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docx
单元综合检测一(第一单元)(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L西周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后派出周王比 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由此可见,分封制()A.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注重构建森严的血缘等级D.树立了周王的至尊权威解析:根据题干中“开发了一些原来领土中比较边远的地区,然 后派出周王比较信任的诸侯,让他们去统领这些地区”可以看出,分 封制的推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可 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排除B项;材料与血缘 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周王的权威无关,排除D项。答案:A2.秦朝的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如“三公”相互牵制,任何 人都无法独揽大权。秦朝中央机构的设置()A.使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控B.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高峰D.具备了民主政治的最基本特征答案:B16 .陈旭麓先生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说:“戊戌变法作为一 个运动,其核心内容便是,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这说明戊戌变 法()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解析:A项指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B、C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 现,所以A、B、C三项均可排除;依据材料“开官智、开绅智、开民智” 可知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 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洪52分)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讨论国家军政 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不失为在君主专 制制度之下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晚年的秦始皇推行极端的君 主专制,行踪诡秘,君臣悬隔,身为丞相的李斯都无法与皇帝相见,朝 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材料二 美国国会是美国最高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两 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每州2名,共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o众议员按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共435 名,任期2年,期满全部改选。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 务。材料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 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召集。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每届任期五年。(1)根据材料一,指出“朝议”制度的得失。(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国会的构成体现的原则,并简析其意义。(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对国家议政制度的看法。(6分)解析:(1)由材料一 “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可知,“朝议”制度虽然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 失误,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其作用很有限。(2)关于“原则”,由材 料二中“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可得出民主原则;由材料二中“参、众议员均系专职,不得兼任政府职务”可得出分权与制衡原则。关于“意义”,对美国而言,可以从维护美国的社会稳定、美国的独立与统一两方面进行分析,对世界而言,可从对世界历史产生 了深远影响方面进行分析。(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代表大会作 为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 建设,保障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关于“看法”,依据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家性质决定议政制度的性质,君主专制政体 下,“议政”制度是为绝对皇权服务的,民主政体之下,议政制度能够 体现民意;人民议政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只有人民掌握国家政权 的民主社会,民主才是真正广泛的、真实的。答案:(1)通过朝议,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但在极端君主专制制度下其作用有限。(2)原则:民主原则;分权与制衡原则。意义:为美国的发展和稳 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与统一,也对世界历史 产生了深远影响。(3)作用:推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治制度的建设;保障了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看法:国家性质决定议政制度的性质;人民议政是民主社会的重要特征。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唐代,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凡涉及军国大事 的重票事宜都需要经过三省,即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 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在贞观年间,唐太宗给予一些资历比较 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 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摘编自温帅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及其影响材料二 中枢缺乏协调,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导致政事拖延、 决策失误。有鉴于此,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 策。然终洪武一朝,设官参与决策始终是末流,并非常态。永乐时,明 成祖朱棣以解缙等入值大内,预机务,作为近侍,于内廷参与决策。这 一做法在仁、宣两朝逐渐成为惯例。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衔于大内当值, 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开 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摘编自刘瑞华明洪武至正统中枢决策制度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皇帝让众多官员参与 宰相事务的目的,并简评唐代三省六部制。(8分)(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洪武至正统年间中枢决策制度的演变,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演变的原因。(6分)解析:(1)第一小问目的,由“凡涉及军国大事的重要事宜都需 要经过三省”得出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由“给予一些资历比较 浅的官员'参知政事'的名号,给予一些资格较老的官员'平章事' 或'同三品'的名号,以参与宰相事务”得出集思广益。第二小问简 评,由“中书省进行诏书的起草,门下省负责批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 行”得出三省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 了比较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结合三省六部制设立的目的得出分散了 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结合三省六部制的运行得出提高了办事效 率;结合三省六部制的实质得出该制度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2) 第一小问演变,由“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 “朱元璋先后设立了四 辅官、殿阁大学士辅佐决策” “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 式”得出由皇帝独掌决策权转向内阁辅佐决策,类宰相化。第二小问 原因,由“中枢缺乏协调”得出废除宰相致使中枢决策协调机制缺失; 由“大量事务须由皇帝亲裁,导致政事拖延、决策失误”得出决策权 过分集中导致政务处理效率降低;由“亲近重臣加大学士衔于大内当 值,负责奏章的初步处理正统初年,外廷委任三杨,内廷宠信王振, 开始了内阁类宰相化的特殊决策模式”得出后来的皇帝缺乏国政决 策经验,且政事过量,皇帝个人精力有限。答案:(1)目的:防止宰相专权,加强皇权;集思广益。简评:唐代三省在职权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形成了比较 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分散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提高了办事效 率;但该制度实际上是君主专制的产物。(2)演变:由皇帝独掌决策权转向内阁辅佐决策,类宰相化。原因:废除宰相致使中枢决策协调机制缺失;决策权过分集中导致政务 处理效率降低;后来的皇帝缺乏国政决策经验,且政事过量,皇帝个人 精力有限。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历代的政治得失,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是讲人事, 一是讲政治。讲政治甚不易。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首先,要讲一代的制度,必先精熟一代的人事。第二,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第三,制度跟着人事随时有变动。第四,某一项制度之逐渐创始而臻于成熟,在当时必有种种人事 需要,逐渐在酝酿,又必有种种用意,来创设此制度任何一制度的 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第五,任何一制度,决不会绝对有利而无弊,也不会绝对有弊而无利第六,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 其地域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 在另一个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 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12分)解析:本题考查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作答时要紧扣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 中关于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本题。答案:观点:各国制度都有存在的合理性。评析:雅典实行的直接民主制度,建立在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和 商品经济活跃的基础上,同时平民和贵族的斗争也推动了雅典民主制 的建立。这种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 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性的进步性。结论:各国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中都有其积极作用, 也推动了各自文明的发展。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国与三晋壤地相接,接触多。三晋之人在秦国出仕者 不在少数,如张仪、范雎等。三晋学风多尚功利实务,与秦俗易于相得。 如秦在政治制度上受三晋影响,其国家组织设置大致仿照魏国。故秦 受三晋文化影响甚于宗周文化。材料二 变法前,商鞅与甘龙、杜挚的辩论,不仅是统治阶级中的 派别之争,也是以三晋为代表的西土文化与以齐鲁为代表的东土文化 之间的冲突。从中可见秦人选择文明的路径。秦孝公最终任用商鞅实 行变法,可见时势已不允许把以彻底改进社会、人生为目的的齐鲁之 学作为治国之指导思想,而将目光仅限于一国,仅以谋国家富强为基 准的三晋之学将被历史选择。商鞅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 行了改革:“为田开阡陌封疆” “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令 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 罚” “平斗桶权衡丈尺”。商鞅变法将社会引向一个统治残酷、愚昧 单调、军事色彩浓厚的专制社会结构中。秦文化中固有的弱点使商鞅 变法只能于短期内取得国富民强的效果,但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 “治”。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志飞商鞅变法的再认识(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国受三晋文化影响较大的原因。(3分) (2 )根据材料二,列举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9分)解析:(1)根据材料“秦国与三晋壤地相接”可得出地理位置相 邻;根据材料“三晋之人在秦国出仕者不在少数”可得出秦国有许多 来自三晋的士人;根据材料“秦受三晋文化影响甚于宗周文化”可得 出三晋学风与秦俗契合。(2)第一问,根据材料“为田开阡陌封疆” 可得出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根据材料“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 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可得出重农抑商;根据材料 “平斗桶权衡丈尺”可得出统一度量衡。第二问,根据所学可得出商 鞅变法的作用具有两面性,积极作用可从对秦国国力方面回答;消极 作用可从将社会引向残酷、愚昧、军事色彩浓厚专制道路角度来回答。答案:(1)原因:地理位置相邻;秦国有许多来自三晋的土人;三晋学风与秦俗契合。(2)举措: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重农抑 商;统一度量衡。积极作用: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其统一六国奠定了基 础。消极作用:将社会引向残酷、愚昧、军事色彩浓厚专制道路,使秦 朝短命而亡。解析:据材料中的“'三公'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 权”,可知是为了保证军政大权完全由皇帝掌握,故答案为A项。材料 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设置,不是对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能起到有效控 制地方的作用,排除B项;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最 高峰,排除C项;秦朝通过对中央机构的分权,使权力集中于皇帝手中, 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答案:A 3 .钱穆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钱穆认为郡县制()A.形成了官僚政治的形态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压抑了帝国的创新发展D.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 献过其甚大之绩效”可以看出,钱穆认为郡县制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 一,故答案为D项。郡县制的实行使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A、B两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均排除;材料 没有涉及实行郡县制与帝国创新发展的关系,排除C项。答案:D4 .唐代前期,对于某些军国大事,在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都难以作 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相在尚书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进行讨论,并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这一做法()A.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B.减轻了皇帝政务负担C.提高了国家决策效率D.体现了决策的合理性 解析:由材料可知,御前会议和宰相会议对某些军国大事难以作出正确判断时,往往先由宰相主持召开由各级官员参加的百官会议进 行讨论,然后将议定结果上报皇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体现 了决策的合理性,故D项正确。防范了宰相集体专权不是材料要表达 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与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提高了国家决策 效率无关,故B、C两项错误。答案:D5 .宋朝在州府之上设置路,路有安抚使(掌军政)、转运使(掌钱粮)、提点刑狱使(掌司法)等职,互不统属。这些措施()A.加强了君主专制B.使地方机构设置趋于合理C.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有利于加强地方政府权力解析:对路级地方行政机构进行分权,是为了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C项。对地方采取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强化中 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A项;这一做法不是为了 地方机构更趋合理,排除B项;对地方分权,不利于加强地方政府的权 力,排除D项。答案:C6 .元朝以中书省总领百官,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监 察三权。门下、尚书两省皆废,故中书省较前代更为重要。这说明元 朝政治制度与前朝相比( )A.宰相权力相对较大B.分割相权加强君权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权力分散制约皇权解析:元朝以中书省总领百官,门下、尚书两省的权力都由中书 省执掌,因此元朝宰相权力要比前朝大,故A项正确。元朝宰相权力有 所集中,故B、D两项错误;宰相权力增大,不利于强化君主专制,故C 项错误。答案:A7 .下表反映的是明朝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一状况年限1年以下12年25年510年1015年1520年20年以上阁臣数/人3037422512114占比/%18.6322.9826.0915.537.456.832.49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8 .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内阁大臣更迭频繁,会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 性,D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担任内阁大臣的年限而不是官员的实际年龄,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全部官僚人数变化的数据,排除B项;内阁大臣的任职年限和内阁是否发挥辅助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C项。答案:D8 .军机处自创设伊始就只有军机大臣、军机章京,有官无吏,“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军机大臣人数很少,雍正帝刚建立军机处时,只有35人,后来多的时候也仅11人。这反映出军机处()A.机构设置较为简单B.只是一个临时机构C.辅助皇帝处理政务D.内部形成分权制衡解析:根据材料,军机处“有官无吏”,“无公署”,而且人员很少,这反映了军机处机构设置简单,A项正确。答案:A9 .有学者在谈到雅典民主时指出,当古罗马发展到罗马帝国后,民 主制就为元首制、帝制所取代,而近代西方大国则创立了资产阶级代 议制。其意在强调雅典民主()A.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B.适用于小国寡民式的城邦C是狭隘的男性公民的民主D.对后世西方政治的影响有限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罗马帝国” “西方大国”使得民主制 变为元首制或由直接民主变为间接民主,这都是国家变大后的结果。因此材料意在强调雅典民主适用于小国寡民式的城邦,故选B项。A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无法体现C项,排除;雅典民主对后世西方 政治产生深远影响,排除D项。答案:B10 .同样是古代文明的典范,古希腊和古罗马对待公民权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雅典观念中“公民”身份的取得是有严格限制的,罗马后期 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 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古罗马后期的这种做法(A.利于古罗马统治基础不断扩大11 削弱了罗马帝国的政治凝聚力C.使罗马公民权利比希腊更广泛D.实现了罗马疆域内公民的平等解析:“罗马后期则授予其他部族公民权,摒除了血缘纽带建立 的封闭社会,代之以共同守护罗马意志的公民组成的政治国家”说明 “罗马公民”这一群体不断扩大,显然这一举措有利于扩大古罗马统 治基础,A项正确。答案:A11.在大宪章中,“liberties"(复数)是“特权”的意思,指贵族对“国王权力的限制,后来,为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 治,“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的含义,大宪章成为反对专制 的武器。这反映了()A.大宪章的性质发生了变化B.政治制度因时而变、不断创新C.历史解读不可避免带有主观性D.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到质疑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liberties”反映了议会以允许特权的方式授予国王某些权力,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时期,“ 'liberty'(单数)被赋予'自由'”反映了议会反对国王的专制行为,倡导自 由民主、限制王权,国王专制的合法地位受到质疑,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反映了议会对限制王权的要求,并未改变大宪章的性质,排除A项;在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时期,英国代议制尚未确立,政治制 度未实现创新,排除B项;对“liberty”的解读源于英国社会政治形 势的变化,并非主观臆断,排除C项。答案:D 12.1839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俄国沙皇长子相爱,英国议会对此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议会对女王婚恋生活的干预表明()A.英国议会改革迫在眉睫B.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C.传统等级观念依然浓厚D.议会权力至上原则的确立 解析:根据材料“1839年英国议会对此不满,要求女王立刻与沙皇长子划清界限,维多利亚女王的恋爱以失败告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英国国王作为国家象征而存在,国王的婚恋问题会上 升到国与国的关系问题,故而议会对国王婚恋生活进行干预,故答案 为B项。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传统的等级观念十分浓厚,排除C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议会成 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排除D项。答案:B 13 .美国几乎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并无统一的要求。美国汽车牌照的设计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美国A.牌照设计没有规范的标准B.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特点C.没有实现真正的国家统一D.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原则解析:“每个州的汽车车牌都会有自己的特色,各州牌照的设计 并无统一的要求”表明了美国联邦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国家的最 高权力属于联邦政府,各州拥有一定自主权,故B项正确。A项是材料 反映的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错误;D项材料无法体现,排 除。答案:B 14.1941年,在国民政府第二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上,张澜、罗隆基等人代表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遭到拒绝后,民盟领导人没有再出席会议,以示抗议。这表明民盟()A.反对国民党对抗战的领导B.主张联合中国共产党制约国民党C.努力进行民主政治监督实践D.没有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从材料“1941年” “国民政府第二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 “民盟,要求国民党结束训政,实施宪政”中可以看出,当时民盟 致力于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答案:C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21名政府部长中有10名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中央人民 政府的主要领导人中,宋庆龄、李济深和张澜等都是民主人士。这说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起来B.新政权具有鲜明的民主性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各党派联合执政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党制度日益完善解析:材料中“民主党派被纳入了统一战线和政协之中宋庆 龄、李济深和张澜等都是民主人士”说明新政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 利益,具有鲜明的民主性,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政,不能说 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党派联合执政,故C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材 料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