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广西柳州市五城区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及点睛.docx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查处淫秽网站,抵制网络暴力,是净化网络环境的需要,更是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B.读书决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而是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C.不少学问渊博的人,不知融会贯通,终身跳不出书本的圈子,实在说不上“智慧”。D.清明小长假期间,沪宁高速常州段发生了危言耸听的连环车祸,场面惊人。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原创节目能否获得市场成功和良好反响,关键是能从观众观看愿望中寻找契合点。B,前不久,“中国品牌日”活动在上海举行,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产品的魅力。C.面对停车难的问题,多管齐下的治理方式,让青岛的停车现状大为提升。D.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后,可以捕捉到用户心情、体温的变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3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作者的经历往往会在作品中留下印记,小石潭记中潭水映照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内心的凄凉。醉翁亭记中 琅珊山悦耳的鸟鸣反衬出欧阳修被贬后消极遁世的思想。B.红星照耀中国纪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C.林冲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豹子头”,他武艺高强,但安分守己,懦弱隐忍,逆来顺受,因被高俅陷害, 被一步步逼上梁山。鲁智深是林冲的结拜兄弟,他胆大心细,疾恶如仇,侠肝义胆,有勇有谋。D.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患伤寒症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 的。4 .词语积累一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在中美经济贸易谈判中,美方代表总是没有明确态度,他们的真实意图难以捉摸。 B.这里风景宜人,河流清澈见底,山峰奇形怪状,真是别具匠心啊! C.她随手把一颗石子扔进湖里,一圈圈涟漪在平静的湖面荡漾开去。 D.西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5.默写。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o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积累能力。用心读课标推荐的名著,对名著的作者、人物、主题、主要情节要了解掌握。 了解教材有关作品涉及的文学常识等,并注意分门别类地加以区别识记,这样按照题目要求,一步一步回答即可。阅 读儒林外史,把握其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再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即可。(1) “巧取豪夺、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 鄙小人”是指严贡生。严贡生是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反面人物。(2)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列举出相关情节即可。 如严贡生的丑恶可首先体现在贪图钱财上,在小说中严贡生的出场便是因为他讹了邻居王小二的猪和穷人黄梦统的利 息而闹到了官府。在为人上,他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小人。欺软怕硬是他的典型特征。欺软就不必细说,他欺负船夫、 王小二、黄梦统甚至弟媳赵氏的这些事情都能将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怕硬也是实至名归一一在黄梦统等将他 告上衙门时,他知道自己已经无力狡辩,怕在汤达人面前没了理,竟胆小得撒手跑路了;再来他在文中多处向他人吹 嘘自己和汤知县的关系有多么好,在哪里又认识什么官之类的,可见他在官大的人面前肯定是一副奴才的嘴脸。2 .题干要求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写出对格列佛游记围城的阅读体会。首先要根据你对名著的日常积累, 读懂题干所给的两个材料,从中选出一个你理解最好、“讽刺艺术”效果最好、最有话说的一个材料,分析即可。如 我选片段二。我的体会:这个片段写赵辛楣向方鸿渐抱怨高松年做了校长之后的种种变化,运用反语,批判当时社会 上崇洋媚外成风。二、阅读7、圮:倒塌;时:(四)季节; 劳:使劳累;被:通披,穿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 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时” 古今异义,这里解释为“季节”;“劳”这里是使动用法,使劳累;"被”是通假字,通“披”,穿着的意思。8、1. D2 . A3 .答案示例:认为:施行仁政(民本;以人为本;取信于民等)表现:孔子:管理国家要认真对待事情,对百姓讲信用,合理选用官员,不误农时。曹刿:公平对待百姓的事,取信 于民。唐太宗:以人为本,不误农时,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简静;(重视百姓生计,省徭赋,不因自己夺百姓农时)。【解析】1. A参与/缝隙,有“养”的意思/安定。B独自专有,个人专有/专注、专一,虚报夸大/增多。C随行,跟从/听从。D 都是:充沛,充满。担心,害怕。2. A理解错误,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3.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材料一的意思是: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 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开支,不奢侈浪费;正确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孔子在本章 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 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材料二唐太宗话,说 明国君要“简静”实行修养生息的政策,体现他存百姓,与民休息的民本思想。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衣食是人民的根 本,要想(得到)衣食,又必须按时播种收割,而要想不失时,就必须做到简静,要是屡起战端,大兴土木,不抢夺 农时。此文曹刿认为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取信于民,可以一战。在三人身上都体现了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 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 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 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 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 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 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材料一: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就应当严肃认真、恭恭敬敬的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讲求信用,而不欺愚百姓;节省 开支,不奢侈浪费;正确的使用官吏,役使老百姓应该在农闲时间。材料二: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根本。国家以人民为根本,人民以衣食为根本,经营农桑衣食,以 不失时机为根本。要不失时机,只有君主不生事劳民才能做到。”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因为天下米价大都一斗值五个 钱,更便宜的,一斗只值三个钱。因此,他对侍臣说:“国家以百姓为根本,百姓又以粮食为生命。如果粮食不丰收, 人们就不再为国家所有了。既然粮食对国计民生关系如此重大,我又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希望能够克勤克俭,不奢 侈浮华,造福于民。现在我减少赋役,不占用他们农耕的时间,使他们能够顺应天时,把庄稼种好,其实,这就是使 他们富裕。我即使不听音乐、不打猎,也乐在其中了。”9、1.恨:遗憾。 固:本来。 使:假使。 惮:怕,畏惧。2 .诸葛亮提出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蔡襄提出的建议是“拔贤材,收众策,不惮 改作”(或选拔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相同之处:都认为贤材对国家至关重要,君主要重视贤材。3 .甲文运用了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两汉”事例,通过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有 力阐明了 “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从而想使刘禅更好地接受“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乙文则运用比喻论证的 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选拔良臣的重要性。【解析】1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 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恨”:遗憾。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惮”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怕,畏惧”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 .比较阅读。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 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由甲文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和乙文的“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可以看出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 的建议是: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蔡襄提出的建议是选拔贤才,听取众人策略,大胆改革。由此可以看出他们 的建议相同之处:都认为亲贤,要重视贤材。3 .比较阅读。要求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之处。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 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甲文,写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为对比论证,列举“两汉” 事例为举例论证。有力阐明了 “亲小人,远贤臣”的危害的观点;而乙文,“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 陛下又选任良医,倘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等句则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以病人治病喻天下 之病,形象有力地论述了 “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的观点。也就是论述人才 对于国家的治理至关重要。【点睛】(一)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 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 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二)译文:如今天下的弊病,臣请求用得病的人来作比喻:人们安分随时,用适宜的办法调养身体,本不会生病。(如果)病 根在皮肤,医生能早早祛除病根,(那么)病还算安全。如果这两种方法都已经来不及了,那么病根在肢体中,如果能 求得好医生,还可以迅速痊愈。天下的弊病,形势已经像这个样子了,趁现在还能医治的时候,陛下又能选拔任用好 医生,若能信任他们而不猜忌,任由他们施展才华,那么不只是病可以痊愈,还能给人民带来福寿。如果在这个时候(不任用他们或猜忌他们),让好医生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医术,那么天下的弊病就会越发加重。 希望陛下选拔贤才,收集接纳众人的意见,不要害怕改革变法,以成就伟大的功业,(那么)天下都会以此为幸啊!10、1. (1)认真的风格:吃的方面有规律、很节制(每顿必烧,从不将就)即使是生病,也是认真对待吃这件事, 耐心,持恒,积极,执着。(2)质朴而实在(实惠)的风格:油烟气味体现出用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 没有半点子虚头。2. 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咖啡气味的浮华(虚无)和老邻居家油烟气味实用(实惠)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出各路气味各有特色,泾渭分明,决不混淆3. “孱弱”是瘦小、虚弱的意思,相对第一家的气味,咖啡的味道较弱(一缕咖啡的香气)不定时出现,时有时无,并不是为了一日三餐,日常化的生活气息不浓烈,有虚无浮华的气息,不如第一家实打实。4. 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体现理解与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主题。5. 平时的生活会有不同的气味,但到了端午都会有艾草味,说明不同的生活状态也有相同的生活内容。到了 端午都会有艾草味,说明人们认同端午,认同这样的传统文化;艾草味在弥漫、散开,有一种灰和白在其中泅染,泅 染成青色,说明艾草味能升华,平衡不同的生活状态。【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 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从“每顿必烧,从不将就”“他们没落下过一顿”可以看出这家人的 认真和执着;从''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给人富足而质朴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倒不是吃得有 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可以看出这家人的实在。2 .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 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 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这句话将“温和、光滑”和“实打实,勾着人的食欲”这两种油烟气味进行了对比,鲜明地 突出了两种生活风格的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 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3 .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孱弱”的意思是瘦小虚弱,单薄。第段中,“孱弱”用来修饰另一 家的油烟,作者对此的评价是“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 庭”“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依据这些内容即可解释“孱弱”在语境中的意思,语言要简洁。4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线索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我们要注意文章中的议论、抒情的语句,以及从头到尾反复出 现的某个词语。从开头、结尾、中间可以发现,文章处处出现油烟味,所以“气味”是文章的线索。这篇文章借助油 烟的气味反映了人们不同的生活状况和生活风格,体现了 “包容”这个主题。5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句话里的关键词是“艾草味”,联系上文可知,“艾草味”代表的是端午这 一传统文化;”只由它弥漫,散开”,说明人们的生活有共同的内容;这句话点明了主题,升华了文章的主旨。11、1. 儒家 左丘明2 . 参与; 赐福,保佑; 案件; 倒下3 .有责任感,热爱自己的鲁国;不畏强敌,积极应战;有远见卓识。关注的是国君是否取信于民。4 .曹刿:能够详查敌情,把握战机,后发制人深谙作战策略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或从容不迫,沉着冷静,做事果 断的性格特征。鲁庄公:用人不疑,虚心纳谏等5 .详写了曹刿在战前与鲁庄公的对话、战中的表现及战后取胜原因的分析。作者这样安排,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文 章中心突出,有利于“论战”,突出战争中政治上要取信于民、军事上要抓住战机、详察敌情、后发制人的主导思想。 有利于塑造曹刿的“远谋”,曹刿作为有远见卓识、以民为本的政治家、战场上指挥若定、沉着冷静的军事指挥家的 形象。【解析】1 .此题考查学生对著名作家和作品的常识识记和阅读理解。用心研读经典作品,了解作者、朝代、作品的地位等,平 时加强归纳与积累,才能轻松应对试题。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所记载的历 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和毅梁传。左传作者左丘 明。2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 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间”:参与;“狱”:(诉讼)案件。3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 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大军压境,曹刿准备 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另方面显示了曹刿 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鲁庄公在曹刿的一再启发下,依次提出了贵族支持、鬼神保佑和察狱 以情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后一条。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既不取决于贵族的支持,也不取决于神 明的保佑,而是决定于“取信于民”。他认为察狱以情是“忠之属也”,“忠”是尽职于民,于是肯定“可以一战”。 关注的是国君是否取信于民。4 .战争过程中的鲁庄公。“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我们看到鲁庄公亲临前线,身先士卒。同时与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也就是告诉我们,鲁庄公和曹刿并肩作战。这还不是因为曹刿战前的建议让鲁庄公刮目相看,他才有参与这么重要的 一场战争的资格,可见鲁庄公知人善用。打仗时鲁庄公的指令又连遭制止,但鲁庄公能从谏如流。我们不能不佩服鲁 庄公用人不疑,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干,可谓虽鄙不顽犹大智。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 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5 .考查对文章详略安排的布局的理解。本文紧扣“论战”来写,详写曹刿的言论,如第1段中与庄公论“何以战”的 两次对话,把他的“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很好地表现出来了:第3段取胜原因,则把他的作战必须抓准时机,谨慎 而又果断的战略思想表现出来了。这两段文字,完整地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对于无助 于表现人物性格的事,如战争起因、战斗状况、战后处理等等一概不提,这样的剪裁,叙事清楚,详略得当,有力地 突出了中心。【点睛】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 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 ”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 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 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 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 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 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 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 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 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三、应用12、 1. A2 .举例论证。举贴“福”、学生穿蓝白相间校服等极具中国元素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影片中(许多不同于美式 科幻片的元素)充满着中国式的对家的向往、对故土的眷恋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3 .国际体系变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时,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应 该怎么办。【解析】1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本,重点介绍的是在中国科技巨大进步背景下,由一批对未来与人类命运充满想象 和热情的中国创作者创作的电影流浪地球,开辟一个中国科幻电影、中国类型化大片的全新时代。并没有介绍流 浪地球获得高票房的原因。故答案为A。2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 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本题列举贴“福”、学生穿蓝白相间校服等极具中国元素的事例,运用了举 例论证方法的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影片中有“许多不同于美式科幻片的元素”的观点。据此理解作答。3 .此题考查对句子中词语指代内容。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可能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具体 的语境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来检验正误。本题中代词“这个”指代的内容可依据“国际体系变 迁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而言,在精神和心理方面,其实并不真的逊色于一场'太阳氢闪'级别 的考验;而流浪地球中的核心命题:当不知道有没有希望,但注定要有人担当,要有人牺牲,要有人去行动时, 应该怎么办的命题,在今天中国现实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考验中,无时无刻不存在”这一语句概括作答。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范文:走过,才明白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一_题记依旧清晰地记得,初次见到汉服时,动人心魄的惊艳。走过千年风雨的汉服,穿过历史的尘埃,带着古朴的气息, 诉说着华夏的盛衰兴亡。与汉服的遇见,是那样的自然。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那 飘逸的羽纱只轻轻一拽,我便跌进了锦绣繁华的古老华夏。那是外网上挂着的宣传汉服的视频。穿上了汉服,一个个便都成了诗画中走出的人。或浓妆恣情饮酒,张扬而热 烈,或淡抹执卷而读,素雅而明秀。有佳人明眸善睐顾盼生姿,亦有才子广袖翩飞玉树临风。交领,右衽,束腰,一 丝不苟。再在腰带上用绳线松松挽个结,压一块精雕细琢的玉佩,散发着温润的光泽,真真是绝世无双。古老的汉服 就这样走向世界,在偌大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想想唐明皇的时代,大明宫里灯烛高悬,处处皆是皇家华贵与威仪。丝竹齐喧,有倾国之颜踏歌而入缓扭纤腰, 一个盛世的繁荣便在翻转舞动的袖中流转。如此,便有了闻名天下的霓裳羽衣舞。我总想着,纵使贵妃天人之姿, 若是没有了羽衣的增色,终归是少了几分灵动。汉服就这样,走过了盛唐。忆及几年前,如果有人穿着汉服走街过巷,那必是引得一路的侧目议论,更有甚者,觉得那是韩服或者和服,皆 是止不住的鄙夷。实在可悲!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裳,你却说我行为异常?我倍加珍惜的汉服,你却说它属于扶 桑?思及现在,内心止不住的庆幸,且不说满街的汉元素,便是穿上汉服,路人也大多报以微笑和赞赏。失落的汉服, 终于走出尘埃,散发出更加耀眼绚烂的光华。去年的时候,曾经去安徽宏村旅游。粉墙黛瓦中有一位姑娘身穿汉服在拍照。微风拂过,轻轻撩起她月白的裙角, 发髻上插着一根玉簪,坠着流苏,根根纠缠。树影斑驳,她倚着树,低眉浅笑,熙来攘往的人群无意识间为她留出一 块空地。尘世浮华,手执折扇的她淡雅得如同裙角绣着的杏。后来,我也买了这样的两把扇子,竹骨纱面,隐藏着一 折一折的流光,春来暑去,秋收冬藏,每每打开,便依稀嗅见淡淡的杏香,清幽而绵长。正是因为走过才明白,汉服不仅仅是衣服,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沉重,因风骨而意蕴深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走过,才明白”。【审题立意】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 腿走路,也是一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学生选材的角度非常丰富,此题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思考和选择空间, 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发挥平台。不过,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在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 从而使主题更加的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之花。【思路点拨】本题学生可回味自己的生活,感悟成长的同时,更注 重对自我的内化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达到提升自我的目标,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走”提 醒学生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深沉的情 感。“才明白”立足于思考,“才”字是一种顿悟,催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选择符合题意的素材完成作文。【文 体选择】文章可叙可议,选择最能驾驭的体裁。点睛:命题作文的写作,首先要做到审题准确。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来确定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不能错误地理 解题意。其次要立意深刻。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鲜明、集中、深刻的主题,表达积极向上的思想。第三,选材要精 当。要围绕着中心来选择材料,运用那些自己熟悉的材料作文,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或论述得透彻有力。写作时,依据 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要突出表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结构文章时,注意内容上起、承、转、合,最好能写出文章的“波 澜”;能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从小事情揭示大主题,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语言上,要准确通顺,富有表现力与 感染力。O,枳花照驿墙。夜来南风起,O 辛弃疾破阵子中,表明作者理想的句子是:,。6.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下列小题1 .在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笔下,“坏人完全是坏的”为数很少,可有一个人却坏事做尽。作者通过一系列事件, 描摹出了一个巧取豪夺、贪婪吝啬、无情无义的卑鄙小人的丑恶嘴脸。(1)这个人是 o(2)请概述两个相关事件。2 .格列佛游记、围城皆为讽刺小说。请从下面语段中任选一个片段,从“讽刺艺术”的角度,写出自己的阅读体 会。片段一:他说:在外国人看起来,我们的国势似乎还很兴隆,不过实际上我们有着两大危机。一方面国内党争激烈,一方面 极其强大的外敌时时有入侵的危险。关于第一件,你要知道七十多个月以来,帝国有两大政党互不相让,一党叫做特拉 迈克三,一党叫做斯拉迈克三。因为一党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所以根据鞋跟的高低才分成两个党派。据说 高跟是最合乎我们古代的制度,但是不管怎样,皇帝却决定一切行政官吏必须任用低跟党。这你不会不察觉到,皇帝的 鞋跟就特别来得低,至少要比任何朝廷官员的鞋跟低一都尔(都尔是一种长度,大约相当于一英寸的十四分之一)。两党 间仇恨很深,以至于他们绝对不在一起吃喝,更不在一起谈天。算起来特拉迈克三或高跟党的人数超过我们。但是一 切权势却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怕的是皇太子殿下多少有点倾向于高跟党;至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有一只鞋 跟比另一只高些,所以他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节选自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片段二:“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杂志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么,外国一 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楣叹口气,不知道这正是中国的厉害,天下没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鸿渐说:“你从前常对我称赞你这位高老师头脑很好,我这次来了,看他所作所为,并不高明。”辛楣说:“也许那 时候我年纪轻,阅历浅,没看清人。不过我想这几年来高松年地位高了,一个人地位高了,会变得胡涂的。”事实上, 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 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节选自钱钟书围城)我选片段,我的体会二、阅读7 .解释加点的字:山山门圮于河()*0四时俱备(),劳其筋骨()C同舍生皆被绮绣()8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小题。曹刿论战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公日:"牺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卜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句,每组词句中加点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亲密无间衣食所安/国泰民安B.弗敢专也/专心致志弗敢加也/添砖加瓦C.战则请从/从善如流公将驰之/驰名中外D.彼竭我盈/车马盈门惧有伏焉/临危不惧2.翻译下列三个语句,并根据上下文对其做出的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翻译:这些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理解:曹刿认为这些当权者只会吃肉,军事才能上都比较差,面对齐国军队很难取胜。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百姓信任并可以追随他打 仗的条件。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翻译:我查看到齐军的车辙很乱,远望他们的战旗也已倒下,因此追赶他们。理解:曹刿解释自己”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结果,可见,在军事上他也能做到“远谋”,考虑问题比较远。3.孔子、曹刿、唐太宗都认为 治理国家的根本。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请结合原文及链 接材料说说这种思想在他们三人身上的具体表现。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选自论语学而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贞观十六年,太宗以天下粟价率计斗值五钱,其尤贱处,计斗值三钱,因谓侍 臣日:“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若禾黍不登,贝U兆庶非国家所有。朕为亿兆人父母,唯欲躬务俭约,必不辄为奢 侈。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朕不听管弦,不从畋猎,乐在其中矣! ”节选自贞观政要务农注释:太宗:唐太宗,李世民。率(shu豆i):大都、大致。登:成熟。数名,等于百万(古代指万亿)借指 老百姓。比屋:借指老百姓。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 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 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当今天下之病,臣请譬诸病者:其安时调养适宜,固不病矣;病在皮肤,医者能早去之,病且安 矣。此二者皆已不及,而病在支体,若得良医,可速愈也。天下之病,势已如是,于可医之时,陛下又选任良医,倘 信任不疑,听其施设,非徒愈病,又致民于寿。若于此时,使良医不得尽其术,则天下之病愈深。愿陛下拔贤材,收众策,不惮改作,以成大功,天下幸甚幸甚!蔡襄乞用韩琦、范仲淹注:支:通“肢”。乞:乞求,请求。韩琦:北宋政治家,名将。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固不病矣()使良医不得尽其术() .不惮改作()2 .两文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他们的建议有什么相同之处?3 .简要分析两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不同?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比邻而居王安忆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因为油烟的气味是一种风格。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生出一些好感,觉得他们过日子有着一股子认真劲:一点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们老 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 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他们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规律,二是很节制。这些,都给人富足而质朴的 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气息。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也是浓烈的,扑一下进来,涌满 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 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 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这也是认真养病的气味:耐心,持恒,积极,执着。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 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 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 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 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 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而老邻居那一家则是实打实,勾着人 的食欲。但终是相安无事,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 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 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 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 都来:香、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