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848-2021).pdf

    • 资源ID:93955304       资源大小:1.49MB        全文页数:4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7.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7.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848-2021).pdf

    北京市地方标准 编编 号:号:DB11/T 18482021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 Appli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rge-size steel-formwork (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20210401 发布发布 20210701 实施实施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北 京 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联合发布联合发布 DB 北京市地方标准北京市地方标准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 Applier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rge-size steel-formwork 编编 号:号:DB11/T 1848-2021 主编部门: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懋兴源嘉业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施行日期:2021 年 07 月 01 日 2021 北京-1-前前 言言 根据原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2017 年北京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京质监发20172 号)的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内相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程。本规程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工程建设标准,按照京津冀三地互认共享的原则,由三地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分别组织实施。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和符号;3 基本规定;4 设计;5 施工与验收;6 安全规定;7 运输与维修。本规程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由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负责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 33号,邮政编码:100088,E-mail:,电话:010-82228966)。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模板脚手架协会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懋兴源嘉业模板租赁有限公司 天津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大元建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参编单位:北京城建二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涿州市三博桥梁模板制造有限公司 中建一局集团第三建筑有限公司 中建二局集团第一建筑有限公司 北京城建北方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星河模板有限公司 辽宁忠旺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南通市达欣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弘安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九为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杨发兵 韩友强 邢克生 李 昂 高 峰 李鸿飞 彭其兵 杨秋利 郝继笑 王德国 王振兴 运乃静 安佐军 赵华颖 薛恒岩 孙国兵 史立平 刘建国 张永祥 石亚明 李会东 尹海松 张冀洲 郑培壮 张伟华 崔宏伟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姜传库 糜加平 陈 瑜 王存贵 孙昌明 张彦卿 宋 杰-2-目目 次次 1 总则.1 2 术语和符号.2 2.1 术语.2 2.2 符号.3 3 基本规定.4 3.1 一般规定.4 3.2 分类与规格.5 4 设计.6 4.1 荷载.6 4.2 模板设计.7 4.3 配板设计.8 5 施工与验收.11 5.1 施工准备.11 5.2 安装与拆除.12 5.3 验收.12 6 安全环保.14 6.1 安全.14 6.2 存放.14 6.3 环保.15 7 运输与维修.16 附录 A 全钢大模板构造示意图.17 附录 B 拆模余量构造.18 附录 C 不符合模数尺寸处理做法.19 本规程用词说明.20 引用标准目录.21 附:条文说明.22 -3-Contents 1 General .1 2 Terms and Symbols .2 2.1 Terms .2 2.2 Symbols .3 3 Basic Regulations.4 3.1 General Regulations .4 3.2 Classifica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5 4 Design .6 4.1 Load .6 4.2 Template design .7 4.3 Plate design .8 5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11 5.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11 5.2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12 5.3 Check before acceptance .12 6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4 6.1 Security .14 6.2 Storage of Safety Regulations .14 6.3 Environment protection .15 7 Transportation and Maintenance.16 Appendix A Structure of Large-size Steel-formwork .17 Appendix B Structure of Removing Formwork Margin .18 Appendix C Treatment Method of Matching Design Remainder .19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20 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21 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22 -1-1 总总 则则 1.0.1 为规范全钢大模板的设计及施工管理,提高模板设计和施工质量,达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京津冀三地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竖向现浇混凝土工程用全钢大模板的设计与施工。1.0.3 全钢大模板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京津冀三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 术术 语语 2.1.1 全钢大模板 large-size steel-formwork 平面尺寸和承载力大,需要采用机械吊装设备进行施工的钢模板体系。2.1.2 整体式全钢大模板 entire large-size formwork 按模位尺寸设计加工的整块全钢大模板。2.1.3 拼装式全钢大模板 assembling large-size formwork 以标准模板为主、非标准模板为辅,组拼成模位尺寸需要的大模板。2.1.4 面板 surface panel 与混凝土直接接触,承受混凝土侧压力的承力板。2.1.5 肋 rib 承受面板荷载的受力构件,分为主肋、次肋和边肋等。2.1.6 模板截面高度 height of formworks section 模板面板表面与边肋底面之间的外廓尺寸。2.1.7 背楞 waling 支撑肋的受力构件。2.1.8 标准板 standard formwork 模板高度和宽度均符合设计模数的单块模板。2.1.9 非标准板 non-standard formwork 模板高度或宽度不符合设计模数的单块模板。2.1.10 阳角模 external corner formwork 混凝土结构阳角处的专用模板。2.1.11 阴角模 internal corner formwork 混凝土结构阴角处的专用模板。2.1.12 筒模 cylindrical formwork 在平面尺寸较小的竖井结构采用整装整拆工艺施工的专用模板。2.1.13 斜支撑 inclined support 用于支撑和调整模板角度的构件。2.1.14 操作平台 platform 安装于模板上部的施工人员工作平台。2.1.15 对拉螺栓 tie bolt 拉接混凝土构件两侧模板,承受新浇混凝土模板侧压力的螺栓。2.1.16 模位 formwork position -3-全钢大模板安装的平面位置。2.1.17 自稳角 angle of self-stabilization 模板独立放置时,保证模板稳定的面板与垂线的夹角。2.2 符符 号号 2.2.1 作用与作用效应 F-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G1-模板自重标准值;G2-新浇混凝土自重标准值;G3-新浇混凝土对模板的侧压力;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p全钢大模板稳定计算荷载效应设计值;Q1-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2-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R-全钢大模板承载力设计值;S-全钢大模板及部分构件按荷载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Sd-1 个吊环净截面面积;V-混凝土浇筑速度;c-混凝土重力密度;K-风荷载标准值。2.2.2 几何参数 a-搭接尺寸;B1、B2-角模尺寸;Bi-角模尺寸总和;Hn-内墙模板配板设计高度;Hw-外墙模板配板设计高度;hc-建筑结构层高;h1-楼板厚度;La、Lb、Lc、Ld-模板配板宽度尺寸;Lz-轴线尺寸;-全钢大模板自稳角;-阴角模预留支拆余量总和。2.2.3 计算系数-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Kt-工作条件系数;k-抗倾覆系数。-4-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1 全钢大模板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存放、吊运、使用等工况进行设计,设计依据为:1 施工图纸;2 施工流水段划分方案;3 混凝土浇筑速度、混凝土坍落度;4 单块全钢大模板的限制设计重量;5 外脚手架方案等;6 其他特殊要求。3.1.2 全钢大模板的板块规格应标准化;配板设计应以标准板为主,补充非标模板,宜采取分段流水施工。3.1.3 全钢大模板宜由平面模、角模、斜支撑、操作平台、对拉螺栓及各种连接件组成。模板构造做法宜符合本规程附录 A 的规定。3.1.4 全钢大模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结构表面外露的模板面板,变形限值为其计算跨度的 1/400,且不大于 0.8mm;2 对结构表面隐蔽的模板面板,变形限值为其计算跨度的 1/250,且不大于 1.5mm;3 肋的变形限值为其计算跨度的 1/500,且不大于 1.5mm;4 背楞的变形限值为其计算跨度的 1/1000,且不大于 1.0mm。3.1.5 工程所选用的全钢大模板承载力设计值不应低于 60kN/m2。3.1.6 全钢大模板中的钢构件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的规定。3.1.7 全钢大模板应满足板面平整、尺寸准确、拼缝严密的要求。3.1.8 清水混凝土工程采用全钢大模板设计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169 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清水混凝土的要求,选用能达到设计效果的模板体系;2 配板设计时,模板面板的排板、明缝、蝉缝、对拉螺栓孔位的布置设计应满足混凝土外观设计的要求。3.1.9 采用全钢大模板进行现浇混凝土管廊模板设计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 的规定,应包括模板的产品设计和模板的产品应用设计两部分。单块模板的重量应根据管廊模板支拆的施工条件进行确定。-5-3.2 分类与规格分类与规格 3.2.1 全钢大模板分为整体式全钢大模板和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模板的标准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模板截面高度应为 86mm;2 模板高度应符合建筑模数 1M0(M0=100mm);3 模板宽度应符合建筑模数 3M0。3.2.2 房建用全钢大模板标准板的规格尺寸宜按表 3.2.2 确定:表 3.2.2 全钢大模板标准板规格尺寸表 单位:mm 模板类型 模板截面高度(mm)模板高度(mm)模板宽度(mm)拼装式模板标准板 86 2600;2700;2800;2900 300;900;1500 整体式模板 86 2600;2700;2800;2900 1800;2100;2700;3000;3300 3.2.3 非标准全钢大模板的高、宽尺寸应按工程需要设计,截面高度宜取 86mm。-6-4 设设 计计 4.1 荷荷 载载 4.1.1 全钢大模板验算中荷载取值与组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的规定。4.1.2 全钢大模板验算应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荷载计算,荷载标准值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模板自重荷载标准值 G1=1.2kN/m2;2 新浇混凝土自重荷载(G2)标准值,宜根据混凝土实际重力密度c确定,普通混凝土可取 24kN/m3;3 采用插入式振动器且浇筑速度不大于 10m/h、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 180mm 时,新浇混凝土对模板侧压力(G3)的标准值按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8ct0V1/2 (4.1.2-1)F=cH (4.1.2-2)当浇筑速度大于 10m/h、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180mm 时,侧压力(G3)的标准值可按公式(4.1.2-2)计算。式中:F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标准值(kN/m2);c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t0新浇混凝土初凝时间(h),缺乏资料时可按 t0=200/(T+15)计算,T 为混凝土温度();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按表 4.1.2-1 采用。表 4.1.2-1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序号 混凝土坍落度(mm)值 1 90130 0.90 2 130180 1.00 V混凝土浇筑速度(m/h);H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的总高度(m);4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产生的荷载(Q1)标准值,可按实际情况计算,且不小于 2.5kN/m2;5 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Q2)标准值,按表 4.1.2-2 采用。表 4.1.2-2 混凝土下料产生的水平荷载标准值 Q2(kN/m2)序号 混凝土下料方式 水平荷载 Q2(kN/m2)1 溜槽、串筒、导管或泵车直接下料 2 2 吊车吊斗或手推小车直接下料 4 4.1.3 全钢大模板验算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及分项系数应按符合表 4.1.3 的规定。表 4.1.3 全钢大模板验算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构件名称 荷载效应组合设计值 -7-强度验算 刚度验算 稳定验算 面 板 1.3G3+1.5Q2 G3-肋 1.3G3+1.5Q2 G3-背 楞 1.3G3+1.5Q2 G3-对拉螺栓 1.3G3+1.5Q2-斜 支 撑-1.5G1 吊 环 1.3G1-注:1.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1.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4.2 模板设计模板设计 4.2.1 全钢大模板设计应采用以分项系数表达的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全钢大模板进行承载力、刚度和稳定验算。4.2.2 全钢大模板及部分构件强度验算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应满足下式要求:SR (4.2.2)式中:S-全钢大模板及部分构件按荷载组合计算的效应设计值;可按本规程第 4.1.3 条的规定进行计算;R-全钢大模板承载力设计值,取 R 60kN/m2。4.2.3 全钢大模板及部分构件刚度验算荷载标准值计算应满足下式要求:fGf,lim (4.2.3)式中:fG-全钢大模板及构件按荷载标准值计算的构件变形值;f,lim-全钢大模板构件变形限值,可按本规程第 3.1.4 条的规定确定。4.2.4 全钢大模板吊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吊环应对称、平衡设置;2 单块全钢大模板面积小于 16m2时,吊环可采用直径 20mm 圆钢;3 单块全钢大模板面积大于 16m2时,吊环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吊环净截面面积可按下式计算:2dxdFKS (4.2.4)式中:dS吊环净截面面积(mm2)。当2314mmdS时,取值为 314mm2;xF全钢大模板吊装时每个吊环所承受荷载的设计值(N);计算时,每个吊环按2 个截面计算;单块模板设有 4 个吊环时应按 3 个吊环进行计算 dK吊环截面调整系数,取值为 2.6;吊环材料许用拉应力,取值为小于或等于 50N/mm2。4 吊环应采用未经冷加工的 Q235B 圆钢制作;-8-5 吊环与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时应采用双螺母紧固;吊环与模板采用焊接时,应验算焊缝强度;6 应对吊点位置模板强度进行验算。4.2.5 全钢大模板的自稳角应按下式计算,见图 4.2.5 所示:HabPKK 图 4.2.5 全钢大模板自稳角验算简图 (4.2.5)式中:-全钢大模板自稳角(o),无特殊要求可按本规程表 4.2.5 取值;当验算结果小于 10 o时,应取=10 o;当验算结果大于 20 o时,应取=20 o,同时应采取辅助安全措施;p-全钢大模板稳定计算荷载效应设计值,取 0.8G1(kN/m2);k-抗倾覆系数,通常 k=1.2;K-风荷载标准值(kN/m2),可按本规程表 4.2.5 取值。表 4.2.5 风级与自稳角设计取值照表 风级 风荷载标准值K(kN/m2)自稳角设计取值(o)4 0.02-0.05 10 5 0.05-0.09 15 6 0.09-0.15 20 7 0.15-0.24 20 并采取辅助抗倾覆措施 8 0.24-0.35 20 并采取辅助抗倾覆措施 4.3 配板设计配板设计 4.3.1 全钢大模板配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划分流水段;2 配板平面布置设计,宜优先选用大规格标准板进行组合并考虑模板在各流水段的通用性和互换性;-9-3 根据施工现场起重设备配备情况,确定各模位模板最大重量;4 配板宜对称设计;5 大模板配板设计宜选用以角模定板的设计方法;6 拼装式全钢大模板的排板设计视工程具体情况可以采取横排板设计方法或竖排板设计方法,背楞的布置应与排板方向相互垂直,对拉螺栓位置宜避开结构内预留预埋构件;7 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排板设计采用齐缝排板设计方法时,应对拼缝处进行刚度补偿设计;8 全钢大模板的构造设计,应包括全钢大模板的拆模设计及密封设计等内容;9 平面布置设计中不符合模数的“配模余数”,可采用本规程附录 C 的作法。4.3.2 全钢大模板配板设计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1 全钢大模板平面配板设计图及对拉螺栓的位置图;2 拼装节点图和构配件设计图;3 特殊部位的模板设计图;4 全钢大模板及构配件规格、数量统计表;5 全钢大模板设计施工说明。4.3.3 房建用全钢大模板设计尺寸可按下列公式确定,当工程有特殊要求时,模板配板设计尺寸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见图 4.3.3-1。1 全钢大模板配板设计高度尺寸,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4.3.3-1 配板设计高度尺寸示意图 -10-Hn=hc-h1+a (4.3.3-1)Hw=hc+a (4.3.3-2)式中:Hn-内墙模板配板设计高度(mm);Hw-外墙模板配板设计高度(mm);hc-建筑结构层高(mm);h1-楼板厚度(mm);a-搭接尺寸(mm);内模设计:取 a=1030mm;外模设计:取 a50mm。2 全钢大模板配板设计长度尺寸可按下列公式计算,见图 4.3.3-2。bLzdcB2B1aB3B4LaLbLzdcB2B4Lca bLdB1B3 图 4.3.3-2 配板设计宽度尺寸示意图 La=Lz+(a+d)-(B3+B4)(4.3.3-3)Lb=Lz-(b+c)-(B1+B2)-(4.3.3-4)Lc=Lz+a-c-(B2+B3)-0.5 (4.3.3-5)Ld=Lz-b+d-(B1+B4)-0.5 (4.3.3-6)式中:Lz-轴线尺寸(mm);a、b、c、d、-轴线定位尺寸(mm);La、Lb、Lc、Ld-全钢大模板平面布置设计尺寸(mm);B1、B2-阴角模设计尺寸(mm);B3、B4-阳角模设计尺寸(mm);-预留拆模余量,取:5-10mm。见附录 B。-11-5 施工与验收施工与验收 5.1 施工准备施工准备 5.1.1 全钢大模板施工前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和特点、施工平面布置、流水段划分等;2 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等;3 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模板进场计划等;4 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操作要求、检查要求等;5 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措施、技术措施等;6 施工管理及作业人员配备;7 验收要求:验收标准、验收内容等;8 应急处置措施;9 计算书及模板设计图等。5.1.2 全钢大模板施工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5.1.3 全钢大模板进场时应进行检查,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1 应有合格证,并应按设计图及构配件明细表核对模板及配件的型号、规格和数量;2 应对吊环、紧固螺栓、焊缝等进行全数检查;3 全钢大模板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5.1.3 的规定。表 5.1.3 全钢大模板制作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1 模板高度+3 0 钢卷尺量检查 2 模板宽度 0-3 钢卷尺量检查 3 模板板面对角线 3 钢卷尺量检查 4 模板板面平整度 2 2m 靠尺及塞尺检查 5 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阶差 0.5 平尺及塞尺量检查 6 相邻模板面板拼缝间隙 0.8 塞尺量检查 7 边肋平直度 2 2m 靠尺及塞尺 8 连接孔中心距 1 游标卡尺 9 孔中心与板面间距 0.5 游标卡尺 5.1.4 安装前应完成下列准备工作:1 地面找平并弹出模板就位线及控制线;2 完成组拼式全钢大模板的现场拼装;-12-3 安装斜支撑、操作平台等;4 吊环、单块全钢大模板吊重复核,满足要求;5 试吊确认模板吊点位置平衡及吊环及吊索安全;6 进行首件试拼装,验证模板几何尺寸、接缝处理、零部件等的准确性。5.2 安装与拆除安装与拆除 5.2.1 模板安装前应对每块模板进行编号,按内侧、外侧,横墙、纵墙顺序进行安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角模预安装就位;2 大模板按配板设计编号对应就位,检查对拉孔位是否与墙内钢筋及预埋件有干涉并调整合适;3 调整大模板及角模安装位置,进行找正及初步固定;4 对拉螺栓安装紧固;5 按设计要求进行节点连接构件安装固定;6 大模板应支撑牢固、稳定。支撑点应设在坚固可靠处,外墙外侧模板底部应利用下层外墙对拉螺栓孔设置安装支撑座,不得与作业脚手架拉结;7 大模板安装就位后,对缝隙及连接部位可采取堵缝措施,防止漏浆、错台。5.2.2 全钢大模板的一侧模板安装完成后,应该对门窗洞口位置、尺寸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进行检查,清理模板内杂物,合格后方可进行另一侧模板的安装。5.2.3 筒模安装、拆除等操作应采用专用底平台。底平台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0MPa 时方可安装,就位后必须与筒壁顶紧不得有任何方向位移。5.2.4 全钢大模板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的规定及模板设计要求。5.2.5 模板拆除时,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5.2.6 拆除对拉螺栓及节点连接构件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模板倾覆。5.2.7 全钢大模板拆除时,操作人员不得在模板上口晃动、撬动或锤击模板。5.2.8 全钢大模板拆除后,可采取两块模板面对面存放方法,两模板间应留置不小于 600mm 的操作间距;长时间存放时,应将模板连接成整体。5.3 验验 收收 5.3.1 全钢大模板安装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安装整体稳定,无错位;2 对拉螺栓紧固可靠;3 拼缝平整严密,不漏浆。5.3.2 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 5.3.2 的规定。-13-表5.3.2 全钢大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项 目 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轴线位置 4 尺量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0-2 尺量检查 层高垂直度 全高5m 3 线坠及尺量检查 全高5m 5 线坠及尺量检查 相邻模板板面阶差 1 平尺及塞尺量检查 平直度(20m 内)3 上口拉通线检查,下口以模板定位线为基准检查 5.3.3 模板工程安装完成后,应按照全钢大模板设计文件及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进行验收。-14-6 安全环保安全环保 6.1 安安 全全 6.1.1 吊装全钢大模板应由专人指挥,吊装起重工及司机应持证上岗。6.1.2 施工中遇风速达到 5 级及以上或大雨、大雪、大雾等特殊气候情况时,应停止全钢大模板吊装、支拆等一切作业,并对已就位的全钢大模板进行有效固定。6.1.3 全钢大模板施工中的装卸、模板安装与拆除等吊装作业均应采用索具卸扣与吊环连接。6.1.4 全钢大模板吊装前应检查下列内容:1 吊环焊缝是否饱满;2 紧固螺栓是否松动;3 是否超过吊装设备的起吊能力;4 全钢大模板是否已脱离混凝土结构并与周边设施无任何连接。6.1.5 全钢大模板未安装对拉螺栓固定时,应采取有效的稳固措施。6.1.6 全钢大模板起吊时不得碰撞构件,拆除无斜支撑钢模板时,应先挂钩后拆除模板。6.1.7 筒模吊装时,井筒内不得有任何人员。6.1.8 拆除的零、配件应及时收集,分类存放,不得抛扔。6.1.9 操作平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标准JGJ/T 74 的规定。6.1.10 高处作业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的规定。6.2 存存 放放 6.2.1 存放全钢大模板的场地地面应平整、坚实,并应有排水措施。6.2.2 进场的全钢大模板宜平放于地面,平放模板应按尺寸自下而上从大到小堆放,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10 层。施工期间的全钢大模板应立放,无斜支撑全钢大模板可平放于地面。6.2.3 全钢大模板插放架存放,插放架应进行专项设计。插放架应搭设牢固,插放架作业面应按照脚手架防护标准铺设脚手板,设护身栏,并设爬梯或马道。6.2.4 施工停工期间的全钢大模板应落地存放,不得存放在施工层。6.2.5 施工间歇超过 30d 未使用的全钢大模板,应重新检查验收。6.2.6 全钢大模板支撑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斜支撑上下端应与模板可靠固定,上端安装位置不宜低于模板高度的 2/3 处;2 有斜支撑的全钢大模板应满足自稳角要求;-15-3 无斜支撑的全钢大模板应存放在专用的模板插放架内,不得倚靠在其他物体上。6.3 环环 保保 6.3.1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可靠得降低噪音措施。施工作业在施工场界的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的规定。6.3.2 全钢大模板应选用环保型脱模剂。脱模剂应在模板安装前涂刷,涂刷中不应污染场地。易挥发型脱模剂应储存在封闭容器中,不得泄露。6.3.3 施工废弃物的存放和处理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 的规定。-16-7 运输与维修运输与维修 7.0.1 全钢大模板配件应分类包装进场,并附有标识,标识应注明构件名称、数量等信息。7.0.2 全钢大模板运输应根据模板的宽度和重量选用适当的车辆,严禁超载。7.0.3 在起吊和运输过程中不得碰撞模板棱角及板面,以免造成模板损伤或变形。7.0.4 全钢大模板在运输车上的支点应保持上下层在同一垂线上,模板的悬挑长度不得超过模板全长的 1/4,并用钢丝绳紧固,且不得损伤涂层。7.0.5 使用后的全钢大模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GB 50829 的规定进行维修保养,合格后方可再次使用。-17-附录附录 A 全钢大模板构造示意图全钢大模板构造示意图 附录 A 全钢大模板构造示意图 -18-附录附录 B 拆模余量构造拆模余量构造 图 B 拆模余量构造示意图-19-附录附录 C 不符合模数尺寸处理做法不符合模数尺寸处理做法 示意图(一)示意图(二)图 C 不符合模数尺寸处理做法示意图 -20-本规程用词说明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很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允许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本标准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1-引用标准目录引用标准目录 1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 50010 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 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 5 租赁模板脚手架维修保养技术规范GB 50829 6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 7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 12523 8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标准JGJ/T 74 9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 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 1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62 12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 -22-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 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 条文说明 -23-目目 录录 1 总则24 2 术语和符号25 3 基本规定26 3.1 一般规定26 3.2 分类与规格26 4 设计27 4.1 荷载27 4.2 模板设计27 4.3 配板设计28 5 施工与验收31 5.1 施工准备31 5.2 安装与拆除31 5.3 验收32 6 安全环保33 6.1 安全33 6.2 存放33 6.3 环保33 7 运输与维修34 附录 B 拆模余量构造35 附录 C 不符合模数尺寸处理作法35 -24-1 总总 则则 1.0.1 本条是标准制订的目的。1.0.2 全钢大模板主要适用于各种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竖向混凝土结构。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以及采用其它材料及结构形式的大模板可参考使用。1.0.3 本条规定,全钢大模板施工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京津冀三地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5-2 术语和符号术语和符号 2.1.1 全钢大模板主要有三个特征:平面尺寸大、承载力大和机械化施工。2.1.2、2.1.3 是二种不同结构形式全钢大模板的定义。全钢大模板结构形式有整体式和拼装式二种。区别是: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是由标准板与非标板组拼而成;整体式全钢大模板是按模位尺寸加工。二种不同结构型式的全钢大模板各有优点,拼装式全钢大模板尺寸调整灵活;整体式全钢大模板混凝土观感质量好。因此,拼装式全钢大模板更适合于房屋建筑工程;整体式全钢大模板适合清水混凝土工程和市政工程中及预制构件模板。本条要求,二种不同形式的全钢大模板都应按 1M0模数定型,以便全钢大模板的重复利用。2.1.4、2.1.5 全钢大模板传力途径是:面板承受混凝土模板侧压力,次肋是面板支座、主肋是次肋支座、背楞是主肋支座、对拉螺栓是背楞支座。肋又可分为主肋、次肋和边肋,其中:边肋具有连接功能。2.1.6 是全钢大模板截面高度的定义,即全钢大模板边肋高度与面板厚的和。2.1.7 背楞是指与模板边肋相互垂直的构件,是对拉螺栓支座,也是模板平整度的“靠尺”。2.1.8、2.1.9 无论整体式或拼装式全钢大模板的标准板,模板的长、宽尺寸都应符合 1M0模数,目的是体现产品标准和互换性。2.1.12 筒模专用于平面尺寸狭小的竖井结构,使用中,筒模利用支拆机构完成模板支拆,利用塔吊整体提升至下一施工层。2.1.13 斜支撑是全钢大模板的重要配件,其作用是:支模时调整模板水平位置和垂直度、拆模时使模板脱离混凝土、存放时使模板满足自稳角要求的重要配件。2.1.14 操作平台是安装于全钢大模板上部供操作人员浇筑混凝土的专用配件。2.1.15 对拉螺栓是布置、紧固在全钢大模板背楞中承受模板侧压力的受拉构件,其截面大小、布置间距由计算决定。一般工程中,对拉螺栓可布置于混凝土体内;在预制构件中对拉螺栓应尽量布置在混凝土体外以保证构件的观感质量,地下工程中迎水部位对拉螺栓应具有止水功能。2.1.16 模位是混凝土制品工艺中的概念,就是模板就位的平面位置。2.1.17 自稳角是非常重要的概念。自稳角是指全钢大模板向后倾斜模板面板与垂线所形成的夹角。自稳角不是常数,自稳角与模板材料、风载大小、堆放场地等多种因素相关。工程中当模板堆放不具备自稳条件时,应采取平放或存放于堆放架等方法。市政工程中预制梯梁模板,由于重心靠前而不稳,无论是支模还是拆模操作,模板都会因为重心不稳而存在倾覆隐患,因此,对于体型复杂自稳角不足的模板,在模板设计时就应将模板的稳定纳入设计内容,施工时模板堆放按设计要求即可。如果模板设计没有交代时,可采取压重平衡法,缆风固定法或将模板平放。-26-3 基本规定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1.1 全钢大模板应根据工程类型、荷载大小、质量要求及施工设备等结合施工工艺进行设计。3.1.2 本条是对全钢大模板产品标准化提出的具体要求,模板的规格应满足标准化、通用性。全钢大模板在满足工期要求条件下,模板的一次投入量应做到经济合理。3.1.3 是根据全钢大模板的使用功能提出的构造要求,一般情况下都应按要求做。3.1.4 模板变形大小影响混凝土表面平整度。模板允许变形值,按结构外露与隐蔽二种情况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确定。所不同的是:标准要求二种情况变形值除应满足 1/400 和 1/250 要求外,还应满足变形最大值不得大于 0.8mm 或 1.5mm。一般情况,在相同荷载作用下,背楞或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小,模板的变形由挠跨比控制;背楞或对拉螺栓布置间距大,模板的变形由变形最大值控制。在进行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时,应严格控制模板变形,以保证清水混凝土的工程质量。3.1.8 在清水混凝土工程中的模板设计非常重要,是清水混凝土能否实现的关键之一。模板设计应围绕清水混凝土的质量要求逐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可以说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是“细节决定成败”。标准对清水混凝土模板设计提出了几条参考建议,具体模板设计还应参考有关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标准。3.2 分类与规格分类与规格 3.2.1 本条是从产品标准化考虑对拼装或整体式全钢大模板做出的统一规定,要求:模板高度应符合建筑模数 1M0;模板宽度应符合建筑模数 3M0;截面高度应取 86mm;3.2.2 表 3.2.2 是对房建结构常用全钢大模板的标准板做出的规格尺寸规定,目的是实现全钢大模板产品的标准化。现有全钢大模板可以按照表 3.2.2 规定对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新加工全钢大模板都应按表 3.2.2 规定的规格尺寸进行设计加工。表 3.2.2 所列规格不够时,应按本标准 3.2.1 条要求另增其他规格的标准板。预制管廊及大模板应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进行设计。工程中的预制构件模板,应采用整体式结构,规格尺寸不受表 3.2.2 限制。3.2.3 排板设计中不符合 1M0模数的非标准模板,应优先采用本标准附录 B 作法,也可以采用非标全钢大模板设计,按非标全钢大模板设计时,外形尺寸应按工程需要,截面高度宜取86mm。-27-4 设设 计计 4.1 荷荷 载载 4.1.2 全钢大模板结构验算的荷载标准值及荷载组合效应设计值是按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与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规定确定,说明如下:1 全钢大模板自重荷载标准值 G1=1.2kN/m2。G1取值是按“86”系列全钢大模板并考虑了操作平台、跳板和斜支撑重量,实际计算时,G1取值可视具体情况调整。2 由于全钢大模板主要用于竖向结构,因此,钢筋自重标准值未列入本标准,需要时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与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A.0.2)条规定取值。3 模板侧压力计算公式也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 进行了协调,由原标准 F=0.22ct012V1/2修改为 F=0.28ct0V1/2。模板侧压力的计算应注意以下问题:(1)模板侧压力计算有二个公式,计算结果取较小值;(2)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大于 10m/h,或混凝土坍落度大于 180mm 时,侧压力标准值(G3)应按公式(4.1.2-2)计算。5 由于混凝土布料不均产生的附加水平荷载 Q

    注意事项

    本文(全钢大模板应用技术规程(DB11-T 1848-2021).pdf)为本站会员(wo****o)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