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课堂笔记.docx
-
资源ID:93882205
资源大小:10.98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课堂笔记.docx
翻译文言语句的方法【答题思路】文言语句的翻译要把握“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讲求抓住关键词, 字字落实,不漏字词,不出现错别字,同时还要顾及全句的意思,使语句通顺连 贯。“信、达、雅”是翻译文言文的最高要求。“信”的要求是忠于原文的内容 及含意,用现代汉语逐字逐词落实,从而达到句句落实;“达”的要求是译出来 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要与原句一致;“雅”的要求是用简 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和形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留、换、调、弓I、增、册则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词语。凡有古今意义相同的字、词及人名、地名、物名、 书名、国名、官职、年号、谥号、度量衡单位等古代专用名词,翻译时不宜改动, 都要保留原词。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 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2、换替换词语。文言文里的不少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现在仍在用,但现代汉 语不再用原文的词表示,而是用了另外的词。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意思与之 相当的词进行替换。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此句中的“师” “伐”要用“军队” “攻打”来替换。3、调调整语序。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 后置、定语后置等,在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来调整语序,例如: 卷石底以出。(主谓倒装)(小石潭记)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4、引引申词义。文言文里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往往一个词可以有两 三个或更多的意思,这些意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一个本义派生、扩展、引 申出来的,可选用切合原文语境的表示引申义的词来翻译。例如: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原来的规模。“增”本义是增加,引申为扩大;“制”本义是制作、制造,引申为规章、 制度,再引申为规模。翻译时选取它们的引申义。5、增增补词或句子成分。翻译文言文时,下列几种情形需要增补词语或句 子成分。(1)文言词语单音节词居多,翻译时应将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现代汉语中相应 的双音节词。例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大国的虚实是难以推测的,我惧怕他们有埋伏。“测,”惧,“伏,都是单音节词,应译为双音节词“推测”(或“猜测”)“惧 怕” “埋伏埋(2)文言文里将数词直接放在名词或动词的前面,而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 语时应把量词增补上。例如: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吃一顿有时能把一石粮食吃光。(3)省略是文言文里常见的现象,翻译时应忠实于原文,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 要求和表达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充,力求明白确切地表达原意。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村里的人看见渔人,很是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 们。原文中省略了两处主语、一处宾语,翻译时要将其补充出来,意思才完整。(4)有些句子不好确定它省略了什么词语或句子成分,只是为了上下文连贯, 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要增补一些词语,读起来才觉得顺口,表意也通顺明白。 例如: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晋朝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把捕鱼当作职业。(一天,)他沿着小河 (划船)行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6、删删去不译。文言文里的一些虚词,只在句中起某种语法作用,没有实 在意义,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相应的词语对应,就可以删去不译。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课)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原文中的“者,也”是文言文常见的判断句式的标志。“者”起停 顿作用,“也”表示判断语气。翻译时,“者” “也”都可删去不译。“留、换、调、弓I、增、"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 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