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一月考试卷.pdf
2 0 1 0-2 0 1 1 学年度下期第一教学月检测四年级数学班级:姓名:总分:_ _ _ _ _ _一、填 空(20分)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_ _ _ _ _ _ _按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和乘除法,要先算.2、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再算。3、加法、减法、乘 法 和 除 法 统 称。4、一个数加0,得.一个数减0得。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一个数和0相乘,得.0除以一个 还得0。5、。不能作除数是因为 不可能得到商,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6、你在我的东偏北4 0 的方向上,距离是5米。我就在你的 方向上,距离是5米。7、加法交换律,用字 母 表 示 是。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8、两个数的 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 再 把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是。二、判 断(5分)1、64 x 36+36 x 36=36 x(36+64)()2、25 x(4 x 2)=25 x 4+25 x2()3、小红在小明西偏北35。,小明就在小红的东偏南55。()真的不掉线吗?、?4、四则混合运算中含两级运算时要先乘除后加减,所以在48-26+68+4 x 25中要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然后算加法,最后算减法。()6、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三、选 择(5分)1、小军计算60+(4+2)时,把算式抄成了60+4+2,这样两题的计算结果相差()。A、8 B、7 C、5D、62、用简便方法计算85 x 99是根据()。A、乘 法 交 换 律 B、乘法结合律 C、乘法分配律 D、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3、25 x 4+25 x 4 的结果是()。A、1 B、0 C,8D、164、学校食堂买了 8 套不锈钢碗,每套里装9只,共花去了 216元钱,每只碗多少钱?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是()。A、216+9+8 B、216+8+9 C、216+9x 85、在学校团体操表演中,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40人,每行站20人,女生比男生少站多少行?正确列式是().A、340+20-400+20 B.20 x(400-340)C、(400-340)+20四、计 算(40分)1、竖式计算并验算。(6分)(48-42)x9139+1257 348x1224 x 2058-20+35 99x99+99 125x32x2532+4x25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2 4分)8x6x125102x4278+78+223、列式计算(10分)59与21的和乘96除以8的商,积是多少?五、操 作(10分)1、看图填空(6分)124与85的差乘1 2,再除以2 6,得多少?游泳馆在学校的偏_ _ _ _ 方向,距离是米。书店在学校的偏_ _ _ _方向,距 离 是 一 米。六、解决问题(20分)邮局在学校的偏_ _ _ _ 方向,距离是一米。1、小华语文、数学、英语总分是284分,英语得了 96分。小华前两门一共考了多少分?小华的平均成绩是多少?2、根据描述,画出路线图。(10分)店,从学校出发向北偏东40。方向走400米到商当代西方翻译研究的三大突破和两大转向再向西偏北30。方向走200米到少年宫,再向西偏南45。方向走500米到车站。三大突破2)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不再局限于翻译文真1)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西方翻译研究开始从一般层面上的对两种语言转换的技术问题的研究,也即从“怎么译”的问题,深入到了对翻译行为本身的深层探究。提出了语音、语法、语义等一系列的等值问题。当代西方翻译研究中的等值论等研究,虽然有它的局限,但它对翻译所作的微观分析,无疑使人们对翻译的过程和目标,看得更加清楚了,更加透彻了。的不掉线吗?、?本本身的研究,而把目光投射到了译作的发起者、翻译文本的操作者和接受者身上。它借鉴了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等理论,跳出了对译文与原文之间一般字面上的忠实与否之类问题的考察,而注意到了译作在新的文化语境里的传播与接受,注意到了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递行为的最终目的和效果,还注意到了译者在这整个的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3)当代翻译研究的最大突破还表现在把翻译放到一个宏大的文化语境中去审视。研究者开始关注翻译研究中语言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的因素。他们一方面认识到翻译研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另一方面又看到了翻译研究这门学科的多学科形式,注意到它不仅与语言学,而且还与文艺学、哲学甚至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翻译研究最终关注的当然还是文本真的不掉线吗?、?在跨文化交际和传递中所涉及的一系列文化问题,诸如文化误读、信息增添、信息失落等。两大转向1)语言学派的转向2)从文化层面来审视翻译的转向语言学派理论从 20世 纪 50年代起,西方出现了一批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结构理论、转换生成理论、功能理论、话语理论、信息论等理论的学者,他们把翻译问题纳入到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从比较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真的不掉线吗?、?语义学、符号学、交际学等角度,提出了相对严谨的翻译理论和方法,开拓出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给传统的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他们是当代西方翻译史上名副其实的翻译理论家,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有: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1892 1982)尤 金 奈 达(Eugen A.Nida,1914 )卡特福特(J.C.Catford,1917)彼 得 纽 马 克(Peter Newmark,1916)从严格意义上而言,是这批学者对翻译问题的学术探讨,揭开了当代西方翻译史上的理论层面。雅可布逊(Roman Jakobson,1892 1982)1959年,雅可布逊发表了 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真的不掉线吗?、?Translation),他站在符号学的立场上把翻译理解为对“两种不同语符中的两个对等信息”重新编码的过程。他把翻译区分为三种类型:符号系统的“创造性移位”真的不掉线语 内 翻 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 际 翻 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符 际 翻 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认 为“在语际翻译中,符号与符号之间一般也没有完全的对等关系,只有信息才可用来充分解释外来的符号和信息”,跳出了历史上翻译研究常见的经验层面,体现了对翻译研究深层的理论思考。与此同时,他对不同文化语境的差异也给予高度重视,认为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是向另一种吗?、?(creative transposition).尤 金 奈 达(Eugen A.Nida,1914)尤金 奈达在交际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理论。他从语言的交际功能出发,认为语言除了传递信息外,还有许多交际方面的功能,如表达功能、认识功能、人际关系功能、祈使功能、司事功能、表感功能等,翻译就应该不仅传递信息,还传达以上所说的语言的各种功能,这也就是奈达所追求的翻译的“等效”。由于奈达把翻译视作一种交际活动,所以他在判断翻译的效果时也是从翻译所传递的信息量出发,认为翻译的效果取决于花最小的功夫接受最大的信息量。中的等值成分视作翻译的中心问题,从而提出翻译理论的使命就在于确定等值成分的本质和条件。卡 特 福 特(J.C.Catford,1917)卡特福特在其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一书中,把翻译界定为“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真的不掉线吗?、?彼 得 纽 马 克(Peter Newmark,1916)彼 得 纽马克认为完全照搬奈达的“等效”理论(重内容而轻形式)并不可取。他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种方法,前者致力于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语句明白流畅,符合译文规范,突出信息产生的效果;后者则强调译文要接近原文的形式。的 文 本 材 料(textual m aterial)去替换另一种 语 言(原 语)的 文 本 材 料”,并把寻求另一语言语言学派的研究由于应用了语言学理论,使得翻译研究的结果显得比较“直观”,也比较“科学”。但是,当语言学派的研究应用于文学翻译时,就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了,因真的不掉线吗?、?为此时它面临的对象不单单是一门科学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这个对象的性质更多的是艺术。因此,早 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有学者不光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分析翻译问题了。例如,布拉格语言学小组的奠基人之一维莱姆.马西修斯(VilemMathesius)早 在1913年就从等效翻译的角度指出:“哪怕运用不同于原作中的艺术手段,也要让诗歌翻译对读者产生原作同样的作用相似的,或接近相似的手段其效果往往未必相似。因此,追求相同的艺术效果比追求相同的艺术手段更为重要,在翻译诗时尤其如此。”这一小组的另一奠基人,也是西方译学界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雅可布逊1930年 在 论译诗一文中也指出:“我认为,只有当我们为译诗找到了能产生像原诗同样功能的,而不是仅仅外表上相似的形式的时候,我们真的不掉线吗?、?才可以说,我们达到了从艺术上接近原作。”至于到了尤金奈达提出的交际理论,强调原文与译文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这种背景在译文的接受效果中所起的作用后,语言学派的某些领域实际上已经与文艺学派的研究领域接壤,包括交际理论、符号理论等在内的一些语言学派理论中的许多观点也广泛被文艺学派所利用。进 入20世纪下半叶以后,当代西方的翻译研究开始发生重要变化,其中一个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就是:不再局限于以往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转换或是文学文本的风格、翻译的标准等问题上,研究者从各个领域切入到翻译研究中来,除了语言学、文学、外语教学外,还有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电脑软件开发,以及各种各样的当代文化理论。其实,即使是所谓的语言学派的翻译研究,到后来也不可局限在纯粹的语言转换层面而不进入到文化研究层面.真的不掉线吗?、?翻译的文化研究,和语言学派一样,比较成规模的研究同样其始于20世纪的后半叶。1957年 西 奥 多 萨 沃 里(Theodore HoraceSavory)的 翻译的艺术*The Art of Translation)一书出版,书中提出了 12条(实际上是六组相互矛盾的)原则。这本书后来在西方一版再版,影响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该书可以视作当代西方译学研究者重视文学翻译的理论问题的先兆。12条原则:1)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文字;文化派理论2)翻译必须译出原作的意思;3)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原作;9)翻译可以对原作进行增减;4)译作必须译得读起来像译作;真的不掉线10)翻译不可以对原作进行增减;11)诗必须译成散文;12)诗必须译成诗。5)译作必须反映原作的风格;6)译作必须反映译者的风格;7)译作必须译得像原作同时代的作品一样;8)译作应该译成与译者同时代的作品一样;1961年,西方译学界有两篇论文值得注目。一篇是美国学者让 帕里斯撰写的 翻译与创造(Translation and Creation),另一篇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发表在 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年鉴 上的论文“文学的关键问题一 创造 性 叛 逆 Creative Treason,as a Key toLiterature).罗贝尔 埃斯卡皮的观点真的不掉线吗?、?让帕里 斯的 观点:译者用他自己的语言做诗人同样的工作,要花同样的努力去塑造同样的形象,构建同样的韵律。努力的结果有时候并不尽人意,但我们毕竟从中可以看到,翻译不是一件雕虫小技,它确实是一种创造。罗贝尔埃斯卡皮从一个非常广阔的背景上考察文学交际中的“创造性叛逆”。他认为,任何一个概念一旦被表达、传达,它就被“叛逆”了,对于文学作品来说尤其如此,因为文学作品使用的是通用的交际语言,这种语言带有一整套的象征,包含着约定俗成的价值观,所以它不能保证每一个创作者都能正确无误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生动的现实。从这个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叛逆”就更是不可避免了 .埃斯卡皮把文学翻译中的这种“叛逆”称为“创造性叛真的不掉线吗?、?逆”,因 为 这 种“叛逆”给原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尽管埃斯卡皮这篇文章没有专门论述翻译,但是 他 的“创造性叛逆”的观点给我们深入思考、理解文学翻译的性质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其实作者本人也已经从这个角度出发,另外在其著名的专著 文学社会学中对文学翻译展开了讨论,并提出:“如果大家愿意接受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的叛逆这一说法的话,那么,翻译这个带刺激性的问题也许能获得解决。”20世 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著作可首推英国学者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的 专 著 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After Babel 真的不掉线吗?、?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o这本书引人注目地提出了“理解也是翻译”的观点。乔治 斯坦纳认为,每当我们读或听一段过去的话,我们都是在进行翻译。文学作品具有多方面的联系,文学翻译要做到“透彻的理解”,“从理论上说是没有止境的”。但这番话并不意味着斯坦纳对文学翻译持悲观论点,恰恰相反,他认为,“反对可译性的观点所依据的往往不过是一种片面的、只看一时而缺乏远见的见解。”斯坦纳高度评价了翻译的功绩,他说:“文学艺术的存在,一个社会的历史真实感,有赖于没完没了的同一语言内部的翻译,尽管我们往往并不意识到我们是在进行翻译。我们之所以能够保持我们的文明,就因为我们学会了翻译过去的东西。”与语言学派的观点相比,斯坦纳显然进一步拓宽了翻译研究的思路。真的不掉线吗?、?20世纪70年代,在当代西方译学界还活跃着另一批学者,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但是从文化层面研究翻译的共同主张、观点和方法论把他们连在了一起,形成了比较完整、比较独特的翻译研究理论。其代表人物包括:詹姆斯霍尔姆斯(James S.Holmes)埃文-佐 哈尔(Itamar Even-Zohar)吉迪恩 图里(Gideon Toury)勒菲弗尔(Andre Lef evere)苏珊 巴斯奈特(Susan Basst)朗贝尔(Jo s 6 L a m b e r t)梵 登 勃鲁克(R.v a n d e n Br o e c k)这批学者竭力想打破文学翻译研究中业已存在的禁锢,试图以有别于大多数传统的文学翻译研究的方法,探索在综合理论真的不掉线吗?、?(p r e h e n s i v e t h e o r y)和不断发展的对翻译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建立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模式.虽然,他们从各自的立场出发,对文学翻译作出了各自不同的描述和诠释,但人们仍不难发现他们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相同点,这些相同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他们都把翻译理解为一个综合体,一个动态的体系;2)他们认为,翻译研究的理论模式与具体的翻译研究应相互借鉴;3)他们对翻译的研究都属于描述性的,重点放在翻译的结果、功能和体系上;4)他们都对制约和决定翻译成果的因素、翻译与各种译本类型之间的关系、翻译在特定民族或国别文学内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翻真的不掉线吗?、?译对民族文学间的相互影响所起的作用感到兴趣。埃 文-佐 哈 尔(It a m a r Ev e n-Z o h a r )(以色列学者)多元系统理论(Po l y s y s t e m t h e o r y,2 0世纪7 0年代初提出)(参见张南峰译,伊 塔 马-埃 文-佐哈尔著,“多元系统论”,中国翻译2 0 0 2年 第4期)伊 塔 马 埃文-佐哈尔在2 0世 纪7 0年代初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范围是文学翻译理论。他有感于那种孤立地比较译文和原文的传统翻译批评,只反映批评者个人或者其所身处的社会的价值观,不能算是学术活动,而现存的翻译理论均不能作为全面地解释翻译这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的框架,于是在俄国形式主义和捷克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一套崭新的理论多元系统理论。这套理论认为,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应视为真的不掉线吗?、?系统而非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混合体。这些系统并非单一的系统,而是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系统;这些系统各有不同的行为,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任何多元系统,都是一个较大的多元系统,即整体文化的组成部分;同时,它又可能与其他文化中的对应系统共同组 成一个“大多元系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多元系统里面的现象,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必须与整体文化甚至于世界文化这个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多元系统中懂得现象联系起来研究。一个系统的行为模式,有时与它在多元系统中的位置有关。以翻译文学为例,它处于中心时,往往参与创造一级模式,不惜打破本国的传统规范;处于边缘时,则常常套用本国文学中现成的二级模式。前者的翻译策略,着重译文的“充分性”,后者则着重“可接受性”。因此,不同的翻译策略,只真的不掉线吗?、?反映不同文化语境下的翻译规范,而规范并没有正确错误之分,而只有是否得到官方文化认可的问题。多元系统理论给翻译研究开辟了 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功能主义的、系统性的新途径,推动了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催生了一个跨国界的翻译研究学派。“Polysystem Theoryw 一文有三个版本,分别发表于1979、1990、1997年。前两个版本主要针对文学和翻译研究,最后一个版本则针对文化研究。所以,多元系统理论实际上已从文学理论演变成了 一个普通文化理论。吉迪恩 图里(Gideon Toury)吉迪恩 图里的论文集 翻译理论探索(InSearch of a Theory of Translation)一书在这批学者中间,甚至在整个西方学术界影响也很大。这本书收集了图利于1975年至1990年间所真的不掉线吗?、?写的论文11篇,其中有对翻译符号学的研究,有对翻译标准的研究,也有对描述性翻译的研究和对具体翻译个案的研究。作者的整个指导思想是:迄今为止我们对翻译问题的研究过多地局限在关于可译性、不可译性等问题的讨论上,而太少关注,甚至忽视对译文文本本身、对译入语的语言、文学、文化环境给翻译造成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因此他把注意力集中在翻译的结果而不是翻译的过程上。图利认为,翻译更主要的是一种受历史制约的、面向译入语的活动,而不是纯粹的语言转换。因此,他对仅仅依据原文饿而完全不考虑译入语因素(与原语民族或国家完全不同的诗学理论、语言习惯等)的传统翻译批评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研究者进行翻译分析时应该注意译入语一方的参数真的不掉线吗?、?(parameters),如语言、文化、时期,等等,这样才能搞清究竟是哪些因素,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翻译的结果。图利进一步提出,研究者不必为翻译在(以原语为依据的)“等值”和(以目的语为依据的)“接受”这两极之间何去何从而徒费心思,在他看来,翻译的质量与特定文学和特定文本的不同特点的翻译标准有关。他把翻译标准分为三种:前期标准、始创标准和操作标准。1)前 期 标 准(preliminary norm):对原文版本、译文文体、风格等的选择;2)始创标准(initial norm):译 者 对 等 值”、“读者的可接受性”以 及“两者的折中”所作的选择;3)操 作 标 准(operational norm):反映在图利认为,译者的责任就是要善于发现适宜的翻译标准。勒 菲 弗 尔(Andre Lef evere)苏 珊 巴 斯 奈 特(Susan Basst)两人合编论文集 文化构建文学翻译论集(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Literary Translation)观点:翻译研究实际就是文化互动的研究。翻译文体中的实际选择。20世纪末译学界最值得注目的现象之一是女性 主 义(feminism)批评家对翻译研究的加入为当代的翻译研究吹入一股新风。女性主义的观点:1)译作与原作的地位问题。她们指出,翻译界流传甚广的说法“翻 译 像 女 人,忠实的不漂亮,漂亮的不忠实”,不仅包含着对女性的歧视,而且也包含着对译作的歧视;2)在翻译中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话语受到女性主义批评家们的猛烈抨击。从某种意义而言,女性主义批评家的翻译研究已经越出了一般的翻译研究,它涉及的已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问题,而是还有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等等。真的不掉线吗?、?说明一物的利弊1、A A A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and are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life.The benefits A A A brings to us are farmore than its disadvantages.However,wecannot ignore its problem.2、On the positive side,AAA has enabled us to(1)此 处 填 入AAA的优势之一。For instance,(2 )举例说明优势之一。Besides,(3)AAA的优势之二。Nowadays,(4)举例说明优势之二。Inaddition,(5 )AAA 的优势之三。3、On the negative side,(6)此处填入 AAA 的劣势之一。For example,(7)举例说明劣势之一。Besides,(8)AAA 的劣势之二。Furthermore,(9)AAA 的劣势之三。4、All in all,we can not live without AAA forthe conveniences it brings to us,but we shouldalso be awar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itcreates on the modern life.分析型1、Recently the.has been brought intofocus.Nowhe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beenmore visible.In this essay,I aim to explorethis plicated phenomenon from diverseperspectives,identify the relevant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bring up someeffective measures.2、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n array ofintegrated factors contributes to the.Thefirst role that should be blamed is.Anotherequally important factor lies in.Last butnot least.3、As a matter of fact,gives rise to a hostof problems,such as.Confronted with such athorny issue,people e up with a variety ofconstructive countermeasures.Personally,the following are worth remendation.4、When everyone is fully aware of the severityand take feasible measures,I firmlybelieve.concerned.一面倒1、.N O invention has received more praisesand abuses than cars.N ow there is a growingawareness over traffic safety.2、Although some people acclaim that.I amstill prone to go along with the other sidebased on the fol lowing sound reasons.3、To embark on it,it es as the first problemthat.4、Should it remain unable to unfold m yperspectives,itll e as reinforcement that.5、It is indisputable that nowhere in historyhas.been more visible.As far as I amTA SK 1(-)信息描述或数据比较1、The graph illustrates(1)总体介绍图表情况。According to the graph,in YEAR1,(2)Y EA R1年的信息描述。For example,(3)举例说明。However by YEAR2,(4)YEAR2 的信息描述。Duringthe same period,there was a large increase in(5)描述数据转变。InYEARl,(6)提 供YEAR1的数据。In contrast,by YEAR2,(7)提供 Y EA R2的数据。W e can conclude from this that(8)总结图表最突出的特点。2、The two pie charts describe(1)总体介绍图表情况。This first point to note is(2)图表提供的第一条信息。paring the graphs,(3)两幅表比较。The graph also suggest that(4)图表说明的问题。In conclusion,it can be seenfrom the data that(5)总结图表数据所证明的内容。The真的不掉线吗?、?most noticeable thing i s (6)总结图表最突出的特点。3、The first graph illustrates(1)总体介绍图表情况。The second graph shows(2)图表提供的第一条信息。The first graph reveals that(3)描述图表说明的问题。The second graph tells usthat(4)图表说明的问题。As can be seen fromthe two graphs that总结图表最突出的特点。4、The two pie charts show(1)总体介绍图表情况。And the column chart gives reasons.Overall,(2)三幅图整体上所提供的信息。The piecharts shows that(3)图表提供的第一条信息。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4)图表说明的问题is(5)%.However,this i s less than thepercentage of(6)图表说明的问题 for somereasons,which i s approximately(7)%.The monreasons of(8)are(9 )原因。It is apparentthat(10)描述数据所表明的内容。5、The indicators used in the table reflectthat(1)总体介绍图表情况。The data concerning(2)填入指数 1 indicators shows that(3)指数反映的情况。There figures are overwhelminglygreater than the corresponding figures of(4)填 入1个信息主体,5 )填入指数2 reflect(6)指数反映的情况。As for(7)指 数3 indicators,it roughly follows the same ranking.(8)指数3反映的情况。According to(9)指 数4 itcan be seen that(10)指数反映的情况。The dataappears to confirm that(11)描述数据所表明的内容。(二)描述事件的具体步骤或过程The chart shows that there are four stages toplete(1)此处填入一件具体的事情。The firststage is(2)The second stage involves(3),(4)is the third stage.First of all,(5)完成步骤三的第一步Then(6)完成步骤三的第二步。Thelast stage consisits of(7).(三)描述一事物说明她的工作程序AAA is(1)the diagram shows ifs constructionand how it works.It mainly consists of(2)AAA的组成部分。AAA works as fol lows:first(3)then(4)Afterwards,(5).At last,(6).TASK 2命题形式一:对立观点式()A or B,which one do you agree wi th?Givespecific reasons for your answer.(A,B 表示供选择的两种观点。Do C指题目中提及的某件事情。如:some people prefer A in order to Do C.1、A much debated issue these days is whetherA or B.Some people say that A.Others claimB.For my part,I agree with those who streeA.Sudies have shown that(1)赞同 A 的原因之一。Moreover,(2)赞 同A的原因之二。Nevertheless,it would be a mistake todiscount the impact of B.We all know that(3)列 举B的优势。For instance,(4)举例说明B的优势。However,I think that wi thout A,B wi 11fail to(5)总结观点。2、Some people hold the opinion of A.Others,however,believe B.there are advantages anddisadvantages on both sides.Accounting to mypersonality and foundness,I would prefer Arather than B.Although B(1)B 的优势,there i sn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B is better thanA.Firstly,(2)选择 A 的第一个原因。Secondly,(3)选 择A的第二个原因。We can see that(4)举例说明选择A的第二个原因。Furthermore,(5)选 择A的第三个原因。For instance,(6 )举例说明选择A的第三个原因。So,as I see i t,(7)总结观点。3、As for the question that which is better,A or B,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opinions.A has its advantages,but at the meantime,i t has many disadvantages.In my pointof view,I would prefer B.First of all,(1)支 持B的原因之一.For example,(2)举例说明支 持B的原因之真的不掉线吗?、?一o Another reason i s that(3)支持 B 的原因之二。The third reason,however,goes thisway:(4)支持 B 的原因之三。So from what hasbeen discussed,one can reach only thisconclusion that(5)重申观点。4、Some people believe A,they point out thefact that(1)人们支持A的原因。However,other people believe B.They hold that(2)人们支持 B 的原因。As far as Im concerned,Iprefer A.As we all know(3)我支持 A 的原因之一。I remrember(4)举例说明。In addition,(5)我支持 A 的原因之二。On the other hand,(6)从反面论证A的优势。Last but not least,(7)我支持A的原因之三。As a matter of fact,thereare also some disadvantages in A,such as(8)举例说明 A 的劣势。But these can be pensatedby its advantages.5、There are two different views on the matterof DOING C.Some people believe that(1)支持的观点 A.By this,they argue that(2)进一 步 阐 述 观 点A.For example,(3)举例说明。Others hold,on the other hand,that(4)反对 的 观 点B.Forthermore,(5)进一步阐述观点B.For instance,(6)举例说明观点 B.Considering the views on the two sides,Iprefer to put weight to the pros rather thancons.Personally,(7)我支持 A 的原因。(二)给出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要求考生比较两者的优缺点并提供理由。Some people believe AAA while others believeB B B.Gi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two positions and explain which position yousupport.Give reasons for your answer.1、AAA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of our 1ives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l i f e.The benefits AAA brings to us are far more thanits disadvantages.However,i t also createssome problems as well.On the postive side,AAAhas enabled us to(1)此 处 填 入AAA的优势之一。For instance,(2)举例说明优势之一。Besides,(3)AAA 的优势之二。Nowadays,(4)举例说明优势之二。In addition,(5)AAA的优势之三。On the negative side,(6)此处填入 AAA 的劣势之一。For example,(7)举例说明劣势之一。Also,(8)AAA 的劣势之二。Furthermore,(9)AAA的劣势之三。All in all,we cant live withoutAAA for the conveniences i t brings to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