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原因及对策.docx
-
资源ID:9387743
资源大小:23.1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0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原因及对策.docx
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原因及对策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缘由及对策 本文关键词:管理体制,对策,基层,缘由,我国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缘由及对策 本文简介: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缘由及对策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基层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呈现状。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摆出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及问题、缘由及对策 本文内容: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缘由及对策摘要进入新世纪,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城市的不断发展,对城市基层管理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现行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弊端日益突出,已不适应城市发呈现状。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历史沿革及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摆出现有管理体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找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城市基层管理;问题;对策一、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及其现状我国正处于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会发展的内核已从单纯注意经济发展趋向以人为中心的内源发展。我国传统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在传统的安排经济体制基础上,其重要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化管理和一单位制为基础,实行城市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管理框架。上世纪五十年头初,是我国新型城市的草创阶段,各个城市基层社区组织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围绕巩固和建设新生政权,复原和发展国民经济做了大量工作。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其中对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作了如下规定:“办理市、区政府有关民政事项,指导居委会工作和反映居民群众的看法。”在城市基层管理中,街道办事处作为基层政府即区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上级政府对辖区内的行政事务和社会事务实施管理。对居委会的性质、任务和组织机构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把居委会建设纳入了国家组织法规,基本形成了作为国家机构街道办事处与作为社会群体基层自治组织的居委会相连接的格局。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是相互适应的,我国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安排经济体制,政府权力可谓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体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在这种状况下,产生了特别的“单位人”现象,所谓“单位人”现象就是在整个国家高度行政化的体制框架内,国家通过职工所在的单位实现对公民的政治限制、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通过农夫所在的生产队实现政治上的限制和社会保障(如一度存在“赤脚医生”、“五保户”制度)等。单位在这里不仅成为国家与民众现实关系最重要的中介体,同时也成为职工与农夫的身份、地位及人身依附关系最重要的载体。对职工和农夫来说,单位不仅是他们工作谋生的基本场所,也是他们获得社会支持和社会爱护最基本的场所。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单位人管理”,包括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在内的党政单位、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等,它吸纳了我国城市居民的绝大多数,是城市居民的基本组成形式。而作为协助部分的“地区管理”,就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管理,他们的管理对象是极少数没有单位的城市居民,以及丢失劳动实力的残疾人、无子女赡养的孤寡老人和军烈属等。改革前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街道和居委会的权力很小,功能有限。国家主要通过“单位”传达各类城市管理信息,进行社会组织、社会动员和物资安排,“街一居”自身处于边缘性地位。并且,区政府各类职能部门还在街道设立了相应的对口单位实行所谓的“条条”管理,于是“区政府政策实施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然后再由各局传达到街道各所,街道办事处只是做一些协助性工作,比如宣扬和动员,以及伴同税务人员和工商人员进行检查等.”。2.“单位”担当了过多的社会和服务职能,起到了“把市民组织起来”的作用,压缩了社会权力的存在空间。“单位”制度担当的不仅是经济职能,更多的是政治、教化、行政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职能,这种复合功能特征使它具备了超强的动员和管理社会的实力,从而把“街一居”组织的城市管理职能压缩在数量极少的无单位居民范围内。3.居民工作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区域分别。对单位体制内的城市居民来说,“单位”就是其福利共同体,根据国家政策和规定负责为其安排工资、福利及各种政治、社会资源,大到就业、升迁,小到结婚、吵架,“有事找单位”,与居住地的基层组织没有太多关系。街居组织由于无法介入居民生活,不行能有效实施社会管理。4.强化了居民的身份特征。在“单位”与“街一居”组织的二元管理体制之下,城市居民被划分为两种类型,具有不同的身份特征。有单位的可以依据单位性质享受相应的政治、福利和社会待遇,没有单位的则处于城市社会的边缘。改革开放后,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之配套的相关政治、社会体制变革导致整个社会结构性变迁,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头后,单位体制走向解体,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由单位人走向社会人,由经济体制改革牵动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转换职能即由管理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化的要求,干脆导致了街道办事处承载的职能急剧增加,但其相对滞后的管理模式制约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为变更这一状况,11010年,民政部引进并提出社区建设这一概念。2000年12月,中共中心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动社区建设的看法社区建设在全国广泛推动。近年来,绝大多数城市推行的是“居改社”的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尝试,扩大原有居民委员会的规模即将几个居委会合并为一个社区。在政府主导下,政府行为作用下形成服务体系。照旧实行区、街、社三级管理框架。居改社主要突出的是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化,自我服务等自治功能和社会功能,突出的是“社会化”特征,但事实上社区建设的行政化倾向仍特别明显。社区建设的拓展和延长遇到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在原有框架内难以解决。二、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及其缘由分析1.街道、居委会开展工作缺少法律依据与保障,居委会行政化倾向明显对于街道办事处来说,由于城市社区的困难性和规模较大,要实行有效的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必需以肯定的政策法规为依据、作保障。而街道办事处不是一级政府这就使它在管理中同驻街单位打交道时处于尴尬境地。而对于居委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明确指出居委会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在政府与居委会之间没有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但事实上,政府对居委会工作事务的干预从人员配备等重要事务到居委会日常琐细的宽广范围。街道办事处给予居委会许多行政职能,让其成为自己的下辖机构。首先,将居委会看成是基层政府的下属单位,干脆向它布置各项行政任务,向他发号施令,使居委会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性质出名无实。其次,居委会成了有上级领导部门的下属机构,其结果不是造成工作上的繁重,就是出现工作上的空档。再次,大部分居委会工作脱离现实,与当地居民实际须要相去甚远,居民看不到居委会和他们自身利益有什么实际关系,有些居委会在居民心中变得可有无,居民很少利用居委会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不信任自己的参加能够影响居委会的决策,导致社区内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意识低、实力差。于是居委会的很多工作既缺乏法律依据,也缺乏群众支持,要开展活动就非常困难。2.条块分割、管理不畅街道社区是居民、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种资源的集结地,按不同的工作系统建立起来的,是社区利益的相关者。区域性事务由辖区各单位共同担当,由于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各单位实行纵向领导,只对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形成较突出的“条条专政”局面。各单位间彼此联系甚少,形成较为封闭的系统,条块分割现象非常明显。街道、居委会无权对单位进行管理,更不用说协调多个单位行动了,处于“看得见,摸得着,管不了的逆境”。社区中的各主体通常有利益大家抢,有麻烦相互推,严峻影响城市基层管理和发展。3.街道办事处权限小无法应对利益主体多元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社区中的利益主体多元化越来越明显。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须要各企业打破传统的分割状态,进而多项联合,形成规模效应。随着企事业单位从行政中脱离出来,其部分社会职能也起先向社区经营转移,成为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社区成为其重塑形象,回报社会的立足点。其次,单位组织起先与个人相分别,不再是个人利益的惟一载体。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型区域性社会组织,如物业公司等新的利益主体,这些与行政系统相分别的单位和个人,正成为社区利益上相对分别,归属关系相对独立各主体,他们有要表达自己的利益和参加社区管理的内在需求。明显街道作为唯一的社区管理主体,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与行政资源已不能对社区事务实施全面有效的管理。4.街道办事处工作繁重、人员不足且管理人员整体素养偏低,老龄化和非专业化严峻改革开放激活了整个社会体制,企业不再担当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和社会保障功能。政府的部分管理,社会服务功能分化,以及居民个体对所在社区依靠性增加,使街道办事处的职能大大增加。然而街道办事处社会职能的增多和管理体制的落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很多街道本身的行政编制人员多则十几人,少则七八人,街道工作量大而工作人员少,任务繁重,人员主动性低,阻碍街道工作的开展。不行否认,我国基层管理人员是一只乐于奉献,热心基层工作的队伍。但是,与现代化城市基层管理的要求相比,这支队伍的整体素养还相去甚远。安排经济时期,政府对城市居民的限制主要通过单位来实现,居委会作为单位机制的补充,只管单位以外的社会人员,工作也比较简洁,因此在人员的任职资格方面,条件也比较宽松,国家重视也不足。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后,除少数发达地区的居委会境况有些改善外,大多数居委会境况人在原地踏步,居委会往往成为离退休人员和下岗工人“发挥余热”、“再就业”的渠道,这种状况严峻阻碍了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三、解决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中问题的对策与建议1.加快法制建设,发挥居委会自治功能进一步明确基层管理组织的性质和地位,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法律条文。我国宪法和现有法律都规定居委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但在如何保证这一条文的实现上,却缺乏相关的措施,从而使“居民自治”在实践上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出现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状况,使基层自治组织成了政府的办事机构,要确保居委会的“自治”,就必需以法律形式明晰政府,社区内其他组织和基层管理组织各方的权责关系,使各方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信守自己的权利和职责的边界,即不越位也不缺位。同时,由于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有着密不行分的关系,街道办事处可将其部分服务功能交由居委会来执行。应突出居委会担当的社区服务、社区教化、社区文化等各种职能,以居委会为立足点,进一步提高居民自治水平,要求居委会向居民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居民利益的重大问题,由居民会议探讨确定,通过参加居委会的工作,使居民切实感受到居委会的群众自治性质,从而激发居民的参加意识与归属感,有利于居委会工作的顺当开展。2.进一步改革政府,理顺关系,清除条块分割街道、居委会担当了很多政府转变职能后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我国目前由经济体制向政治体制改革推动的关键时期,须要多方努力。首先,必需进一步改革政府和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转变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市场能够做的事情交给市场,二是还权于民,调整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把政府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来担当,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现代政府管理模式。其次,理顺政社关系,理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和社会团体的关系,这也是提高城市基层社区整合程度的重要依据。街道办事处在担当政府职能的同时,还应当担当制定社区规划、促进社区发展的职能。居委会应通过发动社区成员参加社区活动,培育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3.下放权力,突出街道办事处的重要性市、区政府权力下放,职能部门机构下伸街道,给予街道以综合管理、统筹协调权。只有给予街道办事处肯定的职权,才能便于扭转由条块分割体制带来的基层工作难以落实的现状,才能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区的条块关系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从本质上讲都是行使政府职能,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而是可以协调一样的。关键是处理好管理和协调的“度”,即在一个街道区划内,办事处要代表区政府统筹协调城市管理工作。对参加城管工作的各职能部门下伸街道的分支机构,它应有肯定的统筹协调权限,和必要的协调手段(包括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但这些分支机构的业务工作,仍应有其业务主管部门统一领导,遵照统一政策和法规办事,不能化地为牢,各行其是。4.增加人员、扩充编制,加强职业化基层管理工作者的培训鉴于我国基层社区工作人员不足、老龄化和非专业化比较严峻,而基层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又日益突出,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阅历。一方面有赖于全社会变更对基层社区管理工作的轻视看法,使有志之士和年轻有为的人才情愿以此为职业,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国家加强对基层管理组织工作人员的培育。依据各地实际须要,对街道办事处原有在编人员和编外人员进行整改,适当增加编制,刚好补充人员。为此我们不但须要对现有基层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育,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也要在高校中开设相关专业,培育专业基层管理人才。事实上,我国现有基层社区管理组织十余万个,假如全部由专业人员来对他们实施管理,不仅将极大的提升我国城市基层管理水平,也将创建一个极大的就业市场。参考文献1丁水木,论街道社区和社区行政J,社会学探讨,19101,(5)。2杨志明,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模式的选择与对策J,社会科学,11016,(11)。3周平,街道办事处的定位J,政治学探讨,2001,(2)。4王思斌,转型中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M,北京高校出版社,2001。5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动城市社区建设的看法N,人民日报,2002-12-13。6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校出版社,2004。7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M,高等教化出版社,2022。5第11页 共11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