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知识盘点营.docx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知识盘点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1、学习收集数据的方法一一调查法:确定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方式、呈现数据的方法 (统计表)、最后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2、学会用“正”字整理数据。3、会数“正”字,知道一个“正”字代表数量5。(2)(3)(4)(5)(6)4、根据统计表,会解决问题。常见题型:(1)根据图形将数量填入下表。一共有 O最多,最少。从中选 最合适。你最喜欢,这组有比多(或者少)(看清楚是用“正”字还是填数量)(各个部分的数相加)(从统计表中观察寻找)(选最多的,因为。)O(结合自己实际填写)。(用多的数量减去少的数量)例如: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天数(2)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的天数最多,()的天数最少。(3)这个月中阴天有()天。(4)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天。(5)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天。(6)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一、平均分1、平均分的含义: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2、平均分的方法:(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 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 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二、除法1、除法算式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2、除法算式的读法:通常按照从前往后顺序读,“ :”读作除以,“二” 读作等于,其他读法不变。3、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二商。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所 得的数叫商。例如:在42 + 7=6中,42是(被除数),7是(),6是();这个算式读作()o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X ()二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 得商。四、解决问题1、解决问题的步骤:读题2遍;了解题意,去掉多余信息,保留有效信息;列出算式, 正确计算;带上单位,写上答;检查。被除数二商X除数 除数二被除数+商 商二被除数+除数2、解决有关平均分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二份数总数+份数二每份数一个因数二积土另一个因数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和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都用除法计算。具体里是以下两种情况:(1)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小份数二每份数例如:24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多少本?列式:244-6=4 (本)(2)包含除(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把一个数量按每份是多 少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小每份数二份数例如:24本练习本,每人4本,能分给多少人?列式:244-4=6 (人)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1、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 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一,二,三,八,十,大,干,丰,土,土,中,田,由,甲, 申,口,日,木,目,森,谷,画,伞,王,人,非,菲,天,典, 旱,目,山,单,美,品,工,天,回,喜,莫,罪,夫,里 2、平移:物体沿着直的线路移动(上、下、左、右、斜着),在 移动中没有改变物体的大小和方向,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常见的平移现象:电梯、拉抽屉、自动扶梯、平滑门、平滑 窗、拨算珠3、旋转:物体绕着某一点或一条轴进行圆周运动的现象就是旋转。 常见的旋转现象:电风扇、直升飞机、手表、车轮、旋转门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求商方法:想“除数X ()二被除数”,再根据乘法口诀计算 得商。2、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要求求出总数,用乘法计算;(2)要求求出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3)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第五单元混合运算一、混合计算(一看:有没有小括号;二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做:准 确计算出每一步的结果;四验:检验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 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 除法,后算加、减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4、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先看分步算式的第二步算式,再看其中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哪个 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例如:6X7=4242-15=2715+9=2424 + 3=8 (强调括号不能忘)36 + 4=912+9=21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1、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2、列综合算式时,如果需要先算加、减法,后算乘、除法,则应把加、 减法加上小括号。3、常见的两步计算题型有:(1)剩下的平均分:(A-B) 4-C(2) 一共平均分:(A+B) 4-C(3)还剩多少:A-BXC(4)连续用去后,还剩多少:A-B-C例如:妈妈买回3捆铅笔,每捆8支,送给妹妹12支后,还剩 多少支?先算再算例如:学校买来80本科技书,分给六年级35本,剩下的分给其 它5个年级,平均每个年级分到多少本?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最大的余数比除数小1,最小的余数是1。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1)先写除号“厂”(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 尽。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儿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 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5、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X商+余数二被除数6、解决问题(商和余数都需带单位)(1)有余数的除法和采用进一法解决问题理解题目关键词:最多、至少被除数+除数工商余数,余数还需要1次,所以商要进1,结 果为商+1。(2)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的有关问题被除数除数工商余数,再利用余数是几,就是排列中的第几 个。(3)解决购物问题时,如果有余数,要用“去尾法”。第七单元 万以内数的认识1、“一、十、百、千、万”是我们学过的五个计数单位,分别在 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上表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10个一是十,10个十 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2、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 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3、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1)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 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 是儿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儿就读儿。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 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2)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 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 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例如:2647=()+ () + () + ()5、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例如:940 Q 1899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 大,反之就小;例如:1350 O 2365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 推。例如:5940 052306、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 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7、认识算盘的结构,一个下珠表示1, 一个上珠表示5。拨珠方法:任选一档为个位,然后依次左进位为十位、百位、千 位等。再从高位拨起,一位一位地拨,0用空档表示。8、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 数相同个数的0。9、估算: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10、近似数:与准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第八单元克和千克1、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使用的质量单位。2、计量较轻的物品,通常用“克”作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 zj O例如:一个1角硬币约重1克。3、计量较重的物品,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以用符号“kg” 来表示。例如:2袋盐重1千克。4、1 千克= 1000 克 (1 kg=1000 g) 1 公斤=1 千克= 1000 克 5、在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 般统一成单位“克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一一推理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认必然条件,再根据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1、简单推理:(1)两种:不是 就是例如:硬币不是正面就是反面。(2)三种:确定 不是 就是2、稍复杂推理(阅读推理):方法:(1)抓住确定信息,进行推理。(2)用表格法去排除。3、简单数独的填写方法:根据某个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的数字,用 排除法判断出数字是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