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高考复习专练07 高分突破50题-2020年高考生物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解析版).pdf
专练0 7 高分突破50题一、分子与细胞(9 题)1 .小 麦种子萌发时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光。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下列现象一定会发生的是()A.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B.DNA复制,淀粉前合成C.ADP转化成ATP,C3被 H 还原 D.有氧呼吸增强,有机物总能量增加【答案】B【解析】【分析】小麦种子的萌发需要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同时在没有叶片长出的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详解】A、小麦种子萌发时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是一定会发生,A 错误:B、种子萌发时胚芽胚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会进行复制,小麦种子富含淀粉,萌发时会合成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B 正确;C、种子萌发时能进行呼吸作用,ADP可以转化成A T P,但不需要光,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不进行C3的还原,C 错误;D、种子萌发有氧呼增强,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热能,有机物中总能量减少,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重点是考生要能够分析清楚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易错点是对有机物的总量和种类进行区分,在没有光合作用的条件下,有机物总量降低,而种类增加。2.(2020浙江省高三月考)下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的能量变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能 人n乙物质A.此反应为吸能反应B.曲线I表示无酶参与时的反应C.E?代表有酶催化时所降低的活化能D.其他条件相同E4越大,则酶的催化效率越高【答案】C【解析】【分析】酶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以保证细胞内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进行,酶降低的活化能(EQ=没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i)-有酶催化时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E2)。曲线I是没有酶催化条件卜的能量变化,曲线II是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详解】A、反应产物的能量值比反应物的高,因此该反应为吸能反应,A正确;B、曲线I是没有醐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B正确;C、能降低的活化能为日,C错误;D、酶降低的活化能已越大,酶的催化效率越高,D正确。故选C。3.如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c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答案】C【解析】a点时光照强度为0,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A正确;b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释放量为0,表明叶绿体产生的氧气刚好利用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温度从25提高到30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图中a 点代表呼吸速率,现呼吸速率加快,故 a 点上移;由于光合速率减慢,呼吸速率加快,因此b 点右移;d 点表示最大光合速率,现光合速率减慢,故 d 点上移,C 错误;b 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当植物缺M g时,光合速率降低,只有增大光照强度才能提高光合速率,才能等于呼吸速率,即植物缺M g时,b 点将向右移动,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中所给条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25C和 30”,因此由25升到30的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均改变,再由此判断三点移动方向。4.(2020江苏省高三月考)下图为某细胞内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过程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并消耗能量B.该细胞为胰岛B 细胞,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D.与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细胞,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经加工形成胰岛素过程,表示胰岛素的分泌过程,据此分析。【详解】A、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的过程,需要载体的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该细胞能合成胰岛素,故为胰岛B 细胞,过程为胰岛素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 正确;C、引起胰岛素分泌的信号分子有神经递质、血糖浓度升高、胰高血糖素,C 正确;D、过程表示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然后经过加工形成胰岛素的过程,与过程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无膜结构,D 错误。故选D。5.(2020.北京高三一模)人体肌肉由快缩肌纤维(细胞)和慢缩肌纤维(细胞)组成。在电镜下观察,前者几乎没有线粒体存在,后者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对不同运动项目的机体总需氧量、实际摄入氧量和血液中乳酸增加量进行测定,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运动项目总需氧量(升)实际摄入氧量(升)血液乳酸增加量马拉松跑600589略有增加400米跑162显著增加A.马拉松跑主要依赖快缩肌纤维,400米跑主要依赖慢缩肌纤维B.快缩肌纤维供能过程产生过多C O 2,导致400米跑的人呼吸加速C.长期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骨骼肌中慢缩肌纤维比例D.快缩肌纤维会产生乳酸,慢缩肌纤维不会产生乳酸【答案】C【解析】A、马拉松跑主要依赖慢缩肌纤维,400米跑属于剧烈运动,快缩肌纤维也参与供能,但慢缩肌纤维线粒体多,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多,仍然是依赖慢缩肌纤维供能多,A 错误;B、快缩肌纤维几乎没有线粒体存在,进行无氧呼吸供能过程产生过多乳酸,人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B 错误;C、慢缩肌纤维含有大量的线粒体,长期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提高骨骼肌中慢缩肌纤维比例,C 正确;D、快缩肌纤维会产生乳酸,慢缩肌纤维在细胞质基质中也会产生乳酸,D 错误。故选C。6.(2020山东省高三开学考试)细胞要经历产生、生长、成熟、增殖、衰老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大肠杆菌分裂过程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属于无丝分裂B.衰老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呼吸速率减慢C.细胞凋亡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有重要意义D.细胞分化不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能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答案】A【解析】【分析】I.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详解】A、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A错误;B、衰老细胞多种酶活性降低,呼吸速率减慢,B正确:C、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但遗传物质不变,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理功能的效率,D正确。故选A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细胞衰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及实质;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概念,明确细胞凋亡是山基因决定的,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某种植物的茎叶均为紫色,为探究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兴趣小组甲用纸层析法进行色素的分离、鉴定。色素分离的原理是。若出现_ _ _ _ _ _ _ _ _ _色的色素带,说明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2)兴趣小组乙先将同一生长状况的本品种植株均分为两组,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只缺镁的培养液中,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两周后,再将两种条件下的植株分别移入两个密闭玻璃容器内,置于室外(晴天)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密闭容器中一天的C 0 2 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_组是在缺镁条件下培养的植株,判断的依据是.对于这两组植株来说,BB B 2 两 个 点 对 应 的 光 照 强 度 又 称 为。在这一天内,B i 对 应 的 时 刻 (填“等于”“早于”或“晚于”)B 2 对应的时刻,原因是【答案】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蓝绿色和黄绿 I I 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n 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 光补偿点 晚于 随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I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化能力远大于n 组【解析】【分析】色素提取的原理: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分离的原理: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1、H两组的转折点A i、B i、A 2、B 2 均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为光补偿点。【详解】(1)分离色素的原理是: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扩散的速度慢。叶绿素a 是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2)缺镁条件下的光合速率相对低于完全培养液中的植物,由图可知,光照较强的时间段内,n组的光合速率明显小于I组的光合速率,故判断II组是缺镁条件下的。曲线图中B l、B 2 时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的光照强度表示光补偿点。随时间推移光照强度逐渐减弱,I组含有较多的叶绿素,对光的吸收转化能力远大于II组,故 B l 对应的时刻晚于B 2 对应的时刻。【点睛】密闭容器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表示只有呼吸作用或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表示8.(2 0 2 0 河北省高三期末)为研究植物对高温的耐受性,研究人员将某植物的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植株从2 5 的环境移入4 5 环境中培养,测得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理指标数值处理组光合速率相对值光能捕获率相对值气孔导度相对值对照组1 0 0%1 0 0%1 0 0%甲1 1 9%1 1 8%1 0 0%乙8 7%7 6%4 8%丙8 4%6 1%5 5%(注:气孔导度即气孔的开放程度)(1)从代谢的角度分析,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该植物三个品系的植株中,适合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的是 品系植株。(2)与对照组相比,乙品系植株叶肉细胞中Q 的消耗速率(填“较高”或“较低”),原因是(3)在 4 5 环境中,甲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_ _ _ _ _ _ _ _(填“光反应”或“暗反应”)的影响;与乙品系植株相比,丙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更低,主要受(填“光反应”或“暗反应”)的 影 响 做 出 该 判 断 的 依 据 是。【答案】酶活性 甲 较低 温度升高后,植株的光能捕获率下降,光反应产生的 H 和 A T P减少 光反应 光反应 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明显低于乙品系植株的【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场所位于类囊体膜,暗反应的场所在叶绿体基质。光反应的发生需要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酶参与。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 和 A T P。【详解】(1)光合作用是酶促反应,从代谢的角度分析,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植物的光合速率。甲、乙、丙三个品系的植株从2 5 的环境移入4 5 环境中培养,甲的光合速率相对值最高,因此适合在高温环境中生长的是甲品系植株。(2)从表格中可以看到,与对照组相比,乙品系植株光能捕获率下降,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 H和 A T P 减少,因此叶肉细胞中C 3 的消耗速率较低。(3)在 4 5 环境中,甲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相对值最高,说明光合速率的变化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与乙品系植株相比,丙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更低,丙品系植株的光能捕获率明显低于乙品系植株,因此丙品系的光合速率主要受光反应的影响。【点睛】熟记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本题的基础,而学会处理表格及相应的文字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9.(2 0 2 0.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期末)油菜果实发育所需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果皮的光合作用。图甲表示在适宜条件下油菜果实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变化。图甲 图乙(1)分析可知,第 2 4 天 的 果 实 总 光 合 速 率(填“大于”或“小于”)第 1 2 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假设每天的光照时长均为1 2 小时,一天内,呼吸速率基本恒定,据图分析,第_ 天的有机物日积累量最多.第4 8 天,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呼吸速率也下降,结合图甲和图乙,推测可能是由于变色导致,可用 实验证实自己的推测,预测结果可能为。(2)图乙表示油菜种子中储存有机物含量的变化,第 3 6 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可用染液检测;据图分析,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有机物由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转化而来。【答案】小于 3 6 果皮 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第三、四条带缺乏 苏丹H I(或苏丹I V)可溶性糖和淀粉【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实验的自变量是开花后的天数,因变量是果实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两者之和等于总光合速率;随着天数的增加,果实的净光合速率先小幅度的增加和降低,后急速下降,而呼吸速率一直在降低。图乙中,随着天数的增加,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小,而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合图甲数据分析,第 2 4 天的呼吸速率比第1 2 天的低得多,而两者的净光合速率相差不大,说明第2 4 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小于第1 2天的果实总光合速率;据图分析,第 3 6 天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即一天中有机物积累量最多;第 4 8 天,光合速率显著降低,呼吸速率也下降,结合图甲和图乙,推测可能是由于果皮变色所致,可用提取并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实验证实该推测,结果应该是从上到下的第三、四条带缺乏,即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缺乏。(2)据图分析,第 3 6 天,种子内含量最高的有机物是脂肪,可以用苏丹I H (或苏丹I V)进行鉴定;图中显示,随着天数的增加,脂肪的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逐渐减小,而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脂肪应该是由可溶性糖和淀粉转化而来。【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其关系,明确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能够根据图形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能够根据柱状图和曲线图分析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以及各种物质随天数的变化情况。二、遗传与进化(8 题)1 0.(2 0 1 9河南省南阳中学高三月考)一变异雄果蝇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如果不再发生染色体丢失,则对其精原细胞分裂所作的推断,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2 5%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B.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 0 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 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 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雄果蝇体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据此分析。【详解】A、该细胞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产生的子细胞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会形成一个正常和一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故正常染色体数的精子应有50%,A错误;B、如果是有丝分裂,由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使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所形成的子细胞都和母细胞一样,都是异常的,B 错误;C、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10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异常的,C 错误;D、据 A 选项可知,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50%的细胞染色体数是正常的,D 正确。1 1.苯丙酮尿症(PKU)是人体内缺少苯丙氨酸羟化酶(酶)导致的苯丙酮酸积累,进而对婴儿神经系统发育造成影响而出现智力低下。某人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为1/100,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是PKU的发病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正常基因A 笨丙须附GTC _C A G 一 谷 氨 飒 基内氨酸9 G .)解-GTG _CAC异常基因aCAO 一组氨酸-酪氨酸苯丙雨酸(无活性的酶)A.PKU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这种不利突变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父母正常而子代患PKU是两亲代致病基因发生基因重组的结果C.PKU婴儿时期禁食含苯丙氨酸的食物可保证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D.基因型A a的个体与人群中某正常人结婚的子代正常概率为201/202【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正常基因A 能控制能合成,而酶能将苯丙氨酸转变为酪氨酸;异常基因a 不能控制前的合成,导致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患PKU。【详解】A、PKU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B、PKU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单基因遗传病,因此其形成的原因是基因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B 错误;C、苯丙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是身体和智力正常发育必需的,且人体不能合成,必需从食物中获取,C 错误;D、已知a 的基因频率为1/100,则 A 的基因频率为99/100,在正常人中杂合子A a的概率=2Aa+(AA+2Aa)=2/101,因此基因型A a的个体与人群中某正常人结婚的子代正常概率=1-2/101x1/4=201/202,D 正确。故选D。12.一只纯合朱红眼雌果蝇与干只纯合玉色眼雄果蝇杂交,F I 中雌果蝇均表现为野生型,雄果蝇均表现为朱红眼。将 F 1中的雌、雄果绳杂交得到F 2,表现型结果如下:(控制果蝇眼色的相关基因如果是一对用A/a表示,如果是两对用A/a、B/b 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1代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1:1:1:1 的四种配子B.F1代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F 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AbxAb雌果蝇雄果蝇野生型250朱红眼250朱红眼200野生型50玉色眼200白眼50C.若 F 2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它的异常是因为F 1 代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造成的D.若按F1产生雌配子的比例产生F 2的雌蝇,则 F 2代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是7/10【答案】D【解析】【分析】纯合早朱红眼X 白 玉色眼一F1:?野生眼、8 朱红眼,由此可见,后代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F1:辛野生眼X。朱红眼一卒:250野生型、250朱红眼,8:200朱红眼、200玉色眼、50野生眼、5 0 白色眼,雌雄性状有差异,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最可能为X 染色体上;F1:辛野生眼X&朱红眼后代中,雄性后代分离比为:200:200:50:50即 4:4:1:1,该性状最可能有由两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详解】A、由于雄性后代分离比为:200:200:50:50 即 4:4:1:1,因此F1中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比例为4:4:1:1 的四种配子,A 错误;B、F1:早野生眼X 白朱红眼后代中,雄性后代分离比为:200:200:50:50即 4:4:1:1,该性状最可能有由两对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交叉互换;并且根据雄性后代4:4:1:1,可以预测F1产生的配子比例为:4XaB:4XAb:1XAB:IXab;该过程用基因型表示如下:P:XAbXAb朱红眼XXaBY玉色眼f XaBXAb野生眼、XAbY朱价:眼;F l:XaBXAb里于生眼X Q XAbY朱红眼f 宇:250 野生型 XABXAb,XAbXaB、250 朱红眼 XAbXAb,XAbXab,&:200 朱红眼 XAbY、2 0 0 玉色眼X a B Y、5 0 野生眼X A B Y、5 0 白色眼X a b Y,因此F l 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A bX a B,F 2代朱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 A b X A b、X A bX a b,B错误;C、若 F 2 中出现一只白眼雌果蝇(X a bX a b),雌雄配子均异常,因此它的异常是因为F 1 代中雄果蝇产生配子时发生基因突变且雌配子发生交叉互换导致的,C错误;D、F 2 代雌果蝇(4/1 0 X A bX a B.1/lO X A B X A b,4/1 0 X A bX A b.1/lO X A bX a b)与白眼雄果蝇(X a bY)随机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突变)子代雌果蝇中出现朱红眼的概率=4/1 0 X l/2+l/1 0 X1/2+4/1 0+1/1 0 X 1/2=7/1 0,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 3.(2 0 2 0.广东省高三月考)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下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1 3为纯合子,1 1、I I 6和 H-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 例O患朝男女O 正常男女无法确定是否为亲生子女A.此遗传病不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要在该地区人群中随机调查C.1 1 -9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不含有致病基因的几率是5/1 1D.通过比较H 1 1 0 与 I 2或 I 3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答案】C【解析】【分析】1、该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的发病率为1%,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在该地区中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1 0%,正常基因的基因频率为9 0%。2、分析系谱图:3是患者,且是纯合子,其后代中都应该含有致病基因,后代应为为杂合子,杂合子表现正常,因此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于1 是患病女性,其儿子6表现正常,因此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人体中线粒体DNA几乎都来自母亲。【详解】A、由题干和题图信息该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调查此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C、假设该病的致病基因用b表示,I I-9 的基因型为B b,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的基因型为BB或 B b,B b 的概率是(2 x l 0%x 9 0%):(2 x 1 0%x 9 0%+9 0%x 9 0%)=2/1 1,B B=l-2/l 1=9/1 1,因此后代所生男孩不含有该致病基因的几率是B B=2/l l x l/4+9/l l x l/2=5/l l,C 正确;D、1-2是男性,是I H-1 0 的爷爷,而一个人的线粒体D NA主要来自于母亲,故不能比较H I-1 0与 一2的线粒体D NA序列来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D 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特点,能根据题图和题文信息准确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并能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 4.某雌雄异株的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现用X射线处理某易感型雌株,使该易感型雌株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成为异常染色体,变为抗病型,让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杂交,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易感是显性性状,抗病是隐性性状B.控制易感和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卵细胞不能参与受精D.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存活【答案】C【解析】【分析】由于该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诱变处理后,使得不抗病的植株染色体缺失后,变为抗病植株,让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杂交,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由此可退出抗病植株为隐性,且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染色体缺失导致个体性状的改变,因此缺失的是显性基因,才使得隐性基因得以表达,因此易感是显性性状,抗病是隐性性状,A正确;B、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性别比列不一致,因此控制易感和抗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C、设易感基因为A基因,抗病基因为a 基因,则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的基因型为X a X-和 XAY,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 A X a:X A X -:X a Y:X-Y-=l:I:1:I,由题可知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I,因此含有异常染色体的卵细胞能参与受精,C 错误;D、设易感基因为A 基因,抗病基因为a 基因,则该抗病型雌株和野生易感型雄株的基因型为XaX-和 X A Y,杂交后代基因型为XAXa:XA X-:XaY:X-Y-=l:1:1:I,由题可知杂交后代易感型雌株:抗病型雄株=2:1,则 X-Y 的个体致死,即含有异常染色体的雄性个体不能存活,D 正确。故选Co【点睛】该题目主要考查染色体和基因的位置关系,难度一般。1 5.蚕豆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其表现为红细胞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使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下降。回答下列问题:5 6 7 8 9 10?图1某家族遗传系谱图1-1 1-2 1-3 1-4 H-7GAGBg电泳条带图2该家族部分成员基因的电泳图谱(1)图 1是某蚕豆病患者家族的遗传系谱图(阴影代表患者个体),据 图 1初步判断此病遗传方式为O(2)随后研究表明,控制合成G-6-PD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 B 两种形式;突变基因g 不能控制合成G-6-PD,对该家族部分个体进行基因检测的结果如图2 所示。人类基因组中GA、GB、g 互为_ _ _ _ _ _ _ _ _ 基因。带有突变基因的个体平时不发病,但在食用新鲜蚕豆后1-2天内会出现溶血症状,说明带有突变基因个体的发病是_ _ _ _ _ _ _ _共同作用的结果。H-7个 体 的 基 因 型 为,其发病是因为_ _ _ _ _ _ _ _ 基因未正常表达。II-7与 II-8婚配所生子女有g 基因的概率为。【答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等位 基因与环境 X;Bxg XGB 50%【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系谱图中1-1、I-2 均无病,而生出女儿II-7 有病,推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且致病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匕 电泳图显示,1 -K 1-2 基因型不同,1-3.1-4 的基因型也不同,说明该致病基因不在常染色体上;且题干中也说明了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则图中1-1 基因型为X G BY,-2、I-3 的基因型都为X G A xg,1-4 基因型为X G A Y,I I-7 基因型为X G Bxg。【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正常的双亲生出了有病的女儿,说明该病应该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控制合成G-6-P D 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人的基因组中存在GA、GB 两种形式,而突变基因g不能控制合成G-6-P D ,说明GA、G B、g是与控制合成G 6PD相关的位于X 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三个等位基因;由题中描述可知,带有致病基因的个体发病是在食用了新鲜蚕豆后,否则并不会发病,因此说明发病是由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以上分析已知,I I-7 的基因型为X G BX。题中已知X G B、XGA基因均可控制G-6-P D 的合成,只有X g 不能控制G-6-P D 的合成。因此可推知,0-7 发病是因为X G B没有正常表达;1-3 的基因型为 X G A X g,I -4 基因型为XG AY,则 I I -8 基因型为XG AY,其与H -7 婚配,产生的后代含有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2。【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遗传系谱图中遗传方式的判断,能够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该病发病的方式,并结合电泳图确定表现型还要受环境影响,进而确定图中各个个体的基因型并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概率计算。1 6.(2 0 2 0 山东省高三月考)玉米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TP、异常染色体 k,正常染色体 I I IB-图二植 株A的9号姿色体示意图 植 株B的9号枭色体示意图(1)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 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植株A的 变 异 类 型 属 于 染 色 体 结 构 变 异 中 的。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B。如果B 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B 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 未分离。植株B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 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 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2)已知玉米的黄粒对紫粒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选择纯种紫粒抗病与黄粒不抗病植株为亲本杂交得到B。B 自交及测交结果如下表:表现型杂交方式黄粒抗病紫粒抗病黄粒不抗病紫粒不抗病自交(后代)8 9 83 0 51 3 86 5测交(后代)2 1 02 0 71 3 91 3 1上述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该 定 律 的 实 质 是。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 的结果。分析以上数据可知,表现型为 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答案】缺失 黄 色:白色=1 :1 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4 基因分离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重组 不抗病【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9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以植株A (T t)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t t)为母本杂交产生的R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含有T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所以黄色籽粒植株B (T t t)中有一个t 来自母本,还有T和 t 都来自父本,由此可见,该植株出现的原因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让植株A进行自交产生B,由于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即T t 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中只有t 能参与受精作用,雌配子的类型和比例为T:t=l:1,所以B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T t):白 色(t t)=1: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了 T t的花粉,与含t 的卵细胞结合发育形成了 T t t 的个体.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 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 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所以可产生的配子有T、T t、t t、t 四种,比例为1:2:1:2,其中T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2)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得到的子二代中黄粒:紫粒幻:1,子一代测交得到的子二代中黄粒:紫粒引:1,说明玉米子粒颜色的遗传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所以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控制黄粒与紫粒、抗病与不抗病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黄粒抗病、紫粒不抗病植株的形成是基因重组的结果。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表现型为不抗病的植株明显偏离正常值,最可能的原因是害虫的取食使不抗病个体的后代数较少。【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及应用、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信息“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结合题图答题。17.(2 0 2 0.广东省高三月考)果蝇是科研人员经常利用的遗传实验材料,其灰身和黑身、刚毛和截毛各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A、a 和 D、d 控制。某科研小组用一对灰身刚毛果蝇进行了多次杂交实验,B 的雄性表现型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3:1:1,雌性个体表现为灰身刚毛:灰身截毛:黑身刚毛:黑身截毛=3:0:1:0o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 蝇 控 制 灰 身 和 黑 身 的 等 位 基 因 位 于 (填“常”或 X”)染色体上。(2)我果蝇中,截 毛 基 因 的 基 因 频 率 为 (用分数表示)。(3)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红 眼(R)对 白 眼(r)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D;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RXD与白眼雄果蝇(X、)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实验现象与结论:若子代果蝇出现_ _ _ _ _ _ _ _ _ _ _ _,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若子代果蝇出现,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若子代果蝇出现,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答案】常 1/3 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和统计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 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亲本均为灰身刚毛,后代出现了性状性状分离,说明灰身对黑身为显性,刚毛对截毛为显性。后代雌性中没有截毛,因此果蝇控制刚毛和截毛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后代雌雄中灰身:黑身比例均为3:1,因此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因此亲本的基因型为 A a XDXd 和 A a XDYo【详解】(1)由于后代雌、雄个体中都有灰身和黑身,由此可见该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所以果蝇控制灰身和黑身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A a X Dx d和A a X DY,如果只考虑刚毛和截毛这一对相对姓状,后代的基因型为XDX XDX XDY,X d Y,且4种基因型所占比例相等,则截毛基因X4 1基因频率为(1+1)/(I x 2+l x 2+l+l)=1/3。(3)由于纯合红眼雌果蝇(XRXD与白眼雄果蝇(X,)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所以要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需要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的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情况。如果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遗传变异,则子代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如果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则子代果蝇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1:1;如果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XX c),则子代X,Y致死,子代红眼雌果蝇:白眼雄果蝇=2:1。【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以及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内环境与生命活动的调节(9题)1 8.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发生的是()A.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C.某种激素与受体特异性结合D.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详解】A、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A 错误;B、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小分子多肽发生在胃部,不属于内环境,B 错误;C、性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D、抗提主要分布在血浆中,抗原和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进行,D 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和稳态的知识,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和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能在内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血浆pH 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的识别及结合;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组织胺使毛细血管扩张。19.下列关于人体体液的叙述,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