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闲不住的老支书.docx

    • 资源ID:93843705       资源大小:11.8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闲不住的老支书.docx

    闲不住的老支书年过八旬的曲周县王庄村老支书王怀义,是个闲不住的人。说他闲不住,是指他几十年来始终对新技术、新科技保持敏感,始终相信中国农业大学 的师生能带着村民们一起致富。在中国农业大学与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结缘的46年里,从鹿战盐碱滩到黄淮海科技大 会战,从改变南粮北运到建设华北粮仓,从增产增收到绿色发展,王怀义是这段岁月的亲历 者与见证者。“全村4000亩地,基本都是一洼一片、不连块的。一遇干旱、大雨,几乎寸草不生。 一亩地能产100斤小麦都算多的,玉米比手指头长不了多少,碱得完全不能活”1970 年,从部队退役回到王庄的王怀义,看着凋敝的村庄、穷困的农民,心里着急。“当时大家说,谁当书记谁丢人。”王怀义说,我不怕丢人,村里人让我回来,我就好 好干,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凭着在水利局工作过的经验,王怀义拿上铁锹锄头,自己挖沟治碱。可惜,没有技术支 撑、没有科学方案,一年到头还是白忙活了。1973年,石元春、辛德惠等一批农大老师来到曲周,开始了改土治碱的伟大工程。他们 的首个实验点选在了距离王庄村两公里的张庄村。看着邻村的盐碱被一点点治理,地里长出庄稼,王怀义坐不住了。他跑到张庄,找到了 正在工作的辛德惠,要他也来王庄看看,治治这儿的盐碱地。“中!张庄搞得差不多了,可以拓展下实验面积,也在王庄搞几百亩!”辛德惠一口应 下来。从1975年到1980年,王庄村开始了艰难的治碱之路。一开始,王庄的农民有顾虑。按照农大老师的法子,第一步要平整土地。这里世世代代 都是靠“淋小盐”为生,如果不从地上刮盐,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没了。王怀义苦口婆心、反复动员,终于说服村民,规划出500亩土地。一年时间,这500亩 土地就变了模样。看到绿油油的麦苗从地下钻出来,村民们的眼睛亮了。当年战天斗地、热火朝天的情形,王怀义至今难忘:“王庄一共7台拖拉机,就没有停 下来的时候。专门成立了指挥部,挖渠的挖渠、打井的打井,只要把规划弄出来,一夜就能 把渠挖好。”1980年,王庄村的盐碱地得以全面治理,亩产由原来的100斤提高到800斤,百姓不 但不再吃国家救济,还给国家上缴公粮16万斤。“老师们本事真大!”提起农大老师,老百姓无不竖起大拇指。王怀义心里美得很,多 亏当初自己主动跑过去找农大的老师们。世纪之交,王庄百姓吃饱穿暖已不成问题。王怀义却有了新的烦心事:地里肥料上得不 少,产量就是上不去。王怀义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成立一个合作社,搞规模 经营。“当时就觉得机械化、规模化是个法子,但能不能搞,不大清楚。”带着焦虑,2009年, 王怀义坐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车,“我去找农大的老师问问,让他们出出主意。”“办合作社完全符合国家政策,你的想法很好,大胆干吧! ”农大的老师们给王怀义吃 了定心丸。回到村里,王怀义在中国农业大学曲周实验站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成立了 500亩规模 的合作社,统一管理,机械化耕种。两年下来,王怀义心里越来越敞亮:农业生产不能固步 自封,必须往前看,必须跟着科技走!而此时,第一所科技小院已经在白寨村建立,农大师生们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随时 解决农民的技术问题,效果显著。眼看着邻村的农作物产量又上了一个台阶,王怀义又坐不 住了。2011年,王怀义再次把农大师生请进了王庄。这一次,他希望科技小院能帮助村民们 走上致富的道路。可小院建在哪儿呢?当时村里和合作社都没房,王怀义就把儿子的房子腾出来,将农大 学生安置在自己家。当年3月,22岁的中国农业大学学生黄志坚来到王怀义家,成了王庄科技小院的第一 任“院长”,指导王庄农民科学种植。通过监测土壤、环境、气候等,黄志坚发现了当地小麦产量不高的原因,提出推迟小麦 水肥灌溉时间。一开始,王庄的百姓接受不了,“多少年了,每年都是过了正月初五就浇地,现在这个 毛头小子说让晚浇地,不信!”好说歹说,王怀义帮着黄志坚说服村民,从合作社里拿出50亩地做实验。结果,晚浇 地的村民当年小麦增产了很多。一下子,大家服了气。“现在我们村对技术的接受度,比过去高多了。怎么播种、怎么施肥、怎么除杂草,农 民口中的专业术语都特别准确。”王怀义骄傲地说,王庄村农民出去后,个个都能当技术员!几十年过去了,看着一片片小麦地、一排排新民居,看着村里人一点点富起来,作为见 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的王怀义心里清楚,今天农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源于中国农业 大学师生的奉献,源于科技的力量,更源于当地农民观念的慢慢改变。如今,王怀义早已不再是村支书,但为全村人操劳了一辈子的他,仍然没有停止探索的 脚步一一“今年引进了一些突尼斯石榴,准备试栽看看效果;找农大老师帮忙,在富硒农业上做 点尝试;把生物质厂再开起来,把秸秆变废为宝”王怀义笑着说,我们都是闲不住的人, 只要有力气,就要在地里继续干下去,农民对土地有感情,农民对乡村的未来充满希望。

    注意事项

    本文(闲不住的老支书.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