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
资源ID:93884884
资源大小:20.69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万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docx
万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为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促进我县全民健身更高 水平发展,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依据国 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国务院关 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 n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 划(2021-2025年)的通知(赣府发2021) 28号)和宜 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宜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的通知(宜府发2022) 8号)等文件 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体育惠民宗旨, 坚持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健康水平的原则,进一步抓好中 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扩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等基础工作, 让广大群众最便捷地享受到体育休闲服务;要在推进全民健 身的同时,提升万载体育运动水平的层次;要坚持与全省文 明城市创建相结合,与双城联动城市建设相结合,与城市整 体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 多的如跳绳、健身操、健步走、体操和基本健身技能性的推 广和普及活动,形成全民参与氛围。加快本县国民体质监测 站点建设,常态化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升体质监测服 务标准化水平,推广个人健康档案和运动处方服务,不断提 升国民体质合格率,2025年达到92.6%。定期开展全民健身 活动状况调查工作,结合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不断提升经常 参加体育锻炼人口,2025年达到38.6%。组织开展国家体 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工作,提高达标测验覆盖率和优良率。2.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继续加大社会体育 指导员培训力度,每年培训各级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 100人,实现到2025年每个行政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全覆盖。 大力鼓励和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协会会员、体育 教师、健身达人及基层社区(村)干部加入社会体育指导员 队伍,优化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结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 专业化水平,确保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大 力弘扬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精神,打造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品牌, 依托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民健身志愿 者注册、志愿服务活动招募、信息统计和查询、线上培训和 考核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全流程、信息化的管理和服务。(八)多措并举,多元汇聚,拓展全民健身跨界融合新 模式。1 .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 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支持各级各类学 校设立教练员岗位,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由教体部门 拟定学生体育赛事计划,统一注册资格,建立分学段、跨地 域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统一制定并共同评定在校学生运 动水平等级认证标准。规范和支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 落实社会体育俱乐部竞赛、训练和培训体系,鼓励政府向体 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2 .推动体卫融合。以大健康发展为理念,以提升人民 健康水平为目标导向,增强人民群众“健康端口前移”意识。 探索建立全民健身促进中心与卫健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 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推广体卫融合机构向基层延伸, 鼓励大型医疗机构设立运动康复专科,试点社区医疗卫生机 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逐步建立慢性病运动干预体系。加强 体卫融合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体卫融合理论、科技和实践创 新。3 .促进体旅融合。鼓励各乡镇结合当地旅游、体育赛 事、人文自然环境等资源禀赋,优化体旅融合产品和服务供 给,满足群众健身、旅游的复合型消费需求。加强品牌赛事 与旅游路线的有机结合,支持乡镇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 旅游精品路线。鼓励旅游景区、体育特色运动小镇等完善山 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点、自驾车房车营地等体育旅游 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消费引领型运动项目赛事活动,拓展体 育旅游新业态。(九)优化市场,培育重点,促进全民健身产业高质量 发展。1 .优化产业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全民健身产业市场,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体 系,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 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 的体育市场规则。2 .培育重点行业主体。整合万载古城、三兴恒辉景区、 丰顶山、罗城三十把、九龙景区等特色的休闲旅游资源,大 力推进以健步走、登山、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冰雪为主的休 闲度假体育旅游产业;健全大中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制度, 推进场馆智慧运营管理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性强、影响 力大的全民健身服务企业,为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 保障。3 .促进体育消费升级。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 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 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合理编 排业余联赛赛程,增强相关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 费水平。加强全民健身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 体育企业开发符合本土市场需求的体育用品和服务。做好“体 育产融合文章,创新体育消费,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具有消 费引领型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三、保障措施(十)加强组织领导。要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 领导,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党委领 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 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部门 协作,将全民健身融入各部门相关政策中,推动全民健身重 大政策措施落地实施。(十一)科技保障。积极运用互联网、5G通讯技术、物 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推进全民健 身智慧化发展。推动健身场地设施智能化升级,推进健身步 道智能化改造、智慧体育公园及智能室外健身路径建设。依 据场馆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稳妥推进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 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十二)人才保障。加强健身指导、组织管理、科技研 发、宣传推广、志愿服务、体医融合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供给。 畅通人才培养渠道,推动社会体育指导员、基层体育工作者 提升服务技能,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 鼓励退役运动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校体育教师等高素 质专业人才加入全民健身服务工作。构建全民健身人才科学 评价机制,根据省体育局出台的相关政策规定,积极稳妥推 进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职称评定工作。(十三)政策保障。要统筹公共预算资金、彩票公益金 和上级专项等资金,大力支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完善多元 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鼓励社会力量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充分发挥国 土空间规划委员会成员的作用,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的用地政策,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小 区配套建设健身设施规定。将全民健身重点工作情况纳入文 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创建指标与评估体系。依法加强对预付 消费卡、高危险性体育健身项目、体育培训市场等领域监管 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十四)安全保障。加强各类全民健身设施安全运行监 管,鼓励在公共体育场馆配置急救设备,确保各类公共体育 场地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产品质量和消防 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 建立户外运动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 度,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 坚持防控为先、动态调整,统筹做好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 炎疫情防控工作。(十五)文化保障。大力宣传全民健身在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 打造全民健身文化精品工程,运用多样化媒体手段推广全民 健身典型案例,鼓励体育明星等公众人物参与体育文化宣讲 工作,支持体育主题类影视摄影等文化作品创作,深入挖掘 红色和苏区体育史,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好 群众身边的体育故事。利用我县“红色、绿色、古色”文化资 源,在重大体育赛事节点开展健身文化展示、学术论坛等主 题活动,表彰奖励全民健身先进组织和个人,推动形成全民 参与健身的社会新风尚和全社会关心支持全民健身事业的 良好社会氛围,塑造“运动万载”亮丽名片。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让运动万载成 为鲜明特色。(二)发展目标。持续推动群众体育六边工程建设, 使重视全民健身、支持全民健身、参与全民健身的社会氛围 更加浓厚。到2025年,建成与万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 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参与健身的获得感和 幸福感持续提升。县、乡、村(社区)三级全民健身设施网 络和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农村社区 3 0分钟健身圈 实现全覆盖,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 8平方米,经常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8. 6%,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 92. 6%,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2.8名。让体育健 身和运动休闲逐步成为万载人普遍的生活方式。二、主要任务(三)上下联动,全域覆盖,倡导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新 风尚。1.普及全民健身意识。广泛开展科学健身知识讲座、 科学健身大讲堂、送体育下乡、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等系列活 动,讲好万载体育故事,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看得到、学得 会的方法普及健身知识和健身文化,推动全民健身意识深入 人心,将全民健身文化推广普及的触角逐步向最基层延伸。2,倡导新健康理念。发挥全民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 活方式的作用,吸引大众广泛参与全民健身,倡导请人吃饭 不如请人流汗的消费理念,形成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 活一辈子的社会共识,落实全龄健身理念,拉动体育消费, 促进全人群身心健康。3 .弘扬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加强宣传引导,将优秀传 统体育文化融入全民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树立全民健身 榜样,紧扣时代主旋律,唱响体育好声音,讲好健身美故 事,传播社会正能量。4 .强化全民健身激励。向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和体育运 动水平等级标准达标者颁发证书。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定 期发布万载全民健身乡镇活力指数,让健身成为科学、健 康和发力的有力凭证。(四)完善体系,规范管理,激发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新 活力。1 .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完善以县体育总会为枢纽、 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协会为骨干,群众身边的社 区健身团体、体育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为基础的覆盖城乡、 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鼓励群众自发形 成的健身团体等民间草根体育组织登记备案,引导其健康、 有序、规范发展,形成以体育协会(俱乐部)为主线、以基 层体育指导站为基点的点线结合、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组织 网络。加大对体育协会、基层体育组织、草根体育组织的 扶持力度,体育社团组织总数不断增加,使其在运动休闲城 市建设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让有健身需求的群众都加入到 组织中,让群众有归属感。支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 校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健身活动,规范经费支出,给予适当政 策保障。2 .规范体育社会组织管理。构建以县体育总会为代表 的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健全权责明确、 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法人治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内部 治理,完善组织架构,提高专业化水平,创建服务品牌,普 及健身项目。构建党组织对协会的引领作用,有条件协会成 立党支部。加大积极改善体育社会组织办公条件,各地各单 位要创造条件争取为体育社会组织免费或低租提供办公用 房。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力度, 通过赋予职能、购买服务、培训骨干等完善扶持政策,提升 体育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成 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普及推广体育项目、举办全民健身赛 事活动等工作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激励和保障机制,完善 万载县体育运动协会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体育社会 组织管理的制度体系,推动体育社会组织业务培训、年审、 党建、财务审查、考核和奖励等工作的制度化和常态化,实 现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的规范化。(五)科学规划,统筹推进,推动全民健身场地供给新 发展。1 .完善中心城区体育休闲设施建设总体规划,推动全 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区运动场、体育综合体、农村 健身工程、户外健身登山休闲步道等建设,构建“十五分钟健 身圈”,有效开展具体工作,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让群众有获 得感。(1)打造龙湖公园、布城水系和锦江河体育生态文化 带。沿龙湖公园、布城水系和锦江河两岸大量植入体育休闲 元素,充分发挥龙湖公园生态文化带结构特点,建设和升级 改造可循环的健身步道;利用湖周围、河两岸绿地、空地按 一定相距设置多处以乒乓球、健身路径、笼式足球、篮球等 占地较少项目为主体的健身站(点),打造集游览观光和健 身休闲为一体的绿色长廊。(2)以“道”“路”“园”为基础骨架,充实健身休闲功能。 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及公园绿地、空地、“金边银角”合适 的点(位),插建和打造适宜的体育健身设施和小型健身场 地,新建3个主题体育休闲小游园,充实“道”“路”“园”体育 休闲功能,满足周边群众健身休闲需求。实现100米见体育 设施,300米见体育广场。(3)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空闲场地建设体 育场所并对外开放。2 .加强体育公园和体育场(馆)建设。在南部新城高 标准建设一个生态体育公园,融入建设一个体育综合馆、一 个全民健身中心、一个游泳馆、一个网羽馆、一个田径主场、 一个田径副场、一个儿童游乐中心,作为宜春市后补体育场 馆和全民运动健身休闲、儿童娱乐的集中点。3 .加快基层体育普惠工程建设。推动公共体育场、社 区运动场、农村健身工程、户外健身登山休闲步道等建设工 程。中心城区建成多片社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篮球、排 球、网球、羽毛球等),每个社区和行政村建设室内健身室、 乒乓球室和棋牌室,建设健身服务中心,体育健身工程全覆 盖。4 .丰富新建公园广场健身元素。在规划新建公园广场 时,要按相关规范要求预留出足够的体育场地,建设功能完 善的体育设施;提升改造已建成公园广场时,要积极创造条 件,配备充足的体育健身设施。5 .推进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设 施补短板工程,根据居民生活范围建设区域公共体育场馆、 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健身步道、健身俱乐部等健 身场地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建成多 层级建设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让群众健身 更便捷。6 .严格落实政策,补强社区体育短板。按照“室内人均 建筑面积不低于0. 1平方米和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 3平方 米''标准,采取三项举措确保新建住宅小区和旧城改造配建体 育健身休闲设施。一是在出让宗地的规划条件中,明确体育 设施配建要求,并写入土地出让合同。二是在修建性详细规 划中,明确配建体育设施用地及其包含项目。三是将体育设 施建设纳入住宅小区竣工规划验收,对未按要求将配套公共 体育设施与居住小区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的, 不予验收合格并责令限期改正。7 .推动健身场地全面开放共享,提高现有设施使用效 率。要研究出台我县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要带头开放可用于健身的空 间,做到能开尽开,已建成且有条件的学校要进行“一场两门、 早晚两开''体育设施安全隔离改造。新建学校规划设计的体育 设施要符合开放条件。鼓励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实行免 费和低收费政策。鼓励私营企业向社会开放自有健身设施。(六)立足县情,培优品牌,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 内涵。1 .不断丰富大众健身项目。大力开展健身走(跑)、 广播体操、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民族 健身操等健身活动。积极培育电子竞技、轮滑等休闲体育运 动项目。大力扶持和推广围棋、象棋、武术、太极拳、健身 气功、舞龙舞狮等民间民俗传统项目,办好单项赛事。大力 开展社区健身活动,办好社区快乐趣味运动会。实施群众冬 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以万载县四小冰雪运动特色学校为领 头羊,提高校园冰雪运动普及水平,推进江西百万青少年参 与冰雪运动。继续推进“互联网+全民健身”,大力推广居家 健身和全民健身网络赛事活动。2 .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力、好健康万载全民运 动会、围棋、象棋、徒步穿越系列活动、舞龙舞狮户外健 身休闲大会、中国健康跑等大型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打造 5个以上具有万载特色的省级全民健身活动品牌,塑造万载 体育名片。广泛开展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 等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运动项目业余联赛。支持各地结合实 际培育农耕健身、花灯戏健身等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赛事活 动品牌。完善赛事活动的组织、流程、服务、安全等标准, 开展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绩效评价。3 .因地制宜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遵循“因地制宜、业余 自愿、小型多样、就近就便”原则,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 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因人、因时、 因地、因需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努力构建形式多 样、贴近生活、丰富多彩、群众喜爱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 广泛开展“三大球'及羽毛球、乒乓球、游泳、广场舞、气排 球、健步走、健身跑、围棋、象棋、自行车、体育舞蹈、柔 力球、登山、垂钓、工间操等休闲运动项目,支持开展地方 武术、太极拳(械)、舞龙舞狮等民族民间民俗体育活动。 常态化开展新年登高、全民健身日、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全民健身主题活动,丰富群众节庆体育活动,推动体育生活化。大力推广居家健身模式。4 .推动重点人群参与健身活动。充分发挥工会、共青 团、妇联、残联、老年体协等社会团体的组织引领作用,推 动职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参与健 身、乐于健身、受益健身。推进青少年体育“健康包”工程, 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支持开展青 少年体育周末营、夏(冬)令营等精品活动。鼓励在新建社 区建设老年人运动与健康服务中心,提供有针对性的运动健 身方案和运动指导服务,丰富社区养老健身服务,发挥老年 人体育组织的作用,办好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等体育赛事 活动。推广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推行工间操等体育活动, 引导更多干部职工参与健身。推动残疾人健身场所建设和残 疾人康复体育、健身体育开展,办好残疾人运动会。结合妇 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广场舞、气排球等适合妇女参与的赛 事活动。(七)健全机制,惠民便民,提升全民健身指导服务新 水平。1.健全科学健身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广线上线下相结 合的科学健身普及模式,支持开设线上科学健身大讲堂,组 织开展科学健身服务“五进”(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 社区、进乡村)活动。加大对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开展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