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
资源ID:93885912
资源大小:50.98KB
全文页数:24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2021-2022学年湖北省荆州市沙市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慎微所谓慎微,是指重视细微的或初发生的事端,对之持谨慎态度。“慎微”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使用,当属淮南子人间训I:“圣人敬 小慎微”。但有关慎微的思想,在淮南子之前,就已有思想家论及。例如, 吕氏春秋察微中有“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不过 矣”。此处“察其秋毫”即含有慎微之意。此外,陆贾所作新语中有慎微 篇,虽然其篇名疑为后人所拟,但篇中有关慎微的思想为陆贾本人所阐述,则是无 可争辩的。如“采微善,绝纤恶”等。古人讲慎微以他们对于“微”与“著”、“小”与“大”之关系的认识为基 础。老子六十四章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是 借助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微”与“著”的关系。荀子大略中有:“尽小 者大,积微者著。” “小”与“微”累积起来,就可以成“大”成“著”。荀子以 高度概括性的语言,阐明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另据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 少成多,积少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故尽小者大,慎微者 著。”此处,从“小”与“大”、“微”与“著”的关系中直接推出了慎微的道 理。又如后汉书陈忠传称:“臣闻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 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显然,古人对于“小”与“大”、“微” 与“著”的关系的认识,包含着朴素辩证法的因素。如果没有一定的辨证眼光,是 无法推出慎微的结论的。来老匡找他解释,他也置之不理,以致两人断交十年。重视交情,珍爱友谊。老匡弥留之际,说出实情,这让老黄追悔莫及;老匡离世后,老 黄帮着料理后事,替他还债,还重金“买”下那枚“蓝色军邮”,帮助匡家渡过难关,以 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与老匡的深厚友情。(每条3分,需有分析。)(3)作用:“蓝色军邮”是小说的线索,老黄与老匡因“蓝色军邮”而绝交,又因“蓝 色军邮”而和好,最后老黄“买”下假“蓝色军邮”,帮助匡家渡过难关。(2分) 两组真假“蓝色军邮”:真假“蓝色军邮”,老匡买到的所谓稀世珍品“蓝色军邮”其实是度品,由于“死要面 子”,老匡没让老黄欣赏这枚“蓝色军邮”,以致老黄产生误会,故事由此展开。假赔真帮,老黄得知实情后,借走“蓝色军邮”,后来谎称自己不小心烧坏了那枚“蓝 色军邮”并当作真品给予赔偿,实则是为了帮助老匡一家,从而突出了主题。(4分)(4)示例一:原文设计更好。理由: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结局也比较圆满。主题 更加鲜明突出,最后引出老黄的话“我和老匡本来就是哥俩,还分什么你我呢”,突出了 两人深厚的友情。从阅读心理的角度看,读者更希望看到老匡的老婆明白老黄的良苦用 心。示例二:原文设计的不够好。理由:老匡老婆在老匡“写日记”十年后才在清理房间时 看到老匡生前的日记,在情理上讲不通。不够含蓄蕴藉,不能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 间。(8分,观点2分,理由6分,其他理由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答段缝书【宋】王安石段君足下:某在京师时,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未尝及其为人也。还江南,始熟 而慕焉友之,又作文粗道其行。惠书以所闻诋巩行无纤完,其居家,亲友惴畏焉.,怪某 无文字规巩,见谓有党。果哉,足下之言也?巩固不然。巩文学论议,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其心勇于适道,殆不可以刑祸利 禄动也。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父亦爱之甚,尝日:“吾 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此某之所见也。若足下所闻,非某之所见也。巩在京师,避兄 而.舍,此虽某亦罪之也,官足下之深攻之也。于罪之中有足矜者,顾不可以书传也。事 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可诛耶?巩之迹固然耶?然巩为人弟,于此不得无过。但在京师时,未深接之,还江南,又既往不可咎,未尝以此规之 也。巩果于从事,少许可,时时出于中道,此则还江南时尝规之矣。巩闻之,辄矍然。巩 固有以教某也。其作怀友书两通,一自藏,一纳某家,皇皇焉求相切副,以免于悔者 略见矣。尝谓友朋过差,未可以绝,固且规之。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 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天下愚者众而贤者希,愚者固忌贤者,贤者又自守,不与愚者合,愚者加怨焉。挟忌 怨之心,则无之焉而不谤,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 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凡道巩之云云者,固忌固怨固过于听者 也。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县.断贤者之是非,甚不然也。孔子日: “众好之,必察焉;众恶之,必察焉”。孟子日:“国人皆日可杀,未可也,见可杀焉, 然后杀之”。匡章,通国以为不孝,孟子独礼貌之。孔、孟所以为孔、孟者,为其善自 守,不惑于众人也。如惑于众人,亦众人耳,乌在其为孔、孟也。足下姑自重,毋轻议 巩!(选自唐宋名家文集王安石集)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某交游中,不见可敌敌:匹敌B.吾宗敝,所赖者此儿耳敝:衰败C.如不循其情而诛焉诛:诛杀D.县断贤者之是非县:凭空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至丹以荆技扶摇而上者九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至丹以荆技扶摇而上者九万A.尝为足下道曾巩善属文B.杀友惴畏焉卿为计,始速祸焉C.巩在京师,避兄而舍里D.足下乃欲引忌者、怨者、过于听者之言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点明了段缝来信中对曾巩的指责和对自己的批评,然后用一个问句表明了 自己的态度并引出下文。B.文章第二段叙述了曾巩与父亲、兄长之间的关系,肯定曾巩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情 操,以此说明当时有人诋毁曾巩是心怀忌恨。c.文章引用孔子、孟子的话,是希望段缝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善于自守,而不是引用忌、 怨曾巩或误听误传的人的言辞来议论曾巩。D.此文语言具有论辩色彩,议论语气决绝,处处显示出其不惑于众人的气度,充分体现 了王安石散文峭拔劲健的风格。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实未加于民愚者 易以谤谤易以传也.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父在困厄中,左右就养无亏行,家事铢发以上皆亲之。(2)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参考答案:14. C 15. C 16. B.君子之过于听者/又传而广之/故贤者常多谤/其困于下者尤甚/势不足以动俗/名 实未加于民/愚者易以谤/谤易以传也。17 . (1)他父亲处在贫穷中,(他)在父亲身旁照顾没有不足的地方,家里的事即使再 小也要亲自去做。(2)他以往的过错,也如上所说罢了,难道不能称为贤明的人吗?1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 “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 “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 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 判断出来。C项,“诛”,结合“然而情不至是者”分析,应该译为谴责。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 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 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为”,介词,向;表示判断,是。B项,“焉”,兼词,“于之”;语气词,不译。C项,“而”,连词,表示修饰。D项,“乃”,连词,竟 然;连词,于是,就。16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 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 合分析。B项,结合文本内容“事固有迹,然而情不至是者,如不循其情而诛焉,则谁不 可诛耶”“规之从则已,固且为文字自著见然后己邪,则未尝也。凡巩之行,如前之云, 其既往之过,亦如前之云而已,岂不得为贤者哉”分析,“有人诋毁曾巩是心怀忌恨”错 误。17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 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结合连词“又”“故”,名词“君子”“贤者” “愚者”等内容,结合句意断句。句意:君子之流 误听误信之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所以贤人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暂时 困在底层的贤者受害尤其深。任何权势也改变不了世俗,因为名节并没有加到平民头上, 愚钝的入很容易出言诽谤别人,诽谤之言又特别容易流传。18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 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 “困厄”,困苦危难、或(处境)艰 难窘迫(贫穷),“左右”译为身旁、身边,“亏”译为不足,“皆”译为都。(2)“过”译为过错,“云”译为说,“岂哉”译为难道吗。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 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 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 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 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 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参考译文:段缝君足下:王某在京师的时候,曾经在足下面前说到曾巩善于写文章,并没有涉及 他的为人。回到江南之后,才开始和他逐渐熟悉并非常欣赏他,愿意和他交朋友,才又写 文章大概地介绍了他的品行。您的来信,凭着您的所闻把曾巩说得一无是处,说他居家之 时,亲戚朋友都感到惶恐畏惧,责怪我没有写信规劝曾巩,并据此说我交朋友缺乏原则。 足下这话说得果真正确吗?曾巩本来就不是这样的人嘛。曾巩的文学和论议,在王某所交游的友人当中,还没有 见到有哪个可以和他匹敌。他的本意是为了使文章合于大道而奋勇不顾,恐怕不是用刑罚 灾难和名利爵禄所能改变的。他父亲处在困厄当中,曾巩服侍在他身边并没有不孝之举, 家中的事即使再小,也要亲自去做。他父亲也非常爱他,曾说:“我们曾家门楣衰败,能 依赖的也就是这个儿子了。”这些都是王某亲眼所见。足下所说的那些,王某却没有见 过。曾巩在京城的时候,避开他哥哥独自居住,对这件事,王某也要加以指责,所以足下 批评他就更加不遗余力。人们的过错当中有些是情有可原的,千万不能光相信文字的传 播。事情原本各有各的因果,然而情绪却未必和事情本身完全吻合。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 去分析而一味谴责,那还有哪个不可以谴责呢?曾巩的行迹的确是那样的,故而曾巩作为 一个弟弟,在这件事情上不能说一点过错都没有。只是我在京城的时候,和他没有太多的 交往,回到江南后,又觉得人家以往的错处没有必要总是提起,所以没有举出此事来规劝 他。曾巩做事一向果断干脆,很少苟同他人的意见,大部分行为都出于自己的内心,这个 毛病在我回到江南后已经规劝过他了。曾巩听了之后,立刻露出惊悚的神色。曾巩原本有 很多长处是值得我学习的。他写的怀友书两篇,一篇收藏在自家,另一篇交到我这 里,诚恳而急切地希望与我互相切磋探讨,免得日后出现问题再后悔。曾经说朋友有过 错,不能断然决裂,姑且规劝他。规劝他如果听从也就算了,如果非要人家形成文字承认 错误才肯宽容,那我的确没有说过类似的话。大凡曾巩的行迹,如上所说,他以往的过 错,也如上所说而已,难道不能称为贤者吗?天下的人,愚钝的多而贤明者少。愚钝的人原本就嫉妒贤明的人,而贤明之士又自有 操守,不愿与愚钝者取齐,于是愚钝的人就更加怨恨贤者。既然怀着忌恨埋怨之心,那就 没有什事不可以加以诽谤,君子之流误听误信之后,又传播那些话使更多的人听到,所以 贤人总是不断地遭受诽谤,那些暂时困在底层的贤者受害尤其深。任何权势也改变不了世 俗,因为名节并没有加到平民头上,愚钝的入很容易出言诽谤别人,诽谤之言又特别容易 流传。凡是指责曾巩这不好那不对的言论,肯定都是那些忌恨他和传播了错误消息的人而 为。他哥哥并没有和曾巩有过太多的接触,所以此事也属于误听误传。足下竟然要引用忌 恨他的人、埋怨他的人、误听误传的人所讲的话,凭空裁断贤人的是非,这是很没有道理 的。孔子说:“众人都喜欢他,一定要认真考察一番;众人都憎恶他,也一定要认真考察 一番。”孟子说:“全国的人都说可以诛杀,也不可以马上诛杀,必须要得到确实可以诛 杀的罪证,然后再杀他。”匡章,全国人都认为他不孝,孟子却对他另眼相看,认为他是 孝的。孔子、孟子之所以成为孔子、孟子,就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受众 人的蛊惑。如果他们也受众人的蛊惑,那也就和众人一样了,哪里还是孔子、孟子呢?足 下还是把握自己,稳重一些,不要轻易地议论曾巩。5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子日:“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 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注武成:尚书篇名,所叙大概是周武王伐纣时的事。(1)应该如何对待学习内容,孔子和孟子有何相同的主张?请简要概括。(2分)答:(2)如何行动让学习有所收获,孔子和孟子有何不同的主张?请简要分析。(4分)答:参考答案:(1) (2 分)要有所选择。(意思对即可。)(2) (4 分)【要点】孔子认为要广泛学习,勤于识记,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孟子认为要勇于 质疑,获得独立见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孔子说:“大概有一种自己不懂却凭空造作的人,我没有这种毛病。多多地听,选 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孟子说:“完全相信书,那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的 不过两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商纣这极为不仁 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甚至)把捣米用的长木槌都漂流起来了呢?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说难韩非子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 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 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说之以厚 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 者? ”大夫关其思对日:“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日:“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 之,何也? ”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 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此不可不 察。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 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日:“孝哉!为母之故,忘其刖罪。”异日,与君 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日:“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 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日:“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 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 憎于主,则智不当见罪而加疏。故谏说谈论之士,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 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注】选自韩非子说难,有删节。说难(shuindn):游说进言的困难。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见下节而遇卑贱下节:节操低下B.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显:显赫C.人间往夜告弥子间:抄小路D.柔可狎而骑也狎:戏弄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而说之以厚利以其半啖君B.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武公怒而戮之C.而说之以名高夫龙之为虫也D.厚者为戮,薄者见疑为母之故,忘其刖罪11.下列对文中划线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大凡游说进言的困难:在于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让自己的说法适合他B.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C.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这人原本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吃D.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所以对君主有爱时,就显得智慧并且更加亲近君主.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12 .第五段中“此二人说者皆当矣”,“二人”指的是 和 o.请从文中三个故事中选择一个简要概括,并谈谈该故事对游说进言的人来说有怎样的 启示。参考答案:9. B 10. A 11. D(1)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2)游说进言的人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成功)了。12. (1).关其思 (2).邻人之父郑武公伐胡: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要触及听者所刻意隐匿之事。智子疑邻:进言者要考虑自己的身份,要注意自己和听者关系的远近。弥子瑕失宠:进言者要注意听者的主观爱憎,以及这种爱憎的前后变化。【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正误。B项,“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 高者也”的译文为:所说对象暗地追求重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显”:表面。故选B。【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用法。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 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文言虚词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以”:都作介词,用。B 项,“而”:连词,表转折,去卜连词,表顺接,就。C项,“之”:代词,他;助词, 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为”:介词,表被动,被。介词,表目的, 为了。故选A。【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句意思的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 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 达到词达句顺。D项,译文有错。重要实词译错了,如“爱”:被宠爱;“当”:恰当; “亲”:受亲近。“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的正确译文: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 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故选I)。【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 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 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 词,把握语境推断。第句,关键得分点为:“智”:认为聪明;"而”:表转折, 却。第句,关键得分点为:“婴”:触动;“几”:差不多。【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 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 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 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本题,要解答“二人”指的是谁,应注意下一句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这一段承上,不仅包括第四段,也包括第三段,前两段中符合“厚者为戮,薄者见疑”特点的是关其思和邻人之父。【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探究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概括启 示、观点,再进行评价。阅读文章,文中三个寓言故事分别为:郑武公伐胡,智子疑邻, 弥子瑕失宠。郑武公问计群臣,或许是在做表面文章,任何人说出任何国家都无所谓,唯 独不能说出胡国来。因为谁说出了胡国,等于他识破了郑武公的计谋,而且传到对方就会 功败垂成。关其思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军事家,却不是政治家;关其思在认知判断事情方面 显示出睿智,但是在认知君主,与君主相处方面显得幼稚。对邻人之父来说,提意见要看 与自己的关系远近,如果不能不管不顾,随意说出自己的想法,可能初心很好,但是别人 不见得领情。“故谏说谈论之土,不可不察爱憎之主而后说焉”这句话明确表示,听者的 主观情感很重要,弥子瑕还是弥子瑕,卫君却不再是原来的卫君,宠爱不复从前,还是应 该察爱憎而后说。本题可任选其中一个寓言分析即可。【点睛】翻译句子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 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 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 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 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 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大凡进说的困难:不是难在我的才智能够用来向君主进说,也不是难在我的口才能够 阐明我的意见,也不是难在我敢毫无顾忌地把看法全部表达出来。大凡进说的困难:在于 了解进说对象的心理,以便用我的说法适应他。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 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进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 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 对象暗地追求原利而表面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而实际上疏远 进说者;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疏远进说者。这是不能不 明察的。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君主来使他快乐。然后问群 臣:“我想用兵,哪个国家可以讨伐? ”大夫关其思回答说:“胡国可以讨伐。”武公发 怒而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家,你说讨伐它,是何道理? ”胡国君主听说了,认为 郑国和自己友好,于是不再防备郑国。郑国偷袭了胡国,攻占了它。宋国有个富人,下雨把墙淋塌了,他儿子说:“不修的话,必将有盗贼来偷。”邻居 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这家富人认为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 老人起了疑心。(关其思和这位老人)这两个人的话都恰当,而重的被杀,轻的被怀疑; 那么不是了解情况有困难,而是处理所了解的情况很困难。这是不可不注意的。从前弥子瑕曾受到卫国国君的宠信。卫国法令规定,私自驾驭国君车子的,论罪要处 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抄近路连夜通知弥子瑕,弥子瑕假托君命驾驭君车而出。礼记之经解中有“慎始” 一说:“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 里。”此处所谓“慎始”,其意与“慎微”相近。事物之始端,往往细微难辨,若 不谨慎对待,则可能以毫厘之差而致千里之谬。从毫厘之“微”到千里之“著”的 这种变化,就是未能慎微的后果。由“小”与“微”累积而成的“大”与“著”,既可能是好的结果,又可能是 坏的结局,这要依“小”与“微”的性质而定。若是小善、微善,则慎而积之;若 是小恶、微恶,则慎而去之。慎微的这两重含义,也多见于古人的论述中。例如, 易传系辞下中有:“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 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然而,在古人的言论中,也偶见有与慎微之德似乎不一致的主张。例如,论 语子张:“子夏日:'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但若细加辨析,则可 发现古人所说可“出入”之“小德”,乃是无关乎大德或无损于大的细微之事。另 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设鸿门宴,欲伺机诛刘邦。刘邦起如厕,因招樊哙 出。情势十分危急,本该不辞而别,但刘邦仍犹豫,日:“今者出,未辞也,为之 奈何? ”樊哙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 ”可见,此时“不顾细谨”、“不辞小让”,实为情势所迫,如过分注重 礼节上的细微之处,反而会招致杀身之祸。因此,樊哙所言仅限于特定情况,也并 不意味着对于一般情况下慎微之德的否定。进一步说,为了正确运用慎微之德,必须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小”、 “微”与“大”、“著”相比较,后者更为紧急、更为重要,因此,在“小”、 “微”之事与“大”、“著”之事同须料理之时,当以后者为急务。这不是对慎微 的否定,而恰恰合于慎微之目的。卫君听说后,却认为他德行好,说:“真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忘了自己会犯别 罪。”另一天,他和卫君在果园游览,吃桃子觉得甜,没有吃完,就把剩下的半个给卫君 吃。卫君说:“多么爱我啊!不顾自己口味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色衰爱弛时,得罪了 卫君,卫君说:“这人本来就曾假托君命私自驾驭我的车子,又曾经把吃剩的桃子给我 吃。”所以,虽然弥子瑕的行为和当初并没两样,但先前称贤、后来获罪的原因,是卫君 的爱憎有了变化。所以被君主宠爱时,才智就显得恰当而更受亲近;被君主憎恶时,才智 就显得不恰当,遭到谴责而更被疏远。所以谏说谈论的人不可不察看君主的爱憎,然后进 说。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戏弄着骑它;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动 它的话,就一定会受到伤害。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就差不多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许多期盼已久的夫妇却放弃了要“二宝”的打算,其主要原因不 是观念的变化,也不是经济、精力等方面的压力太大,而是因为“大宝”的坚决反对B.继亚马逊线下书店开张后,当当网也准备从线上走向线下,这一计划已处于实施阶 段,线下书店将涵盖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实体书店等多个类型C.尽管背负着各种争议,恒大足球队在亚足联冠军联赛中依然一路过关斩将并最终夺 魁,用耀眼的成绩证明了其运营模式的正确性D.在电视节目娱乐至上的时代,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汉字听 写大会”,为中华文明传承和推广做出实实在在的努力,这样的文化担当值得称道参考答案:CA.句式杂糅,“主要原因是因为”杂糅,应把“而是”后的“因为”去掉;B.并列不当,“实体书店”包括“商场书店”“超市书店”,删去“实体书店”; C.表述正确;D.搭配不当,“打造”与“汉字听写大会”搭配不当,应改为“打造一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的节目-'汉字听写大会'”. 故选:c.8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欧洲杯决赛场上,随着葡萄牙前锋埃德尔在加时赛第109分钟的一脚劲射破门。整个球 场顿时沸腾起来,葡萄牙球迷热情的欢呼声、叫喊声不绝如缕。都市职场女性剧欢乐颂播出以来,大家评价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 2016年及 手可热的电视剧目之一。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 “最美人物” 等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毕加索的抽象画风格为何引人注目?人们一直对此莫衷二是。即便是同一个欣赏者,在 不同时间去看毕加索的作品,感受似乎都有所不同。市民对城市日益堵塞的交通怨言颇多,但市民是否深刻反思过自己对红灯视而不见、横 穿公路、跨越防护栏等不可理喻的行为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 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A.B.C.D.参考答案:D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炙手可热:比喻权势 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不胜其烦: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 没有一致的看法。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 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是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9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透过现象的迷雾,避免主观臆断,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B.国家京剧院文武老生李阳鸣今年6月因病英年早逝的不幸消息令人惋惜。C.从屈原、杜甫到鲁迅、巴金,他们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家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D.站在泰山峰顶俯瞰大地,无不使人感叹祖国河山的壮美和大自然的神工鬼力。参考答案:A【试M分析】 牍考查句子语后的通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稼等方面的II谩, 要仔卿拿0.推融.B项,主道搭配不当,“令人信惜”的不是“不幸消息”,而是他的“英年早电” .c 项L结构热L应将*”改为“的”,D双 成分皿L“无不使人则T前面缺少主遢I【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 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B项,经过压缩可以发现,句子的主干是 “不幸消息令人惋惜",主谓搭配不当;D项,前一句的主语是“人”,后一句的主语应 是“景色”。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 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 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C项,“他们 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家国情怀让人感佩不已”结构混乱,“家国情怀”既担当前半句的成 分,又担当后半句的成分。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 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 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1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材料一:甲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增加体质测试项目,共有700名考生参加测试,下面是 体质测试情况统计表。国家标准级别达标考生人数达标考生比率优秀(290分)0人0%良好(75-89分)55人7. 8%及格(60-74分)201人28. 7%不及格(60分以下)444人63. 5%材料二:甲大学把体质测试中达到国家标准级别“良好”的55名考生界定为“优 秀”,并对其中85分以上的3名考生给予加10分,其余52人给予加5分的奖励。(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2分)(2)你对甲大学的做法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 字左右)(5分)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1:甲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超过半数的考生不及格。答案示例2:甲大学自主招生体质测试及格以上的考生不足一半。(2)答案示例1:甲大学增加体质测试并给考生加分的做法有积极意义。甲大学重视考生 体质测试的成绩,体现了对考生素质更加全面的要求,有利于改变以往招生过分重视文化 成绩的做法,是一项创举。此外,还有良好的导向作用,能让考生认识到身体素质的重要 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能使学校、社会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推动 素质教育的实施。答案示例2:甲大学增加体质测试并给考生加分的做法不值得提倡。高三学生的学习本来 就比较紧张,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增加体质测试,并以此作为加分依据的做法,会增加考生 的应试负担。另外,增加体质测试的本意是为了改变以往招生考试只重文化成绩的做法, 力求全面、公平地选拔考生,但仅仅根据一次成绩来衡量是不够全面的,而且局部加分有 失公平。略六、写作(60分,共1题)1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希腊亚历山大帝未即位时,每听到父王在国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 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代诗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 的挑战。所以,钱钟书先生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 限,文体特征鲜明;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玉砌金楼别样来如果你是你功高盖世的父亲的儿子,你是否担心你再无出头之日?如果你生于盛唐之 后,又是否担心自己改封笔归山?这些担心大可不必,前人的功绩不会影响后人的成就, 只要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哪怕金楼已砌,也能别开生面。历史已经证实,英雄人物的光芒不会互相掩盖,而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站在历史 的河岸边,我们看到尧舜禹三人分别从前人手里接过接力棒,然后开创自己辉煌的时代, 永远地刻下自己的名字;我们看到李世民和李隆基祖孙二人前赴后继,将唐朝推向了顶 峰。有谁又能说这些后继者的光辉被前人掩盖了半分?当然,正如亚历山大大帝一样,优秀的后继者不会紧紧跟随前人的路。秦穆公发兵夺 地成为春秋五霸,秦孝公就用商鞅变法跃居战国七雄。聪明的人知道世间无定则,只有不 断调整方向,不断认清事实的走向,才是成功的不二法则。究其原因,是历史不会允许对前人的抄袭和模仿,而是鼓励探索和创新。以唐诗为 例,唐诗凭借整齐的格律好工整的对仗,与古体诗区别开,自成一家。但在唐朝的顶峰, 唐诗的格律已经过于严苛,过于繁复以至于限制了内容的表达。作为一名宋朝的文学家, 你怎么办?历史在呼唤一种从“雅”走下来、走进民间、走进自然与生活的文学,你要重 蹈唐诗成功的路子,去挑战它的格律?当然不,于是诗人们别开生面,有了文学史上另一 座丰碑宋词。无论亚历山大的功业也好,唐诗宋词也罢,每个人成功的路都只能借鉴,不能抄袭。 东施也许可以学着温柔一些,但她学习西施捂着心口走路就是自寻死路。秦穆公也许靠井 田制养活了臣民,但秦孝公必须废除井田制才可以让王国存活下去。真正的赢家从来都是历史的创造者。从首创杂交水稻的袁隆平,到开创5G的华为; 从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到第三次工业革命,只有开拓者,只有找到自己路的人,才能在历 史的长河中不被磨灭。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为前人所困。玉砌金楼别样来,即使金楼已砌,你也可以用别样的方法,添珠加玉。【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 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 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 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如何 对待优秀前辈或前辈取得的成就。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 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这是一道组合式材料作文,审题时要找到两则材料的共同点。从“父王一一亚历 山大” “唐诗一一宋朝诗人”这两组关系来看,材料的共同话题是“如何对待优秀前辈或 前辈取得的成就”。这则材料的关键,在于讲今人与前人的关系问题,用不同的观点看 待,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既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又必然引出不同的对策,当然会产生不同 的结果。前人的卓越成就是我们的目标动力,还是我们前行的压力?我们应该变压力为动 力,还是被压力压倒,无法超越前人?联系身边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