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茄子夏秋稀植高效栽培技术.docx
嫁接茄子夏秋稀植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名称嫁接茄子夏秋稀植高效栽培技术二、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四川是茄子种植大省,茄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左右,产量200多万吨,位列全国 第3位、西部第1位。秋延后栽培是我省茄子栽培的重要茬U,是供应市场“秋淡”的重要蔬 菜之%我省秋延后茄子生产多采用春茄翻花或夏播茄子,但蓄留翻花茄子,夏季植株生长 逐渐衰败,抗逆性差,入秋时发新芽不多,翻秋花少,产量较低,果实着色不均,种植户收 益不高。针对上述问题,立足本省的实际情况,研究集成了嫁接茄子夏秋稀植高效栽培技术。 通过采用调整播期、壮苗越夏、降低种植密度、不整枝管理等技术措施,使秋茄在抗病性、 抗逆性、产最、商品性以及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保障茄子稳产保供和农民丰 产增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技术示范推广情况经过十多年研究,形成了嫁接茄子夏秋稀植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实用性强、操作简便, 成熟度高。自2011年以来一直在我省茄子主产区金堂、郸都区、乐山、德阳等地示范推广, 现已成为我省秋茄栽培的重要栽培模式,应用面积在逐年增加,2021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 20万亩。该技术在产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抗病性和抗逆性,良好的商品性和丰产性,尤 其节本增效优势显著,有效助推茄子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三)提质增效情况该技术充分发挥砧木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优势,以嫁接茄子健株越夏,降低黄萎病等土 传病害发生,提高植株长势。亩种植密度由传统的2200株降至1100株,可节约种苗成本 1000元左右。由传统的整枝方式改为不整枝与适当蔬果,人工等管理成本降低50%以上。 稀植的嫁接茄子越夏后生长势强,病虫害发生频率降低,丰产性高,皮色黑亮,商品性好。 秋延后出嫁接茄子在8月底9月初上市,可持续采收至11月中下旬,采收期较自根苗延长 20-30天,市场价格高,亩收益可达10000元以上,较传统的秋延后茄子提高50%以上,节 本增效显著。(四)技术获奖情况2021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三、技术要点1 .品种选择砧木宜选用抗病、与接穗亲和力强的托鲁巴姆等。接穗品种宜选用耐热和抗病性好、优 质高产的墨茄或竹丝茄。2 .播种适期与种子处理根据当地主要病害发生情况,选用以下消毒方式:温汤浸种:将种尸在55°C左右温水匚| ''浸科15-20min后,再用冷水冷却,最后捞出晾干。药剂浸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lh,或用0.1 %的高钵酸钾溶液浸 种20min,捞出用清水洗净。最好使用包衣种子。种子处理:砧木托鲁巴姆种子不易发芽,可用清水搓洗后用100mg/kg赤霉素水溶液浸 种24h。催芽宜用变温处理,每天30C处理16h, 208h,同时每天用清水洗涤一次,5d-7d 可出芽。接穗种子催芽在清水中浸泡5h-6h后捞出洗净,置于发芽箱催芽,温度25-30, 8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3 .嫁接方法及管理待砧木长至两叶一心时,进行假植。在6月下旬-7月上旬,砧木长到5片-7片真叶, 接穗长到4片-5片真叶时可选用劈接法进行嫁接。夏季嫁接后,注意控温和湿度管理。嫁接 后前3-4d小拱棚完全密闭,草帘遮阴,白天为25-26C,夜间为20-22C,空气相时湿度95% 以上。4-6天内相对空气湿度以85-90%为宜,第4天开始早晚逐渐1次,每天通风1-2次。 7天后嫁接苗成活后转入常规管理。4 .定植。嫁接后10-14d可进行定植。采用宽厢窄沟栽培方式,厢宽2.0m,沟宽0.5m, 株距0.5m。宽行有利通风透光,相邻两窄行进行培土。铺设滴灌后再覆盖地膜,在膜上开 穴定植。亩种植密度1100株左右。定植不宜太深,嫁接口部位距离土层2-3cm。5 .田间管理。定植前施底肥: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kg-5()00kg或茄果类蔬菜专用复合肥 50kgo茄子生长周期长,合理追肥,是丰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追肥以氮肥为主。定植缓苗后 14d可追施尿素10kg-15kg/亩;门茄坐果后追施尿素15kg/亩;对茄至四门茄坐果膨大期追 施尿素15-20kg/亩和钾肥15-20kg/m;四门茄膨大期至采收结束期间每14d追肥一次。植株生长期内不整枝,仅去除门茄以下的侧芽;从坐第三苔果开始到采收结束需疏果; 及时除去病叶和老叶。门茄采收时,固定支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及排水防涝。6 .病虫害防治。嫁接茄子生产中主要防治果实和叶部病害。在整个茄子生长周期中,根 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达到防治指标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病虫害,严格按照 规定的浓度和安全间隔期要求进行。四、适宜区域适宜四川茄子产区及相似生态区域。五、注意事项1 .选择抗病性好的砧木进行嫁接。2 .注意防治叶部病害和虫害。六、依托单位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