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规程(DB63-T 1917-2021).pdf
-
资源ID:93955311
资源大小:402.6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5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规程(DB63-T 1917-2021).pdf
ICS 65.020.40 CCS B61 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XXXX2021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规程 点击此处添加标准名称的英文译名 (报批稿)(本草案完成时间:2021.3.19)在提交反馈意见时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 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63/TXXXX2021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南北山绿化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淑霞、白前、王军、朱洪杰、王彬、马玉林、徐峰、胡韶华、单笑笑、李海佳、杨启贵、岳亮、刘宁。本文件由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DB63/TXXXX2021 1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经营及档案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LY/T 2104 长江上游地区森林防火生物林带工程建设技术规程 LY/T 2616 生物防火林带经营管护技术规程 DB63/T 236 青海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DB63/T 237 主要树种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森林防火隔离带 森林植被或其它易燃物品与火的一个隔断,使火与可燃物分离,使已燃的物质与未燃的物质隔离。用来防止或减慢火焰的蔓延。3.2 生物防火隔离带 为防止林火蔓延,采用防火树种营造或利用现有林分改造培育的,具有阻隔林火蔓延功能的带状林分。3.3 非生物防火隔离带 在不能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防火道,按规定的宽度标准,全面清除地表上的杂草、枯枝、落叶、灌木等易燃物,露出表土,用于阻隔山火蔓延的带状工程设施。3.4 DB63/TXXXX2021 2 防火树种 适宜当地生长的,且含水量高、燃点高、热值和挥发油含量低、树木木栓层较厚、易燃性低、抗火性强的树种。3.5 抗火树种 树种不仅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或抗灼烧能力,而且不易燃烧,能阻滞林火蔓延。3.6 主生物防火林带 沿省、市、县行政界及重点防火区山脚、山脊线或与主风方向垂直建设的生物防火林带。3.7 副生物防火林带 沿乡镇行政界及阻隔林火蔓延的小区分割带建设的生物防火林带。3.8 新建型防火林带 采用人工造林的方法新建而成的防火林带。3.9 改建型防火林带 在有林地上,通过伐除易燃树种,保留抗火树种,并在林间空地补植防火树种进行改造培育而成的防火林带。4 防火隔离带建设 4.1 生物防火隔离带营造 4.1.1 树种选择 生物防火树种应选择枝叶茂密、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萌芽力高、抗病虫害的阔叶抗火树种。参见附录A。4.1.2 新建型防火林带营造 4.1.2.1 林带设置 4.1.2.1.1 隔离林带设置条件 隔离林带设置按如下要求:a)天然林面积在 100 hm2以上,人工林面积在 10 hm以上,需配置生物隔离林带;DB63/TXXXX2021 3 b)特种用途林分:树木园、品种园、采穗圃、科研试验林、母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森林公园等及营造的公益林设置生物防火林带;c)林区内的特种保护对象:加油站、居民村(社寨)、居民定居点、重要通讯设施、油气设施及输送管线、公路两侧及其它重要设施周边,应设置生物防火林带。4.1.2.1.2 林带设置方向 主生物防火林带要与当地防火季节的主风方向垂直,或夹角不小于45。主生物防火林带与各级行政界线相吻合,副生物防火林带应布设在山沟、山脊、农田边,并综合考虑利用林区道路等进行设置。4.1.2.1.3 林带设置规格 林带设置规格:a)林带密度:根据自然条件、树种组成、经营强度、火险等级确定林带密度,天然林重点建设区域防火带阻隔网络不大于 100 hm2,一般建设区域防火带阻隔网络不大于 500 hm2;人工林重点建设区域防火带阻隔网络不大于 10 hm2,一般建设区域防火带阻隔网络不大于 20 hm2;b)林带宽度:林带的宽度不低于当地成熟林最高树高的 1.5 倍。主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不低于 20 m,副生物防火林带宽度不低于 15 m。在乡镇行政区域内主要山脊、高风险地区山边、路边建设的三级防火林带宽度不低于 8 m。陡坡和峡谷地段林带应适当加宽 3 m5 m;c)林带长度:因森林面积和地形而定。4.1.2.2 营造方式与模式 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营造模式以纯林为主,以乔、灌木混交半透风式林带(控制乔木活枝下高在2 m以下)为辅。4.1.2.3 营造技术 4.1.2.3.1 林地清理 造林前进行造林地的清理,清除地面杂草、灌木和枯枝落叶。4.1.2.3.2 整地 参照DB63/T 237执行。4.1.2.3.3 造林 包括:a)造林密度。乔木林带采用株距 1.5 m2 m,行距 2 m,乔灌混交林带采用株距 1.5 m,行距 2 m,灌木林带采用株距 1 m,行距 1 m1.5 m。b)造林技术。参照 DB63/T 237 执行。4.1.3 改建型防火林带营造 4.1.3.1 林带设置 同4.1.2.1。4.1.3.2 改建技术 DB63/TXXXX2021 4 4.1.3.2.1 林地清理 清除林带内的倒木、枯立木、濒死木和杂草。4.1.3.2.2 疏伐 分1次2次伐除林带内易燃树种,保留抗火树种。第1次的疏伐强度不得大于50%,疏伐后林分郁闭度应保持在0.4 以上。4.1.3.2.3 整地和栽植 参照DB63/T 237执行。4.2 非生物防火隔离带设置 4.2.1 设置条件 因地制宜,在无条件营造生物防火林带的林地设置非生物防火隔离带。4.2.2 设置方向 同4.1.2.1.2。4.2.3 种类及设置规格 种类及设置规格:a)主防火隔离带。充分利用道路、河流、沟谷、山崖等地形条件,科学合理进行设置,主要设置在林区、营林区、或林班的交界线,主山脊线上。宽度不低于平均树高的 1.5 倍;b)副防火隔离带。设置在大面积林区,宽度在 8 m12 m,中央开设 1 m2 m 的生土带;c)特殊防火隔离带。设置在林区内工厂、村庄、贮木场、房屋、油库、仓库、人工景点周围以及坟地、煨桑台、公墓等重点火险区域,防止火烧到林内,宽度不低于 50 m。4.2.4 建设方法 人工或机械开设。全面清除草本、灌木,全面翻土,形成裸露生土带。达到隔火防火的目的。5 防火隔离带经营 5.1 生物防火隔离带经营 5.1.1 幼林抚育 抚育措施中的松土除草、灌溉、施肥、补植参见DB63/T 237执行。5.1.2 管护 林带内清除易燃物方法应符合LY/T 2616规程要求,其它林带管护措施参见DB63/T 237执行。5.1.3 更新技术 生物防火隔离林带经营管理时,不应商业性的采伐利用。当生物防火隔离林带岀现生长衰退,防火功能严重下降,年龄达到防护过熟龄,乔木林郁闭度下降至小于等于0.5,灌木林盖度小于等于50%,DB63/TXXXX2021 5 或濒死木超过30%时应及时更新。有萌芽力的树种采用人工促进天然萌芽更新,无萌芽力的采用人工造林更新。5.2 非生物防火隔离带经营 防火期前,进行割灌除草,全面清理可燃物。6 档案管理 森林防火隔离带建设档案应长期保存。档案应主要包括以下材料:a)经营档案。包括隔离带建设设计文件、图表;各经营阶段建设过程的技术资料;各阶段的检査验收资料等;b)财务档案。包括投入与支出,经济收益等;c)制度法规档案。包括建设法规与规章、规定与制度等。DB63/TXXXX2021 6 A A 附录A (资料性)主要防火树种 表A.1给出了主要防火树种。表A.1 主要防火树种 树种类型 树种 拉丁名 青杨 Populuscathayana Rehd.白榆 Ulmuspumila L.河北杨 Populushopeiensis Hu&Chow 国槐 Styphnolobium japonicum japonicum(L.)Schott 刺槐 Robiniapseudoacacia L.香花槐 Robiniapseudoacacia cv.idaho 小叶杨 PopulussimoniiCarr.核桃 Juglans regia L.新疆杨 Populus alba var.pyramidalisBge.沙枣 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白蜡 Fraxinus chinensisRoxb.旱柳 Salix matsudanaKoidz.山荆子 Malus baccata(L.)Borkh.山楂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杜梨 Pyrus betulifolia Bunge 白桦 Betula platyphylla Suk.乔木 海棠 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 四翅滨藜 Atriplex canescens(Pursh)Nutt.驼绒藜 Krascheninnikoviaceratoides(L.)Gueldenst.枸杞 Lyciumchinense Mill.茶藨子 Ribes nigrum L.白刺 NitrariatangutorumBobr.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Thunb.)Vahl 黄刺玫 Rosa xanthinaLindl.榆叶梅 Prunus trilobaLindl.霸王 Amygdalus triloba(Lindl.)Ricker 灌木 珍珠梅 Sorbariasorbifolia(L.)A.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