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成果与勘探方向.docx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成果与勘探方向田军【摘 要】自 1989 年 4 月 10 日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立以来,在塔里木盆地前陆区 库车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和台盆区碎屑岩 3 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勘探成果,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 28.8×108t 当量,成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建成中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30 年勘探实践中,对前陆区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台盆区碎屑岩油气地质生疏不断深化,明确了库车坳陷、台盆区和西南坳陷三大含油 气系统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样式、圈闭类型和油气藏模式.塔里木盆地剩余 勘探潜力大,下一步要连续精细勘探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塔北隆起西部碎屑岩、塔北满西奥陶系一间房组,觉察落实规模储量;要加大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台盆区奥陶系深层、寒武系盐下,西南坳陷山前等领域的争论和勘探力度,实现接替领域的战略突破.【期刊名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23(040)001【总页数】11 页(P1-11)【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成果;勘探潜力;勘探方向【作 者】田军【作者单位】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疆库尔勒 841000【正文语种】中 文【中图分类】TE122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含油气盆地,地处疆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盆地面积 56×104km2,是一个由古生界克拉通盆地和中生界前陆盆地组成的大型叠合复合盆地1-2,按构造单元可划分为四隆五坳 9 个一级构造单元和 38 个二级构造单元图 1。盆地内自下而上发育元古界生界,最大厚度超过 10 000 m,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自 1950 年中苏合作协议签订开头至 1984 年 35 年期间,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经受了“五上五下”的曲折历程,觉察了依奇克里克、柯克亚和雅克拉 3 个油气田,对盆地地质构造、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规律等方面有了初步生疏。1985 年南疆石油勘探公司成立,该公司于 19871989 年在轮南低凸起中生界、轮南低凸起奥陶系和英买力低凸起奥陶系先后获得重大突破,拉开了塔里木盆地大规模油气勘探的序幕。1989 年 4 月 10 日塔里木盆地油田成立,开启了塔里木盆地油气事业不断进展壮大的辉煌历程。30 年来,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取得了辉煌成就,共觉察油气藏 249 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 28.8×108t 当量,成为“西气东输” 主力气源地,中国陆上第三大油气田和其次大产气区,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 国家能源构造优化做出了重要奉献。本文重点对塔里木盆地 30 年来取得的勘探成果、地质生疏进展总结,分析剩余勘探潜力,以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方向。1 塔里木盆地主要勘探成果30 年来,在塔里木盆地重点围绕台盆区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前陆区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图 1开放大规模勘探,在前陆区库车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台盆区碎屑岩 3 个领域不断取得重要觉察,夯实了塔里木油田持续上产的资源根底。1.1 前陆区库车坳陷勘探成果库车坳陷断裂、构造特别简洁;地表地形起伏大,地震采集困难;地下发育巨厚盐层,盐下目的层地震反射弱,成像困难。在实践中,针对上述难题,创进展了山地直测线二维、宽线+大组合山地二维和高密度较宽方位山地三维地震技术,得到了目的层的清楚反射成像;引入并创了断层相关褶皱、盐相关构造、顶蓬构造理论3,建立了盐上顶蓬构造与盐下冲断叠瓦构造样式,落实了成排成带分布的大型构造圈闭,实现了克拉苏构造带、秋里塔格构造带勘探的重大突破。依据地震技术的进展状况,前陆区库车坳陷勘探可分为 3 个阶段。(1) 山地直测线二维地震勘探 库车坳陷地处天山山前,1994 年为抑制地表起伏进展了山地直测线二维地震争论,成功提示了秋里塔格、克拉苏盐下白垩系和依奇克里克地区侏罗系构造的起伏形态。引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有力指导了地震解释, 圈闭落实程度得到了提高。围绕侏罗系“煤下”的阿合组、古近系“盐下”的白垩 系巴什基奇克组两套巨厚砂岩储集层开放部署。19982023 年,相继觉察了克拉 2、依南、大北 1 和迪那等大气藏,开启了“西气东输”时代。但之后20232023 年,查找类似克拉 2 的中浅层、大构造,落实的圈闭根本钻探,却未获得重大觉察,主要缘由还是地震资料品质差,圈闭高点、埋深不准,钻探成功率低。图 1 塔里木盆地构造单元划分(2) 宽线+大组合山地二维地震勘探 在重梳理地震剖面时,觉察库车坳陷个别地震测线大断裂下盘有构造显示,盐下超深层可能存在冲断叠瓦构造带;克拉 4 井工程失利,虽然没有钻至目的层,但其提示的地层特征和油气显示说明库车坳陷油气地质条件优越,盐下超深层确定还有更大的潜力。2023 年,以宽线+大组合采集取代单线采集,通过宽线横向面元组合叠加、检波器大组合压制侧面干扰,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提高,首次获得盐下超深目的层的反射,觉察多个构造显示;引入盐相关构造建模理念,落实了克深 1 和克深 2 圈闭,上钻风险探井克深 2 井。2023 年 8 月,克深 2 井取得了战略性重大突破4,在白垩系完井酸化测试,日产气 46×104m3,觉察了克深大气田。(3) 高密度较宽方位山地三维地震勘探 2023 年,在克深 1克深 2 井区部署了塔里木盆地第一块 1 000 km2 大面积山地三维地震。2023 年以后形成了高密度较宽方位山地三维地震技术,目前已累计部署实施三维地震 19 块、面积 5 335 km2,根本实现克深区带三维地震的连片。创了顶蓬构造理论3,有效落实了盐下深层高陡构造。10 年来,克拉苏构造带持续获得大觉察,累计探明自然气地质储量 0.98×1012m3,成为中国首个前陆冲断带万亿方大气田。在秋里塔格构造带,以东秋 8 三维地震为根底,上钻中秋 1 井,2023 年也获得重大突破,觉察千亿方级凝析气藏,说明推广山地三维地震是有效落实库车坳陷圈闭,获得规模觉察的重要手段。1.2 台盆区碳酸盐岩勘探成果台盆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的成因、主控因素、分布特征不清,亟待提高理论生疏;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给储集层推想和钻井准确中靶带来挑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塔北塔中大台隆大面积储集层发育、大面积油气成藏的地质生疏,建立了潜山风化壳岩溶、礁滩体准同生岩溶、层间岩溶等储集层发育模式和准层状油气藏模式5,有效指导了勘探开发部署和勘探领域的拓展;全力推广三维地震部署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应用地震属性提取、叠前叠后反演等技术精细刻画储集层,进展随钻 VSP 技术,实现了缝洞型储集层立体定量雕刻和钻井准确中靶。30 年来,在塔北、塔中奥陶系取得规模觉察,累计探明油气当量超过 10×108t.依据地震技术和勘探储集层类型的变化,台盆区碳酸盐岩勘探可分为 4 个阶段。(1) 二维地震构造勘探 1988 年 5 月,塔北轮南 1 井在奥陶系试获工业油气流, 1989 年轮南 8 井在潜山斜坡区获突破,生疏到轮南奥陶系是一个 2 450 km2 巨型潜山背斜,相继部署 14 口探井,这些探井高中低产井间互,高产但不能稳产6。19891992 年,塔北隆起西段英买 1 和英买 2 背斜在奥陶系先后获高产,其后上钻 4 口评价井,其中 1 口干井,2 口井低产,1 口井出水。1989 年 10 月,塔中 1 井奥陶系中途测试,日产油 576.0 m3,日产自然气 34.07×104m3,之后按构造勘探的思路,虽然觉察多个含油气构造,但油气井同样高产但不稳产。钻井失利的主要缘由是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强,而二维地震难以开展有效的储集层推想,部署三维地震势在必行。(2) 三维地震潜山型岩溶储集层勘探 1998 年首先在轮南 8 井区部署了 70 km2高精度三维地震,后来又实施了三维地震 935 km2.在三维地震的根底上,大力进展了地震储集层推想技术,生疏到地窖为“串珠状”地震反射,潜山岩溶储集层沿潜山面准层状展布,把握形成准层状油气藏。以此为指导,实现了勘探开发井位部署高产高效,觉察了轮古西、桑塔木断垒和桑南西高产区块,轮南奥陶系潜山勘探开发效果显著,亿吨级大油气田轮廓根本明朗。(3) 三维地震礁滩型储集层勘探 轮南的勘探实践证明,利用三维地震开展储集层推想是在碳酸盐岩非均质储集层中打出高产稳产井的必要手段。2023 年,借鉴轮南勘探阅历,针对塔中奥陶系实施了第一块三维地震塔中 16 三维地震。三维地震资料显示,塔中号坡折带良里塔格组礁滩体杂乱反射、“串珠状”反射等储集层响应特征明显。2023 年依据三维地震部署的塔中 62 井酸压后获得日产油40.7 m3,日产自然气 10.95×104m3 的高产油气流,实现了礁滩体勘探的重大突破,觉察中国第一个奥陶系礁滩型超亿吨级油气田7,进一步稳固了三维地震在奥陶系勘探部署中的关键性地位。(4) 三维地震层间岩溶型储集层勘探 潜山型和礁滩型储集层分布相对局限,扩展碳酸盐岩勘探领域成为必定。2023 年在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根底争论中,生疏到塔中下奥陶统鹰山组顶面存在不整合,而且在三维地震剖面觉察沿不整合面存在“串珠状”缝洞体。2023 年 9 月,塔中 83 井在下奥陶统鹰山组获得突破,日产自然气 63.92×104m3,日产凝析油 10.6 m3,觉察了礁滩型油气田之下的油气田7-8,其储集层为鹰山组顶面沉积连续时期暴露地表发育的层间岩溶储集层,塔中奥陶系迎来立体勘探高潮。塔北奥陶系一间房组顶面也觉察了沉积连续和加里东运动中期层间岩溶作用9。20232023 年塔北轮古东、英买 2 区块一间房组层间岩溶储集层先后突破。2023 年哈拉哈塘地区完成了第一块三维地震哈 6 三维地震。2023 年 2 月, 位于哈 6 区块的哈 7 井在奥陶系一间房组 6 626.406 645.24 m 井段测试,日产油 300.0 m3,觉察哈拉哈塘油田。哈 6 区块突破后,为扩大勘探成果, 20232023 年先后实施了 14 块大面积三维地震,并持续获得觉察。以高密度较宽方位三维地震资料为根底,实现了断裂型和缝洞型储集层的精细描述,通过勘探开发一体化实践,建成了哈拉哈塘百万吨大油田。目前层间岩溶勘探成果平面上已扩展到满西低凸起,纵向上对鹰山组深层、蓬莱坝组也已开放探究,塔北塔中台隆正形成多层系油气层叠置连片的大油气区。1.3 台盆区碎屑岩勘探成果台盆区碎屑岩勘探面临的 2 个难题:一是克拉通背景下构造相对稳定,大中型构造圈闭发育少;二是目的层埋藏深度普遍大于 4 000 m,钻井密度小,低幅度构造、岩性-地层等隐蔽圈闭落实困难。针对塔北、塔中富油气区带和重点目的层, 围绕出油井、油气显示井开展地质争论,充分应用地震技术手段落实圈闭,不断滚动扩大勘探成果。依据勘探对象的变化,台盆区碎屑岩勘探可分为 2 个阶段。(1) 大中型构造圈闭勘探 该阶段重点对二维地震落实的大中型构造圈闭开放探究。1987 年 9 月,轮南 1 井在三叠系进展中途测试,获日产油 28.1 m3,日产气 2488 m3 的工业油气流,首次实现了中生界的突破。随后在 19881989 年,轮南 2 井在三叠系侏罗系测试 5 个油层段,均高产。1989 年 4 月 10 日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立后,重点勘探轮南中生界,两年内觉察了轮南、桑塔木、解放渠东和吉拉克 4 个三叠系侏罗系中型油气田,探明含油气总面积 104 km2,石油地质储量 0.87×108t,自然气储量 219×108m3.1991 年 6 月,英买 9 井首次在塔北西部轮台凸起觉察古近系白垩系高产油气层。争论认为,这类油气藏受反向正断层的“屋脊”块把握,通过对轮台断隆的古近系底面大面积连片成图,觉察 2排 9 个断裂构造带,34 个局部构造,觉察提尔根、红旗、牙哈、羊塔克、英买 7 等凝析气田群,探明油气当量 1.05×108t.1990 年 7 月,东河 1 井在 5 755.40 5 782.80 m 井段测试,日产油 389.0 m3,从而觉察石炭系滨海相东河砂岩高产油藏,产层是中国陆上首次觉察的连续厚度达 257 m 的巨厚滨海相石英砂岩。东河砂岩厚度大,物性好,又以产油为主,随后开头以石炭系东河砂岩为重点,开头盆地东河砂岩构造、地层油气藏的勘探。19921998 年先后觉察塔中 4,塔中16,轮南 59,哈得 4 等油气藏田。1998 年在哈得 4 井石炭系东河砂岩 5069.645 076.72 m 井段中途测试,日产油 266.0 m3,觉察了哈得逊油田 中国首个亿吨级海相砂岩油田。目前全盆地东河砂岩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已达1.38×108t.(2) 隐蔽圈闭精细勘探 哈得逊油田觉察后,台盆区碎屑岩大中型构造圈闭多数已完成钻探,进入低幅度构造、岩性-地层圈闭等隐蔽圈闭勘探阶段。这一阶段,深化了古生界、中生界碎屑岩层序格架和沉积体系的生疏,推动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变速成图、薄砂层储集层推想等地震技术的进步,塔北西部隐蔽圈闭勘探取得了重要进展,探明英买 46 井区 6 个低幅度构造油气藏;觉察了玉东 1,玉东7,英买 467,英买 105 等古近系白垩系岩性油气藏。塔北西部碎屑岩油气来自库车坳陷,充注强度大,有利于油气富集,勘探前景格外宽阔。2 塔里木盆地地质生疏30 年来,经过大量地质争论和油气勘探实践,前陆区库车坳陷、西南坳陷,台盆区海相碳酸盐岩和台盆区碎屑岩等勘探领域的油气成藏地质理论生疏取得了进展, 指导了盆地的勘探部署,推动了油气勘探的觉察和突破。图 2 库车坳陷中生界地层综合柱状剖面2.1 前陆区库车坳陷地质生疏(1) 库车坳陷烃源岩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争论结果说明10,西部前陆盆地以发育陆相烃源岩为特征,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再生前陆盆地沉积之前的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古近系。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烃源岩主要是三叠系和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图 2。三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可以分为 6 个组,即下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塔里奇克组、下侏罗统阳霞组,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实测数据说明表 1,烃源岩厚度大,其中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085.0 m;黄山街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65.0560.0 m;塔里奇克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26.067.0 m,碳质泥岩厚度为 08.0 m,煤层厚度为 0.415.0 m;侏罗系阳霞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137.0343.0 m,碳质泥岩厚度为 0195.0 m,煤层厚度为 032.0 m;克孜勒努尔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31.0670.0 m,碳质泥岩厚度为 0198.0 m,煤层厚度为 043.0 m;恰克马克组泥岩烃源岩厚度为 15.0216.0 m,累计烃源岩厚度最高可达 2 400.0 m.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其中克拉玛依组、黄山街组和恰克马克组泥岩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均大于 1.0%;塔里奇克组、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的泥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均大于 2.0%,碳质泥岩平均有机碳含量均大于 10.0%,煤平均有机碳含量均大于 50.0%.依据干酪根元素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克拉玛依组主要为2型,黄山街组主要为2 型,塔里奇克组以型为主;阳霞组和克孜勒努尔组主要为型,少量为2 型,恰克马克组主要为2 型。对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分析结果显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烃源岩实测镜质体反射率为 0.80%2.25%,黄山街组为 0.70%1.87%,塔里奇克组为0.80%1.80%;侏罗系阳霞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为 0.65%1.60%,克孜勒努尔组为 0.60%1.60%,恰克马克组为 0.60%1.30%,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高。生疏到构造叠加作用对烃源岩的成熟具有促进作用。最盆地模拟结果说明11,库车前陆盆地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生气强度可以到达350×108400×108m3/km2,生油强度可达 160×104200×104t/km2.库车前陆盆地烃源岩厚度大、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和成熟度高的特点,打算了盆地油气资源富集,以自然气为主。表 1 塔里木盆地烃源岩体系特征参数?(2) 库车坳陷储集层 库车坳陷勘探目的层主要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北部构造带则以侏罗系为主要目的层图 2。古构造地理格局争论结果说明12,中生代以来库车前陆盆地整体具有北山南盆的特征。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沉积相由北向南依次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或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三角洲前缘砂体纵向上叠置,横向上连片。在克拉苏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厚度为 200300 m, 砂地比超过 90%.储集层储集空间以溶蚀孔、微孔和裂缝为主,大局部具有连通性, 基质孔隙度主要为 6%8%,基质渗透率为 0.010.10 mD,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的特点,但裂缝比较发育,属于裂缝性砂岩储集层。侏罗系阿合组以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前缘亚相为主,物源从北向南,相带分布稳定,东西向平行展布, 多期砂体叠置连片,储集层厚度为 250300 m,砂体连通性好,砂地比超过80%.阿合组岩心实测孔隙度为 5.0%7.0%,平均为 5.9%,渗透率为 0.1010.00 mD,平均为 0.76 mD,主要为致密砂岩储集层。局部地区由于埋深浅,阿合组储集层物性好,孔隙度为 10.0%17.0%,为常规储集层。(3) 库车坳陷构造建模和圈闭类型 2023 年以前,库车坳陷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13-14,建立了 10 种构造叠加样式,有力指导了当时的地震解释,觉察了克拉 2、迪那 2 等大气田。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不能够全面指导勘探实践,于是引入盐相关构造理论。争论说明15-17,库车前陆盆地明显具有分层构造变形、构造分区分带的特征。以膏盐岩为滑脱层,可将库车前陆盆地分为盐上层、盐层和盐下层。不同构造层变形样式差异明显,盐上层以顶蓬构造3为主,盐层以塑性流变为主,盐下层则为大型楔形冲断体。一样构造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特征。以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层为例,自北向南,以高角度逆冲断层为界,发育 57 排逆冲构造带图 3。构造的分带性把握了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背斜、断背斜圈闭的集中发育,为油气富集供给了充分的空间。图 3 库车坳陷构造与油气藏模式剖面位置见图 1(4) 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生疏 库车坳陷油气主要富集于前陆冲断带、斜坡带和前缘隆起带图 3。通过梳理,明确了库车坳陷发育三大油气运聚体系,即源间运聚体系、源上运聚体系和远源运聚体系。在库车坳陷北部构造带,由于侏罗系烃源岩和储集层之间具有“三明治”构造,烃源岩产生的油气就近运移和聚拢到夹持的储集层中,形成源间运聚体系。而在克拉苏构造带和秋里塔格构造带,由于巨厚膏盐岩盖层广泛分布,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产生的油气顺逆冲断层及相关的裂缝体系运移和聚拢到上覆白垩系储集层中,形成源上运聚体系。在塔北隆起及秋里塔格构造带,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沿古近系底不整合面横向远距离运移和聚拢到白垩系储集层中,形成远源运聚体系。2.2 前陆区西南坳陷地质生疏(1) 西南坳陷烃源岩 西南坳陷主要发育 3 套烃源岩,包括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18表 1。石炭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卡拉乌依组及和什拉甫组,沉积厚度中心在棋北地区,厚度大于 200.0 m,康苏凹陷也是一个次级的厚度中心。石炭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 0.4%1.3%,为中等丰度烃源岩,目前处于过成熟阶段。二叠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普司格组,沉积主体部位在柯东地区,厚度 300.0400.0 m,棋北地区也是一个次级沉积中心,厚度 200.0300.0 m.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为 0.7%1.3%,为中等高丰度烃源岩,目前处于高过成熟阶段。侏罗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康苏组和杨叶组,沉积厚度中心在康苏凹陷,厚度大于500.0 m,其次在策勒南和柯东苏盖特也形成次级沉积中心,厚度分别为200.0300.0 m 和 100.0200.0 m,目前处于成熟阶段。近几年加强了对西南坳陷寒武系烃源岩的争论,初步明确了寒武系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和根本特征,但由于缺乏直接钻遇烃源岩的井,对寒武系烃源岩的生疏仍有待深化。(2) 西南坳陷储盖组合 多年的钻探结果明确了西南坳陷主要发育 3 套储盖组合19-20。昆仑山前主要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包括白垩系库克拜组砂岩和上覆乌依塔克组泥岩组合,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白云岩和上覆乌拉根组泥岩组合。柯东 1 井岩心分析结果显示,白垩系库克拜组孔隙度为 6.5%15.0%,平均为 12.5%,古近系卡拉塔尔组白云岩孔隙度为 1.4%9.7%,平均为 5.6%,可以作为很好的储集层。喀什北缘储盖组合则是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砂岩和上覆库克拜组泥岩组合。阿克 1 井克孜勒苏群孔隙度为 6.8%14.5%,平均为 10.7%,是较好的储集层。3 套储盖组合的差异为不同地区勘探目的层选择供给了依据,近几年,昆仑山前以白垩系库克拜组和古近系卡拉塔尔组为主要勘探目的层,而喀什凹陷北缘则以白垩系克孜勒苏群为主要勘探突破层系。(3) 西南坳陷昆仑山前构造建模和圈闭类型 通过和库车前陆盆地比照,明确西南坳陷昆仑山前缺乏巨厚膏盐岩滑脱层,构造变形样式存在较大差异。昆仑山前冲断带自西北向东南可以划分为乌泊尔段、苏盖特段、齐姆根段、柯东段与和田段,不同构造段的变形也存在较大差异21。从图 4 可以看出,昆仑山前主要以基底卷入冲断变形为主,叠加后期的走滑变形作用。在冲断带内主要发育断块型和断鼻型构造圈闭,而在构造斜坡带内则发育断鼻、低幅度背斜和岩性圈闭。(4) 西南坳陷油气成藏 盆地模拟结果说明22-23,西南坳陷主要油气成藏期为两期,第一期是上世,3 套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充注到白垩系及古近系储集层中, 形成古油气藏;其次期是更世,烃源岩处于高过成熟阶段,生成的凝析气发生气侵,构造活动使得油气发生调整,构造主体部位患病严峻破坏,斜坡和平缓区保存条件变好图 4。图 4 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地质构造模型剖面位置见图 12.3 台盆区碳酸盐岩地质生疏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始终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通过 30 年的勘探争论,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争论,深化了碳酸盐岩油气成藏地质生疏。通过系统梳理盆地构造演化历史,明确碳酸盐岩台地发育构造背景。加强了南华纪震旦纪盆地古构造特征争论,明确了塔里木盆地南华纪为断陷盆地,震旦纪为拗陷盆地的“二元”构造模式24。南华纪震旦纪的古构造背景把握了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奥陶纪碳酸盐岩台地的形成25-26。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时期塔里木台盆区继承了震旦纪晚期的斜坡构造背景,沉积一套陆棚斜坡到盆地相的烃源岩27。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沉积时期,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台地雏形形成。下丘里塔格组鹰山组沉积时期,碳酸盐岩台地渐渐发育成型。到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碳酸盐岩台地开头分解。桑塔木组沉积时期,台地被完全漂移,沉积海相碎屑岩。系统梳理明确了塔里木台盆区碳酸盐岩具有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28。前寒武纪裂陷体系及寒武纪奥陶纪台地盆地相、斜坡相和泪舄湖相广泛发育优质烃源岩, 为大油气田形成供给良好的物质根底。近几年的争论,明确了下寒武统烃源岩是盆地海相油气的主力烃源岩表 1。大型台地背景下长期发育大型古隆起与斜坡, 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成藏构造背景好。发育中寒武统膏盐岩、中上奥陶统泥岩两套区域性盖层和奥陶系纯灰岩内幕局部致密灰岩盖层图 5,形成上、中、下 3 套储盖组合。台盆区发育礁滩体岩溶、潜山岩溶和层间岩溶等多期多成因岩溶储集层,缝洞型岩溶储集层大规模发育,具备良好的储集条件。台盆区多期构造活动叠加,走滑断裂发育,对储集层改造、圈闭形成、油气运移和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把握作用29。通过勘探实践和生疏总结,建立了台盆区碳酸盐岩准层状油气藏模式5。准层状油气藏是指在巨厚古老海相碳酸盐岩中,含油气缝洞系统沿区域盖层、不整合面或致密灰岩层之下确定厚度通常 100200 m范围内分布图 6,宏观上油层顶、底面凹凸不平,无统一边底水,剖面上呈似层状特征的油气藏。准层状油气藏在塔里木盆地塔北和塔中地区均发育。台盆区准层状油气藏形成受控于5 个因素:规模优质烃源岩发育把握原地生烃和聚拢;长期处于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区, 是油气运移主要指向区;多期不整合把握下岩溶缝洞型储集层规模分布;走滑断裂体系把握油气立体网状运移;两套区域性盖层把握主力油气层位。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烃源岩原地生烃、油气沿着走滑断裂立体垂向运移,聚拢于区域盖层之下的准层状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中,形成了特别的叠置连片油气藏。图 5 台盆区塔北塔中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藏剖面剖面位置见图 1 图 6 台盆区奥陶系典型准层状油气藏剖面剖面位置见图 12.4 台盆区碎屑岩地质生疏近 30 年,台盆区碎屑岩勘探主要集中在塔北地区中生界陆相碎屑岩以及台盆区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碎屑岩中。油气藏类型简洁,包括背斜、断背斜、断块、构造-地层和构造-岩性油气藏。通过争论30,根本明确了塔里木盆地碎屑岩油气成藏受古隆起和断裂带不整合面把握,以次生、调整型油气藏为主。台盆区碎屑岩油气受海相和陆相两大油气系统把握,属于典型的远源运聚体系。已觉察油气藏的油气来源分析结果说明31,来自库车坳陷的油气主要分布在塔北隆起西部轮台凸起和英买力低凸起的近系、古近系、白垩系、侏罗系和志留系潜山,而海相油气系统的油气则主要分布在台盆区志留系、石炭系,轮南低凸起三叠系、侏罗系和白垩系。3 塔里木盆地下步勘探方向依据第四次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矿权内油气资源当量125.5×108t,目前油气探明程度较低,仅为 23%,剩余勘探潜力很大。以 3 个区域的烃源岩体系表 1为根底,塔里木盆地可分为 3 个含油气系统,即库车陆相油气系统、台盆区海相油气系统和西南坳陷油气系统,均有较大的勘探潜力。3.1 库车陆相油气系统勘探方向库车陆相油气系统油气资源量 50.5×108t,探明油气当量 13.8×108t.包括克拉苏构造带、秋里塔格构造带、乌什凹陷周缘、北部构造带侏罗系、塔北隆起西部碎屑岩 5 个重点领域,目前大规模油气觉察集中在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和塔北隆起西部碎屑岩。克拉苏构造带盐下发育冲断叠瓦构造,形成多排断背斜构造图 3; 塔北隆起西部中生界碎屑岩在北部物源体系向南沉积尖灭和北倾单斜构造背景下,岩性圈闭成带发育。其余 3 个领域圈闭发育条件也格外有利,其中秋里塔格构造带盐下构造变形猛烈,东部发育中低角度滑脱冲断,西部发育中高角度基底卷入冲断,断背斜、断鼻构造格外发育;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巨厚砂岩发育致密砂岩气藏,阳霞组、克孜勒努尔组砂泥互层图 2,有利岩性圈闭发育;乌什凹陷南缘近系吉迪克组发育披覆背斜、断背斜、超覆尖灭型地层圈闭,是将来觉察增储的重要接替领域。库车坳陷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生烃强度大,圈闭布满度高,上述 5 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勘探潜力,是盆地下步重点勘探方向。依据勘探程度的差异,下步重点要对克拉苏构造带、塔北隆起西部碎屑岩开放精细勘探,提高地震资料品质和解释精度, 集中部署钻井,连续落实规模储量;加快推动山地三维地震采集,提高秋里塔格构 造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乌什凹陷南缘的圈闭落实程度,扩大中秋 1 井的勘探成果。3.2 台盆区海相油气系统勘探方向台盆区海相油气系统油气资源量 55.0×108t,目前已探明油气当量 14.0×108t.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 3 套储盖组合图 5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一是在塔北隆起南缘满西低凸起一间房组埋深小于 8 000 m 的剩余勘探面积还有 8 400km2,现有地震资料显示走滑断裂格外发育;二是近年来勘探已证明奥陶系鹰山组致密灰岩盖层下仍有油气聚拢成藏,纵向上向鹰山组深层、蓬莱坝组拓层勘探的潜力大;三是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震旦系奇格布拉克组白云岩储集层发育,靠近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烃源岩,沉积构造背景与四川盆地安岳气田32相像,有利勘探面积 27 500 km2,已觉察中深 1 气藏33,勘探前景宽阔。上述 3 个领域勘探潜力大,值得加快探究。针对塔北隆起南缘满西低凸起上组合剩余有利区,下步要有序开展三维地震部署,落实主干走滑断裂带和缝洞型储集层,不断扩大塔北塔中大台隆油气区的勘探成果;针对奥陶系深层和寒武系盐下,要加强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保存条件评价,优选风险钻探目标,探究纵向接替层系。3.3 西南坳陷油气系统勘探方向西南坳陷油气系统位于西南坳陷昆仑山前,勘探面积 33 600 km2,油气资源量20.0×108t,目前仅探明柯克亚和阿克莫木 2 个气田,探明油气当量约 1.0×108t. 西南坳陷山前冲断带构造变形猛烈图 4,断层、褶皱变形以及中生界目的层沿古隆起地层尖灭、沉积相变等地质背景为构造圈闭、岩性-地层圈闭的集中发育奠定了根底,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领域。重点勘探方向包括山前的柯克亚周缘、齐姆根凸起和喀什凹陷 3 个领域,目的层为生界和白垩系两大层系。西南坳陷山前多年未获规模觉察,制约勘探的关键是地表发育巨厚黄土塬和冲积扇砾石,地震资料品质普遍较差,再加上山前冲断带地质构造格外简洁,导致实钻结果与推想相差很大。针对西南坳陷山前,下步要加大黄土塬区地震资料采集攻关力度,切实提高地震资料品质;结合地表调查开展精细构造建模,落实可上钻目标,推动风险勘探。4 完毕语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成立 30 年来,在前陆区库车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和台盆区碎屑岩 3 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勘探成果。30 年的勘探阅历与启发是要坚决在塔里木盆地找到大油气田的信念,乐观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从挫折和失利中探寻有利信息;要以强化根底争论、深化地质生疏为前提,科学指导区带、领域的探究, 不断谋求觉察;要持续推动地震、钻井、测井等技术的进步,把勘探思想变为现实勘探成果。30 年勘探实践中,对前陆区库车坳陷和西南坳陷,台盆区碳酸盐岩和台盆区碎屑岩的油气地质生疏不断深化,明确了库车陆相、台盆区海相和西南坳陷三大含油气系统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构造样式、圈闭类型和油气藏模式。塔里木盆地油气探明率低,仍处在勘探初期,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盆地下步要连续精细勘探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塔北隆起西部碎屑岩、塔北满西奥陶系一间房组,觉察落实规模储量,夯实油田稳产上产根底;加大库车坳陷秋里塔格构造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台盆区奥陶系深层、寒武系盐下,西南坳陷山前等领域的勘探力度,深化根底争论,攻关地震勘探技术,早日实现接替领域的全面战略突破,开创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工作的局面。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贾承造.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油气聚拢规律J.疆石油地质,1999,203:177- 183.JIA Chengzao.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gas accumulative regularity in Tarim basin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1999,203:177-183.2 贾承造,魏国齐.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与含油气性J.科学通报,2023,47增刊:1-8. JIA Chengzao,WEI Guoqi.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il/gas bearing possibility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23,47Supp.:1-8.3 王招明.试论库车前陆冲断带构造顶蓬效应J.自然气地球科学,2023,244:671-677.WANG Zhaoming.Discussion of ceiling effect in foreland thrust belt of Kuqa depressionJ.Natural Gas Geoscience,2023,244:671-677.4 王招明,谢会文,李勇,等.库车前陆冲断带深层盐下大气田的勘探和觉察 J.勘探,2023,183:1-11.WANG Zhaoming,XIE Huiwen,LI Yong,et al.Exploration and discovery of large and deep subsalt gas fields in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J.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 , 2023,183:1-11.5 王招明,杨海军,潘文庆,等.超深缝洞型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理论与勘探实践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19-135.WANG Zhaoming,YANG Haijun,PAN Wenqing,et al.Geological theory and exploration practice of oil and gas in ultra deep fissure cavernous marine carbonate rocksM.Beijing:Petroleum Industry Press ,2023:19-135.6 梁狄刚.塔里木盆地九年油气勘探历程与回忆续J.勘探家,1999,41:56-60. LIANG Digang.Course and review of nine yea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the Tarim basinJ.Petroleum Explorationist,1999,41:56-60.7 杨海军,韩剑发,孙崇浩,等.塔中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油气田勘探理论与技术 J. 疆石油地质,2023,323:224-227.YANG Haijun,HAN Jianfa,SUN Chonghao,et al.Exploration of reefflat complex giant oilgas field in Tazhong No.1 slope break in Tarim basin :theory and technology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 gy,2023,323:224-227.8 王招明,于红枫,吉云刚,等.塔中地区海相碳酸盐岩特大型油气田觉察的关键技术 J.疆石油地质,2023,323:218-223.WANG Zhaoming,YU Hongfeng,JI Yungang,et al.Key technologies for discovery of giant marine carbonate oilgas fields in Tazhong area ,Tarim basinJ.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2023,323:218-223.9 俞仁连.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加里东期古岩溶特征及其意义 J.石油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