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2023年湖北省黄冈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普卷.docx

    • 资源ID:93884772       资源大小:37.92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3年湖北省黄冈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普卷.docx

    2023年湖北省黄冈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 .孟子载: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孟子所举之舜、傅说、胶 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皆起自微贱。这说明()A.区域人才流动逐渐频繁B.传统贵族政治业已瓦解C.社会层级流动渐趋加强D.文化繁荣导致学术下移2 . “致仕”又叫引退、乞骸骨、乞归等,即我国古代官吏的退休制度。至西汉时,始成定 制。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以及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有 详尽的规定。西汉致仕制度的发展()A.进一步减轻了国家财政赋税负担B.奠定了后世官吏退休制度的基础C.深受农耕社会传统乡土观念影响 D.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官僚体系活力3 . 10世纪前后,唐和大食文献均载有一个情节相似的商人与鲸鱼故事,古罗马史籍也有相 似记载,古印度同样有一些情节相近的佛本生故事。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原型是 商人与摩竭鱼佛本生故事。这反映()A.中华文明文化圈的影响扩大B.地域交流影响多元文明发展C.古代文明发展进程的共同性D.古代印度文明的引领性发展4 .遗嘱税的开征是中国遗嘱制度发展史上出现的新现象。南宋总领四川财赋的王之望对开 征遗嘱税的目的曾有过一番说明:“委可杜绝日后争端,若不估价立契约,虽可幸免一时税 钱,而适所以启亲族兄弟日后诉讼”。宋代遗嘱税( )A.适应推动社会治理需要B.增加了人民的经济负担C.源于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极大缓解政府财政压力5 .晚明时期,坊刻和私刻印了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把这些带有圈点、批注、 评语之书中的正文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套印出来,阅读时更为醒目和方便,因此套印本风行一 时。这一做法()A.实现了文化传播的普及化B.得益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C.受市场需求新变化的影响D.推动了印刷技术出现革新6 .如表为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籍贯分布统计表,该表反映了()随从人员籍贯分布统计表材料体现的是印度文明的向外传播,不是中华文明的影响扩大,排除A项;古代文明即使有某些相似性,但整体上来说古代文明发展进程是各具特色的,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一个故事源头在印度,不能说明古代印度文明的整个水平如何,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外文化交流,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力。4 .【答案】A【解析】据材料“适所以启亲族兄弟日后诉讼”可知,遗嘱税有利于减少亲族兄弟的诉讼,有利 于社会基层的稳定,A项正确;材料中可知遗嘱税主要是为了减少争讼,对人民的经济负担影响不大,排除B项;宋代遗嘱税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少诉讼,有利于基层治理,并非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遗嘱税对国际按财政影响较小,排除D项。故选:Ao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古代赋税制度,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 .【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晚明时期,之所以“坊刻和私刻印了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 是为了 “阅读时更为醒目和方便”,体现了市场需求新变化影响了刊刻出版,C项正确; 虽然刊刻书籍“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有利于文化的推广,但达不到“普及”的程度, 排除A项;明朝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其与刊刻书籍上增加“大批带有圈点、批注及评语的书”没有 关系,排除B项;晚明时期并没有印刷技术的革新,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6 .【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的随从多来自江苏、直隶、广东、浙江 等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广西、河南、四川等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随从较少,所以可以体现 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D项正确;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的籍贯发布可以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并不能说明传 统政治结构出现失衡,排除A项;仅根据随从人员的籍贯并不能体现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本质和走向近代化的努力与尝试,排除BC 项。故选:Do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7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主体范畴即是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国共合作破裂,此后,中共在规定“人民”的范畴时发生了变化,原来 的资产阶级等阶级被排除在外,“人民”的范围已缩小,A项正确; 革命的多数是工人、农民等,并不存在不利于团结的现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革命目标,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这种变化将国民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排除在“人民”范畴中,反映的是革命形势的变 化,不会强化革命力量的团结,排除D项。故选:Ao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8 .【答案】D【解析】据材料“上海市政府提出处理劳资纠纷的原则:对于工人提出要求增加工资资方提 出降低工资”,可知上海市政府提出相应的原则,来调整劳资关系,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期, 上海市劳资关系紧张,为了稳定上海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市政府提出了劳资关系调整原则,D 项正确;仅从上海市政府的政策,无法判定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市政府调整劳资关系,涉及的是双方,既考虑工人,又考虑资方,并不是一方,排除B项; 仅从劳资纠纷的处理原则,无法得出上海社会的整体秩序状况,排除C项。故选:Do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 题的能力。9 .【答案】B【解析】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1953-1957年全国城市储蓄存款余额占国家预算收入比例呈现 基本上升趋势,说明城市经济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国家正在开展一五 计划,进行国家工业化建设,城市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B项正确; 据所学,1953-1957年是我国开展一五计划的时期,但材料信息无法看出“有计划性”,排除A 项;据所学,此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从材料图表所示信息,也不足以判断是 计划经济体制,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城市储蓄存款的情况,未体现农村,无法判断国民收入水平的情况,排除D项。 故选:Bo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0 .【答案】D【解析】根据漫画“自主选择、政策扶持、就业”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人 们就业选择多样,国家在个人自主选择的基础上还提供政策性的扶持,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下的 多元化发展路径,D项正确;国家工作的重心是发展经济,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如何深入发展,排除B项;漫画强调的是个体发展的多元性,不是不确定性,排除C项。故选:Do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了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1 .【答案】A【解析】A.根据“似乎不再是一个种族的名称,而是一种智力的名称”、“与其把与我们出身相 同的人称为希腊人',不如把拥有我们文化的人称为希腊人'”分析可知,材料中对希腊人 的定义更加强调由相同的文化,因此古典时代关于希腊人的认知强调共同的文化认同,A正确; B.与材料主旨不相符,排除;C.材料不涉及文明交流,排除;D.希腊并不是大帝国,排除。故选:Ao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文明,解题关键信息是“似乎不再是一个种族的名称,而是一种智力的名 称”、“与其把与我们出身相同的人称为希腊人',不如把拥有我们文化的人称为希腊人'”。 本题侧重于考查古希腊文明,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和相关知识点的把握。12 .【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从法律上肯定英王在英国领土范围内享有至高无上的世俗统治权和宗教管 辖权”来看,这些法案的颁布高于教权的原则,排除罗马教廷对英国主权范围内事务的干扰,促 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D项正确;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是大宪章,排除A项;1534年的至尊法案正式宣布国王为英教会的最高首脑,建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排 除B项;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没有得到发展,排除C项。故选:Do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3 .【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霍尔认为应将“野蛮”和“半文明”的国家排除在国际法范围之外, 只有当这些国家继受欧洲文明时,才被认为可以适用国际法,这种观点导致欧洲的这些国家把对 外的扩张看成是为其他国家传播欧洲文明,成为维护扩张的正当理由,C项正确;这仅仅是霍尔个人的一种观点,不可能激化国际关系,导致国际关系紧张的原因是西方各国在国 际法的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排除A项;这一种认知的形成在于西方国家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与世界市场无关,排除B项;这种认知导致西方各国在国际法的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国际冲突不断,不利于国际法进一步发 展和完善,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4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盗窃案中赃物价值在2英镑及以下的占比达到近百分之八十,说明底层 民众手中有价值的物品极少,体现了底层民众的贫困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盗窃案中赃物的价值,不能用于说明英国社会的秩序,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18世纪英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此时英国已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D项。故选:Ao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5 .【答案】B【解析】据材料“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向日本大学积极推广美国研究”并结合所学可知, 冷战时期,美国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一直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东亚遏制苏联、抗衡中国的前哨基 地,为此美国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改造扶植日本,进一步推动了美日国家关系的强化,B项正 确;美国向日本输出文化体现了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但是文化交流是手段,不是目的,排除A项; 材料主要是文化方面的措施,与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走向复兴繁荣关系不大,排除c项; 材料只体现了美国向日本推广美国研究的内容,可能“有利于推动"日本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 但是材料不能体现“推动了发展”这一结果,更不能体现是否“飞速发展”,排除D项。故选:Bo本题考查美苏冷战,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6 .【答案】B【解析】根据“这座城池格局的灵感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至少三个世纪内建成了大批庄 严隆重、装饰华丽的卓越建筑,凸显空间感与立体感特质”可知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安提瓜古城 的设计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由此体现了美洲和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所以这一评价突出 了文明交流的历史印记,B项正确;这一评价突出了文明的交流,并不是肯定美洲土著文明的价值,排除A项;这一评价是肯定文明交流,而不是促进文明交流,更不是在说明美洲文明的多样化,排除CD项。故选:Bo本题考查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7 .【答案】【小题1】治理主体的变化:由以政府为主到政府与民间共同治理;治理人员的变化:由避开地方豪强到借助地方有名望的土绅;治理依据的变化:由依据法律到同时借助乡规乡约。【小题2】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稳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中国版图的奠定);社会经济的新发 展(商品经济进入新的繁荣期);士绅阶层发展;儒家伦理向基层渗透;政府重视发挥教化在基 层治理中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基础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第一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 时期与秦相比在基层治理方面的主要变化;第二问,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明清时期基层治理出现变 化的历史原因。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基础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 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18 .【答案】【小题1】背景:洋务运动中“商战”思想的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 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清末新政取得一定成果);近代民族主义思 潮的发展。(4点)【小题2】原因:1919年为最高峰,原因是当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激发了民族主义热情;1915年是 次高峰,原因是当年日本强逼中国签署二十一条激起了群众性的反日运动;总体原因是列强 侵华的加剧、民族主义的持续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第一问要求学生结合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历史背 景来分析;第二问结合国货广告中出现民族主义用语高峰的原因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19 .【答案】【小题1】“愿景”:无产阶级团结起来开展斗争以改变悲惨的命运;实现男女平等。 背景: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但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日益激化;英国民主政治不健全;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小题2】“愿景”:实现政治、经济独立;追求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措施:将政治斗争与经济斗争相结合;与新独立民族国家联合斗争;开展大规模的国有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一问要结合马 克思主义的产生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的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影响来解 答。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 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0 .【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 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14/8中外文化简表“可得出论题为14-18世纪, 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其次,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明清小说科技巨著等相关史实, 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 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故答案为:论题:14-18世纪,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阐述: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 整体,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社会处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 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古老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出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总之,大致同一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而古老的中华文明则面临着严重的危机。【解析】本题考查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省别考察团江苏直隶广东浙江湖北福建湖南安徽江西广西河南四川云南旗籍合计载泽人数1074433211843百分比23.2516.289.309.306.986.984.652.332.3318.60100载、端人数6295131111313百分比18.186.0627.2815.153.039.093.033.033.033.039.09100A.传统政治结构出现了失衡B.封建政府维护统治的本质C.走向近代化的努力与尝试D.经济社会发展区域性差异7 . 1927年11月召开的中共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明确了现阶段“人民”的主体是工人、 农民和土兵。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党以法 律的形式确认了 “人民”的主体范畴即是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相对大革 命时期,“人民”的范围已大大缩小。这种变化()A.源于革命形势的新变化B.不利于团结革命的多数C.明确了革命的最新目标D.强化了革命力量的团结8 . 1949年12月,上海市政府提出处理劳资纠纷的原则:对于工人提出要求增加工资,“原 则上我们不予支持”;资方提出降低工资,“如果资方确有困难,我们应予同意”;对于因 纠纷引起的特殊事件,如工人的罢工、包围等,“应先分析其行动是否合理”,“如果是不 合理的,我们须立即阻止及干涉”。此原则()A.体现了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B.基于民族资本主义需要提出C.表明上海社会秩序亟待巩固D.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9 .如图为1953/957年全国城市储蓄存款余额占国家预算收入比例表,该图反映了()年全国城市n弃st余占oiatHiie人比例A.有计划性的经济建设开展B.积累建设资金有一定保障C.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D.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10 .如图为改革开放后的一幅画,该图反映了()A.国家以解决就业问题为工作的重心 B.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深入发展C.经济转轨背景下个体发展的不确定 D.经济体制改革下的多元化发展路径11 .关于如何定义希腊人,古典时代的希腊人就已持自己的看法,最有名的是伊索克拉底的 一段言论:“希腊人”之名似乎不再是一个种族的名称,而是一种智力的名称;与其把与我 们出身相同的人称为“希腊人”,不如把拥有我们文化的人称为“希腊人”。古典时代关于 希腊人的认知( )A.强调共同的文化认同B.区别于不同种族身份C促进了文明之间交流D.巩固了大帝国的统治12 . 1533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禁止向罗马教廷上诉法案”之中。该法案强调英国教会是一个 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教会,它们决不隶属于任何外来的权威与特权。这一法案()A.标志着英国有限王权最终确立B.进一步强化了英国国教的权威C.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D.推动近代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13 . 19世纪前后,著名国际法学者的霍尔认为应将“野蛮”和“半文明”的国家排除在国际 法范围之外,因为他们还不够成熟,只有当这些国家继受欧洲文明时,才被认为可以适用国 际法。这一认知()A.激化了当时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 B.源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易于沦为塑造扩张正当性的工具D.推动了国际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14 .如表是英国18世纪萨里郡盗窃案中赃物价值及百分比,该表反映了()18世纪萨里郡盗窃案中赃物价值及百分比赃物价值在查窃案件中所占百分比萨甲郡市镇区萨甲郡乡村区平均百分比低于5先令46.556.349.15先令-2,英镑30.928.330.22英镑-5英镑11.29.410.75英镑-25英镑9.25.48.2高于25英镑2.20.51.8合计(百分比与案件总数)100.099.9100.021237732896A.底层民众的贫困化B.英国社会秩序混乱C.社会经济发展受阻D.专制统治激化矛盾15 .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向日本大学积极推广美国研究,主要通过圆桌学术研讨会、 向日本大学派遣美国学者和招收日本学生赴美攻读美国研究生学位的方式进行。美方还向日 本大学捐赠了一系列关于美国的教材和读物。这一政策()A.旨在进一步强化美日两国间文化交流B.有利于进一步推动美日国家关系强化C.推动战后日本经济快速走向复兴繁荣D.推动了日本国家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16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安提瓜古城的评价是:安提瓜古城原址创建于16世纪早期,建在海 拔逾1500米的火山环绕的山谷之中,处于地震带内:它在1773年一场大地震中遭到严重破 坏,但其主要建筑的遗迹却保留下来。这座城池格局的灵感源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至少三个世纪内建成了大批庄严隆重、装饰华丽的卓越建筑,凸显空间感与立体感特质,成为中美洲巴洛克艺术的典范。该评价()A.肯定了美洲土著文明价值B.突出文明交流的历史印记C.促进了文明之间深入交流D.说明了美洲文明的多样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17 .【古代的基层治理】材料一从岳麓书院收藏的秦简尉卒律(内容多为秦统一前后的律令)的规定来看,秦 在里吏任用上有意避开地方豪强,推行里吏与帅豪(地方的社会领袖)分离、行政权与社会 性权威分离的新政策。商君书有去强说民弱民三篇,文句相关,主旨相近, 都是讲治国为君要干预和削弱民间社会共同体内部的自治秩序,使之无力抗拒国家统治,从 而为国所用。就制度设计而言,秦的立法者为了控制基层社会,希望在官僚行政系统之下塑 造出一个驯服的里吏层级,他们的权力完全来自上级,因而绝对服从,为上级监管邑里,控 制民众。摘编自陈侃理秦汉里吏与基层统治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为了更好地处理乡里纠纷,地方的土绅们会共同研商,制定处理民事纠 纷的乡规乡约,送呈给县衙并取得地方官的承认,以此让乡民共同遵守。同时,由于地方官 希望政简刑清,不愿花费太多的功夫在处理诉讼案件上,也会常常将诉讼的双方送回乡里, 让他们找人仲裁。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户婚田土钱债”等事务无需向地方官提诉便在乡村解决的纠纷向地方官提诉的诉讼经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的事例当事人之间经谈判解决的事例提诉后在当地调停和解的诉讼在法庭上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诉讼38例5例27例5例民间调停解决的纠纷70例官府解决的纠纷5例摘编自崔晶基层社会治理秩序的构建一一基于明清时期国家法与习惯法互动的视角(1)根据材料,概述明清时期与秦相比在基层治理方面的主要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时期基层治理出现变化的历史原因。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晚清以来,民族危机深重,面对西方的经济侵略,“商战”思想成为反抗的重要理 论武器。郑观应认为相对“兵战”,西人以商为战更具威胁力,他主张应以工商为基础,发 展国家总体实力,以达富强之目的,以应对外敌。1905年春,美国公使对清政府提出继续限 制赴美华工,一时激起群情义愤,上海总商会致电各省省会,要求合力拒绝美货;70多个行 业集会签名表示不进不卖美货。这次的抵制美货运动持续了半年之久,最终在清政府的干涉 下失败;在运动中,倡导国货之声逐渐萌芽,许多人意识到自造国货才能根本挽回利权。材料二:1912-1921年申报广告中涉及民族主义的国货广告统计(以5月15日至21日为 统计样本)年/日1912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9192019215月15日33162427025月16日213503310305月17日112725016215月18日221904114115月19日220714313525月20日221802214445月21日23261412222总计1414104862612961712以上材料改编自向娟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国货运动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05年抵制美货运动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货广告中出现民族主义用语高峰的原因。19 .回顾历史,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国家和人民有不同的“愿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 求。材料一 “机器时代的愿景”19世纪30年代,作家兼革命家弗洛拉特里斯坦(1803-1844年)游历英国时写道:我对英国无产阶级有所了解后,再也不认为奴隶制是人类社会最悲惨的制度了。奴隶一辈子不愁没 饭吃,生病会得到照料。而英国工人和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纽带,如果雇主不需要劳力,工人 就会饿死。1836年,她写道:“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傅立叶的学说含糊不清。”弗洛 拉告诉手工业工人协会的成员:“如果你们继续分裂下去,就会失去力量,就会倒下,被种 种不幸踏得粉碎! ”弗洛拉还请求议会的一位托利党议员把他的衣服借给她穿,让她可以在 公众席上旁听议会演讲(当时议会不对妇女开放)。摘编自【英】理查德埃文斯竞逐权力:1815/914 材料二“新兴国家的愿景”埃及的1952年革命推翻了以英帝国主义为靠山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956年,纳赛尔正式当选为埃及共和国总统。1957年开始制定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他 指出:“在我们致力于实现政治独立的同时,我们也为实现经济独立而努力。因为我们相信, 没有经济独立的政治独立是没有价值的,而经济独立又使政治独立完全。” 7月宣布苏伊士 运河国有化,接着把外国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商业机构和代理处都收归国有。此前纳 赛尔还出席了 1955年的万隆会议,在发言中强调“各国都有义务尊重别国的政治独立和领土 完整”。编自马云1952年的埃及革命与纳赛尔政权(1)根据材料一,概括弗洛拉的“愿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愿景”提出的背景。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纳赛尔的“愿景”及其为实现愿景所采取的措施。20 .【时代与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中国外国14-16世纪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 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王祯编撰农 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 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 义之父”。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 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17-18世纪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儿 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黄宗羲著有明 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 主思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 推向高峰。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 书四库全书。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 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牛 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 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伏尔 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 国孤儿。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 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如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和解析1 .【答案】C【解析】据材料“孟子所举之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皆起自微贱”,可 以看出舜、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等六人都是身份低微之人,但被统治阶层重用, 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层级流动渐趋加强,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阶层的流动,并不是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排除A项;“传统贵族政治业已瓦解”表述绝对,这一时期并没有瓦解,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阶层流动,并未提及文化繁荣及学术下移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以及退休后的 待遇等都有详尽的规定。”可知,西汉的致仕制度相当完备,它对官吏退休的年龄、身体条件、 以及退休后的待遇等都有详尽的规定,使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后顾之忧,有利于激发官僚体 系活力,推动行政效率的提高,D项正确;对官员退休后的待遇的详细规定,将会增加国家的财政负担,而非减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西汉致仕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农耕社会传统乡土观念信息,排除c项。故选:Do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 .【答案】B【解析】据材料“商人与鲸鱼故事的源头在印度”,而中国、古罗马也有类似的故事或记载,这 说明古代不同地域之间有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又丰富了各自文明,所以材料反映了地域交流影 响多元文明发展,B项正确;

    注意事项

    本文(2023年湖北省黄冈重点中学高考历史二模试卷-普卷.docx)为本站会员(太**)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