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化学(教师版).pdf
2023北京东城高二(上)期末化 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12 0-1 6 0-3 5.5 Ca-4()S r-8 8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 分,共 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下列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CO B.HC10C.NaOHD.Cu2.以下能级符号正确是A.4s B.3fC.2dD.Ip3.下列实验操作时,选用的仪器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操作浓缩NaCl溶液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量取 25.00mL0.1 OOOmol-I71 的NaOH溶液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5仪器(2 0 c、1 500 mL Ja0ar _nA.A B.B C.C D.D4.M 与 N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P,其反应速率分别用v(M)、v(N)、v(P)表示。已知v(M)、v(N)、v(P)之间有以下关系:2V(M)=3v(N)、v(N)=v(P),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2M+3N=P B.2M+3N=3PC.3M+2N=2P D.3M+2N=P5.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方程式不思碰的是电解 不A.电解饱和 NaCl 溶液制 Cl2:2 N a C 1 2 N a +Cl2 TB.向CuC%溶液中滴加N a2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Cu2+S2-=CuSLC.用 N a 2 c。3 溶液处理水垢中的 C a S C)4:C O f-(a q)+C a S O4(s)C a C O,(s)+S O;-(a q)D.2 5 口,O.l m o L L T 氨水的 p H 约为 1 1:N H,H2ONH;+O H-6 .下列图示或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Na:Cl:3s 3p1|n|ti n uA.N a C l 的电子式B.基态1 8 A r 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C.F 一的离子结构示意图D.P x 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A.A B.B C.C D.D7 .下列事实不用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的是A.打开可乐有气泡产生B .加热可以增强N a 2 c O 3 溶液清洗油污的效果C.不能混合使用草木灰(主要含K 2 c o a)与钱态氮肥D.采取较高的温度进行工业合成氨生产(N2+3 H 2 B 2 N H,A H 0)8 .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如下所示。T/01 02 02 54 05 09 01 0 0K a八 O S().1().30.71.02.95.33 7.15 4.5下列说法不氐顾的是A.水的电离为吸热过程B.2 5,纯水中 c(H+)=c(O H )=1 0-7 m o l/LC.9 0,0.1 m o l/L N a C l 溶液的 p H r)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题,共58分。1 5.锂(L i)元素常用于电池制造业。口.对锂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研究(1)基态L i 原 子 的 核 外 电 子 排 布 式 为,其 处 于 元 素 周 期 表 中 的(填“s”、d”、“d s”或 p”)区。(2)基态L i 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形成激发态L i 原子时,(填“吸收 或释放)能量。(3)下图为元素(部分)的第一电离能(h)与原子序数的关系。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L(L i)(N a)的原因:。.对锂离子电池的研究钻酸锂(L i C o C h)电池和磷酸铁锂(L i F e P C M 电池是两种常见的新能源汽车电池。(4)Cd+的电子排布式为Ar 3d与(填“F e”、“F e?+”或“F e 3+”)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5)L i、0、P三种 元 素 的 电 负 性 由 大 到 小 的 顺 序 是。(6)某磷酸铁锂电池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是(填字母序号)。电 解 质 隔 膜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L i+C e e-=L i C 6B.充电时,L i+向石墨电极移动C.充电时,磷酸铁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1 6.常温下,某小组同学用如下装置探究Mg(OH)2 的沉淀溶解平衡.实验装置实验传感器实验操作序号种类电导率传感器向蒸播水中加入足量M g(O H%粉末,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少量蒸储水p H传感器向滴有酚醐的蒸储水中加入M g(O H)2粉末,隔一段时间后,再向所得悬浊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t/s图 1已知:i.在稀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1)a点电导率不等于0的原因是水能发生_ _ _ _ _ _。(2)由图1可知,在M g(O H)2悬 浊 液 中 加 入 少 量 水 的 时 刻 为(填“b、c”或 d”)点。(3)分析电导率在de段逐渐上升的原因:d时刻,Q M g(O H)2(填V”或“=”)/fs p M g(O H)2,导 致(结 合 沉 淀 溶 解 平 衡 解 释 原 因)。I I .实验测得p 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2所示。已知:ii.25,4pM g(O H)2=5.6xl()T2iii.酚酷的变色范围:pH10颜色无色淡粉色红色(4)依据图2可判断:A点加入的Mg(OH)2的物质的量大于C点加入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判据是(5)0300s时,实验中溶液先变红,后。(6)Mg(OH)2常被用于水质改良剂,能够使水体pH约为9,进而抑制细菌的生长。25时水体中dMg?,)约为 mol-L-o17.利用含锢(Sr)废渣制备Sr(OH)2 -8H2O晶体的流程如下。已知:口含锢废渣中Sr主要以SrCXX,和SrSO 的形式存在.25,K,p(SrSC)4)=3.2x1 O,/rsp(SrCO3)=5.6xl0-10(1)转化转化前,含 锢 废 渣 需 要 粉 碎 研 磨 目 的 是。已知NH4HCO3溶液显弱碱性,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其原因:。转化过程中,向NH4HCO,溶液中加入氨水,提高溶液p H,目 的 是 提 高(填 粒 子 符 号)的 浓 度,将SrSO4转化为SrC。、。(2)溶出溶出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o(3)纯化溶出液中除了含有S/+外,还含有Ca2+和少量的AP+、Fe?+等杂质,其中。仁心+)与c(Ca?+)近似相等。纯化过程涉及操作如下。已知:D.25 I,Fe3+和A产沉淀时的pH(金属离子浓度均为0.01mol】T)氢氧化物开始沉淀pH完全沉淀pH沉淀开始溶解pHFe(OH)32.34.1口.Sr(O H)2和C a(O H)2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AI(OH)34.05.27.8为了除去溶出液中的A产 和 F e3+,应调节p H 范围为 p H ”或y )(C a(O H)2)o操作X是 O1 8.通过化学的方法实现C O?的资源化利用是一种非常理想的C O 2 减排途径。口.利用C O?制备C O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CO2(g)+H2(g)CO(g)+H2O(g)(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2)下列事实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序号)。A.体系内n(C O):n(H 2(D)=l:l B.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C.体系内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体系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口.利用C O?制备甲醇(C H3O H)一定条件下,向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 o 2 和 H?。涉及反应如下:主反应:CO2(g)+3 H2(g)CH3O H(g)+H2O(g)A/7=-9().4k J-m o l 副反应:CO2(g)+H2(g)C O(g)+H2O(g)A=+40.5 k J m o rn(C H,O H)_已知:CHQH产率=、生盛x l O O%n g)初 始(3)一段时间后,测得体系中n(C C)2):n(C H 3O H):n(C O)=a:b:c。CH?OH产率=(用代数式表示)。(4)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实验测得不同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的C O 2 转化率和CH OH产率如图1 所示。%、费H Q H O图1由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CC)2转化率升高,CH30H产率下降。解释其原因:(5)探究温度和压强对平衡的影响(其他条件相同)不同压强下,平衡时CO?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T/图2压强Pi(填或”印2。图2中温度高于I时。两条曲线重叠的原因是。下列条件中,CH3OH平衡产率最大的是(填字母序号)。A.220n5MPa B.22001MPa C.300JlMPa19.25口时,某小组同学分别用如下方法测定CH3co0H的电离常数(元)。(1)CH3coOH电离方程式为。【方法一】实验步骤:口.取a mL稀CH3COOH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2滴酚猷溶液。口用qmoi r1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为VmL。口另取一份该稀CHaCOOH溶液于烧杯中,用pH计测得其pH为x。(2)口中滴定 恰 好 达 到 终 点 时 的 现 象 为。(3)该稀CH3co0H溶液的浓度c=mol(用代数式表示)。(4)数据处理:c(CH3coO)c(H+)10小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凡=-。代入相关数据,即可得。a c(CH3coOH)c误差分析:若 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CH3coOH溶液进行了润洗,会使测得的K,(填“偏大”或“偏小”)。【方法二】实验原理:由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当c(CH3coCT)=c(CH3coOH)时,Ka=c(H*)。实验步骤:取25mL某CH.COOH溶液,用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继续向中加入25mL该CH3coOH溶液。用pH计测定中混合溶液的pH为y。(5)步 骤 的 目 的 是。数据处理:(6)&=(用代数式表示)迁移应用:(7)已知亚磷酸(H3Po3)为二元弱酸,其溶液中含磷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A.H3Po3 的 K”=1()443B.N a H 2 P 溶液显碱性C.向H3P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6.54,发生反应:30T +2H3PO3=H2PO;+HPO;+3H,0参考答案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I.【答案】B【解析】【详解】A.CO溶于水不导电,为非电解质,A 错误;B.HC1O是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EJHCIO属于弱电解质,B 正确;C.NaOH是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化合物DNaOH属于强电解质,C 错误;D.Cu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错误;答案选B。2.【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第一电子层上只有1 s,第二电子层只有2s、2 p,第三电子层只有3s、3p、3 d,第四电子层只有 4s、4p、4d、4f;答案选AD3.【答案】C【解析】【详解】A.浓缩NaCl溶液,需要采取蒸发的操作,故选用蒸发皿,A 正确;B.配制500mL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溶液,选取500mL的容量瓶定容,B 正确;C.NaOH溶液为碱性,应该选取碱式滴定管,该装置为酸式滴定管,C 错误;D.Cl2的密度大于空气,故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D 正确;答案选C。4.【答案】C【解析】【详解】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2v(M)=3v(N)、v(N)=v(P),则 v(N):v(M):v(P)=2:3:2,所以该反应可以表示为3M+2N=2 P,故答案为C。5.【答案】A【解析】电解【详解】A.电解饱和NaCl溶液生成氢氧化钠、氢气、Cl2:2NaCl+2H2O=2 N a O H+H2+C12 T,A 错误;B.向C u C l 2溶液中滴加N a 2 s溶液,产生黑色沉淀C u S:C u2+S2-=C u S.B正确;C .用N a 2c0,溶 液 处 理 水 垢 中 的C a SO4,生 成 碳 酸 钙 和 硫 酸 钠,硫 酸 钙 微 溶,C O r (a q)+C a SO4(s)C a C O3(s)+SO 4-(a q),C 正确;D.25D,O.l m o L L i 氨水的 p H 约为 11,因为 N H/H?。为弱电解质:N H3 H20 N H:+0 H-,D 正确;答案选A。6.【答案】B【解析】【详解】A.N a C l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Na+臣|一,A错误;3s 3pB.基态1 8 A r原子的价层电数为8,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I I 1 ,p B正确;tl tl tl tlc.F-的离子结构示意图Q)2 8,C 错误;D.p*轨道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纺锤形,s轨道呈球形,D错误;答案选B。7.【答案】C【解析】【详解】A.H 2cO 3U H 2O+C O 2T,打开可乐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碳溶解度降低,A不符合题意;B.碳酸根水解出氢氧根,油污在碱性环境下水解,加热促进碳酸根水解,故加热可以增强去污效果,B不符合题意;C.K 2co 3水解显碱性,氯化钱水解显酸性,二者混合使用会生成氨气,降低肥效,该事实属于盐类水解的应用,c符合题意;D.由于A H c(X-),A 正确;B.浓度均为S l m o L L?的N a X和N a Y盐溶液的p H分别为9和11,说明X-的水解程度小于丫-,根据越弱越水解的水解规律可知,酸性H X H Y,即电离常数:Ka(H X)Ka(H Y),B正确;C.由B项分析可知,酸性H X H Y,故X-结合FT的能力小于Y-结合H+的能力,C错误;D.由B项分析可知,酸性H X H Y,根据强酸制弱酸的规律可知,HX与N aY能发生反应:H X +Y-=H Y+X-,D 正确;故答案为:C。1 1 .【答案】D【解析】【详解】A.是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B.反应热等于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和形成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的差值,因此H i =(4 a+4d-2 a-2 b-2 c)k J m o r =(2 a+4 d-2/?-2 c)k J-m o P1,B错误;c.反应中生成物不同,AH2|AH,C错误;D.依据盖斯定律一即得到C H 2 B(g)+2 B(g)=C H(g)+2 H F(g)A=AH2-A H1(D正确;答案选Do1 2 .【答案】B【解析】【分析】电解槽中右侧电极为阴极、左侧电极为阳极,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为:2比0-4 e=O2 t +4 H+,阴极上水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氢气,电极反应为2 H 2 O+2 e=H 2 t+2 O H-,则钠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生成NaOH、b 为阳离子交换膜,硫酸根通过离子交换膜a 生成硫酸a 为阴离子交换膜,据此分析解答。【详解】A.据分析可知,左侧电极为阳极,阳极上水失电子生成氧气和氢离子,电极反应为:2H2CMle-=O2 t+4H+,氢离子浓度增加口区溶液pH下降,A 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离子交换膜a 为阴离子交换膜,B 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口区发生电极反应:2H2O+2 e-=H2T+2O H-,C 正确;D.根据 2H2 0 4=0 2 f+4H+,2H2O+2e-=H2 T+20H-可知理论上,OH e H,每生成 ImolNaOH,同时有0.5mol H 2so4生成,D 正确;答案选B。13.【答案】B【解析】【详解】A.口、口两个过程达到反应平衡时间不同,反应温度相同,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不同,催化剂比表面积越大,催化效率越高,A 正确;B.中 Ac(C0)=4 X 10-3moVL-l X 10 3moi/L=3 X 10-3mol/L,起始投料比 n(CO):n(N O)均为 2:3,c(N0)=6X 10-3mol/L-3X IO-3mol/L=3X 10-3mol/L,NO 的平衡转化率为 3X10-3mol/L+6X 10-3mol/LX100%=50%,B 错误;2C0(g)+2N0(g)二 2co2 (g)+N2(g)起始(l()3moi/L)460 0C.在口的条件下,“八 八 一 、c转化(10,mol/L)22c,平衡常数2 1平衡(10、014)242 1K=,2邛=62.5 X10-3 c 正确;C2(NO)?c(C Q 164x10-3-2 x 1 0-3 2 x 10-3D.。m in,口中平均反应速率 v(C O)=-=-m ol-U1 min-1,D 正确;答案选B。14.【答案】C【解析】详解】A.Fe3+3H2O Fe(OH)3+3H+,Fe3+发生了水解使溶液显酸性,A 正确;B.电流表指针归零,无电子转移,无电流,说明上述可逆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B 正确;C.口中加入K I溶液后,碘离子浓度增加,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此 时 a 发生氧化反应,a 为负极,b 为正极,电流表指针向右偏转,C 错误;D.口中加入AgNOs溶液后,生成碘化银沉淀,降低了碘离子浓度,亚铁离子浓度增加,导致还原性:Fe2+F .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 正确;答案选C。第二部分本部分共5 题,共 58分。1 5.【答案】(1).l s22 s D.s(2)吸收(3)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L i的核外电子层数为2,钠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则L i失去最外层电子需要吸收更多能量(4)F e2+(5)0 P L i (6)B C【解析】【小 问1详解】L i为第3号元素,基态L 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 s 2 2 s l最外层电子处于s能级,其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s区;【小问2详解】基态是能量最低的状态,基态L i原子的电子发生跃迁形成激发态L i原子时,需要吸收能量;【小问3详解】L 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 s 2 2 s l Na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IS2 2 s 2 2 P 6 3S1两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L i的核外电子层数为2,钠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则L i失去最外层电子需要吸收更多能量,故ZI(L i)Z1(Na);【小问4详解】C(?+的电子排布式为A r 3 d 6,其核外电子数为2 4,Fe为第2 6号元素,失去两个电子后和C 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则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粒子应为Fe?+;【小问5详解】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L i、0、P三种元素 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0 P L i;【小问6详解】A放电时,石墨为负极,失电子,负极反应为L i C 6-e-=L i+6 C,A错误;B.充电时,磷酸锂铁电极失去电子,为阳极,阳离子向阴极移动,L i卡 透过半透膜,向石墨电极移动,B正确;C.充电时,磷酸锂铁电极失去电子,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故选B C o1 6.【答案】(1)电离 c(3).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4)D E段p H大于7,溶液显碱性,氢氧化镁过量(5)变为淡粉色(6)5.6 x 1 0-2【解析】【分析】L ab段,H 2 O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2 O UH+O H-;b e段,向蒸镯水中加入足量M g(O H)2粉末,M g(O H)2溶解,产生M g?+和O H、电导率增大;c d段,再加入少量蒸储水,相当于稀释,M g 2+和O H-浓度减小,电导率减小;d e段,沉淀溶解平衡移动,c d段再加入少量蒸僧水,M g 2+和0 H-浓度减小,使得QM g(O H)2 K s p M g(O H)2 ,平衡向着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A B段p H不断增大,氢氧化镁不断溶解,B C段p H不变,存在平衡M g l O H M s j/l g Z+g q l +ZO H Xaq),C D段加入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镁,p H减小,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镁继续溶解,p H增大,D E段p H不变,建立新的平衡。【小 问1详解】比0是弱电解质,能发生微弱的电离,电离方程式为H 2 O UH+O H-,因此a点电导率不等于0;【小问2详解】c d段,再加入少量蒸储水,相当于稀释,M g 2+和O H-浓度减小,电导率减小,则在M g(O H)2悬浊液中加入少量水的时刻为c点;【小问3详解】c d段再加入少量蒸镭水,M g 2+和O H-浓度减小,使得d时刻QM g(O H)J 1 0,因此实验中溶液变红,C D段加入稀硫酸,消耗氢氧化镁,pH减小,稀硫酸消耗完,氢氧化镁继续溶解,pH增大,最终溶液的pH值范围为9 pH 1 0,由酚献的变色范围知,此时溶液变为淡粉色;【小问6详解】2 5时,水体 pH 约为 9,则c(O H )=1.0 x l 0 T m or c,由7CspMg(OH)2=c(Mg2+)c2(OH)=5.6xlO-12M.=理哂=5.6x1。:c2(O H)(1.0 x 1 0-5)21 7.【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镂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使氢氧根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弱碱性 .co;(2)SrCO3+2H+=Sr2+H2O+CO2 T(3)D.5.2 pH 7.8 0.温度越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同时,pH越大,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氢氧根与钙离子结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解析】【分析】含铜废渣加入N H 4H C O 3溶液,由于K s p(S r S O j大于K p(S r C C)3),故沉淀会转化为S r C。、,转化渣的成分为S r C O s,S r C O:,加入盐酸,会转化为S r?+,故溶出液中主要成分为S+,溶出液通过调节p H方式除去A产 和Fe*,再利用升温和增大p H的方法除去钙离子,最后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得到晶体,据此分析。【小 问1详解】含锢废渣需要粉碎研磨的目的: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钱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使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弱碱性;向N H 4H C O 3溶液中加入氨水,使溶液的碱性增强,使碳酸氢根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H C O3 H+C O;-,使碳酸根离子浓度增大,将S r S O,转化为S r C。,答案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碳酸氢根的水解程度大于钱根离子的水解程度,使氢氧根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溶液显弱碱性;C O;【小问2详解】转化渣主要成分是S r C C 3,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锢、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 r C O3+2 H+=S r2+H2O+C O2 T ;答案为:S r C O3+2 H+=S r2+H2O+C O2 T ;【小问3详解】根据图中表格,要完全除去溶出液中的A产 和Fe3+,p H要 大 于5.2,同时不能使氢氧化铝溶解,p H小于7.8,应调节pH范围为5.2 pH 7.8;根据题中表格,温度越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同时,pH越大,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氢氧根与钙离子结合,故加入N a O H调p H至1 4和升温至90口均有利于C a(O H%析 出,S r(O H)2和C a(O H)2化学式组成形式一样,溶解度越小,勺越 小,故90 时Ksp S r(O H)2 Ksp C a(O H)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步骤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答案为:5.2 n pH D 7.8;温度越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越小,同时,pH越大,氢氧根离子浓度越大,越有利于氢氧根与钙离子结合;.副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后,体系中主要发生副反应,改变压强对平衡无影响 .A【解析】【小 问1详解】c(CO)3c(H,O)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CO,)?C(H2)【小问2详解】A.体系内n(CO):n(H2O)=l:l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这与起始投入量有关,A错误;B.由于方程左右两端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则体系压强不再发生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错误;C.体系内各物质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达到反应平衡,C正确;D.体系内CO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说明体系内个物质的量不再变化,说明达到反应平衡,D正确;故选CD;【小问3详解】根据主反应:CO2(g)+3H2(g)C H3OH(g)+H2O(g),副反应:CO2(g)+H2(g)C O(g)+H2O(g),体系中 n(CC)2):n(CH3OH):n(CO)=a:b:c,则起始的/、n(CH,OH)_ bn(CO,)=a+b+c,CH,OH 产率=、结x。%=-xlOO%;1 2)My)初 始 a+b+c【小问4详解】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副反应正向进行,主反应逆向进行,故CO2转化率升高,CH30H产率下降;【小问5详解】主反应:CO2(g)+3H2(g)=C H 30H1)+凡0 1)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C02的平衡转化率或CH30H的平衡产率越大,图中压强Pl时C02的平衡转化率或CH30H的平衡产率大于P2时C02平衡转化率或CH30H的平衡产率,所以P,P2;副反应CC)2(g)+H2(g)B C O(g)+H2O(g)是气体体积不变化的吸热反应,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副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后,体系中主要发生副反应,则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主反应:CC)2(g)+3H2(g)U C H Q H(g)+H2O(g)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C02的平衡转化率或CH30H的平衡产率越大,低温时发生主反应,平衡产率最大的是220E15MPa,故选Ao1 9.【答案】(1)CH3COOH UCH3co0+H+(2)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a(4)偏小(5)使C(CH3coe)=C(CH3COOH)(6)W(7)AC【解析】【小 问1详解】CH 3co0H为弱酸,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 Q C H 3co0+H;【小问2详解】滴定终点,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小问3详解】()c,V,该稀CH 3c00H溶液的浓度c=W-工 口、4 mol-L-;V(CH 3coOH)a【小问4详解】若口中锥形瓶提前用该稀CH3coOH溶液进行了润洗则锥形瓶内溶质增多,故Vi偏大,导致c偏大,但c(CH3COO)io%是X值不变,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d=-LS I,U ,会使测得的K,偏小;C(C H3C O O H)C【小问5详解】步骤的目的是使4cH3coCT)=c(CH 3coO H);【小问6详解】pH 为 y,X=c(H+)=l(T;【小问7详解】A.C(H3PoJ=c(H FO;)时,pH=L43,H3PO 3 的 K”=1-1 0-4 3,A 正确;C(H 3 P。3)B.NaH2POs 中,HO;同时存在电离和水解,当c(HPO:)=c(H2PO;),C(H+)=10654,c(H+)x c(H PO f)c g p o j=1 0-6 5 4;HJO;的水解常数c(0H j x c(H3P03)_1 0 14C(H2P O-)镇 L1 0-3 7;K m”,溶液显酸性,B错误;C.向H3PO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pH=6.54,c(HP0;-)=c(H 2 P 0 j发生反应:30H-+2H3PO 3=H2Poi+HP。:+3H2O,C 正确;故选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