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
资源ID:93838650
资源大小:44.5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1分)(-)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 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 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 剔眼光的检验。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的“匠北己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 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 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 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 的世界。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柄标尺一把牡,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 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 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 “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 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 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 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 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 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 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 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 神的践行者。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 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躬耕”,亲自耕作;“羸疾”,瘦弱的疾病;“偃卧”,仰卧。(2) “安勤苦”,安于勤苦清贫的生活;“同志”,志趣相同;“耻。意动用法,以为耻辱;“后代”, 下一个朝代。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名潜,字渊明。济阳柴桑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晋国的大司马。陶渊 明自少时便有很高的志趣,而且博学多才,文章写得很好,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 曾经著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时看过的人都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因为家庭贫穷,亲人年迈,陶渊明不得不出仕做了江州祭酒。因为不能忍受官吏的职责约束,不久就 自己解职回家了。州郡征召他做主簿,他不去上任。(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 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望他,(他)僵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对他说: “我听说贤人处世,天下无道就归隐山林,有道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 受苦? ”陶渊明回答:“我怎么敢奢望成为贤人,只不过是志向达不到啊。”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他却 挥手叫檀道济离开。后来陶渊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他曾对自己的亲友说:“我姑且暂时去弹奏那弦歌(指做文官),为 将来隐居生活做准备,可以吗? ”当政者听说后,就让他去做彭泽县令。公家的田地全叫下属种秫(高 粱),说:“我只要常常能醉于酒就知足了。”妻子和子女坚持请求种粳米(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 田地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到了年末,恰逢州郡派遣督邮来视察,县吏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束上带子 (穿正装)去拜见他J陶渊明长叹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去向乡里小儿低头弯腰!”当天就解 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朝廷征召陶渊明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结识他,却不能使他前来(指叫陶 渊明来他府上)。陶渊明曾经去庐山游玩,王弘让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准备了酒具,在半路栗里(地名) 邀请他。陶渊明的脚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二小僮抬着竹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过了一会 儿,王弘来了,陶渊明也没有抵触的情绪。先前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济阳和陶渊明交情深厚,后来他做了始安郡的太守,经过涪阳的时 候,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想邀请颜延之赴宴,却整天都找不到。 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两万文钱给陶渊明补贴家用,陶渊明却派人全送去酒家,以便日后能方便地买 酒喝。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陶渊明走出宅边,在菊丛中坐着,过了很久,采了满手菊花。正好赶上王弘 送酒来,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但是却收藏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喝得尽兴,就弹 拨无弦琴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 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先回去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 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取下头上的葛巾漉酒,漉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的清贫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自从宋高祖的基业渐渐兴盛,陶渊明再不愿意做官。元嘉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橘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本诗是诗人晚年客居湖南时的作品,于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写于从岳州前往潭州途中。 此时作者滞留湖湘,以舟为家。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诗人的真实处境,并以燕子衔泥筑巢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景象,引出所咏对象一一燕子。B.诗的第三、四两句运用拟人修辞,用燕子的疑惑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情与长期漂泊的无奈。C.最后两句,前十一字是字字写燕子,深情而无奈;后三字转而写诗人自己,凄楚悲怆,感人肺腑。D.本诗所咏之燕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14 .杜甫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尤其是七律,千锤百炼,可为典则。请分别赏析本诗颔联、颈联使用的艺术 手法。【1314题答案】【答案】13. D 14.先前飞入故园还曾识得主人面,如今又到社日,燕子却远远看着我,似乎不再认 识我。运用对比,夸张,拟人,突出诗人漂泊流离,老态尽显,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境。天地广阔,小小的燕子四处为家没有定居之所,与飘飘荡荡托身于茫茫江湖中的我何其相似呢?运用叠 词,对偶,渲染出人怜燕,燕怀人的陪伴之情,写出自己的寂寞寥落之情。【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I),“本诗所咏之燕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昔日繁华的衰落、世事的沧桑”错误,本诗所咏之燕居无定所、 天涯飘荡,是诗人自己漂泊处境的真实写照,不是见证历史的衰落、世事的沧桑。故选D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是对燕子形象的描绘。通过写故园相识的旧燕,正凄然而又疑 惑地看着自己,写出了作者流浪他乡的沧桑变化。“识”与“看”都写的是燕子的动作、情态,也都涉及 诗人。其实这只是诗人自己的想象,是诗人眼中看到的燕子的动态,是燕子的人格化。先前燕子还曾识得 主人面,如今燕子却远远看着我,似乎不再认识我,通过对比,突出自己今不如昔的悲惨处境和凄凉心 境。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 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描绘的是燕子的居无定所、天涯飘荡,诗人对燕子的悲悯,实际上是对自己 漂泊处境的自怜自惜。这两句话是对偶,“处处”“飘飘”运用叠词,写自己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 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写出自己的寂寞寥落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7小题,共14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刚登上山顶时看到的冰雪覆盖、雪光耀眼的句子是“,(2)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J(3)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 人至深。(4)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5)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状的句子是:, o(6)劝学中“,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7)韩愈师说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用“, "说明谁懂 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15题答案】【答案】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寄蜉蟾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舞幽 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婺妇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触胪千里 .旌旗蔽空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苍、负、烛、蜉、峭、渺、沧、粟、壑、蔑、臾、羡、触、胪、旌、砺。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来源于民间的艺术形式,相声对民众而言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始终和人民的思想感情、社会生 活,反映了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相声远非会背几段贯口会讲几个笑话便能轻松驾取,”于 嬉笑诙谐之处,包含绝大文章”,方能称得上精品。例如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 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漫话燕京以别解 的方式从历史知识中提取出许多 的笑料,使人一笑之余又有所启迪;反观当下,对于传统相声 与相声传统缺乏足够的辨析能力,地将规矩、行话等当作不可或缺的相声传统,却有意无意地忽 略了对相声传统的深层认知,从而使相声作品少了些相声本应有的精气神。今天的从业者要对传统相声之 精华多一些钻研与领悟,并将其运用到新相声的创演中;要始终保持与时代精神,向生活要笑声。这样才能实现新的历史时期相声的可持续发展。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休戚相关B.息息相关C.休戚相关D.息息相关A.休戚相关B.息息相关C.休戚相关D.息息相关言近旨远 言近旨远 耐人寻味 耐人寻味一厢情愿一意孤行一意孤行一厢情愿同频共振同声相应同声相应同频共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对作 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B.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由衷感佩 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C.窝头论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从百姓日常饮食中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让人由衷 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D.窝头论从百姓日常饮食中以骈文的形式夸张的手法生发出喜剧因素,令人解颐的同时也对作者的 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她磕磕巴巴地说:“可是太太我不知道你一定是认错了。”B.对政治的敏感,对生活的敏感,对性格的敏感,这是作家必须要有的素质。C. “还没结婚吧?” “”她飞红了脸,手扭在一起,更加忸怩起来。D.在饥肠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突然看见一缕炊烟,也许不会有什么比它更亲切了。【1618题答案】【答案】16. D 17. C 18. B【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组,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对象指人。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指物间关 系。语境指相声和民众思想感情、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物与物间,故应选择“息息相关二第二组,言近旨远:话很浅近,含义却很深远。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 境中有“有所启迪”的提示,故应选择“耐人寻味”。第三组,一厢情愿:指只管自己一方同意,而不管对方是否同意;也泛指完全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客 观条件是否允许。一意孤行: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下文有“忽略了对相 声传统的深层认知”提示,故应选择“一厢情愿”。第四组,同频共振: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共鸣或走到一起,往往指思想、意识、言论、精神状态等方 面的共鸣或协同。同声相应:同类性质的事物互相感应,形容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语境中的 使用对象是“相声”和“时代精神。不是同类性质的事物,故应选择“同频共振”。故选D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B.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谓语“由衷感佩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不搭配。D.语序错误,“从百姓日常饮食中”应该放在“手法”之后;搭配不当,句子主语“窝头论”和后面的 谓语“对作者的独具匠心和文学功力由衷感佩”不搭配。故选Co【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材料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A.表示说话时断断续续;B.表示列举的省略,与材料中省略号用法相同;c.表示对话中的沉默不语;D.表示语意未尽。故选Bo19.下列词语中,19.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瞌(ke)绊 恐吓(he) B.冠(guan)冕 自诩(xU) 量(lidng)体裁衣礼尚(shang)往来子丑寅卯(mao)残羹(geng)冷炙C.沧(cang)翠 *驯(xCm)鸽 望洋兴(xing)叹 引人入胜引人ng)D.间(jidn)隙坍(tui)圮豁(hu6)然开朗 混混(hiin)沌沌【19题答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 “瞌绊”的“瞌”应为“磕”;“量体裁衣”的“量”应读liangoC.“沧翠”的“沧”应为“苍二D. “坍圮”的“坍”应读tGn;“混混沌沌”的“混”应读故选Bo2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瘦削(xue)B.孱(chan)弱 *C.累(1-)赘D.诧(chG)异【20题答案】【答案】C【解析】A瘦削(xue)B.孱(chan)弱 *C.累(1-)赘D.诧(chG)异【20题答案】【答案】C【解析】创(chuang)伤繁冗(rong)剔(tl )除 *摒(bing)弃 桑梓(Z1)引擎(qing) *簇(c£i)新 脑髓(sui)沁(qing)人心脾数(shu)见不鲜撇(pi。)不开攥(zuan)着钱【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 “沁人心脾”的“沁”,应读作“qin”。B. “数见不鲜”的“数。应读作“shub”。D. “脑髓”的“髓”,应读作“sui”。故选Co.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像“南极墙”这样的巨大宇宙结构,虽然罕见,o然而这还不是宇宙中最大的结构。2003 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被称为“史隆长城”的巨大丝状结构,长度可达13. 7亿光年。2013年,天文学 家发现了迄今发现的最大宇宙结构一一武仙一一北冕座长城。其长度可达100亿光年。这些?由 于万有引力,宇宙中密度较高的区域会产生较强的引力,将周围物质吸引过来,逐渐形成了星系以及更大 尺度的结构。现代宇宙学表明,宇宙是由暗物质、暗能量主导的,但暗物质究竟是什么,目前不得而知。 而如“南极墙”等宇宙大尺度结构中,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质。对于“南极墙”的研究既关乎银河 系,也可能 o这项研究还需科学家进一步努力。【21题答案】【答案】.去M也)并非个例.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从何而来.为我们寻找暗物质指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补写句子的基本能力。第一个空根据“像南极墙这样的巨大宇宙结构,虽然罕见”,填入和“虽然”搭配的关联词语,即 “却并非个例”;第二个空根据“2却3年,科学家又发现了一个20却年,天文学家发现了迄今发现的 最大宇宙结构”和问号,填入对这个问题的疑问,即“宇宙中的'庞然大物'从何而来”;第三个空 根据“很可能藏匿着大量的暗物质”,填入一种可能性,即“为我们寻找暗物质指路:注意字数限制。【点睛】做补写句子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上下 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填写上恰当的语 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作答。四、写作(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但每个人的青春色彩各异。当下,社会上流行着各种标记青年群体的“标 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佛系青年作为新时代青年,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围绕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2题答案】【答案】略【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从材料来看,主要对青春进行了阐述,先指出青春只有一次并且色彩各异,然后指出各种青春的标签,不 同的人对青春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不同人的青春有着不同的“标签”。“爱国青年、热血青年、丧系青年、 佛系青年”都是青春的痕迹,青春是闪亮的岁月,对所有的事物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抱负,如泉涌般的 求知欲,支持着我们不断的吸收各种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时的彷徨与无助。我 们在青春时期肆意追求梦想,梦想不曾走远,我们的奋斗,我们的拼搏,我们与现实的抗争,不会结束, 会有结果。当然,这些“标签”里,我们要有一个褒贬是非,如对“爱国青年” “热血青年”是一种肯定,而对“丧 系青年”“佛系青年”则应该揭示其根源,指出其问题。【立意】1.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理想不可灭,勇气不可失;2 青年要立志做大事;.把青春奋斗融入时代主题;3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负责的青春不迷茫;4 .青春需要不懈的奋斗。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人的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也没太多不同。B.虽然工匠同世界脱节,但他们同样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C.坚守工匠精神就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D.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是我们生命的尊严;也是社会品格和国家形象的写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段借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的感慨,引出这篇新闻评论的话题:时代品质和工匠精神。B.文章第段阐明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工匠精神对于企业和国家发展都有重要 作用。C.文章第段主要是辩证分析,在反驳错误认识中对比立论深化认识,阐明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和意 义。D.文章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层层深入地论述工匠精神的内涵与意义,增强了语气,使表达更加有 力。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匠”随着时代发展具有了新的含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而这种精神 改变着世界。B.坚守工匠精神有着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的意 义。C.发扬工匠精神有着积极 时代意义,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但我们应以成功为旨归,成为工匠精神 的践行者。D.工匠精神的概念并不局限于人,有工匠精神的个体可以是人、企业,也可以是国家、民族,甚至是一 个时代。【13题答案】【答案】1. D 2. D 3. C【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所以人的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也没太多不同”说法错误。原文第段的表述是“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 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人的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是有差别的,且 “职业的高低贵贱”与“职业品质和专业精神”没有因果关系。B. “虽然工匠同世界脱节”说法错误。原文第段为“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 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工匠同世界脱节”是有的人的看法,不是客观事实。C. “坚守工匠精神就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表述错误。原文第 段的表述是“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 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选项把“并不是”变为“就 是",否定原文的观点。故选Do【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D. “文章第段运用比喻的手法”分析错误。由“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 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 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定”可知,运用三组“没有怎能有”的句式,构成 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D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我们应以成功为旨归”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的表述是“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 功铺就通天大道”。故选Co(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 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 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 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已明说我的病目前 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 敷、熏、炙。“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 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 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 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 亲已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 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 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 J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 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 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 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 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 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 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 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 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 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 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 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 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 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 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二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B.在质朴的老街坊眼中,生活、健康与工作显然比文字、比获奖更正要。C.母亲以为合欢树第三年的复生“是个好兆头:作者写这一点是暗示,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 点迷信了。I). “悲伤也成享受”,是说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一开头就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使母亲的形象显得率真可爱,这与后文中母亲因 操劳而早逝的可敬形象构成对比。B.文章以小见大、借物写人,通过小小的合欢树表达深深的母爱和对母亲的思念。C.作者选择10岁,20岁,30岁这三个时间段的事情来联结全篇。说明“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里都有 母亲的付出、坚持、爱、希望。D. “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体现 出“我”重新回首这件事时,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愧疚和歉意,以及深深的自责。6.作者为什么不用“我的母亲”为题,而用“合欢树”为题?【4飞题答案】【答案】4. C 5. D6.合欢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合欢树是母爱的象征和化身。母亲把对“我”的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合欢树里还有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我”对合欢树那种既渴望相见,又刻意回避的 复杂情感,正是“我”对母亲无比怀念之情的深刻表现。合欢树是作者个人命运的写照。合欢树从弱小到长大、长强长壮与史铁生由残疾到对生命有所感悟,坚 定地活下来有相似之处。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病中的作者的象征。【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C. “母亲是因为操心儿子的病以致有点迷信了”错误,母亲认为“是个好兆头”一方面是为合欢树高兴, 另一方面也对生活,特别是对“我”充满了新的信心。故选Co【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D.“内心充满对母亲的愧疚和歉意,以及深深的自责”错误,作者写作此文时母亲已经去世,作为回忆的 内容,应该体现对母亲的敬意与眷恋。故选Do【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情节结构上,文章写邻居劝“我”回小院看合欢树,接着写“我”回忆当年母亲种合欢树的情景,再写 “我”回小院、想看合欢树而不得的情景,因此,合欢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形象上,由“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 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花盆里”“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 意”可知,母亲把对“我”的爱融入在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中,母亲当时一心养育合欢树,寄托着 母亲对“我”的爱。由“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 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着那棵树吧”“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可知,“我”内心矛 盾纠结,既想念母亲,想念小院,又不想回去看,再由“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 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可知,合欢树包含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沉重的愧疚。 合欢树最初不发芽,后来长成小苗,然后长成小树;“我”生病、残疾,最后对生命有所感悟,坚强地生 活了下来。合欢树是“我”的象征,“我”和“合欢树”有相似的命运。所以母亲悉心照顾的合欢树就是 病中的作者的象征。二、古代诗文阅读(48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传萧统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沼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 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 世,奈何自苦如此? ”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 ”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 田悉令吏种秫,日:“吾常得醉于酒,足矣! ”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 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即日解绶去 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 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途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涪阳与渊明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河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 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 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 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 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 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 (有删改)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8 .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C.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D.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 欣然便共饮酌/.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径,因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曾开三条小径,后人便以三径代 称住宅庭院。8 .解绶,古人为官时将系有绶带的印信佩戴在身,解下印绶,即辞免官职。类似表示辞官的词语还有 “解官”“解印”。C.高祖,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等,文中的 “曾祖”也是庙号。D.元嘉,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为汉武帝首创,历代帝王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儿个。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被当时人认为是他的真实写照;他在 辞去彭泽令时又写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家庭贫困,亲人年迈,曾做州祭酒,但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了;此后还担任过州主 薄、镇军、建威参军、彭泽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的粮食和肉,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 愿意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酒酣之时就抚弄无弦琴以寄托情感;如果 自己喝醉了,就叫客人先回去。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于半道栗里要之/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B我醉欲眠,卿可去/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C.时人谓之实录/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D.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微斯人,吾谁与归(醉翁亭记) 11.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潜)辄抚弄以寄其意。A.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B.能以径寸之木(核舟记)C.策之不以其道(马说)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712题答案】【答案】7. C 8, C 9. B 10. D 11. A12. (1)(陶渊明)亲自耕作,种田自给,于是得了瘦弱的疾病(饿得又瘦又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去探 望他,(他)仰卧在床贫困挨饿好几天了。(2)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苦清贫的生活,和陶渊明志趣相同。(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 宰相,以自己降低身份为后一个朝代做官为耻辱。【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陶潜曾经去庐山,工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 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后,陶潜欣然和庞通之一 同饮酒。本题中,“尝往”的宾语是“庐山”,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于半道”是下句的状语,应与上句断开,与下句相连;“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中“篮舆”是一个名 词,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故选C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文中的'曾祖'也是庙号”错误。“曾祖”指的是祖父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