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
-
资源ID:93977513
资源大小:286.85KB
全文页数: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3金币
快捷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扫一扫登录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案设计_中学教育-中学学案.pdf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和内容。2、感悟辛弃疾词的豪放风格,体会诗人的情感。3、学习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2、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重点:1、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 整体感知,体会情感 感受形象,咀嚼涵咏 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二、作者简介,知人论世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他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因受到歧视而不被重用。所以,其词多数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与苏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听老师读、抽读(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意思)四、体会感情,感受形象,师:读过辛弃疾的这首词,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一些东西,那么能不能告诉老师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呢?(一)分析词的上片 1、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什么景色?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2、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样的心绪呢?教师提示:请大家抓住关键词 (学生讨论完成)(1)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笔力遒劲。(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心情。师: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清和冷寂。3、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以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南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自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挤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在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酸楚可想而知了 4、词人除了写景,还写到了自己的行为,你能找出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吗?那么它们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呢?请大家谈谈你们的理解。(学生讨论完成)(1)看、拍、会、登(板书)(2)“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以物比人,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栏杆拍遍”是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泄的意思,用在这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无人会、登临意”感叹自己空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己。他太希望有人来帮助他解除心头的郁结,然而又有谁能来给与他慰藉呢?5、全体女生朗读 师:女生读的如此有气势,男同学想不想和她们比比?那就请男同学激情饱满的朗读下片。(二)分析词的下片 、全体男生朗读 师: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 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板书)、词人对这些人和各持什么态度?既不愿学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愿学求田问舍的许汜。而赞赏刘备的包裹才气,表明自己志在为国为民。3、请大家思考作者写这些人物以及有关的事有什么用意吗?心志的表白并不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倒增加了一份的凄苦。于是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1)用“尽西风,季鹰归未?”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重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表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3)“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4、这种借古人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写法我们称之为什么呢?用典 师:就本词来看,词人用典意在对比,前两个是反例,后两个是正例,正反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荣辱观、价值观。可见,辛弃疾可谓是用典高手。5、你如何理解词的最后一句呢?“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倩”是请求。“红巾翠袖”是少女的装束,这里就是少女的代名词。在宋代,一般游宴娱乐的场合,都有歌妓在旁唱歌侑酒。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已,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英雄无泪,只因未到伤心处,辛弃疾却黯然流泪,那是因为他的心在滴血呀!六、小结 这首词立意辽远、意境开阔,它仿佛令我们拔地凌空、极目游骋。仰则天高,俯则水远。天高水远,无边无垠。它是辛词名作之一,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七、板书:上片:江月 山景落日 断鸿 动作:看、拍、会、登 下片:张翰 乐于归隐 许汜 谋取私利、刘备 雄才大略 桓温 叹时光流逝 词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重点体会词人情感并感受其形象教学方法倾情诵读整体感知体会情感感受形象咀嚼涵咏品味语言的方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今简介知人论世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因生长于金人占领区自幼就决心为民族复仇雪耻收复失地因此一生都在进行抗金御敌统一中原的奋斗自符离之战失败后南宋王朝一战丧胆甘心纳贡求合身为轼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合称苏辛三倾情诵读整体感知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