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5篇.docx
有关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5篇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篇1端午节在中国人的心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传说,农 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因为不满统治者 的统治,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杀,后来,人们为了纪 念屈原,就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吃粽子、赛龙舟用来纪 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今年的端午节是我在海南过的第三个端午节,以前的端午节 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们只是窝在宿舍里,也没有什么活动,但 是今年的端午节国的很不一样。今年,我们两个班的同学在文珍 老师、刘文霞老师还有吴超华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三亚市四马村 一家黎族人家,过了一个非常精彩的端午节。我们租了三辆车,从学校7点半出发,差不多半个小时之后, 来到了四马村。这一家黎族人非常好客,因为我们的人特别多, 所以,那一家人也请了很多人来帮忙。我们今天主要的任务是学 习怎么样包粽子,我们大家在家里基本上都没有包过粽子,所以 大家都不怎么会,只有几个海南的同学会包,我就觉得特别羡慕 和佩服。文珍老师也教我们怎么样包粽子,我们一共包了两种粽子, 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弦的,甜粽里面包了蜜枣、花生和葡萄干, 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 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避五毒”这个风俗让笔者联想到 了,在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路途上,总是有不法商人、不法分子 等“五毒”企图用金银细软、钱财美色的“病毒”来侵害党员干 部,稍不注意就会被引入歧途,干出违法乱纪的事。从许多典型 案例来看,很多党员干部都是被所为的“朋友”拉下水,所以, 党员干部在与人交往中一定要“慎友”,对那些三观不正、有着 不可告人目的的要避而远之,要交好友、交益友、交铮友,切忌 把朋友关系异化为酒肉关系、金钱关系和交换关系。tb3;而咸粽里加了猪肉,这可能是因为南北的文化差异,南方人喜欢 吃咸粽,尤其是海南人,而我们北方人大多喜欢吃甜粽。一开始 学习包的时候,包了半天也没有把它包上,不是米放太多,就是 粽叶被折坏了,然后后来都弄好了之后,就是绑绳子的时候怎么 绑不出四个角,一开始就是特别灰心,不过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总算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粽子,虽然样子不是特别好看,可 是,还是觉得心里很高兴。后来我一共成功包了四个粽子。大家 都包完了之后,我们就开始煮了,大家烧火、煮粽子,洗菜、切菜 忙的不亦乐乎,我们大家一直忙到了中午1点多,然后才开始吃 饭。感觉这么多人在一起吃饭,尤其是和这么的同学在一起,感 觉真的很好,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人这么全的在一 起吃代,所以这是一段很是珍惜的时光。中国古代的节日,现在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现在的端午节, 赛龙舟都很少看到了,所以,我们今天这个活动我觉得特别的有 意义,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习了怎么样包粽子, 然后也会牢牢的记住这个很难忘的日子。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篇2在我的家乡,人们喜欢春节。大人喜欢春节的热闹。孩子喜欢吃饺子,喜欢收红包,我觉得不是。印象中,中秋节、元宵节、 清明节都不是特别的节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节。端午节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说到粽子,我很激 动。在我的家乡,粽子是用浸泡过的糯米包裹在竹叶里,然后在 锅里蒸。这样,米饭就有了竹子的味道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小捆。回到家,爸爸把艾蒿插到房檐上, 密密麻麻的的一排,像一队士兵在为我们家站岗。我问爸爸为什 么要插艾蒿,爸爸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呢。传说古时候, 有一个村子的人都特别坏,上天派一个神仙来调查,决定要惩罚 他们。神仙驾着祥云来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个妇女带着俩 个孩子往村里走,她怀里抱着一个大孩子,地上却领着一个小的 孩子。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云头,来到妇女面前,问她为 什么。妇女回答说,因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邻居托她 照管的,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听完,觉得这个妇女是 个特别善良的的人,决定要救她,就对她说:“大姐你好,您是 个善良的人,请您把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 家的房檐上,就会保佑你家平安无事了。”说完,神仙就化作一 股青烟回上天去汇报去了。妇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 安,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 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来到这个村子的上空,决定放火烧掉这个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插着艾蒿, 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妇女的家。神仙知道是善良的妇女想救 全村人,于是成全了她的美意。从那以后,人们就在端午这天起 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端午不但有粽子这种美食,还有“插艾蒿保平安”这么美好 的传说,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还要传承与人为善的传统美 德。我爱端午!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篇3时临仲夏,岁至端午。2200余年过去,端午节日与端午文化 绵延不绝。曾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屈原,称赞其心忧家国、情牵 百姓、勇于探索、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党员干部当 以屈原为标杆,莫忘“四思”而行、“四省吾身”,用行动传承 屈原精神。思爱国,守初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体 现了屈原追求国家富强、坚持高洁品行而不怕千难万险、纵死不 悔的家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 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党员干部要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 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国共产党人 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员干部要在这大有作为的时代永葆爱国爱党的赤诚本色,不遗余力地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思忧民,重实干。“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无论 身处何境,屈原情系苍生、心系百姓的悲民情怀始终如一。“青 年党员干部的脚一定要踩在地上”。回顾的足迹,从大漠戈壁到 边关海岛,从改革前沿到老少边穷,从街头巷尾到田间地头,每 到一处,他都要详细了解当地群众收入情况生活状况,是否吃得 饱、穿得暖,是否看得起病、上得起学。特别是每逢春节将至,他 都要到中国最贫困的角落去,体察民情倾听民意,用自己的双脚 为全党作出了榜样。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党员干部特别是组织工作 者,要牢记的要求,练就过硬“脚力”,深入基层一线,准确了 解群众所思所盼,才能讲出群众喜欢听的话,才能帮助群众解决 现实问题。思廉洁,守规矩。“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 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振兴楚国。因不 愿随波逐流、与小人同流合污遭到贵族的诬陷,被疏远流放,最 终石沉汨罗江。司马迁盛赞他:“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 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对党员干部而言,清廉不是最高要求,却是最后的红线。 要守住廉洁的底线,不逾越纪律规矩。要做到无人之时常自律,细微之处常自省,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一点一滴中完善自我, 决不抱侥幸之心,决不陷入“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让步”的泥淖。思创新,勇探索。”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 之?”屈原这种为了梦想敢于探索的勇气,在历史演进中得到永生, 成为中华民族不断进步与发展的精神内核。指出,“惟改革者进, 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党员干部在本职岗位上必须要 有创新的思维、想法、方法,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破除 惯性思维,把创新和日常工作有效融合,让创新真正成为推动工 作的主动力,才能干出创新的工作成果,从而不断开创工作新局 面。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篇4“五月天,是端阳。插艾叶呀,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 舟下水喜洋洋!”这首儿歌说的就是过端午节的情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 龙祖的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的由来, 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是相传秦军攻破楚国,屈原不忍舍弃自 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百姓悲痛 不已,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祭祀屈原。为了纪念他,每年一到这 个日子就要赛龙舟、吃粽子。据说,人们赛龙舟是为了找到屈原 的遗体,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遗体。在奶奶家,依然保持着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的方法,说简 单也简单,说难也难。首先,要采摘一些新鲜的芦苇叶并清洗干 净,再放进水里煮,煮的同时将准备好的糯米浸泡好,还有准备 好喜欢吃的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开始包粽子啦。只见奶奶 取出两三片叶子,左右捏住叶子的一头,右手用三个手指捏出叶 子的另一头往里卷,卷成一个圆锥体,接着往里面放进一些糯米, 再放入馅,紧接着再往馅上面盖一层糯米,最后用棉线绑住粽子, 一个粽子“宝宝”就这样诞生了,她穿着深绿的衣裳,里面是白 白胖胖的大肚床。别说,要是再圆点,就成一个大圆球了。我和 妈妈喜欢吃豆沙的,爸爸最喜欢吃肉馅的,因此,奶奶都会准备 好多种馅料,用爸爸的话来说一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端午节,我吃着这香喷喷的粽子,感受到真是一次难忘的端 午节啊!优秀端午班会主题心得体会篇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农历五月初五的日 子越来越近,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 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各式 各样的节日风俗必不可少,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洗药浴、放 纸莺吃的玩的不尽相同、五花八门。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在 端午佳节之时,不仅要参与风俗之中,更要体悟端午风俗蕴含的“从政之道”,从而得到人生启迪。从“赛龙舟”中体悟比学赶超。“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 戏。每年端午时节,在中国南方地区,赛龙舟的风俗活动尤为激 烈,几十人组成一只龙舟队伍,在江河中相互赶超、决一胜负, 鼓声、桨声、水声、欢呼声汇成一片,赛龙舟最能感受到拼搏的 精气神,不到终点永不言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就是要时刻保 持“比学赶超”的精神,才能不断成长,把工作做得更好。要立 足岗位“比”,在同行业中比工作质量、工作成效、工作方法; 要对标先进“学”,善于从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先进举措中汲 取力量,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要鼓足干劲“赶”,对标先 进找准差距后,就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迎头赶上;要加足马 力“超”,成为岗位上的标兵,别人学习的榜样。从“莲心粽”中体悟清正廉洁。粽子是端午节必备的美食之 一,肉粽、蛋黄粽、绿豆粽品种丰富味道鲜美,但在粽子大军 中,莲心粽不得不说。莲心粽食材简单,就是将莲子放在浸泡好 的糯米之中,用粽叶包裹上,蒸熟即可,莲心粽因为其清香微甜, 味道独特,得到众多食客的好评。糯米和莲子都是白色的,干干 净净、洁白无瑕,好比是从政为官的第一原则一一清清白白。“勤 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党员干部要有“莲(廉)心粽”的品质,始终坚守清正廉洁的政治操守,始终坚守干净做人 的道德底线,始终以为政清廉而取信于民,不该拿的不拿,不该 碰的不碰,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坚决不摸廉 洁的“高压线”,保证党的肌体健康。从“洗药浴”中体悟祛病强身。“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 治百病。”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风 俗,很多地方用柏叶、大风根、艾草、菖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 浴,寓意祛除疾病,洗去晦气,带来好运。党员干部“洗药浴” 可以治疗身体上的疾病,但要达到祛病强身效果就必须多管齐下。 要坚持把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 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强化理论学习,把党章、党规 当成“必修课” “终身课”,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将 理论学习同实践相结合。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补足思想之“钙”, 筑牢信仰之“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样才 不会得“软骨病”。要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往基层一线、艰苦偏 远、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走,在经历风雨中见世面、长才干、壮 筋骨,练就干事创业的十八般武艺。从“避五毒”中体悟慎友为伍。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 蛇、娱蚣、壁虎、蟾蛛)出没之时,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 害。因此,每逢端午民间就有“避五毒”风俗,一般在屋中贴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