,可节约用地约1500亩。(八)分期实施规划:规划共分三期进行实施, 一期北区为中部现有道路南侧位置,总用地约10.6公顷。回迁住宅总用地面积约7.4公顷, 其中配套有商业服务、社区管理用房、幼儿园、农机停放处。 二期为南北两地块的中部地块,面积20.54公顷。 其中配套有商业、农机停放库、小学、市场、老年公寓等。 三期为南北两地块的北部地块,面积25.54公顷。其中配套有幼托、商业、会所等。 (九)建筑设计:1、户型设计小区住宅组合结合道路走向、日照间距及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采用行列式布局,局部通过错排拼接的方式使住宅布局与自由的绿化景观带结合形成丰富变化的住宅组群,使各组团整体上、住宅与地形、道路线型协调与呼应。整个小区住宅以5层的多层住宅为主,北部有部分小高层,南侧为4层住宅,平面设计上采用80m2 (占15%)、90m2(占20%)、100m2120m2 (占50%)、140 m2(占15%)四种户型,强调客厅的大而整、餐厅的亮而整,卧室区域与活动区域动静分明。2、建筑效果整体建筑风格体现现代农村新型社区的特点,创造一种清新高雅,简洁明快的建筑形式。建筑设计中主要利用建筑自身的形体变化,建筑构件的穿插变化以及光影的变化来创造建筑的特点,同时考虑与现有建筑风格协调的需求,建筑的色彩以白色为主色调,同时辅以米黄、浅红等明亮色彩进行变化。住宅建筑典雅、温馨,公共建筑活泼、大方,以建筑自身来体现建筑的风格特点。在建筑高度上高低结合,空间层次丰富,富有变化,整体性好,标志性强,便于识别。居住建筑形式以坡屋顶结合平屋顶为主,导入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追求典雅、稳重的气氛,清新脱俗,体现出现代人文主义的内涵,建筑线条挺拔刚毅,体形变化富有韵律。居住建筑变化的色调及装饰处理与绿色的树木、蔚蓝的天空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在平面布局上摆脱传统,在满足北方居民对日照、通风、朝向、间距等要求的同时,以条式住宅为主,适应地方气候与居住习惯。(十)竖向规划1、现状情况现状地形除现状村庄用地地势较高,其他空地较低。东西向-东高西低,地势变化不大;南北向-南高北低,高程变化范围为41.89-40.30m。2、规划原则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有利于雨水的收集并排入市政管网。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与城市道路高程平顺衔接。考虑土方平衡,街坊排水便捷,道路标高的确定,即考虑新建筑物的要求,又要兼顾与周围道路、建筑物的结合,使其排水便捷通畅,为此规划道路最大纵坡为0.35%,最小纵坡为0.06%,规划后社区地势东高、西低。农村社区建设时,考虑建设用地比周围空地地势要高,并与周边道路相结合。规划后排水较便捷,有一定填方。(十一)管线综合规划整个市政设施系统布局兼顾建设的周期,按照分期实施的可能性来规划。1、电力系统规划变电室位置根据规范规定,住宅区变电室的设置,其负荷半径不应超过250米。规划在新规划的社区设置4处变配电室, 10千伏电力线由东侧105国道中压电网就近引入。每个变电室所占建筑面积约为50平方米。负荷及容量预测该区规划总户数3248户,总公建面积为7.79万平方米,其用电指标为7千瓦/户,公建为80瓦/平方米。住宅需用系数为0.33,公建需用系数为0.7,则用电负荷为:3248×7×0.33+77900×0.08×0.7=11865.28千瓦;变电室总容量达到11865.28/0.8(功率因数cos)14800千伏安。则规划用14台 1000KVA的变压器和一台800KVA的变压器。线路布置泵房为两路进线,其他用电为一路进线,电缆均为地下敷设。2、电信、宽带网系统规划电信电缆与宽带网电缆同沟敷设。话机部数及交换机总容量预测总居住户数3248户,标准1部/户,则住户话机总数为3248部。公建总面积7.79万平方米,标准为1部/100平方米,公建话机共779部;则话机总数为4027部。该社区所需交换机总容量为5400门。线路布置电讯线路由105国道主干线引入,线路在社区内呈枝状布置。3、给水、消防工程该社区生活、市政、消防及公建用水由镇域总体组织统一供水。生活用水量标准为200升/人·日,普及率为100%,新建住宅户数为3248户,每户按3.5人计算,总居住人数为11368人,时变化系数为2.5,生活用水总量为2273.6立方米/日,时最高用水量为236.83立方米/时;公建总建筑面积为77900平方米,综合用水量定额为4升/日·平方米,时变化系数为2.0,公建用水量为311.6立方米/日,时最高用水量为25.97立方米/时。浇洒道路广场、绿化用水按每公顷20立方米/公顷·日计,社区绿化用地面积约为15公顷,其用水量为300立方米/日,浇洒绿地每次按2小时,时最大用水量为150立方米/时。消防用水量,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片区按同时一次火灾,最大保护建筑所需的消防用水量为40L/S(144立方米/时)。一次着火时间按2小时计,则该规划区消防用水量为288立方米/次。合计总用水量为3173.2立方米/日,最大小时用水量为550.8立方米/时,其中浇洒绿化、广场用水量不计入最大小时用水量。给水管网布置该社区内给水干管(市政压力)由105国道3处入口接入市政总干管水源,在社区内形成市政供水为环线,入户支管呈枝状布置,主干管管径为Dg300-Dg200。在住沿干管(D100)每隔不大于120米设地上式消火栓一处。4、排水工程该社区内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雨、污水管管径根据雨污水流量进行确定。雨水雨水流量按XX县暴雨强度公式计算,重现期为一年,雨水管管径按雨水流量计算;各管段流向布置,根据竖向规划进行考虑,本着就近排入市政雨水干管或自然水体的原则进行布置。最小管径D300,最大管径为D1000。规划后,该社区排水通畅、迅速、无积水现象。雨水部分回收后加以利用,用以景观用水。污水污水流量按给水量的80%计,住宅楼、公厕的污水需经化粪池初沉,然后排入社区污水干管。污水支管管径为Dw300,干管管径为Dw500-Dw900。在社区西南侧设置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后,进入自然沟渠或坑塘,进行生物进化,流入自然水体。5、热力工程热负荷预测该社区内热力工程为取暖用热水管网系统,近期采用锅炉房供热,后期改由热力公司提供。建筑内采用热水暖气片供热方式。供水温度为:95;回水温度为:70总供热面积为52.508万平方米,供热指标为80瓦/平方米。总热负荷为42000千瓦。锅炉房及管线布置规划锅炉房在社区中西部,和农机大院合用。建筑面积为100平方米。规划热力主干管管径为Dr300Dr150,在社区内枝状布置,各单元楼的支管管径控制为Dr100-Dr80。6、燃气工程该社区燃气供应近期采用瓶装供应,远期由镇域燃气中压干管引入。规划设置一处燃气调压站,位于社区东南部,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小区用气量采用人均用气量指标法进行,人均用气量指标为0.22标立方米/日,总用户为3248户,户均人口3.50人/户,小区总用气量约为2500标立方米/日。社区内采用管径为D200环形干管,各单元楼的主干管控制为D100-D70,社区入户支管呈枝状布置。7、有线电视工程弱电交换机房设置在小区入口处,宽带网线由交换机房接出后分别接至各栋楼,宽带网线为五类线,全部沿道路埋地敷设。8、工程管线综合规划(1)工程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A、管线带的布置应与道路或建筑红线平行。B、压力管让自流管。C、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D、易弯曲的让不易弯曲的。E、临时性的让永久性的。F、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G、新建的让现有的。H、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不方便的。(2)工程管线规划所有工程管线全部地下直埋,各种管线的平面布置及交叉点竖向布置,依据以上原则进行规划。(十二)环保环卫规划社区周边与自然生态系统间设置绿化过度带,沿水岸注重植被的覆盖,加强水土流失的保护。规划共设置68处垃圾收集点,集中收集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有物业管理部门定期转运至社区北部的镇驻地垃圾转运站,再运至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点处理。居民生活垃圾箱的布局,其服务半径不能大于70米,沿社区主要道路、商业集中区、中心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均应设置相应的废物箱。公共厕所在社区公共绿化独立设置4处,大型商场、各类市场、餐饮服务设施均应设置相应的公共厕所。(十三)综合防灾规划1、抗震防灾规划:建筑设计按照6度设防。社区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及其它空旷地为重要的避灾通道和场所。地震时易发生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剧毒物的仓库布置在社区附近时,要留出必要的安全防护距离。2、消防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本社区距离镇驻地不超过3公里,处于镇驻地的消防站辐射范围。社区内宽度大于4米的道路,不得随意占压,保证紧急情况下消防车辆的通行。社区给水管网是属生产、生活、消防共用系统,给水管网应以在生产、生活用水达到最高时,仍能供应消防水量为标准。规划在给水主干管每隔不大于120米,设消火栓一个,消防主给水管管径不得小于100毫米。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小区用地统计表项目名称数量所占比例(%)1、居住用地面积(公顷)50.97100住宅用地(公顷)29.8758.6公建用地(公顷)10.0721道路用地(公顷)7.9314.3公共绿地(公顷)3.16.12、其他用地面积(公顷)5.71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56.68(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规划总用地面积 56.68公顷 道路用地面积 4.20公顷 城市公共绿地 1.51公顷 建设用地面积 50.97公顷 总建筑面积 525080平方米 高层住宅建筑面积 56700平方米 多层住宅建筑面积 390480平方米 公建建筑面积 77900平方米 社区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2700平方米 高档会所建筑面积 2400平方米 沿街商业建筑面积 46000平方米 步行商业街建筑面积 17400平方米 沿105商业建筑面积 8600平方米 保留商业建筑面积 14300平方米 社区超市建筑面积 4400平方米 农贸市场建筑面积 6000平方米 十八班小学建筑面积 6100平方米 九班幼儿园建筑面积 2500平方米 六班幼儿园建筑面积 1800平方米 老年公寓建筑面积 6000平方米 规划户数 3248户规划人口 11368人户均人口 3.5人/户容 积 率 1.03 绿 地 率 36.5%建筑密度 22.26%日照标准:住宅不小于大寒日三小时,幼儿园不小于冬至日三小时,学校、老年公寓不小于冬至日两小时。其中:一期主要指标总建筑面积:100900平方米规划住宅建筑面积:79500平方米规划商业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公共设施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现状保留面积:3400平方米总户数:618户五、建设投资估算表项目建设总量、内容单位投资估价总投资估价(亿元)1、建筑工程44.72万平方米住宅:0.08(万元/平方米)公建:0.09(万元/平方米)4.22、道路工程7.93万平方米0.01(万元/平方米)0.0793、绿化景观工程(包含城市绿地和居住区绿地)11.1万平方米0.01(万元/平方米)0.1114、市政工程给水、污水、雨水、中水、供电、弱电、供热、燃气-0.55、征地47.97公顷150(万元/公顷)0.72合计5.61六、社区主要配套公建指标社区配套公建一览表功能类别项目建设标准数量(处)建筑规模(m2/)社区管理综合服务大厅每个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规划集中建设,位置在社区中南部的社区服务中心。11600党员活动室每个村建筑面积不小于100平方米。规划集中建设,位置在社区中南部的社区服务中心。1公共福利老年公寓按150个床位考虑,每个床位建筑面积40平方米。16000老年活动中心结合老年公寓设置,建筑面积不小于200平方米。1200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含计生站、防疫站、便民门诊等,建筑面积200平方米以上。2200文化体育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80平方米以上,并有必要的灯光、音响、服装、乐器等。3100互联网信息服务站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配有电脑、投影仪、投影幕等。150社区图书阅览室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350全民健身场地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包括篮、排球及小型球类场地,儿童及老年人活动场地和其他简单运动设施等。23000(用地)教育设施小学按60生/千人,45座/班配建;用地面积20平方米/座;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5%,应设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及100200平方米的器械场地。应配备一定停车集散场地。16100幼儿园按40生/千人,30座/班配建;用地面积15平方米/座;宜独立设置;应有独立院落和独立出入口。24300成人职业培训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结合社区管理中心设置。1150商业设施餐饮店主食、早点、快餐、正餐等便民超市按80平方米/千人配置14400其他便民服务设施洗染、美容美发、照相、影音文化、洗浴、旅店、综合修理以及辅助就业设施等。市场人均市场用地指标应为0.8-1.2m2/人16000邮政所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1200银行建筑面积20平方米以上1200市政公用公厕建筑面积25平方米左右,每10001500户设一处330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大于70米,垃圾集中处理率70%以上68热交换站(按供热系统技术要求设置)近期设置集中锅炉房。180燃气调压站每个中低压站负荷半径500m150配电房(按供电系统技术要求设置)540污水处理装置按照当前处理水平设置1300(占地)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