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模拟题3.pdf
诗歌阅读部分1 .(重庆市南开中学2 0 1 0届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忆江上吴处士ci 2,R曲闽国扬帆去,蟾蛛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槎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注】兰梯:船桨的美称,代指船。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 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答:_答 案(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2)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吹”、“满”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 寂寞。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2 .(安徽省淮北市2 0 1 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 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答:_(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答:_答案(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氯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 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构思新奇,曲折巧妙。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2010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濡 上 秋 居 马 戴 濡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答:_答案 Q)秋风秋雨 雁群 落叶、寒灯。一 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 个“寒”字,一 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2)烘托手法。“空园白露滴”用 的 是 以“声”烘 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濡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4.(201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 成(1)(2)题。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禹及下邦弟、妹”。(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瑾,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B(2)妙 在 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5.(2 0 1 0北京市东城区高三教学目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1)(3)题。暮杜霜黄碧梧白鹤栖,客子入门月皎皎,南渡桂水阙舟楫,年过半百不称意,归甫城上击柝复乌啼。谁家捣练风凄凄。北归秦川多鼓颦【注明日看云还杖藜。【注】孽:军鼓。(D在这首诗中,除自然景色外,写“秋暮”的词语还有 O(2)清人浦起龙在 读杜心解中评价此诗时说:“结语见去志”,有人认为此评不正确,请 结 合 暮归一诗的相关内容,试说说你的理解。答:_(3)陈淑彬在 修辞艺术与美学铭刻一书中提到:叠字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摹状。请 结 合 暮归诗句作简要分析。答:_答案(1)击柝、捣练(2)示例:此评不正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螯”,抒发了作者想要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想要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的感慨。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开放性试题,判定此评不正确或正确都可以,言之成理即可)(3)明月,凄风引起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月皎皎”写出了诗人明月之夜客居他乡的惆怅与无奈;“风凄凄”则形象地表达了晚风中传送来的捣衣声,引起游子心中对母亲、妻子的思念,于是风也变得“凄凄”了。“月皎皎”“风凄凄”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客子胸中的悠悠乡愁。6.(2 0 1 0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长安秋望(唐)云物凄清拂曙流,残星几点雁横塞,紫艳半开篱菊静,妒鱼正美不归去,赵嘏汉家宫阙动高秋。长笛一声人倚楼。红衣落尽渚莲愁。空戴南冠学楚囚。水村闲望(宋)画楼两两枕汀沙,翡翠闲居眠藕叶,溪云淡淡迷渔屋,可惜一绷真水墨,俞紫芝隔岸烟芜一望赊。鹭鹭别业在芦花。野旅翩翩露酒家。无人写得寄京华。【注】两首诗均为七言律诗,赵诗为宦游长安时所作,而俞诗为仕宦失意后隐逸扬州时所作。翡翠:翠鸟。(1)两 诗 均 按“望”字组织题材,景中寓情。赵 诗 紧 扣“秋”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拂晓图:云雾飘游,残星寥落,归雁横天,长笛幽怨,红莲凋谢,显出一派凄迷清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内心孤寂伤感的愁思。而俞诗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两诗分别以议论和感叹的笔触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情怀,点明诗歌主旨。赵 诗 中“妒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是说家乡妒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借典故抒写了诗人思念故园 毅然归隐的心情。俞诗中答案(1)紧 扣“闲”字,绘出了一幅深秋水村图: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鹭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迷离,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朦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悠然闲适的心绪。(2)“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是说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用对比表达了诗人鄙弃浑浊官场,寄情山水,与世无争的情怀。7.(2 0 1 0山东师大附中5月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春中田园作王 维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1)诗人在前六句中借助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答:_(2)在写法上结尾两句与前六句有何不同?请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尾联的大意。答:_答案(1)诗人借助斑鸠、杏花、泉脉、归燕、故 巢 以 及 人(的活动)等意象,表现出浓郁的春天气息,诗中无论是人还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春天,透露出社会生活安定,人们精神面貌健康、饱满的景况。(2)前六句是描写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则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了,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8.(2 0 1 0合肥市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湘江杜 审 言【注】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注】杜审言:在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本诗是他流放途中所作。(1)有人说:“独怜京国人南窜”一句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此说?请说明理由。答:_(2)杜 甫 有 诗 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表现手法而言,本诗有一句与其相同。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答:_答案(1)同意。从结构上说,该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两句,忆昔游而悲,见花鸟成愁,以及下一句为江水北流而感叹,都因为诗人远离京国,正在南窜途中。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不同意。全诗要表现的主旨是“边愁”(被贬到边疆的愁恨),而该句只是交代“边愁”产生的原因,关键之句是“今春花鸟作边愁”。(言之有理即可)(2)“今春花鸟作边愁”。春天的鸟语花香本是赏心悦目的,但因为作者“南窜”而成了“边愁”。诗 人 以“花鸟”来 反 衬“边愁”,可见内心悲伤之重。(答“以乐景写哀情”亦可)9.(2 0 1 0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5月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清溪行李 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 5 3年)秋后作者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1)本诗着重描写了清溪怎样的特点?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_(2)诗的第五 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清澈。喜 清 厌 浊(喜欢清新的大自然,厌恶混浊的帝京,或答出清寂之中又含空悲孤寂)的情怀。(2)运用比喻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 人 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给人以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1 0.(2 0 1 0西安八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醉 著韩 傀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著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注】韩偃:晚唐诗人。(1)韩傀常常有意识地以画景入诗,他 曾 说“景状入诗兼入画”,“入意云山输画匠”。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两幅画景?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请结合诗句简析此诗的表现手法。答:_答案(1)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节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2)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景物鲜明,画意很浓。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炼,寓意深长。)1 1.(甘肃省嘉峪关一中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两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除 夜 作 高 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1)两首诗都以“除夜”为题,“除夜”指。两诗都选择 作为意象。(2)高 诗 的“霜鬓明朝又一年”、戴 诗 的“明日又逢春”,两者都用了“又”字。请分别赏析“又”字的内涵。答:_答 案(1)除夜:除夕;(孤馆)寒灯”或“霜鬓”“衰鬓”(2)(高 诗 之“又”:归乡遥遥无期,一年又一年,寄托无奈、伤感、凄冷、孤寂之意;戴诗 之“又”:可做多解,既可理解为在悲苦的人生中寄予新的希望,也可理解为诗人年年待岁,迎来的只能是越来越可怜的老境,一年不如一年的凄惨命运。只要意思接近即可。)2010年 5 月更新2.(贵州省银河中学0 9 7 0 学年高一下学期3 月月考)阅读王安石 孤桐,完成下面问题:天质自森森,孤图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注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愠,疾苦、怨愤。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 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同弹着五弦琴,一 面 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1)前六句表现了桐树怎样的特点?答:_(2)作者借孤桐传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天生枝叶繁茂,虽然孤独却树干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大地;越老越强壮,越是暴晒越是茁壮。(2)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追求: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甘愿为解救百姓疾苦而献身。3.(河北省冀州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水口行舟 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答:_(2)简析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答:_答案(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亥J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2)借 景 抒 情(或 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写“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均不给分);对比(或 对照、呼应);各自分析。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制。(或 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4.(陕西省咸阳市2010届高考模拟检测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山 行 即 事王 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频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醒注释:频:一种水草。ch 6 n 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赏析最后两句的修辞手法。答:_(2)诗 题 为“山行”,诗中却没有一个“行”字,是否切题?请谈谈你的看法。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不言语”、“唤醒”,赋予山色人的情态;“三日醍”极言酒酣之深及酒醒后的困惫状态。(2)切题。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先写在山中看到空中的浮云;再写遇雨湿衣,演风吹袖;接着写天晴所听所见:鹊声喧日、鸥鸟狎波。这些内容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 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 是“山行即事”。5.(云南省昆明三中20 1 0届高三第七次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1)第二句诗中“深藏”一词很形象,请作简要的赏析。答:_(2)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给人怎样的启示?答:_答案(1)“深藏”既是客观景物的描写,写出了浓密翠绿的叶子笼盖下的几点海棠禧蕾微红的情景;又是主观意愿的体现,体现海棠花珍惜春光、不轻易吐艳的意愿。(2)运 用 了 反 衬(对比或衬托)的表现手法,用桃李的争奇斗艳,反 衬海棠的“惜芳轻吐”,启示人们,太早的炫耀,过于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这种美丽是短暂难以持久的。(以下理解亦可: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在对海棠花的描绘评述中,表明了自己的人格追求,寄托着对“儿辈”的殷殷教导。这两句启示我们,不应追求表面的一时的繁华热闹,而要耐得住寂寞,加强内在积累,在适当的时候展露才华。)7.(江西省于都县教研室2 0 1 0届4月高考模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雷惊天地龙蛇蛰,人乞祭余骄妾妇,贤愚千载知谁是,野田荒城自生愁。雨足郊原草木柔。士甘焚死不公侯。满眼蓬蒿共一丘。-;!上 联 出 自 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 联“士”指介之推。(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答:_答案(1)一方面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方面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陇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悲”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2)作者运用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中 的 齐 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重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8.(山东省潍坊市2 0 1 0年高考模拟训练A)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思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作者因遭诬陷被贬瞳州司马,本诗写于赴任途中。(1)本诗颔联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试作简析。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试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答:_答 案(1)颔联通过对“人去后”、“日斜时”的“秋草”、“寒林”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长沙贾谊故宅的萧条、冷落、寂寥的氛围,烘托了作者孤独 寂寞的心境,为下文抒发感慨做铺垫。(2)本诗借古伤今,借贾谊被逐长沙之事,表现自己无罪被贬的悲愤和痛苦,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健行了强烈的控诉。9.(2 0 1 0年上海市黄浦、嘉定区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满耳笙歌满眼花,因知海上神仙窟,绣户夜攒红烛市,却愁宴罢青娥散,满楼珠翠胜吴娃。只似人间富贵家。舞衣晴曳碧天霞。扬子江头月半斜。注:金陵:指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市,非指南京。韦庄:唐代末年诗人。府相:对东道主周宝的敬称,其时周宝为镇润州的镇海军节度使同平章事。中堂:大厅。此诗是诗人参加周宝的盛大宴会,有感而作。(1)沈德潜评此诗颔联时说:“一用颠倒之说,顿然换境。”请你结合沈德潜的评价简要赏析这一联。答:_(2)本 首 诗 和 琵琶行第二段一样,都 以 写“江月”作结,分别分析其作用。答:_答案(1)本来神话中的仙境,人间再美也是比不上的。而诗人却倒过来说,即 使“海上神仙窟,也只能象这样的“人 间 富 贵 家 淡 淡 一 语,衬托出周宝府中惊人的豪奢。(2)白诗: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乐声令人沉醉的效果韦诗:写出环境由喧闹转入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不宁静。写景抒情:含蓄表达诗人酒阑人散,月已半斜,徘徊扬子江头的“愁”怀。一语双关:“月半斜”之“半。既是实景,又寓微言。唐王朝摇摇欲坠,岂不正是残月将落。1 0.(福建省惠安三中2 0 1 0届高三下学期预测)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问题。磺 西 头 送 李 判 官 入 京 岑 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磕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 破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1)“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愁地尽,过磺觉天低。”运用了多种手法,请列举其中的一种,并简析其艺术效果。答:_(2)请简要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运用主客换位的方法。诗人不说自己因对月思乡而垂泪,却反说明月对己垂泪。而自己的思乡之念,已形象地寄托于月亮这个物象之中。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费”字炼字极佳。诗人没有直接写沙漠夜行的困难,而 用“费马蹄”间接体现,“马蹄”之“费”,明指对马蹄的磨损,暗含沙软难行,足见行进的艰难。运用对偶的手法。两联对仗工整,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 句“汉月”,下 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或,“愁地尽”与“觉天低”互补,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用典贴切,内涵丰富。一是点出张骞出使西域与诗人戍边的自然环境接近,二是用这个典故寓指简直要走到天地的尽头,表现路途遥远。(2)诗人通过自己由长安人安西时的情景和在军帐中与临行的李判官痛饮,以及酒酣作书,托李判官带回的细节描写,表达诗人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或暗含了李判官人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之意),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1 1 .(海南省2 0 1 0年高三五校联考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送 别 杜 审 言 宋 之 问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注】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地下四余丈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目龙泉,一目太阿。(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答:_(2)古 人 评 此 诗 一 个 嗟 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答:_答案 Q)颔联寓情于景。“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一 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1 2 .(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2 0 1 0届高三联考)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作答。清 平 乐 春 晚王安国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注释:王安国,王安石之弟,为人耿直,一生不得志;小怜,北齐后妃,擅弹琵琶,后常借指歌女。(1)上片构想奇特,别开生面,勾勒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上片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强烈的抒情效果?答:_(2)有人说此词“成一家风骨”“结笔品格自高”,你是否有同感?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1)描写了一幅夜雨过后,万花凋谢,残花遍地的暮春图。比喻,将“满地残红”比之美丽的宫锦被污,表现出面对残春的痛惜之情;拟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饶有趣味;借景抒情,强化了伤春、惜春之情。(只写手法不分析不得分)(2)结句由伤春的琵琶声写到触目皆是的杨花始终不肯飞入画堂朱户权贵之家,寄托了个人身世之慨,写出了自己的真性情,是作者耿直不阿人格的象征。1 3.(北京市朝阳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诗歌,回答一题。橘诗【南朝】虞羲冲巡发陇首,朔雪度炎州。摧折江南桂,离披漠北楸。独有凌霜橘,荣丽在中州。从来自有节,岁暮将何忧!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严寒天气,寒风自西北陇首呼啸而来,朔雪直达岭南炎州,肆虐逞威。B.三四句写风雪过处,树木几乎无一幸免的景象:江南桂树摧折,漠北楸树凋零。C.最后两句写中州橘树从来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D.这首诗咏橘言志,在生动的描写之后,以议论抒情作结,主旨突出,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独有凌霜橘”一 句 中“独”字的表达效果。答:_答案 C(“但岁暮来临时也会忧心忡忡”有误)“独”是“仅仅”、“只”的意思,与风雪肆虐、桂楸摧折的凋零景象,形 成 对 比(或:反衬、衬托),突出橘树傲然凌霜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橘树的赞美之情(或:寄寓了作者的高洁情操)。1 4.(北京市东城区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一题。题I 李唐百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注:李唐,宋代画家,精于山水画。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下列对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题画诗,类似的作品还有杜甫的 春夜喜雨。B.第一句写作者限中看到的村落实景错落有致,画面淡雅清新。C.第三、四句作者慨叹人们只对花鸟感兴趣,对自然山水视而不见。D.整首诗语言浅近,通俗易懂,抒发出作者内心的种种感慨。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 案D(A 春夜喜雨不是题画诗。B第一句描写的是画中的景致。C第三 四句作者慨叹当时的人只重富贵荣华,表达作者对社会风气的不满。)(评分要点:1.对诗人的思想表述清楚;2.结合诗句具体解说。)15.(江苏省徐州市201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挂玉:喻昂贵的柴米。(1)本 诗 以“忧”贯穿全诗,作者的忧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答:_(2)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答:_(3)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答:_答案(1)生活的艰辛;命途的不顺;生命的衰老。(2)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运用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3)视觉角度与听觉角度。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1 6.(2 0 1 0年东北四校第三次高考模拟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柳宗元手种黄柑二百株,方同楚客怜皇树,春来新叶遍城隅。不学荆州利木奴。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注释:柑为橘树一种。本诗写于作者贬官柳州时期。皇树,即橘树。屈 原 橘颂中 有“后皇嘉树,橘彳来服兮”之句。三国时丹阳太守李衡曾想通过种橘发家至富,给子孙留点财产。(1)诗中哪个字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结合诗句分析颈联中用何种手法抒发了这种情感?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对诗的尾联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作者希望橘树成林,清姚鼐则说作者“恐见(柑)这成林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答:_答案(1)颌 联 的“怜”字集中体现了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颈联作者运用比喻和想象的手法,将橘花和橘实比作“喷雪”和“垂珠”,想象橘树开花结实,生动而形象。“几岁”和“何人”都 承 上 文“怜”字而来,“怜”之深所以望之切,深切的期望表现出作者对橘树的喜爱之情。(2)我认为作者希望橘树成林。作者不论首联中“新”、“遍”二字对橘树嫩绿和茂盛的描绘还是颈联对橘树开花结实的想象,都表现了对橘的喜爱之情,自然也渴望自己亲手栽种的橘树成林;颔联更是一正一反用屈原怜橘和李衡谋利的典故,以像屈原一样爱橘表现了自己的志向,橘在作者眼中是高洁的象征,渴望橘树成林滋养自己正是作者未在贬谪后消沉,坚守节操的体现。(我同意姚鼐所说的作者“恐见甘之成林也”。作者是被贬谪于此,无论写现实的还是想象的橘之繁盛都只能反衬出作者沉沦于此的落寞与苦闷,以屈原白比更是有对被贬谪的不满之意。尾联只是故作达观语,表面说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实际是感伤自己迂谪时日已久,唯恐延续到黄柑成林,自己还能亲尝。)1 7.(广东省汕头市2 0 1 0年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测评(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晚次乐乡县陈子昂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嗷嗷夜猿鸣。(1)诗 的 标 题 为“晚次乐乡县”,请结全诗内容,分析诗中是如何表现“晚”的?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答:_答案(1)第 二 句 的“日暮”,是时间的开始;中 间“烟断”(“木平”)的描写,说明夜色渐浓;末 句“夜猿鸣”,直 接 拈 出“夜”字回应篇首“日暮”日暮乡情,结束全诗。全诗以景写情,动静结合,以时间为线索表现“晚”景。(2)表现了诗人孤寂、凄凉的心情与浓重的乡愁。入暮以后渐入静境,猿的啼叫声清亮而凄婉,此时此境,诗人羁旅他乡孤独寂寞之愁,无尽的乡思之情油然而生。1 8.(河北省唐山一中2 0 1 0高考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金陵驿草合离宫转夕晖,山河风景元无异,满地芦花和我老,从今别却江南路,文天祥孤云飘泊复何依!城郭人民半已非。旧家燕子傍谁飞。化作啼鹃带血归。注 祥 兴 二 年(1 2 7 9),文天祥被俘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作此诗。(1)首联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答:_(2)“化作啼鹃带血归”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1)首联将金陵的荒凉与身世的飘泊一并提出,为全诗定下悲凉的基调。(2)表达了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坚定不渝的民族气节。1 9.(江苏省南京市2 0 1 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河潢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乡。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简要概括。答:_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较u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较U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同:都是返乡士兵。异:一病一老,一在途中一已归乡。(2)对病军人的同情。(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对比,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对比,突出战争的残酷。2 0.(2 0 1 0届湖南六大名校高三高考模拟仿真联考(教师版)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根据提示,完成赏析。二月二日出郊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天忽作晴山卷幔,烟村南北黄鹏语,谁似田家知此乐,雾失江城雨脚微。云犹含态石披衣。麦珑高低紫燕飞。呼儿吹笛跨牛归?二月二日李商隐二月二日江上行,花须柳眼各无赖,万里忆归元亮井,新滩莫悟游人意,东风日暖闻吹笙。紫蝶黄蜂俱有情。三年从事亚夫营。更作风檐夜雨声。【注】王庭珪,宋代诗人,弃官筑草屋于卢溪,隐居五十年。写此诗时,李商隐为了生计,只 身远赴梓州,任职柳仲郢幕府。亚夫,借指幕主柳仲郢。二月二日,农历踏青节。(1)两首七言律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王 诗 中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