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二弹:名著导读.docx
-
资源ID:93877551
资源大小:49.66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儒林外史》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二弹:名著导读.docx
中考一轮复习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之儒林外史一、名著基础知识必备:作者简介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字敏轩,安徽全椒人。出身于“世代书香”的名门望族,全椒吴氏在 清初曾经显赫一时,“五十年中,家门鼎盛”。到了吴敬梓生活的雍正、乾隆时期则已逐渐败落,也正是这一坠入困顿的过程让吴敬梓窥破了世间的 真相,他“有瑰意与琦行,无捷径以窘步”,自三十六岁后便绝意于科举,也拒绝朝廷的征辟,不再走传统 士人出仕为官、显亲扬名的道路,而是隐居于南京,将自己的才华、情感和对社会的深沉思考,贯注于儒 林外史的写作之中。内容介绍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性作品,作品用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示了一幅十八世纪中 国社会的风俗画。它以封建士大夫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为中心,从揭露科举制度及其奴役下的士人的丑恶灵 魂入手,刻画了特定时代各个不同阶层的众生相,抨击了腐蚀士人灵魂的八股取士制度。它的语言是准确、 生动、洗练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栩栩如生,讽刺手法高超绝妙,艺术上达到了较高水平。鲁迅先生认为儒 林外史的出现,“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作品简述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大约在1750年前后,作者50岁时成书,先后用尽了吴敬梓的20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儒林外史全书56章,由许多个生动的故事联起来,这些故事都是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塑造的。全书 的中心内容,就是抨击僵化的考试制度和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儒林外史不仅直接影响了近代谴责小说,而且对现代讽刺文学也有深刻的启发。现在,儒林外史已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成为一部世界性的文学名著。有的外国学者认为:这是一部讽杭州西湖斗方诗会(匡超人,赵雪斋,景兰江)南京莫愁湖“定梨园榜”(杜慎卿,季苇萧)书中第一事:祭泰伯祠书中第一人:虞育德四个正面人物杜少卿:奇士豪杰,洒脱庄绍光:隐士悠然(应过征辟,受赐玄武湖)虞育德:闲淡寓伟大于平凡中真儒(自己生活用度紧张,却毫不犹豫地资助他人;在国子监当博士,却与 縻生谈论诗赋杂学;开释犯小错的监生;给人看风水)迟衡山:正,正人君子(是正牌的在野的淳儒,而且是个标准的业余宰相”,他的社会责任感在诸位贤人中 最为强烈。贤人们祭泰伯祠的盛大礼乐活动,虽然以虞博士为首,但首倡、策划和执行的都是迟衡山。)内容梗概【第1回】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 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第2回】薛家集上的乡绅商讨春节期间举办龙灯会的事情。期间提到要给孩子们请一个教书先生。夏总 甲推荐60余岁的周进。宴请周进时请梅玖作陪,只是中了秀才的梅玖席间作弄周进,并说梦见好兆头才中 的秀才。王举人避雨路过村塾,同样轻视周进,也讲了梦见与周进的学生荀玫共同中了举人,故弄玄虚。 周进很受刺激。村人因此嘲笑称呼荀玫为“荀进士”,以为是周进所为,而辞退了周进。后周进随姐夫去省 城做生意,路过贡院,受刺激过度,撞上墙去。本篇体现了文人相轻(学位高的看不起学位低的)、文人们 故弄玄虚的现象。【第3回】周进的姐夫等人可怜周进,凑钱替他捐了个监生,得以直接考举人,考中,后来又考中进士, 任广东学道。遇范进考秀才,因可怜他而录取。后又考中举人。张乡绅来结交,赠与银子及房子。本篇体 现了文人们皓首穷经追求仕途及趋炎附势的变态心理。【第4回】范进的母亲忽然得到阔绰的房子及家饰,兴奋过度而亡。范进服丧三年后,张静斋与他一起去 拜访高要县汤知县,因朝廷下令禁止屠耕牛,不得食用牛肉。恰逢回民来送牛肉希望知县不要严格执行禁 食牛肉的规定,张静斋把这看做“严格执法,以求升迁”的机会,使得知县打死了送牛肉的人,引来了回 民的围攻。本篇体现了官绅张静斋夺人田地、打秋风、通过陷害别人达到自己升官目的的阴险心计。【第5回】唐知县处理完回民的案子,有俩人来告严贡生,一个告严贡生抢夺别人的猪,一个是严贡生强 要别人的利钱,知县下令拿人。严贡生畏罪而逃。他哥哥严监生替他料理官司,自己出钱赔偿的赔偿,打 点的打点。后来,严监生的妻子王氏重病,妾巧语被扶为正房。在举行婚庆的当天,王氏病亡。后来,严 监生也病故。文章体现出了严贡生的霸道、赵氏的心计和严监生的吝啬。【第6回】严监生病故。赵氏同哥哥王德王仁商议如何发送,严监生的大哥严贡生科举回来,却不顾弟弟 的死,不仅不安排丧事,反倒为了儿子的亲事去了省城。赵氏的儿子后来又病亡,王德给严贡生写信让其 回来,商议立嗣的事。此时严贡生在省城接亲。因给吹打手的银子太少,吹打手不愿来,新娘因此不发轿。 最后来了两个人才勉强把新娘接回来。回来的路上,严贡生有假装发病,故意留下云片糕给船家吃,反污 船家吃了救人的药,最后赖了船钱。回到家后,声称赵氏为妾,让儿子及新娘搬到死去的大哥家的正方住, 要霸占房子。赵氏告状,族长不敢管,知县判决遵从赵氏的意见。严贡生不服,告到省里,后又告到部里。 体现出严贡生的吝啬、霸道、无赖行径。【第7回】范进去拜见恩师周进。因范进要去山东任学道,周进叮嘱范进到山东后关注荀玫使其进学。其 时荀玫已同王惠共同考中。两人遇到了算命先生陈礼,并为王惠的前途算了一卦。荀玫的母亲病故,荀玫 及王惠想等殿试后在回家奔丧,因此想隐瞒亡情,不成,只得回家。王惠同荀玫共同办完丧事后,王惠独 自返回省城。体现了文人的虚伪及薄情。【第8回】王惠回省城后,正遇朝廷下令补南昌知府缺,于是上任。到南昌后,故意不肯接印,直到遽太 守送了银子才正式就职。后来宁王反叛,攻下南昌,王惠降顺。后宁王兵败,王惠逃走,巧遇遽公孙。遽 公孙回到家后,向爷爷遵太守诉说此事。避公孙的两个表叔来访,住了几日后,送回省城。体现出王惠的 贪财、无立场的行径。【第9回】娄公子两人回省城的路上,看到了为其家族看坟的仆人邹吉甫的儿子邹三,自言在附近住。娄 氏公子于是迤家看望。席中得知杨执中因替人管账有亏空,被下了监狱。娄氏公子决定救人。【第10回】娄氏公子二次仍未找到杨执中,返回途中遇到了鲁编修。谈到杨执中时,鲁编修不以为然。几 日后,陈礼来访。此时遂公孙住在娄府,陈礼是为鲁家的女儿提亲。遵老太爷来信让娄氏公子酌情办理。 按鲁编修的意思,遂公孙入赘鲁家。择吉日,办了婚事。【第11回】婚后,鲁小姐才貌双全,而遽公孙的文采学识很一般,却也无可奈何。邹吉甫来到娄府,又谈 到了杨执中,决定再次去拜访。见面后,相谈甚欢。因遵公孙学识太低,鲁编修担心他不能考学做官,想 再娶一妾,以图再生一子。引来老夫人的不满。鲁编修因此发病。此时,因见娄氏公子极好结交贤士,杨 执中向娄氏二公子推荐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名叫权勿用。【第12回】娄氏公子正要去拜访权勿用时,新到任的魏老爷来访。看到琐事繁多,杨执中建议让仆人带书 信去请。途中仆人了解到权勿用是个无所事事、不务正业的人。写了两封书信权勿用才来到娄府。并带来 一个侠客。娄公子另邀请了一些朋友陪同一起游玩喝酒一连数日。侠客骗了娄公子500两银子后不知去向。 而权勿用则在原籍有案底在身,被跟随来的差役带走。娄氏公子略感失望。鲁编修被朝廷升了侍读,却高 兴而亡。【第13回】遽公孙遇到开办帮人补习学问的课堂的马纯上,听他大谈升学的窍门,很受启发。娄家的仆人 宦成与遽家的丫鬟双红私通,带着原先王惠丢在避老太爷家的箱子跑了。遵公孙告了官,而拿人的差役知 道了那个箱子是叛官的赃物后,诈走了宦成身上的全部银子,并以宦成的名义去诈遽公孙要银子,并假惺 惺提要求给双红赎身。差人没见到遵公孙,找到了马纯上,马纯上极力要自己出银子把事情压下来。【第14回】经过讨价还价,马纯上出了 92两银子,并替遽公孙写了给双红赎身的文书,方把赃箱取回来。 而差人则拿了其中的大部分银子。宦成与双红远去他乡。事情理清后,马纯上去了杭州。到杭州后,一连 几日,四处游玩,直到在丁家祠遇到了一位“仙人”,名叫洪憨仙。【第15回】仙人了解到马纯上当前窘迫,有意周济。给了几块黑煤,马纯上带回家中用火一炼即成了银子。 仙人又请有钱的胡公子出银万两,用以准备炼丹的物料,说是四十九日后即可练出“银母”,到时可点石成 金。随后,仙人却“驾鹤西去”。他的仆人说出了原委,洪憨仙并非仙人,只是意在周济马纯上。协助办完 丧事后,马纯上在街上遇到一个拆字的少年匡迥,流落街头,无钱回家。而家中的父亲又病重,很是惨然。 马纯上借与他十两银子,资助他回家尽孝,并一再叮嘱要举业进学。回家的船上,遇到郑老爹(日后成了 匡迥的丈人),讲了一件事情一一张氏兄弟因埋怨父亲偏袒小儿子而打闹。被父亲告官后,老大老二上下使 钱,并冒充父亲的名义撤了诉。【第16回】因匡超人的三叔要强占他父亲的宅子,一病不起,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匡超人回到家后,尽心 尽力服侍父亲,安慰三叔。并拿马纯上给的银子做个小买卖,以补家用。村里失了火,匡超人一家被迫搬 到了租屋。一次知县路过,见到匡超人辛勤读书,很是赏识,自助银两命其去考试。结果连续考中,直至 中了举人。【第17回】匡超人进学之后,连续拜望了老师。不久,父亲病逝。不知什么原因,知县被革职摘印,但百 姓拥戴知县,围了省里的官员。上面派人捉拿带头的人,连累了匡超人。匡超人到杭州避祸。结识了民间 的贤士景兰江及他的一帮朋友。这些人经常相聚作诗。【第18回】匡超人寓居的文瀚楼主人让他帮忙选编一些文章,马纯上当初两个月才能完成的工作他只用了 七天,也因此得到了一些酬劳(选金)。景兰江带匡超人通过胡缜的生日认识了一些新的文人朋友。他们一 起举行诗会,但有的人的文采着实一般。去省城举行诗会的当天晚上,因醉酒而夜行,被巡夜的官员拿住。 本篇体现了大财主的儿子胡三公主的吝啬、文人的虚假才学及酒后的丑态。【第19回】匡超人见到了潘老爹的弟弟潘自业,他很爽快,头脑灵活,专替人解决难题挣钱。有个大户人 家的丫头逃跑,被官府拿住要送回原籍,被胡姓财主看中,愿出二百两银子。潘三爷通过各种关系,疏通 官府,假刻公章,把事办成;施美卿想把弟媳卖与别人,却误把妻子送了出去,对方不退,施美卿告了官, 但又没卖弟媳手续,欲出些银子了却官司,潘三爷同样把事办成了;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 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匡超人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两 银子。因此买了房,并由潘三爷保媒,介绍郑老爹的女儿成了亲。匡大给弟弟来信,让其去温州应考,考 中。同时,他的老师,乐清县知县被诬陷一事,核实释放,并升官至给事中,给匡超人来信,邀请过去。 潘三爷终于作案太多被拿下监。【第20回】匡超人找到了老师,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一次回 浙江办事,顺便到家看望,不想妻子因不习惯乡间生活,病逝了。旧友景兰江找到他,要他去看望在监狱 的潘三哥,因他与潘三的案子有染,推脱说因是为朝廷效力不能去看望犯人。办完事后,他回京的船上, 遇到了牛布衣。并向他们吹嘘自己的才学高超。牛布衣在芜湖县住在庵里,不幸病亡。死前请老和尚给他 料理丧事。和尚及众邻照办不误。体现了匡超人做官后,不顾结发妻子之情、不念旧友情、好吹嘘抬高自 己的丑态。【第21回】牛浦郎在庵里读书,认识了老和尚,趁老和尚不在时,偷看了牛布衣留下的个人诗集,因是同 姓,就想冒名牛布衣,因此改名牛浦,字布衣,自刻了手章。卜老爹有个外甥女,母亲已亡,父亲常年在 外经商,与牛老爹商议嫁与了牛浦郎。牛浦郎不善于经商,自接手爷爷的杂货店后,日益亏空。牛老爹知 悉后上火,病亡。亲家卜老爹年岁已大,办完了牛老爹的丧事后,随之而亡。老和尚的弟子做了九门提督, 差人接了老和尚去京,留下庵子让牛浦照顾。【第22回】因为牛浦冒名牛布衣,董瑛慕名前来拜访,为显出气势,牛浦让两个丈舅一个端茶倒水,一个 收拾卫生。接待完后,互相埋怨不懂礼数,惹得卜信卜成把牛浦从家里赶了出去,自寻房住。牛浦无计可 施,就想去投奔董瑛。在船上遇到了牛玉圃,因是同姓,虚张声势的牛玉圃认了牛浦为孙子。后来在半路 上遇到了牛玉圃的结拜兄弟王义安,吃饭时王义安被人臭打一顿,侧面反应了牛玉圃的人品。到杭州后, 牛浦随牛玉圃去拜访万雪斋,在池塘边散步时,不小心掉进池塘,被牛玉圃数落上不得台面。【第23回】牛玉圃去万家时,道士向牛浦说了万雪斋的底细。万雪斋原是盐商程家的管家,后来自己做生 意发的家,因此最恨别人提起此事。牛浦向牛玉圃说如果在万雪斋面前提起程明卿,就会要挟住万雪斋而 得到更大好处,不料引起万雪斋的愤怒,将牛玉圃赶了出来。牛玉圃迁怒于牛浦,找到他暴打了一顿。牛 浦恰好遇到黄姓船家,因为说与董知县相好,得到了黄的敬重,并把四女儿嫁与了他。董知县升任到京, 他不知道牛布衣已死,更不知道牛浦是假冒的,他向冯琢庵说牛布衣在甘露庵,致使牛布衣的妻子找上门 来。【第24回】牛奶奶不知道丈夫已死,以为是牛浦害死了她丈夫,才冒充的牛布衣,于是告了状。但向知县 以为只是同名,不予审理,发回了原籍去审理。上司认为向知县不务正业,欲参他,被戏子鲍文卿所救。 鲍文卿回到南京,想找几个人成立一个小戏班子。【第25回】鲍文卿在街上游走,遇到一个修理乐器的老者。遂请到家中帮忙修理乐器。期间谈到倪老爹做 了二十多年的秀才,家贫如洗,五个儿子已经卖出去了四个。最后一个也是难以养活,与鲍文卿商议后, 两厢情愿,过继给鲍文卿,更名鲍廷玺。由此,鲍文卿带着儿子四处开班演戏。一日在街上遇到原来的向 知县,已到本地升任知府,经知府介绍,将府上看门人王老爹的女儿许配给了鲍廷玺。【第26回】鲍廷玺的妻子王太太难产而死。向知府升任福建道台。鲍文卿因年岁太大,回到老家南京,到 家后不久病重而死。戏班老师金次福来给鲍廷玺提亲,鲍老太太叫归姑爷打听女方的底细,归姑爷找到媒 婆的丈夫沈天孚,沈天孚告诉他女方是一个泼辣的人,但有些积蓄,归姑爷就请媒婆沈大脚说和此事。女 方王太太虚荣心极强,媒婆极力夸大了鲍廷玺的身家情况,王太太同意了。【第27回】婚后,因鲍家有个婆婆,丈夫也并非举人,也没有字号店,这些事实都显露出来,鲍太太脾气 大发,气出病来。鲍老太太不堪忍受,在女儿及姑爷的建议下,把鲍文卿夫妇赶出了家门。鲍廷玺的大哥 倪廷珠一直在抚院姬大人那里做幕僚,来到南京时找到了鲍廷玺,给了些银子,叫他买所房子。因马上要 去苏州,叫兄弟过几日去苏州找他,再给些银子做些生意。不料鲍廷玺到苏州后得知大哥已经病亡。幸巧 在来时的路上遇到了季苇箫,就去扬州找季公子。季公子此时是鲍老爹的孙女女婿。【第28回】季苇箫此时正在娶二房亲。各名士纷纷来贺。鲍廷玺到来后,因为还要回南京,季苇箫托他给 朋友季恬逸带封信。此时季恬逸在南京,身无分文。诸葛佑找他帮忙找一位选书先生,想共同刻书,以借 此成名。季恬逸找到了朋友萧金铉,但萧金铉的学问并不高。只是为了挣诸葛天申的银子。三人找到一处 僧庵做住所,开始安排刻书事宜。【第29回】恰遇僧官刚刚升任,要摆酒庆贺,众多朋友纷来捧场。诸葛天申在路上看到了杜慎卿,带朋友 前去拜访。因杜慎卿在考试时得过头名,众人都很仰慕。杜慎卿留下众人吃了饭。杜慎卿没有儿子,决意 纳妾。【第30回】季苇萧同杜慎卿相谈甚欢。杜慎卿谈起缺少一位知己(应是暗指同性恋),季苇萧有意戏弄他, 告诉他在神乐道观里一个才貌俱全的人,杜慎卿信以为真,去了后才知道是开玩笑,要找的人是来霞士, 二来霞士是一个黑丑胖壮的道士。杜慎卿同鲍廷玺商议,召集众多戏子,要开莫愁湖湖亭大会,挑选色艺 俱全的人。最后选出了前三名,分别是,郑魁官,葛来官,王留哥。【第31回】通过召开的戏子大会,鲍廷玺看到了杜慎卿的慷慨大方,就想借些银子重新建立一个戏班。但 杜慎卿向他介绍了自己的堂弟杜少卿,说他是一个更大方的人,只要提认识杜老太爷,并高抬他,就可以 向他借出银子。鲍廷玺去找杜少卿的路上,遇到了同去拜访的韦四太爷。杜少卿果然更是慷慨,不仅好酒 好菜招待客人,给门客抓药治病,并且不畏权势,不去攀附本县知县,还在自身无钱的情况下,当了自己 新做的衣服给杨裁缝死去的母亲买棺材。【第32回】韦四太爷要回家,杜少卿送了一只玉杯;因平日慷慨施舍,家里没有银子使用,就叫管家王胡 子卖了一块地,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娄老伯的孙子要回去,杜少卿送了一百两银子;仆人黄大的房子倒塌 了,杜少卿送了五十两修缮银子;臧三爷收了别人三百两银子,替人买秀才不成,人家索要银子,臧三爷 怕吃官司,找杜少卿来借了三百两;张俊民的儿子想考学,因为是冒籍,杜少卿出了一百二十两银子替他 疏通关系;知县王老爷丢了官,没处住,虽然从未来往,仍然腾出一间屋子让他搬进来住;鲍廷玺见别人 都能借到银子,终于开了口,说是要组建戏班子,也借到了一百两。娄老伯的病越来越重,回家前,叮嘱 杜少卿要学会持家,出借银子要分人分事,有的人是来骗银子的,并不会心怀感激。杜少卿依旧大方如故。 又卖了一块地。【第33回】杜少卿搬去了南京。众朋友纷纷前来拜访,杜少卿也回拜。杜老太爷的门生李大人要举荐杜少 卿做官,杜少卿自知无才,又不愿受官场的束缚,装病不去。迟衡山同杜少卿商量为吴泰伯(周太王的儿 子)建一座祠堂,以便传承传统礼乐,并向众朋友募集资金。【第34回】薛乡绅宴请众朋友,包括迟衡山、马纯上、遽先夫、萧柏泉、季苇萧、余和声等人,杜少卿推 病不去。期间高老先生大谈杜少卿没有做官的本事,将历代积累下的家产都挥霍空了。迟衡山同杜少卿去 拜访庄绍光,商议建祠堂的事。庄绍光受徐巡抚举荐,要进京赴任。在客店遇到押解银饷的孙守备。同行。 孙守备的马队遇到了响马,被孙守备的朋友萧昊轩用弹弓击退。【第35回】庄绍光应诏觐见皇帝。皇上大为赞赏他的才学,但是他不谙官场事故,得罪了太保,当皇帝要 重用他时,太保说不适宜用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学的人。于是皇上赐了银两及元武湖,允许他回乡著书立 说。庄绍光回乡的路上,借宿到一老农家,不幸老农夫妇双亡,庄绍光花费银子安葬了。回家中途及到家 后,各路官僚、乡绅因为他被皇上召见,纷纷前来拜见,庄绍光不堪其扰。搬到了皇上赐予的元武湖上。 卢信侯随即到湖上来访,因为卢信侯收藏了禁书,被官府追来捉拿。卢信侯自首,一个月后,被庄绍光疏 通关系救了出来。迟衡山、杜少卿来找他商议需找一个贤士主祭泰伯祠堂。【第36回】常熟有个虞搏士五十多岁才中进士,为人极其忠厚,做了一系列善举:受朋友之托,到南京国 子监后即履行诺言,给予武书以关照;储信和伊昭劝虞搏士在春天时举行生日,以便收些礼金用来春游, 被拒绝;虞搏士的旧邻汤相公来找他,告诉他因缺钱用,把虞搏士让他住的房子拆卖了,虞搏士不但没有 生气,还另给了银子让他再去租房住;应天府送来一个犯了赌博罪的监生,虞搏士不但不治他的罪,反而 与他同吃同住,过了几日就放回了家。因此,虞搏士被选为泰伯祠堂大典的主祭。【第37回】虞搏士带领众人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乡人围观。礼毕,遽公孙见到了张铁臂,原来就是张俊 民,从游侠变成了医生,张俊民见劣迹显露,辞别而去。武书给杜少卿又讲了两个虞搏士的善举。一个是 虞搏士监考时,发现了考生挟带小抄,虞搏士不但不查,还替他隐瞒,并给考生留足面子,事后不承认查 过;一个是虞搏士白白把丫头许配给严管家,严管家并不领情,要带丫头离开,虞搏士不但不怪,反而给 了十两银子的安置费。武书遇到了孝子郭铁山,因父亲曾随宁王反叛而隐居,郭孝子苦寻几十年后仍在寻 找。虞搏士等江南名士凑了二十两银子,并给西安的朋友修书一封请于协助,兹助他去四川继续寻找父亲。【第38回】郭孝子找到尤知县,住了几日,临走前,尤知县赠与盘缠,并修书一封,命其到成都后可找好 友萧昊轩兹助。郭孝子一路风餐露宿,途中遇到劫道的木耐,劝说他归了正,并收为弟子,传授武艺,赠 与银两,令其做个小买卖。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已在庵里出家。但未料到父亲坚决不予承认。郭孝子 在附近住了下来,每日做工给父亲送饭。郭孝子在西安时曾在海月禅林里住过,此时老和尚要去访问峨眉 山,顺便看看郭孝子。路上遇到了劫道的赵大,因赵大以前被老和尚赶出过山门,怀恨在心,要害老和尚。 一个卖酒的老妇人指了一条生路,让他去找附近的一个少年。【第39回】能救老和尚的这个少年是萧昊轩之子萧云仙,他跟随老和尚返回庵里,用弹弓射伤了赵大,背 着老和尚逃出来。途中遇到了郭孝子,郭孝子的父亲已经病逝,郭孝子要被父亲的骨骸回到湖广安葬。正 直番兵夺了青枫城,京里派平少保剿灭番兵。萧昊轩叫儿子萧云仙去投军,以博取功名。投军的路上遇到 了也要去投军的木耐,遂收了木耐同行。平少保命令萧云仙打头阵攻城,大军垫后,萧云仙用计潜进城去, 配合大军里应外合,拿下了青枫城。【第40回】萧云仙留在青枫城休整被破坏的城池,开垦荒地,安抚百姓,兴修水利,又请教书先生给幼童 教授知识。城池修好后,萧云仙向朝廷上报所花费用。但朝廷说有虚报,让萧云仙自行承担七千两。后来 四川知府调走,新任知府提升萧云仙为守备,去南京任职。船上遇到了曾在青枫城教书的沈大年,正要把 女儿沈琼枝送到扬州嫁与宋为富,未料到宋为富是纳妾,沈大年告状,由于宋家暗中疏通,沈大年被押解 回常州,女儿私自逃到了南京。【第41回】武书与杜少卿在南京城遇到了庄濯江等人,庄濯江与杜少卿的父亲是旧相识,但却是庄绍光的 族亲侄子。几个人相互拜访,游玩作诗。看到了沈琼枝的招牌后,前去认识。引来沈琼枝到杜少卿家的回 访。此时,江都县差役来捉拿沈琼枝。沈只得随他们回去。回去的船上,遇到李老四带着两个妓女投奔汤 -卜 、.老八。【第42回】李老四将两个妓女领到汤六姥爷处,汤老六欣喜异常。汤镇台的两个儿子要来南京赶考,路过 这里,堂弟兄汤老六接待。席间,两个公子大谈考场上的程序、排场。考完后,两个公子请戏班演戏,又 找戏子饮酒作乐。汤二公子因与人争执,被脱光衣服关了起来。二十天后揭榜,均为考中。【第43回】苗民造反,汤镇台给两个儿子来信,嘱其尽快回家,协助平叛。在贵州,汤镇台按上级指示, 出兵打败苗兵。但苗民首领别庄燕及降将冯君瑞脱逃,上司不看捷报,只关注苗首下落。臧四打探到别庄 燕要来城中复仇的计划,汤镇台设计拿下了别庄燕及冯君瑞。雷太守上奏朝廷时使坏,汤总镇反被降三级, 卸任回家。【第44回】汤镇台回到家后,见到侄子汤老六不成气候的样子,十分生气,又看到两个儿子的学识太差, 就想请教书先生。萧柏泉介绍了余有达,但因大公子汤山的傲慢无礼,余有达拒绝应聘。余有达的父亲已 过世多年,他与弟弟余有重因找不到好地,一直未葬。余有达去南京看望朋友,在与杜少卿谈论风水之事 时,迟衡山劝解不可过于相信风水,还举出施御史家的例子来证明风水不可信。【第45回】身在南京的余有达接到了在家的弟弟的来信,令其暂时不要回家。原来,余有达在无为州曾收 人钱财,帮助打了一桩人命官司,但用的是弟弟余持的名字。现在案发,差役去捉拿余持。余持以没有到 过无为州为由,帮哥哥反复应付差役。三番五次,打发了差役后,有人请余有达的堂弟余敷及余殷帮忙看 风水,并请余有达及余有重作陪。余敷及余殷高谈阔论,余有达并不以为然。但哥两个还是去找了张云峰 帮忙择地及择日期安葬了已过世多年的父母。【第46回】余有达无事可做,就去南京拜访杜少卿,在杜家又遇到迟衡山、庄绍光、虞搏士、武书等人, 时值重阳,登高饮酒作诗作乐。余有重来信让大哥余有达回去,说是虞华轩要请余有达教子读书。因乡绅 彭老四、方老六等依仗钱势,放高利贷,府里派季苇箫下来查问。唐二棒槌认准不可能是季苇箫,他以为 要是真的来了,应该先去拜访彭老四、方老六等,而不是先来拜访虞华轩。事后证明确是季苇箫,显出唐 二棒槌等人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心态。【第47回】成老爹来找虞华轩,说乡下有分田地,因方家作威作福,不想卖给方家,虞华轩答应要买。并 要留下成老爹吃饭,成老爹说有很多事要办,并说后日方家要请他吃饭。虞华轩打听到成老爹在说大话, 替方家做了一张假请帖送给了成老爹,戏弄了成老爹一回。县里的节孝祠建好后,方家、彭家、余家、虞 家都要送故去的女性老人的牌位到祠里。因方、彭两家势大,四里五乡的人都跟在方彭两家的队伍后面随 队而行,包括虞、余两家的本家亲属。而虞、余两家送牌位的只有寥寥几个人,冷冷清清。方彭两家在祠 里大摆筵席时,虞、余两家凑成一桌将就吃了点酒食。【第48回】余有达被选了徽州府学教导,到任后,六十多岁的老秀才王玉辉来拜。交谈中得知,王玉辉一 直在著书立说,因而家贫如洗。王玉辉的三女婿病逝后,女儿也要殉夫,公公婆婆、母亲都苦劝,只有王 玉辉赞成这么做,说是可以成全美名,又能做个县里的楷模。果然三女儿绝食而亡。县里举行了隆重的祭 祀典礼。葬了女儿后,王玉辉不耐烦老妻的整日哀愁,要去南京散心,余有达给他写信去找杜少卿、庄绍 光等人。到了南京后,要找的几个人都不在,却遇到了老朋友的侄子邓质夫。他来南京帮东家卖盐。两人 一起去看了南京的泰伯祠,不胜叹息虞博士在南京时的崇文风气,一个月后,王玉辉把余有达写的书信交 给邓质夫,让他转交杜少卿等人,自己返回了徽州。【第49回】万里自称被保举为中书,万中书来访高翰林时,高翰林邀请武书作陪。高翰林看不起当时的迟 衡山、庄绍光、马纯上等所谓名人,因为他们一直是秀才,不能考中举人。也看不起那些非通过正规科举 渠道而靠保举取得职衔的人。因万中书补缺后就与高翰林的亲家秦中书是同衙,秦中书因此要在家中请他 吃饭。席间,不知何事,万中书被方知县带领差役锁走。而席间的几位所谓朋友却无动于衷。【第50回】凤老四提醒几位朋友应去探寻捉走万中书的原因,管家去打探,但未搞清。凤老四自己去打探 才搞清楚。原来是台州一名总兵被参,万中书受了牵连。但公文上说万里是秀才。在凤老四的追问下,万 里才承认自己是秀才,借中书之名骗取钱财。本来官司不大,但若牵涉到假冒官职则事态严重。凤老四一 心救人,叫秦中书活动施御史等人保举一个真的中书官衔,如此在把万中书押解回台州后,再打官司就无 大碍。【第51回】凤老四同府差押着万中书回台州。途中同船的有一名年少的丝客,受妓女的诱惑,被偷去二百 两银子。凤老四教把船摇回去,找到了妓女,骗到了这条小船上来。剥了她的衣服,叫丝客带着衣服去找 她的丈夫把银子要了回来。到台州后,凤老四叮嘱万中书在受审时,把责任都推到自己的身上来,万中书 招办。大堂给凤老四用刑时,身怀武艺的凤老四接连崩断了三幅夹板而不招认。知府将情况上报。当时, 案首苗总兵已经死在狱中,且牵连不大,就释放了万中书及凤老四。【第52回】凤老四到南京找朋友陈正公。陈正公借过他的银子。凤老四想把银子要回来做盘缠回家。到杭 州时遇到了秦二传子与胡尚书的八公子胡八乱子。逗留了几日。在胡八乱子家吃饭时,众人见胡八乱子脚 功厉害,一脚踢断了马腿,就丛恿胡八乱子踢凤老四一脚看看,结果胡八乱子的脚趾头几乎折断。此时, 陈正公与好友毛二胡子在南京贩丝。毛二胡子接连介绍了两笔放贷的生意给陈正公,收获颇丰,陈正公非 常高兴。后来因毛二胡子自己要盘一家典当行,银子不够,陈正公主动借与他一千两。待陈正公找到那家 典当行时,毛二胡子已将店面转与他人。这时,凤老爹来找陈正公,并答应帮他要回银子。他们找到毛二 胡子家,凤老四徒手掀翻了他半间屋子,毛二胡子无奈,只得连本带利清还了欠银。【第53回】聘娘长相娇媚,喜好结交名贵。她舅舅给她介绍国公府里徐九公子的姑表兄陈四老爷认识。见 面的前一日,陈木南与徐九公子闲谈,表达了妓女地位戏子的地位高的看法。陈木南来到来宾楼,聘娘很 高兴,叫他与正在和她下棋的师父下了十几盘棋,晚上同宿一处。陈木南说日后若得官做,定替她赎身。【第54回】陈木南从聘娘处出来,来向表弟借银子。此时,徐三公子要去福建上任,徐九公子同去。因此 耽搁了两日陈木南才借到银子。他回到来宾楼时,聘娘正在生病,需人参、黄连等名贵药材补着。陈木南 的房东董老太劝他不要把银子花在聘娘身上,陈木南不听。果然,陈木南再无银子可用时,聘娘就不再理 他了。陈和甫的儿子也是个算命先生,为人混账。整日与丈人吵架。在一次争吵后一气之下出了家。出家 后还与同行测字先生丁言志为了莺腹湖大会有无作诗的事大吵一回。丁言志拿着仅有的二两多银子也想会 会聘娘,被聘娘奚落出来。虔婆疑心聘娘私收了花钱,向聘娘索要。二人争执起来,聘娘受气不过,在延 寿庵出了家。【第55回】老一辈的名士逐渐故去之后,社会上崇尚文学的风气渐渐衰败下来。虽然也有琴棋书画的高手 如荆元、王太、季遐年、盖宽等后辈出现,但空有满腹才学,却不得重用。只能在田间舍头艰难度日。【第56回】万历四十三年,天下大旱,百姓聊穷。河南道监察御史单扬言上奏朝廷说,是因为民间有很多 有才学之士,朝廷不委以用,有才无处施展,积聚的怨气与天地合为一体,致使水旱成灾。因此请求朝廷 深入民间调查,对于确有才学的,不论生死,均赐予学位,以梳理气息。朝廷采纳,对于文中出现的贤人 名士,根据才情大小,分别给予了不同学位。二、重难考点探究梳理:内容探究小说社会背景与人物1、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请选择下列一个人物,结合与他有关的情 节,说说作品的讽刺意味。备选人物:严监生、范进、匡超人示例一:范进中举前,向胡屠户借盘参加乡试,被他“一口淬在脸上”,“骂个狗血喷头”,态度横蛮;范进 中举后,胡居户在他回府途中低着头,频频替他拉直衣裳后襟,态度恭敬。作者写胡屠户的前倨后恭,对 比鲜明,讽刺有力。示例二:严监生临终前,因为心疼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一根,他才咽气。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音音,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而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讽刺 意味。示例三:匡超人停妻再娶,他有过涛躇,但为了圆谎,不得不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戏文上说的蔡状招赘 牛相府,传为佳话”。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对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增强了讽刺效果。刺迂腐与卖弄的作品,然而却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体之典范。人物介绍书中重点描绘了一群热衷于功名富贵的僦林五类,从而揭露和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整个封建道德 的虚伪。腐儒的典型一一周进、范进;贪官污吏的典型一一汤奉、王惠;八股迷的典型一一马静、鲁编修;正面的典型王冕、杜少卿。从周进的哭,范进的笑,王玉辉的笑而后哭,可以看出作者笔锋所指不是某个人,而是科举制度和封 建礼教,因此,作者在对人物进行褒贬时,他的讽刺总是紧密地围绕着事物的本质问题而显示其分寸。不 同的人物典型体现出了不同的思想认识价值。(一)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周进、范进这两个人物是作者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 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二人在中举之前都是很穷困的,受尽别人的白眼和嘲讽。周进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依靠在村子里私塾中教书糊口,以后随姐夫经商记帐,在贡院参观时,“周进看 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着不住。金有余道:你看,这不是疯了吗? 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是死了人,为甚么这号啕痛苦是的?'周进也听不见,只管扶着号板哭个不住。 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 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脖子。他哪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后来商人们答 应为他捐一个监生进场,他就破涕为笑,趴到地上磕头,表示要变驴变马来报答他们。范进也是一个连考二十余次不取的老童生,他是一个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四岁才中举,而心理惨遭巨大摧残 的典型人物。他在生活中受尽凌辱,他要去考试,岳父胡屠户骂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听到中举的消2、人物出场各具情态,人物性格塑造也是各有干秋。如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诸多人物,但全书却几乎没 有完全正面或完全反面的人物,大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弱点,反面的人物,也常常有可取之处。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分析,并谈谈塑造这样的人物的处。A.杜少卿B.迟衡山C.马二先生D.严监生示例:A杜少卿。杜少卿与人交往不论对方身份的高低,对弱者富有同情心,扶贫济弱。他的这些行为在当 时社会制度下是值得称道的。然而,他的慷慨解囊又往往是泛滥的,本不懂得怎样理财,丰厚的家产很快 被挥霍得一干二净。比如鲍延玺来找杜少卿要钱就是冲着杜少卿的弱点而来的,他和王胡子串通来骗取杜 少卿的钱财,这样的人根本无需慷慨解囊,而杜少卿却道“用完了你再来和我说话",这样不分好坏,也是 不可取的。“人无完人”,“美玉以无瑕为贵,而有瑕正见其为真玉”,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 使作品更真实,更具感染力。B迟衡山。在儒林外史的诸位贤人中,迟衡山无疑是一位正人君子。他是“正牌的在野的淳儒,而且是 个标准的业余宰相”,他的社会责任感在诸位贤人中最为强烈。但他的“正”,又“正”得甚至于近乎“迂” “人无完人” “美玉以无瑕为贵,而有瑕正见其为真玉”,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使作品更 真实,更具感染力。C马二先生。马二先生也不是单纯的迷信八股,笃信礼教的无智迂儒,他古道热肠,疏财仗义,赤心待朋友, 是个有意气、有肝胆的人物。比如,杭州游历期间,马二先生在匡超人落魄的时候曾经几度帮助他。“人无 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丰满,使作品更真实,更有感染力。D严监生,严监生临终时因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一直伸着两个指头不肯断气,他虽音音,但也具有由社会 关系所决定的多种多样的情感:对兄长严贡生的帮助,对幼子前途的挂心,对妾赵氏的迁就,对妻王氏的 挂念他是个软善可欺、郁闷孤僻、多愁善感的活生生的人。“人无完人”,如此塑造,使人物形象更立体更 丰满,使作品更真实,更有感染力。3、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意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请你谈 谈杜少卿(儒林外史)这个人物是否接近老子说的这一境界?并简要阐明理由。示例:我认为最接近老子所说境界的人是杜少卿。杜少卿乐善好施,重情重义,面对身陷困境的人,他总 是有求必应,慷慨相助,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自己经济拮据的情况下,置办丰盛的酒席款待与他素昧平 生的郭孝子,当掉自己的衣服换银子送给郭孝子做盘缠,足可见他崇尚美德,重义轻财、他淡泊名利,蔑 视权贵,尊重女性,具有崇高的思想境界。4、讽刺作品有一个重要特点:作者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时,不仅讽刺单个人物或事件,还讽刺背后的社会 现象及根源。请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却“总不进学”,一旦考中却 “欢喜得疯了”为例进行说明。儒林外史是一部出色的讽刺小说。作者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揭露和嘲讽科举制度所造 成的丑恶现象和封建末世的衰预风气。范进因中举而迷了心窍,喜极发疯的丑态,是作者对范进作夸张的 讽刺,以增加作品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使作者对范进的性格、行为和心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把当 时社会上一般读书人热衷功名、醉心富贵的特征都统摄在范进这个人物身上,并运用讽刺手法予以揭露、 批判,旨在抨击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茶毒,同时反映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社会现实。5、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些热衷科举考试的“士人”,请从“周进”“马纯上”这两个人物中选择其一结 合相关事例作简要分析。示例一:别人做举业,也许并不纯正,或者是拿这个来做敲门砖,或者是用它来做幌子,全不把它当回事。 而马二先生却干得极其认真,一点也不马虎。他在文翰楼做选家,“时常一个批语,要做半夜。不肯苟且下 笔,要那读文章的读了这一遍,就悟想出十几篇的道理,才为有益。”马二先生是八股科举制度的受害者, 这还不够,最可悲的是,他是那么真诚执著地引导别人走自己已经实践证明走不通的老路。示例二:周进因为久考不中,进了贡院,在贡院参观时,看着号板,想起自己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因此 疯疯癫癫不由得痛哭出来,众人劝解不住,一哭再哭,满地打滚。可见其对于科举的热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