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课学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第7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docx
-
资源ID:93843020
资源大小:96.97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用微课学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第7章 无线局域网技术.docx
XXXX学院教 案教师姓名授课日期年 月 日 第周授课班级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项目(或章节)第7章无线局域网技术教学场所要求理实一体教学所需时数4课程类型A (纯理论课) VB (理论+实践课)C (纯实践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无线网络的基本概念、标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的应用。理解: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了解:无线加密标准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能力目标:会组建Ad-Hoc模式无线对等网。会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局域网教学重点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教学难点无线加密标准和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但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 学生较喜欢计算机操作,理论知识较缺乏。教学设计从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入手,导入本项目,进而展开对无线局域网基础、无线局 域网标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无线局域网的组网模式、服务集标识SSII)、无 线加华标准等知识的讲解,从组建Ad-Hoc模式无线对等网、组建Infrastructure 模式无线局域网等方面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课外作业学习拓展知识,完成习题练习。教学反思1 .各种无线局域网标准的区别(工作频段、传输速率)。2 .无线加密标准WEP、WPA、WPA2应用场合。3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内容1.项目提出赵刚家里原有两台台式计算机,为了方便其移动办公,老板刘明给 其配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许多家庭拥有了多台计算机。如果再 采用传统的有线组网技术组建家庭网络,需要在家中重新布线,不口避 免地要进行砸墙和打孔等施工,如此不仅家中的原有装饰被破坏,而且 裸露在外的网线也影响了室内的美观。笔记本电脑方便移动的优势也得 不到充分发挥。赵刚想重新组建家庭网络,又不想砸墙、打孔,为此,赵刚请好友 李亮帮助解决此问题。2.项目分析利用无线网络技术可解决以上问题。只需购买无线网卡和无线路由 器,安装后,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并对其进行适当配置,使各计算机 能够在无线网络中互联互通,组建家庭无线局域网。使用无线网络技术让家中所有计算机不必通过网线连接,就可以形 成简单的无线局域网,方便家庭办公和移动办公。为使家中所有区域都 覆盖有无线信号,最好采用以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为中心的接入方 式,连接家中所有的计算机。家中的计算机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能有 效地接收无线信号,这也是最理想的家庭无线网络模式。为实现上述设计,需要购买无线网络接入设备,给家中所有计算机 安装无线网卡,配置成无线网络环境中的终端设备,同时还需购买无线 路由器(或无线AP)。考虑到无线路由器(或无线AP)花费较高,而且 家庭对无线网络的性能要求不高,如果只想布置一个简单的家庭无线网 络,也可组建简单的Ad-Hoc模式对等无线网络。为了使无线网络更加稳定、可靠,可组建Infrastructure (基础结 构)模式无线局域网。首先,通过有线方式把某台计算机连接到无线路 由器,对无线路由器的IMN 口连接类型、DHCP、SSID号等进行设置。再 在每台计算机中安装无线网卡,确保无线网卡能正常运行,然后分别对 接入的无线网络设备进行简单的协议配置,保证家庭中所有的设备之间 具有相同的工作模式和相同的无线网络标识符号,从而使整个家庭处于 无线网络之中。3 .相关知识点无线局域网基础;无线局域网标准;无线局域网接入设备;无线局域网 的组网模式;服务集标识SSID;无线加密标准4.项目实施任务1:组建Ad-Hoc模式无线对等网IP:192, 168.0. 1Mask:255. 255. 255. 0IP:192, 168.0. 1Mask:255. 255. 255. 0IP:192, 168.0. 2Mask:255, 255. 255. 0(1)安装无线网卡及其驱动程序。(2)配置PC1计算机的无线网络。(3)配置PC2计算机的无线网络。(4)网络连通性测试。详见教材P129。任务2:组建Infrastructure模式无线局域网(1)配置无线路由器。(2)配置PC1计算机的无线网络。(3)配置PC2、PC3计算机的无线网络。(4)网络连通性测试。详见教材P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