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唐山市高三一模生物试题(解析版).pdf
唐山市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一次模拟演练生物学一、单项选择题1.“吃啥补啥 在民间广为流传。下列相关叙迷正确的是()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食用纤维素可为人体供能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补铁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C.基因是核酸片段,食用核酸保健品可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D.正常人的血浆pH 为 7.357.45,应多摄入碱性食物【答案】B【解析】【分析】无机盐的功能: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重要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详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提供能量,A 错误;B、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元素,缺铁会使细胞合成血红蛋白少,导致缺铁性贫血,故补铁可辅助治疗缺铁性贫血,B 正确;C、核酸经过消化后被分解成核昔酸,其原有的功能会因为被分解而丧失,故食用某些核酸保健品不能增强基因的修复能力,C 错误;D、人体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摄入碱性食物也不会改变血浆pH,D 错误。故选B。2.多细胞生物是一个有序而可控的细胞社会,这种社会性的维持依赖于信息交流。下列关于信息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神经递质、抗体均属于信息分子B.信息分子定向运输到特定部位发挥作用C.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或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D.相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不同细胞,引起相同的生物学效应【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时可通过信息分子进行信息交流,不同信息分子可与相应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不同反应。同一信息分子也可能与不同细胞膜上的不同受体结合,引起不同的反应。【详解】A、抗体不是信息分子,A 错误;B、激素是信息分子,但激素不会定向运输,激素通过体液运输身体各个部位,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B 错误;C、人体细胞之间的通讯多数是通过信息分子传递的。有些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的受体,有些则作用于胞内受体,例如性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内,C 正确;D、相同的信息分子作用于不同的细胞会引起不同的生物学效应,D 错误。故选C3.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对生物科学研究至关重要。下表对教材中相关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选项实验材料生物学研究A蛙的红细胞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列B胰腺腺泡细胞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C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D豌豆遗传规律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详解】A、蛙的红细胞具有生物膜系统,需要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研究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排列,A 错误;B、用同位素示踪技术来探究胰腺腺泡细胞合成、运输、分泌蛋白的途径,B 正确;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可以用酵母菌探究细胞呼吸方式,C 正确;D、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具有多项优点,因此采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是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D 正确。故选Ao4.植物的气孔一般是指叶片表面的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小孔,是植物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水气交换的重要结构,其开闭多遵循昼开夜闭的节律,气孔的分布与开闭对植物适应干旱条件至关重要。下列推断合理的是()A.夏季晴朗的中午,气孔大量关闭,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含量将下降B.若某陆生植物平展生长的叶片气孔分布不均匀,则其上表面的气孔数量较多C.若气孔昼开夜闭的节律与胞间COa浓度有关,则胞间CCh浓度升高促进气孔关闭D.沙漠地区的仙人掌气孔遵循昼闭夜开的节律,推测其光合作用在夜晚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分解成02和 NADPH,ADP和 P i形成ATP;暗反应阶段,CCh和 C5结合,生成2 个 C3,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形成糖类和Cs。辅酶H(NADP+)与电子和质子(H+)结合,形成还原型辅酶II(NADPH)光反应与暗反应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详解】A、夏季晴朗的中午,气孔大量关闭,进入叶肉细胞的C02减少,C3含量下降,短时间内消耗NADPH减少,叶肉细胞中NADPH的含量将上升,A 不符合题意;B、一般情况下,陆生植物叶片表面的气孔上表皮少,下表皮多,若某陆生植物平展生长的叶片气孔分布不均匀,则其上表面的气孔数量较少,B 不符合题意;C、若气孔昼开夜闭的节律与胞间CCh浓度有关,夜晚没有光合作用消耗C 0 2,胞间CCh浓度上升促进气孔关闭,C 符合题意;D、沙漠地区的仙人掌气孔遵循昼闭夜开的节律,是对沙漠干旱地区环境条件的适应,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其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晚上不能进行,D 不符合题意。故选C。5.间充质干细胞在组织损伤修复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其产生的外泌体(由细胞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囊泡)有多种功能。为探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皮肤创面治疗的作用,研究人员以背部皮肤有创伤的无胸腺裸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组别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观察皮肤创面愈合情况肌成纤维细胞数目1缓冲液伤口直径大,瘢痕大+2伤口直径小,瘢痕小4-3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缓冲液伤口直径小,瘢痕小+注:“+”越多表示肌成纤维细胞数目越多A.肌成纤维细胞数目多可能会造成瘢痕面积增大B.第 2 组应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和缓冲液C.皮肤创面的愈合可能与间充质干细胞的快速增殖有关D.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代替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皮肤创面治疗【答案】C【解析】【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的物质类型,因变量是创面愈合情况和肌成纤维细胞数目多少。【详解】A、组 别 1 中,皮肤创面愈合伤口直径大,瘢痕大,此时肌成纤维细胞数目多,推测肌成纤维细胞数目多可能会造成瘢痕面积增大,A 正确;B、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第 2 组应向创面皮下四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和缓冲液,1组和2 组对照,可以观察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皮肤创面治疗效果,2 组和3 组对照,对比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创面治疗中的效果,B 正确;C、综合分析三组实验,间充质干细胞可能通过产生外泌体,同时抑制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使皮肤创面的愈合,C 错误;D、2 组和3 组实验结果一样,说明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代替间充质干细胞用于皮肤创面治疗,D 正确。故选C。6.半乳糖血症是由于半乳糖代谢途径中酶的缺陷所造成的遗传代谢病,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1/40000。图 2 中 A、B、C、D 条带分别是图1中L、U、口 3、口 4的基因电泳检测的结果(不考虑X、丫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 1?正常男性u百e o正吊女性3 4 5 6 7 人8.患病男性山 Q 患病女性9 10图1A.该病的遗传方式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致病基因的碱基对数量比正常基因的多C.也 与 HI1O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D.Ib 与 8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402标准DNA片 段 A B C D图2【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1:山 和山不患半乳糖血症,但是生有患半乳糖血症的儿子山9,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1 1只有一个条带,且为患病个体,为隐形纯合子,1 2、3、H 4均不患病,为杂合子且基因型相同;结合图1和图2可知,半乳糖血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氏 和H 4不患半乳糖血症,但是生有患半乳糖血症的儿子n也 因此半乳糖血症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从电泳图可以看出,h是患者,其基因电泳片段比正常基因小,所以致病基因的碱基对数量比正常基因的多少,B错误;C、假设相关基因为A和a,L基因型为a a,因为1 k患病且上不患病,因此1 2基因型为A a,%基因型为A a;I L和U 4不患半乳糖血症,但是生有患半乳糖血症的儿子Mb,所以U 3和H 4基因型为A a,则H L o基因型为A A (1/3)、A a (2/3),所以H s和I H i o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正确;D、H 7基因型为A a,I L为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的女性,在正常人群中该病发病率为1/4 0 0 0 0,即a a为1/4 0 0 0 0,贝ij a为1/2 0 0,A为1 9 9/2 0 0,山 为Aa的概率为4%4A+4以=2/2 0 1,l b与I k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2/2 O 1X%=%02,D 正确。故选B。7 .某同学欲制作长度为5个碱基对、内含两个腺喋吟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准备1 8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B .需要准备1 3个碱基之间的连接物C.能搭建出4 5种不同的DNA分子模型D.制成的模型两条脱氧核甘酸链反向平行【答案】C【解析】【分析】DNA结构: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长链盘旋而成。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而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详解】A、5个碱基对即是1 0个脱氧核甘酸,1 0个脱氧核甘酸需要1 0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而脱氧核甘酸之间连接时(脱氧核糖与磷酸连接)需要8个连接物(形成2条脱氧核甘酸链),共需要准备1 8个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的连接物,A正确;B、碱基之间的连接物即氢键,两个腺喋唆和两个胸腺喀咤之间配对共需要4个氢键,剩余3个碱基对含有3个鸟喋吟,每个鸟口票吟和胞喀咤之间有3个氢键,即这3个碱基对之间有9个氢键,则共需要准备1 3个碱基之间的连接物,B正确;C、由于含有两个腺喋吟,则能搭建出的DNA分子模型小于4 5种,C错误;D、DN A分子两条链反向平行,制成的模型两条脱氧核昔酸链反向平行,D 正确。故选C。8.某病毒是一种单链正RNA(+RNA)病毒,病毒感染宿主后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且配对方式相同B.病毒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能量和酶均由宿主细胞直接提供C.过程所需喋吟碱基数目一定相同D.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过程表示R N A 自我复制过程,需要RN A 聚合酶,其中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表示以+RNA为模板翻译出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过程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配对方式相同,均存在A-U、U-A、C-G、G-C,A 正确;B、病毒增殖过程所需的原料、能量均由宿主细胞直接提供,酶是通过过程以病毒的+RNA为模板在宿主细胞内翻译合成的,B 错误;C、过程是翻译,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喋吟碱基;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喋吟碱基,C 错误;D、病毒蛋白基因是R N 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而不是通过半保留复制传递给子代,D 错误。故选A,9.如图为某细胞内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的变化,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缺失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因不稳定而丢失,染色单体两个着丝粒间的中间节段因着丝粒向两极移动形成“双着丝粒桥”结构,并在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如图丙所示).若配子因其细胞内该条染色体部分片段缺失或重复而败育,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B C D耳旦A D C B E甲A.甲图是染色体断裂后,在断裂处发生错误连接所致B.过程中发生了由染色质向染色体的形态转变C.观察图乙所示的染色体环结构的最佳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D,若细胞按图示过程分裂,所产生的配子中50%败育【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四种类型。【详解】A、分析图甲,染色体在两个点发生断裂,使中间染色体区段BCD发 生 180。倒转后错误连接,造成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倒位,A 正确;B、图乙中每条染色体上具有两个染色单体,可知DNA复制,由染色质向染色体的形态转变,B 正确;C、观察图乙所示的染色体环结构正在联会,故最佳时期为减数分裂前期,C 错误;D、若细胞按图示过程分裂,每个着丝粒上具有一条正常的染色单体,故所生的配子中有50%含有正常染色体,50%败育,D 正确。故选C。10.雄绿头鸭的羽毛有美羽和素羽之分,假设雄鸭的羽毛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A 决定美羽,a 决定素羽。美羽雄鸭羽毛艳丽易被天敌发现,但有利于雌鸭的识别,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使生殖失败;素羽雄鸭易躲避天敌,但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天敌存在与否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B.天敌和近似鸭是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直接作用的是个体的表型C.若生境中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则种群中A 基因频率逐渐增大D.若生境中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则种群中A 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天敌存在与否是自然选择,不能决定羽毛颜色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A错误;B、天敌和近似鸭是自然选择,绿头鸭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表型,B 正确;C、近似鸭种多而天敌少的地区,主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a 决定素羽,不利于雌鸭的识别,因此a 基因频率会降低,A 基因频率会升高,C 正确;D、食物比较丰富,近似鸭种少天敌也少的地区,在个体生存能力方面,A、a 控制的性状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基因频率比例相当,种群中A 基因频率保持相对稳定,D 正确。故选A0I I.新冠病毒表面的S 蛋白是新冠病毒识别并感染宿主细胞的重要蛋白,科研工作者把腺病毒中与复制相关基因敲除后,将 S 蛋白基因导入其中,制成腺病毒载体疫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 蛋白基因表达产物作为抗原可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反应B.腺病毒载体疫苗注射一次即可完成接种,是因为S 蛋白基因一定时间内可持续表达C.敲除与复制相关基因可降低疫苗毒性D.若接种者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腺病毒,则接种该类疫苗的效果更佳【答案】D【解析】【分析】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详解】A、S 蛋白基因表达产物S 蛋白可以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B细胞,A 正确;B、当人体接种该重组腺病毒疫苗后,借助腺病毒较强的侵染能力,进入细胞内,腺病毒载体疫苗在人体细胞中持续表达抗原(S 蛋白),反复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注射一次即可完成接种,B 正确;C、敲除与复制相关基因可使病毒失去复制能力,降低疫苗毒性,C 正确;D、若接种者成长过程中曾感染过腺病毒,体内已产生针对腺病毒的抗体,会抑制腺病毒载体疫苗侵染细胞,使表达的S 蛋白减少,从而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性,D 错误。故选D。1 2.河水携带泥沙流入大海时,泥沙会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三角洲面积随泥沙淤积而逐渐增大。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植物群落演替研究的常用方法,科研工作者在某三角洲与海岸线垂直方向上选取三处样地,设置样方后进行一次性同时采样,调查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样地距海距离土壤含盐量(g/K g)优势物种丰富度指数盐地碱茶群落较近1 8盐地碱荼3怪柳群落较远1 2槎柳5白茅群落最远2.5白茅1 2注:丰富度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A.调查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时,样方大小应相同B.土壤含盐量是影响植被类型的重要因素C.槎柳群落中仍能找到盐地碱荼D.该三角洲上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盐地碱蓬群落桎柳群落一 白茅群落【答案】A【解析】【分析】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演替中的取代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详解】A、调查不同区域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时,样方应根据调查对象来确定,不同区域样方大小一般不同,A错误;B、根据表格可知:随土壤含盐量下降,优势种依次为:盐地碱荼、槎柳、白茅,即土壤含盐量是影响植被类型的重要因素,B正确;C、群落演替的实质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故槎柳群落中仍能找到盐地碱荼,C正确;D、由表格中的优势种的改变趋势可知该三角洲上群落演替的顺序是:盐地碱蓬群落一桎柳群落 白茅群落,D正确。故选A o1 3.某一质粒载体如图甲所示,A m p r 表示氨节青霉素抗性基因,T e t,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有人将此质粒载体用B a m HI 酶切后,与用B a m HI 酶切获得的目的基因混合,加入DN A连接酶进行连接反应,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后得到多种大肠杆菌,并利用培养基乙和丙筛选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图甲培养基乙 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丙注:影印接种指用灭菌后的“印章”在培养基中轻按一下,将乙中菌落按相同位置接种到培养基丙A.图甲所示的质粒中还应含有复制原点和终止子等结构B.将经转化处理后的大肠杆菌菌液接种至培养基乙使用的是稀释涂布平板法C.配制培养基乙时应加入青霉素D.培养基丙中生长的菌落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答案】D【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四环素抗性基因中有BamHI酶切位点,将此质粒载体用BamHI前切后,四环素抗性基因被破坏。2、用得到的混合物直接转化大肠杆菌,结果大肠杆菌有的未被转化,有的被转化。被转化的大肠杆菌有三种,分别是:含有环状目的基因、含有质粒载体、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中含有质粒载体的,有两种抗性;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有氨羊青霉素抗性,但没有四环素抗性;含有环状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性。【详解】A、质粒载体作为基因工程的工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有具有标记基因、具有一个或多个限制酶切点、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复制原点),若是同时作为表达载体,还需要具有启动子和终止子等结构,A 正确;B、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用于微生物的分离计数,题中培养基乙后需要影印接种,可以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转化处理后的大肠杆菌的菌液,B 正确;C、配制培养基乙时应加入青霉素,使转化环状目的基因的大肠杆菌筛选掉,C 正确;D、培养基乙中生长的菌落为转化质粒载体或者含有插入了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丙中生长的菌落为导入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故不能在培养基丙中生长的菌落即为导入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D错误。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4.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能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并使机体产生饱胀感,但其在血浆中极易被DPP-4酸水解。科研人员对GLP-1的部分氨基酸进行改造后研制出药物索马鲁肽,其作用效果与GLP-1相似但药效持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GLP-1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B.索马鲁肽药效持久,可能与改造后不易被DPP-4酶水解有关C.索马鲁肽可以治疗胰岛B细胞破坏引起的I型糖尿病D.饱胀感产生于大脑皮层,属于条件反射【答案】CD【解析】【分析】人类的糖尿病分为1、2两种类型,多饮、多尿、多食是其共同外在表现。1型糖尿病由胰岛功能减退、分泌胰岛素减少所致,通常在青少年时期发病,我国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2型糖尿病很常见,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但确切发病机理目前仍不明确。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产生。【详解】A、根据题意,GLP-1分泌不足,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不足,可能导致机体出现高血糖症状,A正确;B、GLP-1容易被血浆中DPP-4酶水解,药效短暂,而索马鲁肽药效持久,可能与改造后不易被DPP-4酶水解有关,B正确;C、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破坏,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而索马鲁肤作为GLP-1的类似物,其作用的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因此索马鲁肚不适合治疗I型糖尿病,C错误;D、饱胀感产生于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D。1 5.某植物花的紫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已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纯合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 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白花品系一一 ,每种隐性突变只涉及1对基因。不考虑其他变异类型,根据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杂交组合F i花色F2花色X白色白色X紫色紫色:白色=1:1X紫色紫色:白色=1:1X紫色紫色:白色=9:7X紫色紫色:白色=9:7A.和杂交,B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1:1B.和杂交,F i 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1:1C.和杂交,F i 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9:7D.和杂交,F 2 花色中表型比例有3 种可能【答案】A C D【解析】【分析】据题意分析:从该种植物的一个纯合紫花品系中选育出了 6个 不 同 的 隐 性 突 变 白 花 品 系 ,每种隐性突变只涉及1 对基因。6个不同的隐性突变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形成的,也可能是不同基因突变形成的。【详解】A、x 杂交,F i 花色是白色,F 2 花色是白色,推知和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x 杂交,R花色是紫色,F 2 中紫色:白色=1:1,可能是隐性突变涉及的基因和隐性突变,是不同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故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与和杂交结果一样,即 F i 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1:1,A正确;B、同理,根据x 的杂交结果,推知可能隐性突变涉及的基因和隐性突变是不同基因突变而来,并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隐性突变体和两者的基因可能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结果是R花色为白色,F 2 花色为白色;隐性突变体和两者的基因可能是由不同基因突变而来,两者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时R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1:1;两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R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9:7,共三种可能性,B错误;C、隐性突变体和两者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x 杂交,F 2 中紫色:白色=9:7,说明和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和可能是同一基因突变而来,推知和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 B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9:7,C正确;D、x 杂交结果说明和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同理和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和的基因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由同一基因突变而来,则和杂交,F 2 花色是白花;第二种不同基因突变且两对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连锁定律,此时F 1 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1:1;第三种两者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B花色全为紫色,F 2 花色中紫色:白色=9:7,D正确。故选A C D o1 6.研究者发现油菜素内酯(B L)可降低缺铁引起的幼苗黄化率,B L 可以通过F R O 酶 和 F C R 酶提高根部细胞对铁的吸收。为进一步探究F R O 酶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将 F R O 酶功能缺失突变体幼苗和野生型幼苗分别置于含BL培养液中培养,并测定FCR酶活性,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R酶活性FA.植物体内铁元素参与叶绿体形成B.实验使用含B L 缺铁培养液C.BL是植物体内合成的含量丰富的植物激素D.BL可以通过FRO酶提高FCR酶活性【答案】ABD【解析】【分析】植物激素是指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分析题图: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幼苗类型(实质是FRO酶的有无),因变量为FCR酶活性,野生型幼苗体内有FRO醐,经含B L 的缺铁培养液处理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体内FCR酶活性明显增强,而突变型幼苗体内无FRO酶,经含B L 的缺铁培养液处理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体内FCR酶活性略微有所提升,变化不大,可以推测:B L 可以通过FRO酶提高FCR酶活性。【详解】A、根据题干“缺铁引起的幼苗黄化率”可推测植物体内铁元素参与叶绿体(叶绿素)的形成,A 正确;B、结合题干“研究者发现油菜素内酯(BL)可降低缺铁引起的幼苗黄化率”可知,进行实验时,需要营造缺铁的环境,即实验使用含B L 的缺铁培养液,B 正确;C、植物激素的特点之一是微量高效,即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C 错误;D、分析题图: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时间和幼苗类型(实质是FRO酶的有无),因变量为FCR酶活性,野生型幼苗体内有FRO酶,经 含 B L 的缺铁培养液处理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体内FCR酶活性明显增强,而突变型幼苗体内无FRO酶,经含B L 的缺铁培养液处理后,随时间的推移,植物体内FCR酶活性略微有所提升,变化不大,可以推测:B L 可以通过FRO酶提高FCR酶活性,D 正确。故选ABDo17.“鲸起万物灭,鲸落万物生”,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螃蟹等生物定居下来,啃食尸体,接着鲸骨的脂类在厌氧细菌的分解中释放硫化物,一些硫细菌可通过氧化这些硫化物来制造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科学家对鲸落的关注和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B.鲸落为许多底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复杂的生境C.鲸的遗体以及生活在此的所有生物共同构成鲸落生态系统D.鲨鱼和螃蟹等动物作为分解者清除鲸鱼的软组织【答案】BD【解析】【分析】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即科学家对鲸落的关注和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A 错误;B、根据题干“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生态系统。鲸落形成初期,鲨鱼、盲鳗等生物吞食软组织,中期蠕虫、螃蟹等生物定居下来“可知鲸落为许多底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复杂的生境,B 正确;C、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鲸的遗体以及生活在此的所有生物没有包括无机环境,故不属于生态系统,C 错误;D、鲨鱼和螃蟹等动物以鲸鱼的软组织为食,营腐生生活,即鲨鱼和螃蟹等动物作为分解者清除鲸鱼的软组织,D 正确。故选BDo18.为对某样品中噬菌体计数,工作人员将0.1 mL稀释1()6倍的噬菌体样品与敏感细菌混合后平铺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长满细菌的平板因部分细菌被噬菌体裂解而形成圆形透明斑,即噬菌斑(I 个噬菌斑为I 个pfu),噬菌体效价可用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pfu数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oo细菌o o o 0二 厂噬菌斑A.透明的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变为不透明状态,是由细菌大量繁殖造成的B.噬菌体样品应有足够的稀释度,以保证初期一个细菌最多被一个噬菌体吸附C.若平均每个平板的噬菌斑数量为150,则该样品的噬菌体效价为1.5x108 pfu/mLD.若有少数活噬菌体末能侵染细菌,噬菌斑计数结果比样品中实际活噬菌体数偏低【答案】ABD【解析】【分析】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 RNA)和蛋白质组成的,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结构生物。【详解】A、噬菌体在细菌细胞中,没有裂解细菌,细菌繁殖导致透明的平板培养一段时间后变为不透明状态,A 正确;B、噬菌体样品应有足够的稀释度,以保证初期一个细菌最多被一个噬菌体吸附,如果稀释度不够,会出现两个或多个噬菌体吸附同一个细菌,从而导致噬菌斑数量减少,噬菌斑计数结果比样品中实际活噬菌体数偏低,B 正确;C、若平均每个平板的噬菌斑数量为150,则该样品的噬菌体效价为:150+0.1x106=1 5xl()9pfu/mL,C 错误;D、若有少数活噬菌体末能侵染细菌,会导致形成噬菌斑数量减少,从而导致噬菌斑计数结果比样品中实际活噬菌体数偏低,D 正确。故选ABD。三、非选择题19.番茄作为我国北方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在夏季栽培过程中常受到高温和强光的双重胁迫,导致植株产量和品质下降。科研工作者研究了亚高温强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及其自我保护机制,培 养 5 天后的相关指标数据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温度/光照强度/(pmol m-2 s-1)净 光 合 速 率/气孔导度/(mmol m _2 s-1)胞 间C O 2 浓度/ppmR 酶活性/U mL-对照组2550012.1114.2308189亚高温强光3510001.831.244861注:气孔导度与气孔开放程度正相关(1)R 酶是一种催化CO2固定的酶,在其催化下,C02与 反应,产物被还原生成糖类,此过程发生在。由表中数据可以推知,与对照组相比,亚高温强光条件下番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2)PS II是位于叶绿体中 的一种光合作用单位,主要由光合色素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D1蛋白在光能过剩时易失活,使光反应速率下降。R 酶 活 性 下 降 将 (填“促进”或 抑制”)D1蛋白的失活。(3)与亚高温强光处理相比,亚高温强光下同时施加适量硫酸链霉素(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的植株5天后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据此推测植株通过 缓解亚高温强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4)仅从影响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素角度分析,欲提高番茄在高温和强光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请提出一条措施 o【答案】(1).C 5(五碳化合物).叶绿体基质.R 酶活性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温度升高,与呼吸作用有关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升高(2).类囊体薄膜.促进(3)促进合成D1蛋白(4)改造R 酶基因,提高R 前活性;转入编码D1蛋白的基因,提高亚高温强光条件下D1蛋白表达量【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过程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薄膜,包括水的光解生成还原氢和氧气,以及ATP、NADPH的合成;暗反应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2、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 酶活性都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小 问 1 详解】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在 R 酶的作用下,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接受ATP和 NADPH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 酶活性都下降,由此可知,R 酶活性降低,导致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温度升高,与呼吸作用有关酶活性增强,呼吸作用速率升高。【小问2 详解】光合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PSH主要由光合色素和蛋白质构成,故PSH位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R 酶活性下降,三碳化合物生成速率下降,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的ATP和 NADPH的剩余量增加,光能中用于生成ATP和 NADPH的比例减少,从而导致光能过剩,会促进D1蛋白的失活、【小问3 详解】亚高温强光下同时施加适量硫酸链霉素(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的植株净光合速率下降更明显,说明亚高温高光对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的抑制是因为抑制了 D1蛋白的合成,所以推测植株通过合成新的D1蛋白缓解亚高温高光对光合作用的抑制。【小问4 详解】由(2)(3)分析可知,通过提高R 酶活性、提 高 D1蛋白表达量能提高植株在高温和强光双重胁迫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因此可以设计改造R 酶基因,提高R 酶活性;转入编码D1蛋白的基因,提高亚高温强光条件下D1蛋白表达量。2 0.果蝇的棒眼(B)对 圆 眼(b)为显性、红 眼(R)对 杏 红 眼(r)为显性,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X 染色体上。欲检测某接受大剂量射线照射的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X 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基因突变(不考虑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X 染色体上的基因B/b、R/r发生突变),技术路线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辐射诱发中未知基因突变R-Xx野生型B rj -F2注:不考虑图中染色体间的交叉互换和已知性状相关基因的突变(1)如果不考虑突变,F2表型及比例为。(2)雄果蝇产生的精子经辐射诱发处理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了突变:若F2中突变后基因所控制的新性状只有 性果蝇表现,说明基因发生了隐性突变;若B 中,说明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若 X 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的是隐性致死突变(胚胎致死),请 用 B 果蝇为材料,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该隐性致死突变是完全致死突变,还是不完全致死突变。(要求: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结果)。实验方案:。预期结果及其对应结论:若,则隐性致死突变是完全致死突变;若,则隐性致死突变是不B rB r完全致死突变。【答案】(1)棒眼红眼雌性:棒眼杏红眼雌性:棒眼杏红眼雄性:圆眼红眼雄性=1:1:I:1(2).雄 .(雌果蝇中)出现新性状(B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中新性状在雌雄果蛆中比例均 为1/2).取多只R雌雄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观察并记录每对雌雄果蝇产生的子代中性别比例 大多数杂交子代中性别比例为1 :1;少数杂交子代中雌性:雄性=2:1 .大多数杂交子代中性别比例为1 :1;少数杂交子代中雄性所占比值范围是1/31/2【解析】【分析】果蝇的棒眼对圆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B、b控制,红眼对杏红眼为显性,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表现连锁,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小 问1详解】由图可知,亲本雄果蝇为圆眼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 bR Y,亲本雌果蝇为棒眼杏红眼,基因型为XBrXBr.杂交的F l的基因型为XBrXbR.XBrY,F,自由交配得到的F2基因型及比例为XBrXB;xBrxbR.XBrY:XbRY=l:1:1:1,此表型及比例为棒眼杏红眼雌性:棒眼红眼雌性:棒眼杏红眼雄性:圆眼红眼雄性=1:1:1:1。【小问2详解】不考虑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和X染色体上的基因B/b、R/r发生突变,假设辐射诱发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知基因突变是隐性突变,用T-t表示,亲本果蝇中XTXTxXY,B果蝇的基因型为XTX,XTY,F i果蝇雌雄果蝇交配的到F 2,基因型为XTXT,X D C,XTY,X,Y。可知,F2中突变后基因所控制的新性状只有雄性果蝇表现。若基因发生了显性突变,即tT,亲本果蝇中XtXxXTY,B果蝇的基因型为XTX,,X Y,Fi雌雄果蝇交配的到F2,基因型为XTX,XXl*Bg.goooooo1864o2.O(4)研究者利用(3)分别处理过的20只和60只跳甲组的装置,移除所有跳甲,将 10只跳甲幼虫转移到乌柏根部土壤中,测定其存活率,预测两组跳甲幼虫存活率高的是 (填“2 0”或“6 0”)只组,原因是 o【答案】(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利用(或用于生长、发育、繁殖)(2)生态位(3)昆虫成虫的种类和数量(4).2 0 .当跳甲成虫数量较少时,取食叶片会诱导乌柏根部淀粉含量增加,营养物质含量增多,同时降低根部单宁的含量,使植物对昆虫防御减弱,从而提高跳甲幼虫的存活率【解析】【分析】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另一部分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构成植物体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一部分随着残枝败叶等被分解者分解而释放出来;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