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高考生物模拟演练卷 广东专版.pdf
2022届新高考生物模拟演练卷广东专版一、选择题:本 题 共 16小题,共 4 0 分。第 1-12小题,每 小 题 2 分;第 13-16小题,每 小 题 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含有单链RNA的病毒,其变异性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增殖时利用自身的原料合成子代RNAB.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C.注射新冠疫苗后机体不会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D.体液中的相应抗体可使新型冠状病毒失去进入寄主细胞的能力2.“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这些诗句描绘了荷塘的生动景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蓬与采莲人都具有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该荷塘中的所有鱼、所有莲各自构成一个种群C.该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生态系统D.莲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3.蜜蜂有较高的新陈代谢率,它们必须频繁地采蜜来获取能量。同时许多开花物种为了吸引蜜蜂来确保自己的生存而进化出了同步并花的机制。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共同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B.蜜蜂与开花物种之间的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共同进化可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4.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B.受酒精毒害导致的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C.吞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利于机体维持稳态D.膜受体的化学本质为糖蛋白,所有受体均在细胞膜上5.DNA分子结构的稳定性及精准复制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间期,控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合成的基因表达增强B.X、Y 染色体上DNA碱基序列不同,(A+C)/(T+G)的值也不同C.若某DNA中部分AT 被 CG 替换,则该DNA分子的稳定性将会发生变化D.若 DNA与某物质结合后导致其双链不能解旋,则该物质会影响DNA复制和基因表达6.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暴发,改成条带状间作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暴发也受到了抑制。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乙和害虫A 存在明显的捕食关系B.乙的出现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上升C.间作农作物乙后对害虫A 的生存影响不大D.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 是不利的7.从某动物的胰岛B 细胞和红细胞中提取基因组和总R N A,分别用被放射性元素标记的胰岛素基因、B-珠蛋白基因及基因X 作探针与之杂交,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探针胰岛B 细胞红细胞基因组总 RNA基因组总 RNA胰岛素基因+-6-珠蛋白基因+-+基因X+(“+”表示有杂交带,表示无杂交带)A.胰岛B 细胞分化的标志是能产生胰岛素B.两类细胞内基因组的转录状况不完全相同C.胰岛B 细胞有胰岛素基因,无 6-珠蛋白基因D.基因X 可能是核糖体蛋白基因8.麻雀种群中控制羽毛颜色的一对等位基因,深 色(A)对 浅 色(a)为显性。某一年该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 0%,环境变化后,基因型为AA、A 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了 2 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只相同羽色的麻雀杂交,子代不一定发生性状分离B.一年前,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10%C.一年后,该种群中a 的基因频率为55%D.若环境没有变化,则该麻雀种群不会发生进化9.某同学将酵母菌接种在马铃薯培养液中进行实验,不可能得到的结果是()A.该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够繁殖 B.该菌在无氧呼吸的过程中无丙酮酸产生C.该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够产生乙醇 D.该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10.生物有两种繁殖策略模式:速度策略(r 策略)和环境容纳量策略(K 策略)。采取r 策略的生物通常是一些小型生物,如果蝇、鼠等,适应食物或温度这些波动因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以便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B.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其种群数量通常不能维持在K值附近C.只要将沙漠蝗虫的数量控制在K/2之内,就能有效地控制蝗灾D.虎属于K 策略的生物,对其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以提高K值11.自然界中,白 菜(2=20)、甘 蓝(2=18)和 黑 芥(2=16)这3个二倍体基本种可以两两杂交形成天然的四倍体杂交种,我国重要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4=38)就是其中之一。如图为人工培育甘蓝型油菜的育种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图中的字母可代表染色体组B.将幼胚离体培养得到丙的过程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天然甘蓝型油菜可能是甘蓝和白菜杂交后经寒冬变异而来D.正常情况下,甘蓝型油菜细胞减数分裂时能产生19个四分体12.下列过程为细胞呼吸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关说法正确的是()葡萄糖一丙酮酸丙酮酸一二氧化碳和水丙酮酸+乳酸丙酮酸f酒精和二氧化碳A.过程能够产生N A D H,而过程均不能产生NADHB.在黑暗条件下,小麦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产生大量ATPC.葡萄糖经过程后,其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D.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通过过程产生能量13.将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且长为5.0cm的小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块茎小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分别在浸入30min和4h时测量每一根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根据a组结果可知,马铃薯块茎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该组KNO3溶液的浓度B.根据b组结果可知,该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C.c、d两组的马铃薯块茎细胞均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D.该实验中,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是实验的因变量,涉及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自由扩散14.如图为外源生长素(IA A)、赤 霉 素(GA)和物质S对某植物茎段伸长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5 0-伸长率()A.在没有外源IA A和G A的情况下该植物茎段能进行伸长生长B.外源IA A促进该植物茎段伸长生长的效果好于外源GAC.外源IA A和G A对促进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具有协同作用D.物质S能抑制外源IA A对该植物茎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15.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之一,影响光合作用的外因主要包括温度、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如图是实验人员测得的光吸收对单个叶片的光合速率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E二昌二)、喉Z8电室五e如柒A.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个叶片不同,对应的光极限范围应该更大B.CO2极限时,限制光合作用增加的因素可能是CO?浓度或温度C.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条件下适当升温,呼吸速率可能增大,光补偿点可能左移D.实际生产中施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16.研究发现,交叉重组是建立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物理连接,能保证染色体正确分离,同时会引起双亲遗传物质相互交换。交叉重组还可能致使染色体分离错误,最终导致了非整倍体卵细胞和胚胎的产生,其中最常见的是21三体综合征。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相关分析和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交叉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整倍体卵细胞的出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C.21三体综合征很可能是非整倍体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成D.交叉重组和自由组合以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二、非选择题:共 60分。第 1720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1-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共 48分。1 7.(1 1 分)某地震带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区域,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后植被毁损达到3 0%以上。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热量 热 热储 热 量 热 量注:单位为X l()3 k j .m1.相回答下列问题:(1)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_ _ _ _ _ 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它属于保护措施中的 保护。(2)食物链中,除生产者外,其 他 营 养 级 需 要 补 偿 能 量 输 入 的 原 因 是;此生态系统能够在破坏后恢复到原状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 o(3)据图可知,肉食动物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 X 1 03k J -n r2 a1;若不考虑补偿输入的能量,肉食动物的粪便量为图中哪个数值?顶级肉食动物未利用的能量是指 o1 8.(1 1 分)阈电位是指使膜上N a+通道突然大量开放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就是阈强度。图 1 表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示意图。现将一示波器的两极连接在D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用同种强度的电流分别刺激A、B、C,刺激方式不同,结果产生如图2 所示波形。I 表示分别单次刺激A或 B。H表示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A。I I I 表示单次刺激C。(1)A、B、C末 端 膨 大 的 部 分 叫,图 1 中有 个突触结构。单次刺激A或 B,示波器都出 现 波 形 但 是 未 引 发 动 作 电 位 的 原 因 是。(2)单次刺激C,D细胞膜内侧电位为 电位。由图2中川所示波形推测,C神经元释放的是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膜上的 通道打开,引起相应离子内流。(3)图2中H表明:可以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 为验证不同突触在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也能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可利用图1的结构和仪器设计实验:用,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变化,若能引起动作电位,表明不同突触的阈下刺激能叠加。1 9.(1 2分)如图是某种植物叶肉细胞部分代谢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叶 绿 体 中 色 素 分 布 在,在此完成的能量转换是 o(2)在图中能与CO?结 合 的 物 质 有,场所是。(3)有机物B能参与线粒体中的呼吸作用,则物质B为 o(4)该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推 测 这 种 植 物 的 生 活 环 境 是 (填“干旱”或“潮湿”)环境,作 出 推 测 的 理 由 是。2 0.(1 4分)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裂翅与直翅是一对相对 性 状(相关基因用D、d表示)。现有两只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数量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个体数量(1)根据实验结果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中的 为显性性状。(2)亲本雌、雄 果 蝇 的 基 因 型 分 别 是。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 合 子 所 占 比 例 为。(3)现有三个纯合果蝇品系:红眼裂翅、白眼裂翅、红眼直翅,请从中选取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一只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二)选考题:共 12分。请考生从2 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1 选 修 1:生物技术实践(12分)某耕地因为长期施用化肥而板结、酸化、盐渍化,土壤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农民听从专家的指导,改施农家肥,但收效甚微。专家建议提高土壤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某科研小组计划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分离高效分解尿素的细菌,将制成的菌剂施用于土壤,以期改善土质,进行了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所示为 法,常用来接种并统计样品中细菌的数目:该接种方法的菌落数往往比细菌 的 实 际 数 目,这 是 因 为。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数在_ _ _ _ 的平板进行计数。(2)用 培养基可分离得到尿素分解菌,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本实验过程中需要设置_ _ _ _培养基作为对照组,以证明其具有选择作用。(3)对分离得到的细菌需要做进一步鉴定,可在上述培养基中加入 指示剂进行细菌培养,其 鉴 定 原 理 是。若菌落周围变色区域越大,表 明 该 菌 株 分 解 尿 素 的 能 力,可将其筛选出来后大规模培养,制成菌剂。22.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分)截至2021年 6 月 6 日,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达到7亿多次,现在常见的疫苗有三类:灭活病毒疫苗(两针)、重 组(CHO)蛋白疫苗(三针)以及腺病毒载体疫苗(一针),请回答下列问题:(1)重 组(CHO)蛋白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让工程化细胞(CHO)来生产重组蛋白的一种疫苗,第一步是从新冠病毒中找到抗原蛋白所对应的基因,请简述两种获得该基因的方法:,(2)得 到 目 的 基 因 后 构 建 表 达 载 体 的 目 的 是,其 中 标 记 基 因 的 作 用 是,由于CHO细胞最初来自中国仓鼠的卵巢组织,通过 方法将目的基因转化到受体细胞中。之后还需要对CHO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进行 检测,以确保产生正确的蛋白质。(3)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目的基因导入腺病毒基因中,需 要 用 到 的 工 具 有,通过腺病毒将目的基因转入人体细胞中,让人体细胞产生抗原蛋白,从而获得免疫。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优点除了接种针剂少之外还有 o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新型冠状病毒增殖时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利用寄主细胞的原料合成子代RNA,A 错误;无症状感染者体内有相应的抗体,B 错误;注射疫苗后机体虽然产生主动免疫,但病毒的变异能力较强,机体仍可能再次感染新型冠状病毒,C 错误;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导致病毒失去侵染寄主细胞的能力,从而起到免疫作用,D 正确。2.答案:D解析:莲是植物,没有系统层次,A 错误;该荷塘中所有的鱼、所有的莲均不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种群,B 错误;该荷塘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C 错误;莲是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D 正确。3.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结果;蜜蜂需要频繁地采蜜获取能量,开花物种为了吸引蜜蜂来确保自己的生存,进化出了同步开花的机制,所以蜜蜂与开花物种之间的关系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可以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也可以是在互利的条件下,相互选择,进而实现共同进化;共同进化可发生于生物与生物之间,也可发生于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4.答案:C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死亡的过程,A 错误;受酒精毒害的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坏死,B 错误;吞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利于机体维持稳态,C 正确;受体分为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如性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D 错误。5.答案:B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故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增强,A 正确;X、Y 染色体上的DNA碱基序列不同,但在双链DNA分 子 中(A+C)/(T+G)的值均为1,B 错误;DNA中部分A-T被 C-G替换,因 C-G间有三个氢键,而 A-T间只有两个氢键,所以突变后DNA的稳定性增强,C 正确;在 DNA复制及基因表达过程中均需DNA双链打开,若 DNA双链不能打开,则会影响复制及基因表达,D 正确。6.答案:D解析:大面积单一种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 的爆发,改成条带状间作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说明害虫A 不能吃作物乙,A 错误;种植作物乙,相当于减少了害虫A 的食物,使害虫A 的环境容纳量下降,使害虫A 的数量增长受到抑制,B错误,C 错误;种植作物乙后,作物甲和乙存在竞争关系,作物甲和害虫A 存在捕食关系,作物乙的种植抑制了害虫A 的繁殖,因此新的种间关系和群落空间结构对害虫A 是不利的,D 正确。7.答案:C解析:胰岛B细胞分化的标志是细胞产生了胰岛素,红细胞的分化标志是细胞产生了血红蛋白;胰岛B细胞和红细胞内的总RNA不完全相同,说明基因组在这两类细胞中的转录状况不完全相同;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的基因组相同,3 种探针均能与胰岛B细胞、红细胞的基因组杂交,故胰岛 B细胞既有胰岛素基因也有珠蛋白基因:核糖体蛋白基因能控制核糖体蛋白的合成,在胰岛B细胞、红细胞中均有表达。8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羽毛颜色相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杂交,AAXAA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 a X a a 子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A a X A a 子代会出现性状分离,A正确;一年前,a的基因频率=a a+l/2 A a=3 0%+l/2 X 5 0%=5 5%,B错误;假定原来的个体总共有1 0 0 只,那么AA有2 0 只,A a 有 5 0 只,a a 有 3 0 只,一年后AA、A a 的个体数量各增加了 2 0%,a a 个体数量减少2 0%,此时 A A 为 2 0 X (1+2 0%)=2 4 (只),A a 为 5 0 X (1+2 0%)=6 0 (只),a a 为 3 0 X (1-2 0%)=2 4 (只),a 的基因频率为(6 0+2 4 X 2)/(2 4+6 0+2 4)X 2 X 1 0 0%=5 0%,C 错误;环境条件保持稳定,但可能存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影响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因此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麻雀种群的进化,D错误。9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条件及产物。选项正误原因Aq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能够大量繁殖BX细胞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 1 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 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I H ,同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C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C O2D酵母菌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二阶段都能产生C O21 0 .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r策略的生物体型小、繁殖能力强,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在特定的环境中占据优势,A正确;r策略的种群常受到非生物因素的控制,多变且难以预测,种群数量常低于K值,B正确;对于有害生物,应在其种群数量低于K/2 时控制,且越早控制越有效,蝗虫属于r策略的生物,能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多的后代,种群数量控制在K/2 之内不一定能有效控制蝗灾,C错误;对于K策略的生物,应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以提高它们的K值,D正确。1 1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染色体组、育种方法、染色体变异、减数分裂等。图中的字母代表染色体组时表示甲、乙为两个不同种的二倍体,与题干信息相符,A正确;离体培养采用的是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未发生染色体变异,B错误;天然甘蓝型油菜的染色体组数为4=3 8,很可能是白菜(2=20)和 甘 蓝(2=18)杂交,然后在寒冬即低温下诱导其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产生的异源多倍体,C正确;甘蓝型油菜细胞中含19对同源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时会产 生19个四分体,D正确。12.答案:B解析: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和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均会产生N A D H,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和厌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均不能产生NADH,A错误;小麦在黑暗条件下仍可以进行有氧呼吸,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第三阶段产生大量ATP,B正确;乳酸发酵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还储存在乳酸中,C错误;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会通过厌氧呼吸(乳酸发酵)产生能量,人体细胞不能进行乙醇发酵,D错误。13.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可知,a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增加,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则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的KN03溶液浓度,A错误;b组马铃薯块茎小条的长度先比初始长度短,后来恢复到初始长度,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实验时间内发生了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B正确;c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发生了部分复原现象,说明细胞此时没有死亡,而d组马铃薯块茎细胞可能因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C错误;该实验中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错误。14.答案:D解析:从题图可以看出,组别的伸长率为2 0%,说明在没有外源IA A和G A的情况下该植物茎段能进行伸长生长,A正确;组别和组别的伸长率都比组别的大,且组别的伸长率大于组别的,说明外源IA A和G A均能促进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且外源IA A促进该植物茎段伸长生长的效果好于外源GA,B正确;组别的伸长率大于组别和组别的伸长率,说明外源IAA和G A共同作用的效果大于各自单独作用的效果,因此外源IA A和G A对促进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具有协同作用,C正确;组别和组别的伸长率基本相同,而组别的伸长率小于组别的伸长率,说明物质S能抑制外源G A对该植物茎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不能抑制外源IA A对该植物茎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D错误。15.答案:C解析:大田作物群体对光能的利用与单个叶片不同,光饱和点较单个叶片更大,所以光极限范围应该更大;CO2极限时,曲线趋于水平说明限制因素不是光吸收(光照强度),可能是其他外界因素,温度或CO2浓度;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基础上升高温度,呼吸速率可能会增大,而光合速率会下降,光补偿点应该右移;施肥过度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植物吸水困难,甚至失水,施肥过少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相关的酶的合成。16.答案:B解析:交叉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常发生;非整倍体卵细胞的出现,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21三体综合征很可能是非整倍体卵细胞与正常精子结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成,也可能是非整倍体精子与正常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而成;交叉重组和自由组合以及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17.(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2分,共11分)答案:(1)生态系统(1分);就 地(1分)(2)植被受损,流入营养级的能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或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1分)(3)5;0.5;体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解析:(1)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稳定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要在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采取措施。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2)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各营养级需要补充能量输入,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或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因此生态系统能够在破坏后恢复到原状。(3)据图分析,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0.25+0.05+5.1+2.1-(14+2-4-9-0.5)=5(X103k J-m-2-a)o若不考虑补偿输入的能量,肉食动物的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部分,即图中0.5X l()3kj m-2 a L顶级肉食动物未利用的能量是指体内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18.(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突触小体;3;刺激强度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少,突触后膜Na卡 通道少量开放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电位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2分)(2)负;抑制;阴离子(3)单 个(同一)突触连续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2分);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A和B(2分)解析:(1)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据图可知,A、B、C末端膨大的部分叫做突触小体。图中AD、BD、CD共有3个突触。单次电刺激A或B不能在D上记录到动作电位,说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数量少,突触后膜Na+通道少量开放导致示波器出现波形,但不能产生超过阈电位的兴奋,不能引起动作电位。(2)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为外正内负,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由-70mv变为-75mV,兴奋性水平减小,D细胞膜内侧仍为负电位。由HI可知,神经元D的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70mv,原因是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膜上负离子通道打开,引起负离子内流,使外正内负的膜电位增大,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3)由H可知,连续电刺激A,神经元D产生动作电位,结合、I可说明在突触同一部位连续给予两个相同强度的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用图示1的结构和仪器设计实验,验证不同突触在相同强度的阀下刺激也能叠加引发突触后膜的动作电位,实验的自变量是刺激的突触不同,因变量是动作电位的产生。具体做法是:用同等强度的电刺激同时刺激A 和 B,观察示波器上是否产生与n 相同的波形。若示波器上产生了与n 相同的波形,则说明多个阀下刺激可以对突触后膜神经元兴奋具有叠加效应。19.(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2 分,共 12分)答案:(1)类 囊 体(薄膜)上(1分);光能转换为活跃的化学能(2)RuBP和 PEP;叶绿体基质、细胞质基质(3)丙酮酸(4)干 旱(1分);白天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可以吸收充足的C02解析:(1)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光合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可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2)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气孔白天关闭,其光合作用的C02来源于苹果酸和细胞呼吸,夜间气孔开放吸收的C02可以合成苹果酸。CCh固定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CCh与 PEP结合生成OAA;在叶绿体中,C02与 RuBP生成PGA:所以能参与CC2固定的物质 有 PEP和 RuBP。(3)物质B 能进入线粒体被氧化分解,则可能是丙酮酸。(4)白天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夜间气孔开放,可以吸收充足的CCh,由此可知这种植物的生活环境是干旱的环境。20.(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2 分,共 14分)答案:(1)常;红眼(2)DdXBX DdXBY;2/9(3)实验思路:选取品系的雄果蝇与该红眼裂翅雌果蝇杂交,观察、统计子代果蝇的表现型;预期结果和结论: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只有裂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只有红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若子代果蝇翅型既有裂翅也有直翅,眼色既有红眼也有白眼,则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dXBXb (4 分)解析:(1)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由题图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子代雌、雄果蝇中均表现为裂翅:直翅=3:1,由此推断,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裂翅为显性性状;子代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雌果蝇只有红眼,可推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红眼为显性性状。(2)结 合(1)中的分析可知,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DdXBxb和 DdX1。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只看翅型,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只看眼色,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3;因此子代红眼裂翅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3x273=2/9(3)三个纯合果蝇品系红眼裂翅、白眼裂翅、红眼直翅,只有品系中的雄果蝇(ddXBY)可用来判定红眼裂翅雌果蝇的基因型。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与结论见答案。21.(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 12分)答案:(1)稀释涂布平板;少;涂布时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培养后观察到的只是一个 菌 落(2 分);30-300(2)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选择;牛肉膏蛋白陈固体(3)酚红;分解尿素的细菌合成的胭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2 分);越强解析:(1)题图所示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该接种方法培养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涂布时可能有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培养后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2)分离尿素分解菌要选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在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一般都应设置对照组,若牛肉膏蛋白陈固体培养基的菌落数目大于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目,说明选择培养基已筛选出一些菌落,具有选择作用。(3)分离得到的细菌需做进一步鉴定,可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细菌培养;若培养基中存在能分泌胭酶的细菌,尿素被合成的版酶分解,产生的氨使pH升高,酚红指示剂变红,菌落周围会出现红色环带;变色区器域越大,表明该菌株利用尿素的能力越强。22.(除特殊标注外,其余每空1分,共 12分)答案:(1)利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RNA)逆转录得到目的基因(2 分);利用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2 分)(2)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2 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2分);显微注射;抗原-抗体杂交(3)限制酶、DNA连接酶;可持续地产生抗原蛋白(合理即可)解析:(1)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所以要想获得目的基因(DNA),可以通过逆转录和人工合成(利用抗原蛋白氨基酸序列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两种方式。(2)基因表达载体的作用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并发挥作用;其中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筛选出来;由于CHO细胞是小鼠细胞,可利用显微注射法进行转化;需要对 CHO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以确保产生正确的蛋白质。(3)腺病毒是一种DNA病毒,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目的基因导入腺病毒基因(载体)中,其需要的工具有限制酶、DNA连接酶;由于腺病毒载体疫苗是将目的基因转入人体的细胞中,利用人体细胞产生抗原蛋白,从而获得免疫,所以其优点包括接种针剂少,可持续产生抗原蛋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