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端午诗.docx
端午节的由来、习俗和端午诗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 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 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 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 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 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 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 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 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 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2008年起,端午 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 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 非遗的节日。端午节习俗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过 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 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 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尴像,迎鬼 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赛龙舟,放风筝,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洗苦草麦药澡,涂雄 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 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之季度,从这一天必不可少的祛病防疫 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 白芷,喝雄黄酒。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己在民间传承两千多年。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各地过法虽不尽相同,但包粽子、划龙船是 普遍习俗。端午节划龙舟“龙舟” 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 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遭吾 道兮洞庭","石瀚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 龙舟。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 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 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 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 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 含有迷信色彩朗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 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 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 望。而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秫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在划龙 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秫归划龙船时,有完整 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 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韶关市南雄县的龙船歌, 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端午挂艾草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所 以在很多年前人们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 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 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 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 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 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 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 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端午节吃粽子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 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 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 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并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 东南亚诸国。端午节画额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 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 (“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 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洒洒之,用 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 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 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端午节佩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催人。此 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 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络销翦 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绐纱蜘蛛,绮毅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 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缕,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 曰豆娘,不可胜纪。”端午节其它习俗端午节还有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饮蒲酒 (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帽、斗草、打马球、游天坛等等一些其他的习俗。端午节的诗端午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蔑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节,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 在这样的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里,祝愿天下所有人安康长寿!浣溪沙端午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希望 与爱人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署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多么开心啊!宫衣 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鹏时一弄,犹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端午节,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 子里,送给闺中女子,沐浴更衣,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 雄黄酒以驱邪避害。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颦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端午节赛龙舟,热闹非凡。鼓声擂动,船只齐发,争先恐后,惊 吓得水鸟乱飞,只为夺得锦标。端午的龙舟,多么欢乐啊!端午即事宋文天祥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端午节,赠与我了一枝艾草,老朋友不在身边,新知己远在千里 之外,一心为国家尽忠的人啊,已经白发苍苍。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己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嬴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吃两只角的粽子,帽子上 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 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高兴地喝酒。食角黍怀江陵宋项安世经年不食三闾饵,一日相逢似故人。旋剥青菰香满手,试餐黄颗软粘唇。蔗浆下箸甘无敌,昌本浮杯小作巡。正是乡人行乐处,画旗漫鼓隘江津。很多年没有吃粽子了,偶然有吃到,就像看见故人一样亲切,马上剥开粽子啊,手上都是香气,咬一口粽子,金黄的糯米粘在嘴巴上, 软软的。粽子沾一些糖浆啊,太好吃了!谢人送粽唐杨巨源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端午节,友人送来了粽子,青黄的粽叶,包住黄灿灿的粽子,香 甜口可,这份浓浓的情意,深深藏在心里。古人就是这样过端午的, 吃粽子,吃盐梅,沐雨更衣,挂艾草,看龙舟,好不快活!在这样一 个节日里,就应该快快乐乐的度过。端午,端午,端起快乐,放下烦恼;端起清闲,放下忙碌;端起 幸福,放下埋怨,端午节,祝福各位朋友端午安康,记得吃粽子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