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与分析.pdf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与考点分析第1章 计算机硬件基础计算机硬件基础是计算机从业人员必须要掌握的知识点,作为进入IT行业的入门知识点,是必须要学习的。1.1 考点脉络本章是网络工程师考试的一个必考点,根据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的基本组成、CISC和RISC特点、多处理机、总线和接口等。(2)数据运算:数据的表示、逻辑运算。(3)寻址方式:指令的各种寻址方式。(4)中 断:主要考察中断的概念,以及中断响应的过程。(5)存储体系:内存编址、内存容量的计算、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的计算。(6)流水线:主要考查流水线概念、性能、有关参数计算等。(7)性能评估:主要考查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时钟频率等。从历年的考试试题来看,本章的考点在综合知识考试中的平均分数为4分,约为总分的5.33%.考试试题分数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组成、数据运算、存储体系这3个知识点上。1.2计算机组成在计算机组成这个考点中,主要涉及到四个方面的知识,分别是计算机的基本组成、CISC和RISC的特点、多处理机、总线和接口等。1.2.1考点精讲计算机基本组成重点讲述了计算机的硬件结构。RISC和CISC是两种计算机指令系统体系。当前的高性能服务器与超级计算机大多具有多个处理机,能进行多任务处理,此为多处理机。总线和接口则介绍了总线与接口的分类和标准。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在一台计算机中,主 要 有6种 部 件,分别是控制器、运算器、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它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如图1-1所示。a图I 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的合作关系其中控制器和运算器共同构成中央处理器(CPU)。CPU主要通过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联系。另外在嵌入式系统设计中,外部设备也常常直接连接到CPU的外部I/O脚的中断脚上。(1)运算器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其他操作。运算器主要包括算术逻辑单元(ALU)、加法器/累加器、数据缓冲寄存器、程序状态寄存器四个子部件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主要完成对二进制数据的定点算术运算(加减乘除八逻辑运算(与或非异或)以及移位操作。累加寄存器(AC)通常简称为“累加器”,是一个通用寄存器。其功能是当运算器中的算术逻辑单元(ALU)执行算术或逻辑运算是为ALU提供一个工作区,用于传输和暂存用户数据。数据缓冲寄存器用来暂时存放由内存储器读出的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字。反 之,当向内存存入一条指令或一个数据字时,也暂时将它们存放在数据缓冲寄存器中。缓冲寄存器的作用:作为CPU和内存、外部设备之间信息传送的中转站;补偿CPU和内存、外围设备之间在操作速度上的差别;在单累加器结构的运算器寄存器。程序状态寄存器用来存放两类信息。一是体现当前指令执行结果的各种状态信息,如有无进位(CF)位、有无溢出(O F位)、结果正负(SF位)、结果是否为零(ZF)位和就标志位(PF位)等。二是控制信息,如允许中断(IF位)和跟踪标志(TF位)等。(2)控制器控制器是有程序计数器(PC)、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 成,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程序计数器(PC)是专用寄存器,具有存储和计数两种功能,又称为 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将程序的起始地址送入PG在程序加载到内存时依此地址为基础,因 此PC的初始内容为程序第一条指令的地址。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以便使其保持的总是1等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顺序执行,因此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的将PC加L当遇到转移指令时后继指令的地址与前指令的地址加上一个向前或向后转移的位偏移量得到,或则根据转移指令给出的直接转移的地址得到。指令寄存器存储当前正在被CPU执行的指令。指令译码器将指令中的操作码解码,告 诉CPU该做什么。可以说指令寄存器的输出是指令译码器的输入。时序产生器用以产生各种时序信号,以保证计算机能够准确、迅速、有条不紊地工作。(3)内存储器又称内存或主存:存储现场操作的信息与中间结果,包括机器指令和数据。(4)外存储器又称外存或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或Permanent Storage),存储需要长期保存的各种信息。(5)输入设备(Input Devices)输入设备用以接收外界向计算机输入的信息。(6)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输出设备用以将计算机中的信息向外界输送。2、RISC 和 CISC随着硬件成本的下降,人们倾向于向中央处理器加入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指令。同时,为了兼容老产品,原来的指令也要保留。这 样,真个指令系统就向着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发展。在计算机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中央处理器的设计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大大增加了设计周期,更增加了设计失误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加大指令的复杂性和中央处理器功能的增加视乎不一定是成正比的。人们发现许多方面存在一个被称为20%80%的定律,亦即系统中20%的组成部分发挥了 80%的作用和功能,通过对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指令系统的研究,发现系统在80%的时间里执行20%的指令。于是出现了精简指令的设计思想。这种计算机的指令结构不求最全面和复杂,而是只实现那些经常被执行的指令。由于指令的复杂性指令结构计算机使用少很多,所以称为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精简指令系统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是相对于传统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而言的。RISC不是简单地把指令系统进行简化,而是通过简化指令的途径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以减少指令的执行周期数,从而提高运算速度。在这个知识点中,我们只需要了解RISC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列举如下:(1)指令数量少。优先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以及一些常用指令,避免使用复杂指令。大多数指令都是对寄存器操作,对存储器的操作仅提供了读和写这两种方式。(2)指令的寻址方式少。通常只支持寄存器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方式以及相对寻址方式。(3)指令长度固定,指令格式种类少。因 为RISC指令数量少,格式相对简单,其指令长度固定,指令之间各字段的划分比较一致,译码相对容易。(4)只提供了 Load/Store指令访问存储器。只提供了从存储器读数(Load)和把数据写入存储器(Store)两条指令,其余所有的操作都在CPU的寄存器间进行。因 此,RISC需要大量的寄存器。(5)以硬布线逻辑控制为主。为了提高操作的执行速度,通常采用硬布线逻辑(组合逻 辑)来构建控制器。而CISC的指令系统很复杂,难以用组合逻辑电路实现控制器,通常采用微程序控制。(6)单周期指令执行。因为简化了指令系统,很容易利用流水线技术使得大部分指令都能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因 此,RISC通常采用流水线组织。少数指令可能会需要多个周期执行,例 如Load/Store指令因为需要访问存储器,其执行时间就会长一些。(7)优化的编译器。RISC的精简指令集使编译工作简单化。因为指令长度固定、格式少、寻址方式少,编译时不必在具有相似功能的许多指令中进行选择,也不必为寻址方式的选择而费心,同时易于实现优化,从而可以生成高效率执行的机器代码。大多数RISC采用了 Cache方 案,而且有的RISC甚至使用两个独立的Cache来改善性能。一个称为指令Cache,另一个称为数据Cache.这样取指令和读数据可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从理论上来看,CISC和RISC都有各自的优势,不能认为RISC就 好,CISC就不好。事实上,这两种设计方法很难找到完全的界线,而且在实际的芯片中,这两种设计方法也有相互渗透的地方,表1-1是两者的简单对比。表1-1 CISC和RISC的简单对比a3、多处理机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多处理机系统,对于多处理机这个知识点,了解即可。(1)超级标量处理机。在超级标量处理机中,配置了多个功能部件和指令译码电路,采取了多条流水线,还有多个寄存器端口和总线,因此可以同时执行多个操作,以并行处理来提高机器速度。它可以同时从存储器中取出几条指令同时送入不同的功能部件。超级标量处理机的硬件是不能重新安排指令的前后次序的,但可以在编译程序时采取优化的办法对指令的执行次序进行精心安排,把能并行执行的指令搭配起来。(2)超级流水线处理机。超级流水线处理机的周期I:匕其他结构的处理机短。与超级标量处理机一样,硬件不能调整指令的执行次序,而由编译程序解决优先问题。(3)超长指令字处理机。超长指令字处理机是一种单指令流多操作码多数据的系统结构,编译程序在编译时把这个能并行执行的操作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有多个操作段的超长指 令,由这条超长指令控制计算机中多个互相独立的功能部件,每个操作段控制一个功能部件,相当于同时执行多条指令。(4)向量处理机。向量处理机是一种具有向量数据表示,并设置有相应的指令和硬件,能对向量的各个元素进行并行处理的计算机。当进行向量运算时,它的性能要比大型机好得多。向量处理机有巨型计算机和向量协处理机(邮为数组处理机)两种类型。巨型计算机能对大量的数据进行浮点运算,同时还是可以进行标量计算和一般数据处理的通用计算机。向量处理机一般采用流水线工作,当它处理一条数组指令时,对数组中的每个元素执行相同的操作,而且各元素间是互相无关的,因此流水线不会阻塞,能以每个时钟周期送出一个结果的速度运行。为了存储系统能及时提供数据,向量处理机配有一个大容量的、分成多个模块交错工作的主存储器。为了提高运算速度,在向量处理机的运算部件中可采用多个功能部件,例如向量部件、浮点部件、整数运算部件和计算地址用的地址部件。向量处理机是专门处理浮点和向量运算的数组处理机,它连接到主机总线上。(5)多处理机系统。多处理机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理机,共享输入/输出子系统,在操作系统统一控制下,通过共享主存或高速通信网络进行通信,协同求解一个个复杂的问题。多处理机通过利用多台处理机进行多任务处理来提高速度,利用系统的重组能力来提高可靠性、适应性和可用性。多处理机具有共享存储器和分布存储器两种不同的结构。具有共享存储器的多处理机中,程序员无数据划分的负担,编程容易;系统处理机数目较少,不易扩充。具有分布式存储器的多处理机结构灵活,容易扩充;难以在各个处理单元之间实现复杂数据结构的数据传送;任务动态分配复杂;现有软件可继承性差,需要设计新的并行算法。多处理机系统属于MIMD系 统,与SIMD的并行处理机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其根源就在于两者的并行性的层次不同,多处理机要实现的是更高一层的作业任务间的并行。(6)大规模并行处理机。并行处理机有时也称为阵列处理机,并行处理机使用按地址访问的随机存储器,以SIMD方式工作,主要用于要求大量高速进行向量矩阵运算的应用领域。并行处理机制的并行性来源于资源重复,把大量相同的处理单元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在统一的控制器控制下,对各自分配来的数据并行地完成同一条指令所规定的操作。并行处理机有两种基本结构类型:采用分布存储器的并行处理结构和采用集中式共享存储器的并行处理结构。分布式存储器的并行处理结构中,每一个处理机都有自己局部的存储器,只要控制部件将并行处理的程序分配至各处理机,它们便能并行处理,各自从自己的局部存储器中取得信息。而共享存储器并行处理结构中的存储器是集中共享的,由于多个处理机共享,在各处理机访问共享存储器时会发生竞争。因 此,需采取措施尽可能避免竞争的发生。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assively Parallel Processor,MPP)是由众多的微处理器(从几百到上万)组成的大规模的并行系统。MPP的出现成为计算机领域中一个研发热点,被用作开发万亿次甚至更高速的巨型机的主要结构。MPP可以采用市场上出售的RISC处理器,所以有很高的性价比。(7)对称多处理机。对称多处理机(Symmetrical Multi Processor,SMP)目前也基于RISC微处理器。它 与MPP最大的差别在于存储系统。SMP有一个统一的共享主存空间,而MPP则是每个微处理器都拥有自己的本地存储器。4、总线和接口总线就是一组进行互连和传输信息(指令、数据和地址)的信号线,它好比连接计算机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的桥梁。另 外,我们广义上通常也把AGP接口、USB接口等称为AGP总线、USB总线。可以说总线在计算机中无处不在。(1)总线的分类按总线相对于CPU或其他芯片的位置可分为内部总线(Internal Bus)和外部总线(External Bus)两种。在CPU内 部,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所用的总线称为内部总线;而外部总线,是 指CPU与内存RAM、ROM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信的通路。由于CPU通过总线实现程序取指令、内存/外设的数据交换,在CPU与外设一定的情况下,总线速度是制约计算机整体性能的最大因素。按总线功能来划分又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3类。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线都包括上述3个组成部分,地址总线用来传送地址信息,数据总线用来传送数据信息,控制总线用来传送各种控制信号。例 如ISA总线共有98条 线,其中数据线16条,地址线24条,其余为控制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按总线在微机系统中的位置可分为机内总线和机外总线两种。我们上面所说的总线都是机内总线,而机外总线是指与外部设备接口相连的,实际上是一种外设的接口标准。如计算机上的接口标准IDE、SCSI、USB和IEEE 1394等,前两种主要是与硬盘、光驱等IDE设备接口相连,后两种新型外部总线可以用来连接多种外部设备。计算机的总线按其功用来划分主要有局部总线、系统总线、通信总线3种类型。其中局部总线是在传统的ISA总线和CPU总线之间增加的一级总线或管理层,它的出现是由于计算机软、硬件功能的不断发展,系统原有的ISA/EISA等已远远不能适应系统高传输能力的要求,而成为整个系统的主要瓶颈。系统总线是计算机系统内部各部件(插 板)之间进行连接和传输信息的一组信号线,例如ISA、EISA、MCA、VESA、PCI.AGP等。通信总线是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设备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组信号线。(2)总线的标准总线标准是指计算机部件各生产厂家都需要遵守的系统总线要求,从而使不同厂家生产的部件能够互换。总线标准主要规定总线的机械结构规范、功能结构规范和电气规范。总线标准可以分为正式标准和工业标准,其中正式标准是由IEEE等国际组织正式确定和承认的标 准;工业标准是首先由某一厂家提出,得到其他厂家广泛使用的标准。(3)接口的分类根据外部设备与I/。模块交换数据的方式,系统接口可以分为串行和并行接口两种。串行接口一次只能传送1位信息,而并行接口一次就可传送多位信息(一般为8的倍数)。串行通信又可分为异步通信方野口同步通信方式两种。并行接口数据传输速率高,控制简单,通常用于高速数据通道接口;但是所需连线很多,不适于远距离传送。串行通信连线少,适于长距离传送;但是控制复杂而且传输速度较慢。(4)常见接口常见的设备接口有以下几种。ST506:主要用于温盘,结构简单,只完成磁盘信息的读/写放大,把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的格式转换等功能都留给I/O模块处理。其传输速率为57Mbps,最多可支持2个硬盘,最大支持盘空间为150MB.ESDI:一种通用的标准接口,不仅适用于小型温盘,还适用于磁带机和光盘存储器。该接口除了完 成 信 息 的 读/写 放 大 外,还要完成数据的编码解码。数据传输速率为510Mbps,最多可支持4个硬盘,硬盘空间最大可达600MB.IDE:IDE是最常用的磁盘接口,分为普通IDE和增强型IDE(EIDE)接口。普通IDE数据传输速率不超过1.5Mbps,数据传输宽度为8位,最多可连接4个IDE设 备,每个IDE硬盘容量不超过528MB.根据传输速率的不同,EIDE可以分为UDMA-33、UDMA-66.UDMA-133三 类,数据传输速率可达1218Mbps,数据传输宽度为32位,最多可连接4个IDE设 备,每个IDE硬盘可超过528MB.SCSI:数据宽度为8位、16位 和32位,是大容量存储设备、音频设备和CD-ROM驱动器的一种标准。SCSI接口通常被看作是一种总线,可用于连接多个外设,这 些SCSI设备以雏菊链(Mode Daisy Chain)形式接入,并被分配给唯一的ID号(07),其 中7号分配给SCSI控制器。某 些SCSI控制器可以提供多达35个SCSI通道。SCSI设备彼此独立运作,相互之间可以交换数据,也可以和主机进行交互。数据以分组消息的形式进行传输。最初的SCSI标 准(目前又称为SCSII)的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5Mbps,后来的SCSI II规定了 2种提高速度的选择。一种为提高数据传输的频率,即Fast SCSI.由于频率提高了一 倍,即使数据通路仍和SCSI I同 为8位 宽,其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也提高了一倍,达到10Mbps.另一种提高速度的选择是传输频率提高一倍的同时也增大数据通路的宽度,由8位增至16位,这就是Wide SCSI,其最大同步传输速率为20Mbps.PCMQAPCMQA是一种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接口标准,体积小,扩展方便灵活。最初的PCMCIA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扩展内存,目前常用作一种存储器卡接口或进行传真、调制解调器功能扩展接口。现在用PCMCIA代表个人计算机存储器卡国际协会而PCMCIA接口更名为PC Card接口。PC Card接口具有以下特点:电源管理服务,允许系统控制PCCard的工作状态(开/关);支 持3.3V/5V电 压,可降低功耗;支持多功能卡、扩充卡的信息结构,以提高其兼容性;规定了直接内存访问规范,增加了一个32位 的Card Bus接口。P1394:P1394是一种高速的串行总线,用于连接众多的外部设备。P1394有许多优于SCSI等其他外设接口的特点:数据传输速率高,价格彳氐且容易实现,所以不仅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也广泛应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诸如数码相机、VCD等。P1394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达400Mbps,新的标准是800Mbps.P1394接口使用雏菊链式的设备连接方式,一个端口可以支持63个设备;而且使用桥互联的方式,以树型结构配置,可以支持的设备数高达1022.P1394支持设备的热插拔即允许计算机在未关机带电的情况下插入或拔除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而不会造成损害。USB:USB接口是一种串行总线式的接口,在串行接口中可达到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并且也允许设备以雏菊链形式接入,最多可连接127个设备。USB的最大特点是允许热插拔,目前在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中已成为标准配置。许多数码相机、闪存、视频摄像头以及打印机等都可通过USB 口接入计算机。USB 1.0的速度是1.2Mbps,USB 2.0的速度达至!I了 480Mbps,USB 3.0 的速度达到了 5Gbps.1.2.2 一点一练试 题1在CPU中用于跟踪指令地址的寄存器是(1)_.(1)A.地址寄存器(MAR)B.数据寄存器(MDR)C.程序计数器(PC)D.指令寄存器(IR)试 题2计算机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为分析执行一条指令,其_(2)_.(2)A.操作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地址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B.操作码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地址码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C.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指令寄存器(IR)D.操作码和地址码都应存入程序计数器(PC)试 题3在计算机系统中采用总线结构,便于实现系统的积木化构造。同时可以_ (3)_.(3)A.提高数据传输速度 B提高数据传输量C.减少信息传输线的数量D.减少指令系统的复杂性试题4以下关于CPU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 (4)_.(4)A.CPU产生每条指令的操作信号并将操作信号送往相应的部件进行控制B.程序计数器PC除了存放指令地址,也可以临时存储算术/逻辑运算结果C.CPU中的控制器决定计算机运行过程的自动化D.指令译码器是CPU控制器中的部件试 题5若某条无条件够汇编指令采用直接寻址,则该指令的功能是将指令中的地址码送入一(5)_.(5)A.PC(程序计数器)B.AR(地址寄存器)C.A C(累加器)D.ALU(逻辑运算单元)试 题6_(6)_不属于计算机控制器中的部件。(6)A指令寄存器(IR)B.PC(程序计数器)C.ALU(逻辑运算单元)D.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试 题7下面的描述中,_(7).不 是RISC设计应遵循的设计原则。(7)A.指令条数应少一些B.寻址方式尽可能少C.采用变长指令,功能复杂的指令长度长而简单指令长度较短D.设计尽可能多的寄存器试 题8在CPU中,_ (8)_可用于传送和暂存用户数据,为ALU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提供工作区.(8)A.程序计数器 B.累加寄存器C.程序状态寄存器D.地址寄存器试 题9处理机主要由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组成,总线包括一(9)一(9)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B.并行总线、串行总线、逻辑总线C.单工总线、双工总线、外部总线D.逻辑总线、物理总线、内部总线试 题10以下关于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和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 (10)(10)A.在CISC中,其复杂指令都采用硬布线逻辑来执行B.采用CISC技术的CPU,其芯片设计复杂度更高C.在RISC中,更适合采用硬布线逻辑执行指令D.采 用RISC技 术,指令系统中的指令种类和寻址方式更少1.2.3解析与答案试 题1分析程序计数器中存放的是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可能是下一条指令的绝对地址,也可能是相对地址,即地址偏移量)由于多数情况下,悔 是 畴 执 行 的,所以济计算数器谓十成能自动加1的装置。当出现转移指令时,需要重填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中央处理器即将执行的操作码存在这里。数据寄存器是存放操作数、运算结果和运算的中间结果,以减少访问存储器的次数,或者存放从存储器读取的数据以及写入存储器的数据的寄存器。地址寄存器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由于在内存和CPU之间存在着操作速度上的差别,所以必须使用地址寄存器来保持地址信息,直到内存的读/写操作完成为止。试 题1答案(1)C试 题2分析这是一道基础概念题,考 查IR以 及PC等基本寄存器的作用。PC用于存放CPU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地址,在顺序执行程序中当其内容送到地址总总线后会自动加L指向下一条将要运行的指令地址;IR用来保存当前正在执行的一条指令,而指令一般包括操作码和地址码两部分,因此这两部分均存放在IR中。试题2答案(2)C试 题3分析采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总线是计算机中各部件相连的传输线,通过总线,各部件之间可以相互通信,而不是每两个部件之间相互直连,减少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设计成本,有利于新模块的扩展。试 题3答案(3)C试题4分析CPU即中央处理单元,是整个计算机控制中心,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一些内部总线组成。控制器有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 成,完成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其基本功能包括在内存中去处一条指令并指出下一条指令的位置、对指令进行译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完成规定的动作,以及控制各种设备之间数据的流动。PC是专用寄存器,具有存储和计数两种功能,又称为 指令计数器”.在程序开始执行前将程序的起始地址送入PC,在程序加载到内存时依此地址为基础,因此PC的初始内容即程序 第1条指令的地址。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PC的内容,一边使其保存的总是将要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由于大多数指令都是按照顺序执行,因 此,修改的过程通常只是简单的将PC加1.当遇到转移指令时后继指令的地址与前指令的地址加上一个向前或向后转移的位移量得到,或者根据转移指令给出的直接转移地址得到。试题4答案(4)B试 题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寄存器的相关内容。程序计数器是用于存放下一条指令所在单元的地址的地方。在程序执行前,必须将程序的起始地址,即程序的一条指令所在的内存单元地址送入程序计数器,当执行指令时,CPU将自动修改程序计数器的内容,即每执行一条指令程序计数器增加一个量,使其指向下一个待指向的指令。程序的转移等操作也是通过该寄存器来实现的。地址寄存器一般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访问的内存单元的地址,以方便对内存的读写操作。累加器是专门存放算术或逻辑运算的一个操作数和运算结果的寄存器。ALU是CPU的执行单元,主要负责运算工作。试 题5答案(5)A试 题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系统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构成计算机控制器的硬件主要有指令寄存 器IR、程序计数器PC、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时序部件和微操作形成部件等。而算术逻辑单元ALU不是构成控制器的部件。试 题6答案(6)C试 题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计算机系统硬件方面的基础知识。在设计RISC时,需要遵循如下一些基本的原则。(1)令条数少,一般为几十条指令(2)址方式尽可能少(3)用等长指令,不管功能复杂的指令还是简单的指令,均用同一长度(4)设计尽可能多的通用寄存器因 此,采用“变长指令,功能复杂的指令长度长而简单指令长度短 不是应采用的设计原则。试题7答案(7)C试 题8分析本题考查寄存器的类型和特点。寄存器是CPU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 是CPU内部的临时存储单元。寄存器既可以用来存放数据和地址,也可以存放控制信息或CPU工作时的状态。在CPU中增加寄存器的数量,可以使CPU把执行程序时所需的数据尽可能地放在寄存器件中,从而减少访问内存的次数,提高其运行速度。但 是,寄存器的数目也不能太多,除了增加成本外,由于寄存器地址编码增加也会相对增加指令的长度。CPU中的寄存器通常分为存放数据的寄存器、存放地址的寄存器、存放控制信息的寄存器、存放状态信息的寄存器和其他寄存器等类型。程序计数器用于存放指令的地址。令当程序)1褥 执 行 时,每取出一条指令,PC内容自动增加一个值,指向下一条要取的指令。当程序出现转移时,则将转移地址送入PC,然后由PC指向新的程序地址。程序状态寄存器用于记录运算中产生的标志信息,典型的标志为有进位标志位、。标志位、符号标志位、溢出标志位和奇偶标志等。地址寄存器包括程序计数器、堆栈指示器、变址寄存器和段地址寄存器等,用于记录各种内存地址。累加寄存器是一个数据寄存器,在运算过程中暂时存放被操作数和中间运算结果,累加器不能用于长时间地保存一个数据。试 题8答案(8)B试 题9分析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总线和接口方面的基础知识。广义地讲,任何连接两个以上电子元器件的导线都可以称为总线。通常可分为4类:(1)芯片内总线。用于在集成电路芯片内部各部分的连接。(2)元件级总线。用于一块电路板内各元器件的连接。(3)内总线,又称系统总线。用于构成计算机各组成部分(CPU、内存和接口等)连接。(4)外总线,又称通信总线。用计算机与外设或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连接或通信。连接处理机的处理器、存储器及其他部件的总线属于内总线,按总线上所传送的内容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试 题9答案(9)A试 题10分析本题考查指令系统和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知识。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的基本思想是:进一步增强原有指令的功能,用更为复杂的新指令取代原先由软件子程序完成的功能,实现软件功能的硬件化,导致机器的指令系统越来越庞大而复杂。CISC计算机一般所含有的指令数目至少300条以上,有的甚至超过500条。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减少指令总数和简化指令功能,降低硬件设计的复杂度,使指令能单周期执行,并通过优化编译提高指令的执行速度,采用硬布线控制逻辑优化编译程序。在20世 纪70年代末开始兴 起,导致机器的指令系统进一步精炼而简单。试 题10答案(10)A1.3数据运算对于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是数据的各种码制的表示和逻辑运算两个方面的内容。1.3.1 考点精讲码制和逻辑运算都是计算机科学基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逻辑运算而言在考试中虽然没有专门的考试真题,但诸如海明校验是需要用到逻辑运算这个知识点的。1、各种码制本节主要掌握原码、反码、补码和移码的概念,以及各自的用途和优点(1)原码将最高位用作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各位代表数值本身的绝对值的表示形式。这种方式是最容易理解的。例 如,假设用8位表示1个 数,则+11的原码用二进制表示是00001011,-H的原码用二进制表示是10001011.直接使用原码在计算时会有麻烦。例 如,在十进制中1+(-1)=0.如果直接使用二进制原码来执行1+(-1)”的操作,则表达式为:00000001+10000001=10000010这样计算的结果是-2,也就是说,使用原码直接参与计算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结果。所 以,原码的符号位不能直接参与计算,必须和其他位分开,这样会增加硬件的开销和复杂性。(2)反码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为L其余各位为该数绝对值的原码按位取反。例 如,-11的反码为11110100.同 样,对于1+(-1)”加 法,使用反码的结果是:00000001+11111110=11111111这样的结果是负0,而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0是不分正负的。反码的符号位可以直接参与计算,而且减法也可以转换为加法计算。(3)补码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是该数的反码加1,这 个 加1就是“补.例如,-11的补码为 11110100+1=11110101对于”1+(-1)”的加法,是这样的:00000001+11111111=00000000这说明,直接使用补码进行计算的结果是正确的。对一个补码表示的数,要计算其原码,只要对它再次求补即可。由于补码能使符号位与有效值部分一起参加运算,从而简化了运算规则,同时它也使减法运算转换为加法运算,进一步简化计算机中运算器的电路,这使得在大部分计算机系统中,数据都使用补码表示。(4)移码移码又称为增码,移码的符号表示和补码相反,1表示正数,0表示负数。也就是说,移码是在未M马的基础上把首位取反得到的,这样使得移码非常适合于阶码的运算,所以移码常用于表示阶码。通过四种码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它们相互之间的转换。当要面临着取值范围时,请参照表1-2所示。表1-2各种码制取值范围a2、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运算可以分为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二进制数1和0在逻辑上可以代表”真 与 假“、是”与”否、有 与 无”这种具有逻辑属性的变量就称为逻辑变量,逻辑变量之间的运算称为逻辑运算。逻辑运算与算术运算的主要区别是:逻辑运算是按位进行的,位与位之间不像加、减运算那样有进位或借位的联系。逻辑运算主要包括4种基本运算,分别是逻辑加法(或 运 算)、逻 辑 乘 法(与 运 算)、逻 辑 否 定(非运算、否 运 算)和异或运算(半加运算)(1)逻辑加法逻辑加法通常用符号+或v”来表示。逻辑加法运算规则如下:0+0=0,OvO=O0+1=1,0vl=l1+0=1,lv0=l1+1=1,lvl=l对于逻辑加法,在给定的逻辑变量A和B中,只要有一个为1,其逻辑加的结果就为1.只有两者都为0时,逻辑加的结果才为0.(2)逻辑乘法逻辑乘法通常用符号”x 或 A 或 来表示。逻辑乘法运算规则如下:Ox 0=0,0 人 0=0,06=00 x1=0,0A1=0,01=01X0=0,1A0=0,10=01X1=1,1A1=1,1-1=1对于逻辑乘法,当参与运算的逻辑变量都同时取值为1时,其逻辑乘积才等于1.只要有一个逻辑变量为0,其结果就为0.(3)逻辑否定逻辑非的规则为把变量取反,即:I(4)异或运算异或运算通常用符号”表 示,其运算规则为:0 0=0,0 1=1,1 0=1,1 1=0也就是说,只有两个逻辑变量相异(一个为0,另一个为1),结果才为1.如果两个逻辑变量相同,则结果为0.1.3.2 一点一练试 题1某机器的字长为8,符号位占1位,数据位占7位,采用补码表示时的最小整数为_(1)a试 题2计算机中,_(2)_.(2)A.指令和数据都是采用十进制存储B.指令和数据都是采用二进制存储C.指令用十进制存储,数据采用二进制存储D.指令用二进制存储,数据采用十进制存储试 题3在_(3)_表示中,数 值0是唯一表示的。(3)A原码 B反码C.补码 D.原码或反码试题4若 用8位机器码表示十进制数-101,则原码表示的形式为_(4)一补码表示的形式为_ (5)_.(4)A.11100101 B.10011011C.11010101 D,11100111(5)A.11100101 B.10011011C.11O1O1O1?D.111OO111试 题5某逻辑电路有两个输入分别为X和Y,其输出端为乙当且仅当两个输入端X和Y同时为。时,输出Z才为0,则该电路输出Z的逻辑表达式为一(6)_.(6)A.B.C.D.试 题6在进行定点原码乘法运算时,乘积的符号位是被乘数的符号位和乘数的符号位(7)_运算来获得。(7)A相或 B相与C.相异或 D.分别取反后再相或试 题7若操作数00000101与00000101执行逻辑_ (8)乍后。(8)A.或 B与C.异 或D与非试 题8用补码表示的8位二进制数11100000的值为十进制数(9)_.(9)A.-31 B.-32C.-64 D.-65试 题9两个带符号的数进行运算时,在_(10)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溢出。(10)A.同符号数相加?B.同符号数相减C.异符号数相加 D.异符号数相或试 题10欲知八位二进制数(b7b6b5b4b3b2blb0)的b 2是 否 为1,可将该数与二进制数00000100进行一(11)一运算,若运算结果不为0,则此数的b2必 为1.(11)A.加 B.减C与D或1.3.3解析与答案试 题1分析对于原码、反码、补 码,假 设 用n位表示数据(二 进 制),则各种表示方法的表示范围如表1-3所示。表1-3各种码制取值范围a试 题1答案(1)B试 题2分析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或信息都是采用二进制存储的。使用二进制主要有以下优点:(1)电路中更容易实现。二进制只有。和L那么电路只要能识SIK既口高电平即可表示。和1(2)易于实现物理存储(3)编译进行加减运算和计算编码(4)便于逻辑判断(是 或 )(5)用二进制表示数据具有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的优点试 题2答案(2)B试 题3分析将最高为作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各位代表数值本身绝对值的表现形式称为原码表示。在原码机器中往往有“+0和-0之 分,+0原=0.000,-0补=1.000.反码就是原码的各位数(除符号位外)码0变 为1,1变为0;对于0,有+0反=+0原,+0反=0.000,-0反=1.11.1.补码是在反码的基础上加1,对 于0,+0补=+0原?,+0补-0补=0.0000000=+0补,即0的补码表示形式是唯一的。试 题3答案(3)c试题4分析将最高为作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各位代表数值本身的绝对值的表现形式称为原码表示。因 此,-101的原码是111000101.正数的补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补码为该数的反码加1.正数的反码与原码相同,负数的反码符号位为I,其余各位为该数绝对值的原码按位取反。-101的原码是11100101,反码为10011010,则其补码为10011011.试题4答案(4)A(5)B试 题5分析X Y表示逻辑与,其特点是只有两个或多个输入全部为1时,其结果才为1,即两个输出相异时即为0时,其输出即为0;X+Y表示逻辑或,其特点是两个或多个输出中只要有一个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