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 帮助中心 好文档才是您的得力助手!
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管理文献>
  • 标准材料>
  • 技术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考试试题>
  • pptx模板>
  • 工商注册>
  • 期刊短文>
  • 图片设计>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高三地理案例深度解读大纲.pdf

    • 资源ID:93986570       资源大小:8.48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三地理案例深度解读大纲.pdf

    在明确考试性质和内容的前提下,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考核目标与要求IIIIII(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时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点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诠释、评价、因地、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见上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括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括捕捉、提取、加工试题材料中的有用信息,辨析题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强或有缺陷,就不能有效调用相关知识和能力,也就不能针对性地对试题做出正确解答。因此,能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就显得相当重要了。任何从试题中获取并解读有效地理信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准确而快速地获取地理信息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从平时的训练反馈看,读题不仔细不全面,这是大多数考生常犯的错误。题目本身往往含有众多界定答案方向和思路的信息,我们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养成认真阅读题目的习惯,并能准确地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特别是对于读图题,题干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同学一遇到读图题,往往不看题干就直接进入对图像的判读,致使许多非常重要的信息丢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多数题目的题干往往包含该图是哪一类型的图像、反映哪个具体区域等重要信息。能否准确地获取这些信息,对于试题的解答起重要作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以后,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例 题1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上出门,天昏暗。强劲的东方刺骨般的寒冷,气温约在零下四十度以下。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江南丘陵,乡亲们正忙这收割早稻了。”据此回答1-3题:1.日记中记述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 B.喜马拉雅山 C.北极地区 D.南极地区2.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A.灰化土 B.棕壤 C.红壤 D.石 专 红 壤3.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 B.荔枝 C.龙眼 D.柑橘【说明】该题虚拟了“王教授”的一篇日记,以文字资料得形式传递了信息。日记说明了当地的时间和气候状况:时间包括着时刻一早晨,季节一中国江南收割早稻的时节;气候寒冷一达零下40度。根据这些信息,判断“王教授”一定身在北半球夏秋相反的季节地区;又有“强劲东风”、“天色昏暗”等条件,可以判断该地区是极地附近区域,加之第一个小问题“南极地区”之选项,则相应作出正确选择。而后面两个小题,实际上是对江南地区自然环境中土壤和植被特点的认识。考生首先应认真仔细阅读日记内容,再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材料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并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o例题2(2008年全国地理卷)图中a 是经线,Q 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完成8 9 题。Id8.若Q 地的地方时为5 时30分,则 Q 地所处位置和月份可能 是(C)A.北半球、10月 B.南半球、5 月C.北半球、5 月 D.南半球、8 月9.若Q 地的地方时为2 时30分,则 Q 地的纬度可能为(D)A.30。40。B.45。55。C.5 15。D.60。70【解析】该题的题干只有一句话,考生必须抓住要点,即Q 点是在晨昏线上的某一个点,而这个点在某一条经线上。据此把题目意思简单化,不用太在意这里的a 经线,明白Q 点就在晨线或者昏线上就可以。第 8 题 Q 点的地方时为5 时30分,在 12点之前,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说明Q 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00-5:30)x2=13小时12小时,昼长于夜,当地为夏半年,即直射点与Q 点在同一半球。由上图可知3 月2 1 日到9 月2 3 日之间,应该是对应的Q 点在北半球,从 9 月2 3 日以后到次年3 月2 1 日,对应的Q 点应该在南半球。所以C 项最符合。B、D,5 月、8 月为南半球的冬半年;A 项的10月虽是北半球夏半年,但离秋分(9 月2 3 日,当天各地昼夜等长,昼夜均为12小时)只差几天,昼长不至于增加近一个小时。第 9 题 Q 地方时为2 时 30分(12点之前,Q 点仍然只能是晨线与该经线的交点),说明Q点处于日出,由此可推出其昼长(12 2:30)x2=19小时12小时,昼远长于夜,说明当地纬度较高是接近极昼极夜的地方,所以D项符合。建议考生首先应认真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以对题目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信息有足够的敏感,从而理解信息的内涵,作出正确的判断。二、能够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断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是指各种类型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图像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结构联系图、景观图片等。如地图类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这些信息也常被称之为图形的基础语言。近儿年的全国高考“文综”卷地理试题的信息具有以下特点:图像信息为地理试题信息的主要载体,并以教材之外图表和处理后的图像为主;图像取材基于地理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或是服务、服从于合理的假设、推理的能力考核目标;类型多样,创设试题情境,简练并突出主题,便于阅读;图文、图图组合,使题目信息综合性多样化,突出地理学科特色。例 题 3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A.冲 积 扇 B.河 流 沿 岸 平 原 C 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2.与长江中下游相比,该类农业区生产的优势条件是A.热 量 充 足 B.太 阳 辐 射 强 C.水 资 源 丰 富 D.土壤肥沃3.该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C 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综合整治【说明】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以及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的把握,兼有考查考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的了解;要求的方法是读图分析和比较分析。试题总题干采用文字叙述和原理示意图相结合的方式,提供的信息有:我国西北地区,山前冲积扇的农业区,从山麓流入农业区并消失的季节性河流,农业区中沿河分布的聚落。在分题干中逐步给出的信息有: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农业区的优势条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比较),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题干所给出的图像时示意图,它突出了西北地区绿洲所在的区位特点一位于山前冲积扇。题干通过三个方面显示农业区即干旱的绿洲,即我国西北、山前呈扇形的农业区、季节性河流。这三条信息如果忽视了其中任何一条,或者对任何一条信息的获取出现偏差,都可能判断上失误。因为图示范围相对较小,如不满足上述三个条件,单从图示来看,半湿润地区也可能符合此图的农业区。如果把图示地区判断错了,解答就会随着出现错误,如国土整治的主要课题可能会成为水土流失的治理,而非荒漠化的防治。答 案 1A 2B 3C近几年的地理高考试题中,与图像建立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综合试题分值比重有所加大,而且图的类型多种多样,并年年有新意。所以,考生要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区域分布图、地形图、等值线图、数据统计图、景观图以及各类地理示意图等,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作出判断、确认、解析与应用。以图为“镜”,知其工具使用程度反思与矫正偏差,检查地理智能储备;以图为“景”,在其提供的资料中联系与结合实际,诊断地理背景分析;以图为“境”开启思维拓展视野生成与处理信息,考核地理思维品质。另外,”能够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能够完成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是考试大纲对考生的要求。此项要求体现在试题中是对具有地理特色技能的考核,考核的方法一般是要求考生对某地理事物进行确认或根据题目要求填绘图表等。所以,考生对该项技能也不容忽视。地理试题信息的内容构成可用下图示思:考生在读取地理试题信息时可以尝试下列步骤:看到了什么?题目在问什么?将文字与图示内容全面的浏览一遍,可在草稿纸上将看到的地理事物简单地列出。看到的地理图像与题目的设问之间存在什么关系O想到了哪些?看到的和想到的建立联系,信息梳理、归类,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整合信息,确定思路,明确设问要求。表达什么?要所问所答,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将提取到的图像等信息合理地转化与使用。认真审视题目,获取信息:既要审清题干中的问题要求,也要审清题干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审清图像表述的地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有效提取:常由题目问题要求入手探寻。与题目问题紧密联系、相互卬证的地理信息,或是虽未直接与问题相关,但由其进一步推导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与题目问题内在联系紧密的间接地理信息,均为有效信息。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就把握了解题的关键,就有了开启解题之门的“金钥匙”。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考生往往由于读图思路不清、步骤不全,获取的信息不够充分,导致失分。考生在平时练习时,要注重分步读图,一步一步地对图表进行分析,充分获取图表中的各种有效信息,以达到对图表有清晰的认识。(1).读图名、图例,明确图像类别通过图表名了解图表所反映的内容,通过图例了解图表的种类,获取图示区域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状况的信息。有些图表往往有关于图像类别、区域范围、事物分布等方面的说明,读图时一定要留意。当然有些图像的图名信息和题干信息相互重叠,但也不应该被忽视。只有明确了图像的类别,才能调动头脑中储备的相关知识,进而准确地分析作答。(2).有坐标的读坐标、数据通过坐标了解图表的数值大小和数据性质,这一般可以从单位反映出来。读数据时、不但要读出数据的大小,还要注意读全,且注意数据的变化趋势。例 题4(2008年江苏地理卷)图为“某月沿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一图读图回答 1012 题 10.上述“某月”是(C)A.1 月 B.4 月 C.7 月 D.10 月11.该月份甲地盛行(A)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12.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D)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 C.温和多雨 D.炎热干燥【解析】根据图名,此图是沿。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接着要看坐标,在这里横坐标很重要,代表的是南北纬0。60。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北纬15。到30。之间的气压比南北两侧低,结合经度0。的实际海陆分布情况,可知此处为大陆,大陆气压低应该是在夏季,第10题 选C。甲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处于东南信风带的位置,第11题 选A。乙地位于非洲大陆西岸,纬度在3(TN 4CTN之间,判断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因此月份为7月,所以其特征是炎热干燥。第12题选D。(3).有经纬网的读经纬网,准确定位区域空间经纬网地图,特别是大比例尺的小区域地图是近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只有在利用经纬网准确定位该区域的基础上,才能灵活运用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例 题5(2008年四川地理卷)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 9%。完成下列要求。简述该国地形、地势特点。(4分)(1)(2)推测该国降水特点及成因。(1 0分)。(3)分析该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1 2分)。(4)说明该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人为原因。(1 0分)。【解析】首先根据经纬度进行空间定位,判断该国为尼泊尔,再结合河流分布状况以及等高线特征即可判断出该国的地形地势特征;根据经纬度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可知给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再加上地形的影响即可得出降水多的原因;结合该国人口、经济、地势、降水可分析出水能资源的开发条件;通过该国的人口、经济、森林覆盖、内陆山国的自然特征可分析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人为原因。答案:(1)绝大部分为高山地区(山地),北高南低,地表高低悬殊。(2)降水特点: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年降水量丰富,集中于夏季。成因:夏季,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沛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较少。(3)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山高谷深,河流多,水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经济投入不足,技术力量缺乏。(4)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破坏和水土流失;人为原因: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经济落后,传统农牧业发展和生活能源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很大。4.有比例尺的读比例尺,判定区域大小和范围比例尺是地图三要素之一,是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图像的比例尺往往成为作答十特定的条件。在近年大比例尺热点高考背景下,备考复习中大家要重视。三、能够准确并完整地解读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在审题时一,需要对图表所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例 题 6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I赤道附近海气相互作用的示意图太平洋(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将如何变化?为什么?【说明】本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及引起的全球气候异常为背景,以太平洋赤道地区附近海域为研究对象,以绘图说明和看图分析为方法,以大气热力环流为基本原理,考查考生对海一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理解。本题设计只是厄尔尼诺现象(没有出现概念)的发生作为一种现象,用学过的基本原理来分析。题干图像形式给出信息:太平洋赤道地区附近海域及其剖面图上暖水、冷水分布、洋流。解读此图还需要结合全球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的知识,并对图示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整合。根据大洋环流,图示地区赤道南部的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大洋东岸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根据大气环流知识,赤道南部顺行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的驱动力);根据剖面上的水温分布,赤道附近东部为冷水,西部为热水。这样可以提炼出图中提供的关键信息: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等综合影响下,太平洋赤道附近洋面东西存在着热力差异(东冷西暖)。根据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可以绘出洋面上的大气环流方向(题中隐含了热力环流的概念)进一步,根据大气热力环流的原理和降水知识,下垫面热的地方为上升气流,盛行上升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对流雨;下垫面冷的地方为下沉气流,盛行下沉气流的地方容易形成干旱少雨。将这些原理同图中地区相对应,太平洋赤道地区附近西侧多雨,东岸少雨(东岸还叠加了寒流的影响),这同印度尼西亚为热带雨林气候、秘鲁沿海为热带沙漠气候的世界地理知识是一致的。对 第(2)题文字信息(如果-)提炼得出的有效信息是:太平洋赤道附近地区洋面东西向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不存在(东部异常增温)。下垫面热力差异的减小导致图示的热力环流减弱或消失;西部的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东部的下沉气流减弱,降水增多。答案:(1)箭头指向呈顺时针方向。(2)大气环流会减弱(或大气环流变得不稳定),因为其下垫面(洋面)东西部的热力差异减小(或产生变化);大洋西岸降水量会明显减少,因为这里的上升气流减弱,对流雨随之减少;大洋东岸降水量会明显增多,因为沿岸暖洋流的加湿作用以及这里的下沉气流减弱。例 题7:读“我 国9 8个附近某地气温、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关系示意图”分析并回答。山区,是判断依据(2)气温垂直递减率夏季比冬季大还是小?(3)分析此地降水随海拔的变化规律及其水源地。【解析】本题对图的判读,除了搞清楚图名、图例和坐标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全数据,并对数据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答案:(1)横断山区。依据: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山终年气温都在0以上,山麓气温更是在10C以上,加之图名中的信息该地区在98空 附 近,推断此山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再从图中的三条曲线的数值都在4.6千米处终止,说明该地区海拔在4.6千米左右。(2)从图中可以看出1月和7月两条气温曲线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并加以分析比较,得出夏季比冬季大。(3)重在对降水量曲线变化趋势的分析,因为曲线有起伏,所以答题时要分段描述,把数据说全,随高度的增加先增加,然后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分布、地理原来与规律等知识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了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具体表现以下四个方面: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受到的地理信息迅速同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或驾驭有关地理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因而这一能力目标能检测考生的思维速度与品质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的完备程度。在中学教学和高考中,通常把运用知识和基本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例如综合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入,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的具体问题来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作出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例8.下图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图中纵坐标表示各地方气温的年变化幅度,横坐标为各地相应的多年平均降水量。读图回答1-4题。A.B.C.D.2.图中表示的气候类型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 带 沙 漠 气 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地中海气候3.图中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A.B.C.D.【说明】该组题目的设计,选用了地理教学中很少使用但又非常简单的资料“集群”定性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现出地理区域类型划分过程中,相邻区域的过渡性、交错性的特征。每个区域性的中心部分一定是这个类型所独有的特征资料。因此考生要能够从这样的图表资料中确定每个区域所代表的气候类型。图表中用不同代号所代表的气候资料得每一个“集群区域”只能代表一种唯一的气候类型,这是求取该组题目中每个小题目的唯一解得前提。代号的区域,表示的是热带雨林气候的资料。这个资料区的范围从理论上说,应该是无数的小垂线“线段”集合而成。每一个线段是一个观测站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其上端表示该地年最高气温,下端表示其年内最低气温,也就是说气温的变化一定在这个线段的范围之内。线段所示位置的横坐标是该地的多年平均降水量。据每一曲线的最上端对应的最高温和最下端对应的最低温,计算出的年温差由小到大排列的是:12、15、16、20、27、30、31o 最低月气温大于15,年降水量 在 1500 3000 m m 以上,可以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最低月气温在-20C 以下,最高月气温不到10,年降水量不足300m m,可以确定为苔原气候。同法可判断出各线气候类型:一热带草原气候,一热带沙漠气候,一温带季风气候,一亚热带季风气候,一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代号区域表示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资料。热带草原气候区域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其低纬度部分靠近热带雨林气候区,其纬度偏高的地区毗邻热带沙漠气候区。因此该气候年降水量变化的范围是高值接近甚至超过热带雨林的少雨地区,低值则与热带沙漠的高值区差不多,即图中所示的区域范围。这个范围为什么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呢?如果以单独的气象站资料来考察,热带季风区域和热带草原区域确实有许多很难区分的单站资料。图示集群的资料则能够很好地区分。热带季风气候区在全世界只有一片,那就是南亚和东南亚。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西至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其年降雨量从西向东快速增加,从西部每年500-600毫米,增加到东部恒河流域和印度东北部山区2000-3000毫米甚至更多。这说明热带季风气候一定有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的区域,而热带草原气候区却基本没有这种气候特征。因此,图中区域表示的绝对不可能是热带季风气候资料。第1题,正确判读坐标资料图集是解题的关键。图所示的区域性比较“孤立”,所以容易看出表示的气候类型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第2题,题目中已经明确纵坐标表示的是月平均气温,横坐标是年降水量。该题进一步检查考生对第1题进行选择是否是在真正明白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此类来增加考试结果的可信程度,即最大限度地争取客观性试题能适度检查学考的主观能力,同时对于没有看懂第1题的考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因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资料表示方法,有些考生可能一看就懂,有些考生可能要多看一下,也会有些考生由于紧张等诸多因素,可能怎么也看不明白。后者不一定就是能力最不理想的考生,但一定是没有将题目的形式同所学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建立联系的考生。该题立意就是要求考生就是要求考生通过正向选择,或者排除完全不可能的选项方法,在进行选择的同时看懂横坐标的表示方法。第 3 题,解题的关键在于逆向选择,因为该题选择了一个非重点的气候类型作为正确选项,这样的题目实际上扩大了考查的知识范围,对多数考生也增加了公平性。从图中的资料范围看,要求判断的气候类型是年降雨量较小,年内气温在10 以下,年温差也非常大。显然从日常记忆的基础知识中去搜寻它属于,对绝大多数考生来说是偏难了,可是若果采取逆向思维来看这道题目,立即就可以先排除两个温带气候类型,然后剩下要判断的该气候类型可能是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那么根据已有知识,首先应该想到亚寒带针叶林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之一,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区域纵贯亚欧大陆和北美洲I,至此就可以排除图示区域是该类型的可能性了。因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的年降水量一定会包括更大的降水量范围。第 4 题,该题是在该组题目中相对难度最大的一道。它要求考生能够把关于气候类型的基础知识和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快速地集合在一起作出判断。如果对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规律等掌握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应该能够想到:世界上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从气温方面能够得到体现,尤其是冬季气温的分布。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唯独这组冬季气温坐标是依次递减的。答案:1C2A 3C 4D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地理信息,可以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力,因为这一过程包含认识和提炼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调动和筛选已有的知识储备、整合及迁移知识、得出新结论或作出新评价等思维活动。评价考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相关地理信息的标准,主要是衡量其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能否对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状况;知识运用能力的评价主要看考生能否激活所储备的已学知识,能否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具体情境中。例9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判断下列各题:一艘由太平洋驶向大西洋的船经过P地(图中左上角)时,一名中国船员拍摄到海上落日景观,洗印出的照片显示拍照时间为9时。分。秒(北京时间)。据此判断1 4题.I I 1.该船员拍摄照片时,P地的地方时为(JA.22 时-B.14 时 C.20 时 D.16 时-2.拍摄照片的当天,漠河的夜长约为()A.16小时 B.14小时 C.A小时 D.12小时3.该船即将进入()A.巴 拿 马 运 河B.麦 哲 伦 海 峡C.德 雷 克 海 峡D.直布罗陀海峡4.此时世界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美国中部小麦黄熟 B.中国江淮流域干热C.地 中 海 北 岸连日阴雨D.拉普拉塔河正值枯水期【说明】在这一组题目中,从确定地理区域的地理情境入手,其中 第1题可以说是最基本的运用地理知识的考核,然后根据时间基本换算。要分析的仅仅是船舶所在地的经度,只要能根据经度值东下西大而判出位西经,题目就迎刃而解了。第2题提高了分析问题的难度,首先要知道船舶所在地的昼夜长短问题与第1小题同等难度或者说非常容易。但是要将漠河同该地区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除了漠河的纬度位置是必备的知识背景外,还必须判断出船舶所在地的半 球 位 置(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即从图形可以判断在北半球50。左右的纬度上没有这样的地方。对于其他考生,该题还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 从 第3题的信息中判断图示地区属于南半球。因为在第3小题的选项中,北半球的直布罗陀海峡和巴拿马运河的纬度均低于4 0 ,因此船舶所在地必定为南半球的某地。有了这个分析判断的结果,下面要知道的就是南北半球同纬度的地方昼夜长短正好是相对应的,即南半球地区这天的周长,正好就是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后面两个小题,在分析解决第2题的基础上就不存在什么难点了。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自然地理学涉及的事实、规律和原理,往往需要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去加以解释、推倒和说明。人文地理的内容,则在许多方面同政治、历史等学科的知识相互结合、渗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例如,地表岩石的风化过程和结果,气温的时间及空间变化和分布状况,自由大气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下的运动。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不同农作物的生长同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生态平衡原理等。都要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原理才能理解和进行解释。地理综合题往往准对现实问题进行知识整合,特别是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如生态问题、人口及城市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强调知识的内在联系,却不是以教科书原来的体系呈现,而是围绕新问题、新情境进行整合。选用的内容大多数跟考生熟悉的事物、现象紧密相关,注重引导考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或在阐述较为抽象的理论时联系实际等,体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融合,重在考查考生所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和运用中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首先要掌握好同地理相关学科的主干知识,即相关学科最基本、最重要、最常用的知识和原理,如同环境问题有关的酸雨的成因;其次要注意同地理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原有平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到立体知识结构的层面上来,才能自如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例1 0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在距离保亭县城约40千米的毛感乡境内,有一处喀斯特地貌,叫仙安石林。仙安石林集奇石青山、悬崖洞穴、古树巨藤于一体,是数万年以来经大自然精雕细刻而形成的。但 自1992年被发现至今,该景观区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客流量减少,景区配套设施空白。(提示:毛感乡交通闭塞,景区不在县城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目前可进入性仍然较差,景点四周没有其它著名的景观)(1)为什么喀斯特地貌(其他如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季风区的南部?(2)请从仙安石林至今没有大规模开发的事例谈谈地形、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3)请预测一下,如果仙安石林被大规模开发,会对该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说明】该题不仅要考查考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考查考生对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运用程度。第一问,如果考生拥有基本的化学知识,会马上想到石灰岩所具有的特性,即在特定环境下不可溶解的碳酸钙可转变成为可溶解的碳酸氢钙;仙安、路南石林、桂林山水等地处热亚热带季风区,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有了这样的知识整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二问的要求很明了,但考生要解答此题必须掌握地形、交通对当地经济发展影响的基本地理知识。第三问是个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及考生的综合素质。这里要求考生基本的环境意识,能从旅游环境容量的角度去考虑,如超容量、无科学规划的旅游活动不仅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会使当地生物及地表环境自然资源遭受破坏。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喝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学以致用是任何一个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高考试题往往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以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对地理问题的阐述多借助阅读材料,通过各种数据、表格、地理景观图片、地理示意图、知识框架图等形式来表达。只有掌握各种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等技能,才能理解其所揭示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进而解释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例11下图表示的是地形剖面,以及对应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I I(1)夏季月均温最小值出现在海拔约 米左右。(2)冬季出现大面积逆温的两个地区中,地势起伏较大的位于天山 侧0(3)海 拔2 0 0 0米高度上,南北两坡年降水量分别约为2 5 0毫米、毫米左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4)只考虑温度高低,天山北麓牲畜过冬的牧场应位于海拔_ _ _ _ _ _ _ _ _米左右。【说明】试题以坐标图形式给出四种基本的地理事物的资料。如果考生不能正确理解地形剖面图与气温要素曲线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不善于将气候资料得图像同地形剖面图资料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不明白对于不同性质的曲线应在不同的纵坐标上寻找其对应的数值,因而就无法作出正确判断和完成题目要求。答案:(1)4 5 0 0 (2)北(3)5 7 0西风带来的水汽从山口进入盆地,并沿天山北坡上升产生地形雨,故 北 坡 降 水 多(4)约2 0 0 0例1 2下表为2 0 0 2年我国四个地区的相关数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显著的是A.B.C.D.2.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B.C.D.【说明】这组题以表格形式反映人口问题和经济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明显。第1题主要考查人口再生产类型。当人口再生产为“现代型”时,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总人口数不多,死亡率最低,自然增长率呈现负值,说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第2题:从表格内容看,总人口数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国内生产总值高,但人均产值在四个地区中为中等水平,属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总数不多,人均产值最高,是属于“现代型”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故判断为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均较高,人均产值也低于,属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本题应综合分析各数据之间的关系,而不能只看某一绝对数值,如果经济发展水平只看国内生产总值,不看人口,不算人均产值,容易错选成A选项。因此,仔细审题,注重试题的形式同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应正确回答问题十分重要。答案:IB 2B(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一,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术语的使用。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也是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行社会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术语构建了交流者双方共同的语言平台,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学生准确掌握和使用术语有利于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更深入的发展。阐释事物最基本的思维活动是分析。所谓分析,是与综合相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人的分析和综合活动是人的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分析是在头脑中将事物分解为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结合起来。分析和综合是辨证的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目的。因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质上包含着综合的能力。分析能力的高低,反映出思维的品质和质量,关系着能否解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命题为此而作的探索是努力设置各种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空间,以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以展示其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阐释事物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能否对地理概念作出正确的描述,则是检查考生对地理事物本质和规律把握程度的手段。(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的描述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或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接显示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中国的近海、世界各大洲大洋的相互关系等。非显性区位信息是指那些隐藏在题目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例如,说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非显性地理信息就有: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河流冬季不结冰等。另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是邀请考生用辩证法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热带气旋导致风暴等对航海、近海地区都有不利影响,但是在夏季和秋季干旱时期,热带气旋造成的较大范围的降水却能够缓解旱情。干旱地区的风沙问题对经济发展会带来许多不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三地理案例深度解读大纲.pdf)为本站会员(无***)主动上传,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淘文阁 - 版权申诉 - 用户使用规则 - 积分规则 - 联系我们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 

    收起
    展开