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3828698
资源大小:419.02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蚯蚓能够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蚯蚓属于( )A. 线形动物B. 腔肠动物C. 环节动物D. 节肢动物【答案】C【解析】【分析】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由许多体节构成,有刚毛或疣足。【详解】蚯蚓在土壤中生活,以腐烂的植物为食,营腐生生活。蚯蚓身体呈长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体壁有发达的肌肉,肌肉与刚毛配合可以完成运动,属于环节动物。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关键是熟记蚯蚓的形态特点。2.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 根B. 茎C. 叶D. 花【答案】C【解析】【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据此解答。【详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其次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蒸腾少量的水分,也能进行一定的蒸腾作用,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根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茎具有运输和支持的作用。花与繁殖有关。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3.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包括( )A. 由肉食性到草食性B. 由简单到复杂C. 由低等到高等D. 由水生到陆生【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详解】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所以,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不包括“由肉食性到草食性”。故选A。【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解题的关键。4. 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按说明书服用。非处方药简称( )A. OTCB. RXC. QSD. AA【答案】A【解析】【分析】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要做到安全用药。【详解】非处方药是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物,其简称是OTC。故选A。【点睛】熟记安全用药知识是解题关键。5. 下列动物,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 鲤鱼B. 青蛙C. 蜥蜴D. 家鸽【答案】D【解析】【分析】(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详解】鲤鱼属于鱼类,青蛙属于两栖动物,蜥蜴属于爬行类,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变温动物。家鸽属于鸟类,它们的体表大都被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故选D。【点睛】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6. 科学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 )A. 细胞B. 器官C. 组织D. 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2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详解】化学起源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在原始海洋中逐渐积累,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能够生长、生殖、遗传的原始生命。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选D。【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命的起源是解题的关键。7. 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稻新品种,袁老改良作物品种是利用了( )A.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 基因的多样性C. 生态环境的多样性D. 生态因素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详解】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从而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熟知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 下列生物中不能独立生活的是( )A 衣藻B. 流感病毒C. 水螅D. 草履虫【答案】B【解析】【分析】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详解】AD衣藻、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身体只由一个细胞构成,生活在水中,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AD不符合题意。B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B符合题意。C水螅,属于腔肠动物,是多细胞生物,C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熟知病毒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刺激C. 兴奋D. 神经冲动【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故选A。【点睛】正确识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0. 红细胞的功能是( )A. 止血B. 吞噬病菌C. 运输氧D. 防御和保护【答案】C【解析】【分析】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浆的水分有调节体温的作用。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也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白细胞是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有细胞核,但比红细胞大,能吞噬病菌,有防御保护功能。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无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凝血的作用。故选C。【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血液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11. 下面的表示人体做一个动作包括的几个步骤,这些步骤发生的正确顺序是( )骨绕关节活动相应骨受到牵拉骨骼肌收缩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因此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骨骼肌收缩、相应的骨受到牵拉、骨绕关节活动。故选B。【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人体运动产生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2. 蝗虫和青蛙生殖发育的共同点是( )A. 无性生殖,变态发育B. 无性生殖,不完全变态C. 有性生殖,完全变态D. 有性生殖,变态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1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2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详解】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春末夏初,是青蛙的繁殖季节。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发育过程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因此,青蛙在生殖发育方式属于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所以,蝗虫和青蛙生殖发育的共同点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蝗虫和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13. 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由此可知蜜蜂具有( )A. 社会行为B. 取食行为C. 迁徙行为D. 领域行为【答案】A【解析】【分析】社会行为1概念:动物营群居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2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3常见的动物:昆虫类的蚂蚁、蜜蜂;狮子、大象、狒狒、猴子、狼等多数高等动物。【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蜜蜂的群体中有蜂王、蜂后、工蜂。说明蜜蜂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所以,蜜蜂具社会行为,A正确。B取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如:鲸鱼吞吃小鱼;蟒追捕青蛙,B错误。C随着季节的变化,生物定期的沿相对稳定的路线,在繁殖地和越冬地(或新的觅食地)之间作远距离移动的过程是迁徙行为,C错误。D领域行为是指动物占有领域的行为和现象。如“狗撒尿做标记”是狗的领域行为,D错误。故选A。【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4. 当有人突然晕倒时,需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号码是( )A. 119B. 122C. 120D. 110【答案】C【解析】【分析】出现意外、危机时,我们要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详解】119是火警报警电话;122是道路交通事故报警电话;120是急救中心;110是匪警。所以,当有人突然晕倒时,需拨打急救电话。急救电话号码是120,故选C。【点睛】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常用的紧急电话,同时采取科学的自救措施应对紧急事件。15. 下列关于DNA和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NA是遗传物质B.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C. 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 DNA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有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这些片段叫做基因。【详解】A有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绝大多数病毒及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均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A正确。B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DNA片段,因此,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B正确。C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C正确。D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包含DNA,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和DNA相关的知识。16. 植物的营养器官不包括A. 根B. 茎C. 叶D. 果实【答案】D【解析】【分析】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据此答题。【详解】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见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所以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因此,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故选D。【点睛】熟练掌握植物的六大器官,理解它们的功能,并区分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是解题的关键。17. 下列关于性别与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女孩B. 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男孩C. 性染色体组成为Y的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女孩D. 性染色体组成为X受精卵发育成的孩子是男孩【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性别遗传:【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故选A。【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是解题的关键。18. 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 左心房、右心房B. 左心室、右心室C. 左心房、左心室D. 右心房、右心室【答案】C【解析】【分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心脏的左右是不相通的,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详解】心脏的四个腔中,左心室流的是动脉血,右心室流的是静脉血;因为右心室是肺循环的起点,肺循环使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经肺循环后流回心脏的左心房,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开始体循环,体循环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经体循环流回心脏的右心房。故选C。【点睛】掌握心脏的结构。19. 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是( )眼球壁 小肠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 肺泡壁 左心室壁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2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这些特点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3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数目多,增加了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壁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壁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壁构成,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所以,小肠绒毛壁 、毛细血管壁 、肺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注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0. 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的性状相同,基因组成就一定相同B. 生物的基因组成相同,性状就一定相同C. 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D. 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环境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性状是指生物体所有特征的总和。基因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详解】A性状相同,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豌豆高茎基因组成就有DD与Dd.,A不符合题意。B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生物体有许多性状明显地表现了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大家熟悉的萝卜,长在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颜色是有差异的,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C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种个体杂交时,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知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还受到环境的影响。二、综合题21. 图一是桃花的基本结构图,图二是植物某生殖方式的部分图解,据图回答:(1)图一中的_(填标号)和_(填标号)是花的主要结构。(2)图二中的为_,图二所示的生殖方式为_生殖。(3)胚珠里面的_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受精完成后,_发育成种子。【答案】 . . . 受精卵 . 有性 . 卵细胞 . 胚珠【解析】【分析】花的结构:【详解】(1)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内有一个或多个胚珠。花蕊(雌蕊和雄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它们是花的主要结构。故图一中的(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2)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不是所有植物都具有的,而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所以,图二中的A为受精卵,图二所示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3)由以上分析可知: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花的结构和功能、绿色开花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2. 表1为大气中气体成分的含量与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含量比较表,表2为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和尿液主要成分(克/100毫升)比较表,回答下列问题。表1 气体成分大气呼出气体氮气78%78%氧气21%16%二氧化碳003%4%水007%11%其他气体09%09%表2主要成分血浆中肾小囊中尿液中水909896蛋白质80030葡萄糖01010无机盐07207211尿素00300318(1)表1中,与大气成分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中_减少,减少的这部分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_被利用。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_系统输送到肺,经呼气排出体外。(2)表2中,与肾小囊中液体相比,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说明肾小管能_肾小囊中液体内的全部葡萄糖,人体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_及多余的水。(3)如果某人泌尿系统正常,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胰岛分泌的_过少。(4)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答案】 . 氧气 . 线粒体 . 循环 . 重新吸收(重吸收、吸收) . 尿素 . 胰岛素 . 排泄【解析】【分析】(1)呼吸全过程如图:(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3)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水分、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汗腺分泌汗液通过皮肤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肾脏形成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详解】(1)由表1中数据可知,与大气成分相比,人体呼出气体成分中氧气减少,这是因为吸入的气体中的一部分氧气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里,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处,在这里,组织细胞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且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泡处,随呼气排出体外。(2)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在肾小囊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人体排尿主要排出无机盐、尿素和多余的水。(3)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有一定的限度,浓度超过了肾糖阈,就不能被重吸收,尿中就出现尿糖,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但如果某人泌尿系统正常,尿液中却出现了葡萄糖,可能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过少引起的。(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点睛】熟记呼吸的全过程,尿液形成的过程、排泄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23.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资料一: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羊以草为食,狼以羊为食,狼死后,尸体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资料二:直到19世纪中叶,人们仍不知道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当时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把鹅颈瓶中的肉汤煮沸,杀灭其中的细菌,一年后肉汤仍澄清,没有细菌繁殖。打断瓶颈一天后,肉汤变混浊,细菌在肉汤中繁殖。该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资料三: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处于高水平流行时期,通过广泛的疫苗接种,建立群体免疫是当前控制疫情的重要环节。国家卫健委6月3日通报:截至6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疫苗704826万剂次。(1)在资料一所述的生态系统中,_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_。(2)资料二中巴斯德的实验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_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把细菌和真菌_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可以防止食品腐败。(3)资料三中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接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_。注射新冠疫苗后,人体对新冠病毒具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属于_免疫。【答案】 . 草 . 生态平衡 . 自然 . 杀死(杀灭) . 保护易感人群 . 抗体(免疫球蛋白) . 特异性(后天性、获得性)【解析】【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作生态平衡。2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通过注射疫苗获得的免疫力属于特异性免疫。【详解】(1)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在资料一所述的生态系统中,草是生产者。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2)巴斯德将瓶中新鲜的肉汤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肉汤不腐败,表明没有出现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肉汤中,不久肉汤就腐败了,表明肉汤中出现微生物了。该实验有力的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3)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到人体后,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起到免疫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故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接种疫苗的目的是:保护易感人群。所以,资料三中接种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免疫球蛋白)。注射新冠疫苗后,人体对新冠病毒具有免疫力,这种免疫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属于特异性(后天性、获得性)免疫。【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腐败的原理、传染病的防治措施是解题的关键。24. 回答下列与实验有关的问题。(1)针对“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这一问题设计对照实验:首先在甲、乙试管内分别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_。 (2)“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用于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皿和培养基是经过高温灭菌的,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还是接种后进行?_ (3)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对光时,要转动图中_(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图中_(填标号)所示的结构下降镜筒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制作酵母菌临时装片时,用_染色能在显微镜下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成棕褐色的细胞核和蓝紫色的淀粉粒。(4)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中,盖盖玻片时,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_,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5)生物学实验中观察的生物材料不同,使用的观察仪器就有所不同。观察种子的结构使用的观察仪器是_,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使用的观察仪器是_。(6)下图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装置(其内的植物枝条取自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植物),该装置所示的对照实验变量是_。将实验装置光照几小时后,取下甲、乙装置内的叶片分别放入两个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变成黄白色后用清水漂洗,滴加碘液,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出现的现象是:甲装置中的叶片变成蓝色,乙装置中的叶片没有变蓝,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 【答案】 . 唾液 . 接种前 . . . 碘液(稀碘液) . 水滴 . 放大镜 . 显微镜 . 二氧化碳(CO2) .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2)图中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镜臂,载物台,目镜,镜筒,转换器,物镜,遮光器,反光镜。【详解】(1)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变量应该是唾液,甲试管与乙试管要以唾液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他条件都应相同,因此向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清水,那么应向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2)在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中,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可以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然后把培养基和所有用具进行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原有的病菌,以防杂菌对实验的干扰,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高温灭菌应在接种前进行。(3)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可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若室内光线较暗,应选用凹面镜,直到白亮视野出现。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避免损伤物镜和玻片标本。取一滴黄色的酵母菌培养液制成临时装片,用碘液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细胞核和淀粉粒。(4)盖盖玻片的正确步骤: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5)观察种子的结构要使用放大镜,借助显微镜观察叶片的横切面切片。(6)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因此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吗?”的实验中,变量是二氧化碳。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甲装置内装的是清水,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乙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甲装置内有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变蓝,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我们要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