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宁夏吴忠市同心五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附答案详解).pdf
2022年宁夏吴忠市同心五中中考物理一模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1.金艳同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A.某中学生的体重约500N B.哈尔滨市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6冤C.某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2m/sD.某中学生身高约170cm2.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B.C.水中手指变粗金环日食石门大桥在嘉陵江面的倒影D.地面上树的影子3.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A.熔化 B.汽化 C.液化 D.升华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宇航员从地球登上月球,其质量变小B.一杯水结成冰后,其质量不变C.玻璃杯打碎后,其质量不变D.1 kg的铁与1kg的棉花质量一样大5.如图四幅图呈现的实验现象中,反映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A.B.闭合开关,必 向右动N触接时,小磁针偏转C.ab向右运动,电表偏转D.L J闭合开关,钉子吸大头针6.留心周围的生活情景,你会时刻从中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无穷魅力.请判断如图所示四个情景中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N 即使没有摩擦我们也能握住手中的笔B.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行驶中人的惯性瀑布的水流卜落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第2页,共18页7.一只底面积为S的箱子,放在面积为2s的水平桌面的中央时,箱子对桌面的压强为P:当放在面积为?的水平凳面时(凳面被箱子全部盖住),箱子对凳面的压强是()A.0.5P B.P C.2P D.4P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7 小题,共 20.0分)8.如图,鱼缸中小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体积逐渐变大,则气泡所受压强和浮力的变化情况是4 压强变小,浮力变小8.压强变小,浮力变大C.压强变大,浮力不变D 压强不变,浮力不变理由:_ _ _ _ _ _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磁铁,Ab端是N极,磁性减弱B.a端是S极,磁性增强Cb端是S极,磁性减弱D a端是N极,磁性增强。平町 上理由:_ _ _ _ _ _10.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通 过 镜 头 所 成 的 像 是(选 填”实像”或“虚像”)。11.如图所示的游戏中,球被传出主要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中间同学在向上跃起的过程中,其质量_ _ _ _ _ _、重力势能(均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o12.检查视力时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相距5伍。某同学在学校医务室检查视力,由于空间有限,用如图方式检查,她 应 距 平 面 镜 771。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选 填“实”或“虚”)像。13.我国第五代隐形战机-歼20已研制并试飞成功,速度可达声速的2.35倍。飞行时,以 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机翼的横截面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形状,是利用了在气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 的原理,从而使机翼的上下表面产生差,为飞机提供升力。机翼模型14.“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 的 目 的 是 为 了 改 变 声 音 的;琴声是由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 _ _ _ _ 减弱噪声。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 小题,共 11.0分)第4页,共18页15.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浮力问题的装置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面的问题。nBi一精护(1)4、B两图中,B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4、8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之差等于.(2)比较B、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有关。(3)C、。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跟液体.有 关。(4)比较图可说明物体浸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16.各种复合材料由于密度小、强度大,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等制造业。小明测量一块实心复合材料的密度。(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度刻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则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选 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入最小的祛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则 应 该(选 填 选 项 前 的 字 母)。A.向右调平衡螺母B.向右盘中加祛码C.向右移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盘中所加跌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所测物块的质量为-g。(3)因复合材料的密度小于水,小明在该物块下方悬挂了一铁块,按照如图丙所示顺序,测出了该物块的体积,则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g/cm(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明在测体积时的操作顺序会引起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选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5)请你写出这类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制造的优点:,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1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2)小芳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实验中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 将 光 屏 向(上”或“下”)调整。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她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3)把烛焰放在距此凸透镜60on处时如图丙所示,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选“放大”、“缩小”或“等大”);(选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4)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透镜(选 填“远离”或“靠近”),光 屏 上 的 像(选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在实验中小芳将一块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此时(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 比 原 来 变 (选 填 亮”或“暗”)了。五、综 合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8.小华感冒咳嗽,妈妈给她买了“双黄连口服液”。粗心的小华将口服液盒内特制吸管弄丢了,只好拿来一根饮料吸管插入瓶中,结果她费了很大的劲才把药液“吸”上来。为什么两种吸管“吸”药的效果不同呢?善于观察的她发现,这两种吸管的形状有相同之处:都是一端平口,另一端成较尖锐的斜切口(如图1);也有不同之处:饮料吸管外壁光滑,口服液吸管外壁有棱,两种吸管的截面形状如图2所示。第6页,共18页(1)你认为,应 该 用(选 填“平口”、“尖口”)端插入瓶内,因为(2)药液吸管的外壁是有棱角的,插入药瓶后,有利于 进入,药液在的作用下被压入口中。(3)若用药液吸管吸,当药液逐渐减少时,瓶内气压_ _ _ _ _ _。药液对瓶底的压强,吸 管 在 药 液 中 受 到 的 浮 力。(选填“变大”“变小”“不变”)1 9.如图是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某品牌纯电动公交车,其质量为1.2 x 1 0 g。静止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4 0 0 0 c m 2。它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1 0 0 s,行驶路程是1.2k m,所受阻力为车重的0.0 2倍。(g取1 0 N g)(1)作出该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3)计算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公交车起步时,乘客会听到“车辆起步,抓好扶手”的温馨提示语。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力、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 0 k g,因此重力G =mg=50kg x 10N/kg=500N,该选项说法符合实际,不合题意;B、哈尔滨市6月份的平均气温约26。&该选项说法不符合实际,符合题意;C、中学生步行速度约1.27R/S,该选项说法符合实际,不合题意;D、某中学生身高约170cm,该选项说法符合实际,不合题意.故选8.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2.【答案】C【解析】解:力、盛水的玻璃杯就是一个放大镜,且手指在其焦点之内,成放大正立的虚像,这主要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8、金环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C、石门大桥在嘉陵江面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原理。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遇到不透明的树干或树叶时,便在物体后形成树荫;不符合题意。故 选:Co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现象,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知道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要浅、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都是光的折射。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包括: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等;光遇到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钢笔错位、筷子变折、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属于第8页,共18页光的折射现象。3.【答案】C【解析】解:露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清晨温度比较低)形成的,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故 选C.分析物态变化首先要知道物态变化的定义,然后看物体由什么状态变为了什么状态,从而得出结论.本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物态变化是中考必考的一个知识点,需要掌握.4.【答案】A【解析】解:4、宇航员从地球登上月球,其位置改变,质量不变,故4错误;8、一杯水结成冰后,其状态改变了,但它所含水的多少没变,即质量没变,故B正确;C、玻璃杯打碎后形状发生了变化,但所含玻璃的多少没变,即质量没变,故 故C正确;D、1kg铁与1kg棉花的质量都是1 k g,所以质量一样大,故。正确。故选: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质量,且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物体的质量是由这个物体决定的,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5.【答案】B【解析】解: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4、该实验装置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故A不符合题意;8、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处于磁场中的金属棒会受力运动,即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故是电动机的原理。故8符合题意;C、该装置中的金属棒在磁场中运动时,电流表会发生偏转,即能产生电流,即是发电机的原理实验。故C不符合题意;。、该装置是电磁铁,是电流的磁效应。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涉及的实验内容较多,解题时首先要弄清四个选项所研究的是哪些实验或现象,再进行判断。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或者说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它在工作时要消耗电能,因此解题时观察图形中有无电源是此题的解题关键。6 .【答案】B【解析】解:4、如果没有摩擦力,铅笔就会从手中滑落,故 A错误;3、拍桌子感到疼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手给桌子一个力的同时,桌子也会给手一个作用力,故 B正确;C、驾驶员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给行驶中人的危害,不会减小惯性,故 C错误;。、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错误.故选8(1)摩擦力是指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了相对运动时,在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阻碍其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惯性给司机和乘客带来的危害;(4)瀑布的水流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摩擦力的知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知识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等问题,属于中考常见题型,需要同学们认真把握.7 .【答案】C【解析】解:箱子在水平桌面上,二对桌面压力:F=G,当放在面积为2 s 的水平桌面上时,受力面积S1=S,箱子对桌面的压强P =?=*当放在面积为 的水平凳面时,受力面积5 2 =f,箱子对凳面的压强P =T=2X-=2PO故 选:C o(1)箱子在水平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尸=G 不变,当放在面积为2 s 的水平正方形桌面中央时,受力面积为s;(2)当将该箱子放在面积为g 的水平凳面时,受力面积为去再根据压强公式求解判断。固体压强计算注意:一是在水平面上时F =G,二是分析清楚受力面积是指两物体的接第1 0页,共1 8页触面积。8.【答案】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p =p g h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减小;根据尸 =p g u郊 可知,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以,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解析】解: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p =p g/i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减小;根据尸浮=。曝可知,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以,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故答案为:B;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p =p g/i可知,气泡受到的压强在不断减小;根据产浮=2 9。/可知,气泡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以,气泡受到的浮力在不断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即排开液体的体积变大,所处的深度变小;根据公式p =p g/i可知气泡所受压强的变化,根据公式尸浮=P 9 可知气泡所受浮力的大小变化。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压强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所处的深度无关,液体压强与所处的深度有关、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无关是关键。9.【答案】D根据安培定则可知,a端为N极;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中接入电阻变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解析】解:(1)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中接入电阻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故电磁铁的磁性增强。(2)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同,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通电螺线管的北极。即b端为S极,a端为N极。故答案为:D;根据安培定则可知,a端为N极;当滑片向左移动时,滑动变阻器中接入电阻变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电磁铁的磁性增强。(1)根据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可知螺线管中电流的变化,由电流变化可知磁性的变化。(2)根据安培定则,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的方向和电流的方向相同,那么,大拇指所指的一端为通电螺线管的北极。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安培定则的理解和应用,是中考的常见题型01 0 .【答案】凸 实 像【解析】解: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答案为:凸;实像。摄像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制成的,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 2 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 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的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光学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如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只不过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像。1 1 .【答案】运动状态 不变 增大【解析】解:游戏过程中用力作用后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都发生了变化,也就是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少;但所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大:故答案为:运动状态,不变,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方向的改变和物体速度的改变。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此题考查力的作用效果,是力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从影响能量大小的因素来分析能量的变化。1 2 .【答案】2.2 虚【解析】解:由图可知,视力表与平面镜的距离为2.8 m,要求被检查者与视力表的距离为5m,则为满足检测要求,被测测者应距离平面镜为5 m 2.8 m =2.2 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她在平面镜里看到的视力表是虚像。故答案为:2.2;虚。第12页,共18页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进行判断: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此题主要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1 3.【答案】飞机;小;压力【解析】解:飞行员始终坐在飞机里,他与飞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飞机为参照物飞行员是静止的;飞机的机翼上方突起,下方平直。这样的结果决定了当飞机启动后,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快,空气压强小,空气压力方向向下;机翼下方空气流速慢,空气压强大,空气压力方向向上。两个压力形成一个向上的合力,当合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飞机就可以腾空而起。故答案为:飞机;小;压力。要判断飞行员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就看飞行员和哪个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本题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理解飞机机翼上下方流速不同导致压强不同,才是飞机可以向上的原因。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1 4.【答案】音 调 振 动 空 气 声 源 处【解析】解:(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因此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振动;空气;声源处。(1)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1 5.【答案】(1)浮力;(2)排开液体的体积;(3)密度;(4)。、E【解析】【分析】本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因为影响因素不止一个,所以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要保证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要保证液体的密度一定,要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深度的关系时要保证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均一定。本题是较典型的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实验得出结论的题型,在分析问题时,要明确哪些量是相同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或不同的,正是这些变化的或不同的量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解答】(1)4 8两图中,B图中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了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A、B两图中测力计示数之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2)比较8、C两图能说明浸在同种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3)比较C、D两图能说明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所受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4)比较。、E两图能够说明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故答案为:(1)浮力;(2)排开液体的体积;(3)密度;(4)。、E。1 6.【答案】右C 1 6.4 0.8 2偏 小 密 度 小,可以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解析】解:(1)指针偏左,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该物块的质量时,当在右盘放人最小的祛码后,指针偏在分度盘中线左侧一点,即说明此时右盘所放的祛码的质量较小,故应该像右调节游码,使得天第1 4页,共1 8页平再次平衡;据图可知,此时天平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故此时待测物体的质量是:m =10g+5g+1.4g=16.4g;(3)据丙图中的可知,此时的体积为60mL,据丙图中的可知,此时的体积为40mL,故复合材料的体积是:V-60cm3 40cm3 20cm3;故该材料的密度是:P=芫 箓=0.82g/cm3;(4)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5)据题可知,该复合材料的密度偏小,故在生活生产中,可以用该材料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故答案为:(1)右;C;16.4g;(3)0.82;(4)偏 小;(5)密度小,可以减轻飞机和汽车的质量,以提高速度、节约能源等。(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先调节平衡螺母,后调节游码,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在测量前的调平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的调平,应该用游码或祛码,据此题中的条件分析即可判断;同时在天平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祛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3)据丙图中可以计算出该材料的体积,而后再据质量和体积计算出密度即可;(4)由于测量过程中,复合材料上面会沾有一些水,故使得测量的体积偏大,据密度公式可知,密度偏小;(5)再据实际情况,说明该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即可。该题考查了天平的正确使用、量筒的正确使用、密度的测量及测得值偏大、偏小的判断,是一道综合题,但难度不大。17.【答案】25.0下 蜡 烛 放 在 焦 点 上 了 蜡 烛 放 在 焦 点 内 了 缩 小 照 相 机 靠 近 变小 能 暗【解析】解:(1)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就是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焦距,根据图示中光屏在刻度尺上的位置,可以读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5.0厘米。(2)因为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上下颠倒,从图中看,像在光屏的上方,所以是蜡烛太矮,应将光屏向下移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有以下几种情况: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或者“不在同一高度”);蜡烛放在了焦点上Q =f);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Q 2 f,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4)物距变大,成的像减小,像距也减小,将蜡烛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小。(5)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仍恩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变暗了。故答案为:(1)25.0;(2)下;蜡烛放在焦点上了;蜡烛放在焦点内了;(3)缩小;照相机;(4)靠近;变小;(5)能;暗(1)结合凸透镜焦点的定义即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2)要解决此题,需要知道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在焦点之外成倒立的实像。物体越向下移动,像越向上移动。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可能是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可能是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也有可能不成像,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3)14 2/,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要掌握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物距变大,成的像减小,像距也减小。(5)若将凸透镜的部分遮住,则凸透镜的其它部分仍能折射光线而成像,但像比原来变暗。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题通过例举一些实验数据,让学生通过数据总结结论,考查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18.【答案】尖口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吸管对瓶盖的压强越大,越容易把吸管 插 入 瓶 内 大 气 压 大 气 压 不 变 减 小 变 小【解析】解:(1)采用吸管的尖口,在压力一定时,可以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吸管对瓶盖的压强,容易把吸管插入瓶内。第1 6页,共1 8页(2)吸管外壁是有棱角,当吸管插入药瓶时,大气压能通过棱角处的缝隙进入瓶内。用吸管吸药液时,吸气时,吸管内的压强减小,药液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嘴里。(3)当药液逐渐减少时,瓶内和外界是相通的,瓶内气压和外界气压是相同的,所以瓶内气压保持不变。当药液逐渐减少时,药液的深度减小,药液的密度不变,所以药液对瓶底的压强减小。当药液逐渐减少时,药液的密度不变,吸管排开药液的体积减小,吸管受到药液的浮力减小。故答案为:(1)尖口;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吸管对瓶盖的压强越大,越容易把吸管插入瓶内;(2)大气压;大气压;(3)不变;减小;变小。(1)从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考虑。(2)吸管外壁是有棱角,当吸管插入药瓶时,大气压能通过棱角处的缝隙进入瓶内;用吸管吸药液,药液是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嘴里的。(3)由于有棱角处的缝隙和大气相连,瓶内压强总是和外界大气压相同的。从液体压强公式进行考虑;液体压强跟液体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从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本题通过用饮料吸管代替药液吸管吸药液,考查了增大压强的方法、大气压的作用、液体压强、浮力等,一个小小的生活问题,用到了这么多的物理知识,这样的试题,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同时也增加了生活常识,可谓一举两得。1 9.【答案】解:(1)由题意可知,公交车质量为1.2 x 1 0 g,则公交车重力:G=mg=1.2 x 104kg x ION/kg=1.2 x 1 05/V,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点在公交车的重心,重力的大小为1.2 x1 05N,过公交车的重心画一条带箭头的竖直向下的线段,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G=1.2X105N(2)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v=|=1 2:;12m/s 43.2/cm/i;(3)公交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1.2 x 105N,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公交车启动前,人和车处于静止状态;公交车启动后,乘客的脚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向前运动,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容易摔倒,造成伤害,故应抓好扶手。答:(1)如图所示;(2)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是43.2kni/i;(3)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 x 105Pa;(4)公交车启动前,人和车处于静止状态;公交车启动后,乘客的脚因为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向前运动,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容易摔倒,造成伤害。【解析】(1)根据G=mg求出公交车重力,再根据重力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作出该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2)根据“=;求出公交车匀速行驶过程中速度:(3)公交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其自身的重力,根据p=求出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4)根据惯性分析解答: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此题主要考查重力、速度、压强的大小计算,同时考查了重力的示意图和惯性,知道公交车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是关键。第1 8页,共1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