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作业.pdf

    • 资源ID:93914574       资源大小:6.82MB        全文页数:4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作业.pdf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 1 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1发现物体的特征 达 标 练 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所有的玻璃球都是透明的。()大部分物体都有特征,有些物体没有特征。()对比观察两个物体,可以帮助我们很快找到它们的相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本课我们探究的橡皮的特征是:方形,有气味,轻。()小木块和字典有相同的特征,例如都是方方的。()(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面的物体,表面最粗糙的是()。A.玻璃球 B.小木块 C.泡沫块下面的物体的特征,不能用“看”的方法得到的是()oA.颜色 B.形状 C.轻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0A.探究物体相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B.铅笔和画笔既有相同的特征又有不同的特征C.文具盒和橡皮一定没有相同的特征综合探究(1)说一说,我们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有哪些?(2)说一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物体的特征?你学会了哪些科学词汇?(3)观察下面的物体,描述它们的特征,完成表格。1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LJ物体名称和谁比较物体的特征盛课外活动探究1活动名称:有趣的玻璃球。活动目的:通过玩玻璃球活动,加深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增强学生对探究物体特征的兴趣。材料准备:玻璃球(里面没有花纹的纯透明的玻璃球)、科学教材。活动过程:用下面的方式玩一玩玻璃球,记录你看到的现象。(1)观察玻璃球,看看它有哪些方面的特征。(2)打开科学教材,把玻璃球放在字上面或图片上面,看看通过玻璃球看到的字和图有什么不一样;适当移动玻璃球与书的距离,看看有什么变化。(3)把玻璃球靠近眼睛,透过玻璃球看周围的世界,看看和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操作特征或现象观察玻璃球用玻璃球看书通过玻璃球看世界 2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注意事项:(1)把玻璃球靠近眼睛时,不可接触眼睛,更不可碰到眼球。(2)不可将玻璃球放入嘴里玩耍,以防意外。思考:对比玻璃球和放大镜,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活动名称:浮浮沉沉。活动目的:扩展观察角度,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材料准备:小木块(可以用积木代替)、筷 子、玻 璃 球、铁 钉、塑 料 块、废纸一张、纽 扣、水 盆、水等。活动过程:(1)准备好材料,在水盆中装入大半盆水。(2)提出猜想,把这些物体放入水盆,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入水底?(3)动手实践,把准备好的材料放入水盆,观察现象。(4)记录物体的浮沉情况,完成记录表。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沉入水底的物体(5)把实验材料归回原位。思考:通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什么?结论:把物体放入水中,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会沉入水底。注意事项:实验材料可以在家中易获得为原则进行准备。活动名称:观察家中的物体,记录它们的特征。活动目的:扩展观察范围,让学生发现更多物体的特征,提高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活动场所:自己家中。活动过程:(1)在家中找几样物体,摆放在客厅茶几上。(2)运 用 对 比 的 方 法 观 察 物 体,发 现 它 们 的 特 征,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这些特征。(3)完成记录表0物体名称物体特征描述 3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4)将实验材料归回原位。注意事项:(1)选择小件物体进行观察。(2)选择多种物体进行观察,如厨房里的碗、筷子、勺子等,客厅里的水杯、遥控器等,书房里的书本、文具等,数量以8 10种为宜。(3)选择物体应在父母陪同下进行,不要选择带有危险性的物体,如菜刀、剪刀、插座等。4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2谁轻谁重达标练习、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 ”。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和塑料杯一定一样重。()称一称比掂一掂能更准确地测量物体的轻重,所以掂一掂的方法没有用处。()用玻璃球能称出乒乓球的轻重。()一根头发也是有轻重的。()同样大小的铁块和棉花,铁块比较重。()(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列不会影响物体轻重的因素是()。A.材料 B.大小 C.颜色下面各组物体,可能一样重的是()。当两种物体轻重差不多时,下面做法中不能准确比较两种物体轻重的是()。A.用回形针和简易天平分别量出两种物体的轻重B.在简易天平两边的称量盘里放上这两种物体C.用手掂一掂它们的轻重综合探究在家中选择三种水果各一个,比较它们的轻重。(1)你 选 择 的 三 种 水 果 是、和 o(2)不使用称量工具,你的比较方法是.。(3)把这三种水果按从轻到重排序是 0(4)请爸爸妈妈用准确称量的方法给这三种水果排序,看看和自己的排序结果是否一致。也 课 外 活 动 探 究1活动名称:用两两比较的称量方法比较物体轻重并排序。5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活动目的:(1)拓展比较方法,加深学生对物体轻重特征的认识。(2)进一步熟悉简易天平的操作。(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材 料 准备:本课课堂实验材料一套(乒乓球、小 木 块、塑 料 块、小 橡 皮、大橡皮、简易天平等)。活动过程:(1)乒乓球、小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 橡 皮 这5种物体,用两两比较的方法比较它们的轻重(即所有物体之间都要进行比较),完成下面的记录表。称量次数对比物体对比结果第1次乒 乓 球 小 木 块第2次乒 乓 球 塑 料 块第3次乒 乓 球 小 橡 皮第4次乒 乓 球 大 橡 皮第5次小 木 块 塑 料 块第6次小 木 块 小 橡 皮第7次小 木 块 大 橡 皮第8次塑 料 块 小 橡 皮第9次塑 料 块 大 橡 皮第10次小 橡 皮 大 橡 皮(2)根据记录表中的对比结果将物体按轻重排序。排序结果:0思考:这种方法和本课课堂上的方法相比,哪种更方便,并更快得出结果?结论:0说明:两两比较需要学生列出所有排列组合情况,这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表格中直接给出了每次的比较对象;学生完成表格后,根 据5个比较结果得出排序结果也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或家长提供一定的引导。活动名称:制作简易小天平。活动目的:(1)加深学生对天平原理的认识。6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材料准备:1 支铅笔(不带橡皮,未使用过)、2 个一次性塑料杯、棉线若干、剪刀。活动过程:(1)在铅笔的正中间系上棉线。(2)用剪刀在2 个一次性塑料杯靠近杯口的地方均匀地打3 个小孔;剪出6段棉线,分别系在6 个小孔上,注意系好后留出的棉线的长度应差不多。(3)将 2 个杯子留出的线聚拢系紧,再分别系在铅笔两头相应的位置,一个简易小天平就基本做好了。(4)用铅笔中间的线将小天平提起来,看天平是不是平衡的;如果不平衡,调整中间棉线的位置,直到天平平衡。(5)用做好的小天平对比身边小物体的轻重,如橡皮、铅笔等。注意事项如下。(1)找到铅笔正中间的方法:用和铅笔一样长的线对折,用对折后的线的一段和铅笔的一段对齐,往铅笔中间拉,线的另一端对应的就是铅笔的正中间。(2)调整天平平衡后,为了防止中间的棉线滑动,可以把线系紧一点,也可以在系线的位置用剪刀刻上小槽,把线系在小槽里。(3)安全使用剪刀;用剪刀在塑料杯上打孔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需要教师或家长提供必要的帮助。成品示意图如下。思考:课堂上使用的简易天平的支撑点在哪里?这个小天平的支撑点在哪里?它们的原理一样吗?结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O活动名称:用称量的方法比较一只玻璃杯和一只陶瓷碗的重量。活动目的:7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1)进一步熟练简易天平操作。(2)学会选择合适的物体作为标准物。材料准备:玻璃球、小木块、回形针、玻璃杯、陶瓷碗、简易天平、笔、记录纸等。活动过程:(1)从玻璃球、小木块和回形针中选择一个物体作为标准物,分别称量玻璃杯和陶瓷碗的重量,记录称量结果。(2)根据称量结果比较玻璃杯和陶瓷碗的轻重。注意事项:在宽一点的桌面上进行实验;小心操作,以防玻璃杯或陶瓷碗摔碎伤人。思 考:(1)玻璃球、小木块和回形针,哪个物体适合作为标准物?说说你的看法。结论:O(2)如果天平无法完全平衡(少一个标准物则轻了,多一个标准物则重了),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天平平衡吗?结论:0提示:本活动用玻璃球作为标准物比较合适;取出使标准物这边变重的最后一个玻璃球,改用添加回形针(更轻的标准物),直到天平平衡。8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 3认识物体的形状田)达标练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X有些物体没有形状。()有些物体没有固定形状。()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有固定形状。()用乒乓球铺满盒子后,还可以在乒乓球的间隙里放更小的物体。形状不一样的物体“占地儿”可能一样。(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所有物体的形状,()0A.都是完全相同的B.都是完全不同的C.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在盒子里平铺一层橡皮,怎样可以放得最多?(A.平着放 B.立着放下面的物体不止一种摆放方式的是()。A.橡皮 B.玻璃球))C.侧着放C.乒乓球综合探究(1)观察下面的物体,体会它们的形状,再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摆放在桌面上,各有几种摆法?在括号里填上摆法的种数。(要放稳了才算一种哦)9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2)在家里找出自己玩过的积木,看看都有哪些形状的,摆摆看,各有几种不同的摆法?业 课 外 活 动 探 究1活动名称:谁大谁小。活动目的:拓展学生对物体占据空间的认识,发展思维能力。材料准备:乒乓球、小木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杯2个、水。活动过程:(1)在两个玻璃杯中装入同样多的水(水面高度一致)0(2)将乒乓球和小木块轻轻按入水中,观察两个玻璃杯中水面的高度是否一致。(3)由水面的高度判断乒乓球和小木块谁大谁小。注意事项:(1)玻璃杯不能太粗,应选择细一点但能放入被测物体的玻璃杯。(2)玻璃杯中的水要适量,要能完全没过被测物体,且不会溢出。(3)把物体按入水中时,水要完全没过物体。思考:水面高度一致说明什么?水面高度不一致说明什么?结论:水面上升了多少,就是物体在水里占了多少“地儿”。水面高度一致,说明两个物体的大小是一样的。如果水面高度不一致,水面高的杯子里物体较大,水面低的杯子里物体较小。活动名称:用一次性塑料杯平铺。活动目的:拓展学生对物体摆放方式的认识,发展思维能力。材料准备:一次性塑料杯若干,方形盒子。活动过程:(1)观察塑料杯的形状特征,想想它有几种不同的摆法。(2)在方形盒子里摆一摆,在下表中记录塑料杯的数量。思考:摆放方式塑料杯数量1()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塑料杯有几种不同的摆法?结果一样吗?(2)由这个实验你能得到什么启发?结论:(1)有3种不同的摆法,正立放、倒立放和侧放。正立放和倒立放的结果一样,侧着重叠摆放数量要多得多。(2)平铺物体时,有些物体还可以重叠着放。活动名称:真的装满了吗?活动目的:进一步拓展学生对空间的认识,为本单元第6课的探究做铺垫。材料准备:稍大一点的广口玻璃瓶,小木块若干,玻璃球若干,细沙,水,水杯,精盐,勺子等。活动过程:(1)在玻璃瓶中装入小木块,直到装不下。(2)继续往瓶中装入玻璃球,直到装不下。(3)继续往瓶中装入细沙,直到装不下。(4)用水杯往瓶中加水,直到装满。(5)用勺子往瓶中加一勺盐。注意事项:装入玻璃球和细沙时,可稍稍摇动瓶子,以使较小的物体填到较大物体之间的空隙中。思考:(1)每一步操作之后都想一想,装满了吗?还能装更小的物体吗?为什么还能装更小的物体?(2)加满水之后,明明已经装满了,为什么还能加一勺盐进去水也不会溢出来?结论:(1)不同大小的物体都要“占地儿”,大的物体“占地儿”大,小的物体“占地儿”小;用物体填充容器时,较大物体之间的空隙还可以继续填较小的物体。(2)略。(这一问题不作要求,意在引发学生思考)11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1 4给物体分类胡达标练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 ”。分类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便捷。()如果不同的物体有相同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特征把这些物体分为一类。()根据物体的一个特征分类,也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泡沫块和乒乓球没有相同的特征,不能被分为一类。()把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放进垃圾箱也是在分类。()(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穿红队服的是六(1)班的同学,穿蓝队服的是六(2)班的同学。他们的队服是按()来分类的。A.颜色 B.形状 C.材料 D.大小下面不是同一类的是()。A.白菜 B.萝卜 C.苹果 D.茄子在给物体分类的活动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大螺母和小螺母既可以分在一起也可以不分在一起B.乒乓球和玻璃球必须分在一类,因为它们都是球形的C.按照“是方形的”和“不是方形的“分类,不同的人的结果是一样的12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综合探究观察下面的物体,完成后面的问题。(1)上面8种物体各有几种不同的摆放方式?完成下面的表格。物体编号不同摆放方式种数(2)根据不同摆放方式的种数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在括号里填种数,在横线上填物体的代号)有()种不同摆放方式的物体:o有()种不同摆放方式的物体:O有()种不同摆放方式的物体:o咽课外活动探究1活动名称:借书。活动目的:了解图书分类方法,体会分类带给我们的便捷。材料准备:笔、记录纸。活动场所:学校图书室。活动过程:(1)向图书室管理员询问借书的流程。(2)按照借书流程在图书室借一本自己喜欢的书。(3)观察图书室的图书是怎样分类的,记下分类依据。注意事项:保持安静,不打扰他人阅读。思考:13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1)你是怎样借到自己喜欢的书的?(2)学校图书室是根据哪些依据来对图书进行分类的?活动名称:给同学分类。活动目的:拓展对分类的认识,发现事物更多特征(分类标准),提高分类能力。活动过程:在8 人小组内对小组成员按照以下特征进行分类。(1)按性别分类,记录分类结果。性别男女姓名(2)按兴趣分类,记录分类结果。兴趣姓名(3)按体重分类,记录分类结果。体重姓名说明:对体重的分类,可以划分合适的体重段。思考:还可以根据哪些特征进行分类?(提示:身高、年龄、上学方式等)活动名称:帮妈妈整理衣物。活动目的:促进亲子情感,提高分类能力。活动过程:和妈妈商定一个周末的时间,一起整理家里的衣物。思考:家里的衣服可以按哪些不同的方法分类存放?你觉得哪种方法更14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合适?结论:(1)按大人和小孩分,爸爸妈妈的衣服放在一起,自己的衣服放在一起。(2)按季节分,夏季、冬季、春秋季的衣服分别放在一起。(3)按外套、中间的衣服、内衣分。15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1 5观察一瓶水达标练习、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大海是蓝色的,所以水是有颜色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和洗发液流动的快慢不一样。()有些看起来和水一样的液体并不是水,比如白醋。()我们可以用尝一尝的方法来观察一杯液体的味道。()(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0A.自来水应用了水的流动性B.在自然状态下,水都是往低处流的C.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D.水是有形状的物体 在 探 究 水 和 洗 发 液 的 相 同 和 不 同 的 活 动 中,下 面 的 操 作 错 误 的是()。A.用眼睛看它们的颜色、透明度B.用鼻子靠近瓶口直接闻它们的气味C.把水和洗发液分别滴在手指上搓捻,感受它们黏度的不同D.摇一摇,然后静置,看它们的流动性有什么不同下面没有应用水的流动性的是()。A.自来水 B.洗衣机 C.电视机 D.水暖管取暖综合探究(1)为了探究水的特征,明明对一杯水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操作,请根据操作填写对应的水的特征的代号。A.无色 B.透明 C.没有气味D.能流动 E.形状不固定从杯中水的水面可以一直看到水底,这说明水具有()的特征。闻一闻,没有闻到气味,这说明水具有()的特征。16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把这杯水倒进碗里,这说明水具有()的特征。(2)下列情景符合节约用水的理念吗?连一连。盆浴接完水不关闭水龙蹴衣水冲马桶一水多用符合节约用水理念 不符合节约用水理念也 课 外活动探究1活动名称:水是什么形状的?活动目的:加深学生对水没有固定形状的认识。材料准备:各种形状的容器(最好是透明的)、气球、水等。活动过程:(1)把水装入各种形状的容器,观察水的形状。(2)把气球套在水龙头上,装入适量的水,捏一捏,玩一玩,观察并感受水的形状变化。注意事项:(1)可在厨房水槽或洗手间的洗脸盆中进行操作。(2)操作中不浪费水;操作后把水收集起来再次利用,如冲厕所等。思考:水有形状吗?它的形状有什么特点?结论:水有形状;它的形状是不固定的。活动名称:对比观察白醋和水。活动目的:拓展学生对液体的认识,形成安全意识。材料准备:饮用水、白醋、2个透明玻璃杯、1双筷子等。活动过程:(1)把饮用水和白醋分别倒入2个透明玻璃杯,小半杯即可,观察水和白醋是否一样。(看一 看)(2)用正确的操作方法闻一闻水和白醋的气味。(闻一闻)(3)用筷子蘸取少量水,尝一尝水的味道;用另一根筷子尝一尝白醋的味道。(尝一尝)(4)在下面的表格中记录观察结果。17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相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水白醋注意事项:(1)饮用水和白醋由父母确认提供。(2)用筷子蘸取液体时,蘸取液体的一端要低于另一端,以免液体倒流。(3)操作后将杯中白醋倒入醋瓶中,清洗材料并放回原处。思考:水和白醋“看”起来一样吗?光用“看”的方法能判断某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水吗?我们能直接品尝未知液体的味道吗?结论:水和白醋“看”起来是一样的;光用“看”的方法不能判断某种无色透明液体就是水;我们不能品尝未知液体的味道。活动名称:虹吸运水。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将一个容器中的液体运到另一个容器中,但又不方便运输(比如容器是固定的,容器口太小等)的情况。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做完下面的小实验,你就知道这其实很容易办到了。活动目的:加深对水的流动性的认识,激发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材料准备:2个小水桶(或其他盛水容器)、胶管、水等。活动过程:(1)将盛水的小水桶放在高处,空小水桶放在低处。(2)在胶管中灌满水,用手指堵住两端。使胶管灌满水有两种方法。把胶管浸没在水槽中,管口朝上,自然排除空气,水就灌满胶管了;把胶管一端插在水中,另一端用嘴把水吸上来,直到吸满(需确保水是干净卫生的)。(3)将胶管的一端插入高处小水桶的水中,另一端放入低处的小水桶中。松开手指,就可以看到水源源不断地从高处小水桶流向低处小水桶了。以下为示意图。注意事项:(1)用手指堵住灌满水的胶管后,在水管插入水中前不要松开手指,并且另18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一端要低于盛水的小水桶。(2)在家中洗手间进行操作;活动后注意清理卫生。思考:都说水是往低处流的,但在这个活动中,为什么水能流向比水面高的地方再流到更低的地方?结论:略。(对这一问题的结论不作要求,通过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即可)19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同步作业1 6它们去哪里了达 标 练 习、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把盐放入水里后,如果不搅拌,食盐不会变少。()把一小块冰糖放在一杯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完全溶解。()红糖“消失”在水中,不是真的消失了,而是变成很小的颗粒分散到水中了。()我们没有办法把溶解在水中的盐再“变”出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溶解。()(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面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中的是()。A.硬币 B.盐 C.冰糖下列溶解食盐的几种操作图,不正确的是()。A.用小勺子取 B.用筷子搅拌 C.尝盐水的味盐 道下面不是溶解现象的是()。A.用白砂糖泡糖水喝B.挤出柠檬的水泡水喝C.把螺母和沙子混合在一起综合探究在“它们去哪里了”的探究活动中,明明用画一画的方法记录了 3 种物体放入水中并进行充分搅拌后的结果。他是怎么画的?你也来画一画吧。20 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放入盐的水杯 放入红糖的水 放入小石子的杯 水杯综合探究画图略。(提示:第一个水杯不画,第二个水杯给有水的部分涂上焦糖色,第三个水杯在底部画上小石子)建!课外活动探究1活动名称: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盐?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一定量的水溶解某种物质的多少是有限度的,对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形成初步感性认识。材料准备:盐、勺子、大一点的透明玻璃杯、筷子、水。活动过程:(1)在玻璃杯中加入半杯水。(2)往水中加一勺盐,用筷子充分搅拌,使盐全部溶解在水里。(3)继续往水里加盐,每次加盐后用筷子充分搅拌,直到某一勺盐有一部分无论怎么搅拌都溶解不了。(4)继续加一勺盐,用筷子充分搅拌,观察现象;再加一勺盐,观察现象。(5)往杯中加少量水,用筷子充分搅拌,观察现象。(6)继续往杯中缓慢加水,边加水边搅拌,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杯中水量尽量合适,至少要能溶解3勺盐。(2)第六步边加水边搅拌的操作可以请父母配合进行。思考:(1)在第四步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2)在第五步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3)在第六步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4)由这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结论:(1)加多少盐,就有多少盐在水中无法溶解。这说明这杯水已经不能溶解更 21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多的盐了。(2)加入少量水后,杯中不能溶解的盐减少了一些。这 说 明,杯中有一部分盐溶解在新加入的水中了。(3)随着水的不断加入,杯中不能溶解的盐逐渐减少,直到又全部溶解了。(4)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盐是有限度的,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再溶解盐了。或,水越多,能溶解的盐就越多。活动名称:煮盐。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溶解在水里的盐并没有“消失”;粗略了解制盐过程。材料准备:盐、勺 子、水、碗、筷 子、烧水锅等。活动过程:(1)在碗里装大半碗水。(2)用勺子往碗里加适量的盐。(3)用筷子搅拌,使碗里的盐充分溶解。(4)把盐水倒进锅里,先用大火加热至沸腾,然后小火慢煮,直到水分蒸干。注意事项:(1)加的盐不宜太少,也不宜太多(以接近饱和为宜)。(2)溶解部分的操作由自己完成;后面煮盐部分的操作在家长协助下完成,并注意安全。思 考:(1)把盐放入水中前后,盐发生了什么变化?(2)把锅里的水分蒸干后,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结 论:(1)盐“消失”在水中,完全溶解了。(2)水分蒸干后,盐又出现了,并且和之前加入的盐差不多。活动名称:溶解大调查。活动目的:了解更多物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了解有些液体也能溶解在水里。材料准备:家庭常见材料,如 白 糖(或 冰 糖)、食 用 油、酱 油、白醋、橡 皮、铁钉等。活动过程:(1)先预测哪些物体能溶解在水里,哪些物体不能溶解在水里。(2)用本课学到的方法验证预测,并完成记录表。22 第 1 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调查的物体我的预测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验证结果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物体思考:有些固体能溶解在水里,有些固体不能溶解在水里。液体呢?结论:有些液体能溶解在水里,比如白醋和酱油;有些液体不能溶解在水里,比如食用油。活动名称:它们能溶解在一起吗?活动目的:了解盐和白糖能同时溶解在水里,拓展学生的思维。材料准备:盐、白糖、小勺子、筷子、水、透明玻璃杯等。活动过程:(1)在透明玻璃杯中加入半杯水。(2)用小勺子取一勺盐放入水中,用筷子充分搅拌,观察现象。(3)再取一勺白糖,放入溶解了盐的半杯水中,用筷子充分搅拌,观察现象。注意事项:科学操作,注意卫生,活动后清洗和归还材料。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发现了什么?结论:在水中加入盐,充分搅拌后,盐全部溶解在水里了,水的颜色没有变化;继续加入白糖,充分搅拌后,白糖也全部溶解在水里了,水的颜色没有变化。我发现,盐和白糖能同时溶解在水里。活动名称:溶解速度大比拼。活动目的:了解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不一样,拓展对溶解的认识。材料准备:盐、白糖、冰糖、3个一样的透明玻璃杯、筷子、勺子等。活动过程:(1)在3个透明玻璃杯中装入同样多的半杯水。(2)在第一杯中加入一勺盐,马上充分搅拌,记录盐完全溶解需要的时间。(3)在第二杯中加入同样多的一勺白糖,马上充分搅拌,记录白糖完全溶解需要的时间。(4)用同样的方法溶解冰糖,记录冰糖完全溶解需要的时间。注意事项:(1)请爸爸妈妈协助计时。计时从物体被加入水中开始,直到物体被完全溶解为止。(2)加入的盐、白糖和冰糖等量;3次搅拌的速度大致相同。23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物体盐白糖冰糖完全溶解所用时间思考:同样多的3种物体完全溶解在同样多的水里,需要的时间一样多吗?你发现了什么?结论:不一样多;不同的物体在水中溶解的速度不一样。活动名称:快速溶解我知道。活动目的:了解影响溶解速度快慢的因素,拓展对溶解的认识。材料准备:冰糖块(指甲盖大小)、4个一样的透明玻璃杯、水、筷子、小铁锤等。活动过程:按下面的表格要求完成实验,记录冰糖完全溶解需要的时间。操作内容冰糖完全溶解所用时间操作1把一整块冰糖放入半杯凉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直到冰糖完全溶解,记录所用时间操作2把一整块糖放入半杯热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直到冰糖完全溶解,记录所用时间操作3用小铁锤把一整块冰糖敲碎,全部放入半杯凉水里,充分搅拌,直到冰糖完全溶解,记录所用时间操作4用小铁锤把一整块冰糖敲碎,全部放入半杯热水里,静置,直到冰糖完全溶解,记录所用时间操作5用小铁锤把一整块冰糖敲碎,全部放入半杯热水里,用筷子充分搅拌,直到冰糖完全溶解,记录所用时间注意事项:(1)3个冰糖块大小一致。24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2)请爸爸妈妈协助计时,从糖块被放入水中开始,到完全溶解结束。(3)安全使用小铁锤,力度合适,能敲碎即可,以免糖块飞溅;糖块被敲碎后要全部收集起来放入水中。思考:(1)对比操作1 和操作2,你发现了什么?(2)对比操作1 和操作3,你发现了什么?(3)对比操作4 和操作5,你发现了什么?结论:(1)水的温度越高,冰糖溶解速度越快。(2)把冰糖敲碎可以使冰糖更快溶解。(3)搅拌可以使冰糖更快溶解。25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1.7认 识 一 袋 空 气()达标练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空气和水都没有形状。()空气没有重量。()空气有时是无色的,有时是蓝色的。()空气和小木块没有相同点。()汽车的尾气会污染空气。()(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为什么我们不能踩扁空的密封的塑料瓶?()A.因为瓶里有空气B.瓶子太硬C.人的体重太轻下图中空气没有受到污染的是()。A B关于空气的形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没有形状B.空气只有装在袋子里才有形状C.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综合探究在完成“认识一袋空气”的探究活动后,明明记录了空气的特征和观察这些特征用到的方法,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表格。(从备选项中选择代号填写)空气的特征用到的观察方法 26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空气的特征用到的观察方法特征备选项:有 颜 色 没 有 颜 色 有 气 味 没 有 气 味 轻 重 透 明 不 透 明 会 流 动 不 会 流 动观察方法备选项:A.用鼻子闻B.用眼睛看C.用耳朵听一听D.用手掂一掂述j课外活动探究1都说空气无处不在,可是空气看不见、摸 不 着,它到底在哪里呢?我们来找一找吧。活动名称:找空气。活动目的: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是客观存在的,拓展对空气的认识。材料准备:塑料瓶、海 绵、干爽的毛巾、粉 笔、玻璃球、螺 母、透明水槽。活动过程:依次进行以下操作,记录观察到的结果。操作内容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把拧紧了盖的塑料瓶横 着 按 入 水 槽,在水中打开瓶盖把纸杯口朝下倒扣人水 槽,然后倾斜 27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操作内容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把海绵按入水中把干爽的毛巾按人水中把粉笔轻轻放入水中把玻璃球轻轻放入水中把螺母轻轻放入水中注意事项:(1)水槽中的水尽量深一点。(2)每次操作只放入一种物体,观察后取出,再放入下一个物体。思考:容器中有空气吗?固体中有空气吗?其他地方呢?结论:容器中有空气,比如塑料瓶、纸杯等。有些固体中有空气,比如粉笔等;有些固体中没有空气,比如螺母和玻璃球等。其他很多地方都有空气,比如海绵、毛巾等。活动名称:燃烧需要空气吗?活动目的:了解空气是燃烧的条件之一,拓展对空气的认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材料准备:玻璃杯、一小截蜡烛、平底碟子、水等。活动过程:(1)用融化的蜡烛滴在平底碟子底部中间,固定住一小截蜡烛。(2)往平底碟子中加入适量的水。(3)点燃蜡烛,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现象。注意事项:(1)碟中的水不要太浅,有一指多深即可。(2)蜡烛不要太长,一寸即可。(3)选择深一点的玻璃杯,以免蜡烛火焰烧到杯子底部。(4)注意安全,在家长指导下完成实验。28 第 1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思考: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结论:蜡烛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这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活动名称:风车转转转。活动目的:培养动手能力;感受空气的流动性。材料准备:正方形彩纸、图钉、剪刀、小木棒等。4r T制作过程:(1)把正方形彩纸对折(一组对角重叠),压出折痕后打开,再对折(另一组对角重叠),压出折痕。(2)沿4根折线往中心剪,剪到离中心还有一小段距离。(3)按顺序依次折角,用图钉把所有折角固定在中心。(4)把图钉钉在小木棒上,风车就做好了。玩一玩:(1)用嘴吹风车。(2)把风车固定在有风的地方(迎风)。(3)用手拿着风车迎风移动。思考:风车是怎样转起来的?结论:风车是在空气的推动下转起来的。29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第2单 元 动 物2 1我们知道的动物包达标练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x ”。动物都要吃食物才能活下去。人也是动物。大熊猫喜欢吃竹子。蚊子太小,不是动物。动物是人类的食物,我们可以随便对待它们。(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列判断玩具狗是不是动物以及判断的理由正确的是(A.玩具狗会动,所以它是动物B.玩具狗不会飞,所以它不是动物C.玩具狗不会生长,所以它不是动物下面的动物没有脚的是()。)ABC下面不是蚂蚁和蝴蝶共同特征的是()。A.它们都采花蜜B.它们都有6条腿C.它们都有1 对触角 30 第2单 元 动 物综合探究(1)画一种你熟悉的动物。要求:画得像;画出这种动物的特点。(2)介绍你画的这种动物两个部位的特点和对应的作用。部位特点作用课外活动探究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材料准备活动过程参观动物园。训练观察能力;认识更多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笔、笔记本、相机(或手机)等。(1)利用周末,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当地动物园。参观每种动物时,注意观察它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生存需求等方面的特点。(2)回来后整理观察记录,完成下面的表格。动物名称简笔画特点介绍 31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注意事项:(1)文明参观,不乱扔垃圾。(2)不乱给动物喂食,与动物保持安全距离。(3)可拍一些动物的照片,用作画简笔画时参考。活动名称:动物猜猜看。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活动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激发探究动物的兴趣。材料准备:动物卡片。活动规则:(1)两人一组,进行活动。(2)一人从动物卡片中抽出一张,自己看后把卡片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不让对方看到卡片上的动物,然后描述卡片上动物的特征,让对方猜描述的动物是什么;猜完后翻开卡片,看是否正确。(3)交换角色做。注意事项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材料准备描述的人要把动物的特征描述清楚。我学你猜。通过游戏活动丰富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激发探究动物的兴趣。动物卡片。活动规则(1)两人一组,进行活动。(2)一人从动物卡片中抽出一张,自己看后把卡片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不让对方看到卡片上的动物,然后学动物的动作,或学动物的声音,让对方猜是什么动物;猜完后翻开卡片,看是否正确。(3)交换角色做。注意事项:只能做动作或学声音,不能说话。32 第2单 元 动 物2.2校园里的动物 达 标 练 习、基础达标(1)判 断 下 列 说 法 是 否 正 确,对 的 打,错的打“X”。小动物有很多,所以观察动物的时候弄死几个也没关系。()校园里生活着很多动物,我们所在的县(市)生活着更多的动物。()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观察它长什么样子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观察。()蜜蜂和蝴蝶都可以在花丛中找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跟动物和谐相处。()(2)选择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在括号里。下面动物中的()不会生活在校园里。X*制A.天牛 B.蟋蟀 C.大象在寻找并观察校园小动物的活动中,不需要用到的工具是()。回 入、A.记录夹 B.放大镜 C.铁锹下面观察动物的方法错误的是()。A.蹲在地上静静观察蚂蚁排队搬食物,不打扰它们B.爬到树上,把鸟窝端下来,这样可以观察得更仔细C.去动物园参观动物时,不挑逗动物综合探究(1)动物我知道。你认识下面的动物吗?把动物图片和动物名字连起来。33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第一组:蜜蜂 大黄蜂 蝴蝶 蜻蜓(2)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画一画它的样子(还可以简单画出它所在的环境),并提出几个你还想知道的关于它的问题,完成下面的表格。我最喜欢的小动物也 课 外 活 动 探 究1它的名字它的画像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活动名称:模仿动物的运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活动目的: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34 第2单 元 动 物材料准备:企业、鱼、鸽子、蜥蜴、海龟、豹运动的视频,动物头饰。活动过程:(1)教师播放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看。(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模仿动物运动方式的活动,相互说一说模仿得像不像。(3)全班展示交流,请几名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模仿动物运动,集体评议。(4)再请几名学生不戴头饰模仿动物运动,请其他同学猜一猜模仿的是什么动物;还可以请觉得模仿得不太像的学生上来表演。(5)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注意事项:可以借助一些小道具来辅助表演,如批开衣服模拟鸟的翅膀做飞行动作;还可以补充其他动物。结论:不同的动物,它们的运动方式不一样。活动名称:小区动物大调查。活动目的:体会动物的多样性。材料准备: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等。活动过程:(1)带上棉签、放大镜、笔、记录夹等工具,到自己所在小区的花坛、绿化带、池塘附近(如果小区有池塘)等地,找一找这些地方生活着哪些不同的小动物,并用简笔画记录下来。(2)在家长指导下利用网络查阅这些动物的更多信息,如它们的生活环境、运动情况、习性等,补充记录内容。以下表格可供参考。动物名称画像了解到的更多信息 35 教 科 版 科 学 一 年 级 下 册 同步作业动物名称画像了解到的更多信息注意事项:(1)选择天气晴朗、温暖的时候进行调查活动。(2)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活动。(3)不打扰、不伤害动物,不损坏它们的“家”0(4)简笔画记录要画出动物的主要特征,要真实。结论:在小区的不同环境中生活着很多不同的动物。活动名称活动目的材料准备活动过程观察蚂蚁。通过观察进一步了解蚂蚁,激发探究动物的兴趣。香蕉、白糖、硬纸片等。(1)取一小截香蕉,加入适量白糖,加少许水,捣成糊状,放在硬纸片上,作为吸引蚂蚁的诱饵。(2)把诱饵放在有蚂蚁活动的树下的地面上,看蚂蚁是否过来吃诱饵,观察蚂蚁的活动情况。注意事项:室外活动,最好在家长陪同下进行。思考:通过观察活动,你发现了蚂蚁的什么特点?结论:蚂蚁喜欢吃甜食;蚂蚁喜欢团队活动 36 第2单 元 动 物2.3观察一种动物(Q)达标练习1基础达标(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V”,错的打“

    注意事项

    本文(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同步作业.pdf)为本站会员(奔***)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