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夏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docx
川中丘陵区夏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一、技术名称川中丘陵区夏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二、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四川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玉米是我省播种面积最大的旱地作物,主要种植在 四川盆地丘陵地区。同时该区域存在化肥粗放使用、地力贫瘠、水土肥流失等生产瓶颈问题。 目前我省夏玉米种植面积已超过800余万亩,尚有100200公斤/亩的产量潜力。据调查, 四川省玉米季平均施氮量为258kg/公顷,且玉米氮肥效率仅为21.8kg/kg,远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的34.4 kg/kg。大量化肥不合理的施用是造成我省农业面源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 原因。2022年我省大范围内遭遇了罕见的高温伏旱灾害天气,特别是盆地丘陵区,7月以来 持续高温且无有效降水,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如何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保证夏播 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对玉米种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夏玉米农田生产技术与粮食安全 稳定和环境保护密切相关。本技术核心是合理施肥,施肥原则为养分需求与养分投入相匹配、平衡施肥、有机无机 配合、肥料施用与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肥料施用与玉米品种生物学特性相结合。利用测土 配方施肥和养分专家系统(NE),以适宜机播的绿色优质高效玉米品种为基础,通过优化秸 秆还田、有机无机配施、精准配方施肥、增密优配、水肥管理、全程机械化等关键技术,有 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投入,增加玉米抗逆能力,增产稳产, 改善生态环境。(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本技术有效实现了夏玉米抗逆增产和化肥减量增效,较大程度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传 统种植方式相比,夏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更能从容应对四川丘陵区玉米生产上面临的 极端灾害频发、化肥利用率低、坡耕地水土流失,播种、收获等环节劳动力紧迫等问题。2019 年以来,在四川盆地的德阳市、资阳市、遂宁市、南充市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推广,累计 在示范区域开展技术培训10余次,培训800余人次,累积推广应用30余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通过玉米绿色高效养分管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平均可实现化肥用量减少15%以上,化肥 利用率提高5%以上,作物增产8%以上,亩均节本增效200元以上。土壤质量和环境状况 明显改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四)技术获奖情况。该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项,发表论文13篇,参编专著1部,部分内容获2020 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技术要点(一)播前管理选择四川丘陵区的坝地或台地,土层厚度大于20cm,要求保水保肥及灌溉排水良好。 播前将上一季小麦或油菜秸秆粉碎,长度3-5cm即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粉碎越细越好。 均匀施于地表,用旋耕机进行翻耕,之后将土块耙细。播种前整地做到将秸秆和根茬翻埋良 好,耕深15cm-20cm,达到待播状态,并注意保墙。(二)品种管理因地制宜选用新近审定推广的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杂交玉米品种。选择饱满、 健壮、种子质量达到GB4404.1-2008规定的种子做种,剔除破碎、无胚和病虫籽粒。播前晒 种2-3天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种子包衣。(三)种植管理种植时间:直播夏玉米在4月上旬至6月初播种,每公顷用种量30.0-37.5 kg。一般而 言生产规模50200亩配置2行精量播种机1台,200500亩配置24行精量播种机2 台,5001000亩配置24行精量播种机3台,1000亩以上配置24行精量播种机45 台。种植密度:机播玉米行距40-6Wm,窝距20-30cm (可调),密度为57000-67500株/公 顷。在夏玉米的生长过程中,采用农药防治、生物防治、绿色植保等手段,对玉米病虫害实 施有效的处理,最大限度的提高病虫害管理效果。(四)施肥管理按照夏玉米牛.长对肥力的需求特性,结合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采用测土配方施肥 和玉米养分专家NE (Nulrienl Expert)系统推荐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施肥效果。肥料用量:一般中等地力田块,在产量60()0-7500kg/公顷条件下,N、P2O5、K2O总用 量分别为 180240kg、60.0-90.0 kgo肥料施用方法:玉米氮肥基肥占50%,追肥占50%,控释尿素可以做基肥一次施入;有 机肥与磷、钾肥全部基施。基肥可均匀撒施地表,通过旋耕与土壤混拌。采用机械化播种施 肥同步作业条件下,肥料应施在种子侧下方5 cm左右。追肥应在苗带一侧开沟深施,并覆 土。肥料品种:优先选用玉米专用复混肥料,提倡施用缓控释肥,也可选用尿素、氯化核、 磷酸一铉、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酸性土壤)、氯化钾等常规肥料,慎用高氯复混肥料。(五)灌溉管理夏玉米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在正常降雨的情况下,一般降水量能满足玉 米生长的需求,保持玉米的整体产量。但是如果出现了极端干旱天气,在夏玉米的生长关健 时期,就要注意采用浇水管理的手段,积极开展补水灌溉工作。如在夏玉米大喇叭口期阶段 内,针对夏玉米生长过程中水肥敏感的情况,可以及早采取灌溉措施,每次灌溉过程中可以 将水量控制在30-40m3/亩范围内,使夏玉米保持旺盛的生长态势。(六)收获管理玉米植株枯萎时进行机械收割。收获时间要适时,否则过早收获易导致籽粒不饱满,过 迟收获易导致果穗霉变。一般可以选用结构紧凑、性能完善、作业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4 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收获。无粉碎装置的收获机收获后,应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及时粉碎还田,秸秆粉碎后尺度小 于5厘米,均匀抛撒地表。尽早进行翻耕作业,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耙平压 实,以免秸秆过长影响后茬作物的出苗与生长,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可避免病虫 害蔓延和传播。四、适宜区域本技术适用于四川盆地丘陵区夏玉米绿色高产高效生产。五、注意事项机械化翻耕主要适用于台位低的浅丘和平坝地区,台位高或坡度大的地块应以旋耕或少、 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主,且旱地不宜频繁翻耕,可根据实际情况23年翻耕一次。品种选择应避免单一,生育期应适中、不宜过长,忌选不抗倒伏品种。结合当年气候变 化趋势,合理安排耕种收时间。六、技术依托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