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数学下册全册教案.pdf
生活中的数教学目的:I、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 0 0 以内数。2、让学生初步体验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难点:纯熟地数出1 0 0以内物体的个数,掌握1 0 0 以内数组成。教具准备:小木棒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1 5 里面有()个十,()个一,1 5 前后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2、从 1 数到2 0 的数。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1)数铅笔,让学生准备好1 0 0 根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2)学生分小组讨论。3、一枝一枝地数:1、2、3、4、5、.让学生用小棒数(自由数、齐数、分组数)。一根一根的数,看有多少根。4、小组报告5、五根五根地数:5.1 0,1 5、2 0、2 5、3 0 6、两根两根地数:2、4、6、8、1 0.7、十根十根地数:1 0、2 0、3 0、4 0.(1)分组把小棒1 0 根一捆捆完后,从一十数到一百。(2)指导学生在实物图上数数过程。问:这里有多少根小棒?(1 0 0 根)几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几个十?8、合作学习,尝试训练(1)分组讨论数1 0 0 以内数,怎么数?(2)互相交流,板书。一根一根地数:1、2、3、4、5 两根两根地数:五根五根地数:十根十根地数:9、引导观测有几种数法?三、尝试训练教材P 2 “圈一圈,数一数。四、点讲小结1 0 0 以内的数是如何数。五、巩固训练1、从 8 5 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 0 0。2、从 1 0 起-1H 地数,数到1 0 0。3、从 3 5 起五个五个地数,数到8 5。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七、作业设计教材P 3 “练一练”第 1、2、3 题。板书设计:数铅笔一枝一枝地数:1、2、3、4、5、两枝两枝地数:2、4、6、8、10、五枝五枝地数:5、10、15、2 0 25、十根十根地数:10、2 0、30、4 0、数豆子教学目的:1、能读写百以内的数,会用数表达物体的个数。2、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辨认各数位的数字的意义。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数数、读数、有规律的数数。教具准备:计数器、玉米、豆子。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出示盒子问:猜猜看老师手中抓的是什么?(同学们猜想)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桌上的盒子看一看。(1)大家一块做数豆子的游戏。(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建立数感;加强估算意识。每组的桌子上都有豆子,让学生数一数。板书:数豆子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活动一)(1)出示计数器(介绍数位及位置值,建立模型。)(2)演示计数器,拨 珠“2 2”。问:“2 2”这 两 个“2 ”表达的意义同样吗?为什么?(组织交流讨论)不同样,由于十位上的2表达两个十,个位上的2表达两个一。(3)怎么写这个数,请你试着写一写。2、活动二(1)在估数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读、写数的方法。(2)同桌两人玩豆子。其中一人抓一把豆子,一起猜有多少粒,猜后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你抓一把大约有多少粒豆子?(3 )指定物体量豆。(4 )交流你是如何估计的。(5)数一数有多少粒豆子,并写出这个数。三、尝试训练教材P 5页“写一写二四、巩固训练1、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7,这 个 数 是()。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9,这 个 数 是()o3、百位上是1,其它数位上是0 ,这 个 数 是()。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七、作业设计教 材P 5页“练一练”第1、2、3、4题。八、板书设计数豆子十 位 个 位右边的2 在个位上,表达2 个一左边的2 在十位上,表达2 个十。2 2动物餐厅教学目的: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1 0 0 以内数的顺序。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3、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会比较10 0 以内数的大小。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挂图。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2、和 61相邻的两个数是()和()。3、十位上是4,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1)小朋友,今天我们的好朋友一一小灰兔要带我们去参观动物王国里的餐厅,大家想去吗?(2)小灰兔要和大家玩一个数学游戏,想不想玩。(3)数一数:小猴和小狗的手上,拿着许多盘子,你们能数出它们的数目吗?(4)小组合作学习。比较小猴和小狗拿的盘子的数目,你发现了什么?三、尝试训练教材P6“试一试”。四、点讲小结十位上2 比 1大,所以2 118。五、巩固训练1、41、43、o2、75、7 6、78、。3、比大小45054 860 7 6 80089 10 0 O 8 9 17口 Q69六、课堂小结如何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七、作业设计教材P 6-7 页练一练第1、2、3 题。板书设计:小猴小狗21 Q 183 2 O 3 4小小养殖场教学目的: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重、难点: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教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按数的顺序填空。38395152 Z.二、探知导学比。多()个。1、导入学习(1)观测出示挂图:问:小朋友们,这幅图美丽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养殖场都养了些什么吗?2、学生合作学习,尝试训练(1)养殖场有4 2只鸭子,3 4只鹅,尚有8 5只鸡。(2)发现养殖场鸡最多,鹅最少。(3)说一说:“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在小组里说一说,谁多谁少?(小组内讨论、交流)3、引 导 学 生(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4、让学生比较两个说法,讨论为什么两个说法不同样?5、自学课本。三、尝试训练教材P8页“想一想”。四、点讲小结两数相差很多,那就用多得多表达,假如两数相差不多,那就用多一些来表达。五、巩固训练1、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号小鸡吃了 5 6 条小虫。号小鸡吃了 86条小虫。号小鸡吃了 91条小虫。()号小鸡吃得最多,()号小鸡吃得最少。六、课堂小结今天玩得开心吗,你学会了什么?七、作业设计教 材 P 9 页练一练,第 1、2、3 题板书设计小小养殖场鸭42只鸡85只鹅3 4 只鸡比鹅多得多鸭比鹅多一些还可以怎么说结识100以内数的练习课教学目的:1、巩 固 1 0 0 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位的概念。2、进一步纯熟两位数大小的比较,初步掌握比较多个数的方法。3、学会有根据的进行选择,发展估计意识。教学重、难点:巩 固1 0 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数位的概念。教具准备:小黑板、计数器。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比大小5 3 0 3 5 4 8 0 3 9 1 0 0 0 9 98 4 0 8个十和4个一 9个十0 8 92、写出两个比8 0小得多的整十数:3、写出两个大于4 0小于5 0的两位数:二、探知导学1、导 入 学 习(接力赛)现在,在去数学乐园之前,先来玩个“接力赛”游戏吧!哪列小火车先来试试?如第一个同学说2 0,第二个说2 2,第三个说2 4 按规律接下去。2、填一填。P 1 0页练习第1题。(独立完毕)3、说一说。练习一”第2题。(1)引导学生看图小朋友,你们结识啄木鸟吗?它可是森林里的名医哦,它能吃掉树伯伯们身上的害虫,为树治病,你们说,它是不是个好医生呢?所以呀,我们要今天森林里的名医们在进行比赛,大家请看评一评。(2)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3)同桌互相评价。4、画一画,“练习一”第3题:引导理解题意。5、自学课本三、尝试训练教 材P 1 0 “填一填”。四、点讲小结练习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五、巩固训练1,想一想,写一写。(1)按顺序写数94(2)号 出 匕 平|位 上 是6的 悯 粒 数!(3)写3个十位上是4的两位数。()六、课堂小结通过复习巩固训练本单元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七、作业设计教 材P 1 1页练习一第3、4、5题。板书设计练习课5 3 0 3 54 8 0 3 9100 0 9 98 4 0 8个十和4个一9个十O 8 9观测物体教学目的:1、通过观测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测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也许是不同的。2、会辨认简朴物体从不同角度观测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3、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1、能对的辨认从不同位置观测到的简朴物体的形状。2、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测者所在的位置。教具准备:图片、玩具车。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观测。学生看不出是什么东西。2、图画演示杨桃的不同侧面。3、问:现在知道是什么了吗?(杨桃)4、你们看到的只是杨桃的一个部分。.二、探知导学1、出示小汽车(1)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可以用看的方法,可以用观测的方法。)(2)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测桌面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3)让学生观测,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看到的是车尾、车的左侧面、车门)(4)问:调皮和笑笑他们也在观测小汽车,他们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是第几幅图呢?2、自读课本(引导学生观测后和自己的同桌说一说)(1)笑笑看到的是车的侧面,是第二幅图。(2)调皮在车的后面,看到的是车尾,是第一幅图。(3)问:为什么这两个小朋友看到的不同样呢?3、讨论归纳小结。三、尝试训练教 材 P12“练一练”第 1 题。四、点讲小结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样。五、巩固训练同步本上的练习。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观测物体,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上、下去观测。七、作业设计教 材 P 1 3 练一练第2、3 题。板书设计:观测物体笑笑车调皮侧面车尾桌子有多长教学目的: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个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2、结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爱好。2、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具准备:刻度尺。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问:想知道自己有多高吗?想知道讲桌有多长吗?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1)桌子有多长。估计活动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实际测量。讨论交流。(2)结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 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让学生书写:厘米、e m o学生观测知道刻度尺上每1 0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达1 cm,让学生指一指尺子上从哪到哪里是1厘米,如:从4到5是1厘米吗?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1)引导示范。我手上这枝铅笔,它到底有多长吗?我们量一量,一方面,我们要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谁来说一说这枝铅笔有多长?(2)学生动手、操作。(3)小组合作学习,量一量自己的铅笔多长。3、自学课本三、尝试训练。教 材P 1 4 “量一量”。四、点讲小结量物体时,要找准0刻度线,对准哪个数值。五、巩固训练1、量一量。)六、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七、作业设计教材P 1 5 练一练第1、2、3 题。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 米-cm6 厘 米-6cm4 厘 米-4cm去游乐园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概念,根据1厘米和1 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 0 0 厘米,初步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2、发展观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 米=10 0 厘米。2、能恰当的选择单位表达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米尺等。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读下面的数:2 厘米 4 c m 6 c m 5 厘米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出示书上1 6页的图。观测图,它们碰到了什么问题?2、结识米。(1 )出示一把米尺。米用字母表达:m(2)让学生观测米尺,发现了什么呢?1 米等于1 0 0 厘米。让学生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 米。3、量一量(1)结识了米这个长度单位,量一量自己身边的物体。(2)学生动手量,可以量一量桌子的高;黑板、教室的长等等。4、自学课本。三、尝试训练教材P 1 6“试一试”。四、点讲小结1 米=1 0 0 厘米五、巩固训练1、填空(1)1 米=()厘米,1 0 0 c m=()m(2)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你 的 一 挂 长 是()厘米。(3)估 计 教 室 的 门 宽(),测量结果是()o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米的结识,1 米等于1 0 0 厘米。七、作业设计课 本P 1 7练一练第1、2、3题。板书设计:去游乐园米-m1 米-10 0 厘米或 lm=10 0cm估一估量一量教学目的: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达长度。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学重、难点:估计、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具准备:米尺、厘米尺、绳子、卷尺等。教学环节:1、基本训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1)一棵树高约3 ()0(2)一张床长2 ()(3)妈妈的身高是1()58()。(4)小明跨一步的距离约是4 8 ()。二、探知导学1、估一估,量一量(1)出示图,提出问题:黑板的长大约是多少?(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3)学生分小组前来测量。(4)小组报告测量结果。2、试一试(1)先估测。(2)再量一量。(3)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4)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碰到了哪些具体的困难,是如何解决的。3、自学课本。4、讨论归纳。三、尝试训练教材P 1 8 “练一练”第 1 题。四、点讲小结体会当没带尺子时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步距米量。五、巩固训练1、画一条长5 c m 的线段。2、画一条长4 厘米的线段。3,2 4 厘米+1 7 厘米=()厘米4、4 5 米+3 6 米=()米。5、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间的一段叫()。六、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七、作业设计教材P 1 8 练一练第2、3、4 题。板书设计:估一估 量一量1、讲桌的高是 m c m。2、板报的长是 m c m。3、门的高度是 m c m o小兔请客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能对的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3、结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算式的单位名称。教学重、难点:1、对的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2、尝试解答,找出计算方法。教具准备:5 捆 小 棒(1 0 根一捆)。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5+6=8+3=9+10=10+3=1 0+1=10+5=5+1 5=20-1 0=1+1 0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2 0 页主题图,讲小兔请客的故事。板书课题:小兔请客三、提出数学问题1、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观 测 图 1,找出数学信息)2、又问:运用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3、根据回答:一共有多少个果子?(如何列式)4、引导观测图2,提问:第二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可以如何列式呢?(尝试列出算式)四、探索算法,结识加减法各部分名称。1、先摆出多少根小棒来表达3 0?2、加 上 2 0,又该怎么摆呢?3、3 0+20等于几?为什么?4、齐读算式。问:算式中30、20、50各表达什么?30+2 0=50(个)50-10=40 I I加数 加数 和 被减数减数 差五、巩固练习。1、P21页练一练第1题、第2题。2、数学游戏。(小组分工,计时比赛)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板书设计小兔请客20页主题 20页主题一共有多少个果子?还剩多少个果子?30+20=5 0(个)50-10=40加数 加数和被 减 数 减 数 差采松果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3、对加法互换律有初步的体验。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2、探索计算方法。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5 0+3 0=80-5 06 0-1 0 =5 0+20=7 0-2 0=25+30=50+40=100-70=7 0+20=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引入:讲松鼠妈妈教小松鼠学本领的故事。2、出小情景图。(看图进入情境)三、引导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问:谁能说一说,图中有什么数学信息?问:运用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回答)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3、如何列式解答:25+4=2 5-4=四、尝试探索算法1、引导交流/45-4 =29(个)20 5 92、你能计算:2 5-7 4=2 1/20 5 1五、巩固练习1、42+3=7+4 0=62+5=3+4 2=4 0+7=5+6 2=你发现了什么?2、32+5=4+65=7 2+5=5+7 4=6 6-3=4 4-4=78-6=26+3=88-5=3、大恐龙身长25米,小恐龙身长2 米,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六、课堂小结两位数加减一 位 数(不进位、不退位),就是从两位数的个位上加或减这个一位数。板书设计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2+|4=29(个)2 0 5 9采松果2 2 页主题图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小松鼠比松鼠妈妈少采了多少个?八甲-4=21(个)20 5 1青蛙吃害虫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位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探索交流对的的计算方法。教具准备:2 4页主题图,计数器一个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3 2+5=4+35=25+4=254=3 0+6=46-3=42+3=48-3=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谈话引入:青蛙吃害虫2、出示2 4页主题图(进入学习情境)三、提出问题,列出算式(1)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运用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两只青蛙共吃了多少只害虫?(用加法计算)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用减法计算)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多少只害虫?四、探索算法56+30=1、用计数器来拔一拔56+3 0,想一想先拨多少?再拨多少?得多少?/5父+秒=86(把56提 成5 0和6,先 算5 0+30=80,50 6 再算 8 0+6=86)8 0五、巩固练习1、P 25 页 1、2、3、4题。先看图观测图I,再独立完毕在书上。交流并报告算理。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你学会了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青蛙吃害虫24页主题图两只青蛙吃了多少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少几只害虫?30=8656-30=265 068020教学反思练习二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意义的理解。教学重、难点:1、巩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2、能灵活、纯熟的进行计算。教具准备:彩色笔。教学环节:一、口算。规定:独立完毕在书上,集体订正。二、你能算出温差是多少吗?(1)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温差吗?(用最高温度减去最低温度),北京的最高温度是多少?最低温度是多少?报告算式及算理。三、买玩具(2 6页4题)1、创设情境你能说说,它们各是多少钱吗?规定:选择你喜欢的两种玩具,算一算需要多少钱?(填在书上)组织全班交流算式问:现在,小明的妈妈有5 0元钱,请你帮她看一看能买哪两种玩具?(小组讨论,集体报告)三、数学游戏:信鸽送信P2 7出示:6 6、39、32的信箱和1 0张卡片。规则:算出卡片上的得数,然后投入和得数相应的信箱。四、看图列式。P2 7第6题、7题。1、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2、独立完毕书上问题。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4、组织报告、交流。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和复习,我们巩固了所学的加、减法计算,提高了计算能力,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所以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做个有心人,学会用数学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练习课15-5=1018-1 0=10教学反思拔萝卜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多种计算方法。3、掌握竖式的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2、纯熟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突破重难点措施:在尝试和讨论中理解多种计算方法,并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30+50=64-4=37-30=70-2 0=3 8-2 0=5 8-5=6+72=4+4 4=3+20=二、探知导学1、导入新课,讲 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2、合作学习,提出问题(1)观测情景图,从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个萝卜?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个?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个?3、如何列式解答(小组讨论)36+23=36数位要对齐用小棒摆一摆。可以用计数器。运用竖式计算。59三、尝试训练1、5 6 7 5 6 3 3 6+23-2 4+5-322、3 1+7=2 3+32=25+40=5 2+3=42+34=5 4-2 3=764=68-11=3、森林医生47 847+5 3+1 1-2 6中国美国俄罗斯5 42 11 49 3 6 7 6 1四、巩固训练(1)中国比美国多多少块?(:)=(块)俄罗斯比中国少多少块?口。口=口(块)(3)美国比中国少几块?口。口=口(块)2、被减数7 83 67 26 94 5减数1 1245 02 73 3差五、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掌握了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多种计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 拔萝卜一共有多少个萝卜?3 6+2 3 =5 9 (个)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多少个?1 人卜 36-23=13 个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个?教学反思回收废品教学目的:1、理解加减法的实际应用。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法则。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爱好。教学重、难点:1、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法则。2、培养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破重难点措施:1、巩固计算。2、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独立解答,充足运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分析能力。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4 2+4 =6 2 +5 =7+4 04+4 2=5 +6 2=4 0+7=5 67 56 33 6 3 3 一2 4-2 2二、出示尝试题(3 0页“回收废品图”)在图上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同桌讨论)小红收集了多少个?(指名报告)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如何列式计算:2 3+6=(小组讨论)26-4=(用小方块摆出结果)引导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用减法?三、尝试练习1、教材3 1页1、2、3题。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得出结果。2、第 2 是要重点引导。3、42+34=34+5=65-2=5 6-2 1 =4 0+2 3=6+32=7 8-6 0=59-4=2 3+6=4、P31页看图提出问题,并写出算式和得数。5、用竖式计算。37+2 2=2 7-1 4=6 5+3 2=49-2 8=6 5-5 5=98-8 7=四、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了两位减一位数,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希望下去后还要继续复习。板书设计:回收废品小红收集了多少个?23+6=29小青收集了多少个?2 9-4=25教学反思练 习 三(第一课时)教学目的:I、复习巩固1 0 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进一步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巩固计算方法。2、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灵活、纯熟、准确地计算。教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30+5 0 7+6 0 58-6 32+3 6(独立 口算)20+43 5 5-23 84-40 99-34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二、看图列式。1、3 2页 第3题看图说说图意,运用图中信息,独立列式解答。引导交流报告。2,3 2页第4题。引导观测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独立完毕集体订正。3、3 3页 第5题。引导学生观测图画,互相交流规律。在书上接着画。展示交流,评分。4、33页第6题。引导理解题意:在孔雀羽毛上,写出得数是37的算式。小组合作,写出算式。小组报告,评分。5、33页第7题引导看图说题意。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估一估1 0 0元可以如何买?列式计算,每套衣服应付多少元?(组织报告交流)6、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通过比赛,计算了很多算式,提高了计算速度,希望下次竞赛,会有更多的优秀小组产生。板书设计练习三54+42=96(米)544 2=1 2 (米)教学反思练 习 三(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复习巩固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2、培养根据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提高加减法计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巩固计算方法。2、灵活、纯熟、准确地计算。教学突破:充足运用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分析能力。教学环节:一、口算,提高口算能力出示口算卡片;说说计算的过程。二、34页第8题引导独立完毕,集体订正。抽答:你是如何比较左右算式的大小的?评选优秀小组。三、34页第9题讲述申奥成功的故事,并出示申奥成功的投票结果。提出规定:请算一算,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组织交流。四、34页 第 10题出示图,说说有哪些商品,各是什么价格?读题,列式计算。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五、35页 第 1 1 题谁能看图讲一个故事。提问:被墨水遮住的也许是什么数?你是怎么想的(交流)。六、数学游戏1、出示神奇的算式。计算第一组前三题,再观测这三题有什么规律。你发现了什么?将第一组的后五题填出,并和同桌交流。2、计算第二组前三题,观测规律。观测算式有什么规律。你还能发现这两组之间的什么联系。课堂小结: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到,生活中存在许多数学问题,我们要好好学数学,并运用数学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设计练习三多伦多比北京少多少票?562 2=34教学反思我和小树一起长教学目的: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结识,比多少,加与减的知识和观测图形等知识与技能。2、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学重、难点:1、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2,进一步理解观测物体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就不同。3、能选择分析信息,对的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突破重难点的措施:1、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运用10 0 以内数的结识,比多少,加与减的知识和观测图形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运用登记表的形式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信息。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87+10078+1 0 34+23 041+1 6 4 6-5 0 4 6-486-400 8 6-47 1+60 7 2+696-5006+50二、探知导学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3 月 1 2 日植树节到了,调皮和同学们到山上去植树。(倾听故事,进入情境)2、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出示图一1、从图上你知道哪些班参与了植树活动?2,他们各植树多少棵吗?3、引导报告:一班植树33棵二班植树43棵(讨论)三班植树4 5 棵4、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1)一班比三班少植多少棵?、(2)二班比三班少植多少棵?|独立解答,小组交流(3)一、二班一共植树多少棵?三、巩固10 0 以内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出示37页主题图。森林里有多少种树吗?引导思考:你从图上还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列式解决问题,并报告交流)四、观测物体,判断形状。1、仔细观测图看到的凉亭是什么形状?(独立完毕)五、巩固练习篮球 足球书包文具盒2 2 元2 0 元 2 3 7G6 元(请你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植树活动,观测图意,分析信息,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解答,说明大家像小树同样长大了。板书设计我和小树一起长教学反思结识图形教学目的:1、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形状和名称,体 会“面在体上”。2、通过摆一摆,拼一拼,使学生初步结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有够辨认区分这些图形。3、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像力。教学重、难点:从具体的图形到抽象概念的理解。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让学生动手实践,通 过“摸、看、描”,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结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教 具 准 备 长方形 正方形 长 方 体 正 方 体 三角形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到的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有哪些?(学生说一说)2、想一想,你知道的正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点?(学生回忆并说一说)二、探知导学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结识这些图形。(板书:揭示课题)2、初步结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感知)(1)观测数学书(横放、竖放、斜放)的面是什么形状?学生动手,并说一说(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这些物体的面是什么形状。(3 )请同学们观测长方形、正方形,并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生说)(4)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分组实践:拿着准备好的长方形测量、对折。(学生观测长方形,找一找特点,分组报告)(5)讨论归纳 相等的一组边叫“对边二板书:对边相等。(6 )正方形的特点是什么呢?分组实践:学生分组对折、测量、演示、报告。总结:板书:四边都相等。3、感知三角形、圆(1)出示课本第3 8 页例图、结识图形。(2)看一看:看红领巾。(3)摸一摸:摸三角形。(4)摆一摆:用三根棍摆一个三角形。(5)思考:三角形的形状大小相同吗?你们是怎么想的?(生说一说)讨论归纳:三角形的三边不一定同样长,所以三角形也不一定同样。4、结识圆出示课本3 8页例图,结识图。学生用硬币,扣子摸一摸,运用实物画一个圆。三、尝试训练 教材P38连一连,说一说。四、巩固训练 教材练一练第1、2、3、4题。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结识了几个新的图形,你能说一说吗?六、作业设计1、请你画一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给你30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板书设计结识图形=1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边都相等 圆A 三角形教学反思动手做(一)教学目的: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结识平面图形,能对简朴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对简朴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突破重难点的措施: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2)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二、探知导学1、学生动手操作提问:把一张正方形的纸折成同样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动手折一折方法一:2、学生试一试老师提问:长方形、三角形、圆分别折成相等的两部分,怎么折?剪一剪,比一比。3、交流报告长方形可以这样折:三角形:4、运用剪出的图形拼一拼。(拼出你喜欢的图形)三、尝试训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想一想,做一做)四、巩固训练教材练一练1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教师都给予肯定)。教材练一练3 题:(组织学生动手折,并说出折的过程)五、课堂小结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测,就会发现它们的美。六、作业设计1、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2、用两个。,一个口,一个,两个口,你能组成什么样的图形?板书设计动 手 做(一)折一折 拼一拼 想一想教学反思动 手 做(二)教学目的:1、通过用七巧板拼图活动,初步结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2、发展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明力。3、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明力。突破重难点的措施: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爱好。教具准备:七巧板教学环节:一、尝试训练1、你能把一个正方形剪成四个相同三角形吗?2、你能把一个长方形剪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生折一折,并剪一剪)二、探知导学1、导入学习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七巧板,你们想看一看吗?(生答:想)2、结识七巧板,并尝试回答问题。教师出示七巧板,生观测。回答下列问题:5 号图是正方形,一 号图是三角形,3 号图是 o在小组内说一说。(1)七巧板中有一 个口,一 个(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3)哪两个图形同样大?讨论归纳:七巧板有1个正方形,5个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4、6、7、2、1号是三角形。1号 和2号三角形面积最大,3号是平行四边形。3、拼一拼,用七巧板拼图学生分小组讨论,边说边拼图。拼出正方形。(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拼出三角形。(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下正方形拼出一个三角形)三、尝试训练教 材P 4 5练一练1 ,想一想,拼出的图形像什么?(在教学中,一个图案也许有不同的说法,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四、点讲小结同学们,用我们学边的图形能拼出这么美丽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五、巩固训练教 材P 4 5练一练第2题(教学时,让学生先知道“守株待兔”的故事,再动手摆拼,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爱好)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你们今天学得快乐吗,能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七、作业设计请你用你喜欢的颜色、喜欢的图形,拼一个自己喜欢的图贴在自己卧室里。板书设计动手做(二)(1)七 巧 板 中 有 一 个,个 X。(2)哪些图形比较大?哪些图形比较小?(3)哪两个图形同样大?教学反思动手做(三)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结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2、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和欣赏意识。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像力和发明力。教学重、难点:通过引导学生观测、动手操作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具准备:小棍教学环节:(一)基本训练1、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的特点。(学生说一说)(-)探知导学1、激趣导入同学们,我们结识了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许多平面图形,你们知道了吗?运用这些图形组合,可以发明出许多有趣、美丽的图案。2、自学课本出示教材P4 4 页例图,提问:看一看它们像什么?(仔细观测)这些图案与所给的名字是否符合?指名回答每一幅图案是如何构成的,让学生尝试画出其中的某些图案(说一说)。3、师生共同观测“数学万花筒”生活中,人们经常运用图形来编织美丽的图案,“数学万花筒”体现平常生活中出现的丰富多彩的图形,培养我们的欣赏能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测,看看我们周边哪些地方出现像我们书上这样类似的图形。(生仔细听)(三)巩固训练1、想一想、涂一涂。教材第45页1题。(学生涂色)2、摆一摆,教材第41页2题。(1 )用3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摆两个,最少用几根小棒?摆3个呢?(2)用10根小棒能摆几个口?(生说一说)(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图形美丽吗?它们都是人们通过动脑发明出来的,多动脑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五)作业设计(1)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并说给你的同伴听一听。(2)你能用你学过的圆形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吗?板书设计动 手 做(三)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一)教学目的:1、通过整理和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成纯熟的限度。3、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突破重、难点的措施: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教学环节:(一)归纳整理1厘米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观测与测量1米 加力减实际测量 看图提问题(二)自学课本(看图说一说)1、学生仔细看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提问:看到上面两幅图,你能联想到什么数学问题?你知道如何表达身高吗?第二幅有3 辆汽车,大汽车可以坐4 8 人,中型汽车能做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