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科模拟仿真卷(二)(含答案解析).pdf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科模拟仿真卷(二)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容量瓶的使用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容量瓶前应先检查它是否漏水B.容量瓶先用蒸储水洗净,再用待配液润洗C.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储水,距刻度线12cm处时再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储水至刻度线D.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定容2.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A.Na+、Fe3+、SO】、SCN-B.K+、Na+,A1O;OH-C.H N a Fe2 MnO;D.N a H Fe2 NO;3.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A.聚乙烯、聚氯乙烯、纤维素都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B.SO?、SiO CO均为酸性氧化物C.盐酸、漂白粉、水玻璃都是混合物D.C2H4cI2、Q h 和C H Q 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4.化 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上用氯气与澄清石灰水生产漂白粉B.“84”消毒液能杀灭病毒,可用于环境消毒C.疫苗一般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D.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可立即饮用牛奶解毒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A.H+、Na+、Cl-B.Ag+,C l NO;C.Fe3+,Na+、OH D.Ba2+NO;、SO:6.下列实验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可用Z 1收集N C h(液体为水)澄清石灰水B.可用口分离嗅单质与四氯化碳C.可用 从食盐水中提取N a C l晶体D.可用1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A中为N a 2 c o 3,B中为N a H C C h)二、多选题7.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 H 2=C H 2C.硫化钠的电子式为Na:N aB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D.甲烷分子的填充模型为三、单选题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C 0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C.H 2 s o 4与N a O H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9 .食品的主要成分大都是有机化合物。下列食品中的有机成分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A.食醋中含有的醋酸 B.酒中含有的酒精C.葡萄中含有的葡萄糖 D.谷类中含有的淀粉1 0 .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B.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生成放出能量。C.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D.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试卷第2页,共6页的奉1 1 .用流程图示的方法可以清楚反映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N a一乙一N a O H N a C l,则在常温下,上述转化关系内的物质乙是A.N a2O2 B.N a2O C.N a C l D.N a 2 c O 31 2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油脂和蔗糖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乙酸乙酯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成乙醇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1 3.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 N 0+2 c o脩 聚定 颦 堡N2+2 C 0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达到化学平衡时,化学反应已经停止C.v正(N 0)=v正(双)时,说明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D.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C 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1 4 .对下列有机反应类型的认识中,埼送的是A.+Br2F e Br Q -B r+H B r;取代反应B.C H2=C H2+Br2 C H2Br-C H2Br;加成反应C.2 c H 3c H 2 O H+O 2 -2 C H3C H O+2 H2O;取代反应D.C H 3C O O H+C H 3C H 2 O H 竿 C H3C O O C H2C H3+H 2 O;取代反应1 5 .设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 4 L C O和C O 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NAB.常温常压下,9 2 g N C h和N 2 O 4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AC.常温常压下,4 8 g o 3含有的分子数为3NAD.2.4 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O.INA1 6.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无色溶液中:N H;、F e2 S O:、C O;B.在含大量Ba 2+的溶液中:N H:、N a+、C l O H-C.在强碱性溶液中:N a+、K+、S O:、H C O3D.在强酸性溶液中:K F e 2+、S O;1 7.化 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对操作或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解释A做饭的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灭火盖上锅盖降低了油的着火点B晨曦穿过林中形成缕缕光束雾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C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外防止燃气燃烧生成CO 2D漂白液与盐酸的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两者混合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效果A.A B.B C.C D.D1 8 .下列有关环境问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酸雨指的是p H小于7的雨水B.煤和石油都属于一级能源,而天然气属于二级能源C.在煤中添加适量的石膏可减少燃烧过程中含硫化合物的排放,从而减少污染D.雾霾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1 9.下列电子式中,正确的是()HA.N:N B.H P H C.d,20.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某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如下,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2在 b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电解质溶液中O H-向正极移动D.该装置实现了化学能到电能的转化试卷第4页,共 6页四、填空题21.已知反应:SO3+H2O=H2SO4 Cl2+H2O HC1+HC102F2+2H2O=4HF+O2 2Na+2H2O=2NaOH+H2T 2Na2O2+2H2O=4N aO H+021 SiO2+2NaOH=Na2SiO3+H20上述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填序号,下同);H2O被 氧 化 的 是,H20被 还 原 的 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其中的H2O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的是口 .过氧化氢溶液可作为采矿业废液消毒剂,如消除采矿废液中剧毒的氟化钾,反应方程式为KCN+H2O2+H2O=A+NH3T(已配平),请回答:(1)生成物A 的化学式是。(2)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填写 是 或 否”),其理由是。若 是,则被还原的元素是 o22.填写下列空白:(1)写出表示含有8 个质子、10个中子的原子的化学符号:o(2)原子符号为:;X 的元素属于第 周期 族。(3)周期表中位于第8 纵列的铁元素属于第 族。(4)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 o(5)已知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 7/,试回答下列问题:当x-y=10时,该 微 粒 为(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当y=6时,元 素 最 高 价 氧 化 物 对 应 水 化 物 的 化 学 式 为 五、实验题23.在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镐跟浓盐酸反应制备干燥纯净的氯气.进行此实验,所用仪器如图:(2)气 体 发 生 装 置 中 进 行 的 反 应 化 学 方 程 式 是;当 0.5mol MnO2参与反应时,被氧化的HC1的质量为,生成的Cb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3)在装置中:匚 饱 和 食 盐 水 的 作 用 是,浓 硫 酸 的 作 用 是.(4)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L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 1试纸.如果有C b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写出反应方程式.(5)写 出 尾 气 吸 收 装 置 中 进 行 的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试卷第6 页,共 6 页参考答案:1.A【详解】A.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漏,A 项正确;B.容量瓶不能用待配液润洗,否则使配制溶液的浓度偏高,B 项不正确;C.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C 项不正确;D.浓硫酸稀释时放热,必须冷却后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进行定容,D 项不正确;故选A。2.B【详解】A.铁离子与硫鼠根离子反应生成硫氟化铁络合物,不能大量共存,故 A 错误;B.四种离子相互间不发生反应,能够大量共存,故 B 正确;C.酸性环境下,高铳酸根离子能够氧化亚铁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C 错误;D.酸性环境下,硝酸能够氧化亚铁离子,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 D 错误。故选B。3.C【详解】A.聚乙烯、聚氯乙烯属于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A 项错误;B.酸性氧化物是指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CO既不能和酸反应也不能和碱反应,是不成盐氧化物,故 B 项错误;C.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漂白粉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的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故 C 项正确;D.C2H4cL 存在两种同分异构体,分别为CHQCH?。和C H 3C H J,所以C2H4c 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苯的分子式是C6H6,但C6H6不一定是苯,也可以表示其他物质,如CH?=CH-C=C-CH=CH?等,所以C6H6表示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C H Q 只能是甲醇,只有一种,故 D 项错误。故选Co4.A【详解】A.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氯化钙和次氯酸钙,次氯酸钙在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所以工业上用氯气与石灰乳反应生产漂白粉,A 错误;答案第1 页,共 8 页B.“8 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为N a C l O,与水作用可生成HC 1 O,具有强氧化性,能杀灭病毒,可用于环境消毒,B正确;C.疫苗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在较高温度下会发生变性,所以应冷藏存放,以避免蛋白质变性,C正确;D.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若误服重金属盐中毒,需减少重金属盐与人体内部器官的接触,所以可立即饮用牛奶解毒,D正确;故选A。5.A【详解】A.H+、N a 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 A符合题意;B.A g+与 生 成 A g C l 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B不符合题意;C.Fe 3+与 OH-生成Fe(OH)3 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C不符合题意;D.B a?+与 S O:生成B a SC 4 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 D不符合题意;故选A o6.D【详解】A.N O 2 可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A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B r 2 易溶于CCL 不分层,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不能实现实验目的:C.N a C l 溶于水,与水分离选蒸发装置,不能用生烟加热,应选用蒸发皿,C不能实现实验目的;D.根据图示装置,碳酸钠接近火源,但是左侧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碳酸钠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仍然不分解;碳酸氢钠离火源较远,但是右侧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碳酸氢钠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分解了,证明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更差,D能实现实验目的;答案选D。7.B C【详解】A.乙烯含有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C H2=C H2,选项A正确;B.镁 为 1 2 号元素,镁原子有3个电子层,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8,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产选 项 B错误;C.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N a :.S:N a;选项c错误;答案第2页,共 8页D.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碳氢键,为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的相对体积大于氢原子,其比例模型为:选项D正确;答案选B C o8.A【详解】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A.燃烧属于放热反应;B.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C.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不相等,才能体现出反应的吸放热。详解: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属于放热反应,A正确;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B错误;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一定不相等,D错误;正确选项A。9.D【详解】A.醋酸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不符题意;B.酒精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B不符题意;C.葡萄糖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不符合题意;D.淀粉分子式表示为(C 6 H 1 O 5)n,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符题意;故选D。1 0.D【详解】A.化学反应中有新的物质产生,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因此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能量变化,A正确;B.化学键断裂时产生两个自由移动的原子,需要吸收能量,新化学键生成时,自由原子结合在一起会放出能量,B正确;C.反应发生都有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的过程,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收反应取决于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释放的能量的差值,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C正确;D.根据图示,反应物吸收能量转化为生成物,因此生成物的能量比反应物多,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1 1.B【详解】N a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 a O H,N a O H再与H C I反应生成N a C l,所以方框内的物质是氧化钠,答案选B。答案第3页,共8页1 2.A【详解】分析:A.相对分子质量1 0 0 0 0 以上的有机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B.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成乙醉和乙酸;C.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为氨基酸;D.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详解:油脂和蔗糖分子量都小于1 0 0 0 0 以下,都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乙酸乙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乙醇和乙酸,B正确;蛋白质发生水解最终可以得到氨基酸,C正确;淀粉、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均可得到葡萄糖,D正确;正确选项A。1 3.D【详解】A.升高温度不论正反应还是逆反应,其反应速率都会升高,A项错误;B.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但不等于0,即化学反应没有停止,B项错误;C.v 正(N 0)=v 正(C O j均表示正方向,不能体现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C项错误;D.化学计量数相等,则单位时间内消耗CO和 C O 2 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D项正确;答案选D o1 4.C【详解】A.苯中H被 B r原子替代,为取代反应,故 A正确;B.C=C 键生成C-C 键,为加成反应,故 B正确;C.-O H 被氧化生成-C H O,为氧化反应,故 C错误;D.乙酸中的-O H 被 C H 3 c H 2。-取代,为酯化反应,也为取代反应,故 D正确。故选:C。1 5.B【详解】A.常温常压下,2.2 4 L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是0.1 mol,A错误;B.9 2 g N O 2 或 9 2 g N 2 O 4 都含有2 mol氮原子、4 mol氧原子,其混合气体也一定含有6 mol原子,B正确;C.4 8 g o 3 的物质的量为1 mol,含有的分子数为NA,C错误;D.1 个镁原子变成镁离子失去2个电子,所以2.4 g Mg即 0.1 m o l Mg变为M g 2+,失去0.2m o l 电子,D错误;答案第4 页,共 8页故选B。16.D【详解】A.在无色溶液中,Fe2+.C O;发生反应生成碳酸亚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A;B.N H;、0 H发生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B;C.在强碱性溶液中,HC O 3、O H发生反应生成C O;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不选C;D.在强酸性溶液中,K,、Fe2+.C T、SO: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选D。17.B【详解】A.做饭的油锅起火时盖上锅盖灭火,盖上锅盖主要是隔绝空气,故A错误;B.雾属于胶体,晨曦穿过林中形成缕缕光束,说明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C.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外,防止燃气燃烧生成CO引起CO中毒,故C错误;D.漂白液与盐酸的洁厕剂不能混合使用,主要是漂白液和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氯化钠和水,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18.D【详解】A.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p H约为5.6,酸雨是指p H小于5.6的雨水,故A错误;B.自然界以现成方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天然气为一级能源,故B错误;C.在煤中添加石膏(C a SO/2H2O),不能吸收二氧化硫,则不能起到固硫的作用,可添加石灰石作为脱硫剂,故C错误;D.雾霾是许多细小液体和固体微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气溶胶,而使空气浑浊的现象,故D正确;答案选D。19.D【详解】A.氮气分子中每个N原子最外层除形成共用电子对的电子外,还都含有一对电子,:N:*N 5其电子式是,故A错误;B.钱根离子为复杂阳离子,电子式中需要标出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并用 括起来,铁根离答案第5页,共8页H H:N:H*子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水是共价化合物,水分子的电子式是H 9 H,故c错误;N g+f:c i;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要写出阴阳离子形式,氯化钠的电子式,故D正确。故 选D。【点睛】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为其离子符号,复杂的阳离子电子式除应标出共用电子对、非共用电子对等外,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无论是简单阴离子,还是复杂的阴离子,都应标出电子对等,还应加中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上方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以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必须正确地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并满足每个原子的稳定结构,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一般为正价者在前。对于不同价态的元素的原子,一般将化合价绝对值大的写在中间,绝对值小的写在两边。20.D【详解】A.通入燃料氢气的电极是负极,通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所 以a是负极,A错误;B.通入燃料氢气的电极a是负极,通氧气的电极b是正极,02在b电极上获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C.电解质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C错误;D.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属于原电池原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1.KHCO3 是 有 元 素 化 合 价 的 升 降 氧 元 素【详解】.反应口、口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未改变,这两个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都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其中,反应口口中,反应 物H2O中的氢、氧元素的化合价都未改变,比0既不被氧化,又不被还原;反应口中HzO中的一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氢元素的化合价未变,则 比0被氧化;反应口中H2O中的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氧元素的化合价不变,则H2。被还原,答案为:口口;;口.(1)根据已给信息“己配平”,再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反应方程式为KCN+H2O2+H2O=KHCO3+NH3fo(2)给反应方程式中每种元素标出其化合价,KCN中的碳元素从+2价升高到+4价,H2O2中氧元素从一1价降低到一2价,在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降,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H2O2答案第6页,共8页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被还原的元素是氧元素。2 2.0(2)三 DA口(4)Na原子 H2s。4【详解】(1)该元素原子质量数为8+10=18,质子数为8,则为O 元素。(2)17号元素为氯,属于第三周期DA族。(3)元素周期表中第8、9、10三纵列为第口族。(4)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活泼的金属元素为N a元素。(5)当x-y=10时,x=y+1 0,该微粒为原子。当y=6时,x 为 1 6,是硫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23.(l)C D A B H G(2)4HC1(浓)+MnO2 M11CI2+CI2T+2H2。36.5g 11.2L 除去CL中的HC1 干燥氯气(4)试纸变蓝 Ch+2 KI=L+2 KCICb+2 NaOH=NaCl+NaClO+H2O【分析】实验室用二氧化镭与浓盐酸反应制取的氯气中常混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杂质,所以要先后通入盛有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除杂,然后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最后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详解】(1)根据上述描述可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E 接 C,D 接 A,B 接 H,G 接 F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I(浓)+MnC)2 MnCl2+Cl2T+2H2O,由此可知:被氧化的HC1与 M nO,以及生成的C12之间有如下关系式:2HC1 MnO2 Cl273g Imol 22.4Lm 0.5mol V列出比例式后,可求出m=36.5g,V=11.2L答案第7 页,共 8 页(3)在装置中:口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除去C L中的H C L 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氯气.(4)化学实验中检验是否有C L产生常用湿润的淀粉-K I试纸.如果有C L产生,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纸变蓝,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 L+2 K l=L+2 K C 1 .(5)尾气吸收装置中进行的反应是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 l2+2 Na0 H=NaC l+NaC 1 0+H20答案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